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色彩中招贴设计论文范文

2024-03-15

美术色彩中招贴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一、舞台灯光中美术设计

在舞台的表演中, 灯光色彩的设计在舞台的表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灯光的色彩不仅可以改变整个舞台表演的背景, 更能创造出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来渲染舞台表演的氛围, 进而烘托出每个人物的特点和思想的表达。在舞台灯光的色彩设计中, 首先需要对整个剧情进行分析, 在不同剧情中设计出更加优秀的灯光色彩来表现出主题。然后, 通过对灯光的色彩设计来奠定整个表演的基调, 比如在一个以春天为主题的舞台表演, 灯光设计师们可以以绿色作为整个舞台表演的基调, 烘托出生机勃勃、清新的特点和主题。除此之外, 在舞台表演中难免会有一些从白天到夜晚的剧情, 通过对灯光的设计, 来变现出太阳升起、日落黄昏的过程, 进而将灯光色彩调暗来表示舞台表演的时间。通过对舞台灯光色彩的设计, 可以让观众们从灯光的改变来推测出整个舞台表演的剧情和氛围, 同时可以对观众们的情绪和舞台表演的剧情进行把握, 更加的表现出舞台表演的效果。

二、舞台服装中美术设计

在舞台服装的美术设计中, 通过结合舞台表演艺术的特点进而设计出更加符合和具有针对性的服装色彩。在现代舞台服装设计的时候, 服装设计人员要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现代舞台服装设计中坚持创新, 从而带给服装设计领域勃勃生机。设计者们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 第一方面就是自我服装设计理念的更新,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需要不断和国际接轨, 将我国传统服装加以创新, 使其能够在符合我国人群艺术审美的同时也能被走入国际主流视野。第二个方面就是进行科技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进行服装技术的时候就在无形之中多出来比传统服装设计更便捷的优势, 很多舞台表演服装如果利用传统的制作方法进行生产, 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不符合当代社会价值需求, 现代舞台服装设计师们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高精尖的服装制作设备进行服装的快速制作, 能够更好地展现设计师们的创新理念, 保证现代舞台服装设计既能传承传统舞台表演艺术的精粹也能展现出更大众化的文化内涵。

比如, 在很多大型的舞台晚会上, 设计师们都会在演员服装上加入灯光特效, 使舞台表扬更加绚丽, 达到更好地烘托气氛的目的, 将舞台表演气氛推向高潮。在不同的时期, 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会随之变化, 舞台服装的设计思路也要不断跟进时代步伐。给现代舞台服装设计风格打上时代烙印, 做到及时迎合现代人群审美观念。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 服装设计师要注意结合时代发展趋势, 让观众们感受到舞台表演的时代感。设计师要具备深厚的艺术底蕴, 可以在传统表现力的基础上保持自我旺盛生命力。服装设计师在参与一些比较需要展现时代气息的舞台剧的服装设计的时候, 比如现代音乐剧的表现中, 就需要在服装上体现出所代表的时代的鲜明特征, 让观众们很容易地产生认同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师还需要在设计中加入现代时尚元素, 提升戏剧中各个角色的个性色彩, 从而让观众们能够迅速了解舞台上剧情人物之间关系的改变。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戏剧环境中, 服装设计者就可以考虑将舞台服装生活化, 赋予戏剧更多的真实性, 让观众们从最客观的角度感受到舞台艺术的魅力, 为整部舞台表现增添色彩。

三、舞台化妆中美术设计

在舞台美术的设计中, 化妆色彩的设计是塑造和展现人物外部形象和人物特点的重要途径。化妆色彩设计师通过结合整个舞台表演的剧情、所处的时代、人物的基本特点, 来设计出更加符合的化妆色彩。比如, 在京剧、豫剧等戏曲的舞台表演中, 化妆设计师要通过对化妆色彩的加重, 将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除此之外, 在戏曲的脸谱中是化妆色彩的重要方面, 通过不同化妆色彩来代表不同的人物特点, 比如红脸来代表任务忠诚正义的人物特点, 起源于历史人物关公的事例。另外还有许多脸谱中化妆色彩的设计, 白脸的曹操代表阴险狡诈的人物特点, 黑脸的包公代表着铁面无私的任务特点等等。最后, 化妆色彩设计师也可以通过对眼线和眼影的化妆来对人物的眼睛进行调整, 进而更加符合人物的外部特点。通过对面部底妆的设计来表现出人物的状态, 比如运用偏白的色彩来作为面部的底妆来表现出人物憔悴和疲劳的状态。化妆色彩的美术设计师根据舞台表演来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点和所处的状态, 表现出更加优秀的舞台效果。

总而言之, 在舞台艺术的表演中通过对美术色彩的运用来设计出更加符合的人物特点和剧情环境的特点。美术设计师不断完善自身的设计体系, 来不断提高整个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在舞台的表演中美术设计色彩逐渐成为整个表演中重要的一部分。美术设计师们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舞台色彩的设计, 进而烘托出表演的中心, 更加具有感染力。本文将以舞台美术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为主题, 从灯光、服装、化妆色彩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舞台表演,美术设计,色彩运用,服装色彩

参考文献

[1] 张威.浅谈舞台美术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戏剧之家, 2015, (9) :106.

美术色彩中招贴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中国平面设计现状

平面设计属于视觉传达的一门艺术, 通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将多种元素和符号结合到一起, 能够给予人们强烈的感官刺激, 使人们清楚的了解到设计师的创作理念和意图, 现已被广泛的应用到广告宣传、产品包装、报刊杂志等各类用途中。由于我国平面设计的起步较晚, 在发展过程中大多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元素, 反而造成了本土文化的缺失, 平面设计作品普遍缺乏中国特色文化和内涵, 这给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造成了重重困难。实际上,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 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将传统元素应用到平面设计中, 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 无疑会使得平面设计的内容更加丰满, 内涵更加丰富, 有助于世界更好的认识中国, 了解中国, 同时也会为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中国传统美术色彩

中国传统美术色彩主要包括三大类别, 分别为儒家的五色体系、道家的无色思想、佛家的冷暖色调, 在不同的体系中色彩代表的象征意义也有着显著的差异。比如儒家认为世间万物的色彩都可概括为赤、黄、青、白、黑五种, 它们是尊贵的象征, 其他色彩都是这几种色彩衍生而出的, 代表着卑微与弱势, 无法与其相提并论。这类思想重点体现在当时不同阶级的服装和发饰上, 皇帝和权臣的衣物都是正色系, 如黄色只有统治阶级可以使用, 大臣可以使用赤色和青色, 而普通百姓只能穿着灰色麻衣。

在道家思想中, 黑白这两个极端颜色备受推崇, 他们认为黑和白恰好可以对应有和无, 符合道家“有无相生”的理念, 再加上道家追求的是清心寡欲, 要求所用的事物要简朴、寡淡, 所以道家使用的物品大多只包含黑白两种颜色。除此之外, 道家兴盛期间我国的水墨画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因为水墨画是以灰色为主色调, 而灰色是由黑白二色调制而成, 所以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 涌现出了大批的水墨画名家和爱好者。

中国的佛教兴盛于唐朝时期, 从唐朝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出, 佛家所用颜色通常比较艳丽, 如金色、红色、青色等色彩十分常见, 而且往往会将冷暖色调对比应用, 以突出画面的层次感和丰富感, 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不会轻易忘记壁画的内容, 这种色彩运用习惯一直流传到今天, 对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三、传统美术色彩在中国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也是人们最先看到、脑海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元素, 可以说色彩的运用水平将会对平面设计效果产生直观的影响。色彩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不同的色相、亮度、纯度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对于平面设计来说, 色彩没有好坏之分, 只有适合与否的差别, 只有根据作品内容合理的选择色彩, 才能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 最大化的展现平面设计的意境之美。

1、五色带来的象征意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对五色体系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五色有别于其他颜色的特殊性, 除此之外, 对于这五种颜色来说还有着其他的含义, 比如说赤色是喜庆吉祥的象征, 黄色代表着尊贵, 黑白意味着恶兆和不详, 将这些颜色运用到平面设计中, 将会赋予平面设计更加丰富的象征意义, 使人们在看到颜色的同时就会知道作品的主题, 能够更加深刻的体验到设计师的思想感情, 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对于平面设计作品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入、透彻。

2、色彩的“有无”思想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道家对于黑白两色是具有推崇之意的, 我们可以引入道家的思想, 即白的虚无之意、黑的玄妙之意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去。在与其他色彩的搭配使用中, 白色有了简洁、纯净之感, 黑色则有了高贵、厚重之感。白色可以为雪花、白云等大自然的特定景观的代表, 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白色也能够把大自然中特定景观的感受带到画面中来。而黑色, 在笔画勾勒中具有简约、清楚的特点, 在水墨画中更加体现它的浓重之彩, 单调中不失典雅。这些色彩上的感官感受给欣赏者带来的体验必定是独一无二、独具特色的。

3、色彩相互调和构成的色素意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世间万物色彩繁多, 由五种基色调和出来的其他或绚丽或温和的色彩相互搭配, 能够更加显出独特的感受。在所有色系中, 根据色彩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 可以分为冷色系和暖色系, 如蓝色和紫色则属冷色系, 红色和黄色则属暖色系。两种色系的相互搭配运用, 形成鲜明和强烈的色相对比, 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这也是传统色彩中最常运用的手法, 不仅显示了设计师高超的色彩应用水平, 还能够给欣赏者带来绮丽的感受。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平面设计中应用传统美术色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设计师应加强对色彩的研究和理解, 使中国传统美术色彩更好的融入到平面设计中, 进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平面设计发展之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每个中华儿女都要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己任, 不断探索和寻求传统文化的振兴道路, 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让世界人们更好的了解中国,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最大的智慧和力量。

摘要:一直以来, 我国平面设计都过于追求现代、新颖的设计理念, 反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应用, 不但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而且导致我国平面设计作品毫无本土特色, 严重缺乏内涵和灵魂, 大大制约了我国平面设计领域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中国平面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并论述传统美术色彩的特点以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以期全面提高色彩的应用水平, 促进传统美术色彩和平面设计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平面设计,传统美术色彩,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冉.运用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增强现代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J].中国艺术.2014 (2) .

美术色彩中招贴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二十世纪初,电影技术从西方传入中国,中国人开始逐渐自行制片。在所有的影视剧类别中,古装影视剧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特有的影视剧题材,所以有特别的研究价值。1927年左右中国古装影视剧诞生,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古装影视制作才逐渐趋于成熟。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早期,中国影视制作行业刚刚踏上正规,不少现在耳熟能详的大家,投身于影视制作的工作中。以中国知名古装影视服饰设计师叶锦添为例,1987年,叶锦添担任关锦鹏导演《胭脂扣》的美术设计,正因为这次合作,叶锦添产生了对古典主义的兴趣。他设计的古装影视服饰脱胎于传统古典服饰样式,同时又接近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

在古装影视服饰中,服饰色彩可以彰显人物独特性,服饰设计细节需要尊重历史背景,服饰设计需要适当融入现代审美观念,服饰布料的选择也能体现设计师独具的匠心。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当代,大众传播文化鱼目混珠,制作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古装题材的影视剧集制作一味追求商业效应,缺乏对史实的客观把握,也不具备古装影视服饰设计所应该有的基本审美,所以研究古装影视服饰设计显得较为重要。古装影视产业现在仍然在飞速发展,有关于古装影视服饰设计的相关研究也应该被系统提上日程。

1.1、中国古装影视服饰的发展综述

古装剧(costume dramam)指的是时代背景设定在古代的电视剧1。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古装”的解释为“古代式样服饰”,用“古装”这个词语来定义一类影视剧种,足以说明服饰是古装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2先生在为沈从文3先生的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4所提的序中写到:“工艺美术是测定民族文化水平的标准,古代服饰是工艺美术的主要组成部分。”5郭沫若先生认为,历代的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都是一目了然的,是集中研究古代生活轨迹的绝好史料。古代服饰在工艺美术的门类里,是有重要地位的。古代服饰对于历史的研究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服饰是文明社会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不同的时空维度会制造不同的服饰,古今南北,很少有完全相同的情况。从款式到规制,甚至小到色彩的运用,服饰都是最一目了然能够直观反映时代和人物身份的最好媒介。

1927年左右,改编自古戏的《西厢记》是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古装影视作品。但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具体细节已不可考,笔者不便多加赘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中国电影电视行业逐步成熟,直至九十年代中期,电影电视行业逐渐走向辉煌。

2..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创与起航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影视剧行业也正式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作为中国影视剧行业新时代的开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涌现出一批在影视剧制作中举重若轻的人物,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6崛起,电影美术创作艺术家叶锦添也开始与电影美术结缘,同时古装影视剧制作也逐渐趋于成熟,被封为经典的86版《西游记》和87版《红楼梦》均诞生于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古装影视剧制作严谨,多采用实地拍摄,拍摄周期长,拍摄时长动辄以年计算。也是在这一时期,基本确立了古装影视服饰设计不仅需要为塑造人物形象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服务,同时还需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以87版《红楼梦》为例子,《红楼梦》7属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四大名著”中《红楼梦》是服饰描写最考究的一本著作,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文化之大成,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服饰文化的成果。而作为八十年代中国古装影视作品代表之一的87版《红楼梦》8,在服装设计上最大程度的还原了原著作里关于服饰的描写,从衣服款式材质,到布面纹样,都尽可能的达到和原著一致。比如在贾府众多女眷簇拥着贾母站在雪中的一幕中,主人和丫鬟的区别一目了然,众多丫鬟所穿的都是原著中描写的“无袖坎9肩配袄裙”,材质面料也远远不及主人家的好。可见在中国影视剧行业刚刚发展成熟的八十年代,古装影视服饰的设计状况还多以事实原著作为主。

2.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稳定而辉煌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此时中国的影视剧行业在七、八十年代完成作品的经验积累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前提下,进入到了一个辉煌的阶段,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影视作品,如1994年王家卫导演的《东邪西毒》10、1993年徐克导演的《青蛇》11、1995年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12等。九十年代的古装影视作品服饰设计风格不再像七、八十年代一样,忠实于已有的文学著作或者套用戏剧服饰造型,而是在传统中加入创新,不再是单一的做到“摹古”,此时的古装影视服饰大多摒弃了布样上复杂的纹饰,返璞归真,开始以写意国画的色彩语言作为创意元素,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古装影视服饰的色彩语言表现形式。这一时期的古装影视服饰偏重抽象单纯的色块,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笔画,充满了东方意蕴。1999年李安导演的作品《卧虎藏龙》横空出世,轰动国内外,斩获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美术指导等四项大奖,中国古装影视作品正式走向世界,叶锦添做为《卧虎藏龙》的美术指导也因为在电影中服装造型场景的出色设计而名扬海外,展现了中国古装影视类别中特有的武侠世界。以《卧虎藏龙》中最出彩的一段竹林打斗为例,李慕白和玉娇龙竹林打斗的过程中,叶锦添将竹林作为唯一背景,突出了衣着素白的两人。服装设计颜色清淡如水墨画,勾勒出了浓厚的东方韵味。

2.3  二十一世纪至今——加速与创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影视剧产业也蓬勃发展。这个时期的古装影视作品从题材上来看,不再局限于历史剧和改编剧的范畴,有很多作品甚至时代背景都是完全架空的。服装设计也从八十年代的忠于史实,九十年代的“存古意”而向新的方向发展。随着好莱坞商业大片的不断成功,中国电影行业也开始用商业大片轰炸观众们的视觉神经。从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开始,中国电影正式像商业片13的方向发展。东西方文化的摩擦与融合使服饰设计逐渐显示出多元化的趋势,一些现代时装的制作手法开始被应用于古装影视服饰的设计中。在众多的作品里,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叶锦添操刀设计的《大明宫词》14和《橘子红了》15。《大明宫词》于2000年首播,由叶锦添担任服装设计和美术指导。《大明宫词》以唐朝武则天时代为背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的人生轨迹为主要线索,谱写了恢宏壮丽的历史长歌。剧中服装并没有完全按照历史服装还原再现,而是杂糅以当代时尚艺术的精华,让观者在感受复古的同时,欣赏一场时尚盛宴。以中年太平公主的服装设计为例,这身华丽的宫装在造型上繁复大气,开阔的领型具有唐朝服饰的显著特征,再现了盛唐时开放热烈的社会风貌。同时这套服装还进行了具有现代时尚感的落肩设计,区别于传统的唐朝服饰,有现代晚礼服的质感。层层堆叠的布料除了再现古代汉服16 “深衣”17的服装传统,同时也具备了现代时装设计所追求的立体感

纵观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古装影视服饰的发展历程,中国影视制作行业逐步发展前进。经过二三十年的磨砺和无数作品实践,涌现出了一大批将创作热情投注于影视服饰设计的优秀设计师。因此,研究、总结已有的优秀古装影视服饰设计的特点是非常有价值,同时对于中国古装影视行业的发展有巨大的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焱冰.从古装电影看中国服装色彩的时代特征[J]电影文学.2011(16)

[2]张磊.王占奇.浅析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的哲学观[J].世界家苑,2011

[3]庄春英.现代舞台服装设计研究[J]剧作家.2014(06)

[4] Laver.James.Costume in the Theatre [J]. 1965.

[5] 张植屹.影视剧服饰与历史记载服饰差异的必要性[J]电影文学.2015(24)

[6] 李泽厚.刘刚纪.中国美学史(魏晋南北朝第二卷)[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7] 文以诚.中国艺术与文化[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1

[8]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9]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10]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1] 黄国松.色彩设计學[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12] Robert L Thorps.Chinese Art and Culture,2e [M].2011

[13] 高明珍.影视画面语言[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注释:

百度百科:古装剧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A4%E8%A3%85%E5%89%A7。

2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3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4《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一部系统考证中国服饰文化的学术专著。作者为中国文学家沈从文,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版。

5出自《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序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一部系统考证中国服饰文化的学术专著。作者为中国文学家沈从文,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版。

6第五代导演: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他们的作品特点是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十分强烈,代表人物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是迄今为止历代中国导演中最辉煌的一代。

7《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81987年首播的央视版《红楼梦》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一部古装连续剧。由王扶林先生导演,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该剧播出后,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重播千余次,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

9坎肩:无袖短上衣。传统的坎肩,套在夹衣、毛衣、薄棉衣外面,有棉坎肩、皮坎肩等,增强肩部御寒,多无领。后来的西服坎肩、时装坎肩,紧身无领,又称马甲,名称来源于骑兵甲胄。

10《东邪西毒》:是一部1994年出品的香港武侠电影,改编自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由王家卫执导,张国荣、林青霞、梁家辉、张曼玉等主演,是一部颠覆传统的武侠片。1995年影片获得第一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影片、第51届威尼斯国际影展最佳摄影等奖项。

11《青蛇》:香港电影《青蛇》由鬼才徐克导演,张曼玉、王祖贤、赵文卓、吴兴国主演,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电影插曲由词曲作家黄沾、雷颂德完成,1993年上映。故事取材自民间传说《白蛇传》。

12《大话西游》:是由周星驰彩星电影公司和西安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爱情悲喜剧电影,由刘镇伟执导,周星驰、朱茵、吴孟达、莫文蔚等主演。《大话西游》由《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两部组成。影片于1995年在香港和内地上映,直到1997年后才开始在内地高校和网络上流传并迅速走红。

13商业片:商业片是指以票房收益(盈利)为最高目的、迎合大众口味和欣赏水准的影片。商业片是相对于艺术片和纪实片而言的。如《钢铁侠》、《007系列》等。

14《大明宫词》:是由李少红、曾念平执导,陈红,归亚蕾,赵文瑄,周迅等联袂主演的历史题材古装电视剧。该剧以武则天与太平公主这一对母女一生权力和情感的矛盾争斗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又饱含人生力度的故事。斩获第十八届金鹰奖等多个奖项。

15《橘子红了》:该剧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中国清朝末年的江南小镇上,由容家大太太和佃农秀禾为代表的传统女性,以自身的经历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演绎的有关觉悟与抗争的动人故事。该剧于2002年2月12日播出并获得2002年北京电视台“观众最喜爱的电视剧奖”;同年12月男主角寇世勋凭借该剧获得新加坡第七届亚洲电视节最佳男主角奖。

16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与汉人一词类似,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

17深衣:深衣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氏,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

美术色彩中招贴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中国传统美术色彩主要有红、绿、黄、黑、紫五大色调,传统的美术表现形式用这些简单的色彩进行调和,将古老的美术艺术简洁纯粹的美好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追求洁纯粹的基础上,现代平面设计沿袭传统美术色彩的优势,能充分把握传统美术色彩的用色技巧和讲究,但对传统美术文化的发展底蕴和深厚内涵却一知半解,并不能完全参透。文章从传统美术色彩的文化发展历程着手浅层的分析了传统美术色彩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相通性,和现代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所受中国传统美术色彩的影响,旨在阐述现代平面设计是在时代潮流冲击下中国传统美术的延伸。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在悠久历史文化的背景下,逐渐衍生出多种用于表现丰富文化的艺术类目,如被大众熟知的音乐艺术、美术艺术、舞蹈艺术、书法艺术等。艺术本生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所有艺术表现形式的根源都是从生活中获取,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断演化而来。如果没有生活栩栩如生的原型,艺术创作的来源和灵感就无处获得。

中国传统美术

中国的民族文化底蕴向来深厚,中国传统美学正是受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在色彩和线条的表现方面才如此能引起大众强烈的共鸣。尽管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美术艺术被部分人认为是庸俗而不入流的,其实不然,只是他们尚未能体味真正的美术艺术所要遵循的正是简单纯粹而不失精致的原则。传统美学对颜色的运用和诠释跟大众的心理感受是不谋而合的,过去喜庆场面善用红色,象征热情红火;新生万物善用绿色,象征生机勃勃;皇族装饰善用紫色,象征高端贵气;而纯真善美善用白色,象征肃静清雅。在传统美学中对这些主调色彩的运用遵旨迄今仍在被广泛遵循,正因千年来民族文化发展催生出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无法被替代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的演变使得传统美术向更广阔的领域无限延伸,无论经过怎么样的发展改革历程,民族传统的美学价值必将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现代平面设计

传统美术用色较为热情大胆,敢于用色彩对比鲜明的色调进行撞色搭配,给大众第一印象便是充满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其次色调背后创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意愿更是耐人寻味。对于色调的合理运用,现代平面设计也做了很好的诠释,能根据不同人群的心理诉求,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作品。而在谨遵美术艺术先辈们教诲的前提下,将传统美学的色彩运用不断推陈出新。现代家装设计最能体现现代平面设计的创作主旨,客厅采用白色为主的浅色系色调,给人肃静却不失优雅的感觉,卧房采用淡粉或淡紫的暖色调,给人舒适而不失温馨的感觉,而儿童的房间采用多种明快鲜艳的颜色搭配调和,显得既充满天真童趣又不会有凌乱无章的视觉效果。在线条图形的搭配上,现代平面设计也秉承传统美学的优良做派,用平直的线条代表庄严肃穆,用圆形代表和美圆满,用曲线代表柔美婉约。文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作品寓意的表达效果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字本身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一个历史阶段民族文化特色最直观的表达,能让大众一目了然的理解每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现代平面设计若能跟中国文字进行合理的结合,对传统美学宗旨的理解和运用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传统美术色彩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传统美术在色彩的表现形式上,追求接近人类的原始本能,用原本简洁明快的色彩在特定环境下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用意和信息,才使作品更加充满热情,真挚,饱满的美感。传统美术用色考究,但往往给人亲切、易懂、耐人寻味的印象。欣赏古时美术大家的艺术作品,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没有附加多余的装饰,都是在简洁纯粹的基础上,加入作者个人对美术元素的体会和理解,这样的作品才能广受大众的喜爱。当然,艺术并不能依靠一味的迎合大众口味来进行创作,艺术追求发掘自然界的本真,倘若丢弃自己的艺术素养左右逢源,让美术创作沦为商业竞争的手段,那这样的艺术创作是没有灵魂的,是不配称之为艺术的。在色彩运用上,现代平面设计能遵循传统美术色彩的用色原则在平面上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继承了传统美术色彩简洁明快的优点,能合理运用美术元素对作品加以诠释,让大众从直观视觉效果上接收到创作者想通过作品传达出的更多的信息。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美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洗刷修炼,如今已成绩斐然。而现代平面设计所经历的发展时限较短,在设计创作上只是在复制传统美术的色彩运用方式,对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并没有真正深入的理解,这样创作出的作品也许起初可以在视觉上给大众新鲜感,但往往经不起推敲斟酌,因其内涵是空洞的,也就容易被大众遗忘。

结语

传统美术与现代平面设计,一个是历史民族的艺术文化瑰宝,一个是科技时代的先进艺术形式代表,无论传统的,还是先进的,其在艺术追求上的觉悟都应该是相似相通的,在不失追求本真的前提下,进行有灵感的、有思想的,有品味的创作是艺术届多年来亘古不变的道理。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苏州市职业大学)

美术色彩中招贴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在电影进入彩色时代后,如何利用大荧幕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成为电影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之一,而在目前电影商业化的大潮之下,能构建出强大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电影作品往往能够取得票房上的大丰收。在视觉效果中,色彩设计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电影能够适应于情绪和观影需要的色彩设计不仅可以辅助剧情发展,而且能够依靠色彩形成独特的色彩语言,构成电影艺术性的组成元素。动画电影的受众人群较为特殊和局限,但是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十分卖座的动画电影,其色彩设计的重要特点就是广泛性,既可以满足儿童,也适合成人的观影习惯。本文以例释的方法来对动画电影中的色彩、色彩语言、色彩设计与色彩效果等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动画电影 色彩设计 动画色彩 色彩语言 电影色彩

引言

视觉效果是电影追求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动画电影自20世纪上半叶开始进入彩色时代,之后便通过迪士尼公司的风格引领开启了崭新的动画电影时代,卡通人物形象更加富有特点,形成了新的电影类型。20世纪末,日本电影大师宫崎骏引领了全球新动画电影的潮流,动画电影越来越讲究色彩设计,而成功的动画电影不仅可以给儿童以良好的思想教育,而且还能吸引大量的成人走进影院观影。色彩语言已经成为动画电影的支柱之一。下面本文将以例释的方法来对动画电影中的色彩、色彩语言、色彩设计与色彩效果等进行详细论述。

一 色彩设计在动画电影中的地位与作用

从动画电影发展的历史来看,越来越能够形成一种关于色彩在动画影像中的地位共识,即色彩设计在动画电影中具有独立性美感。

1 色彩设计的独立性地位

与一般的电影不同,动画电影没有实地的取景地点和拍摄地点(尽管可能有借鉴现实的某处风景),而且也没有真实的演员参与表演,电影中的一切元素都是创作者们绘制出来并且利用电影技术让它们动起来的。因此,色彩在动画电影中具有独立的地位,某个物体或者某一人物的色彩搭配都有很大的主观创作空间。由此,动画电影中的色彩语言除了辅助剧情外,也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

在动画电影中,色彩以从一种外在形式变成了荧幕视觉效果的内在构成者和参与者,它参与了剧情,形成了造型语言与场景语言,是动画内在生命的外在表现。色彩设计在动画电影中具有独特的视觉语言与形象,展示着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动画电影与卡通绘画以及一般影视在色彩上的巨大区别就在于独立的色彩语言与色彩审美。

色彩在视听艺术范畴内的动画电影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创造力和美学价值,在完成其视觉美感创造力使命的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对电影极其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空间,启发着观众理解、思考其内涵。正如迪士尼公司的众多色彩设计师所说,色彩感是动画电影中首要的也是最普遍的感官,色彩是塑造动画艺术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白雪公主》之后,色彩进入到动画电影之中,成为了打动人类知觉和感情的重要力量,这也被称为电影艺术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在众多动画电影如《埃及王子》、《萤火虫之墓》中,我们感受到了运动的色彩美。再如,动画电影《风中奇缘》,让我们惊叹着那种和谐的、美不胜收的色彩处理效果。正如其片名一样,影片中的色彩设计带领观众进入到一个风中绮丽的世界之中。

2 色彩设计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

关于色彩设计对于动画电影的作用研究有许多,但大多流于表面,缺乏对于色彩与电影本质属性的结合研究。笔者认为,对于色彩设计的运用能够让人们全心地投入到动画电影之中,并且获得色彩升华后的意境和思考,这才是色彩设计在电影中的本质作用和内涵。一部优秀的动画片,除了有丰富、有趣的剧情内容外,其受欢迎程度也与色彩的运用有很大关系。虽然没有真实的拍摄场地与演员,但在色彩处理中,动画电影更为强调主观创作的视觉美感应该来源于生活中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如果能够真正投入到动画舞台中的生活和人物中,就可以利用和享受色彩来给我们带来真实的生命感受,感悟生活的奥秘。当画面要着重表现某些喜悦的故事或者心情时,色彩便可以利用它独特的魅力来渲染这种美好的画面;而当故事中的人物用嫉妒去对待这个世界时,画面中便利用色彩反射出一种苦闷抱怨的调子。概括来讲,动画电影中,色彩用来传达思想、表达情绪、体现主题或制造动感和空间感。

二 色彩意境在动画电影中的构成

1 塑造角色

动画角色的色彩设计是动画电影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角色不仅是构成影片的主要成分,而且还承担了传递情绪的作用,好的角色设计可以用他自己的情感去吸引和感染观众。而创作者们常常会利用色彩来表达动画电影中某一角色的人物性格、命运等。例如,我们看到的如《千与千寻》等好的动画电影作品都是善于抓住人物身上的色彩设计细节,然后利用精雕细琢的色彩来表达其中隐藏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在看到了表现化的人物之后,再进一步通过色彩领会其中的人物情绪以及性格。

对于角色的认知,除了基本的名称、造型和大小、类别等区分外,最突出的就是利用色彩设计去区分。就电影艺术而言,诉诸于视觉色彩比诉诸于记忆的名字更为生动和直接,也比造型等更为清晰。以国产动画片《葫芦娃》为例,创作者们似乎并没有想在外型上给七个葫芦兄弟以区别,甚至在单独看到他们的脸时也分不清楚究竟是哪个,创作者们利用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的颜色将葫芦兄弟给予区分,观众便可以利用颜色分辨出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除了强化角色的外在特征外,色彩还可以强化角色的内心和情感。动画电影在角色塑造上的色彩要求是要恰当的点缀,既要有真实性,还必须有装饰性的存在,从而构建一种角色的性格或者关于角色的某种暗示。以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为例,其中的王后便是黑色的衣服配上蓝紫色的冷色装饰,与穿着洁白无瑕的白雪公主形成了极大的对照,从而暗示出王后性格中的阴险与黑暗。动画电影中的角色色彩设计,总体是要以表现全片主题为目标的,在这个总的要求下,使得角色性格与作品主题和气氛密切关联起来,成为为主题服务的色彩符号。因此,在动画电影中,任务通常不具有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性、客观性和丰富性,而是变成了用色彩传达的符号。这就是动画电影在人物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性格是单层且有明确指向的。

2 烘托氛围

在动画电影中,色彩意境不单单表现在区分角色的特征和表现角色的情感上,它还构成了影片的场景,来烘托出特定的气氛。例如,勾画出梦幻般的仙境,或者节奏紧张的恐怖场景。以2005年的动画电影《马达加斯加》为例,故事主题概念很简单,就是如果把四只来自动物园的动物重新放到野外,那么这四只离开人类世界的动物们将会怎样呢?为了表达这一主题,创作者们在描绘纽约这个国际都市时,利用了混乱、眩晕的色彩,使画面表现出城市中充满光污染的环境,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影片中的非洲大草原,而在非洲大草原的色彩描绘中则显示出纯洁、干净的颜色,一望无际海水、繁盛茂密的热带色林、纯净闪光的沙滩等。这样的色彩烘托让人觉得心中无比激动,从而使人们不自主地对城市产生厌烦感,而对自然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向往。

除了强化主题和引起人们心里的情绪之外,色彩在动画电影中还具有最为基本的和最为重要的陈述功能。例如,《出埃及记》这部动画电影,讲述的是摩西如何经受住考验并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获得自由的故事。这段来自《圣经》的故事,要求画面的色彩设计必须严密而慎重。为了使观众能够更加理解故事内容,创作者们在创作时利用了色彩的叙事功能,在塑造了严肃和神圣感的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背景叙述。动画的色彩采用了壁画和雕塑风格,动画中埃及神殿上的壁画让人很轻松地联想起了尼罗河的古老文明,联想到了原始艺术的粗犷,还有埃及金黄色的时代文明。这种色彩设计还利用了强烈的对比,整体的背景呈现暗色,而红色在其中就显得十分突出,使人赏心悦目,增加了视觉上的观赏度,深化主题并且补充了剧情的矛盾冲突,让观众更容易看懂故事究竟在讲述什么。

3 讲述故事

色彩意境除了在视觉效果中的塑造人物与烘托场景氛围之外,还具有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这首先要得益于色彩的联想功能。我们知道,色彩除了其表现光的物理属性之外,还具有超出其本身的情感作用与联想作用。例如,红色会让人想到热烈的爱情、残忍的鲜血或者暴乱的革命;而蓝色会让人想到静谧的海洋;绿色会让人联想到茂密的森林等。而动画电影运用色彩讲述故事就是基于色彩具有联想能力这一点上。例如,动画电影《鬼妈妈》便利用了这一特点,在现实、虚拟世界和打破虚拟世界三个阶段运用了不同的色彩搭配,让观众容易联想到不同世界的特点。

当然,除了基本的联想作用与叙事之外,色彩还可以帮助影片做起承转合的连接作用。

三 例释动画电影中的色彩设计

本部分将具体提出几部动画电影的色彩设计,以便在特例中说明动画电影如何进行色彩设计和色彩语言的作用。

1 《花木兰》的色彩设计与色彩语言

动漫电影《花木兰》,首先在人物造型上,当木兰还在家里时,从头到脚就是一个平凡女孩的装束,衣服色彩鲜艳,使人能够感受到花木兰性格的活泼,而当她离开家毅然加入军队中,则是满身的铠甲戎装,着装色彩便变得单一,而当她结束军队生活重回家里时,则又回到了过去的婉约动人。其次在场景设计和故事叙述上,匈奴进犯时采用了阴暗的色调进行渲染,随后色彩开始发挥叙述性作用,讲述木兰如何与匈奴进行抗争,并且在极其激烈的打斗场面中加入了强烈的颜色对比。这一段故事以木兰的胜利而结尾,在篇末,设计师采用了绚烂的烟花来表达故事的结局。

2 《鬼妈妈》的色彩设计与色彩语言

国外的动画电影还有十分出色的色彩设计案例,这就是上文曾提到过的《鬼妈妈》。鬼妈妈塑造了现实与虚拟的两个世界,在这两个世界中间,影片的色彩设计起到了很大的对比和烘托作用。现实世界总体运用冷、暗的灰色色调,而幻想世界则采用明亮、鲜艳的暖色来描绘。而当卡洛琳的幻想消除,“鬼妈妈”的阴谋被揭穿后,原本明亮、鲜艳的色彩迅速被灰色所取代,而原本镜像世界的温暖的灯光也瞬间从黄色调变成了诡异的绿色调。在这样的冷暖色调转换中,创作者表达出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取舍态度,揭示了影片的主题,并引起观众的共鸣。影片最后告诉观众,珍贵的亲情也许看似就像灰白色调一样卑微冰冷,但却是最温暖的。

结语

本文结合具体的动画电影实例,分析了在动画电影中,色彩设计的独立性与审美特色,并提出了色彩意境的具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易欣欣、生喜,孙立军主编:《影视动画经典作品剖析》,海洋出版社,2004年版。

[2] [英]罗杰·沃尔顿,韩春明译:《大色彩》,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3] [墨]埃乌拉里奥·费雷尔,归溢等译:《色彩的语言》,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许磊,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李丽,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助教)

美术色彩中招贴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文章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信息加工角度,对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训课程教学中信息知识流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可利用当前信息化建设优势来拓宽学生知识面,解决高职艺术教育创新缺失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加工;高职艺术类课程;实训课程;创新缺失

作者简介:范青青,硕士,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室内艺术设计。

根据我国教育体系基本框架,目前职业教育定位主要是培养专技型人才,以适应当前生产技术发展、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精密型方向发展的时代变迁。因此,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改革从人才培养目标、课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全面呈现技术化倾向。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08年课改后,实训课比例调至40~60%且增加课时量。这一举措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出现不少现实问题,如创新思维缺失、出现抄袭现象、逻辑思维不强、交流沟通能力欠缺等。
一、 高职艺术生与艺术设计类课程

专技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大多实行主题项目式教学。即由教师指定(或自定)设计主题,以实际或虚拟设计项目为载体进行实训。没有固定的参考答案,每位学生的课程作业都不一样(当然这也是艺术类课程的共同特点)。高职艺术生个性鲜明,不喜约束,这种自由散漫式思维也影响到课程,表现为不喜欢按部就班式的“教”与“学”。事实上,一定程度“特立独行”思维对设计类专业而言是优点。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分析

1. 信息加工系统原理简述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以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20世纪50年代后迅速发展并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现在信息化教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t)学习理论,就是认知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Newell和Simon对信息加工一般原理的解釋,人的认知过程可描述为一个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受器(Receptor)、效应器(Effector)、记忆(Memory)和加工器(Processor)组成,如图1。

教学活动可表现为:1输入(教师授课)?邛2感受器?邛3初加工器?邛4记忆(提取过往记忆)?邛5加工器(与过往记忆比对、拆分、重组加工)?邛6效应器(形成新认知)?邛7输出(教师评价,纠偏)。这是一个学生对知识内容学习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2. 信息加工过程分析——以主题餐饮空间设计项目实训为例

下面以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中主题餐饮空间设计项目实训为例,分析信息知识流工作过程。笔者在课程实践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一问一答式的交流、总结、归纳,结合“Newell & Simon信息加工系统”理论,并选取4种较有代表性的情况ABCD,推测学生的信息知识流工作过程。可能并不全面,但可作为参考。

1输入:以教师“教”为主。从学生角度讲,教师讲课方式、课件设计、案例选择、语音语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2感受器”的接收程度。

2感受器:通过“1输入”初步接受来自外部环境即教师的知识,也是进行后面信息加工步骤的前提。这里,ABCD四位同学理解,基本一致。

3初加工器:随着教师的讲解,初步理解、消化教学案例的过程。这里,ABCD四位同学理解基本一致。

4记忆:这是影响教学效果(“7输出”)的重要部分,也是整个信息加工系统最大的变量。因为每位学生贮存在记忆库中的内容各不相同,与各自的经历有关,也就会导致不同倾向的设计结果:A曾到过某座陶瓷博物馆;B曾到过某家设计很棒的餐厅;C很喜欢梵高画作的用色,认为可以用在课程项目实训中;D父亲是一名木工,对结构很感兴趣。

5再加工器:相对于“3初加工”,该过程是结合项目实训要求后进行再加工,也是学生主动探索应用知识的过程。具体来讲,这时学生发现“4记忆”相关内容并不能直接套用到实际设计项目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行设计元素的分解、重组、再构:A查找博物馆相关设计资料,并探查可行性;B查找同类风格餐厅设计资料,希望获取更多的详细资料;C总结梵高的几种常用色,探索融入室内空间的可行性;D打电话询问父亲:如果要建一个几何结构的室内设计,施工上有什么注意点。

6效应器:这一阶段逐渐脱离对原来“4记忆”案例的刻意模仿。尝试根据实训项目要求进行更深入的“改造”,这也是将“教”转向“学”的重要过程。随着资料越来越丰富,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实际,相对占用的实训时间越久。

A面临转化问题:陶瓷博物馆功能是展览陶瓷相关物品,而餐厅则主要是用餐,如何实现两者功能转化,且不冲突?B如何从已搜集餐厅案例中把握住要点,设计一个主题鲜明的餐厅,而不是东拼西凑;C以偏概全问题:色彩只是室内设计的一个要素。如何在处理好整个项目功能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色彩优势,设计出个性鲜明的餐饮空间设计效果?D的思维方式属于倒推理型。施工工艺虽然是室内设计尤其是实训类项目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一味专注于结构,反而失了新颖与创新。

7输出:表现为课程阶段性成果。设计过程,是不断调整寻找最佳表现效果的过程。因此:A重新寻找设计灵感,循环“4-7”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前面所做的就是无用功,而是基于前一次经验后更有目的性);B重新探索以故事形式连贯整个餐饮空间进行设计转化的可能;C重新思考功能布局及将功能空间与色彩设计相结合的方式;D认为结构很重要,运用几种常见的木工结构形式设计几款结构新颖的家具。但仍需着眼全局,重新审视功能设计问题。

3. 特点归纳

由上述信息加工过程分析,可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训课程的教与学有3个特点:

(1)整个过程并非单向流动,而是一个教与学互动、循环往复的过程。多数情况下,是从4-7的再次循环。

(2)过程大致可分为3部分:听讲(1-2),理解(3-4),应用(5-7)。其中,1、7以教师“教”为主;2、3、4是学生听讲及理解;5-6是根据2-4的理解,结合项目实训要求,实现由“教”转向“学”的过程,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3)最大的变量,是“4记忆”。从“4记忆”开始呈现分化,一直到“7输出”。这也是笔者在一线教学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对设计类课程而言,学生的设计灵感(即“4记忆”)一部分来自个人亲身经历,还有一部分来自网络资源,微信、QQ、微博、博客等,只有较少的是来自相关课程教学(如“建筑设计史”等)。
三、结论

根据上面以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为例进行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项目实训类课程来说,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需拓宽学生知识面,加之适当引导,使之更有效地为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服务,建议如下:

1. 利用信息化教学优势,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转化能力

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设计方法与原则,而不是内容本身。但设计原则与方法恰恰是最难掌握的。目前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教学环境等已基本成熟,利用信息化教学优势,可将艺术设计教学中较难理解的设计思维方式进行形象化的表达,有助于学生理解。

2. 开发移动式学习资源

与初高中升学教育不同,高等教育中学生有更多的课外时间自主支配,几乎大部分学生都配备有移动端设备,如手机等。开发移动端学习资源,有助于拓展学生知识库内容,加上有针对性的有序引导,配合课内整合教学,可实现优势互补。

3. 適当引导是必要的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接触面越来越广,“4记忆”中的内容分化也将越来越明显。但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庞博而杂乱,应当进行教学引导,如开设资源检索课等。
参考文献:

[1] 范青青.基于项目课程的“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以“陶”主题餐饮空间设计为个案切入[J].大众文艺,2016,(18):218-219.

[2] 王璐璐.高职艺术生厌学动因调查及其对策[J].市场研究,2015,(12): 15-16.

[3]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秦俊嫄)

上一篇:大学语文的生命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生活化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