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道范文

2023-09-18

成功道范文第1篇

而第二个视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央视版《西游记》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的一段自白。首先其幽默的开场让我感受到了大家对于他的熟悉更多的在于他的角色以及他的艺名,而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但这也在第一方面说明了他刻画的角色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接下来他道出他开始喜欢孙悟空是因为病危的哥哥给他讲西游记的故事,并且临终前的一句话“只有当你演成美猴王的时候,你才能看见我。” 用这样一种语言方式在提示:,能够从哥哥手中接过这个金箍棒继续走完他西天路上没有走完的路,所以哥哥临终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艺术追求。别无选择、义不容辞地,他必须要去演孙悟空,而且要演好孙悟空。也许这就是他的一个信仰吧。而他后面的种种行为其实都是在为这个信仰而奋斗而坚持着,只因为他坚持着他要演好孙悟空这一点。我们完全无法想象在电视里眼神活灵活

现的“孙悟空”会有六百度近视两百度散光,面对这样一个弱项,六小龄童选择的是“三个方法”齐练,这三个方法每个方法没有坚持下去的信念的话可以说是很难的,就说盯着日出看20分钟吧,这没有坚持的信心一般人就放弃了,也正是这份执着,才给我们带来了那么一个经典的孙悟空。很多人问当初拍《西游记》遇到那么多困难,甚至被火烧死,有没有想过退缩,六小龄童说:“哥哥的一双无形的手,我老觉得他在推着我,没有任何退路,所有我才有这样的一个坚持或者说毅力。”坚持世界上最为难做到但也是最为珍贵的一个品德,正如他的座右铭:苦炼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成功道范文第2篇

一、《河神》——实力IP的影像重现

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网络小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具有高点击量的网络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的趋势日渐凸显, “IP”改编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和影视行业的追捧。到底何谓“IP”?英文翻译为Intel-lectual Property, 中文译为知识产权, 即被受众所熟知, 具有巨大开放潜力的文学、艺术作品。目前, 已成为电影、电视剧最抢手的剧本资源。从2005年到2017年, 经历了从IP萌芽到IP热的阶段, 最后回归理性, 始终绕不出“讲好故事”和“讲, 好故事”的原则。

(一) 《河神》为什么是实力IP?

《河神》是由天下霸唱的小说《河神1·鬼水怪谈》改编而来, 这部网剧之所以获得高口碑, 与他的实力IP密切相关。首先, 小说依托民间怪谈类传说, 说书讲古的体例。其次, 作者利用小说讲述了天津市井阶层曾经流传的奇案故事, 承载了老天津卫的记忆。再次, 作者为了营造故事氛围, 在剧中介绍的天津民俗、吃食、节日等。地方文化通过新媒体传播, 使观众受到文化熏陶。

(二) 为什么《河神》改编是回归理性?

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试水成功后, 使得各制作单位纷纷效仿, 导致IP剧改编初期“跑偏”。因为IP本身 (特别是超级IP) 自带光环, 更具话题性, 致使制作方生产出一大批槽点满满的IP剧。其次, 一味使用“小鲜肉”霸屏, 从而获得粉丝的认同感和追捧, 拉动粉丝经济, 成为提高点击率和上座率的重要途径。制作方似乎更注重演员的颜值, 场面的宏大, 视觉上的特效等, 而忽略了一个媒体人真正该关注和呼吁的事实:“讲, 好故事和讲好故事”。因此,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 IP电影热现象随着泛娱乐化时代更加活跃 (1) , 国产电视剧 (包括国产网剧) , 需要一批诸如《河神》这样的优秀网剧作为榜样, 展开引导以此发展。

二、《河神》——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

在当下视觉奇观化的电影创作形势下, 观众期待看到更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影像, 而非过于实验性质的艺术电影。 (2) 网剧也是如此。《河神》在前期宣传 (预告片、概念海报、人物海报、服装海报) 、中期拍摄还是后期剪辑上, 都考虑到网民的奇观审美体验和诉求, 恰如其分的将奇幻场景与现实环境相结合, 使观众不断游走在现实与虚幻之中。

(一) 实力天团齐上阵

天下霸唱的小说作为目前高票房和高点击率的保证, 出品方深入挖掘IP价值, 邀请《鬼吹灯之寻龙诀》的制作方原班人马实力护航, 以电影人的专业精神打造出工夫影业的首部网剧。该剧采用“IP+小鲜肉”的模式, 启用了李现、张铭恩、王紫璇、陈芋米等新鲜脸孔作为“津门天团”, 颜值、演技可圈可点。相比其他IP剧一律采用大咖的模式, 《河神》则更胜一筹, 更引来原著粉的点赞声和好评, 并为之折服。

(二) 多层次的视觉特效

《河神》以影像化的方式呈现了小说中那个神秘莫测、诡异莫辨的剧情, 不仅深度还原了小说探案的叙事主线和悬疑的故事类型, 体现出对天下霸唱小说的尊重, 还成功地将小说成功的转化为一场精彩的、奇幻的多层次视觉盛宴。牵动观众的探索欲, 利用影像先入为主地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该片从郭得友大量水下CG特辑, 到魔古道死灰复燃, 死尸复活;从郭淳和郭得友点烟辨冤中烟雾的特效到空中漂浮的模拟红藻。剧中的每个拍摄细节可以看出整个制作团队精益求精的拍摄精神, 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 营造出一个极具神秘感和空间感的画面。

为了剧情的衔接加入“烟”这一元素。导演使郭得友空有一身技能, 却因身体虚弱闻不了烟味, 为破案却多次冒险“点烟辨冤”。在一定程度上点烟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和发现的手段, 有时唯物主义的丁卯侦察到的线索, 会与郭得友点烟辨冤得到的结果不谋而合, 这种双线思维模式, 增添了破案的神秘悬疑色彩。《河神》带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的同时也呈现出多种风格迥异的故事情节, 营造出现实与虚拟、奇幻与恐惧之间的审美体验。

(三) 创新性的开场设置

追过《河神》的小伙伴们, 一定会对其每一集开场的结构设置印象深刻。导演采用章回体的形式, 说书人言简意赅概括前情后, 穿插了几分钟欲语还休的小预告, 紧接着便是让人不舍得快进的片头。值得一提的是这耐人寻味的片头, 打破传统的“剪辑花絮+片头曲”的形式, 以“津门天团”碎片化的自我陈述的形式, 别出心裁的揭示每个角色在电视剧中的性格特征。走心的结构设置使《河神》打破了影视剧的传统规则。这个年轻的团队, 也以实力展示了创新网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四) 西方化的音乐和东方感的服化道

营造诡异氛围是推理悬疑剧树立风格的重要一步, 音乐设计成为重中之重。《河神》刚开头便通过民俗传说, 以及泥娃娃、王八等物件奠定基调, 在酷似《神探夏洛克》风格的背景音乐下, 即便前方无高能, 也使人不寒而栗。片中的音乐主旋律节奏感强, 且变奏丰富, 增加了悬疑的节奏感, 提高了整体的氛围。

遵循剧中人物内心的感受去进行加工创造, 使得人物造型符合人物性格特点。 (3) 《河神》的服装化妆别具一格, 不论是出席晚宴, 还是民国的日常生活, 他们的装扮都带有“年代感的时尚气息”。想必观众都忘不了最后一场戏里, 身着一袭红衣的小神婆忘情一跃的美感。

三、《河神》——全方位的营销策略

(一) 卓绝群伦的前期宣传

《河神》从前期宣传开始便带给人们一种艺术美学的体验, 由诡异骇人的面孔概念海报到清新脱俗的人物海报, 再到东方感十足的服装海报, 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细致精美的画面, 刺激观众的视觉感受, 无时无刻不牵引着观众心向往之。该剧在曝光首支预告片时便引发全网网民热烈讨论。剧情充满惊悚和悬疑的氛围, 情节环环相扣, 危机蓄势待发。男女一号在剧中的表现张力十足, 每一个表情和动作都能被刻画的入木三分, 形象的表达出人物矛盾。

(二) 精英手游开启

由万达院线游戏, 爱奇艺游戏联合发行的民国灵异探险MMO手游《河神》随之上线, 同时, 发布与《河神》网剧影游的互动视频, 让网民充分体验看剧玩游戏的乐趣, 再现剧中天津卫水鬼迷案, 从此开启你掌心的悬疑破案之旅。手游《河神》为玩家带来极致的游戏体验, 深度优化的游戏画面, 使玩家在游戏中体验人物、场景、剧情等, 切身感受院线级的视听享受。

摘要:《河神》改编自天下霸唱的《河神·鬼水怪谈》, 该剧被网友称为良心网剧, 实力IP的影像重现体现出导演进行小说改编时“讲好故事”和“讲, 好故事”的态度。无论是“津门天团”的完美演绎, 还是多层次的视觉特效, 甚至是创新性的开场设置以及演员出镜中插上浮, 从前期宣传到后期的衍生产品无不体现出IP改编由萌芽阶段逐步走向理性, 走向成熟。

关键词:改编,实力IP,视觉特效,理性

参考文献

[1] 赵文婷.《寻龙诀》对小说文本的影像重建[J].电影文学, 2016 (20) :122-124.

[2] 李宏宇.IP改编电影与其市场表现分析[J].中国电影市场, 2016 (12) :31-34.

[3] 王丽君.指向性、体系性和东方感——郝艺在《寻龙诀》中的影像造型设计概念[J].电影艺术, 2016 (01) :119-123.

成功道范文第3篇

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家里的贫穷,学历也不高,到了找工作的年龄却一事无成。后来,青年来到了城里,觉得这里总可以找到一份工作了吧,但是没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他没有文凭。于是,在绝望之中,青年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了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了命运对他是如何的不公。他说:“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

信寄出去之后,青年在旅馆里一直等到花光了身上的最后一分钱,罗斯终于回信了。这封信中并没有夹着金钱,罗斯也没有对青年的困境表示同情,而只是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很多鱼,那些鱼都有鱼鳔,鱼儿们利用鱼鳔顺畅而自由在海里游着。在这些鱼当中,只有鲨鱼是没有鱼鳔的。没有鱼鳔的鲨鱼照理来说是不可能活下去的,因为它行动极为不便,很容易沉入水底,在海洋里只要一停下来就有可能丧生。于是,为了生存,鲨鱼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成为了海底世界里最为凶猛的霸主。现在,你就好像鲨鱼一样,而这个城市就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拥有文凭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却很少。

努力

读完信后,青年久久不能平静,脑子里始终在想着这个故事。突然,青年拆开了本来已经收拾好了的行李,决定继续留在城里继续拼搏。

第二天,青年跟旅馆的老板说,只要给一碗饭吃,他可以留下来当服务生,一分钱工资都不要,旅馆老板于是高兴地留了他。

经过青年不懈的努力,十年以后,青年终于拥有了令全美国羡慕的财富,并且娶了银行家罗斯的女儿。这个青年就是著名的石油大王哈特。

感悟

有感:“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能磨练。”

成功道范文第4篇

一、国内外绿道景观案例的调查分析

1、美国东海岸绿道 (East Coast Green way)

项目地址:缅因州延伸至福罗里达州;

项目规模:全长4800km;

项目形态:跨国休闲绿道;

项目简介:该绿道从美国东北部的缅因州延伸至美国南部福罗里达州, 全长约4800公里的世界最长的高规格绿道。

项目特点:1) 途径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 跨度广, 影响力大;2) 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为一体, 功能丰富;3) 海陆穿插的路线设计, 实现了亲水、赏绿、通航的游客体验。4) 串联美国、加拿大的重要州府、大学、国家公园等, 景观节点丰富变化, 给游览者丰富的视听体验。项目启示:东海岸绿道通过岸线资源的精细利用、串联重要的景观节点, 加强各节点和地区之间的联系, 打造了一个丰富的线型滨水公园。成为全球滨水、城市与人性、景观与生态和谐共生的人性化绿道典范。

2、美国波士顿翡翠项链 (Emerald Necklace)

项目地址:美国波士顿市中心;

项目规模:长16km;

项目形态:城市休闲公园绿道;

项目简介:公园位于波士顿市中心, 面积达50英亩。从波士顿公地到富兰克林公园绵延约16公里, 由相互连接的9个部分组成, 使街心绿带构成社区的活动中心。波士顿通过“公园道”将多种绿地从老城河滨-近郊, 联系成完整的生态绿地系统, 称为“翡翠项链”。项目特点:1) 复合功能, 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 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2) 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破坏性景观的坚决改造结合起来。保留和再现历史, 保证了一种崭新的吸引力同时也减少旧风貌的流失。项目启示:该项目将群体的需求与个体的需求良好地结合起来。将科技尖端化的手法与生态化自然化的目标结合起来。将人们的被动欣赏与主动参与意识结合起来。现代园林提倡的人与环境并重的境界, 人在景中, 人本身即是一景, 都是我们可以探索的内容。

3、新加坡南部山脊绿道

项目地址:新加坡南部;

简介:该绿道无缝连接的串联绿化网络将外围的区域绿色开敞空间与城市开项目规模:长9km;

项目形态:城市公园绿道;

项目敞空间连接起来, 为高密度的城市建成区提供了足够的场所和空间, 并创造出城市在花园之中的感觉。

项目特点:

1) 项目将公园、新镇中心、体育设施和公共邻里连接起来, 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 形成新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2) 保留现有公园, 修建新的公园以及地标构筑物, 保证了崭新的吸引力, 同时减少旧风貌的流失。项目启示:新加坡通畅的、无缝连接的串联绿化廊道将外围的区域绿色开敞空间与城市开敞空间连接起来, 在高密度的城市建成区提供了足够的场所和空间让人们去尽情娱乐和享受, 使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情趣、激动人心的城市。

4、法国卢瓦尔河绿道

项目地址:法国中西部地区;

项目规模:长近800km;

项目形态:城市骑行休闲绿道;

项目简介:法国卢瓦尔河流域绿位于法国中西部地区, 全长近800公里, 横跨法国卢瓦尔大区和中央大区两个行政大区、6个行政省、8个大中城市以及1个地区级自然公园。

项目特点:1) 跨度大、范围广, 方便市民锻炼与出行;2) 沿河的路线设计, 打造亲水的观景绿道;3) 专门的自行车租用点和维修服务点, 集“骑”、“行”一体的健康绿道;4) 融入自然文化元素, 集亲近自然自然、亲水、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绿道。项目启示:该项目2/3的线路紧沿卢瓦尔河两岸。在路线的设计上, 考虑到游览者的亲水需求, 同时倡导单车骑行, 设置的服务点多, 满足人们的需求。

5、深圳福田环城绿道

项目规模:长37km;

项目形态:城市公园绿道;

项目简介:福田区环城绿道全长37公里, 以福强路为起点, 形成闭合环形, 并在沿途设置了45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 投放了1000辆公共自行车。绿道沿途并整合了辖区的公园、绿地、社区、交通等生态系统, 串联起辖区12个大型市政公园。

项目特点:1) 将公园、新镇中心、体育设施和公共邻里连接起来, 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 形成新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2) 保留现有公园, 修建新的公园以及地标构筑物, 保证了崭新的吸引力, 同时减少旧风貌的流失。

项目启示:该绿道在线路的选择上充分结合城市风貌特色, 分区分段差异化规划建设, 形成了中心城区“山、林、城、海”独特的环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 在有效利用废旧材料设置标志标识、自行车驿站以及绿道图册等方面特色明显且具有示范性。

三、对成都绿道建设的启示

经过案例分析, 成都市绿道建设在设计中应秉承生态化、人性化、本土化、多样化、文化性、经济性六大原则。1) 生态化:保护敏感的自然生态系统, 主要是沿河流、海岸以及山脊线, 绿道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为野生动物迁徙提供通道。充分结合现有自然资源, 保持和修复原生生态功能, 鼓励利用生态环保型材料, 建设可拆卸、可移动、非永久性服务设施, 如集装箱等。2) 人性化:以人为本, 体现人文关怀。服务设施相对集中设置于绿道出入口、公交接驳点、景观节点, 以方便人群使用。3) 本土化:充分挖掘和体现文化特色, 结合各绿道自然特点, 尽量使用本土植物种类。4) 区域性:整个绿道在规划上有一定的区域性, 在不同的区域, 展现不同的主题和特点, 使整体的绿道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主题公园以生态绿地和具有游览功能的植物园等城市公园。景观多样化, 移步一景。

如:以天府新区绿道为例, 我们在规划和设计时应该以天府新区现有的地域特征出发。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地理资源, 可将其规划为包括博览城主题公园绿道、兴隆湖滨水主题绿道、“城市后花园”中央公园绿道、凉风顶自然风光观光径、鹿溪河湿地生态科普绿道、时尚都市主题绿道、秦皇寺商务主题绿道在内的7段特色主题绿道, 以纷呈的主题文化, 提升绿道游径内涵, 为广大骑行和徒步爱好者提供更惬意的游览体验。5) (5) 文化性:将文化作为绿道的灵魂, 展现地区的历史与现代。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 大多数绿道沿河流或海岸分布, 这些地区或廊道有将近90%是遗产和文化资源所在地。6) 经济性:根据实际条件,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进行适当改造和提升, 避免重复建设。

四、总结

成都市绿道建设工作开始于2010年9月。至今, 锦江区、高新区、武侯区、金牛区、温江区等区域都已部分建成绿道的示范线。绿道建设的大网络成型后, 绿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渐凸显。本文在案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未来成都市绿道的建设原则, 希望为以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本文主要对国外绿道案例进行分析, 并提取可取之处。本文主要分为案例分析,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以及总结这四个部分。对本次调查研究从材料搜集到分析总结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关于成都市绿道设计, 主要提倡“以人为本、效益兼顾、突出文化、体现区域性差异”的原则。绿道建成后将承载市民骑游、慢跑、轮滑、散步、生态教育等多种功能, 它能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成为市民户外生活的集中展示舞台。

关键词:成都绿道建设,多功能绿道,绿道的教育意义,以人为本,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城市环境设计, 2007 (01) .

[2] (日) 芦原义信著, 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成功道范文第5篇

中国教育源远流长,教师的存在也历时久远。中国古代官学由朝举办、管理,大致可分为中央、地方官学两类,是王朝控制思想、培养人才、实施教育政策的主要场所,在教育上居正统地位。官学教师有些类似现在的公办教师,回顾其历史发展变化,对我们理解认识当今教师现实问题、探索教师制度改革与发展道路,或不无启示。

一、先秦之师与师道

在我们现代认识中,教师与学校紧密相连。从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学校起源很早。《大戴礼记·五帝德》称帝尧时“龙、夔教舞”,《尚书·尧典》记舜命夔“典乐、教胄子”,似五帝时已有学校。殷墟卜辞中有关于大学的记载,西周金文中也出现了学宫、小学、辟雍,学宫即当时的大学。典籍中关于三代时的学校的记载较多,尤以西周制度为详。概括说来,西周学校有国学,设在王都,又有小学、大学之分:有乡学,设在郊外,按行政等级又有校、庠、序等的区别。

周代学宫所教习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是贵族官员实施统治的基本知识技能。文献中所见之教师,一为师傅保,由君主领主为子弟聘选年高位重、德劭学优者为之,有监护及教诲之责;另一类为乐师,掌教乐舞歌诗。学者认为,西周教师之所以称为“师”,是由军职的“师”移植而来的。西周金文中所见之师,既是军政官员之名,又是教育官员之名。周代政教合一,文武不分,贵族子弟既习礼乐诗书,同时接受军事训练,所教者既有武官师氏,也有偏重文化传承之乐师。师为官吏,官师合一,这也是学在官府的含义义之一。

周代学宫为封建国家培养贵族治国者。为师者首先是通晓礼乐诗书六艺者,其德行也是重在这一点。而周代家国一体,礼乐对政治、社会生活有全面的维系作用,因而礼乐诗书不仅是具体的文化知识,其中蕴含着持国之道和治理天下的理想。在周代宗法封建制下,贵族不仅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学术文化也被他们所垄断,自命为“君子”。作为君子,要以其德行、言语、容止、动作等表率下人,这当然也是为师者所应有之义。《国语·周语上》记劭公谏厉王日:“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臣民有义务规谏君主,其中包括了为师者之谏。因而为师者不仅职在传授礼乐,并有责任向君主提供基于道义的政治批评。《礼记·学记》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主对学的重视、对师的尊重由此而来。概而言之,通晓六艺、以身率教、规谏君主、地位崇高是周代师道的重要内涵。从源头上来看,中国教师地位极尊,这与古希腊雅典时代一般教师地位卑微、常由奴仆来担任相比,显示出东西方教育传统一个较大差异。 春秋后期,礼坏乐崩,王官失守,学术下移。孔子设学授徒,有教无类,影响极为深远。战国百家争鸣,各言其道,亦授徒传道,私学蓬勃兴起。齐国稷下学宫是当时东方文化学术的中心,学者不治而议论,各收门徒,自由辩论,来去自由,相当于齐国官方的一个养士机构。诸子百家相互竞争,其学术是对前此王官学术体系的更新、重组与发展。其以道自任、以身率教、积极参与政治,受时人尊崇,可以说大体仍然延续了周代师道之传统。

二、秦汉以降的官学教师

秦任法治,重吏道,禁立私学,以吏为师,也可说是“学在官府”的恢复。而师降为吏,仅供君主驱使,不得以道义相抗,其地位已不同于先秦。汉武帝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员,兴立太学,地方设文学官以推行教化,其官学建置奠定了后代官学发展的基础。随着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及皇帝制度的建立,君主政体日益强化。教育成为政治的附庸,官学的首要目的在于“养士”,即为国家提供官僚后备人才,其产生、发展与衰落几乎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官僚帝国相始终。官学教师是官僚体系的一员,统称“学官”或“教官”,其设置职能、资格任用、考评奖惩、待遇地位等方面有一套制度来规定,其作用的发挥、地位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官僚制度、官僚身份的制约。

从设置来看,以中央官学为例,官学教师由简趋密。汉代太学仅有博士,以其中一人为祭酒。西晋国子、太学并立,国子博士下又设助教。北齐承北魏制度,设国子、太学、四门三学,各有博士、助教,又置国子寺作为中央官学管理机构,国子祭酒成为机构之长,下设五官、功曹、主簿、录事等僚属。这一体制为隋唐所承袭,祭酒下又设司业作为副贰,丞、主簿、录事为属官,还有众多胥吏存在,中央官学管理机构趋向完备。唐代国子教师除博士、助教外,还出现了直讲一职,辅助博士、助教讲经。宋代国子监学官又出现学正、学录等职,这些设置基本为明清所继承。

再看其职能的演变。以博士为例,汉代太学博士有议政、制礼、藏书、教授、试策、出使等职能,授经讲学只是其众多职能中的一项。西晋荀崧称国子博士“一则应对殿堂,奉酬顾问:二则参训门子,以弘儒训;三则祠、仪二曹及太常之职,以得质疑”。其职掌己明显缩减,向教学一端靠拢。到唐代,博士掌以经术训导生徒,教学基本成为主要职能了。科举制的确立及发展,使得官学日益成为科举的附属品,博士教学的职能也逐渐削弱,变为督课生徒应习举业。到清前期,连月课季考也难以做到,而地方学官更是以钳禁约束生员为务了。自唐代学中普遍立孔庙,教师定期率学生祀孔行礼,这也成了后代官学教师的经常任务。

从官学教师的选任看,大体可以唐代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由汉至唐重学行,唐以后则循资格。汉代选任博士要求德行学识超卓,并限年五十以上,当时的博士举状中对被举者的德行、学识、志向、身体情况、社会关系等都有说明,要求甚高。魏晋博士亦要求取“行为人表,经任人师”或“通洽古今、行为世表”者。唐代科举制度确立后,担任博士逐渐要求须是科举出身者。宋初国子监学官由京朝官及选人充任,皇祜四年(1052年)规定直讲年龄须四十岁以上、老成持重者,而且必须是科举进士或九经出身。元丰七年(1084年)宋廷推出教官试制度,科举出身和太学毕业生经过考试可担任教官,这一制度屡有兴废而在两宋大体延续下来。元代园子学官除年高德邵、能文辞外,要求“资格相应”,到后期进士出身基本成为国子监学官的必备资格。明清教官基本由进士、举人、岁贡生出身者担任,出身资格成为最主要的选任标准。

官学教师作为官僚体系的成员,对其监督考察除按照国家对官员的一般要求外,随着其学官性质的逐渐突出,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要求,以培养生徒多寡为考课赏罚主要标准成为趋势。官学的目的在为国家统治提供人才,科举制

度确立后,官学与科举密切结合,养士与选士统一。中唐时归崇敬提出“以生徒及第多者为博士考课上下”,虽未实行,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宋代大兴学校,以纠选士专重科举之偏,国子监祭酒、司业“岁计所隶三舍生升降多寡之数,以为学官之殿最赏罚”,实质上与以往并无不同。元代《学规》规定:“诸蒙古、汉人国子监学官任内,验其教养出格生员多寡,以为升迁。”明代对地方学官的考核,明初重在岁贡人数,后来逐渐偏重中举人数。清前期虽承明制,科举必由学校,实际上官学名存实亡,选士端赖科举。康熙时规定教官考核分年力、志行、学识、教规四款,中举人数已不再成为教官考课的凭据。

在古代官僚体制内部,官学教师的地位是一个逐渐低落的过程。从官学教师的迁转来看,汉代博士升迁优越,官至卿相者不乏其人,可谓仕途通达。官学教师虽然职级不高,但享有清望,易于升迁。唐代虽学校大兴,但学官无职事,被视为闲冗。唐律规定,杀害“见受业师”属“十恶”之一,殴伤业师者从重处罚,对官学教师有特别的保护。这固然显示王朝对尊师重道政策的制度化,如果换一个角度看,或许也反映了时风轻贱师儒的一面。韩愈《进学解》中生徒嘲弄国子先生的情形恐怕有着真实的背景。宋代学校大盛,但教官官微阶低,升迁缓慢,冗员羼入,贤愚不辨,教官“冷官”的称号在南宋大为流行,人们或不愿任教官,或任教也不热心其事。任期长、升迁缓,且大多只能在教官系统内流动,成为元代以后官学教师的实际状况。员多缺少是古代官场的一个通病,教官逐渐成为朝廷安置冗员之所,明清还有将不能胜任之地方官改任教官作为朝廷格外之恩的做法,衰老庸劣之徒充任教官。清高宗曾感慨说:“近来教职多系衰老庸劣之辈,不但不能以道德礼义化导齐民,并其课士之职亦不克举。”职微、迁缓、选滥、人劣,无疑只能使官学教师地位进一步低落下去。

古代官学教师的角色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是朝廷官员,职在教授生徒:另一方面他们又被视为德行高尚之人,负有以道德礼义化导民众的责任。对其要求一般也是学问优长、行为世表,这是主要的两个方面。然而历史的发展却显示,制度上的要求与官学教师的实际状况之间存在巨大的距离。如果说汉代博士经术通达、兼明吏事,表现出较高的素养,后代官学教师自身素质则日趋下降。这与经学的发展有关,亦与制度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科举制确立后,官学教师的作用愈来愈体现在督促学生掌握科举考试的方法与要求,重课试而不重讲学,进而影响其自身素质的稳定与提高。教官位卑职微,士人由科场博取功名,就任教官者多是屡试不第、年老力衰之人。仅以科举的标准来说,他们也是失败者,更谈不上博通古今、深明大义了。自汉代以来,朝廷以禄利之路为诱导,士人以学入仕成为人生主要追求。典任教职是官员仕途中的一站,训教生徒并非官学教师的志业所在。古代官学教师中也有学行俱优者,如唐之韩愈,宋之胡瑗,元之许衡,但以学问德行、道义理想影响学子的情况更多地体现在私学及书院教师中。

东汉弟子为师服丧,除尊师观念和风习影响的因素外,汉代师弟子之间在政治上相互支持、相互利用,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是重要原因。因而朝廷为防止官学师生结党营私,采取种种措施以为防范,这在宋代尤为明显,以至于朱熹在《学校贡举私议》中说,“师生相视,漠然如行路之人”。而元代虞集说,“天下学官,猥以资叙,强加诸生之上,名之日师,有司弗信之,诸生亦弗信之”,官学教师循资格迁转而来,其德行学问俱不足道,学生对教师连基本的信任都谈不上,更遑论爱戴教师、受其感化了。清代学者钱大昕指出,当时“师之所求于弟子者,利也。传道、解惑,无有也。束修之间,朝至而夕忘之矣。弟子之所求于师者,势也。质疑、问难,无有也。今日得志,而明日背其师矣”。官僚体制下官学中师生关系也是一个不断扭曲的趋势。

三、历史的反思

我国古代有尊师的传统。远在先秦,“天地君亲师”并列的观念已经出现,这应当是三代时社会不甚分化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为师者掌握文化知识、治国之方,以身率教,并以道义与君主相抗,地位极为崇高。自汉代儒家思想成为王朝统治的正统意识形态,其学说也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历代君主无不倡导尊师,孔子受到崇拜,自唐代始官学中普遍设孔子庙,并建立从祀制度,庙、学一体,出现了所谓“道统”王国,与帝王君主之“政统”或“治统”抗衡。明代后期以来,民间崇奉“天地君亲师”牌位普遍流行,清雍正初正式确定这一次序,并称“天地君亲之义,又赖师以明”,突出了师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帝王提倡、礼仪规范、法律保护尊师之下,古代官学教师的地位却是日趋低落。名义上的尊师、敬师与实际制度层面所体现出的轻师、贱师相并行,二者的巨大反差不能不令人注意。因而,我们对古代的尊师传统恐怕需要有进一步的认识。仅仅注意提倡尊师的一面,而忽略古代尊师传统逐渐变质、教师地位每况愈下甚至为师者亦不自尊自重的事实,其认识是不全面的,同时也是现今我国教师制度建设深可警惕的一个问题。

我国古代教师有“经师”“人师”的说法。为师者不止是做学问上的老师,而且要做人格上的老师,两者之间,以人师为重。韩愈《师说》中所讲的“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这个意思,授业、解惑为经师之任,传道则是人师之任。自韩愈《师说》流行以后,人们对教师的认识即经师、人师合一,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应具有近乎圣贤的人格,以其高尚的道德表率后生。然而,经师、人师合一恐怕在三代学术官守、官师合一的时代才可能真正实现。囿于学术传播手段的限制,至汉代学术传承仍不得不遵循“师法”“家法”,学子须求学于经学大师。唐以降科举重进士轻明经,定五经注疏、学术分化以及雕版印刷带来的学术传播途径的变化,这些因素导致了官学教师实际已成为经师,最终沦为纯粹官僚,师的色彩也丧失殆尽。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下,教师主要以知识者的形象出现,教师专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更凸显了教师成为现代社会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不过,传统的影响依然强大,传授知识、文化之外,教师仍然被予以道德楷模的社会期待,以其人格感化学生仍然是对教师的普遍要求,任何关于教师的负面报道都会激起大众的强烈反应。可以说,当今中国教师的角色既具现代性,又兼传统性,也可以说是不古不今、不中不西。如何定位教师角色,是我们不能回避、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古人强调师与道的一体性,主张尊师与重道互为因果。因而,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学博恩精,更要体道力行、为人师表,并要求通过为师者的以道自尊而确立师与道的尊严。师生关系方面,既强调师者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并把爱体现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之中,更强调学者要“尊师”“亲师”“近师”。现代社会中,师与道分离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学科的专业化,知识传播手段多样化,使得求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从道德影响和人格养成的意义上讲,价值观的多元化,理性的现代诉求,以及学校中师生关系的日益疏离、有限交流,也使教师对学生的教、训合一难以贯彻。如何重估尊师重道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如何使教育传统和现代要求进行有益的结合,重新构建教师形象、师生关系,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

成功道范文第6篇

我也有一个对我很好的妈妈,她对我的好使我的视线模糊过无数次,也让我的枕头湿了无数次,所以我爱我的妈妈。

记得有一个初夏的傍晚,我身上起了好多的豆豆,很痛,我告诉妈妈,妈妈却说:呦,我的宝贝女儿呀!几个毒疙瘩,没事的!她着(这)一句话使我放了心,可没过几天,那疙瘩疼的越发的厉害了,我便嗲声嗲气的说:“妈,我好痛啊!‘’被逼无耐的妈妈只好抽出空下的休息日带我去看医生。让医生一看,医生说:“这是疱疹!很疼的!‘’

啊?疱疹?怎么会是(回事)?

就在回去的路上妈妈一个劲的自责,哎~~~宝贝儿啊!妈妈真糊涂!

我的眼眶再一次湿润了~~就这样我又一次的体会到了母爱的香味:是甜的,不腻……

我发誓这辈子一定好好对我的妈妈,这是我给我自己的承诺也是我学习的动力!

在这里我要真诚的对妈妈说一句:妈妈,我爱你!

母爱是伟大的,但只有细心的去体会发生在你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才能从中寻找到母爱。母亲是世界上最爱自己孩子的,每个人都拥有母亲的爱护,母爱永远也说不完,它既像宽阔的天空,又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母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

上一篇:为谁而活范文下一篇:社区活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