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管理范文

2023-09-19

交通运输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我国当前的交通行政管理采用的是一种分散式执法体制,其特点是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各自为战、职能重叠。改革旧有模式,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体制创新应注意以下问题:从交通本身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依法治交;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采用逐步推进的渐进式改革方式;加大改革力度,为构建大交通体制扫除障碍。

[关键词]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分散;综合;依法治交;创新

[作者简介]范冠峰,山东交通学院人文系副教授,兼职律师,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济南市法学会交通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济南250023

我国当前的交通行政管理采用的是一种分散式执法体制,即以行业和专业为准,多头设置交通行政管理机构,各自为政、分散执法。这种分散式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这一行政管理体制起到了维护交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实施,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战、互相交叉的执法模式,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也与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的要求格格不入…。因此,检讨我国当前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实现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十分必要。

一、我国现行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行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存在机制缺陷,严重违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现代行政法治要求审批权与监督权、处罚权相分离,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分离,否则就会滋生腐败。但我国当前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是政策法规的决策权与执行权合一,管理审批权与监督处罚权合一,不利于从制度上保障执法公正和廉洁。

在现实中,由于现行交通规费征稽、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上航政等交通专业执法机构,基本上都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靠规费收入,这造成一些基层执法单位执法不规范、管罚不分、以罚代管,以求通过一部分交通行政罚没款的返还来补助办案经费。与此同时,交通行政相对人办理交通行政事务要往返奔波于交通各部门之间,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当务之急是认真理顺涉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问题。目前,道路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矛盾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只要高速公路一修通,公安部门就组建一支队伍上路,且要交通部门为其购置装备,甚至建造宿舍楼等设施,不仅增加了交通管理过程中的摩擦,同时也加大了道路养护管理及收费还贷的成本,加重了企业负担。公安交通向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岗位分流成为地方公安人员分流的主要途径之一。公安人员属国家公务员,其开支应由国家财政负担,而不应交由高速公路企业负担。此外,公安部门将高速公路当作摇钱树,以高速公路易引发安全事故且后果较为严重为由,积极介入高速公路管理。这既不符合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国际惯例。

其次,现行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职能重叠。

交通行政管理机构多头设置,分散于交通稽查征费局、公路管理、道路运输管理、港航管理、水上安全等部门的专业执法机构中,负责各自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内容,造成政出多门、执法职能重叠、执法力量分散。在交通行政管理实践中,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效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现行交通行政管理是按专业进行的,交通规费征稽、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上航政,水上公安等执法队伍都有执法的职责,于是出现了交通部门多头执法状况。如公路超限超载行为,由于执法机构的执法目的不同,交通规费征稽部门、公路路政部门、道路运政部门、公安交通部门都可以实施检查和处罚,这不仅违反了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的原则,而且造成公路“三乱”,导致“执法扰民”,损害了交通部门的形象。

再次,现行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导致交通与公安交叉管理,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浪费。

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两家分管”阶段(1949-1984年)。这一时期,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由交通部门与公安部门在不同的区域实行“两家分管”:全国道路交通管理由交通部门负责,有18个大中城市的交通管理由公安部门管理。二是“三家分管”阶段(1984-198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城市和一些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共105个)的交通管理改由公安部门负责,其他地区的交通管理由交通部门负责,而农村的交通管理实行以农机部门为主的管理方式。三是“两家共管”阶段(1986年至今)。1986年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围绕道路交通安全这个重心,基本实现了道路交通安全的统一管理,基本做到了道路交通安全路面执法主体的统一。但是,这次改革并没有涉及道路规划、道路建设,特别是路政管理(路产路权保护)、运政管理(运输市场管理)、稽征管理(交通规费征收)等经济管理内容。这在一定意义上造成公安与交通两部门的职责交叉,交通管理分割,引发道路交通管理体制中公安与交通两部门的分歧与矛盾。由于把车辆、驾驶员、道路安全划分给公安部门管理,交通公安就变成了空壳,因为资源不能共享,于是造成损坏公路设施的车辆无法追查,不交规费的车辆无法追缴,庞大的运输市场得不到有效制约等严重后果。更为严重的是,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的职能交叉造成了人财物不应有的巨大浪费。

最后,铁道部这一“独立王国”的存在,使得中国大交通管理体制仍停留在构想阶段。

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但中国铁路系统仍保留着半军事化、政企一体的计划经济特色,融资渠道单一,地方管理条块分割,负面新闻不断。铁道部统领下的中国铁路系统有两大特征:一是铁路的运营和管理体制是政府垄断、缺乏有效竞争的政企不分体制的典型。铁道部既是国务院的一个正式部委,同时又是一个企业。铁道部下属的地方铁路局,理论上是企业,但实际收入由铁道部统一清算分配,吃“大锅饭”。不仅如此,铁道部实行垂直管理,在较长时间内拥有自己的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系统,过去还拥有自己的医院和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系统。各地火车站也属于铁道部管理,而不是地方政府管理。整个铁道系统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中国铁路系统的第二个特点是,由于铁路系统营运和投资体制的封闭性,中国铁路发展大大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铁路的运输能力始终处于十分紧张的状况。客运方面,每到节假日常常一票难求。货运方面,铁路装车满足率尚达不到一半,大量货物不能及时承运。铁路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在于长期投入不足,深层次原因则是市场化进

程滞后,投融资渠道单一。同时,由于铁路管理系统的封闭性和铁路经营的垄断性,公众近年来对发生的铁路交通事故产生强烈质疑,2011年7·23动车相撞事件后的社会激烈反应,足以说明铁道部公信力的下降。

中国四大自然垄断性行业中,电信、电力和民航相继实现了政企分离和行业重组,唯有铁路这一行业的改革没有实质进展。铁道部未纳入大部制的改革范围,并不是铁道部的胜利,恰是因为铁道部连最初步的政企分开都未完成,即使并入大交通运输部门,业务功能和行政指挥体系也很难整合。如果铁道部“独立王国”的性质不改变,中国大交通体制的构建就只能是一个空想。

二、创新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有益实践和探索

交通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术界和实务界思考改革的思路。某些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走在了体制创新的前列,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探索有效途径。最有代表性的是“重庆模式”、“北京模式”和“山东模式”。

重庆模式:2001年重庆成渝高速公路重庆段采用“路政、公安交通综合执法”模式,即路政、公安交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公路部门管人、财、物及路政业务,公安管警察职能及警务督察。“重庆模式”按照统一管理、综合执法原则,依法对路政、运政、征稽、交通安全管理实施综合执法,治安问题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当地公安部门负责,实现了“四位一体”和“一车多能、一队多岗、一站多用”,精简了队伍,节省了开支,减少了协调事务,提高了执法效能,统一了执法标准,完全符合“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北京模式:北京于2000年新成立市交通局,同时设立市交通行政管理总队(副局级),受市交通局委托对城区交通运输实施综合执法;总队下设直属大队进行跨区域综合执法,并下设各城区执法大队与市交通局派出的负责日常审批和管理的本城区管理处协作。

山东模式:以交通稽查队伍为主,组建省交通稽查总队(下设支队、大队),业务上垂直领导,人事经费归各级交通局。稽查队伍日常执法为运政、规费征收的检查和处罚之“小综合”,属准综合执法模式。江西、四川、甘肃拟组建交通行政管理总队,但执法内容偏窄,仅限于运政、征稽。

我国现行交通行政管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政府协调能力仍需不断加强。同时,地方经济、文化和法治水平相对较低,行政执法缺乏系统性的保障。在此大环境下,根据决策与执行相对分开、管理审批与检查处罚适度分离的原则,交通综合执法实施“一厅多局一总队”模式,有利于消除多头执法的体制根源。可以考虑首先在省级交通厅(局)内相对集中各专业局的行政处罚权,建立厅(局)直属的交通综合执法总队,地市级设执法支队,县设执法大队,支队、大队人财物及党政工团等由总队垂直领导;在公路、水路分工执法基础上,确保公路、水路各只有一支交通行政管理队伍。

从中央政府层面看,我国政府已经着手尝试进行大部制改革。按照部门的职能大小和机构的数量多少不同,政府机构设置一般有“小部制”与“大部制”两种类型。小部制的特征是“窄职能、多机构”,部门管辖范围小、机构数量大、专业分工细、职能交叉多。大部制是一种政府政务综合管理组织体制,其特征是“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广,职能综合性强,部门扯皮少。早在200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就已经明确组建大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已经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同时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三、创新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推进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的建立

首先,从交通本身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交通行政管理体制。

交通具有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网络性,改革旧有的分散式交通行政管理模式建立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必须考虑交通的特点,必须遵循交通客观规律,同时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各地的实际情况,避免脱离实际。

一要充分考虑到交通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的特点,将交通内部的征稽、路政、运政、航政等多个执法队伍归并为一个执法队伍,形成一个“四政合一”的行政执法和管理网络,同时要协调好和其他部门的关系,发挥交通公安的积极作用。二要明确综合执法机构性质,解决后顾之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为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或事业单位,从而保障经费的来源,从根本上解决现行执法体制中存在的经费困难、管罚不分、执法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三要整合内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和重复建设。要调整和整合交通内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和重复建设,综合发挥现有执法装备和设备的作用。要从综合执法的角度,对一些因道路发展和检查站进行调整,完善其设施,使交通稽查站点成为综合执法的场所,使综合执法队隶属交通稽征管理局领导,为以后国家费改税提前做好准备,从而实现一体化,发挥综合作用。还要按照信息网络建设的规划,统一设置为公共服务的行业管理平台和系统,做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和浪费。此外,还应加强对行政执法车辆的管理,减少公务用车,充实一线执法用车。

其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交通依法行政,为创新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构建交通综合执法体制作好准备。

一是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用制度保证交通行政管理队伍的基本稳定和交通行政管理的正常性。严格实施交通行政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结合政务公开,将执法的工作目标具体分解到人,明确执法岗位、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执法责任,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内容标准化、执法程序合法化、执法制度规范化、执法监督经常化、执法管理制度化。二是真正落实交通行政管理错案追究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制度、行政听证制度、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三是强化社会舆论监督。通过采取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舆论及社会各界的代表作为行风监督员,设置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开展社会评议活动等,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坚决纠正行政执法中的“三乱”现象及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四是积极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做法,做到“洋为中用”。我们应充分研究发达国家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避免走弯路。比如,学习其他国家将车辆、驾驶员、道路安全划分到交通公安管理,或者将公安交通整体机构进行转移隶属交通部管理的做法,对现代化管理资源进行整合,真正做到交通管交通,一个部门管理,起相互制约作用,防止重复处罚重复管理的现象发生,防止推卸责任。

再次,采用逐步推进的渐进式改革来推动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任何改革都有风险,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不例外,因为这项改革牵涉到的层面比较多,如果急于求成往往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为将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应采用渐进

式的改革方案,逐步推进,确保平稳过渡。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一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的分类,力争将公路路政、交通规费征稽、道路运政、航道管理、港口管理、水路运输管理等纳入统一的监督管理层面,为下一步改革打好基础。二是适时组建行业协会,将管理部门所承担的技术性、服务性、企业之间协调性的工作,诸如资质审查、技术咨询、技术检验检测等,从管理部门的职能中分离出去,交给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三是按照行政执法的需要,调整内设部门,压缩机关人员,充实和加强一线执法人员。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交通法制的整合工作,中国与交通行政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极庞杂,而这些法律法规多有重复交叉之处,如果不加以整合和清理,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就会大大降低交通行政管理的效率。

最后,加大改革力度,为构建大交通体制扫除障碍。

大交通体制在发达国家很普遍。美国的运输部统管海陆空运输;英国和法国连独立的交通部都没有,而是包含在一个更大范围的大部中;日本原有运输省,但自2001年起,运输省已经与建设省、北海道开发厅和国土厅合并,组成了国土交通省。

构建大交通体制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国家站在全局的高度,通盘考虑、合理构建多元协调的交通体系,宏观战略性地调配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管道等交通资源。

如今,交通运输部已经整合了邮政和民航部门,但铁道部是一个政企合一的庞大机构,而且其企业部分还处于垄断地位,整个机构的运作内容很多。在这样的状态下将铁道部与交通运输部合并,只会使大交通部更加臃肿、更加迟钝。须将现有铁道部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具有政府职能的行政机构,并人大交通部;另一部分铁路运营业务,则成立国家铁路集团公司,实现市场化运作。近年来,铁道部的内部及外部机构就铁路改革模式已酝酿过多个方案,较有代表性的是“网运分离”和“网运合一,区域竞争”的方案。前者强调将具有自然垄断特点的铁路路网基础设施与具有市场竞争性的铁路客货运输分离开,单独成立一家铁路路网公司和若干家引入竞争机制的铁路运输公司;后者则建议由铁道部相关部门组建国家铁路总公司,代表国家行使铁路的经营职能。在此之下,以现有各区域的铁路局为基础合并组建多个铁路运输集团公司。这个方案的改革强度小于前者。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执行下去。未来中国铁路改革的路径和进程,取决于高层领导的判断和决心。铁路之外,在出租车管理领域,交通管理与城市建设管理存在明显的分割,出租车在城市运行归建设部系统管辖,一旦出城行驶在公路上就归交通部管理。在这个领域,交通部和建设部的政令存在抵触。这也是交通领域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障碍。

可见,只有加快改革步伐,扯断部门之间的利益纠葛,才能实现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责任编辑:戴庆瑄]

交通运输管理范文第2篇

考博论坛考博保过班考博复习资料免费课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专业代码:082303;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学科点是在原国家教委“运输管理工程”与“交通工程”两个硕士点合并后形成的,是198

7、2001年连续两届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并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交通运输宏观决策与运输系统优化

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合理结构,系统规划理论及方法,交通运输投资决策及其经济效益评估,交通运输系统需求预测理论和方法,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等。

2.运输管理现代化与信息技术

主要研究现代交通运输以质量为核心的运输组织理论和方法,运输过程管理综合现代化的理论和方法及信息管理系统,运输过程控制的智能化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等。研究计算机模拟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的政策制订、规划、设计及生产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高新科技在改进既有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中的理论、方法及模型。

3.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

主要研究现代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TDM、城市GIS和ITS的应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城市交通政策、城市公共交通等。

4.运输资源配置利用与市场营销管理

主要研究现代运输需求分析及运输流的运动规律,运输固定设备与活动设备的合理组配,运输流程的重构,运输能力的计算、利用、加强和发展等。研究运输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系列运输产品设计、开发的理论与方法,运输市场营销辅助决策理论与技术等。

5.现代客货运输技术与管理

主要研究现代旅客运输技术与管理;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装载技术条件及加固技术,超限货物运行条件,鲜活货物运输条件及组织,危险货物运输技术与安全管理,集装箱运输技术与管理等。

二、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

附注一:一外为非英语专业的要求必修英语二外

附注二:对非本专业入学的博士生,应补学由导师指定的本专业主干硕士课程 备注:公共课及基础课开课时间以当年开课目录为准。

附表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

附注一:一外为非英语专业的要求必修英语二外

交通运输管理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日益凸显,而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已成为当前的必然。因此,本文中结合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应用的意义及交通运输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建设的主要作用,针对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与完善交通运输信息化技术建设的相关措施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交通运输管理;实际应用;措施

一、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管理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智能交通网络的建设

随着我国智能化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进行科学管理,尤其是自动识别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实际应用,可以有效地把交通运输、道路和人们日常出行三者有效的联系起来,形成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化的全新交通运输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社会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城市智能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传递效率,也对实现智能化的交通运输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更是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有利于缓解交通运输压力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需求不断加大。尤其随着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车辆显著增加,这对交通运输管理有了更高要求。

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交通运输管理中,能够把城市交通的运输能力变得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对交通运输需求和运载能力进行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全面分析,更好地缓解运载能力不足和过剩二者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二、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管理的消极作用

1、对交通运输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过去传统交通运输的管理理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些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这就直接导致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后,信息化建设滞后,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发展。

2、对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成功应用需要借助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交通运输网络,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交通运输管理的基础。虽然当前我国现代科技信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对传统管理网络的改造和完善需要巨大的资金,并且资金投入不可能一次到位。

三、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1、完善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系建设

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环境的改造、装备的升级等,加强对硬件环境的建设。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信息技术的选择要本着低成本、高效能和节能有效的基本原则,保证功能上的可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均在不断完善和优化,在加强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管理相互融合的同时,还要强化科学组织信息化交通工程的建设。

2、建立健全客运和物流的信息化系统

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为向导,以交通运输行业难以独自完成的信息技术建设为出发点,管理部门必须做好专业的引导工作,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整合。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設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交通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一定要满足企业人员资质、信用审核等动态管理。

加强对物流信息化平台的推广和示范性约束,努力做到由点到线的工作流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提高交通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水平。

3、利用行政制度促进信息系统完善

信息化系统硬件的相互融合和数据信息的共享实现了系统信息的有效整合。但是运政管理部门的体制和条款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也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运政部门的主管部门应规范信息化标准建设的相关制度,在信息采集和交换合作等方面制定严谨的工作流程,这样才能确保信息技术的顺畅以及信息交换的及时和准确性。

4、转变管理理念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各项活动的先导,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强化交通运输管理必须在理念上下功夫,树立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这不仅要推动政府转变理念,还要带动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转变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5、打造管理队伍

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强化交通运输管理,必须依靠一支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队伍。

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才建设作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点,推进具备专业素质、管理能力和职业道德等人才的引进。完善信息化培训和教育工作,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再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四、智能化调度信息技术分析

智能化调度信息技术对公交车辆的运营调度起辅助决策作用,实现车辆调度的智能化,从内部讲,将提高公交运输管理的集约化水平,实现公交车辆的动态监控;从外部讲,将提高公交运输的服务质量,提高社会效益。改变原来的调度人员对公交车辆运营信息不清,路况不明,仅凭经验调度的方式。

运用智能化调度手段,通过汇集调度专家级调度预案形成调度经验和知识库,界组模型及智能优化算法,在大量分析历史数据基础上,形成辅助决策,从而提高调度员的判断能力和决策水平。以最低的成本完成车辆的运营调度职能,以最少的车辆资源完成最大的运力,从而提高公交车辆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调度服务子系统也由智能公共交通优化系统和智能公共交通监控调度系统组成,智能公交优化系统完成线路网优化和行车计划优化,监控调度系统完成实时的监控和调度。

此外,在实施智能公交系统开发之前,原始调度模式的存在很多的弊端:行车计划难以执行;均车实现过多依赖经验值、及时性差;人工调度操作繁琐、劳动量大;人为因素过多参与调度;考核标准不规范;大量公交调度数据进行积累,但数据深层次挖掘分析难以实现。

另外智能调度模式的实现原则及指导思想:

(1)以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作为系统的支撑点,行车调度更加灵活;(

2)均车操作更多依赖实时车辆反馈的数据,可以达到当圈均车,时效性更好;

(3)公交调度更多的依赖计算机实现自动调度,减少公交调度人员的劳动量和公交调度人员;

(4)公交调度人为因素大大降低,更多的是依照公交公司的营运指标进行公交调度;

(5)驾乘人员考核标准更加详细、实时数据支持的力度将更大;

(6)对公交营运数据进行挖掘,量化并指标化营运指标,达到公司利益最大化。

五、现代智能调度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体现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在公交信息化的基础上不同交通方式的协调调度也在快速发展,并呈现以下趋势:

(一)从独立线路运营组织调度向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调度发展

在公共交通运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时候,从单一交通方式的运营组织调度向多种交通方式间的协调调度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以求获得最

佳的整个公共交通体系的运营效率和最大限度地满足乘客需求。在具体的协调调度中,由于城市公共交通结构体系的调整,公交干支线间的协调运营显得尤为突出,通过在干支线路衔接站组织多条支线实现合理高效的换乘,为干线客流的集散提供良好的基础。

当某条线路发生异常,引起换乘问题时,通过采取调度措施,使干支线换乘合理接续。

(二)对多源数据进行挖掘,实现智能协调调度。

根据不同交通方式的运营特点和交通需求,对公交GIS数据、IC卡客流数据、车辆GPS数据、调度数据、轨道交通AFC数据等进行深度挖掘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调度。

(1)大运量交通方式协调调度。

主要针对轨道交通、BRT等大运量交通方式,根据客流分布特征分析和数据挖掘实现大运量交通方式协调调度,以及以大容量交通方式为骨干、普通公共交通方式为辅而形成的干线与支线、接驳线格局下的换乘接驳模式、协调调度与策略。

(2)公交枢纽、首末站的协调调度。

公交枢纽或者首末站的多种交通方式的协调调度主要涉及客流疏散、动态事件、限流信息等多源数据挖掘,以及对公交客流、场站及车辆运营服务进行多主题、多维度的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分析,揭示多方式客流时空分布、调度策略等之间的协调运营调度内在联系与规律。对有异常事件发生、特殊公交需求情况下的公交进行应急资源与协调调度数据挖掘,统筹应急资源;应用聚类分析对特殊情况下的大客流流向、疏散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区域、不同公交需求下的客流疏散等级要求;建立公交枢纽大客流疏散要求下的公共交通多方式协调调度模型,同时参考运行监督管理子系统反馈的实时运行信息,及时生成应急运力调配预案、协调调度策略和决策。

(三)建立调度模型和策略库,实现多方式协调调度

1、多方式公共交通线网运能匹配策略调度

通过多种交通方式的运能匹配调度,使大运量公交方式与常规公交接驳、轨道接驳、BRT支线接驳等重要交通枢纽的效能充分发挥。利用数据挖掘结果,针对协调调度中不同交通方式的运营特点,综合来自不同线路的换乘乘客的等待时间和轨道线路、BRT公交线路等,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起骨干作用的线路之间实现最大同步换乘。

2、协调调度优化算法

在以上多方式协调调度模型和策略中,需要根据乘客出行换乘信息、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变更及运营车队的变化,实现调度算法的闭环反馈实

时自动调整,使协调调度算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动态调整,始终保持算法模型的适应性。

3、调度策略专家库。

在对公交客流数据进行挖掘并掌握公交客流动态变化、时空分布特性和规律的基础上,与调度策略相匹配,建立协调运营调度专家库。专家库可以随时根据客流需求的变化采用灵活的调度策略和方法。调度策略专家库的功能主要包括:

(1)系统向车辆发送调度短信、语音指令,进行车辆多样化调度,如调头、跳站、空放、停车、更改站序、加退营运、上下行切换等;

(2)对多条公交线路、多方式实施调度,运营车辆跨线路运营,实现线路间资源调配的多方式协调调度(人员调配、车辆调配);

(3)在紧急事件发生时,对不同交通方式、不同线路、车辆、人员进行综合调度。

参考文献:

[1]王辉.信息化建设与交通运输管理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3,11:81.

[2]杨振学.解析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輸管理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3,21:239-240.

[3]任荣兵.试析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128+153.

[4]朱亮.浅谈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4,02:257.

[5]李钊.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206.

交通运输管理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给城市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出现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而给人们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化建设对交通运输管理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以不断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管理水平,对从事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交通运输;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4.072

0 引 言

交通运输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明显。为了有效改善当前交通运输拥堵的局面,交通主管部门需要对交通运输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通过进行信息化建设,才能有效改善当前交通运输的混乱局面,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工作效率。

1 信息化建设对于交通运输管理的意义

1.1 能够有效推动现代交通运输行业发展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交通运输业也不例外。相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信息化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结合,对于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也成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交通主管部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对交通运行进行实时监测,能够有效推动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最终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能够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交通主管部门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中,能够同时处理多项交通管理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有效提高交通运营管理水平。交通主管部门借助信息化技术,能够对搜集到的交通数据进行系统全面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进而能够快速处理各种交通问题,确保交通运输始终处理良好的运行状态,进而有效提高交通运营管理水平。同时,交通主管部门借助信息技术还能对交通运输大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进而根据分析结果,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交通问题,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

1.3 能够对交通流量进行合理配置

交通主管部门通过在交通运输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进而对交通流量进行合理配置,能够有效地改善交通运输状况。同时,交通主管部门通过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借助一系列的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对交通流量进行合理配置,进而确保交通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趋于合理,能够与道路提供的交通流量相适应,从而有效避免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提高道路的交通运输效率。

2 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2.1 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立足点要高

在进行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时,交通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前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设立一个需要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实现的规划立足点。也就是说,规划立足点要有一定的高度,这是实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并做好统筹规划工作,从而确保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开展。因此,交通主管部门要对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判断,确保信息化建设能够结合当前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现状,制定契合实际要求的建设计划,并适当的进行一定提高,确保规划立足点能够切合实际,但又不能过于简单,进而为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方向。

2.2 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应用系统

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交通运输管理人员要结合交通运输管理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应用系统,进而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工作效率。首先,交通运输管理人员要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信息化建设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而为提高信息化建设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其次,交通运输管理人员还要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软硬件只有符合系统运行的要求,才能确保整个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平稳运行。同时,交通运输管理人员还要做好软硬件的维护工作,并确保软硬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还要对软硬件进行及时更新换代,避免由于软硬件更新滞后对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2.3 信息化建设要注意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

确保数据安全对于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没有安全保障再先进的管理系统也无法正常运行。因此,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同步建立安全、可靠的保密体系,进而为交通数据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为了避免受到外界网络影响,交通运输管理人员要将内外网进行有效分离,确保其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网干扰,利用数据备份与恢复、身份认证、实时检测与监控、访问控制和病毒防护等手段确保信息安全。此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安全培训,并通过有效的考核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从而保证信息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2.4 信息化建设需要各级部门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

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建设任务,交通主管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实施。首先,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将信息化管理纳入目标建设体系中,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进而为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其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要做好监督工作,通过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制止违法、违规现象,并督促其进行整改,确保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符合要求。最后,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还可以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进行肯定,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工作不认真的人员要进行处罚,并督促其尽快改正,从而确保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实施。

3 结 语

为了有效改善当前的交通运输状况,交通主管部门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中。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交通运输管理人员要系统、全面地掌握交通运输状况,进而采取针对性的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确保交通运输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以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长远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林永贵.关于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科技展望,2017(5).

[2]张云鹏.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7(5).

[3]刘阳.浅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J].科技经济导刊,2016

(21).

[4]方月.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经济导刊,2016(34).

[5]李林,刘威.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中交通运输管理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7).

[6]丁月芬.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14(12).

[7]王巍.关于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

[8]王辉.信息化建设与交通运输管理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3(11).

[9]许国华,王少辉,黄莉莉,等.北京市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构思与设计[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3(Z1).

[10]魏玉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交通世界,2011(11).

[11]黎健.关于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0(9).

交通运输管理范文第5篇

[摘 要]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将以依法行政为引领,以服务为纲要为交通运输业发展保驾护航,虽然目前来说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文章通过从实际执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论述了关于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涉及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完善的组织体系、行政执法的信息化装备、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知识、执法水平等问题,经过从实际工作中的不断总结,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问题的思考

[DOI]10.13939/j.cnki.zgsc.2018.29.179

1 交通运输中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中央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新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审视我们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工作,不论是交通运输的管理体制还是管理机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大力改进和完善。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建设,未来将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交通运输也相应地得到先行发展,这就从一定程度上使与之配套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也能够相应地得到改进和发展。但是目前在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体制上的问题是由于上层建筑未能及时随经济发展从而调整政策使体制更加合理完善,机制问题是由于地方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从而造成效力问题、廉洁问题、缺位越位问题、服务问题等,这些都将影响交通行政管理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初衷。

以目前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状况来看,笔者所属地区南京市六合区,区交通运输局下属运政、路政、维管、运政稽查、航政、航管、海事、港口监督、工程监督九个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单位,都属于局属授权行政执法单位,人数少的只有四五人,多头执法,职权重叠严重,有的地区推行的是大运管,有的地区由当地政府牵头推行的综合执法,交通、城管、工商、技术监督综合下放到街镇,经费、人事仍然属于原机构,各地的管理模式都不一样,没有一个比较完善合理的组织体系。从而导致了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大交通建设。

在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中,法律法规是否健全对其能否正常地展开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保障条件。比如在全国没有专门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法律法规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情况下,有的地方交通运输执法人员找不到无证经营“黑出租”实行行政强制的专业法规依据和专门执法文书,影响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执法的效率,各地没有出台地方性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没有设定出租车行政强制措施的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只有依据交通部转发国务院法制办《关于明确对未取得出租车客运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经营活动实施行政处罚法律依据复函的通知》要求依据《无照经营取缔查处办法》对涉嫌无证经营出租车的行为进行查处取缔时,可以依法扣押用于从事无证经营出租车等。又如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撑的交通出行方式的出现。这也就导致了不论是从具体的管理人员还是整个行业来讲,一个全面的、具体的系统化的法律法规仍然还是相对欠缺的。

由于政府大力推行依法治國,公职人员要依法履职、尽职尽责、责任追究,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领域执法时可能存在的行政管理相对人投诉、法律或行政责任追究等,造成有的执法人员从思想上产生消极思维。有的执法人员借故不参加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学习,不思进取消极怠工,甚至不愿执法、不作为的严重后果,进而导致运输市场秩序混乱、影响社会经济建设。

以前由于没有征收燃油税,交通行政执法机构中有些单位都在征收相关交通规费,在政府编制属于自收自支单位,交通行政执法单位的经费有专项收取的运输管理费保证,2009年随着燃油费开征,运输管理费也随着其他交通规费一同取消,有的地方政府把交通管理行政执法单位全部改为全民事业单位,经费是全额拨款,而好多地方一部分交通行政执法单位仍然保持自收自支性质,地方政府事权多而财权少导致财政经常捉襟见肘,造成自收自支的交通行政管理单位的人员拨付经费偏低,办公经费、车辆和信息化技术装备经费紧张,交通执法人员因待遇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缺乏现代化信息手段给执法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影响办案效率。

2 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问题的相应解决办法

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要形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今年“两会”召开后,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全国要组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综合执法五个队伍,其中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伍,整合交通运输系统内路政、运政等涉及交通运输的执法职责、队伍,实行统一执法。由交通运输部指导。前期国家推行的机关事业分类改革方案中明确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国家出台这两项重大决策对于交通行政执法犹如久旱逢甘霖,一举解决之前多头执法、力量分散、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机构分类划入行政机构,实行综合执法精简临时执法人员,财政预算资金拨付足额,人员待遇保证相应地极大提高执法人员工作热情。

同时我们还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学习先进单位构建覆盖道路运输管理全业务、全流程的《“互联网+”道路运证服务系统》在交通运输治理体制中要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实施全方位、动态的信息监督,从而使运输治理现状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在整个管理体制改革中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和提升。

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和完善也是促进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有法可依的重要保证。《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还明确了加强和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解决之前由于出租车、网约车等法规盲区,做到有法可依,那么就必须要完善交通运输行政法律法规体系。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考察和分析,相关的立法人员要从基层工作入手,对执法人员的成效要及时地反馈,从而能够将反馈的结果采取重点信息反馈到法律法规修订中去。同时还要放眼世界,积极地与国外的相关部门多沟通多交流,可以借鉴它们比较好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的经验。

建立完善的执法人员录用机制和退出机制并严格执行,由于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中涉及的部门和人员比较多,那么在这样的状态下,从上面的决策层面来说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录用机制和退出机制。相关参与部门和相关的管理单位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并做好相应的人才录用以及整个过程的监控和评估,用科学的决策来做指引,从而促使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所有参与人员能够公平竞争,发挥出他们最大的作用。同时还要设立动态的监察机制,通过全程的监督来促使交通运输管理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对于执法人员抱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维,这要求交通行政单位严格实行绩效工资向基层和辛苦岗位倾斜的基本方针,不能让基层执法人员觉得干多干少一样拿或者是基层干的再多不如领导拿的多,另外要从思想教育和激励机制两方面入手,以党员为骨干开展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作风建设,党员要起带头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同志,要严格执行网上执法业务学习制度,可以考虑实行落实到人头上行政案件查处数,案件数和绩效挂钩,在基本案件数基础上超了增少了扣,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为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服务,促进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的大力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中,必须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并且要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针对本文前面谈论的那些问题,我们做了比较细致深入的分析,比较客观真实地进行了相应的阐述。

参考文献:

[1]张珊.关于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问题的思考[J].交通世界,2018(9).

[2]创新为本 勇闯新路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省交通运输厅刘晓华副厅长在“2016交通运输创新发展论坛”上的讲话[J].广东交通,2016(5).

[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当前更好发挥交通运输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意见[J].中国产经,2015(6).

交通运输管理范文第6篇

一、立足大局,主动融入环湾城区建设 我局主动联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善我区路网路架,将以刺桐路北拓为契机,构建“八横三纵”对外通道建设,“八横”即横向上,南部将通过324国道拓改、刺桐路北拓以及打通朋虹街断头路,加强与台商投资区、惠安及丰泽联接;中部通过联十一线、联三线的建设以及310县道的提升,加强与惠安及南安的联接;北部通过南安至仙游道路、纵三线的建设,加强与仙游及南安腹地的联接。“三纵”即纵向上,由于我区地域狭长,万虹路、滨江大道、西环路三条纵向主干道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今后将

重点考虑快速路的安排,区发展规划的初步想法是先走万虹路万安至双阳段,在双阳改走西环路,经惠女水库西侧北上至沈海高速复线罗溪互通,形成一个贯通南北的快速通道。

二、紧盯目标,有序推进公路工程建设 马甲至仙游园庄交战公路

项目按交通部部颁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线全长公里,路基宽度/12米,路面宽度/9米,概算投资8738万元。工程于第四季度开工建设,目前全线已基本完成路基、涵洞工程的施工,其中ⅱ标段已进入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施工,桥梁部分已完成基础及墩台等下部结构施工,正着手进行上部现浇箱梁的施工,累计完成建安投资3500万元。 存在问题:由于道路对沿线的农田灌溉设施破坏较为严重,所经四个行政村的交通量较大,部分村民对征迁的补偿要求过高,经常出现村民阻扰施工;且去年雨季较多,电杆的迁移需经省电力审批,导致工期延误。经区领导多次现场

协调,至今以上问题已基本解决。 下一阶段计划:我区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抓进度,争取在7月份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同时,建议由林业局对公路两侧的绿化进行设计,共同积极争取省、市资金补助。

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和危桥改造 我局农村公路养护所负责人协同区财政局、安监局、纪委,对的农村道路提级改造建设进行验收,共验收公路里程公里,其中:罗溪镇公里、马甲镇公里、河市镇公里。经核验,符合补助标准公里路程27公里,其中:罗溪镇10公里、马甲镇10公里、河市镇7公里。按标准每公里补助3万元,总计下拨补助资金81万元。同时,积极推进我区病危桥改造,完成河市溪尾桥与马甲杏川溪西桥的建设任务,两座桥改造后均长42米、宽8米,总投资约200万元,预计下季度完成交工验收。

推进道路安全保障建设工程建设 完成马甲镇溪林路口至炉田路段、河市

镇官厝线k3+500至k6+852路段安保工程的交工验收,合计工程量公里,总投资万元,其中,河市镇公里,投资万元;马甲镇12公里,投资万元。同时,就交工验收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遗留问题,确保不留安全隐患。

三、主动配合,加快完善客运体系 争取开通43路,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建设

仰恩大学地处区马甲镇,离泉州中心市区32公里,来往市区的车辆仅有罗马河专线及11路公交车,严重影响学校16000多名师生的出行。,罗马河客运专线由原先的48部调整为33部,虽11路公交车已相应加密,但不断增长的师生出行压力与短缺的营运车辆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学校周边非法营运现象严重,为师生出行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部分学生家长反映强烈。故我局多次与市交委、市公交公司沟通、协调,市公交公司已着手购置车辆,拟开通43路公交车,

近期,区政府将组织市交委、市交通行政执法支队大队、区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队、交通局及马甲镇政府召开开通43路公交车的专题会,商洽、研究有关事宜。同时,我局已就开通双阳至新泉州市政府的公交专线、加密五金机电产业园区公交班次与市交委、市公交总公司、双阳街道进行协商,争取早日达成一致意见。

协调相关建设主体,加快区域内2个首末站建设

五金机电产业园公交首末站占地10亩,计划投资300万元,临时停靠站已于7月28日正式运行公交501线路,同时完成首末站的土地征用、红线图及用地报批等工作,围墙、管理房和场地硬化的建设已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投资300万元;物流园公交首末站占地亩,计划投资286万元,目前已完成土地征用、红线图及用地报批等工作,围墙、管理房和场地硬化的建设已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投资286万元。

四、持之以恒,扎实推进沈海复线安征迁工作

沈海复线高速公路莆田仙游至南安金淘项目段主线9公里,匝道公里,设计时速是100公里,双向6车道。项目由省、市交通部门负责,我局派专人常驻罗溪,负责安征迁的组织、协调工作。根据市高指的征迁工作部署,同心协力,密切配合,紧盯目标任务,倒排工期,全力以赴推进安征迁工作。经过区、镇干部的共同努力,红线内建设用地的房屋征收基本完成,征迁工作进展总体顺利,目前正着手:做好民房征收的扫尾工作,及时解决房屋征收的个案及特殊问题;协调两个标段项目部做好道路、水利、自来水、三杆等基础设施的改移工作;继续推进无障碍施工工作。

五、各司其职,扎实推进日常工作 加强协调,确保春运“零事故”

春运期间,我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领导带班责任制,切实加强对重点桥梁、道

路和路段的检查和养护,对路况差的路段加强整治;对正在施工的路段采取措施,加快施工进度,争取完工;对不能完工的设立交通警示标志,确保安全通行。同时,做好值班应守、数据统计、上报等方面工作,恪尽职守,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实现春运“安全、有序、优质、畅通”。

转变作风,严格落实八项规定

坚持响应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深入推进“文明餐桌”行动,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针对网络连续曝光闽侯交通局、莆田交通执法部门超标吃天价饭事件,我局特召开专题会议,引以为戒,持续开展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宣传教育,要求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全力以赴,抓好两会期间维稳工作 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将于3月初在北京召开,为切实做好“两会”期间信访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落实信访维稳领导和工作责任:路政管理与安全监督股、农村公路养护所负责加强职责范围内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工程股负责强化落实工程项目参建各方的质量责任,切实抓好当前交通工程建设的维稳工作;路政管理与安全监督股负责深入和运机械、天蒙箱包、大宇五金三家挂钩企业,时刻掌握员工动态,做好思想疏导,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事件;办公室负责安排好全国“两会”期间值班工作,建立健全“两会”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每日安排一位领导带班,做好接待群众来访工作,确保通讯联络畅通,保证及时妥善应对处置信访情况。

依法行政,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路政股强化农村公路巡查,共出动25

人次,就就南村供龟桥未经许可破路、马甲杏川村溪西桥拓宽桥头施工现场未做相关安全警示牌,发出整改通知书2份;就马甲至仙游园庄工程存在隐患,发出整改通知书2份;同时,与市公路局、电力及自来水公司联系,积极协调河市供水工程310县道建设、马甲至仙游园庄道路建设三杆迁移等事宜。 结合实际,认真部署大讨论活动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关于开展“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活动的相关工作部署,我局于3月21日召开局务会,传达贯彻市、区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局贯彻落实方案。结合我区交通工作实际,提出如何结合我区发展规划,构建“八横三纵”路网路架;如何提升公交发展水平,加快融入中心城区公交线网优化建设;如何抓住大讨论活动契机,推进双阳物流园区建设;如何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管理,更好地服务“城镇化”建设;如何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精神

文明建设出发,营造更加优良的交通运输发展环境等五大重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局还将开展“优化公交线网,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主题的课题调研,落实课题责任人,要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同时,加强与市交委、市公交公司的协调、联系,集思广益,汲取群众、专家的意见、建议,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

深入基层,开展慰问走访活动

一是林志钊局长陪同杜韶山副区长前往虹山乡松角山村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详细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悉心倾听群众的心声,鼓励其树立生活信心,克服眼前困难,并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慰问金;二是林志钊局长带队走访局退休人员,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生活状况,认真听取他们对交通事业今后发展的建议和意见,感谢他们为我区交通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代表交通局工会将慰问金送到他们手中。 提前部署,扎实做好防汛措施

根据《区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开展汛前安全大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及时召开会议,部署汛前安全工作,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具体分四个工作组开展汛前检查工作:1.许泉生同志及办公室应深入帮扶村虹山乡松角山村,排查安全隐患,联系防御事宜;2.路政股吴逢元同志应及时巡查县养公路,排查危险路段,并积极联系镇、村,做好村养路段的隐患排查,确保道路畅通;3.工程股陈家骅同志到马甲至园庄交战公路现场,与施工、管理共商防御事宜,启动应急预案,督促落实防御措施;4.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周曲涛同志负责联系相关镇、村,做好危桥改造等农村公路以及在建工程的安全防御工作。 高度重视,认真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迄今,我局共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6件,其中:市人大建议4件;区人大建议8件、区政协提案4件,我局注重办理时限和质量,严格按照交办、走访、

上一篇:金融理财师范文下一篇:祝福祖国强大的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