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范文

2024-03-01

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范文第1篇

一、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得大众也逐渐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提升自身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与思想政治水平上, 因此在电视上收看新闻就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而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较之其他新闻节目相比, 往往具有较高的关注度, 并且在对新闻专题进行选择时, 也会更加趋向于当下大众关注的重点。不仅如此,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质量同时也是电视台综合实力与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故现阶段的电视台负责人就应将工作着力点放在对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创新以及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监督上[1]。

与此同时, 在现阶段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还融入大量的创新模式, 诸如直播、新闻评论人以及大众交流等, 使得大众的角色不在只拘泥于被动接受者, 而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参与者, 并从根本上提升了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收视率。

二、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 随着电视新闻行业逐渐提升了对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重要性的认知, 使得其播出质量与播出形式较之过去相比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提升。但就目前来看, 电视新闻市场逐渐趋向于复杂化, 同时也使得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了出来, 而这些问题主要涵盖以下两个方面:

(一) 节目内容过于单一

就目前来看, 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存在着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具体而言, 由于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策划人在进行新闻专题的选择过程中, 往往会结合大众关注的重点或是社会中发生的大事, 因此就会极易出现新闻专题重复的问题。不仅如此, 在现阶段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 往往也会加入新闻评论人的角色, 但在节目实际的制作过程中, 新闻评论人的观点也会很大程度上的呈现出相似性, 使大众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兴趣[2]。

(二) 节目选题缺乏目标性

在现阶段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 还存在着节目专题选择缺乏目标性的问题。这是由于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制作时, 往往会遵循着新闻时效性的原则, 并且使得节目策划人在对节目专题进行选择时, 也会不断变换专题内容, 以紧抓当前观众关注的重点。虽然此种做法能够短时间的引发大众的关注度, 但同时也使节目在制作过程中的时间较为紧张, 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节目自身的质量与对新闻内容的深度挖掘, 导致大众收看效果不佳。

三、提升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一) 提升与观众的交流度

为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创新性, 现阶段的相关工作者就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提升与观众的交流度上, 利用网络直播的手段, 让观众能够实时的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以及新闻专题的讨论上, 并以此挖掘出新闻事件的多角度观点, 丰富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内容, 并为电视台能够树立起自身的播出风格与特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创新节目播出形式

在对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进行创新的过程中, 也应从节目的播出形式入手, 不仅要做到理清细新闻事件发展趋势, 还原事件本身真实情况, 同时也要利用多种手段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加以挖掘, 并在原有基础上加入更多的原创性播出方式, 以从根本上提升节目自身的收视率[3]。

(三) 多角度阐述新闻内容

为给大众带来更加优质的收看体验,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制作人还应将工作的重点的放在多角度阐述新闻内容上, 而不仅拘泥于新闻评论人的主流观念。并且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 也应重视不同角度挂观念之间冲突与矛盾点, 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且具有教育性的节目内容, 正确引导大众的舆论导向, 使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能够在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中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总结

总而言之, 随着社会各界对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重要性的认知, 一些深埋于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制作过程中, 诸如节目信息资源不足, 内容过于单一等问题也逐渐浮出了水面。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质量, 现阶段相关工作者就要让重点放在对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创新上, 不断深入大众生活, 以找到大众关注的新闻重点, 从根本上推动电视新闻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电视新闻行业实现自身管理机制与节目制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本文就基于以上因素, 通过对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关论述, 以探索一条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创新道路来, 旨在从根本上提升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质量与多样性, 以供借鉴。

关键词: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创新

参考文献

[1] 徐从芬.浅谈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与叙事技巧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 邱元前.论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06) :80-81.

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范文第2篇

一、新时期的新闻媒体环境

新时期的新闻媒体环境主要表现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的竞争。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新媒体迅速壮大, 并且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和服务方式。以往观众只是被动接受来自新闻媒体的信息传送, 难以反馈自身的观点和意见, 而且传统媒体的新闻传递往往依赖于固定的时间, 如固定的新闻档节目。而新媒体则从根本上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实时传递, 无论何时何地, 借助互联网及移动终端, 都能随时关注新闻动态, 并参与到新闻互动当中。这种巨大的优势也促成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竞争, 例如电视新闻节目对收视率的考量, 新媒体对点击率的争夺, 都是希望抢占市场。因此, 电视新闻节目必须积极应对竞争挑战, 通过创新和变革, 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二、新时期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和变革需求

新时期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和变革是顺应媒介融合趋势、塑造核心竞争力、肩负社会责任的需求所在。

第一, 顺应媒介融合趋势。新时期的新闻媒体竞争展现出强烈的竞合态势, 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各有优势, 传统的公信力、权威性与新闻的高效传递之间并不矛盾, 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实现新闻节目创新和变革将为观众带来更理想的体验, 例如通过网络图片、视频等丰富电视新闻素材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所以竞合也是观众需求推动的体现。

第二, 塑造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电视新闻媒体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话语体系, 但在新媒体环境下, 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相应地也意味着自身优势的减弱, 因而电视新闻节目必须在新时期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 以创新和变革为出发点, 用多元化的采编方式、深刻的新闻解读、生动的视听效果充分展现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所在。

第三, 肩负社会责任。电视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 也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需要传递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时期社会极具变革之际, 观众更需要获得主流价值观的引导。特别是在海量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 电视新闻媒体树立公信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离不开收视率作为基础, 创新和变革有助于提高观众对新闻节目的忠诚度。

三、新时期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和变革策略

新时期电视新闻节目为实现创新和变革, 应当积极借势新媒体技术, 实现新闻深度报道, 打造品牌新闻栏目。

第一, 积极借势新媒体技术。电视新闻节目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应当服务于节目的视听效果与观众的需求把握。一方面, 新闻节目制作应借助新媒体技术支持, 彰显视听优势。例如多点触摸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入, 同期声的编排等, 都可以突出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 带给观众生动传神的新闻体验。另一方面, 媒介融合过程中, 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必须时刻围绕观众的需求, 在新闻素材选取上吸收参考网络热门话题, 使用大数据技术探寻新闻线索、挖掘观众感兴趣的内容, 借助实时连线促进观众对新闻互动的参与等, 这些都是媒介间不断融合的体现。

第二, 实现新闻深度报道。新时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需要以过硬的节目质量为前提, 新闻节目独具特色才能具备竞争的资本。所以电视新闻节目努力寻求创新和变革, 就是要突破同质化竞争的桎梏, 用深刻的新闻内容展现新闻事件的全貌, 营造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尤其是在快速浏览网络新闻以外, 观众也希望收获全方位多角度的新闻解读。因此, 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要善于在新技术的支持下, 丰富新闻素材, 突出新闻线索的专业性, 树立独特的新闻视角。例如对于观众普遍关心的新闻话题, 电视新闻要通过追根溯源, 深入挖掘相关的背景资料, 加强专业知识讲解, 配合直播间解说与前方实时连线, 现场专家参与等形式, 诠释新闻主题。

第三, 打造品牌新闻栏目。新时期电视新闻不仅与新媒体展开激烈的竞争, 不同电视新闻栏目间的竞争同样不容忽视, 打造品牌化的新闻栏目对于聚焦观众目光、建立观众的忠诚度尤为重要。品牌新闻栏目具有鲜明的节目特色与定位, 能够对同一领域的新闻主题给予深入的剖析, 广泛聚集相关新闻素材, 并形成有针对性的舆论引导。例如央视《第一时间》栏目, 以最快的报道、最新的资讯、最真诚的服务为目标, 节目内容亲切又能充分发挥舆论领航作用, 颇受观众好评。再如媒体竞合趋势下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通过及时改版建立起自己的解说优势, 收视率及其在视频网站的播放量也实现了迅速上升。

四、总结

新时期各大新闻媒体之间既有竞争角逐, 也展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电视新闻媒体应当积极顺应信息时代潮流, 善于运用创新的思维, 通过拍摄、声音、文字和画面处理编辑来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视听效果, 促进节目与观众日常生活的融合, 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并从中展现媒体公信力, 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摘要:新时期新闻媒体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竞争挑战, 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和变革是顺应媒介融合趋势、塑造核心竞争力、肩负社会责任使命的需求所在。因此, 电视新闻应当积极借势新媒体技术, 实现新闻深度报道, 打造品牌新闻栏目, 用新的形式和内容展现节目特色, 吸引观众的目光。

关键词:电视,新闻,创新

参考文献

[1] 闵长海.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创新和变革[J].中国传媒科技, 2017 (1) .

[2] 徐翔宇.竞合视域下的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研究[J].新闻世界, 2017 (8) .

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范文第3篇

一、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 新闻节目定位不明晰

县市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新闻采编有地域局限性, 在人力、财力方面也难以匹敌卫星频道, 新闻节目较少, 更别说专业的新闻频道, 这样就容易导致新闻节目整体定位不科学的情况发生。有些地方新闻节目将地方政治宣传、地方经济服务作为头版重条, 新闻内容死气沉沉, 没有吸引力;有些地方新闻节目将收视率作为首要目标, 新闻内容五花八门, 有失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如何将有限的精力投放在唯一的新闻节目, 把握好节目的定位和方向, 处理好新闻节目的政治宣传功能, 是节目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二) 新闻节目缺乏市场竞争力

新闻节目缺乏市场竞争力, 是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通病。在新闻频道专业化以来, 尤其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外在的竞争给地方台的新闻节目造成重大冲击。地方新闻节目资金匮乏、入不敷出, 依靠政策性输血的不在少数。而新闻节目缺乏竞争力, 是新闻节目定位、内容制作等内在原因的结果, 并非地方新闻节目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譬如南京电视台的《直播南京》《零距离》、长沙电视台的《长沙新闻》等, 都是在同城省级卫视的强大压力下逆势成长的优秀地方新闻节目。

(三) 节目内容缺乏地方特色

地域特色是地方新闻节目的显著特点, 而对于我国一些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发展情况来看, 模式性强、辨识度低、缺乏地方特色是突出的问题。在新闻素材的采集和编排方面, 没有深刻认识到地域性资源优势, 一些法制类新闻节目甚至做到了外地, 完全抛弃了节目的受众定位和市场导向。

二、地方新闻节目的创新思路

(一) 明确节目定位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肩负政治宣传和社会服务职能, 要在处理好政治宣传的基础之上为自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把握好节目内容分类和格调, 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精神为指导, 对新闻节目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定位。江苏广电城市频道的新闻资讯类节目《零距离》, 以报道南京、服务南京、宣传南京为宗旨, 被称为“南京人的电视晚报”, 是全国地面新闻节目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相比于其他地面媒体千篇一律的新闻节目, 《零距离》主打民生新闻, 发力错位竞争, “社会新闻、孟非读报、甲方乙方”等板块组接欢快活泼, 快速提升了自身的发展潜力。

(二) 以市场为导向

地方新闻节目要秉持受众需求和市场导向的发展思路, 坚持新闻节目在频道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不变, 加大对新闻节目的资源投入, 加快新闻节目的创新升级和网络媒体合作, 敢于打破陈旧的固定模式, 在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前提下, 加强节目包装, 打造形式活泼又不失新闻专业性的地方新闻节目。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的《长沙新闻联播》在湖南电视台的强势压力下坚持受众的需求导向, 举全台之力打造属于长沙人自己的新闻联播, 推出灵活的招商方案, 在新闻节目方面始终压迫湖南电视台。

(三) 坚持特色发展

地方电视台在新闻采集播报方面的地域局限性, 受众的地方性, 同时也是地方新闻节目的优势。地方新闻节目具有同一地域文化认同, 在距离上的优势能够给受众以亲切感。地方新闻节目为当地老百姓和地方政府架起的一座沟通的桥梁, 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呈现在电视荧屏上。齐鲁频道的《拉呱》用山东方言主持节目, 讲的都是地方百姓家长里短的事情, 生动活泼, 自然朴素, 具有高辨识度的节目特色。

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新形势下, 地方电视台要强化“新闻立台”的理念, 高度重视新闻节目的改革和创新, 着眼于提升新闻节目的影响力, 坚持走科学定位、市场导向、特色发展之路, 推动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步入更加科学化、健康化、持续化发展的轨道。

摘要:新时期多媒体融合的传播环境下, 电视受众拥有了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新闻消费方式, 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不再垄断传播渠道, 面对的竞争环境日益白热化。针对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源地域性和传播局限性特点, 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保持新闻报道的主体性, 保持新闻节目的市场竞争力, 保持地方电视媒体的舆论权威性, 是个亟待商榷的课题。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晓芬.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J].新媒体研究, 2017 (08) .

[2] 杨东艳.在平凡中寻找方向——试论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准确定位[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04) .

[3] 郑变红.浅析当前形势下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 2017 (04) .

[4] 梁兆文.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生存与发展对策[J].新闻传播, 2015 (05) .

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范文第4篇

一、基于区域内群众的需求进行创新, 使新闻回归到本质

每个区域范围内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此时的新闻报道工作落实, 应当从地域特色角度完成新闻报道的创新性任务。比如, 二零零年的《南京零距离》新闻节目就通过报道当地区域的特色文化, 彰显了本地浓郁的乡土风情, 倍受民众的喜爱, 也收获了较佳的收视成果, 体现了新闻节目应有的社会影响力。

从上述例子可知, 地域性的电视台新闻节目报道, 不可脱离本地域人民群众的观看需求, 这部分群众在观看地方新闻节目内容时, 更加注重身边的大事小情, 此时, 就要求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报道环节, 应尽可能择选平民化的题材内容, 这样可逐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从本质层面进行分析,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传播, 更加展现其信息传递技能, 要想进一步提高传播效果, 此时的节目策划就应体现出创新性, 从新颖的角度择选题材, 而后使内容更为合理和科学, 更能为群众所接受, 这样的报道形式, 也会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体现出新闻报道的群众贴合性, 提高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 最终更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

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强化新闻节目的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发展环境下, 受到各种新式传播途径的影响, 致使电视的收视率以及报纸的订阅率都开始下降, 这是电视媒体需要面对的现实, 而地方电视台作为电视台的主要形式, 应该直面挑战, 将其转换为发展动力, 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促使电视媒体更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

比如, 某电视台在报道健身节目的过程中, 就融入了微信和微博的应用优势, 观众可通过微信或是微博等途径, 与参赛选手进行积极互动, 另外, 在此过程中, 还有机会获得相关的奖品。可见, 若想提高节目收视率, 就应当注重与观众的互动性, 对传统的节目形式加以创新, 将新式的传播媒介融入到节目策划之中, 这样可极大的提高观众的参与积极性, 并对节目持续关注, 体现节目的社会影响力, 起到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的作用[2]。

而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策划也应如此, 积极借鉴其他节目创作和策划的内涵和形式, 比如, 可借鉴新闻联播的模式, 节目的最后提醒观众通过关注微博的方式可获取最新、更多资讯内容, 随时随地了解身边事件, 安排专业人员对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官方微博进行管理, 适时的与观众进行互动, 提高节目影响力, 同时体现出新闻节目的亲民性和灵活性, 使节目的策划形式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并可为更多地域内的群众所接受。

三、体现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更新节目报道模式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报道, 一般都要充分考虑舆论的导向性作用, 还要基于群众对于新闻的观看需求或是收视心理等等, 将这些要素进行汇总和整合, 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新闻报道方案, 而后将新颖的元素渗透到新闻节目报道之中, 借助其他自媒体路径, 高效完成新闻报道任务[3]。

可从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或是播报形式的更新层面, 吸引观众的眼球, 亦或是运用高超的剪辑技术手段, 对技巧进行改革和更新, 营造新奇的气氛, 体现出新闻节目的画面感和实际表现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 各个区域范围内的地方新闻节目创办过程中, 面临着许多的竞争压力, 此时, 就要求新闻节目制作人, 要提高策划工作的效率, 将创新式的元素渗透其中, 对地域范围内的本土特色, 和观众对于新闻节目的观看需要进行总结, 审时度势, 将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体现出来, 带来更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实现更为长远化的发展。

摘要: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中新闻节目可谓是支柱型的节目种类, 它可将国家政策方针等传递给人民群众, 发挥党的喉舌作用, 还可对地方文化予以传播, 高效完成宣传任务, 尤其是在当下信息化发展脚步如此之快的今天, 传媒行业的发展中, 越发认识到先进技术手段引入的重要性, 体现新闻报道手段的现代化和智能化特色, 与此同时, 相关的电视新闻节目报道人员, 还应肩负自身的责任, 做好节目策划和创新工作, 切实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报道质量, 增强其社会影响力, 体现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报道的价值。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策划,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 吴峰平.地方广电新闻报道如何寻“厚度”、求“高度”?——解析丽水广播电视台“走”出来的优秀新闻[J].中国记者, 2015, 15 (9) :111-112.

[2] 陈响园.当前我国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困局与对策分析——以浙江省地方电视台为例[J].新闻大学, 2013, 24 (5) :92-97.

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范文第5篇

——之《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是导演张元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影片真实地再现了我们的教育,在那样一种教育体制下,儿童的性格被扭曲,天性被磨灭,一个个都成了成人的附庸,听话成了好孩子的标准。

《看上去很美》讲述了主人公方枪枪在幼儿园的生活。在影片中,说的都是一些幼儿园的琐事,主人公全是几岁的孩子。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拍的真实,几岁的孩子会有什么故事呢?张元用不一样的角度告诉我们,拍的很真实,有很惊天动地的故事。

其实《看上去很美》没有一个主心骨的故事,发生的全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或者说那个阶段的故事。我们在看过影片后,在心里一定会有一些撞击,会有一些感慨,也会有些悲哀。因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正好折射出了我们的幼儿时代。

方枪枪的爸爸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把孩子放在幼儿园里,刚到幼儿园,枪枪的眼神充满了好奇也有些害怕。但是看到他的样子你会觉得这个孩子太可爱了,象战士一样。其实方枪枪就是一个战士,如果把他们的故事放到成人的世界中去,那他就是一个战士。他和传统斗争,和规矩斗争。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下,他又注定了失败。失败后他又有迷茫,又有斗争。这非常象勇敢的战士。也许张元就想用方枪枪来告诉人们,不要随波逐流,要有战斗的精神,象个战士一样活着。方枪枪这个名字本身也是很强的战斗性的。

他的第一场战斗是他的辫子和老师之间的斗争。但他没占得一点优势,很快便被老师剪掉辫子,和别的小朋友变的一样。方枪枪的大声哭喊也没能让老师变心。在这里,辫子可能代表了非主流,但一定会让世俗的观念排挤出去。就好象中国的哲学,我们从小就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认为他是对的,别的都不对。可是马克思在创立他的哲学时他不一样借鉴了很多别的哲学流派?难道借鉴的东西不对,他的就对了。再看看发达国家,是很多哲学共存的地方。所以,在现在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难道非主流的东西就是错的吗?

《看上去很美》用孩子的眼光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在表现他的成长过程时真的是惟妙惟肖。方枪枪开始的时候和班级的南燕走的很近,很想和她成为好的朋友,但不幸的是遭到了拒绝。于是他把眼光转向了妹妹北燕,更不幸的是也遭到了拒绝。可以说一个人在遭到这么多打击的时候可能会从方枪枪的身上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看上去很美》用了大量的这种故事情节展开了孩子的心理世界。可以说孩子的心理世界也是非常丰富的,所以不要老是说孩子嘛,能怎么样呢?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想法,他们的思想,把他们当一个人来看待。而电影里方枪枪所有的行为都成了老师眼里的刺。其实方枪枪做的只是想让别人关注他,想让人注意他。但是老师没有理解他的用意,不断的批评,指责。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小朋友的爸爸来接他。开始的时候老师很有原则,不到时间不让接。但一听说他是个官员时却满脸是笑的让他来参观幼儿园的小红花的评比。领导看到方枪枪和另一个小朋友没小红花,就过问了一下。老师马上就说今天的还没评,他们俩都有。这不禁让我哑然,难道方枪枪得到的小红花要归功于这位领导,看起来好象是的。但是,老师当着所以学生这样做是不是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影响呢?老师这样的不负责任是把孩子当个体了吗?显然不是!中国教育的又一悲哀。其实这个场景是非常真实的,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而且是普遍的。

方枪枪在幼儿园做了一次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告诉别的小朋友老师是妖怪,然后带领小朋友去捆绑老师。可以说这件事情很有意思,方枪枪到底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是不是因为这个老师平时对他不好?还是有什么其他含义?如果说《看上去很美》是想告诉我们要和世俗和传统做斗争的话,那这段描写就应该是告诉我们斗争的领导者是重要的,方法是重要的。其实领导者可能也象方枪枪这样是个与众不同的人。

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范文第6篇

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至今, 有过辉煌的历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特别是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更新, 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生存和发展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现状的梳理

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依赖报纸的评论稿, 通过口播的方式发挥电视的新闻评论作用;《焦点访谈》的诞生预示着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革新和发展, 到《实话实说》的出现, 该类节目又进入了谈话类阶段, 如今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不同形态遍地开花阶段, 呈现出如下现状:

(一) 目前的存在形态

总的来说, 目前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各异, 无论是《焦点访谈》式的, 还是《实话实说》式的, 我们都可以在电视媒体中看到, 具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进行现场采访报道, 提供并展示论据的述评式节目:这类节目主要以《焦点访谈》为代表, 此外像中央台的《新闻调查》, 安徽台的《新闻观察》都是属于这类节目。在评论过程中“注重以事实说话”, 通过记者从现场拍摄到的真实的一线画面来表达观点, 引发议论。它的特点是, 在一个演播间内由主持人进行新闻话题的开场白, 然后中间是新闻事件的报道, 它的评论主要体现在在结尾时支持人的评论, 记者在现场采访相关人士的观点以及解说词的运用等方面。

2.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并调动现场观众参与讨论的谈话类节目:这类节目主要以《实话实说》为代表, 这类节目有着一个基本的模式, 那就是“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模式。当然这类节目也有的是没有现场观众的互动, 如央视的《央视论坛》等。如今, 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 还诞生了一些具有创意性的节目, 如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节目不断有嘉宾和现场观众的活动, 还有嘉宾之间的争吵以及场外观众的参与。

3.各种新闻事件的复合杂糅到一起的资讯杂志类节目:如央视的《中国新闻周刊》, 它主要是集中各类新闻事件进行评论, 而不是一某个新闻事件作为由头或出发点, 这类节目往往点评比较简单, 但是触及面比较广。

4.民生新闻类型的节目:这类节目主要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齐鲁电视台《拉呱》、四川卫视《新闻连连看》、安徽经视《第一时间》为代表, 它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主持人以多样化的评论手段, 对一些地域性、贴近性强的内容发表看法, 引导观点。这类节目目前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具有和大的发展潜力, 深受电视观众的喜爱和关注。

(二) 优缺点分析

1. 优势

(1) 仍然发挥着电视新闻评论的一贯作用:电视新闻评论在创办之初就意在引导社会, 解读社会, 监督社会, 从而整合社会。目前, 电视新闻评论仍然发挥着这样的作用,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时下大众关心的问题都是新闻评论所讨论的问题。《焦点访谈》创立之初的1994年, 专家调查得出的社会问题排序依次为:物价、腐败、国有企业问题和社会治安。今昔相比, 我们发现, 尽管内容发生了变化, 但腐败、国企、社会治安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2) 仍然占据着电视节目的广大受众:电视新闻评论由于其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解读, 特备是对社会的监督功能, 使得广大的观众对这类节目产生了情感上的依恋, 往往在重大事件发生时, 都会选择观看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 希望从中得到事件的真实信息。这类节目由于其和观众的沟通, 语言的真挚而没有丧失观众对其喜爱的程度。

2. 劣势

(1) 同质化十分严重:目前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虽然存在各种形态, 但是缺乏新的节目样式, 节目的制作始终停留在《焦点访谈》模式上, 特别是地方台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缺乏独创性, 有时甚至在内容上也存在着“雷同”现象。

(2) 监督评论弱化:如今的电视新闻评论中, 很多节目只是流于形式, 对于社会现象的监督和新闻事件的解读、评价渐渐淡化, 一些普通百姓关心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监督力度缺乏, 反而选择一些高而空的话题。一些节目只是或罗列现象, 只叙不议;或述多评少, 甚至以述代评。

(3) 新闻时效性不强:目前, 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大多在新闻事件被通过消息的形式在媒体中广泛报道之后才出现, 这无疑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如今, 信息时代如此发达, 各大媒体是纷纷抢“第一时间”, 只有新闻评论是严重滞后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对于电视观众来说, 这已经没有多少新鲜感了。

(4) 价值发现存在偏差:这主要表现在“以偏概全”“静止不发展”等方面。有些节目只是抓住一个点或者是某几个点而加以放大, 缺乏深入的探究;而另一些节目, 往往只停留在事件本事, 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二、未来的发展趋势

由于目前电视新闻评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必然会出现新的格局, 打破原有的状态。尤其是在信息高度发展, 大众文化不断提高, 参与意识以及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 未来的电视新闻评论在以下三个方面或许会有大发展:

(一) 直播现象:从“滞后”传播走向“即时”传播

目前, 在我国, 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 直播已经成为重大电视新闻报道的常用形式。但是, 在电视新闻评论中, 我们却很少看到直播式的节目, 只有当一些重大的灾难发生时我们会看到主流媒体, 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会做一些直播型的带有新闻评论的节目, 如2008年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 央视就把相关专家直接请到现场或与专家连线,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事件的解读和评论。

那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闻的直播发展也会让新闻评论的直播成为可能。因为这种直播它不仅可以传达基本的新闻事件, 而且可以抢占思想, 引发思考, 能够起到更好的引领社会的作用。同时, 这种现场的评论可以增强观点的可信性, 提高节目的公信力。

(二) 民生新闻:新闻与评论更加紧密的结合

民生新闻如今已经占据了大多数的电视新闻市场, 人们越来越重视民生新闻的发展, 而民生新闻中的具有个性的主持人评论无疑将是电视新闻评论新的发展方向。

在“民生新闻”栏目基础上, 一种“短小、灵活、轻松、幽默”的电视新闻评论方式发展起来, 贴近生活, 走进民间, 老百姓的喜闻乐见是它取之不尽的养料。而这种节目在老百姓中也受到了欢迎, 因为它是以一种百姓视角, 与观众平等的态度进行着事件的点评, 一些点评甚至恰好切中要害, 说出了百姓内心深处的想法。

民生新闻的评论关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采取平民的视角, 关注平民的生存状态、生活情感, 评说百姓的喜怒哀乐、冷暖痛痒, 强调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贴近性和互动性, 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如果新闻和评论在民生新闻中能够更好的结合, 那无疑会对电视新闻评论产生巨大的改变。

(三) 谈话节目:从“主持人对嘉宾的发问”到“主持人与嘉宾的聊天”

谈话类节目具有很好的现场感, 即使不是现场直播, 主持人与嘉宾和观众的互动也能够给电视观众很强的现场感。

如今电视新闻评论中的谈话类节目往往限于主持人必须是向嘉宾发问的状态, 这种样式事实上限制了观点的表达, 如果主持人和嘉宾以一种闲聊多的方式进行新闻事件的解读和探讨, 再追加场外观众的互动, 这将会使新闻评论节目更加“亲民化”, 在随意中将大道理传播出去。这是一种“主持人与嘉宾的聊天”的方式, 如央视的《新闻1+1》就是这样的案例, 以后也许还会走上无主持人的状态, 现场无所谓有没有主持人, 类似于《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形式。

摘要:自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开始, 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本文试着从存在形式、优势和劣势三个方面, 对我国当前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现状进行一番阐释, 同时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也提出了一点看法, 认为将来在民生新闻评论、直播新闻评论和谈话型新闻评论三个方面有所发展。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存在形式,优劣势,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燕.当前电视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闻三昧, 2006 (8) .

[2] 刘俊.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多样化发展初探[J].新闻知识, 2006 (9) .

[3] 张玲玲, 张如成.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现状及制约性因素分析[J].新闻界, 2006 (4) .

[4] 连保军.网络冲击下的电视新闻评论发展趋势[J].传媒, 2006 (8) .

[5] 袁长保, 郭雄.当今受众市场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优劣势分析[J].新闻知识, 2005 (9) .

[6] 李琦.困惑与突围: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现状与前瞻[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

[7] 吴玉兰.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制作理念的误区与对策[J].新闻传播, 2005 (8) .

上一篇:动物的生殖系统教案范文下一篇:低碳演讲稿低碳生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