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职业高级职称论文范文

2023-09-23

护理人员职业高级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1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因素

1.1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临床上接触艾滋病、乙型肝炎等疾病的几率较高,据统计,手术室护理人员经1次针刺伤等经皮方式暴露于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2%~0.5%、3%~10%和6%~30%[4]。

1.1.1锐器伤引起的疾病传播手术室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就是利器刺伤,针刺伤是80%~90%造成医务人员感染医源性血源传播疾病的主要原因,每年平均每个医生有1.07次被刺伤,每年平均每名护士有2.88次被刺伤,美国每年有超过38万医务人员被污染利器经皮损伤,这说明护理人员应该注重防护锐器损伤。出现利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患者不合作、危急情况下防护不力、刺伤防护意识薄弱、操作不当、操作不规范等[5]。

1.1.2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导致的疾病传播手术室护理人员由于经常与患者的分泌物、血液等直接接触,很容易受到污染。临床工作的过程中,手术室护理人员由于经常暴露于高污染的体液和血液之中,使她们的黏膜、皮肤、眼睛受到污染。

1.1.3接触被体液、血液污染的物品手术室护理人员很容易接触到被体液、血液污染的手术器械、敷料及包布,她们若不能防护不当,那么也很容易出现职业性伤害。

1.2 心理、生理损伤手术室护理人员出现身心健康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心理因素。手术护士主要压力源是担心事故差错发生、精神高度集中、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处于高强度,不仅会使得护士出现较为严重的工作疲惫感,而且还很容易带来一系列不良心理状态,如情绪波动无常、神经质、神经衰弱等[6]。

1.3化学性损伤

1.3.1各种固定剂、消毒剂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合物在手术室内存在较多,尤其是各种消毒剂固定剂,这些制剂能够进行空气消毒、浸泡标本等。若与这些有毒物质频繁接触,很容易会让手术室护理人员出现皮肤接触伤害和呼吸道接触伤害。

1.3.2其他损伤因素据调查,与未接触化疗药物的人群相比,在化疗科工作的护士会出现较为显著的受损表现,包括流产、脱发、白细胞计数下降等[7]。

2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防范措施

2.1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科技术水平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下是造成技术性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培训内容有: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核心制度、护理礼仪、护患沟通、留置针的使用、急救技能等十四项内容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结束后,医院将组织对参训人员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正式上岗,并结合培训情况制定新聘护士5年培训计划,分批、分层、分专业进行带教和培训,促进青年护士快速成长[8]。

2.2感染因素的防范①加强预防。手术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应该对病历进行认真查阅, 对必要的生化检查项目进行完善,尤其是要特别记录有特异感染者,要对阳性患者围术期的安全防护进行重点滚粗,要按照阳性手术的方式来处理急诊手术,尽量避免参与阳性手术的护士皮肤有破损。②手术护士操作应该正规,对手术器械和手术步骤进行熟悉。手术过程中应该对刀、剪等锐器进行正确放置, 在弯盘中传递传染性手术患者的手术器械。在手术之后,要严格消毒手术中所用物品,打包高压灭菌。要在硬质锐器盒中销毁特殊患者所用刀片、废弃缝针;子焚烧炉焚烧特殊患者所用衣物、敷料。③要对锐器伤处理流程进行正确掌握,一旦出现意外刺伤后,要将手套立即脱掉,定期复检。

2.3化学因素防护

2.3.1抗肿瘤药物的防护手术室护士在对化疗药物进行配置时,应该要严格戴手套、帽子和口罩, 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皮肤,及时送焚烧炉焚烧用完的注射器、安瓿,避免出现空气污染。

2.3.2消毒灭菌剂的防护应该尽量采用环氧乙烷气体和高压蒸汽来对手术物品、手术器械进行灭菌,减少使用浸泡消毒和薰蒸消毒,在对甲醛薰箱液、戊二醛进行配制时,应戴好防护镜、手套、帽子、口罩,以便能够集中操作,减少取放的次数。接触戊二醛时为了避免腐蚀双手或者溅入眼内,减少吸入,手术室护士应该戴口罩、手套,手术室要注意通风。

2.3.3其他有毒气体的防护为了避免麻醉机气源管道出现漏气的现象,应该选择密闭度适宜的麻醉面罩、性能良好的麻醉机,并且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同时还应该尽量采用禁闭式静吸复合麻醉,使用电凝、电刀时要注意将烟雾及时吸尽, 用真空离心搅拌骨水泥, 定时开窗通风,以便能够让手术室保持充足的氧气。此外,为了能够及时处理麻醉废气,应该启用麻醉排污系统, 配置完善的麻醉废气排放设备。

3结论

总之,职业损伤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威胁较大,对于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较为严重地威胁。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该给手术室护理人员增强职业防护保健意识,组织相应的学习,为了避免出现职业性损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对各种防护措施进行合理应用,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琼,江云英. 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 福建医药杂志,2008(03).

[2] 胡建.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02) .

[3] 李艳军,胡宁,张玉青.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6).

[4] 吴灵芝.手术室的职业损伤与防护对策[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5] 白晓雯.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 卫生职业教育,2009(13).

[6] 周文贤,徐叶,黄丽霞,等.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3) .

[7] 丁爱苏,吴炳胜,郭家峰.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J]. 职业与健康,2006(08).

[8] 关爱华.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06).

护理人员职业高级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及时将用过的针头与注射器分离;若针头带有血液或液体连同注射器一并弃入锐器盒中。

2、针头、安瓿等锐器应放在固定的坚硬的锐器盒内,禁止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

3、禁止将针冒套回用过的针头。

二、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一)护理人员不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传染病污染的锐器物体划伤或刺伤皮肤时,按照以下步骤立即进行处理:

1、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记只挤压局部伤口,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2、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

3、污染眼部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4、有0.5%的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二)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当暴露源为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时参考一下建议进行访视:

1、乙肝病毒暴露后,于暴露后立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查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2、丙肝病毒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丙肝病毒病毒抗体,丙肝病毒阳性者需要检测丙肝病毒-RNA证实。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肝病毒、混合暴露者,延长访视至暴露后12个月。

(四)以上暴露可根据感染科专家建议,制定个体访视计划和暴露后免疫防护方案。

三、艾滋病防护管理

1、加强护理人员有关预防知识的学习,掌握有预防护理措施。

2、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液体的护理和治疗工作时必须戴手套。接触被患者血液、液体污染的器具或物体表面时也必须戴手套。接触每一个患者后要更换手套。

3、脱手套后必须立即洗手,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4、医务人员的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破损伤口,再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可能出现血液或液体飞溅操作时要戴口罩、眼罩或面罩避免口、鼻、眼粘膜接触污染的血液体液。当可能有大面积飞溅时,还应穿具有防渗功能的隔离衣。

6、建议使用真空采血。禁止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

7、使用后的空针、针头、输液器等单独存放在密闭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外套黄色垃圾袋。

8、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禁止用手接触使用过的针头等锐器。

9、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渍,须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将血渍全部覆盖,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进行清洁处理,不能直接用抹布或拖把擦拭。

10、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化验标本,应放在带盖试管内,在放入密闭容器内送化验室,防止标本在运送过程中溅洒。标本运送遵循有关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11、在运送阳性标本途中应携带消毒剂,以备意外。

12、如果不慎被污染时的针头刺破皮肤,应按照医疗锐器伤处理措施进行紧急处理。

护理人员职业高级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共30分,每题1分)

1、一般情况下护士不执行(

)医嘱,抢救病人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必须(

),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用过的抢救药物空瓶必须(

),抢救结束进行全部药物核对,核对无误后再弃去,并于抢救结束后(

)小时内据实补记。

2、 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三查:(

)、(

)、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

)、(

)、(

)、(

)和浓度。

3、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

)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

4、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 (

)水平;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 (

)水平。

5、对( )、( )、( )、( )、( )等患者,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身份。

6、抢救制度要求每日核对抢救物品,( )交接,做到( )。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 )( )( )( )( )。

7、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 )( )、、和三级护理;一级护理( )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二级护理( )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三级护理( )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

二、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

1、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首选药物是()

A、多巴胺 B、地塞米松 C、去甲肾上腺素 D、盐酸肾上腺素

2.患者女性,36岁,风心病10年,数分钟前突然晕倒,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大动脉摸不到,呼吸停止,患者可能出现了那种情况 A、脑梗塞B、急性左心衰竭 C、心脏骤停 D、心律失常 3.首次护理记录要求责任护士在( )内完成

A、2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4.通过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可有效预防压疮,描述正确的是( )

A、评分≥18分,易发生压疮 B、评分越低,压疮发生越低 C、评分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越高 D、评分越高,发生压疮的危险越高

5、由于交接不清出现的问题由谁负责?(

)

A、由交班者负责

B、由接班者负责

C、谁的问题谁负责

D、责任护士负责 E以上都不是

6、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是( )

A、使用抗生素

B、手卫生

C、戴手套

D、戴口罩

7、干缸及无菌持物钳开启后有效期为(

)

A、48℃冷藏保存

B.未启封的胰岛素,可在室温环境(25℃--30℃)保存

C.启封后.正在使用的瓶装胰岛素或笔芯,可在室温环境(25℃--30℃)保存4周

D.启封后.正在使用的瓶装胰岛素或笔芯,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无需冷藏,避免光和热

三、 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你值班时,一名患者发生了坠床,你应该如何处理?

1、当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你会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护理人员职业高级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湘雅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湘乡市人民医院、湘潭县楠竹山医院等6家医院的120名护士, 均为女性, 年龄20~40岁, 平均28岁;护龄2~20年, 平均9年;中专44人, 占36.7%;大专76人, 占63.3%。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 (1) 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毕业时间、从事护理工作年限; (2) 近1年中受到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伤害的情况; (3) 工作中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和防护行为。共发放12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03份, 有效回收率85.8%。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0.0录入数据, 建立数据库文件, 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护士受职业性危险因素伤害情况

近1年中, 研究对象受到生物、物理、化学及心理社会性等职业性危险因素伤害的情况, 见表1。

2.2 护士的职业防护行为

调查中有62.1%的调查对象表示在工作中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有61.4%的觉得太麻烦;有20.5%的是因为医院没有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 还有18.1%的不知道如何防护。数据讨论力度不够, 不太清晰。

3 讨论

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性, 每天不得不把自己暴露在各种各样的危险中, 在此次调查中, 发现护士面临的各种职业损伤情况如下。

(1)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64.1%的调查者有过直接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感染源。如何避免直接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感染源, 是护士工作中必须加强注意的问题。 (2) 锐器伤害:通过此次调查分析, 我们发现针头刺伤、安瓿碎片等锐器伤害在数据统计上是频率最大的, 分别达到了87.4%和57.3%。此类锐器伤害并非单纯的物理伤害, 有文献表明, 护士锐器伤病毒类疾病的传播十分厉害, 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到0.3%;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的人乙肝感染率可高达30%;丙肝感染率达到1.2%~10%[1]。 (3) 消毒剂伤害。 (4) 护患冲突。 (5) 物理损伤:职业病一般由物理伤害引起。护士一则站立、行走的时间较长;二则常搬运患者和重物;三则频繁使用电脑, 手腕长期保持一种强迫姿势。调查数据显示, 52.4%的调查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 35.9%的调查者有颈椎方面的疾病。

在调查中有如此多的护士受到职业损伤, 主要原因为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有待加强, 通过调查分析, 结果如下。

(1) 自我防护意识差:调查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原因主要是觉得太麻烦, 占61.4%;突出显示部分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 未养成严谨、良好的工作习惯, 这往往会造成很多原本可避免的伤害。严格操作规程, 培养良好的职业防护意识和习惯是减轻职业损伤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2) 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未采取防护措施调查者有20.5%的是因为医院没有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 这种现象反映了医院安全防护管理制度的缺失。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和科学规范管理是减轻职业损伤的基础。

(3) 防护教育不到位:未采取防护措施。调查者有18.1%的不知道如何防护。由于传统的护理教育中没有开设护理职业防护教育课程, 护士普遍缺乏职业损伤与自我防护意识。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是减轻职业损伤的根本。

由此可见, 护士工作中无处不存在职业损伤因素, 护士群体仍旧面临着较高的职业损伤风险, 只有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健全医院管理制度以及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才能降低护士的职业危险。

摘要:目的 了解护士在护理活动中受到职业性损伤的现状, 探讨其防护措施, 以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湘潭、长沙两地6家医院120名护士在护理活动中受到职业性损伤的情况。结果 护士在工作中受到各种职业损伤, 护士欠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 个人防护意识不强。结论 护士群体仍然面临较高的职业损伤风险, 护士的防护意识有待于提高。

关键词:职业损伤,职业防护,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护理人员职业高级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1.1 职业暴露的定义

职业暴露来源于艾滋病的相关医护工作, 现扩展为从事诊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等工作过程中, 意外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及其他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被含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 而具有被以上病毒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据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 有20%~40%的护理人员暴露于HBV, 3%~10%的护理人员暴露于HCV, 0.2%~0.5%的护理人员暴露于HIV。

1.2 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2.1 物理因素

锐器伤是护理操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在对刀、剪、针等锐利器械进行冲洗时, 稍有不慎极易被刺伤或划伤。而被污染的针头、锐器给护理人员带来极大的威胁, 锐器损伤可引起其他疾病, 如梅毒、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 任何锐器损伤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若护理人员有伤口, 则加大了感染的几率, 对护理人员自身造成一定的伤害。工作中护理人员如果长期接触放射物质, 则会有致癌或致畸的危险。

1.2.2 生物因素

护理人员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含有病原体的血液和体液, 常见的传染性病原体有乙型肝炎病毒、丙肝病毒、HIV病毒和结核杆菌病毒。在护理操作中都或多或少地会沾有传染性病原微生物的分泌物、体液、血液等, 使致病微生物通过受损皮肤、黏膜进入人体, 造成自身感染。

1.2.3 化学因素

护理人员常接触诸如84消毒液、洁消精浸泡消毒液以及甲醛熏柜等化学消毒液, 这些物品长期接触易导致过敏性皮炎或灼伤皮肤, 甚至导致皮肤癌的产生。许多化疗药物也有致癌作用, 接触不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环氧乙烷残留超标都会对护理人员造成危害。

1.2.4 心理因素

目前, 护理人员任务繁重、工作内容相对单一, 常常面对危重患者、悲惨场景、死亡患者, 造成情绪低落、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 使护理人员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造成了一定的心理损伤。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防护意识

防护职业暴露的关键在于安全意识的培养,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对于有效控制职业性损伤非常必要。因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掌握的防护知识各有不同, 因此应加强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因人而异。整体而言, 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医院感染、危险药品接触与防护、相关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知识等;教育培训的方法主要包括专题讲座、集体宣教、进修培训、运用画报、广播、视频等多媒体培训。有学者研究表明, 医疗机构内持续的教育培训对医护人员防范职业暴露非常重要。

2.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树立全面防护的观念

针对医疗机构可能出现的化学、物理、生物及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危害, 建立、健全相应的职业暴露防护规章制度, 可为政府部门制定控制与防护措施, 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同时, 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各项制度操作, 改变护理人员各种不安全行为, 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 并将职业安全作为护理人员在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考核内容。作为医院管理者则应首先树立全面防护的管理理念, 将护理安全作为一种文化实施管理, 营造护理安全氛围, 唤起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提高职业道德与责任感。如此可大大提高事故处理的正确性与及时性, 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 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伤害。

2.3 增加安全防护设施, 改善医疗工作环境

医院管理者应提高对职业暴露防护的重视, 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险, 为护理人员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 应尽可能完善各项医疗设备与防护设施, 并尽快开展对安全性好的医疗器具 (如注射器、输液器等) 的研究与推广使用, 有效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根据CDC统计表明, 使用安全性能好的医疗器具可有效减少62%~88%的锐器伤。此外, 医院防护设备应定期检查, 问题设备应及时维修, 减少噪声、辐射等损伤;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编排应科学合理, 通过人性化管理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医疗工作环境不但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安全, 更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医院应不断加强安全防护设施, 改善医疗工作环境, 减少职业暴露, 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4 职业暴露后及时采取措施, 有效降低职业伤害

有学者研究表明, 职业暴露后及时采取措施可降低81%HIV感染。由此可见, 当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 正确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 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的危害。护理人员应努力掌握职业健康与防护知识, 在发生职业暴露时能够以理性和健康的心态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例如, 锐器伤是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的职业伤害, 护理人员遇到锐器刺伤后应立即挤出伤口血, 用肥皂在流水下冲洗5min, 2%碘酊、75%乙醇消毒, 并向主管部门汇报及登记, 进一步检测处理, 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评估、指导用药, 并加强职业暴露后的心理护理, 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导致的心理伤害。

摘要:由于护理人员的特殊工作性质, 他们每天都需要面对诸如空气污染、血源性感染、意外损伤、接触感染等危险, 这些病毒和细菌随时都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大量研究也证明, 护理人员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因此, 对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的职业暴露已引起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及医院的重视, 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减少职业性暴露的发生, 本文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措施进行了详细探究,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职业暴露防范措施的新进展。

关键词:护理,职业暴露,职业防护

参考文献

[1] 蔡文智.医务人员亚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10) .

护理人员职业高级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正式启动本市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工作,打破了实施30年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两个职称系列统一设置为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并在中小学(幼儿园)新设正高级教师职称,将民办教师、编外教师纳入评价范围。此外,外语、计算机也将不作为职称申报的必备条件。新政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将惠及全市17万名中小学教师。

上一篇:电子商务安全发展简述论文范文下一篇: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