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2024-01-25

农村学生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农村学校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学校条件也比不上城市,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学生生源等都有差距,但是在农村经济振兴和发展的背景下,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受到了重视。科技兴国,教育为本,小学阶段教育作为整个教育阶段的龙头,它的实施对今后阶段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做好农村小学阶段的教育,基于农村地区自身独特的环境特点,发展出不同于城市的特色教育,是我们农村小学教师一直不断探索的追求。

关键词:乡村环境; 农村小学; 特色教育; 发展探索

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依然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有缺陷,阻碍着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目前农村小学的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专业师资缺乏,基础设施单一,学科教育发展不均衡,学生素养不高,在各个阶段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教师,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本人的观点。

1.重视农村地区教师团队建设,发挥师资队伍引领作用

在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是一直以来阻碍乡村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城区学校对教师的甄别朝着年轻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教资队伍不断强化,但是农村小学师资力量队伍却不够强大,而且农村地区还有很多小学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很多还是老教师,他们凭借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有了一定的教学能力,但是对于现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发展创新教育的要求就显得力不从心,严重影响着学生受教育的效果。独木不成林,一个人的力量太过弱小,所以在农村地区,想要发展农村特色教育,单凭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团队建设,发挥合作的作用,通过教师队伍中的领头羊来带领教师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农村地区,教师教学需要注重团队合作,比如通过学校的骨干教师来分享教学经验,指导有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年轻的教师解决教学问题,建立“青蓝工程”来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青年教师定期虚心向前辈学习有关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对于现今教育的发展状况,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老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某些方面可能不太熟悉,青年教师可以帮助老教师学习更多的信息技术来帮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双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与时俱进。通过教学团队的组建,教学交流探讨会等活动的开展,建立起一个合作共赢的教师团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各方资源来引领着农村地区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农村小学教学中,要重视通过团队合作,发挥引导者的力量,同时促进教师个人能力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够撑起新时代下农村教育发展的一片天。只有建设好了教师队伍,提升了整体的教学水平和团队的综合素养,才能为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后备基础。

2.重视教学均衡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教学工作实施还存在着科目教育之间不均衡的问题,许多科目教学形同虚设,这对于发展素质教育,现代化教育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农村小学的生源也比不上城市,由于农村家庭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一般都是爷爷奶奶带,家长们认识水平不高,教育观念落后,没有条件也不会像城市家长一样重视学生的基础培养,尤其是音体美等艺术学科得不到重视,为农村地区的特色教育发展增加了不少的压力。

农村基础教学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之外,体育,美术和音乐教学不受重视,教师要注意做好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不能偏颇。尤其是在音体美方面的教学,音体美方面的教师不受重视,还有农村学校也存在着兼职教师,他们在专业方向的教学能力往往无法和专业的教师相比较,这也是造成农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跟不上城市学生的重要原因。政府需要注意城乡之间的统筹协调,注重兼职教师的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让他们的努力能够取得有效的成果。比如城乡教师之间需要加强交流学习,注重进行城乡教研结合研究,通过城市教育的发展和师资力量来弥补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音体美教学的教师需要多多地与城市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比如不定期的去城市学校进行考察学习,积极参与教师教学探讨大会等。先了解自身的不足,努力找到差距并且弥补差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先把音体美方面教学的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提高了,才能让农村地区的学生得到和城市学生一样比较均衡的教育。当然这也需要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提高重视,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加大资金的投入,只有这样,农村地区的教师才能有基础和条件来进行教学进修,外出学习交流,和城市教师取经,发展更加全面的教育。

只有做好了城乡教学的结合,均衡教育资源和注重音体美方面的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建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才能实现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的共同进步和发展,真正让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关爱学生成长,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也为乡村学生的特色教育提供动力。

3.结合乡村实际环境,发展农村特色教育

农村地区之间由于地理位置,人文风俗等方面各不相同,教学起来也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要想发展好农村教育,根据自身所处地区的自然和社会条件来设计教学,走个性化发展教育路线,是农村学校发展特色教育的必由之路。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推进德育教学,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新模式,促进农村学生影响家庭,家庭影响社会,形成良好的农村育人环境。

比如在一些地方性教学中,地区资源优势明显,所在的地区有一些风俗习惯,例如八月拜庙会、迎老爷;畲族村的三月三乌饭节;某些红色革命基地的历史事件等等,这些资源都可以为所在地区的农村特色教育发展提供丰富的内容,利用这些独特的资源,教师可以编写一套介绍当地各种各样独特风俗、历史、节日的教材内容,结合课本一起教学,如《北京的春节》一文就可以结合所在地区的春节一起教学,甚至联系所提的三月三乌饭节一起学习,发展特色教育。

教师在实施农村小学教育时,要注意发掘自身所处的独特乡村资源优势,开发校本课程,建立一套能够在符合国家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背景下同时又可以衔接其所在地区的课程规划的校本课程。同时应该借鉴城市教育的有效舉措,大力实施第二课堂教学,为农村小学发展特色教育制定未来规划的蓝图。

农村小学要得到发展,重视并解决好自身问题,通过自身独特的条件来推进个性化特色教育,从而走全面发展的道路。

只有发展才能走出农村教育的振兴之路,在发展好农村教育中提升教育层次,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均衡,是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永恒追求!

参考文献

[1]袁方成.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现状与改革[J].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3).

[2]范先佐,付卫东.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成效、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4).

农村学生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农村学校;优化对策

新课程改革给农村中小学教育带来了新气象,教育观念的革新,教学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改进,教学手段的优化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技术性、基础性很强的课程,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已被广泛推行,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接受和认可。然而这种新生事物的发展还极不平衡,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遭遇尴尬境地,与城镇及川区条件较好区域比较主要表现为:一是基础薄弱。由于历史条件、地域环境、投资机制等诸多因素,农村学校的各项基础都比较薄弱,和城镇学校差距相当明显;二

是投入滞后。长期的教育投资机制不合理,投入资金不足,使得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三是师资匮乏。大量的农村学校,计算机专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更谈不上专业化;四是成效不高。综合因素的交织,使得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成效很不理想。这些状况都使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学校处于不景气状态,极大地束缚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亟待全社会多管齐下,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的优化。

一、社会宏观层次上应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优化创设条件

1.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特别是义务教育运行机制发生真正实质性变化之后,扶持教育发展的政策力度越来越大,这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改善带来了希望和机遇。政府及教育行政职能部门应从分析现状,树立均衡发展观,体现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出发,重视广大农村学校的教育基础的改善和办学条件的优化,全面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政策倾斜。

2.建立长效投入保障机制

国家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迎来了教育发展的春天。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生存有了根本的保障,教育发展有了希望。各地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因地制宜,针对农村学校基础弱、底子薄、条件差的状况,建立长效投入保障机制,确定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用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分摊比例,監

督考核,保证到位。

3.要加大师资培养的力度和速度

针对目前状况,应多管齐下,除了分配大中专学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城区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外,应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现有教师的技能培训与观摩,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整体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课程整合,优化教育教学效率,逐渐改善教师知识结构,让信息技术教育真正走进师生生活。

4.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改善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条件

可以由官方出面,亦可以由地方村镇协调,也可由学校发动当地热心教育的开明人士、富商、企业家反哺教育,造福桑梓,兴学办教。营造全民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投身教育的好氛围。还可以请求对口支援单位捐助电脑,改善办学条件。

二、教育观念先行是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可靠保证

1.教师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必经之路。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基础之上,因此,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创造有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条件,也要关心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要整合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也要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各门学科;整合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的建设,也可以通过电视、投影仪等信息技术设备的辅助,还可以利用Internet、校园网的连接来实现。

2.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树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互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的观念

这些观念是时代的呼唤,是基于网络学习的特征。教育信息化必然伴随网络教育的发展和网络学习的生长,所以,自主学习等观念的形成是农村教育信息化在微观层次的重要发展策略。

3.兼顾网络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势,整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观念

网络教育有着传统学校教育所难以实现的优势,比如,网络教育的非限定性——空间上涵盖了全球而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时间上的全天候而没有了开放与关闭的时间限制,网络教育的开放性,网络教育内容的流动性和更新的便捷、及时性,网络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共享性等等。而传统学校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富有了“人性”。所以,农村教育信息化应该整合网络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兼容并包,平衡地处理网络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农村人口素质的全面、快速、持续的发展、提高。

总之,农村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呼唤,是当代人的历史责任。只要正视现状,认清形势,有的放矢,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相信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也会随着教育整体形势的转化出现新气象。

参考文献:

李金凤.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3).

作者简介:宋东锐(1979.05.24—),男,生于甘肃武山,本科,武山县第四中学任教,从事信息技术教育与管理。

农村学生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信息技术课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然而,我们现在的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却跟不上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一线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端正思想,转变观念,教学中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上机实践操作,提倡理论教学精讲多练;以课件、软件为辅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个性化作业、考试代替学生的学习负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基于因特网平台上学习变革与创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让下一代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竞争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信息技术 兴趣 实践 教学效益

【正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信息技术课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就成为信息技术课教师确立的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必须在教学中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策略,以贯彻创新教育理念。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了“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战略指导思想,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且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 ,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现在的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却跟不上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那么现行农村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应该如何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现结合本人近十年的计算机教学经历,向各位同仁谈一些看法。

一、精选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入手。直接学习兴趣是由所学的内容或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发的兴趣,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要精心选好教学内容,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计算机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要充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我们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并且向学生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些比喻,然后盖上机箱,启动计算机,让学生操作一下几个精心设计的程序,惊讶之声便不绝于耳。

特别是在学生上第一节课时,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先展望一下未来的生活(当然是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从可视电话、网上购物、电子货币等引入到计算机的学习上来;也可让学生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带有智能化的电器设备,从而说明计算机在现实生活开始广泛使用,从而转到有趣的计算机学习上来;我们还可以从学生最喜爱的游戏入手,用更加丰富的电脑游戏来激发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还可从计算机的强大的功能介绍出发等等。通过有趣的第一堂课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好奇心、并对操作计算机有一种强烈的欲望,这样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学计算机,还能学不好吗?不过我们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精心选好教学内容,想办法保持学生的这种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实践操作,提倡精讲多练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单靠理论讲解无异于纸上谈兵,学生听起来也经常满头雾水。而且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因而注重上机实践,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为学生大多偏爱上机课,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上好每一节的理论课,让学生也喜欢理论课。要上好理论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是非常重要的。要尽量少讲或不讲计算机原理方面的理论,我们可以安排一些既能扩展学生知识面,又能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比如:讲讲计算机的维护与病毒、家里购买计算机的注意事项、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上因特网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安排时间专门让学生提出在上机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来讨论,帮学生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答案,这样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操作能力是很有效。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中小学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应该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多注重上机实践,让学生多上机,熟练操作,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

三、课件软件辅助,提高教学效益

1、精心准备课件,激发创造潜能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计算机教学最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计算机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手段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教学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开发学生创造潜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注意力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动态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动画片感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功能,设法把静的课本插图“动起来”,把静的图画变成形象生动的动画,配上悦耳动听的语言和音乐,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学习兴趣的主动参与者。如教学《制作多媒体作品》时,为了集中学生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展示我们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我们来到了迪斯尼乐园”,通过迪斯尼乐园中动物在森林中嬉闹的情景,每一幅多姿多彩的幻灯片,加上动物可爱的形象,亲切的配音,轻松的音乐,多角度、多层次给学生耳目一新的视觉刺激,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力,学生边看、边听、边模仿,让学生不但置身在真实的动物世界里,还让学生感到了要制作一个精美的演示文稿不是非常复杂的事。学生欣赏完后,就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根据相关步骤,就能制作出异彩纷呈的演示文稿来。这样他们不仅能初步学到如何创建一个贺卡类型的演示文稿,从中得到了无限的乐趣,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创造才能。(途中我们老师别忘了帮学生寻找问题并解决相关问题,并且多鼓励表扬学生的原创作品。)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我们可以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不但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还能让学生产生许许多的联想。如学电脑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练习打字的《五笔高手》,以及《跟我学用OFFICE》、《学Windows95》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不时地提出一些有关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自发讨论,创造出更多课本内容以外的作品来。

不过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的采用从游戏入手,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思考空间。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统一问题。

例如在教给学生“画笔”时,在作业中给他们提出:怎么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如有的学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这样教师善于设置疑问从而更好的为学生创新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埋下了伏笔。

2、合理利用软件,体现师生互动。

要想充分利用机房现有条件提高上课的效益,同时便于管理学生与机房,那么多媒体网络教室是不可缺少的。农村中学的特点是办公经费少,很多软硬件想配备升级却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计算机教师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来完善相关软硬件设施。

比如我们可用从网络上下载免费的纯软件安装的远志多媒体网络教室(可用于连接60台电脑,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用了。)它是最强大的全新一代多媒体网络教室:功能齐全,稳定性也不错,它的屏幕广播、语音对讲、遥控辅导、视频点播功能都很有效。“屏幕监视”还可以让我们有“足不离位,能知学生事”的享受,而不必为因为教室太拥挤而造的巡视不方便而烦恼,而“关闭学生机”功能、“电子举手”则免去我们不少“奔波”之苦,而且我们可以利用局域网完成很多工作,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习活动。

比如学习在Windows桌面上创建命名为“记事本”的快捷方式时。首先,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师可视需要,通过“屏幕广播”功能调出任何一个学生的“答案”送到每个学生的屏幕上或大屏幕上,进行集体交流评议。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可通过“电子举手”向老师质疑。教师利用“屏幕监视”可及时给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随时获得帮助信息,使学生愉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电子教室的网络交互性,可以充分体现师生的互动功能,大大提高了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精心设计作业,减轻学习负担

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故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完全不能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若是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埋没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

例如,我们在教学“使用Word 2000制作个人主页”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下课后自己去找感兴趣的有关资料,把这些资料整理成文件保存在磁盘中,在上机课中导入自己的网页。考试方法就是给学生4-5节的上机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用心制作自己的网页,考评时对学生制作的网页进行现场评分,并把那些没在课堂上讲述的设计技巧作为附加分,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把作业与考试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设计了很多具个性化的网页,并且不乏很漂亮、很雅致的精美网页。教学效果显著。

又如,给他们介绍了WORD2000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我们可以给学生留下这样的上机作业:同学们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0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去实现他们的这些要求,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试试。

1、适当组织竞赛,增加学习动力。

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针对这一特点,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定时的进行竞赛,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达到了“练”的目的。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竞赛:有键盘操作比赛,如文字录入比赛,当学会智能abc后,进行一段文章的汉字输入比赛;有游戏类比赛,如“看谁跑得快”、“谁第一个过河”等等。这样,不仅使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经常成果展示,增强学生自信

即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样既满足一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愿望,提高自信,又给另一部分同学提供学习他人的机会,从而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如通过网络向全班、全校同学乃至在互联网上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网页、小报制作等;参加各种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比赛,进一步提高自己运用计算机能力,增强自信;在网上交朋友,互相介绍学习体会,互相促进;积极投稿,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如今在网上参赛或投稿都很方便,培养他们从小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成就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农村学生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深入了解新课程的教学思想,熟悉新课程标准并牢牢掌握信息技术,还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是指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又名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的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信息技术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与素养,是基础教育迈上新高度的必修课程之一。尤其是农村中学,在硬件设备匮乏、优秀师资力量的缺乏和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的背景之下,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推进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师资力量去创新教学模式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现状

(1)过度重视“应试教育”,对新课标的要求理解不到位。随着高校人才选拔的激烈,很多家长、教师及学校过度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和技能的培养。农村中学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落后的农村,他们的基础较城市学生薄弱很多,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起步较晚。此外,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多媒体应用不广泛等原因都会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严重滞后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

(2)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一些学生反映在信息技术的课堂学不到东西,提不起兴趣。由于教师的不专业和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不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一味地按照过时的教材进行教学。而教材中的内容大都是好几年前的知识,关于Windows界面的基本功能、编程、Office办公软件等的知识和技能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不到实用的东西,并且实训课的时间也非常少。

(3)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与沟通。信息技术这门课实用性非常强,而判断一门课是否起到应有的教學效果,主要看学生是否可以熟练应用。如果教师在课堂中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一味进行灌输式、理论式教育,那么是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有些教师只管自己进行教学,很少抬头去关注学生的反应,在课堂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二、提升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对策

(1)重视起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首先,上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学的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媒体要起到对“素质教育”宣传的作用,要让社会公众认识到“应用型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教师要转变旧的学科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向学生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把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同等看待。最后,学生作为学习信息技术的主体,一定将所学到的技术运用到自己学习与生活的其他方面,为自己以后的求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师完善教学内容,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对于每一节课,教师都要明确学生应该学习到的内容和掌握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被教材的内容所束缚,要“走出去,引进来”,通过“三微一端”等方式进行学习,充实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去一些优秀的信息技术企业里参观学习和培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具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教师要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质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有所获,为社会输出“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3)创新教学方法,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在课堂当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第一,可以运用问题提问、案例分享、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带着好奇进行听课,这样效果会事半功倍。第二,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信息技术大比拼,教师提前设定一个项目主题,让学生运用课堂中学到的技能(如Word、PPT、Excel等)进行创新制作,最后进行评比并选出优秀团队。第三,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素质教育课,也是一门技能必修课。创新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能够进一步缩小城市与农村教育的差距,培养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业创新能力。而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推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校只有努力形成一套适合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才能为培养农村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赵君冰.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15(19).

[2]王继学.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03).

[3]王洁.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11).

[4]吴敏华,刘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人才培养[J].教育信息化,2004(07).

农村学生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农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机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切身教学体会,阐述了笔者的一些看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机房教学;态度;管理;兴趣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是浙江省高考选考的一部分,考试采用笔试模式。笔试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可摈弃机房教学,没有上机的实践,是很难掌握操作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软件操作界面分析类的题目,如GoldWave,Photoshop和Flash等软件的相关选择题,大都通过分析题目提供的操作画面截图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Excel和多媒体的填空题也是如此。只有熟练掌握了操作技能,才能分析出试题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答题,所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在机房进行。有效提高机房上课效率是一大难题。在机房上课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学内容外,教师在机房的组织管理上也要花很多的精力。对于机房上课的管理技巧和策略,是广大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至关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可以有效提高机房教学效率。

在机房上课首要问题是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机房就是课堂。教师要努力去改变一些学生的错误认识,要让学生明白机房上课不仅仅是上机操作,认真地听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去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才能将操作技能中的知识点真正“消化”。

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当教师在机房讲解或布置课堂任务时,有些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擅自去操作电脑,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监管,安装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进行控制。如极域和ITtools教学辅助平台配合使用,通过教师机对学生机的广播、监控、屏幕录制、屏幕回放、等一系列操作,实现对学生电脑统一地进行管理与监控,确保这些同学不因擅自操作电脑而分散注意力;通过教学辅助软件还可以对学生上交的练习和作品实时的批改与反馈,使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知识掌握情况。对哪些学有余力、掌握較快的学生,可以准备拓展题、挑战题,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另外,当要进行互联网的教学时,在教师机上安装网络监控软件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对于机房上课,大部分学生常常提前达到机房,这时如果教师还没到达机房,场面将闹成一团。所以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机房上课,最好提前达到机房。一方面是管理学生秩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做好课前的软硬件准备。教师进入机房,先检查每台学生机是否正常运行。一旦有计算机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若短时间内不能处理好,要调整好学生座位,确保学生进机房后有序就坐。由于农村学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所以要准备一些课前练习,可以是上一节课内容的复习,也可以是本节课要学习内容的相关前置练习或激发兴趣的小视频小动画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上课的素材可以利用管理软件提前发送到每台学生机,以保证课堂教学所需。下课后,教师要等所有学生都离开后检查机房,若有问题,要及时登记学生的班级和姓名,以便追责教育改正。只要坚持,学生的违纪行为一定会有所改进,机房上课的效率一定会不断提高。

机房上课是由教师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分解,或演示,或讲解,或引导,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或模仿操作,或任务驱动,或自主探究,当堂动手练习操作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这种方式,学生只要专注课堂,跟着教师的节奏,知识点在课堂就能落实。那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呢?上课的素材尽量贴近生活,与时俱进,让学生一坐到电脑前,看到上课素材,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在Photoshop教学开始的第一课时,先准备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可以是处理过的校园风景和学生日常生活照,最新的电影海报等等。学生通过这些图片实例,从感性上认识Photoshop的强大功能,再让学生进行一些效果明显的实践操作,让他们知道自己通过学习也能做出漂亮图片来,那在接下来的Photoshop教学中专注力就可想而知了。在Excel电子表格教学时,用食堂的菜价表来引入公式的使用,用各高校的各种专业就业情况表来进行数据分析,既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所思考,又能落实教学目标。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动手实践一些简单的小程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根据自己测量的腰围和臀围来换算裤子尺码的小程序,根据身高体重计算出健康指数BMI的小程序等。这些学生日常关注的内容是学生专注于课堂的源泉。

教师还要善于用机房中教学软件(如ITtools)提供的课堂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点落实情况,找出知识点掌握不好的个别学生和某些落实不到位的知识点,及时调整课堂任务和教学进程,让学生跟得上课堂教学的节奏,保持学生的兴趣。

总之,上好一节机房课,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本身的内容,还要深入地了解学情,充分运用机房独有的资源来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无暇于玩乐,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提高机房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龙.多媒体技术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农村学生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信息社会,信息化建设是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比例,可以扩展农民获取农业科技的基本方式,同时降低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条件,而加强信息化建设无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加快了速度和步伐。在本文中,主要研究了当前社会农业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它们的作用,接着进一步明确阐述农村与农业信息化的关系,最后总结现状,针对目前的不足,提出完善的措施,在完整的农村以及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更好的服务人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信息化;新农村;发展现状;对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据了我国人口的70%以上,因而农村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区域。“三农”问题是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然而自2003年首次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后,全国都在为解决该问题而努力奋斗。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村以及农业问题的解决的前提是为农民服务,因此,发展农业以及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新兴科技层出不穷,智能设备、物联网等在默默的改变并且改善人民的生活方式,并且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化建设是协调农村与城市平衡发展的关键纽带,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目前,新农村建设正在逐步的深入,信息技术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农业的发展,同时改善了农村的生活以及丰富了农民就业的途径,尤其是在农产品的生产以及销售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最终提高了民的生活质量。农村以及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农村的主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强有力保障,因此,分析农业和农村信息以及二者的联系,对于我国将来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农业以及农村

我们在进行进一步探讨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之前首先要对农业和农村的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二者的关系。

1.1农业

农业的概念,相关学者都进行了定义,我们这里具体是以“新华”字典里的定义为例,农业就是指栽培农作物以及饲养牲畜的事业。当前,社会进步非常的快,农业的含义也在发生着变化,就目前的农业是指整个农业体系,它包括了生产前、生产中以及生产后的农业服务体系。

1.2农村

农村是指“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农业生产被重视,而且农民的生活也开始被视为一个重点,各类乡镇企业逐步成长。随着很多投资者在农村投资,农村开始成为工业、农业以及服务业同时存在的区域。同时很多农村农民开始外出务工,造成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流失。所以有必要对农村概念进行重新定义。

农村是相对于城市来说的,我们将非城市的区域称作农村,将农村定义为农业活动发生的主要区域。

1.3农业和农村的关系

从上述的概念来说,农村是一个区域,而农业是在这个区域内所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农业生产、文化教育、卫生等其他行业,这些都是农村建设中所需要关注的领域。当前国内的农村问题主要是表现为农村经济文化以及素质都比较落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努力加强农业的建设。

2.农业信息化以及农村信息化

2.1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当代计算机信息普及的前提下,运用计算机欣慰为主要生产工具进行农业生产。农业信息化是说农业的全过程信息化。农业信息化主要可以分为生产前 的信息化、生产中的信息化和生产后的信息化。

2.2农村的信息化

农村的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农村信息化是利用现代计算机以及通讯信息计算建立农村综合的信息化体系。促进农村信息资源、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村管理信息化、农村社会服务信息化、农村文化信息化、农村经济信息化。

3.农业信息化以及农村信息化的关系

3.1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相互影响并相互促进

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两者内涵都不同,但是它们具有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的关系。在对二者的建设中,忽略任何一部分都会使得两边的发展困难,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建设,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1.1农村信息化建设前期主要服务于农业信息化

目前我国的农村普遍存在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农村地区首先需要提高经济水平。但是目前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经济收入不高,使得农村经济很落后。农村信息化建设前期,各建设内容都应该集中在推动农业的发展中。例如农村经济信息化可以通过建立农村电子商品平台,给农产品的销售提高多渠道的发展。

3.1.2农村信息化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农业的信息化需要国家的政策、资金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农民自发的推动。这首先就需要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让农民能够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主动去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去。农村的信息化还需要建设村村通等,这些都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物质保障。同时农村信息化培养的有文化、有知识技术的人才也将为农业信息化提供可靠的劳动力。农村信息化还可以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总的来说农村信息化给农业信息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才基础以及经济基础,能够有效的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3.1.3农业信息化决定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农村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只有实现了农民的增收,才能使得农村地区的其他工作展开。当前,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需要通过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但是农业的发展又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如果没有农业的发展,就不能解决农村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更不用说其他的建设了。可见,农业信息化决定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3.2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都是属于现代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主要是实现农村的发展快而好,实现农民富裕。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农村信息化以及农业信息化两者的建设来促进的。新农村的生产发展,主要是通过农业信息化来实现,而农村信息化又可以给农业信息化提供决策的依据、提供生产人才、还能解决信息化后的一些问题,农村信息化是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而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物质保证,这就需要农业信息化来提供,农村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是来源于农业生产。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有效的结合可以更快的促进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高万林,张港红,李桢,赵佳宁.关于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关系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01:466-470.

[2]熊春林.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3]胡扬名.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4]高万林,李桢,于丽娜,王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03:257-261.

[5]毛海涛.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参数分析建筑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