网络广告发展态势分析论文范文

2024-03-11

网络广告发展态势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一) 网络广告受关注程度较高

据某研究的资料显示, 我国现今广告最为吸引人注意力的是网络广告, 在此之前电视广告应该是大众人群最为熟知的广告形式。但在与资料中现实, 电视广告只有8%的人会专注于电视广告的观看, 而网络广告却有高达55%的人在观看, 这能明显的感受到网络广告受关注的程度之高。

(二) 网络广告的投放更具有针对性

不同的网站所接下的广告投放是有规律的, 这体现在网站在建立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了改网站的受众人群的年龄、性别、偏好等各方面的数据, 只有吸引人的目光, 让网络游客与自身的网站产生共鸣, 才能将游客吸引过来, 从而进行下一步——根据客户在网站中的浏览与停留时间的不同, 有针对性的向游客投放广告, 将游客变成客户。

(三) 网络广告不受时空限制

网络世界中, 不分时间, 不分地点, 只要你的电脑在连接着互联网, 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网络广告的接收与传播。据数据显示, 全球现今共有王敏20多亿, 并且每年还会有所增加。这些网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小费能力, 可以在任何地点上网浏览自己关心的广告信息。

(四) 网络广告制作方便快捷、廉价

网络广告相较于电视或是其他类型的广告, 在制作商耗时更短, 并且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随时更改广告内容, 另一方面, 网络广告的制作费用更加低廉, 在网络上的投放播放费用也较之其他方式的低廉, 这使得网络广告占据了更多的优势, 这使得营销公司更多的将目光投放到网络广告中来。

二、网络广告营销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网络广告具有上述多重优点, 但是在慢慢的发展过程中, 网络广告的问题也渐渐显现出来。这些网络问题不仅为营销企业带来了诸多头疼的问题, 也扰乱了网络的秩序。可以说网络广告是一种利弊共存的宣传方式, 其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网络广告的真实可信度不高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 网络广告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其中不泛有不法商家进行投机倒把, 制造虚假广告, 或是借着正规广告的名义, 偷换概念, 欺骗消费者。现今网络上的诈骗广告层出不穷。举一个最为常见的例子, 淘宝网在节日或是一些特殊的日子会进行一些促销活动, 这时一些商家就会借着活动时间, 进行大型的降价活动, 价格特别的低廉, 以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 但真实的情况确是:在节日过后, 商家不进行发货, 消费者就算找到商家, 也会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脱, 或是直接携款潜逃, 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给整个网络营销行业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据相关调查问卷或是其他网络调查的数据显示, 近40%的人认为网络广告是骗人的, 甚至有很多人认为网络上的店铺或是商家都是骗子, 并不能行, 宁愿在现实中话费更多的钱购买, 也不愿到网络上花更便宜的价格购买相同的商品。其原因不外乎两点: (1) 网络监管落后, 不能及时对于网络上的营销广告进行监督管理, 使得网络上虚假广告泛滥, 老旧的骗人广告得不到充分的治理, 新的广告还在不断的产生。使得网络上虚假广告掩盖住正规广告。 (2) 免费发布, 使得虚假广告有机可乘。有些网站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 便开放了免费注册, 免费发布的权限, 使得人们消费者无法对于广告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辨别。

(二) 网络广告的自发无序性

网络广告在宣传方面较之传统的宣传方式更加的方便, 轻巧, 但是也出现了更加难以管理的情况, 可以说现今网络广告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下运行着。这种无序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强制性弹出。有时互联网用户在进行网页浏览时, 会经常出现自动弹出广告的现象, 不仅拖拉了网页的响应速度, 同时使互联网用户的使用心情下降。有时强制性弹出的广告页数量过多, 还会造成电子产品死机的现象, 使得客户对于整个网络营销行业充满了厌恶感。 (2) 垃圾广告泛滥。这种垃圾广告包括链接着聊天工具的自动下载页面、对于用户来说无用的论坛界面, 或是各种黄赌毒的广告页面, 使得用户烦不胜烦。 (3) 欺诈性点击。在网络的引导页面上, 明明自己想要点击的是读书页面, 出现的确实购物页面, 或是其他的商品宣传页面, 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也是常见的现象。

(三) 网络广告的监测机制不健全

我国现今虽然对于网络世界进行了部分监督管理, 但是还尚未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机制, 在网络广告的审阅和投放上还没有正规的部门进行审阅和查看, 使得网络广告在投放时, 只是网站的管理人员与商家的直接交流, 没有更加有效的政府或是国家监管。这就使得网站管理人员容易在利益面前被诱惑, 从而投放不法广告信息, 以谋取暴利, 却没有思考在这些不法广告播放之后的后果会使怎样的, 严重影响了网络广告的良性竞争发展机制。

三、提升网络广告营销有效性的策略

(一) 加大国家政府监督管理

针对现今的网络混乱现象, 首先应该做出反应的应该是政府的相关部门。国家应制定网络广告的相关法律, 完善立法。应根据网络广告的具体内容与具体情况, 综合在网络广告中的自发无序性的各方面易发现象, 进行针对性立法。在此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与指导职能, 在不应出现广告的网站或是出现过垃圾广告较多的网站上加强监督, 从而保证网络广告制作、投放的科学性, 最大限度的保持网络广告的先进性与合理性, 从而扩大网络广告的特点与优点, 这样才能保证网络营销行业有发展的可能。同时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 规范网络营销市场秩序, 加强对于进行网络营销广告制作投放商家的管理和监督, 提高网络广告营销从业人员和企业的整体水平。同时也要打破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 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做到管理全面无死角。认真贯彻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在用网络广告进行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不遵守规定, 造成不良影响的商户予以警告、吊销营销权利, 罚款等强制手段, 以保护网络营销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 明确网络广告的受众观念

网络广告是依托互联网才形成并兴起的一种广告形式, 发展时间短, 但是发展速度十分迅速, 这也与社会的主导年龄层与人民生活观念的改变有关。现今社会上的主要劳动力大多为80后与90后, 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 同时现今的年轻人对于消费观也有着很大的改观, 认为“在网上也可以有既便宜又物有所值的物品出现”, 同时这一代人的收入也普遍较高, 能够承担起网络广告所推广的商品, 并且在网络广告中, 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昂贵的, 因此能够更好的接受网络广告的宣传。另一方面现今人们的消费观大多是“价格不是问题, 商品的价值符合我的标准就行”, 因此在进行网络广告营销时, 应该抓住消费者的这种消费心理, 制作更加有质量的网络广告营销策略, 对于客户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

(三) 重视创新, 保证网络广告的新鲜度

广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要实时创新, 赋以网络广告新鲜度, 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从而让消费者对于产品产生兴趣, 进一步产生购买欲望。一成不变的广告只会让消费者感觉厌烦, 并且对于产品产生怀疑。经常有人说, 创新是一个行业的生命力, 尤其是在网络世界, 这个每天都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世界中, 没有创新便意味着在后退, 只有时时保持着创新意识, 进行创新, 网络广告营销才能迸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从而才纷杂的网络世界脱颖而出, 为营销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四、结论

综上所述, 网络广告虽然具有诸多优势, 较之传统模式更加的便宜便利, 但是在网络广告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法商人, 通过网络广告爱进行各种不良行为, 破坏了网络的大环境。因此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强对于网络的监管力度, 完善立法内容, 加强执法力度, 以打击不法商贩的投机取巧;同时网络营销公司也应该反省自身, 规范自家网络广告的正规性, 多进行网络广告创新, 以正确、合法的形式进行良性竞争, 共同促进网络营销行业的进步创新, 是网络广告营销的形式得到科学有序的发展。

摘要:网络广告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一个网络营销手段, 它以其突出的特点迅速的赢得了大多数销售行业的瞩目, 并且很快融入到营销手段当中, 成为现代营销手段的一种。但是网络广告在不断地发展中也暴露和诸多弊端, 如果不解决这些弊端, 势必会影响到营销的走向。因此销售行业应该重视起网络广告的弊端, 辩证的对待网络广告的利弊, 从而更好的进行现代营销。文中对于网络广告的发展对于现代营销的影响进行了浅析。首先是对于网络广告的优势进行了阐述, 之后对于近些年来网络广告在营销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 找到问题的所在, 在根据网络广告的自身发展情况提出提升网络广告营销有效性的策略, 以助力于现代营销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广告,广告营销,利弊分析,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 田薇.网络视频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 2017.

[2] 陈通.网络广告的变革对传统营销策略的影响分析[J].数码设计, 2017, 6 (10) :20.

[3] 王祺涵.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植入广告的受众接受研究[D].江苏:南京财经大学, 2017.

[4] 张若英.针对女性消费群体的网络营销广告策略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 2015.

网络广告发展态势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声乐是最有表现力的音乐艺术形式,从远古时期的古歌时代开始到唐宋的歌舞一体,再到宋元时期的戏曲、以及明清时期的歌曲至今,它伴随人类社会已走过了和人类文明几乎一样漫长的历史过程。声乐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与其所伴随的时代特征是密不可分的,每个时代的声乐艺术形式和内容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和个性,都会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文明特征。同时,声乐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最能影响它的还有各民族的生活劳动习惯以及语言特征。

不难看出,社会发展至今,声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歌唱方法越来越科学、理论研究越来越系统和完善的崭新时期。声乐艺术必将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一、“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应该越来越得到科学明智的运用:

众所周知,美声唱法其本意就是优美的歌唱,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的理解为意大利唱法或者西洋唱法。长期以来,在我国声乐领域长期形成了一个“唱法理论”误区,人为模仿意大利和其他西洋地区的歌唱成为一种时髦。由于缺乏借鉴和运用理念,结果造成了美声唱法在我国声乐艺术领域长期的尴尬局面,一是唱美声的语言含糊不清;二是唱美声的一定要穿西装或者大裙,三是国人“接受不了”就参加“国际比赛”;四是在中国声乐比赛中形成了外国歌剧“模仿赛”,五是老百姓不接受说群众欣赏水平低;六是唱美声的就是专业的科班等等。以2008年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为例,美声唱法组绝大多数的歌手都是唱外国语言,结果成为外国歌剧模仿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其他民族绝对难以模仿彻底或者表现彻底的,更不能达到其相当的文化含量或者说深厚的文化内涵。事实证明,我们在比赛时更多的是比,也只能比看谁模仿的更像、谁的发声技术最高,或者看谁的音乐和语言更接近原唱,因此丢掉了或者轻视了声乐本身最重要的文化对抗。

造成如此之多的尴尬局面,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声乐观念的问题。唱法有很多,可以说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唱法。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唱法,关键的是,科学好听。意大利唱法是其受其本民族长期的生活劳动习惯和语言习惯而形成的一种发声方法很科学的唱法,它声音洪亮、有极其充分的共鸣、音色圆润、气息流畅。这些方面很值得我们在进行声乐训练时广泛的学习和利用。我们应更多的去研究怎样学习和借鉴,以提高自己的发声能力和技巧,怎样在演唱中国歌曲时有效运用这种发声方法。

如果存在学习其发声方法后丢掉了中国声乐自身的特点,那是舍本求末,如果因为学习其方法而丢掉中国音乐本身的民族风格那是丢根:如果说我们要保护好“中国美声唱法”取得的现有成果,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独特的必须继续加以研究和发展的学术领域,可以把它看为我国声乐领域的一种外来文化现象加以保留和发展。中国声乐绝对不需要机械的模仿或者喊着外国话虚情假意的嚎叫。如果因为学习美声唱法而丢弃中国音乐本身的文化内涵那是音乐文化汉奸。

二、百花齐放的“中国民歌演唱”将引领中国声乐艺术新潮流

中国民歌演唱是运用中国语言,且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浓厚中国音乐风格和民族特征的中国歌曲演唱的总称。它只有风格之分、没有唱法界限:它内容广泛、丰富,演唱风格和表演形式千姿百态,它应包括我们过去所谓的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民歌演唱、原生态唱法等等。另外,关于现阶段对中国歌曲演唱非学术定义的概念还很多,如,新民歌、通俗民歌等等我们都可以把他纳入中国民歌演唱的范畴。我们不赞同把用中国语言演绎洋腔洋调划为中国民歌的范畴,不管曲调是照抄的还是作曲家写的都不能,因为其音乐风格与中国语言和生活劳动习惯大相径庭。

“民族唱法”已走过它灿烂辉煌的历史过程,可以这样说,过去的“民族唱法”实际上它成为了将西洋发声方法科学地运用到中国歌曲演唱的典范。在发声训练中绝大多数的声乐家们都科学运用了西洋发声方法。要说他“千人一面、万人一声”,说到底它不仅仅是唱法单方面原因造成的。还有我们音乐创作风格的单一性的原因。中国民歌演唱既要强调声音的个性,也要强调的是音乐的个性。只有创造出更多个性突出的音乐作品,才有更多空间和基础来谈民歌的演唱个性和风格。

中国民歌的发展应该说既有辉煌的过去,又有崭新的开始,在老一辈歌唱家中个性特点都很鲜明。如胡松华、郭颂、李双江、柴丹卓玛、李谷一、吴雁则、何纪光等等,他们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现阶段中国民歌已取得长足发展,再次涌现了一批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歌唱家和优秀作品。如,作品有《青藏高原》、《天堂》、《天路》、《在那东山顶上》等等。极赋个性的歌唱家有藤格尔、韩红、谭晶、索娜旺母等。另外,象以《幸福万年长》为代表的“流行型新民歌风格”等等,这都是中国民歌的新发展。

民歌演唱无论从唱法上还是从旋律风格上和歌曲内容上来看,都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有很多形式来演绎民歌的精彩。民歌的演唱将不再受唱法的限制,但是对唱功的要求将是越来越高超和越来越科学,不同的歌唱家演唱同一首歌曲其风格和个性应该不同,民歌演唱将越来越要求歌唱者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声音特点等演唱气质。

声乐界新“定义”的“原生态唱法”,其音乐形式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强烈的音乐震撼力。通过挖掘、整理和再创作,我们确实让丰富多彩的民间声乐走向了世界大舞台,他带给了人类太多的精彩。它不仅充分的体现了中国民歌演唱千姿百态的风格特点,更有力的证明了中国民歌将是百花齐放的正确观点。

实践证明,中国民歌的发展已形成多元化的繁荣景象,“千人一面”的历史已经过去。

要发展就要革命,中国民歌的发展首先是创作思维、理念和方法的革命,作品本身的发展是民歌发展的根本。民歌创作怎样发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和原则是民歌发展的关键。

民歌产生于民间,这是千古的真理,一个伟大的作曲家曾说过“好的音乐是群众创造的,作曲家只不过把它写成了歌曲。”民歌必须走亲民路线,必须是来源于人民群众中间,同时又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劳动和生活的特征,不同的时代也各有鲜明的语言习惯。人类文化始终在不停的演变和发展,这些都是影响音乐的主要元素。因此我们的民歌创作如果体现不出时代特点就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民歌的发展其实就是民歌革命,而革命者和推动革命的人是年轻的一代,因此我们的民歌创作必须主要尊重年轻人的生活劳动习惯和审美观念。音乐是语言的升华,年轻人说话的习惯变了,就是民歌本身的音乐气质变了,这是作曲家应该遵循的创作规律。应该花很多时间去体验、发现这个时代的文化和语言的变化,这样才会真正找到民歌创作的新灵感。

三、通俗歌曲将越来越呈现“一次型”和“快餐型”的发展态势。

要分析通俗歌曲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通俗通俗歌曲与民歌的区别并科学定义通俗歌曲两个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分析出通俗歌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态势。

由于中国声乐理论研究中诸多概念的模糊性和局限性,暂时没有、也很难将声乐艺术的许多形式进行严格的分类。如,“有鲜明中国音乐风格和特点的通俗是否歌曲属于中国民歌的范畴?”等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了集中分析现阶段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暂且把表演形式个性鲜明、歌词和曲调内容通俗易懂且表达直白、音乐曲调简单上口且创作不受民族调式特征限制、演唱难度适合群众、演唱风格口语化、歌词内容主要以反映群众心态和社会发展形态为主、歌曲风格和口味更新变化快、流行速度快但周期短等一类歌曲视为通俗歌曲。二十年来,我国通俗歌曲走过一个非常浪漫而又精彩的历程。歌曲创作和演唱日渐成熟。

我国近二十年来的通俗歌曲发展情况。(参考《周洪雷著《音乐市场营销和案例分析》)

从例表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通俗歌曲基本形成了几个阶段,一是80年代西北风时期,二是90年代广州流行音乐的崛起,三是90年代末期通俗歌曲的青黄不接期,四是近两年的口语化歌曲繁荣期,音乐曲调风格呈现出从民族性——情绪化——口语化的发展特点,且流行周期越来越短,西北风持续五年,广州时期流行时间更长,近几年基本一年一个口味,甚至一年多个口味。通俗音乐呈现出“一次性”和“快餐性”的特点。

从近两年的通俗歌曲风格分析,通俗歌曲创作呈现出个性突出、调式概念更显宽容、歌词内容表达直接、节奏设计动感时尚、曲调接近现代口语的特点。歌曲创作基本突破纯欧美化、纯港台化、纯说唱化的局限,演唱风格也日趋多样化。这样,通俗歌曲很大程度的适应了当代青少年追求直接、个性和刺激的审美习惯和特点。可以看出,通俗歌曲又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无论中国民歌演唱还是通俗歌曲演唱,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从“唱法”中超越出来,中国声乐艺术研究将实现从“唱法论”到“风格论”的历史跨越。

《音乐市场营销和案例分析》

网络广告发展态势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2001年的时候 ,教育部首次批准了江苏省可以尝试进行高校的自主招生试点改革,从此,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所高校就成为了首批的试点;到了2009年的时候,全国进行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录取的高校数量已经达到了76所之多。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自主招生也俨然成为了考生在进行高考前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但是,自主招生的实际考试制度虽然使这些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从中获得了比较大的自主选择权,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如何才能够更加公平的来选拔人才;如何处理好社会的舆论压力等。

2 高校自主招生的未来发展趋势

2.1 进行入学考试仍然是一个主旋律

虽然我国取消高考制度的讨论由来已久,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在我国彻底的取消统一的入学考试制度是不太可能的,条件也不够成熟,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之内,我国各个高校进行入学统一考试还是一个主要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从统一考试的考题质量来看,高校的统一入学考试往往是集中了我国最顶尖的出题专家,在整个过程当中,也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样就可以很好的确保统一考试具有很高的质量,也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这在很长的时间内是不能被代替的,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取代它。

2.2 未来一段时间内自主招生的规模还将逐步扩大

高校自主招生的政策虽然己经试行了很多年,但是目前对于整个的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方案来说,还是没有太多可以供我们进行参考的比较官方的统计数据,而且也没有一些比较权威的总结性的评估,所以目前来说,很难对我国的自主招生政策的质量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但是,在很多的自主招生的例子当中,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个比较具体的事例当中窥探一二。

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的大学新生,都是每年在通过了本年高考的录取新生当中择优选拔出来的,其选拔的对象主要分为这样的三类:保送生、高考成绩比较优异的尖子生以及自主招生的对象。在2005年的时候,有52名的通过自主招生被录取的学生也报名参加了这个学院学生的选拔, 结果竟然有38人能够进入到学院,他们当中的录取率达到了73.2%,比整个学院的录取率高出了整整16个百分点。这个事实就说明了通过自主招生而考入的学生的综合能力相对来说是不错的,比通过其他方式录取的学生要好一些。一般情况下,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到高校的学生往往是经过学校组织的专家组来进行亲自考核的,所以校方一般会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放心。

3对大学自主招生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3.1 高 校自主招生应该进一步的明确入选考生被录取的具体专业

高校的自主招生在运行了几年之后,其中所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录取到学校之后,学生的院系或专业往往不够明确。这个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通常在考生进入大学之前,考生和家长对大学的各个专业的实际了解情况是非常少的,而且考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也往往来不及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在入学以后,尤其是考生在接触了自己被录取到的专业的一些专业课之后,就会表现出对专业的喜好,而且这种喜好往往是非常突出的, 很多大学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都会随着这样的问题而出现变化。

3.2 大学对自主招生的考生要给与更多的优惠政策

各个高校在进行自主招生的过程当中, 必须要足够充分的重视政策问题, 要用足自身的优惠政策来更好的吸引优秀的考生。这里我们可以看美国的一个例子:2003年的时候,美国曾出现了这样的情况,7所世界级的名牌大学,同时都向成都市树德中学的一位名叫龚晓思的考生邮寄来了本科的录取通知书。这其中, 哥伦比亚大学对于外国留学生的托福成绩的最低要求是要考到600分以上,而龚晓思的成绩却只有567分,但是,哥伦比亚大学仍然决定破格录取她,于此同时,还向这名考生提供了优厚的奖学金。与之相比,我国的各个重点大学却没有这样做,也没有给与任何的优惠政策,所以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的自主招生在进行的过程当中, 没有推出一些切实有效的优惠政策,或者是政策的形式过于单一,往往是不能够吸引优秀的考生的。

3.3 提倡大学进行联合的招考

目前来说, 我国的高校还都是采用了单独招生的方式来进行自主招生, 而且有些大学在招生时会把笔试和面试日期安排在同一天来进行, 这样就导致了考生只能在几所学校当中进行选择,不能兼报更多的高校。而且这也使得大学本身的招生成本偏高,但是实际的录取成功率却偏低。那么,为了能够实现大学之间和考生之间的双赢关系,在同一个城市当中、对于办学水平比较相近的大学来说,可以提倡他们进行相互的沟通和协作,进而可以实现联合的招考制度。

4结语

总之,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还是有好处的,它最大的意义就是它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是所有的招生制度的改革当中,我们不能只推崇一种比较具体的招考模式, 而是要培养一种正确的招考理念,从而确立一种更好地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方法。因此,每个高校在进行自主招生的过程当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自己的一套招生方案, 然后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当中是允许反复和失败的。

摘要:中国的高校开始进行自主招生,是从2001年开始的,是由东南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所部属级的院校首先开始进行的,从此以后,参加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就呈现出了逐年递增的态势,各个高校由自主选拔而得到入学机会的考生数也大幅度的增加了,目前,自主招生的范围也已经扩大到了全国的30个省、市、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入选的考生能否被最终录取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的,因为高校自主招生的具体政策当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本文就将从这些问题入手,分析当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发展态势及解决的对策。

网络广告发展态势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广告法》将广告定义为“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服务的商品广告活动”。网络广告的载体是互联网, 而网络隐性广告是在互联网这个平台发布的, 依附于一定的网络载体, 非以广告形式却在客观上起到宣传产品或服务信息作用的广告。我国《广告法》明文指出广告要具有可识别性, 而隐性广告则恰恰使消费者难以判断。我国对于广告的监管侧重于显性广告, 隐性广告是监管的一大难题。

二、网络隐性广告的表现形式

( 一) 传统的隐性广告在网络环境中的新发展

1. 新闻式广告

新闻式广告是新闻资讯与广告宣传信息的融合。这种广告利用新闻的社会性与公众对新闻资讯的需求, 变相推广产品或服务, 以获取利益。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变相发布广告。网络新闻广告将会损害网络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使公众无法有效区分信息真实与否, 将不利于网络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健康运转。

2. 植入式广告

传统的植入式广告多体现在将广告信息隐藏于电影、电视剧等娱乐信息中, 公众在获取娱乐信息的同时, 被迫接受。植入式广告也不具有《广告法》所规定的可识别性, 因而也是非法的。在网络环境中, 常见的是将广告植入到网络视频中, 借助网络视频, 融入相关产品或服务信息, 进行无成本的互联网广泛传播, 以达到营销目的。在网络视频中植入广告, 逃避了作为广告视频应有的审核, 侵害了用户的知情权, 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 二) 网络环境中新型隐性广告

1. 搜索引擎相关隐性广告

我国对于搜索引擎服务是否归类为广告一直是存有争议的。搜索引擎服务商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编辑程序搜索互联网中的信息, 并以一定的标准分类存入数据库, 用户在搜索页面输入关键字时, 搜索引擎就会将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结果展示给用户。搜索引擎对于检索信息的展示次序分为自然排名和竞价排名。竞价排名是通过企业购买搜索关键字来获得, 出价越高, 搜索结果的排名就越靠前。美国将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服务认定为广告, 并且规定搜索引擎服务商将具有广告性质的竞价排名结果与自然排名结果区分开来, 并对竞价排名予以显著标明。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具有商业性质, 并且有信息传播性, 本文认为应当视为网络广告。

2. 网络社区隐性广告。网络社区多表现为论坛、聊天工具、博客等, 具有一定的讨论区, 因信息集聚、方便交流而广受喜爱。网络隐性广告是广告主通过雇佣网络社区的成员, 以特定的身份参与网络互动, 介入到社区成员的交流与沟通, 利用社区成员的信任, 以便宣传某种产品或服务。网络社区隐性广告是目前最有效率的网络隐性广告传播方式, 也存在潜在的危险。这类广告信息的发布没有严格的审查, 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容易造成认知困难, 受众很容易因为虚假、欺诈宣传而利益受损。

三、网络隐性广告相关问题的对策研究

( 一)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

2015 年新《广告法》首次将网络广告纳入其规制范畴, 但是对于隐性广告仍然只有第14 条一个条文, 即禁止新闻形式的广告。网络隐性广告除了《广告法》以外, 还涉及《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侵权法》、《刑法》相关内容。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各部门法之间的配合, 并且法律不可能细致到规定所有规范, 因而相应的司法解释十分必要。

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作为网络隐性广告中的助推剂, 应当以法律形式明确其责任。网络推手往往起到策划和组织的核心作用, 并草种网络水军对外发帖宣传。而网站管理者对于网络推手的各种行经的作为或不作为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于搜索引擎服务商竞价排名业务的规制, 可以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 对搜索引擎服务商设定区分竞价排名与自然排名的法定义务。搜索引擎服务商开展竞价排名服务时, 视为广告主体, 对其内容尽审查义务。对于干扰自然排名结果的服务商设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 二) 行业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对于网络隐性广告最重要的他律就是相关部门的监管, 比如工商管理部门, 新闻管理部门。部门的监管在实践中也为法律法规的完善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部门监管是对具体从业者的他律, 更是涉及网络隐性广告发展的行业整体的他律, 从业者和整个行业都需要接受相关部门和法律制度的他律。

各行业组织应当针对网络隐性广告的表现形式, 制定不同的审查标准和审查办法, 对网络广告的信息传播进行把关。对于网络新闻从业人员, 要倡导职业道德建设, 同时从网站管理上保障从业人员遵守职业规范, 对没有建立网络新闻把关制度或者建立后不严格执行的网站进行处罚,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新闻广告。

相关部门与自律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使自律组织能够通过积极主动的活动表现出专业性和权威性, 对业界成员起到切实的约束作用, 有效的应对网络隐性广告的发展, 增强网络信息的可信度, 塑造诚信网络文化。

摘要:网络的隐匿性、传播的广泛性、进入的便利性都极大的推动了网络广告的发展, 赋予人们自由行使权利的同时, 也被不法商家所利用, 以谋取商业利益, 网络隐性广告就是不当的网络广告形式中的一种。网络广告的规范关乎整个网络市场经济秩序, 保障网络经济有序发展, 至关重要。

关键词:网络,隐性广告,法律对策

参考文献

[1] 刘宇.隐性广告泛滥的社会危害及规范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 2012.

网络广告发展态势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时代的演变与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书籍装帧设计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市场经 济意识对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影响,并对其提出了时代要求。面临这种形势,为主动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市场 经济中的设计师自身素质的铸造就成为了我们需要深思的课题。笔者认为,设计师必须具备市场意识,同时还要具备 艺术时代感。

[关键词] 市场经济意识;书籍装帧设计的商业价值;时代感

[作者简介] 黄 彦,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设计教育。(江西 南昌 330013)

书籍装帧设计艺术作为一门专业的设计门类,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一段历史了,但却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忽视。在计划经济时期,书籍装帧设计优劣的评判标准主要是其学术性,很少考虑装帧设计对图书促销的作用。对于书店和读者在书籍装帧方面的需求和反应,可以说是不太重视的。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图书市场竞争激烈,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出现,再加上书籍设计师观念的更新,书籍设计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品位都得到不断提升。书籍装帧艺术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承认,书籍装帧的风格和制作工艺也层出不穷,精彩纷呈。同时,市场经济也为书籍设计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考。设计观念、设计手段、设计方向也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深刻的变化,具备了很多新的特点,这也是整个设计师群体水平普遍提高的一种反映。

图书是一种精神产品,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既是商品就有包装,书籍装帧设计就是这种特殊商品的包装。众说周知,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包装对商品促销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图书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除了要继续对选题和文稿质量深入把握之外,对书籍设计的市场功能及设计要素进行研究,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市场经济对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发展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建立,带来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推动产品和消费的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推动了书籍装帧艺术观念的更新与转变,改变了过去“只要内容不要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书籍装帧艺术价值得到了高度的肯定。

由于受到门类繁多的新媒体的挑战,图书曾经的主流媒体的地位已成为记忆。面对电子阅读的威胁,甚至连图书作为物质形态而存在的价值也遭到了动摇。正是由于这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忧虑,反而使书籍装帧作为一种艺术的独立存在变得更加重要,书籍以开本、纸张、色彩、插图、版式等营造出的艺术个性承担起了作为物质存在的书籍不能被消亡的责任。

而今的出版业正是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之下,打破了以前的“大锅饭”的运作机制,以新时代崭新的面貌把很多精心策划打造的经典书籍呈现在书架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等这些市场经济下的佼佼者,他们的专柜书架前总是挤满了可爱的孩子们。出版界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读者买书,一看名,二看皮,三看内容。”因为图书市场的运作规律,总是对那些装帧精美的图书给予特别的青睐,对书籍装帧艺术中的商业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编辑,发行人员都对书籍的装帧非常重视。每个封面都要认真的审定,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

市场经济下的书籍装帧艺术离不开市场需求,所以了解有关市场背景至关重要。如不了解市场的要求,书籍装帧设计实际上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市场是买卖双方购买和出售书籍进行交易活动的地点和区域。出版社出什么样的书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书籍装帧一直是和书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设计和市场因需求而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为设计提供了方向。设计师如果缺乏市场的大观念,这样的设计是会夭折的,经不起市场的考验,暗淡地淹没在书堆中。市场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和衡量设计成功与否的尺度。现代书籍设计的学院派同样轻视书籍设计的商业功能,他们强调书籍设计的整体性和所谓的“构造”性,强调版面设计的经营与材质的艺术手感,并不强调产品的成本核算与书店的意见反馈,而这两项刚好是处于市场竞争态势中的出版商们最关心的问题。

在设计和市场的关系中,书籍装帧艺术同时也具有对市场需求的引导作用,这是由设计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和未来性所决定的,它不仅适应市场需求,而且还能创造出市场需求。这种新的市场需求实际上是由新设计引发的,因此,可以说,是书籍装帧艺术设计创造了一个新的书籍市场。

二、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时代审美感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体现

艺术作品中所显现的时代精神,是构成艺术品美感的重要因素,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美,设计的作品要有时代感。在书籍装帧艺术设计中要把握时代精神,是每一位装帧设计者面临的问题。

书籍装帧属于艺术的范畴,书籍及装帧的性质决定了书籍封面的文化性和艺术性。虽然书籍作为精神商品也卷入了市场经济的漩涡,利用封面做广告招徕征订,的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绝不等同于一般商品的包装那样随着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启动而完成和废弃。市场经济中书籍装帧艺术从以前简单的封面设计过渡到现在的从封面、环衬、扉页、序言、目录、正文等书籍整体设计,以二元化的平面思维发展到一种三维立体的构造学的设计思路。我国先秦思想家荀子说:“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荀子 .劝学篇)他极为强调美的整体性。孔子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尽”字也表达了“全部”、“整体”的含义。任何一本精美的书都有个共性——整体性。西方美学家说过“一个物体的视觉概念,是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后的总印象。”所以视觉物体是运动的事件。还有一位美学家说“一件雕塑或建筑只有从各个角度被观察后,我们才能知道整体美。”整体美这一要素贯穿与各局部之间,游离于表里之外,却显现于人的主体视觉经验中和市场经济中书籍装帧艺术设计中 。

市场经济推动着商业大潮,使一直被视为高雅文化的书籍,也在汹涌的大潮中改变了原有温文尔雅的面貌。商业大潮的神奇魔力,不但提高了书籍装帧艺术的地位,而且还塑造书籍装帧风格的流行倾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审美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对书籍装帧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仅以中国传统的朴素之美来设计已不能满足读者对书籍装帧的审美要求,于是,书籍装帧设计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的表现形式就是在材料与印刷工艺上越来越讲究了。而且贵重材料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前些年书籍装帧界出现了“金银热”的现象。目前,随着印刷工艺、装订工艺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书脸”的确在精致和豪华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烫金压膜屡见不鲜,撒金粉加硬皮、用 PVC 材料做封面、用红木做函套等花样百出,书籍设计插入精美的设计插图等等,各具风格的设计层出不穷。如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藏地牛皮书》,外形方正,书边全部为黑色,和封面的黑色成为一个整体,内文版式设计了大量的箭头,这种独特的风格出现在市场后,很多旅游类的图书都开始效仿,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书籍装帧的艺术性总是为出版者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都有体会,一些书籍正是由于书籍装帧中较强的艺术性为发行增添了很高的印数,精美的书籍装帧就是一个无声的推销员,本身就有一个广告作用。漂亮的封面像一张好广告,能唤起人们的购买欲望,使读者下决心完成他们的购买。由于装帧质量不同,在图书市场中的销售效果也很不相同,精美的装帧可以成为书籍的附加值,书籍装帧艺术本身也可以成为图书市场的卖点。但是又并不意味着书籍装帧艺术等于做商业性的广告,它所包含的商业性应理解为一种蕴涵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市场意识。

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审美要不断服从于市场开发的需求,设计思路要以时代意识为基础,帮助书籍装帧艺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使书籍装帧艺术在充满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促进我国文化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更大满足人们的精神与物质要求。

三、市场经济中书籍装帧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目前,图书市场已形成买方市场,各种读物铺天盖地,使读者有无所适从之感。有的书店,相似甚至相同的读物就有几种甚至是几十种之多,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对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巨大影响,设计师必须加强对自身的素质与修养的提高,唯有如此,才能适应市场对书籍装帧工作提出的要求。笔者认为,作为市场经济中一名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第一,沟通意识。一本书的装帧设计是否成功,不仅要依赖一个有才华的设计师,还要依赖有眼力的好编辑。装帧设计就像做菜一样,需要文编和美编的配合,才能色、香、味俱全,沟通在里面很关键。文字编辑作为选题的策划者、文稿的审读加工者,也应是图书装帧形式的参与者、设计方案的支持者。如果没有沟通或沟通太少,很容易造成设计观念上的脱节。双方意见的不一致,导致设计的失败,加上文字编辑往往考虑降低成本,使设计者很多新的创意都夭折,所以造成很多庸俗的设计作品在市场上出现。

第二,整体策划意识。一位合格的书籍装帧设计师在设计之前,应该了解和研究该书的内容和市场价值、阅读群体、市场同类书的设计方式、反响程度、印刷工艺、价格定位,了解读者的所思、所想、所求。在其实用性的“硬价值”背后有何心理性、情感性的“软价值”等等。根据书的内容和这些需要去进行整体性、全方位的设计,去确定怎样以新的面孔从琳琅满目的书架中跳跃出来。

第三,民族文化意识。 20世纪 80年代以来,装帧设计界和其他设计界一样,受到新的媒介和新的设计技术的挑战,并迅速地运用到设计的全过程,取代从前的手工劳动。当电脑进入中国设计家的视野之后,使每个设计者在设计实践中都亲身体会到,电脑是个高效的设计语言工具,但不是万能的。当很多书籍设计者一开始接触电脑的时候,就为电脑带来的绚丽效果感到欣喜若狂,而沉迷于电脑的几个特技效果,设计的东西都是千篇一律,商业味十足。设计的内涵在于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完备的文化修养。人和电脑相比,人的价值在于独创。在设计中注重电脑技术的运用,但往往是不够的,人的思维创意和设计的严谨是电脑所不及的。中国当下的设计的现实是,手绘和电脑设计同时存在,从整体到形式都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时代感。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浮燥的市场经济时代,信息化、全球化、商品化蜂拥而上,国外各种艺术思潮让设计师们应接不暇。面对这么多丰富的资源可以取用借鉴,我们有一点找不到北了,有些人甚至认为抄西方的设计样式是一种时尚。然而单一模仿而来的作品可以做为我们的东西而让世界欣赏吗?中国大众开始接受外来的东西时,是有好奇心的,就象吃惯了米饭,偶尔换换西餐,味道也不错,但长此以往,是受不了的,当国人厌倦了商业的重复,还有什么能感动他们的?审美疲劳。说大一点就是在扼杀本国文化的发扬,在慢性自杀。中华历史、传统艺术工艺、图案,可以从里面吸取的营养很多很多。抛弃了传统的设计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昙花一现。中国没有经历工业革命,没有现代设计运动,但是我们的传统艺术却是光彩夺目的。但是不是照搬照抄传统就是好的设计?抄古人的和抄西方的都是可耻的。应该注入新的元素,既能体现本土性,又能为丰富国际艺术设计提供我们自己的智慧。用现代人的思想去理解去表现出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时代感。

第四,市场意识。由于市场的需求,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时代审美感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中的体现,要求书籍装帧设计师要研究市场,研究图书装帧的风格的流行趋势,研究图书上架后的效果,研究读者对的需求等。

所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只有把书籍装帧艺术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对立的方面统一起来,才是出版社占领市场的有利武器。这样设计出来的的书籍才可能有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3]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4]朱鄂.视觉语言丛书[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

[5][法]R·巴特,著.董学文,王葵,译.符号学美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徐国庆]

网络广告发展态势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喜鹊登梅步”和“颠三步”是泰兴花鼓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步伐。在江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中,完全复制其原生态状态不利于在时代发展中为大众所接受。因此,在这两个步伐的演变、传承过程中,次生态的传承作为主要发展形式,成了江南民间舞的经典步伐符号,为江南民间舞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关键词: 江南民间舞    次生态传承    喜鹊登梅步    颠三步

民间舞蹈的传播,必须有适合传播、保存的土壤。江南民间舞蹈多为以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作为依托发展的民间小戏,极少部分是带有仪式性质的祭祀活动。时代的前进,社会发展的脚步使得民间大量的民俗活动失去本身的意义,对传统文化的轻视与外来文化的盲从都导致江南原生态民间舞的生存岌岌可危甚至面临失传。

一、民间舞蹈传承的次生态发展

认识到保护原生态舞蹈文化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工作者们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整理各地民族民间舞蹈,并出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共二十卷,也是目前最完整的民间原生态舞蹈资料。文字、图片资料的留存固然是文化传承中最基础的也必不可少的方式,但舞蹈是人体文化,其传承方式是以口传身授,没人去跳的舞蹈最终将是成为一种资料与回忆封存在书本中。这就形成一种矛盾,原生态民间舞蹈与时代的审美脱节,没有观众,没有演员,如何传承?

为符合时代脚步,人们对原生态舞蹈进行了创作,顺应发展中的审美观,使之得以流传。这就是我们常提到的次生态,虽然是有利于一个舞种传承与发展,但终究已经难以看到它最原始的状态。这样的发展态势是否才是我们要追寻的文化发展长久之计,难下推断。不过,这也是文艺工作者们伴随历史脚步,在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中做出的尝试。在次生态舞蹈创作中,最常见的方式即是把原生态民间舞蹈动作拆解,将其步伐或手势或身体韵律特点作为素材,加入编导个人理解与再创造成新的舞蹈作品。纵观现当代江南舞蹈作品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大多数舞台经典作品的流传都可见江南民间舞蹈素材的踪影,笔者将从泰兴花鼓的经典步伐“喜鹊登梅”与“颠三步”看江南民间舞蹈的次生态传承。

二、喜鹊登梅步、颠三步源于民俗

喜鹊登梅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喜鹊叫声婉转,在中国民间将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象征好运与福气;梅,古代又称“报春花”,传说梅具四德,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取喜鹊与梅花的谐音,喜鹊站在梅花枝上意为“喜上眉梢”,因此喜鹊登梅寓意吉祥、喜庆、好运的到来。中国艺术作品中常以此吉祥征兆作为创作题材,民间常把“喜鹊登梅”画卷或雕刻等陈列家中,或绣在服饰上、雕刻成玉佩等装饰品以兆好运。

江苏民间舞蹈泰兴花鼓也借用此吉兆,将美好寓意融合在肢体语言中,形成独一无二的喜鹊登梅步。它的特点是前后跳跃,灵活异常,犹如喜鹊在梅枝上跳来跳去那样,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步伐口诀:“喜鹊登梅步法巧,要求半蹲直起腰,两脚前后隔半步,脚尖外侧着地跑,左脚前踏身前倾,右脚后蹬晃脖瞧,上身随着脚步移,平稳之中显活跃。”通过模仿刻画喜鹊在枝头灵活雀跃的动态,一方面,在身体语言的外形上,直观展现了“欢快”这一江苏地区民间舞的特性,体现了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许,另一方面,步伐动作不单单是一种对于动物形态的模拟,民间艺术家还赋予它包含诗意的名字,这其中所蕴含的吉祥寓意更深层次地表达出民间艺术对于生活的提炼,将动态与意蕴合二为一。这与江南地区人民谦虚细腻、崇文内秀的性格表现一致。

江南地区水产丰富,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由水带来的恩泽影响了江南人的生活起居也形成了江南人独特的舞蹈身体语言。江南水乡生活富庶,有利的生活条件滋养了民间小戏的发展,泰兴花鼓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发展、成熟的。

水陆交通便利渔业发达,驾船行舟时船身摇晃,人们则膝盖微曲,重心在脚掌上随船身摇晃来协调平衡。由此演变而来的民间舞蹈步伐中多有经由膝盖部位的颤动,脚跟小幅度的上下起伏而产生的身体颠簸形态。如泰兴花鼓中的“颠三步”,脚颤步颠,腰扭膝屈,舞步幅度大且灵活,优美而又有趣,其动作特征是:晃头、挺脖,扭腰、摆胯,膝屈、脚颤,腕活、手灵。不同地区的民间舞蹈能通过对膝盖的屈伸幅度和脚下动作节奏的配合展现出各自民族的风土人情。这种欢快热烈的步伐与北方地区秧歌中的“十字步”相比,多了几许俏皮与灵动,正如江南人在水的滋养下的娇俏可人和黄土文明中的厚重淳朴形成强烈的对比。晃动曲折的身体形态,通过三步一颠的动作步伐,形成独具风味的江南“三道弯”风情。

三、喜鹊登梅步、颠三步登上舞台

要说起江南舞蹈,首先就是黄素嘉、李玉兰创编于1964年首演的舞蹈《丰收歌》。编导选择使用黄色丝巾作为道具,描绘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劳动场面。舞蹈中的丝巾正是劳动时擦汗的手帕,上下翻飞的舞动又变成金灿灿的麦穗,可以说是物尽其用。在赞叹编导的独具匠心时,道具的运用固然是吸人眼球的神来之笔,但笔者认为,这只是舞蹈成功的外在缘由,静下心探究这个经典舞蹈,编导扎根于民间舞蹈素材,贴合生活的舞蹈构思才是它广为流传的内在原因。首先,牢牢抓住寻“根”的特点,才能站得住脚,那么这个“根”在哪里?《丰收歌》运用了泰兴花鼓民间舞蹈素材,舞蹈开始演员从舞台两侧踩着“颠三步”手中挥舞着镰刀出场,从动作形态对生活画面“割麦穗”进行了舞蹈化处理,欢快的步伐呈现出热烈的劳动场景。原始“颠三步”的要领口诀是:“三步一颠,腰扭脚颠,眼神互顾,前后呼应”,而在舞蹈剧目中,编导对于演员上身动作的精准统一,在节奏上膝盖颤动短促而更有力度,去除了原生态元素本身的松散自由,符合编导描绘劳动场景时,整齐划一鼓足干劲的时代感。通过加入个人情感的民间舞蹈再创造,又不失动作原本的韵味。步伐节奏的特殊性加强了动作的欢快意蕴,符合动作要求。来源于江南民间的舞蹈步伐更是带来了浓浓的江南风韵,整个作品与观众的审美情趣达到了和谐统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于丽娟、罗浩泉编创的三人舞《担鲜藕》,中间一人饰头顶荷叶挑着鲜藕的小姑娘,旁边两人弯下身子扮演鲜藕。独特的表演形式、鲜活的题材和舞者精湛的演绎,立即成为八十年代江南舞蹈的代表作品。与《丰收歌》相同的是编导都取材于普通江南水乡生活,也融合了泰兴花鼓中的步伐“颠三步”,又加入了“喜鹊登梅步”的元素。更值得一提的是,少女肩挑的两筐鲜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为构建舞蹈意境的摆设,而是由两个舞蹈演员来饰演,低下身子就是藕筐,直起身子就是鲜藕。扮演鲜藕的两个舞蹈演员,出场时躲在道具中,并无上身动作,因此必须靠灵活的脚下步伐加以体现,编导的这一拟人化设定突出了下肢动作的重要性。因此,选择对泰兴花鼓进行拆解,选取了原生态步伐元素加以运用,并采取了更大胆的处理方式,夸张了胯部动作的扭动,更体现了身体的“三道弯”特色。为塑造少女形象,脚下步伐幅度更夸张,跳跃移动的速度加快,左右脚重心交替更加灵活。这样的改动既不失去原本动作的韵律感,又符合编导对作品塑造的要求,整体显现出一种俏皮感。

《丰收歌》和《担鲜藕》对于江南民间舞次生态传承,舞台化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典范作用。通过赋予原素材新的意义达到“旧物新用”的效果,同时舞台作品创作题材时刻不离江南的文化生活,形式与内容完美契合,做到了“用江南的话,说江南的事,传播江南文化”。

四、“喜鹊登梅步”、“颠三步”走回民间

在国庆50周年联欢晚会上,海安花鼓以独有的清秀和柔美的风格,在天安门广场上大显神采,“近看似芙蓉出水,远视如风摆柳丝”,博得观众的一致赞美。当初,在得知海安花鼓将作为江苏的代表进行320人的纯女子舞蹈表演时,编导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海安花鼓与大部分江南民间舞的表演形式相同,曾经是八男八女的说唱式歌舞表演,想要改编成如此大规模的广场舞最大的问题就是舞蹈语汇缺乏。为克服此种困难,编导们分析了江南女子舞蹈的特点,在保持原有风格不变的基础上,借鉴了泰兴花鼓中的“喜鹊登梅步”、“颠三步”和渔篮花鼓的“船帮步”、“拖步”等,重新提炼具有代表性的江苏民族民间舞蹈语汇进行动作编创,最终形成难度适中并且具有美感可进行表演的大型江南舞蹈。

此次表演的成功,使得江南民间舞从高高在上令人称许赞叹的舞台艺术又回到群众之中,重新成为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本次民间舞蹈的回归,已经不再是最初未加修饰的原生态舞蹈,由于时代、观念、民众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所致,最原始的舞蹈形态与传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型时代民间的审美标准了,因此广场舞形式的新型传播方式可以说是一个折中之法,成了民间舞蹈从舞台表演模式回归民间大众怀抱的桥梁。在现当代生活环境中,老百姓参与最多的舞蹈方式就是广场舞。普通人参与其中的广场舞蹈,不正是民间舞蹈传承的最好途径之一。正如曾经的宫廷舞蹈取材于民间,最后却成为引领民间艺术前进的风向标,而我们的舞台艺术与民间艺术互相作用于对方。取材于泰兴花鼓的舞蹈元素,经过提炼整理,以次生态的新步伐回到民间,老百姓从观众到参与其中,一起加入传承发展的大部队中。

五、“喜鹊登梅步”、“颠三步”成为符号

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一直是二十世纪以来舞蹈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两个分支发展,一方面,对民间舞的原始状态进行细致完整的保存记录,另一方面不能死守原来固有的发展模式,而是在保存风格特性的基础上对民间舞进行再创作。“喜鹊登梅步”和“颠三步”的江南之旅正是一部可以借鉴的江南民间舞近现代次生态传承历史。最开始仅仅存在于有说有唱的民俗节日活动中,是当地原生态民间舞蹈的特色舞步。随着时代发展,民间文化的传承,有文艺工作者加以改编创作带入舞台,再次成为表演者烙印在历史文化旅途中。同姊妹舞蹈艺术的融合,成为“颠三步”和“喜鹊登梅步”的又一次前进,这里表演的广场舞具有新的表演形式,成为更杂糅的符合新时代审美观的一个江南舞蹈综合体。“颠三步”和“喜鹊登梅步”虽然起源于泰兴花鼓,但在江南舞蹈的传承发展中,渐渐被编导取材利用,精炼、融合、提取了符合舞蹈作品的部分加以再创造,成了一种符号。这样的符号承接了江南舞蹈的动态步伐,传播了江南文化的身体语言。不再仅仅是泰兴花鼓的单一元素,更是成了江南舞蹈标志性步伐,代表江南舞蹈的特殊风格文化。

“传承”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不断发展的事业,民间舞蹈传承不仅仅是狭义的对于肢体动态的保存,更多的是强调民间舞蹈中所包含的文化的内涵。江南舞蹈的传承研究不但要从文化背景、生态环境、历史沿革等宏观方向加以剖析,而且要由细节出发、见微知著,多角度探寻与思考,做到真正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夜夜灯火映舞姿——民间舞蹈泰兴花鼓解析.泰州新闻网.

[2]李金侠,张竟琼.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服饰图案的文化内涵[J].纺织科技进展,2008(6).

[3]陈蜜,王爱国.探索新时期江苏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创新——对广场舞“海安花鼓”创编成功析[J].艺术百家,2003(2).

[4]张树俊.论民间文化价值取向与提升[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1(1).

[5]王福银.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颤”的艺术[J].时代文学,2010(2).

[6]刘同春.浅析当代江南舞蹈创作发展[J].舞蹈,2010(8).

[7]朴永光.保护我国当代原生态舞蹈之我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84-86.

[8]刘同春.广场舞蹈“海安花鼓”的动律特征.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09(2).

上一篇:ERP环境下会计基础论文范文下一篇:治国诚信文化研究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