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新教育总结范文

2024-03-03

大学创新教育总结范文第1篇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乃至管理、市场、机制等创新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源泉和动力。民族创新能力需要从一代又一代人从小培养, 循序渐进地开发, 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具备创新能力已不是对少数社会精英的要求, 而将成为对各类劳动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 要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重点, 而不是实施精英教育。纵观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引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把创新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切入口和突破口, 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在传统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都是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树立目标意识, 逐步学会按目标要求主动预习、上课、复习、自我诊断评价, 从而达到绝大多数学生全部掌握的目的。而创新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锻炼学生的创造力, 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允许学生发展自我, 凸显特色, 最终实现学生全部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加强创新教育, 对于大学生来讲, 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素质提升、人格塑造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对大学生进一步深造或就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 高等学校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但开展创新教育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 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传统教育为创新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1、传统教育的含义

传统教育以教学目标为中心, 以全体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结构特点。这些特点为创新教育在传统教育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基础, 保证了创新教育的发展。

2、传统教育的特点

1) 传统教育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在传统教育课堂中,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都是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的;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树立目标意识, 逐步学会按目标要求而达到全部掌握教学任务的目的。因此, 从根本上说,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的教学过程。2) 认为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学会。传统教育认为, 只要给予适当的条件,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学会基础的学习内容, 教师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 并在此思想基础上, 传统教育构建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3) 强化课堂教学的反馈和调控。传统教育的反馈使教师能够随时把握学生学习过程, 掌握学习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 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进度, 对未达标的学生及时补救, 从而保证教学活动和任务的顺利达成。

三、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研究

1、创新教育的特点

1) 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知识爆炸, 技术层出不穷, 在这个时代中要想寻求发展, 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创新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基础, 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方式, 所以发展创新教育是迎接时代挑战的需要。2) 创新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在多次会议上强调,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必然要求进行创新教育。3) 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教育的含义, 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这三个方面素质, 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 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学生培养创新人格的基础。因此, 创新教育在传授科学知识, 发展智力能力的基础上, 需要着重强调创新素质的培养。

2、创新教育的要求

在高等学校, 创新教育的培养任务和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像力, 发展学生探究、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品质等。围绕以上基本思想, 有学者提出高等教育阶段对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培养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内外教育的出发点、教育措施、条件和归宿在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投入到教育活动之中。2) 创新教育中, 课外实践活动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指导下, 校外实践活动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实践进行创新思维调整, 最终达到创新能力和人格的有机统一。同时, 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 使学生具有探索的广阔空间,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行了锻炼和强化。3) 要擅于鼓励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获得创新成绩的勇气, 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并适当采用激励措施, 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 促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追求创新的状态。4) 以科学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 对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人格, 要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来对待,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下会得以更好的发挥。5) 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一个整体的、漫长的过程, 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对待, 这个整体时而可能有多样性、不统一性, 但它有一种内在的和谐性, 从整体来看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是朝着有益的方向有序发展。

3、创新教育的方法

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主渠道, 创新教育受到越来越多高等学校的关注和重视, 而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也正处于探索和学习阶段。笔者认为,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可采用以下方法:1) 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合理组织课程类型和形式。2) 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3)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4) 打破传统单一的上课方式, 融入小组讨论、分组竞赛、个别学习等教学模式。5)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气氛, 给学生以心理安全。6) 注意激发多方面的思维, 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时代背景下人民的需求。创新与创新教育从未像今天如此重要地摆在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上。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高等学校应在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 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再造中华民族的辉煌。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新时期的大学生思维方式多样化, 行为方式个性化, 能力素质层次化, 这无疑会给高校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传统教育束缚学生的能力发展, 已不满足时代的需求, 创新教育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创新教育的概念和内容入手, 探讨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教育,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当前教育工作中国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 1979, (4) .

大学创新教育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为了切实实现“中国制造2025”,助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制造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为了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产学研的发展,创办企业大学成了越来越多制造业的选择,本文从远东学院出发分析制造业及其他各行业企业大学,为制造业企业大学的创办提供参考建议,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企业大学;远东学院

一、企业大学发展情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步,各种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已经趋于专项化,由于人才市场的供不应求,企业开始自己培训人才,因此衍生出了新的组织——企业大学。美国GE公司率先建立了企业大学,该大学有力地证明了公司的规模和实力,自此世界多家知名企业开始效仿该学院,建设企业大学。直到1993年,中国开设了一所企业大学后,中国企业才接触到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并积极去运用这种模式去培养新的一批人才,从此国内各企业对企业大学的热情才逐步体现。从1993年-2012年,这将近20年间我国的企业化大学由慢慢起步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018年,我国的企业大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并据此估计,在2019年末,中国企业大学会达到一个峰值。在过去30年间,从国外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做到“引进消化,吸收为己用”,使企业大学这颗种子蓬勃生长。

作为战略主体,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人才。作为发展力量,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知识创新等方面的价值,为了拥有更多的这一类人才,将企业大学视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前瞻估计,未来一年,中国的企业大学的数量还将持续上升。虽然企业大学在数量上占据风头,然而,许多企业的公办大学只是徒有其名,大学只有自己的名字,而没有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

二、中国企业大学出现背景

1.各个行业企业大学出现背景

(1)金融行业

金融行业日益被人们所看重,一批批优秀的金融企业也涌现出来,在这种社会的环境下拥有特殊技能,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端人才,身价便水涨船高,即使这样这种人才仍有价无市。面对技术革新越来越快,复合型人才显得越来越珍贵,在这种金融人才需求越来越多的背景下,金融企业也纷纷选择了设立企业大学来弥补人才的不足。

(2)互联网行业

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的规模急速增长,互联网企业数量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互联网方面的专业人才却一直供不应求。又由于互联网行业对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很多互联网企业出现员工能力跟不上,而核心人才又不够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多数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设立了企业大学,全力培养有技术、有素质的优秀员工。中国出名的互联网公司BAT等,均有自己的企业大学。

(3)电信行业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在未来短短20年间,电信行业经历了四次重组,重组的结果都有些不尽如人意,电信行业产业结构并未优化到理想状。为了适应电信行业的发展,培养专业的电信技术人才,电信行业的企业大学也就油然而生。

(4)化工行业

化工其涉猎的冶金、制药等方面对社会的各个部门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在国民经济中,它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我国化工企业起步慢,尖端技术不发达,污染严重,加之化工行业涉猎面广,危险性较高等,种种因素要求我国化工行业必须有高端技术人员,研究员。为了顺应这一潮流,诸多化工企业也纷纷建立了企业大学来满足行业需要。

2.制造业企业大学出现背景

制造业关乎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我们生产用的工具,还是吃的食品或是日常生活用品等等都离不开制造业。正是因为这样,制造业也就成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多的商品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志,说明我国制造业正在稳步前行。“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看制造业发展得如何就够了”,因此,不难看出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因此,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个企业虚心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工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壮大自己,中国的制造业也逐渐跟上世界的步伐。自通用电气克顿维尔学院建立,世界的企业大学如雨后春笋般衍生出来,中国设立的第一所企业大学——摩托罗拉大学,便是制造业大学。

3.远东学院出现背景

远东传动轴公司其前身是许昌汽车传动轴总厂,1969年被国家机械部认定为全国第一家传动轴专业制造厂。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和技术改造投资,企业秉承“日臻创新”的企业理念,通过上下员工不懈的努力成为中国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技术最好的传动轴专业生产厂家。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施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为了响应“中国制造2025”,远东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设备升级,自动化改进,积极与国际生产方式、技术接轨,引进国际尖端生产技术来完善发展自己。对于尖端技术的应用,需要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而高校的人才从来供不应求,面对市场上的广大需求,远东公司开始设立专门的人才培训机构。

三、企业大学出现的意义及影响

1.企业大学相对于普通大学差别

企业大学顾名思义,一定会融入本企业的文化色彩;在师资方面主要是由大学老师担任,企业也会让一些企业高管担任讲师,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更完美结合起来,以谋得更好的发展。企业大学一定是为企业办事的,主要拥有以下几个特征。企业大学在各个方面都带有显著的个体色彩和技术针对性,为满足企业对不同技术人员的需求,企业大学设立有不同的学院;各类资源优先分配给企业大学,其次才是工厂车间;其次企业大学能够根据企业发展方向自主设立目标,决定授课科目,自己授课。其次是企业大学的教学理念是:培育企业应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在这一点上企业大学与普通大学有本質上的区别。

2.企业大学的新颖之处

企业大学是企业对人才负责的最好诠释,是能够为企业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相当于企业的一个部门,依靠企业来运营,但是它能够自主地开发课程、通过企业自身实际去研发新的培训项目等。突破了传统高等教育体系的模式,改变了培养人才的方式,“学习+实践+实战=成功”,以成绩为导向,来打造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成功打破了在过去低效教育现状。并通过设立企业大学,来有效应对社会上的变革,提高了员工对于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模式的改变的适应能力。

3.企业大学对再教育问题的解决

传统大学的课程因为其学校的局限性,使其授课内容并不能满足市场的人才需要,如今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大多数人都会感到费劲,觉得自身的知识、才能,远远不能满足现工作的需求。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多数毕业生做出的选择就是继续学习,接受在岗企业培训再教育。在这个层面上,企业大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企业大学能与一般大学互补,能够让毕业生们做好过渡,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再次教育,使他们获得了本科、大专、职专等学历,得以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员工。再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其实教育自身就是以终身为单位来让自己不断成长的。

4.企业大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建设企业大学就是为企业服务, 培养人才、为企业带来的利润以及推进企业发展防止企业落后。信息时代的技术,产品更新换代是十分迅速的,稍有松懈,便可能跟不上时代。因此,只有不断跟进时代的发展,企业才屹立于不败之地,想要不断的发展这便要求企业要有不断创新的活力,在创新中才能谋得发展,在这个方面是,企业大学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5.企业大学对产学研的帮助

学校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整体素质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实践的经验并不足,在这一点上能帮助学生成长的是企业,但是企业如果是仅仅提供实训场所,做不到真正的实践教育,并不能实现真正的产学研。但是企业大学的出现很好地处理了问题,做到了产学研“合作”,它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并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企业才将各类学习资源都集中于企业大学,通过企业大学来减少企业的劣势,这也正是企业大学可以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一个有力保证。

6.企业大学所具有的企业文化

企业大学不仅是技术学习的场合,更是思维交流的场所。在企业大学的学习中,学员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更是先进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员,在这个过程中让学员把自己与企业的发展结合在了一起,使企业与自身共同成长。在此过程中,员工心中也自然而然树立了企业形象,在企业的发展中,员工便将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带向了周围。

四、企业大学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以核心竞争力打造为手段,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大学通过培训员工,增加人才的数量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在企业大学,将不仅会教授国际最新的生产技术,还会积极去引导员工去发挥创新思维,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这正是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方式之一。其次,企业大学能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去发挥自己,创新技术而又不影响企业本身的运营,通过这种新的模式提高企业发展前景,自然就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如何更好地创办制造业企业大学

为什么人们听到企业大学,总会想到一些出名的制造业企业大学?因为他们的大学理念优秀,他们做到了企业大学的真正目的,我们就应该更好地创办企业大学,而不是更多地创办大学企业。目前,企业大学已经散布到各个大中型企业,它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中。企业大学的规模要根据企业发展状况来决定,客观的来讲,为了更好地创办企业大学,我们应该把有限的資金合理地投入到企业大学的发展中。其次,创办企业大学,就要明确大学存在的意义。如果企业还没有发展到有这种需求,那么企业大学是大可不要的。

同时,更加完善的培养方案才可以更好地建设企业大学,这样不止提升企业的效益和员工的能力,还能让员工主动完成工作,减少员工流失率。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大学对外能展示企业形象,对内能让员工更加喜欢在本企业工作,如此一来不仅增强了企业自信,也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

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交流也是提高建设企业大学的必要因素。企业大学发展应积极与外界合作交流,让企业从一个生产商变成一个一条龙行业,而不是建立封闭型企业大学,封闭无法发展,只有与外界相互交流才可以促进企业大学的蓬勃发展。通过交流学习他人的经验,来使员工提高素质,减少企业在发展中走弯路的情况,使企业能够更快速、更稳定地发展;企业的良好发展也使制造业企业大学得以更好的发展,如此一来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助力制造业发展。

五、结语

随着制造业企业大学的日益蓬勃的发展,制造业也在企业大学的助力下不断进步发展。企业大学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努力满足企业及其客户的需求。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够做到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楚欣.中国企业大学的发展现状.现代企业文化,2013年36期.

[2]《分析:互联网+企业大学行业发展现状》.网经社,2019年07月.

[3]许传.《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介绍》,2018年4月.

[4](美)马克·艾伦著,饶晓芸译.《企业大学手册》.2018年9月.

作者简介:李宁(1999- ),男,河南漯河人,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轴承方向);刘志伟(1997- ),男,河南驻马店人,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制方向);姬喜龙(2000- ),男,河南焦作人,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工程(轴承方向);刘鑫(1999- ),男,河南洛阳人,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制方向)

大学创新教育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大学物理是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在培养大学生基本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部分院校的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从院校管理者、教材、教师和学生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当前部分院校的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并就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粗浅见解,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有识之士关注和重视大学物理教学。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STS)教育

21世纪的经济是知识经济,21世纪的发展取决于创新的发展,21世纪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创造性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物理学家劳厄说:“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剩下的东西。”这剩下的东西就是创新能力。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需要创新型教育。如何创新大学物理教育,在教学中发挥大学物理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是新时期对每位大学物理教师提出的新课题。

一、大学物理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新能力来自于创造性思维,就是从新的思维角度,按照新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来认识客体,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的思维活动。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接受知识,应用知识和探求未知的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是在非智力因素下,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启迪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思维过程,都必须以学习内容为载体,各种思维形式即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必须贯穿在知识的学习中。而物理学本身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是一部自然科学方法史。人类进步所经历的三次技术革命:工业的机械化,工业的电气化,工业的自动化及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无不以物理学的发展为先导。大学物理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载体。物理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从经典到现代,从微观到宏观到宇观,具体到力、热、电、磁、光、声、天体、原子等各个领域,集实验、推理、抽象、思维于一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这些都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同时,物理学又是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它自身的发展已形成了完美、系统的理论体系。其中物理思想的表述,定理、定律的表达式,问题的科学处理方法,物理常量的测量等都对工科学生的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工科院校开设大学物理并且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一方面为学生系统的学习研究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工作以及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前我国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

虽然在工科院校开设大学物理十分必要,但目前的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下面从院校、教师、教材、学生等几方面分别进行分析目前部分院校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

(一)院校方面

一方面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又刺激了各个学科的迅速发展,信息科学、人文管理、生物工程、环境科学相继凸显其重要性并衍生了许多交叉学科和新课程,院校课程要紧跟社会、科技进步,必须不断地添加新内容或新课程,以补充现有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学生毕业时面临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需要在校期间学习更广博的知识,增进各方面技能以增加自己的竞争能力。在此形势下,学校增设许多新课程,在本科还是四年制的情况下,只能压缩原有学科学时。在这种不得不忍痛割爱的情况下,部分院校的管理者首先想到了压缩物理学时,使得大学物理的学时不断减少。有的学校或专业甚至减少为40或80学时[1],这与国家规定的工科院校物理总学时达到120学时的标准相差太大,使教师很难安排教学内容。物理学时被压缩,源自于一些管理者对大学物理认识上的偏差,有些人认为物理课就是为专业课服务的,需要的就讲,不需要的就不讲,对大学物理内容随意删减,严重破坏了大学物理理论的完美体系,同时也挫伤了部分大学物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教材方面

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基本在延续50年代教学体系,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组成[1],过分强调系统内容完整性,按部就班,逻辑推理,自我封闭,缺乏时代感,同现代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联系不密切或基本没联系,学生学习起来缺乏激情。同时大学物理教材和中学物理教材内容重复,不衔接,有些内容跳跃性大,这些都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三)教师方面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方式陈旧,“重知识,轻方法”,科学方法教育成了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副产品;“重收敛思维,轻发散思维”,使学生思维缺乏创造性;“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3,4]。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传授而轻应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只为了考试而学习,把学习物理当成了极大压力,再加上有的院校课程开设顺序安排不合理,认为基础课必须先开,将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同时开出。殊不知学习大学物理需要高等数学的知识为先导,不具备高等数学的知识,便无法进行大学物理的学习。这样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困难,使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

(四)学生方面

一方面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受学校资源的客观条件限制,学校不得不采用合班上课,同时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基础不平衡,都成了影响物理教学效果的因素。再加上就业的竞争压力,使学生产生了速成心理,只想学习即学即用的课程,忽略了大学物理的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绝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是老师手把手的交,基本训练也是大量重复地做一些学院式的习题,缺乏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系统训练,几乎没有研究式学习能力。这两方面原因造成了大学物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

三、立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大学物理教育

针对上述我国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重新发挥这门经典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首先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教育中知识的传授为主体,而创新教育的理念是:一门课程的科学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包括传授知识、应用知识和探求未知三个环节及其配套的训练和考核。具体可用下面框图说明[2]:

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无论是管理者、教育者还是学习者,还要对大学物理树立正确的认识:理工科大学里的物理课程绝不仅仅是物理知识的教育,更不主要是为某些专业课服务的,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对于任何专业,开设大学物理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内容、方法、工作语言、概念和物理图象,以及其历史、现状和前沿等从整体上有个全面的了解,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课。只有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对待大学物理。对管理者来讲,恢复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使教师从容授课,学生系统学习。有可能的话,增加大学物理的学时,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补充一些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如果学校由于开设课程较多,整体课时不够,建议本科学制延长至五年,这样既能缓解知识迅速增长,开设课程增加与总学时之间的矛盾,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毕业生增加和就业职位较少的矛盾。对教育者来讲,首先是转变教育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建立鲜明的物理图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直觉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渗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丰富的科学史料,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持久和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具有宽广知识的人才。

其次是更新教材内容,改变自我封闭的体系,把大学物理变成吸纳一切新科技成果开放式学科,这就需要我们大胆打破传统的教材结构体系,用现代科技的观点,重新审视基础物理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地位,加强基础物理教学和现代科技的协同性,加强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在高科技应用中的介绍,加强物理学原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不被原来物理知识框架与体系束缚,不过分看重严格的逻辑关系,而是以内容为线索进行跳跃式的讲述,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增强师生互动。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授式课堂教学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研究型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界的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因此,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建构目的[5]。

另外,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理论与实践并重,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改革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物理实验只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验证,重复和再现。这种实验教学,虽然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但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上,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等方面都严重不足。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会机械的“生搬硬套”,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很难适应未来的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重,重视演示实验,成立实验课外活动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演示仪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指导有能力的学生进行一些物理小制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经验证明,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配合上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充分利用有利于教学的一切现代科技手段。电化教学、网络都是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增加课堂信息的有效手段,考核方式应具有多样性,淡化卷面考核成绩,增大小论文、小制作的成绩比重,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保持他们探索物理知识、未知领域的积极性、创造性。

最后,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渗透S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6],既要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既可以造福社会,也可能给社会发展带来新问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学习科学技术,又要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懂得合理的决策不仅来源于科学,还要来源于社会、艺术、哲学、经济等诸多因素。

综上所述,大学物理的基础学科地位不可替代,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意义重大,而目前我国大学物理教学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各高校的每位大学物理教师齐心协力,相互交流,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一种新方法,新思路,重新焕发物理这门经典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让大学物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田真,陈镇平.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及教学的思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121(1):2

2.李元杰,孙威娜.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应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国大学教学,2004.12

3.叶建柱.论创新教育与大学物理教学.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3

4.康丽华.创造性思维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高教研究,2005.3

5.陈辉.物理演示实验开放式教学的建设与实践.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2

6.贾竹君.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探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11)

大学创新教育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在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承担着“立德树人”使命。随着近些年来科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全媒体格局的形成,在全媒体时代下,媒介生态多元共生,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也为高校传统思政教育带来一定挑战。本文主要分析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模式创新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模式的改革创新,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改革创新

引言:在新时代,互联网得到广泛普及应用,促进了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的涌现,大量信息的输入,让社会话语模式与媒介生态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往既宏大又抽象的传统说理教育与当代大学生自身情感实际和日常生活相脱离,与见解独特、极具个性思想以及视野开阔的年轻一代不相符合,让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深陷“孤岛”,导致其认同思政教育的程度大幅度降低。在该种形式下,高校应当不断创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路,全面增强对于大学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等,面对大学生话语不断变迁的事实,高校思政工作者应积极寻找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方式。

一、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模式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话语主体失语,不具备充足的引导力

若想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作为思政教育主体的思政课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高校传统思政教育课堂上,教育者往往扮演着多种主体角色,如话语传递者和话语发言人等,话语权威十分显著;作为受教育对象和话语客体的大学生,一直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现如今,互联网蓬勃发展,新媒体技术发展势头良好,各种网络媒体的不断涌现,让当下时代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信息席卷而来的同时,多种思想观念也逐渐相互碰撞,彼此之间展开激烈较量。当前时代,网络信息愈加娱乐化、信息化以及海量化,而网络用户中青少年群体是主力。据CNNIC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3月,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超过9亿。在这其中,位居榜首的是20—29岁网民,所占比例为21.5%,其中占据较高比例的还有10—19岁网民,所占比例为19.3%。青年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及洞察力,尤其是针对当下网络热点话题,然而高校从事思政教育的工作者因受到自身局限性,特别是从事多年思政教育的老教师对网络世界中的信息风向和动态进行及时关注较少,即使是年轻教师对网络信息的关注度也往往弱于大学生群体,从该角度来看,高校中作为话语主体的思政工作者在获取和传递网络热点信息方面滞后于作为话语客体的大学生群体。在面对互联网世界中糅杂在一起的真假消息和相互碰撞的多元思想时,“只言片语”或者“失语”是话语主体当前真实状态,从而导致其对于话语客体思政教育的引导力大幅度减弱。

(二)思政教育话语内容失新,不具备充足的吸引力

网络信息技术的蒸蒸日上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进步让高校大学生获取到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加便捷的获取海量信息,新奇的网络世界吸引住大学生的目光,让其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搜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查找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空间中异常活跃,对各种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热词十分熟悉,在沟通交流时善于使用简单和幽默的语言方式,语言风格往往会紧跟网络潮流。但是在传统思政教育课堂上,话语主体经常使用“填鸭式”和“灌输式”,不仅不懂得如何使用网络用语,且话语内容滞后于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和时代潮流,课堂上以政治话语作为主要讲解内容,话语内容不仅无聊乏味还枯燥单调,从而导致思政教师与大学生之间产生代沟。而这对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当代大学生来说,长此以往不仅会产生倦怠感,还会丧失学习思政知识的兴趣,更有甚者会对思政课形成错误认知。除此之外,思政教育的话语主体一般并不会涉及到关于话语客体自身情感态度、身心发展以及就业规划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致使大学生认为思政教育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并不符合自身实际需要,对思政课的兴趣也随之大幅度降低。

(三)思政教育话语体裁单一,不具备充足的创新力

21世纪,互联网技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大学生群体尤为喜爱和依赖新媒体。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休闲娱乐方式越发多种多样,如刷抖音、刷微博和浏览微信公众平台等。之所以这些软件可以吸引住大学生的目光,主要原因是其充分借助新媒体,内容具有一定娱乐性,集图片、音乐、视频等为一体的新媒体,对青年大学生具有较强吸引力。而新媒體的迅猛发展,让高校思政教师的思政话语载体形式得到拓宽,现阶段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经常使用“灌输法”,或者开展单向话语传播的思政讲座,话语模式创新时缺乏对短视频、微博等载体的充分利用,从而导致存在教育形式陈旧和话语载体单调等诸多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若思政教育的话语载体缺少一定新颖性,必然会导致思政教育的话语内容不具备较强吸引力,从而致使话语创新实效性大幅度降低[1]。

二、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育话语主体能力

高校思政教师身上肩负和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政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思政工作者作为话语主体,应当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让思政教育话语模式创新实效得到有效提升。第一,思政教师应当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起良好的媒介意识。现阶段,部分思政教师因受到长期授课习惯的影响,在课堂上进行思政教育时,依然沿用以往传统“说教”方式,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引进既先进又高效的多媒体设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却并不具备较强的多媒体意识,从而出现了不必用和不想用现象。高校应当不断强化思政教师自身媒体参与意识,对思政教师加强引导,在实际授课过程当中,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让思政教师从思想上改变教学观念,并充分意识到在21世纪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运用先进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和授课的重要性,切实感受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的有效性及便捷性,让思政教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适应当前时代的全新教学要求。第二,全面提升思政教师的媒介素养,不断增强其应用新媒体的能力。在高校教学中,思政教师普遍存在“内心深处想用但实际却不会用”的问题,基于此,高校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和辅导工作,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新媒体相关知识,在实际教学时可以灵活掌握并熟练使用新媒体,有效提升思政教师多媒体应用能力,在工作中灵活使用新媒体技术,高度融合信息技术和传统思政教育,全面增强吸引力和时代感[2]。

(二)强化教育引领工作,增强思政教育话语受众能力

思政教育通常会涉及到两个群体,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对思政教育话语主体能力进行强化时,还应当有计划有策略的正确引导受教育者,即话语客体。第一,积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积极引导受教育者对新媒体进行正确利用。高校应当依托于计算机应用课程讲解和普及新媒体相关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新媒体,并让其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增强。与此同时,在新时代,新媒体的应用软件不胜枚数,面对这种状况,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对新媒体进行正确使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有效应用新媒体软件,并自动自觉的抵制低俗的劣质软件。第二,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增强,让受教育者自身辨别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仅是信息接收者还是信息传播者,所有人都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扩散或者发布消息,正因为一些平台并未对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导致亦真亦假的信息层出不穷,质量更是良莠不齐。基于此,需要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起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对于真假信息的辨别能力,辩证看待所有问题,真正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第三,向大学生普及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大学生自身网络道德观念。在思政教育话语当中融入网络道德观念,正确引导大学生文明使用网络,避免违法行为的出现[3]。

(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丰富思政教育话语内容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不断丰富思政教育话语内容是思政教育话语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现如今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各种热点话题和热词不断涌现,大学生群体十分喜欢既诙谐又幽默的网络用语,但在当前多元化网络信息背景下如何让高校大学生感兴趣于思政教育,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第一,思政教育话语内容需要更新,不断增强吸引力。思政教育话语内容若想一直保持十分旺盛的生命力,不仅要有专注于自己的独特话语风格,还要与所处时代相呼应的鲜明话语特点相契合,这样才可以賦予其勃勃生机和源源不断的活力。若想改变思政教育话语内容枯燥乏味,无聊单调的话语风格,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应适当采用丰富有趣、生动形象的内容和诙谐幽默、简单大方的语言。除此之外,思政教师还需要对网络动态进行密切关注,对话语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例如,有机结合时事新闻和思政教育,从网络中选取热点话题作为思政课堂的教育案例,这样可以避免话语内容失新。第二,始终坚守思政教育话语阵地,时刻保持原则性。国家领导人强调:“在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面前,应当增强主动性和掌握主动权,努力帮助干部群众澄清模糊事实和划清是非界限。”有机结合思政教育和网络话语时,还要对网络中能够影响大学生的不良思想保持警惕心理。在自身意识形态领域当中,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关注度与敏感度,同时,话语内容的更新,需要注重原则性与政治性,思想舆论领域中的红色主阵地必须牢牢守住[4]。

(四)拓宽媒介运用平台,完善思政教育话语载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需要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模式的创新工作。新媒体的应时而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新媒体时代,需要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模式创新的有效方法,全面提升思政教育话语的效度。第一,媒介教育平台需要不断拓宽,让思政教育话语体裁得到完善和优化。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经常沿用以往传统的方式,如讲座和课堂等,话语载体不够丰富,让思政教育话语走进大学生现实生活、走向互联网平台、走出思政课堂,所以,高校应当对新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借助其功能搭建思政教育平台,例如,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时,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中的微信、QQ和微博等,开设一档关于政治教育的栏目,组建一支高素养、高质量的专业师资队伍来管理和运行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具备的优势,增强教师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切实做好思想引领与答疑解惑工作,让大学生通过移动设备也能接受到良好思政教育。第二,不断丰富和创新话语表现形式,思政教育话语模式需要做到“寓教于乐”,在创新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具备的丰富表现形式,例如,图文结合或者音频结合等方式,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思政内容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具象内容,可以增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5]。

结语:综上所述,新媒体具备体验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特征,凭借这些特征可以打造出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媒介形态,打破以往传统单一循环机制的媒介生态系统,在全新媒介生态系统的内部会呈现出既复杂又立体的传播方式,而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和媒介方式会对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影响。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需要破除传统单向说理,打造出思政叙事的公共话语空间,让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以及传播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匡晓华.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思路[J].北极光,2019(09):108-109.

[2]刘真,董成志,常永青.全媒体时代“00后”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路径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8(02):26-29.

[3]陈慧君.全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时代报告,2020(04):160-161.

[4]陶恩锦.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困境与应对措施[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2):223-224.

[5]王娟娟.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改进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2):239+241.

1、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批准号:(20BKS026)阶段性研究成果。

2、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泛在思政视阈下新时代新疆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研究》批准号:(21XJJC710002)阶段性成果

大学创新教育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地方政府开展创新创业服务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地方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地方政府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探索

当前,全国上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四川省创新创业工作在全国趋于前列,各地方政府都在全力以赴开展相关工作,服务广大创业者,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主力军,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大军中占据着重要的席位。各地方政府作为创新创业服务工作的主导者,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

一、地方政府开展创新创业服务的重要意义

1.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2012年7月,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的队伍。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国家战略”,要求将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发展科学技术战略的根本就是增强人们自主创新能力。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担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责任。创新是创业的动力,创业是创新的源泉,因此,政府积极针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服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2.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是缓解当前经济形势的有效措施。

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民间悲观情绪比较重。从大学生就业的角度讲,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 2016届大学生就业人数只增不减,竞争压力大,预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能解决毕业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催生就业岗位,因此,鼓励大学生创造新创业是当前政府的重要工作。

3.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地方政府的责任。

面对大数据、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而社会的变革期往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最明显的时期。所以,此时政府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成就大学生个人梦,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4.政府在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人脉、团队建设等多种资源的匮乏,而其中很多是高校不能提供的,政府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利于整合全社会资源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

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作用

1.相关概念界定。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行为和协同运作模式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协同指的是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个体),协同一致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者能力。“协同创新”被普遍定义为: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注重资源的汇集与各要素之间的合作,以知识增值为核心。

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是指整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各种要素、资源的载体,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平台,其在不同层面的协调下产生,履行相关的职责和实现相关的功能,以高校、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教育部门等为主体。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除了高校教育理念落后、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缺乏实践教育等问题外,高校具备企业背景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师资严重缺乏。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课是一门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经验引导的体验非常重要,因此,对导师的社会经验要求很高。但是高校教师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或是缺少工程背景,这往往成为制约创新创业课教师上课的瓶颈。

3.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对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协同创新机制需要政府与高校共同配合,很多工作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协同平台的建设,一是利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创造创新创业良好的环境氛围;二是加快创新创业政策落地,使高校有效与政府对接,强化政府及高校的服务职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快速的发展;三是改变目前资源分散、要素单一的发展模式,推进社会资源有机融合;四是打破各单位间的主体壁垒,实现资源和要素的汇聚,促进多个单位、学科、社会资源的整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链条。

三、南充市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创新平台的探索

1.与高校、企业共建地方大学科技园。

与高校和企业共建科技园,走协同创新合作发展之路,是地方经济转型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南充市目前有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三所本科院校,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南充石油化工学校等专科10余所,完全有条件与各高校或联合几所高校共建科技园,为大学生提供项目孵化场地,提供入园优惠政策和入园后的全程服务,帮扶大学生毕业后就能创业。这也是地方政府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途径。

2.与高校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或创客空间。

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大概有两类,一类是有核心产品或有科技成果转化的创业,一类是服务业的创业。其中,又以服务类的居多。市政府可以与高校共同建立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或创客空间,为服务类的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并着重支持文化创意类和公益创业类的项目,这样一是利于这些项目的存活,二是利于营造校园内外,整个城市的创新创业氛围。

3.主动与高校对接,建立长效机制,入驻高校服务创新创业大学生。

政府大力转变职能,全力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过建立与高校的长效机制,再指派人社部门等相关政府机构定期定点到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帮助大学生申报创业补贴、联合高校开展SYB等大学生创业培训项目,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有实践经验的导师的帮扶及融资、贷款等服务,为大学生提供贴心服务。

4.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学生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地方政府主动与高校联合,举办本地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提供高额的奖金及落地扶持基金、提供创业优惠政策、提供投融资保障渠道、为参赛学生提供和导师、创投机构、创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对接的机会,以此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并建立长效机制,塑造城市品牌,吸引广大大学生主动组队参赛。

四、小 结

政府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全社会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需要政府主动营造,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也需要政府保护。多措并举,吸引大学生创业是政府的任务,也是地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亚煦,罗嘉文,陈雨婷.协同创新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8):150-151.

[2]季沛,栾晶晶.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41-43.

[3] 周 炳.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4,(12).

作者介绍:

张磊,男(1983.1 -)山东泰安人,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讲师,国家一级职业指导师、国家创业指导师、SYB创业导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与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创新教育总结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在影像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影像医学史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探索增强大学生自主创新和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高新技术中。方法:建立影像医学病史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影响力,升级影像医学史博物馆的基础建设,将影像医学史博物馆的文化教育与图书馆的自主创新文化教育相结合。大学生。结果:充分发挥影像医学历史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综合实践课程和自主创新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实践效果是显着的。学生在高新技术中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科研成果明显。影像医学历史博物馆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文化教育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实施。结果:充分发挥历史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教育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可行和合理的。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技术职业的法规也越来越高。医学成像在临床医学中起着关键作用,而成像医学是运输高素质和高素质成像专业人员的关键途径。因此,现阶段,我国影像医学文化教育的现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1.影像医学课外教育的现状

影像医学的课堂教学是高度互动的。学生根据实际活动和互动交流的实际操作掌握相关的实际操作和关键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教材和临床医学的内容偏离正常

近年来,临床医学影像的更新速度最快,教科书的内容在设计方案等方面不能紧跟临床医学,尤其是近年来,如MRI,CT,CR等技术创新,教科书的内容较少,甚至部分教科书的内容都没有相关的解释,仍然停留在对X射线成像诊断和其他方面的解释上,这与临床医疗操作过程是脱节的。

1.2精英教师团队缺乏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理念缺乏自主创新

精英教师团队缺乏临床教学,对新的影像诊断设备,技术等缺乏敏感性,课堂教学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解释,缺乏对临床教学专业知识的提升。课堂教学理念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互动交流能力,受训者仍处于被动学习和培训状态,缺乏发散性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高校中的大多数实践活动课都采用基于信息的教学,这并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自学能力。

2.影像医学历史博物馆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文化教育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实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实施德育是党的教育政策的全面落实。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梦想,社会,道德,文化,组织和纪律”。社会工作的建立者和后继者。充分发挥影像医学历史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探索历史博物馆本身包含的教学资源,并充分利用其关键功能,作为综合性实践课程的产业基础,自主创新的教育基础,以及科学普及的产业基础。学院计划组织学生在历史博物馆学习和培训,放射性学校组织的所有师生都参观影像医学历史博物馆。叙述者可以进行详尽详尽的解释,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掌握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历史时代。增强了对该技术专业的理性认识。近年来,影像医学历史博物馆已接待了近20,000名学生参观和学习。 2015年,接待了34批领导干部参观视察,共约100人次。接待了40批中国影像专业学校和专家教授来访,参观考察了200余人。接待外国专家教授的人分三批,十多人。接受中华医学会捐赠的六份纪念物和十本珍贵的书籍和材料。接受价值近百万元的捐赠机械设备,开展综合实践课程,自主创新文化教育和科普宣传,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历史博物馆已成为为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提供实验,实习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工业基地。历史博物馆的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文化教育相結合。历史博物馆已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大教室,塑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员的专业能力。大学历史博物馆是提供理论知识的地方。理论知识是学员在实践活动和专业知识应用的全过程中所获得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对于完成自主创新很重要。教育家陶行知的“教与学结合”概念恰好强调了理论专业知识的必要性。影像医学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多种展示方式,塑造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影像医学历史博物馆的文化教育与学生的教育创新相结合的实施,历史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具有教育创新的优势。历史博物馆中的文化教育和课堂教学是不同的。课堂教育是教授专业知识,历史博物馆教育是特殊的爱情镜下的商品教学环节。特殊的专业知识和自然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热情,着眼于学生的挑战,其特点是学生的兴趣所在。爱好,好奇心,探索和互动交流引起了人们对学习的兴趣。孩子们有意识地学习,并从他们那里接受文化教育和专业知识。历史博物馆的教学活动就像一个手机游戏,可以使大学生发展自我学习的能力,从中他们可以获得理论专业知识,对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定义和有效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体验教育创新。它基于兴趣。爱好和轻松的学习与培训。影像医学历史博物馆的这种充满兴趣的参观,学习和互动交流可以唤起学生对难题的兴趣,激发创新的思维能力,建立新的定义并塑造创新意识。历史博物馆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教育,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专业知识。影像医学历史博物馆文化教育与创新创业精神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实践效果。

3.结论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互联网和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影像医学技术逐渐加快了其升级速度。显然,这也给影像医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础课堂教学中教材的使用相对过时,升级速度相对较慢,临床教学的应用被打破。因此,影像医学课堂教学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以解决影像医学快速发展的趋势。根据教学设备和教科书的内容,可以立即对其进行升级,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与当代医学影像取得联系;此外,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并按时学习和培训。立即学习和培训,并促进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影像医学教育改革是不断创新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追踪时代的变化。技术升级可以造就大量杰出的智能医学影像技术精英,并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习亮.我国医学影像学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浅析[J].饮食保健,2016(13):200-201.

[2]田丰.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我见[J].才智,2016(2):55-56.

[3]张磊.医学影像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体会[J]. 时代教育,2016(4):95.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上一篇:端午节知识问答题范文下一篇:党委理论学习发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