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2023-11-20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一、树立“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研究是学习”、“特色是创造”的理念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荣辱线, 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应牢牢树立“校兴我荣, 校衰我耻”的理念。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 首先要以身作则,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投入主要精力走在教研第一线, 确立校级领导亲自督导制, 带动全体教师牢固树立“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研究是学习”、“特色是创造”的理念观点。结合学校的改革实际, 广泛深入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 使教育思想深入每个教师的灵魂, 使“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形成共识, 达到和谐统一。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规范教学管理行为, 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 坚持以人为本, 既要做到规范管理, 又应推崇人性化管理, 做到“宽严有致, 恩威并重”。如我校为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相继修定了《舟白小学教职工年度岗位考核办法》、《舟白小学教育质量考核办法》、《舟白小学教师工作管理奖惩办法》等规章制度, 这些制度既体现了树立榜样、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管理思想, 又让这些制度成为规范学校管理的有力保证, 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逐步实现了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跨越。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 我们还应辅之以“情感管理”, 以情换情, 以心换心。同时, 不断完善民主建设, 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

三、狠抓过程管理, 夯实教学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不注重过程, 就不会得到良好的结果。只有整个教学过程各环节都按标准、上规格, 终端质量才能得以保证。

1、加强常规管理, 开展教学视导督查, 实施全程控制。农村小学涉及面广, 村小、完小多且布点分散, 如我校有2个大型完小、5个大型村小, 联系领导下乡指导教学工作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完善这方面的工作呢?我们的做法是, 抽取部分骨干教师组成教学视导组, 分成语数两组, 主要采取“推门听课”、“教学抽查”、“座谈调查”等形式, 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教育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与检查, 最后形成调研报告, 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让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层次。

2、大力实施推门听课, 促进个人业务素质提升, 促进教师的成长和进步。

3、全面落实课程计划, 全力提高学生素质。只有课程计划在教学中得以落实, 才能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因此, 学校应随时抽查课堂, 检查教师是否按照课表行课, 并把检查情况进行及时通报。

4、强化全程考核, 促进教学水平提高。针对教学过程涉及的各个方面, 学校应根据学校的管理办法进行考核, 由教导处统一进行, 每月一次, 并把考核的结果纳入年度考核, 作为评优晋级、考核绩效的重要依据。通过一月一次公示,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便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大力实施校本教研,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一) 重视校本培训, 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一方面加强教师师德教育, 使教师树立敬业勤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 加大专业培训力度。通过外派教师考察、专家辅导、集体备课、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实现师资队伍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教科研工作, 应该更强调其实用性和实践性。我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2个, 市级课题6个, 区级课题6个, 主要以小课题的方式, 通过每周开展集体学习、教育理论培训、观摩、探讨交流、汇报和课题答辩活动等形式, 促使教师们深入研究, 从而不断提升教研能力和水平。

(三) 强化学科教研组建设, 大力实施校本教研

一是选好“领头羊”,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在加强队伍的思想建设, 要建设一支军心稳定、团结向上, 富有朝气的教研组;三是要加强业务建设, 针对各科新思想、新实践、新经验、新问题的不断涌现, 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的不断发展, 教研组要选择那些普遍存在的, 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而又力所能及的教学问题着力研究, 以研究促教学, 重视实践, 不断反思, 在实践中提高。

五、开展以中心校促完小、带村小的方式,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 建立村小、完小行政领导联系制度

(二) 学校行政领导应与村小、完小建立长期联系, 多下村

小、完小, 拉近教师距离、培养深厚感情, 为村小、完小的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三) 加强对村小、完小的督导检查

学校应每学期对村小、完小的教育、教学及常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 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技能与水平。

加强村小、完小校本教研,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一是发挥中心校龙头示范作用。通过中心校组织的培训与学习活动, 让完小、村小教师轮留参加, 使他们有较多的机会来中心校学习观摩。每次培训与观摩活动都是一次理论培训与研究指导。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一、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贫困主体的观念与意识较为陈旧

在电商扶贫的实践中,发现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羞于经商的观念根深蒂固,农村居民参与电商精准扶贫的意愿不强,甚至在部分地区连传统销售都举步维艰,贫困地区对农村电商的陌生也使得电商扶贫在这些地区难以推进。再加之很多贫困地区以山区少数民族为主,不仅路网交通不便,通讯时常中断,由于语言的不同还难以用汉语对电商平台及相关农业知识进行传授,使得汉语基础不好的贫困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些传统农户依然会选择传统销售方式,以电动三轮车把自产的农产品运往县城销售,传统方式下的农产品销售不仅成交量低,售价也不高,经常出现农产品积压腐烂的情况;另外,由于农产品特产无统一质量标准和认证,贫困主体在电商平台统一销售也有很大困难。总之,贫困地区主体观念意识陈旧依然是脱贫攻坚难点地区的主要问题。

(二)物流配送、品牌销售网点等配套设施滞后

由于贫困地区多以“老少边穷”地区为主,地理条件如大雪封山,山体滑坡等阻碍交通路网的自然灾害事件频发,使部分贫困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极其困难,配送成本也比城市高出数倍,出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外,无法正常架设通讯网络,网络维护困难,通讯不畅等因素也使得部分地区的电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网络基础设施也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一大拦路虎。加之农户的农产品本身生产周期长,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品质控制难度大,使得很多地区的农村电商虽然有所发展,但无品牌和标准化运营的概念,使得产品知名度不高,销售量不高,不仅消费者感知价值偏差极大,当地农户收入的增加也不高。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以及品牌运营销售等配套设施的问题亟待改善。

二、互联网+背景下农村脱贫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电商扶贫主体意识,增强扶贫对象参与意识

树立扶贫主体意识,增强扶贫对象参与意识应从电商主体和贫困主体两个方面入手。关于电商主体,应引导电商平台的党员党支部干部积极主动参与农村地区电商精准扶贫的建设,积极挖掘当地民族文化产业和农产品的特色,从互联网+文化手工艺品、互联网+旅游特产、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等多方面帮助当地贫困村民进行品牌产品营销设计,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交流的障碍,但也是当地文化产品的特色表现,可以把这种文化符号融入各种手工艺品以及农产品中,不仅增强当地居民对跨境电商的认可,也可以增加当地居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增加当地居民对党乡村振兴的认可度。关于扶贫对象,应积极培养民族双语人才,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以共同的语言促进当地对电商扶贫的认可,对新销售手段的认可。

(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或易地搬迁

贫困地区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很多地区的痛点,应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或易地搬迁的形式,改善贫困居民的产业配套环境。在人口聚居较多,配套基础设施有完善条件的地区,应尽量完善,优先完善交通情况,以保障贫困地区的物资贸易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维护材料的补充;然后再对网络等其他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和维护,以方便农村电商平台的搭建。应以大数据为基础,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方案进行分析定制,对于基础设施搭建困难的地区,应积极说服当地居民,实行整体易地搬迁,不仅改善贫困居民的生存环境,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成本,也给电商扶贫产业配套减轻负担,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保障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引导贫困地区居民享受互联网发展的红利,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应树立电商扶贫主体意识,增强扶贫对象参与意识,完善精准扶贫人才建设体系,实行易地搬迁或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等方法改善当地农村电商建设和运营环境。只有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下农村电商推动精准扶贫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随着2020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时间节点的临近,“互联网+”战略下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在农村地区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但目前,我国农村电商扶贫依然存在贫困主体观念落后,参与积极性不高,电商人才匮乏以及电商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本文从农村电商的实际出发,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电商,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时坤.农村电商助推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J].农家参谋,2018,(23):26+90.

[2] 曹翔.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电商发展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18,(21):1-5.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1 搞好农村基础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教育如是对广大农民普及了, 就提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邓小平同志曾经早就指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基础教育在农村巩固和发展指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近年来, 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将有限的财力投向农村教育。为了使山区孩子能走上教育脱贫的良性发展之路, 不让广大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和城里孩子有同样的起点, 就要做到“心往山区想, 人往山区走, 钱往山区投。”其中优秀教师是关键。要坚持多年不断加强农村师资力量投入, 大力充实山区教师队伍,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任教。可采取无论城乡工资待遇一致的政策, 给他们保障, 让他们安下心来, 使农村留得住好老师。也可采取城乡学校校长每隔几年轮换岗位的制度, 实行城乡教师交流等措施。由于农村地理条件所决定, 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路程相对较远, 可探索走寄宿制学校办学之路。在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书本费基础上, 再免除住宿费。另外, 要解决好农民工留守子女就学问题。通过建设较好的寄宿制学校, 使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并建立救助贫困学生基金, 贫困大学生入学资助基金等救助体系。建立资源配置科学的城乡学校布局, 科学配备精良的师资队伍, 把优秀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 开展评比教师的一些奖项,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热爱教育, 献身教育的积极性。确保农村基础教育质量, 不断向高等学校输送合格人才。缩短城乡教育差距,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2 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推动城乡一体化互动发展, 是农村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撑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 大量各方面技能人员、技术人员都得靠源源不断的职业教育培养输出。而来自农村的人力资源占有特定优势。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职业学校在校读书时间相对较短, 就业较快, 最适合这一群体。他们接受能力快, 动手能力强, 能吃苦耐劳。近年来, 一些职业技术学校与高校合作筹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 大力开展务工培训, 全面发展劳务经济。每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上万人次, 培养了大批二、三产业迫切需要的技能型新农民。扩大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小城市转移, 特别是新兴城市的输入。有的地区通过重点项目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竣工投产, 吸收大量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 使大量农村人力资源留在城市工厂, 成为工业发展的技术能人, 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大量农民融入城市, 成为城市人口。这样, 使得许多迅猛发展起来的新兴企业不断壮大。另外, 农村自身建设发展也离不开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广大农民在致富过程中, 如遇挫折, 仍然需要得到经验丰富的职业学校牧医兽医的咨询解答。在如何科学饲养, 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家禽瘟疫, 防止植物病虫害等方面, 还得通过职业学校学习现代种养技术或技能培训后, 才能较好地掌握真正的致富本领, 成功发展高效种植饲养行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给农民带来财富。所以, 结合农村实际, 突出培训重点, 抓好培训特色, 培养专业化新型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十分重要。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逐步实现免费, 成为中央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培养新型农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由此可见, 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推动城乡一体化互动发展, 是农村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3 自学考试面向农村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住”的专门人才,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自学考试是一种起点较低的成人教育学习方式。特别适用于农村回流务工人员和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及乡、镇、村党政人员及广大农村教师和医务人员, 农业技术人员以及四十岁以下的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农村中青年考生群体。其目的是缩小城乡成人教育差距, 对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 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一些地方的农学院以自学考试为依托, 与城市里的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地方成人学校等挂靠, 送教下乡。并成立了中国农村问题研究机构。有的地区在政策扶持下给予学员享受相应的政策待遇, 培养村官大学生。解决农村“自家的才子不愿回, 外面的人才留不住”的困境。许多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村官, 他们有头脑、有干劲, 最知道农村的实际情况, 经验丰富, 就是苦于缺乏相应的科学水平和理论知识。普及农村成人教育就是要让这些村官成为“读得起, 听得懂, 用得上, 留得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将自学考试向农村延展, 作为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农村建设的高度要求地方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可采取减免农村考生的报名费教材费等, 以及设立农村自考生奖励基金, 农村自考生创业基金等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参加自学考试。各教学点在授课时间上可考虑农村实际情况, 利用农闲和国家长假时间进行集中助学。依靠县、乡、村成人学校和文化站, 举办自考夜校等培训机构。助学地点可利用农村中小学的空间资源。通过地方自学考试主管部门普设基层自考联络站, 授予其部分管理权力, 以及时处理报名咨询考试等日常考务问题。并以此建立自考资源中心, 开展助学活动及农村教材习题配送服务。在专业设置上, 要考虑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内容既要体现专业知识的系统性, 又要通俗易懂, 容易理解;既要通过技术学习提高农民的基础文化水平, 又要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在中国广大农村实现多层次教育普及, 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中央提出了实现“保障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历史性任务, 对制约农村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了深入调研, 对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在思路、政策和措施上加以扶持。我们坚信, 只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农村教育普及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坚持把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 逐步形成城乡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 让广大农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一个多层次农村教育普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就会在全国遍地开花。

摘要:搞好农村基础教育, 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促进城乡互动发展, 是农村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撑。自学考试向农村延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住”的专门人才。多层次农村教育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自学考试

参考文献

[1] 张宁, 张贺福.科学发展观这样升华[J].瞭望, 2009, 5.

[2] 王庆环.三教联动,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N].光明日报, 2008.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一、铜仁市生态富民产业发展的现状情况

铜仁市,作为地球同纬度的重要生态绿洲城市,发挥自身的优势,发展生态健康产业,以科技兴农,产业富农,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方式,组建生态茶、生态畜牧、食用菌、蔬菜产业、油茶产业、中药材、水果产业、竹产业、生态渔业等示范基地,以此来实现生态富农产业发展的目标,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成效。

(一)建立也一批生态发展的园区,形成了一批药材基地

铜仁市,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随着生态富民产业的深入开展与推动,其发展规模快速地壮大起来。武夷山现代医药物流园已经建成,并且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规模最大的中药材物流园。到2015年9月底,全市已发展有十四家规模较大的医药企业,年产值可达三十亿元。二十五家在建的医药企业项目,建成后的年产值或将实现一百亿元。

(二)发挥其山水优势,开发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地热资源

铜仁市拥有“全国独有,世界少有”的温泉资源。其中,以被称为“中国温泉之乡”的石阡最具盛名。思南县也在生态富民产业发展中被评为“全国温泉开发利用示范地”。另外,玉屏和碧江也积极响应生态+富民的发展态势,先后也发现并开掘出温泉场地。随着这些富矿资源的不断发展,必将会为生态富民产业的发展助力添彩。

(三)依山而居,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城

随着生态富民产业的发展,铜仁市的大龙开发区打造了中国-西南新能源产业园,它成为了全市绿色生态发展的开拓者。在发展生态的基础上,铜仁市还依据自身的优势发展了一系列低碳工业,其中风电、水电、生物质能发电成了本市一大亮点。十二五期间,这些低碳工业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占全市的百分之八十二,总容量已达二百八十万千瓦时。

(四)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茶产业促农增收

铜仁绿色发展的潜力和希望在山水,俗话讲,好山好水必将出好茶。近年来,铜仁市依托自身绿色生态资源的最大优势,重点培育扶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生态茶和抹茶基地。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群众的积极参与、优秀园区示范的带动、专业合作社组织、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等方式,大力发展生态茶和抹茶产业,有效地开拓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现在,铜仁市茶叶生态茶叶总面积的规模稳居全省第二,基地总面积突破已达一百八十万亩。石阡、印江、思南县已被列为全国100强生态茶叶生产县,全省重点茶叶生产县的名单中铜仁市就占了七个名额。到目前为止,全市成立了两家生态茶叶集团公司,两家国家级的龙头企业,十七家省级的龙头企业,七十七家市级的龙头企业,三百多家专业的合作社。全市的茶叶产业已经涉及一百一十五个乡镇,带动了扶贫的二十三点二万户,且每户均实现一点四二万元的收入。因此,完善生态茶和抹茶产业的发展模式,有效地拓宽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良好渠道。

(五)因势而生,顺利推行生态旅游

良好的生态历来是铜仁引以为傲的家底。绿色的铜仁,山做根,水做魂,被称为黔中之美,2015年,铜仁市大力推进旅游与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创农旅一体化,远去景区化的发展模式,以此带动全市的生态富民产业的发展模式。如今的铜仁市始终坚持生态富民产业发展的健康理念,不断开通各项新的旅游项目。其中,集休闲、旅游观光、食宿度假为一体的德江“新滩梦屿”旅游扶贫项目正在快速地建设中。随着越来越多的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投入使用,势必会为该市的旅游业带来四面八方的游客,为扶贫再注入新鲜活力。

(六)绿色+循环,绿了青山富了民

近年来,铜仁市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坐山靠山,开展绿色+循环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守住青山的同时也为老百姓换来了金山银山,也带动了全市水果产业走出大山,为果农的带来了不小的财富,在生态富民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七)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尽快全面实现富民的目标

依托“梵净山珍,将抗养生”品牌,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地理性标志的农牧产品品牌。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借助各类平台推介其品牌,为群众的生活创收,为尽快带领群众走上致富的小康道路。

二、铜仁市生态富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富民产业发展模式中的出发点有待深入和提高

铜仁市的生态富民产业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对于起步晚,起步低的弱势,应该勇敢地面对挫败与不足,逐步建立文化程度较高的市场、成立完善的研究机构和主页的人才队伍。

(二)思想较传统,需要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环境造就人,久居山水间的群众传统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对于新鲜的事物较难接受,尤其是改变以往的耕种模式,所以对于实施生态富民发展的模式,还需要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使之从思想上得到转变,积极参与,为己增收增利。

(三)激烈的竞争中需要确立精准的发展模式

只有认清致贫原因,分清贫困地区的不同形势,区别对待,精准帮扶,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效地,快速地脱贫致富。铜仁市根据各个贫困地区的不同特点,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的转变,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三、铜仁市生态富民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建议

(一)铜仁市生态富民产业发展的重点

1、突出地域特色,建设成熟的生态无公害的农畜产品基地,为民创收

铜仁本着气候环境和丰富资源的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建造一批生态绿色无公害的农畜产品核心基地,如建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竹笋基地、野生菌基地等,为全市推广生态富民产业的发展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2、依托生态资源的优势,重点推进和发展特色的支柱产业,为民致富

山美水美,物产必将丰富。依托资源优势,应建立生态健康的聚集区和产品加工区,应重点推进和发展生态茶业、抹茶业、肉类产业、水产业、食用植物油产业、中药材产业等,通过发展着几大优势产业,为民创收。

3、科技兴农,产业富农,积极推动与发展薄弱生态产业

积极培育,发展创新薄弱的地方特色产业,如粮食加工业、蔬菜加工业、特色水产业、特色坚果产业、豆制品加工业等。这些薄弱的特色产业有待快发展,以为了更好地富民。

4、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旅游疗养及相关的休闲健身项目,引领致富

加大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建设以生态休闲、温泉疗养、乡村民宿体验,都市休闲度假及生态体育运动、商务休闲活动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的优势,引领致富。

(二)铜仁市生态富民产业发展的建议

1、资金是铜仁市生态富民产业发展的营养液

资金是生态富民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营养液,是撬动生态富民产业发展模式的支点,缺之则农村产业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干涸没有生机。铜仁市政府依照国家政策,结合当地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村产业扶贫政策,整合涉农扶贫资金,积极探究扶贫基金的新渠道,为我市农村的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活力。

2、落实和完善法规,健全组织保障

只有建立完善的法规保证体系,生态富民的规划与实施才能具有法律效应,才能保证生态富民的发展规划招商引资,才能使其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的扶持是也是促推扶贫产业做大做强的有力保障,近年来铜仁市政府各部门切实履行其各自职能,成立各领导小组实地考察学习,统筹协调和督导检查,齐抓共管全市生态富民产业的发展体制机制,为建设绿色生态铜仁,产业富民提供了有力保障。

3、转变与创新管理思路,实现铜仁生态的核心价值

铜仁市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大的规划整体的管理基础上,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思路,实行责任层层分解的方式,具体到单位与人。

铜仁市大力弘扬新时代的贵州精神,各级领导在明确目标,指明方向的前提下带头苦干实干,这些年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也坚定了打赢脱贫致富的这场硬仗,与全省全国一起实现全面小康,推进经济社会的后发赶超。因此,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生态富民产业发展模式,对全市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摘要:山水生态资源就是铜仁最大的战略资源, 山水生态优势就是铜仁最大的发展优势。因地处贵州省的东北部, 东邻湖南省怀化市, 北与重庆市接壤, 是武陵山区之腹地, 是连接中南地区和西南边陲的纽带, 历来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 有“中国西部名城”之美称。面对自身的发展优势, 机遇和挑战并存。随着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新发展理念的践行, 铜仁开始意识到良好的生态是铜仁引以为傲的“家底”, 也是最具后发优势的一块“长板”。实践证明, 绿色生态能创造红利, 良好的生态和脱贫富民可以双赢。本文对铜仁市的生态富民产业发展模式做出了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农村产业革命,生态,富民

参考文献

[1] 2019年8月1日铜仁日报-今日要闻.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来看,我国是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和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好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中心内容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又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农村是我国最辽阔的地域但又是最穷的地域,因此,实现工农业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从本世纪起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目前,我国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我国是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从实际看来,我国农村居民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处于较为困难的状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主要是考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关键是把农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一个重大创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在于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在变化中协调,收入在稳定中提高,生活在发展中改善。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地区之间等方面的差距还都比较大,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农村相对落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我们建国以来甚至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向城市倾斜、向工业倾斜的政策,是造成今日农村相对落后的一个基本原因。这虽然在一定时期有其必要性,然而到今天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调整的时期,各种利益关系复杂、社会矛盾凸显,这更要求我们必须在发展战略和政策把握上得当,把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处理好,尽快扭转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才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反之,就会造成收入差距和社会矛盾扩大,就会增加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甚至出现社会动荡。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范文第6篇

近几年,**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站在了历史的高点。同时,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同其它地方一样,放慢了发展脚步,整体上已经步入了一个发展的调整期,处在了一个发展的拐点上。今后一段时期,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三保”措施,抢占发展先机,推进**县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必须主动融入中心城区,实施“三化”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县面临的现状和机遇要求必须大力提升“三化”水平

1、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大力提升“三化”水平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实现现代化,都必须经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这个过程。工业化是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动力。农业产业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的结果。离开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性作用,试图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是不可能的。同样,离开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和城镇化的扩张功能,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也是不可能的。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县,在工业化、城镇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农业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现阶段,协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由之路。

2、从发展面临的环境来看,提升“三化”水平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几年,**县经济社会有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三化”建设的水平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比如,工业化、城镇化、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规划欠完善;工业产业链条较短,高科技企业不多;城镇化建设水平较低,城市现代服务业的特色不明显,现代服务业没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等等。**县发展的差距在“三化”上,潜力也在“三化”上。因此,要在更高层次上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县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努力提升“三化”水平。

3、 从**县的发展定位和优势看,加快推进“三化”建设大有可为。要发展,关键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县的发展应该定位为“提升‘三化’水平,融入中心城区”。从工业化发展上看,**县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稀土和钨为主的矿产品加工业、以甜菊糖甙为主的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特别是境内拥有华能电厂和居龙滩水电站,华能电厂已经可以实行对我县年用电1亿度以上的大用电企业直接供电。**县系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省财政直管县,享有有关优惠政策,商务成本较低,必将成为产业转移和各类发展资金的首选之地。从城镇化建设上看,**县有具大的潜力可挖。随着环城高速、瑞赣高速的建成,进入市区要道的进一步打通,**县的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将是名副其实的赣州区位最好的县,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最佳宝地。而且作为赣州城区的组团之一,市里有很多倾斜政策,推进**县的城镇化建设已不再是举全县之力,而是举全市之力,对于做大县城十分有利。从农业产业化上看,**县有全省唯一全国最大的甜叶菊加工龙头企业,能较好地带支该产业的发展。

二、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全力推进“三化”建设

**县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决战工业300亿元,决战城镇

30万人,决战农业产业化100亿元,决战三产200亿元,决战财政15亿元。具体做法是:

1、坚持规划为先,高标准做好各项规划。抓好工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壮大钨产业集群、稀土产业集群、铝产业集群、食品产业集群四大产业集群,把**县建成全国重要的钨、稀土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甜菊糖甙生产研发中心、中部地区最大的特种铝板材深加工基地。同时,大力培育电子信息材料产业、LED产业、再生资源产业、模具和机械制造产业、新型建材产业、大用电产业等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县特色的新兴产业集群。抓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完善园区20平方公里远景规划,按照产业集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突出特色的要求,推进“一园多区” 建设。把红金工业小区一期、二期规划建设为有色金属产业园,红金工业小区三期规划建设为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园,红金工业小区

四、

五、六期规划建设为机械产业园、铝产业园和LED产业园,洋塘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为食品加工产业园、华能大用电产业园,储潭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为冶金化工产业园。三是抓好城镇的规划。主动融入赣州特大城市建设,依托赣州环城高速、外环快速通道建设,将梅林、茅店、储潭纳入县城一体化建设,构建县城发展的新格局,拉开城市发展的大框架。

2、坚持市场运作,狠抓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用市场理念建设园区,打造省级技术开发区。组建红金和洋塘两个工业小区开发公司,除财政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外,其余全部按照“自主经营、市场运作、滚动开发”的模式,鼓励公司市场化筹资进行土石方平整、主次干道

修建等“七通一平”市政建设,允许公司在园区内按照审定的规划,开发商住房、建设商业区,产生的收益由县财政全部返还给公司用于工业园区的滚动开发和公益设施建设。用市场理念经营城市,把县城做大做美。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城市六大开发公司(分别成立一个开发公司,实行一个公司一套人马),由各开发公司对土地、空间、有形资产和无形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捆绑配套、BT融资、BOT运营、功能组合融资、合作开发、贷款贴息等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资金融资渠道,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增加城市投入,提高城市建设的品位。用市场理念搞活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重点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市场理念融资筹资,解决投入不足的难题。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运作好财政担保公司,完善担保和信用体系建设。此外,积极争取支持,建立起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

3、坚持“内外结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内”就是要激活县内民间资本,推动全民创业。要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同时,要在工业园内规划建设全民创业园,允许企业和个人在创业园建设标准厂房,今后每年开发的工业园区土地预留10%以上,用于建立全民创业孵化基地。“外”就是要突出招商重点,推动全民招商。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做到一个园区、一支队伍,一个产业、一支队伍,重点引进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鼓励干部职工和社会人员提供招商信息,

引进招商项目,对引进项目第一人给予重奖。

4、坚持“龙头带动”,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实施并购重组、靠大联强战略,支持优秀企业上市,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把红金稀土、中矿钴业、晶钛锂业、江钨钨合金、世瑞矿产等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建立年加工40万吨橙汁企业1家以上,建立1-2家2万吨果品恒温储藏库,建立油茶加工企业2家以上。到2013年,力争销售收入超亿元或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50家。

5、坚持“放水养鱼”,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环境是品牌。为此,**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决定》和13个配套文件,这些政策措施是县级所能给予的最优惠的政策。**县将投资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大楼。把全县所有涉及审批的项目全部纳入,真正实现一站式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推行预约审批、预先审批等。着力加强效能建设。对机关效能考核不达标的单位,按干部管理权限,对列倒数第一名的单位,一把手要就地免职;对列倒数第二名的单位一把手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列倒数第三名的单位一把手要进行诫勉谈话。

6、坚持以民为本,狠抓长效机制建设。抓“三化”建设最终目的是要推进**县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进一步完善城—乡—村规划体系,促进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入户条件,推进住房建设与改革。适当调低土地出让底价,推进一大

上一篇:泰国的风俗和禁忌范文下一篇:通货膨胀怎么应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