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与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2024-01-01

物理化学与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前,化学学科发展迅速,对其他学科和社会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日益凸显,但却处于被冷落、被边缘化的境地。本文从教学、教材、考试等方面,分析了化学学科吸引力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明确提出化学教育要重视实验教学。

关键词:化学学科;化学教育

当今化学学科的发展已经实现了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简单实验描述到理论解释的顺利过渡。目前,除了研究传统的新反应、新方法、新物质的合成之外,化学工作者的研究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拓展,研究内容实现了跨跃,并且各种新的仪器发展使得化学工作者的研究手段日益多样。化学学科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疾病控制、能源问题解决、环境治理,乃至孕育新生产力的发明创造和发展,加强国防、增强国内安全的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化学正在发挥着关键作用。化学对生物和新材料等学科或领域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化学与生物、环境、能源等学科的关系从未像今天这么密切过。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化学学科却面临着学科声誉不佳、吸引力不强、后继相对乏人的窘境。人们总是将化学与化学灾难、环境污染、恐怖威胁等负面因素联想在一起,这使得化学成为了新世纪的怪物,导致化学逐渐被冷落、被边缘化了。有些省份的高考也干脆撤销了化学科目的考试,在过去二年中化学科目考试也从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取消了。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造成化学学科的人才队伍匮乏,学科发展难以为继。尽管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化学工作者不会也不去宣传自己的学科、不重视化学教育、不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大声疾呼、不注意培养后来者也是主要的原因。由于篇幅的关系,在这里仅对目前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化学学科的魅力在于其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以及复杂多变。化学现象的复杂多变十分贴近我们日常的生活,具有很强烈的实在感和现实感。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将微观和宏观世界之间巧妙结合,使得物质结构和化学变化可以用简明扼要的、有严格语法规则的化学语言和具体而且富有想象力的符号来描述和组合。通过发挥科学的想象力,将已知与未知的世界联系在一起,从而将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反应的主要特点,可以或多或少地做到“尽收眼底”。如果在日常的化学教育中对具体的化学物质不进行介绍,也不进行实地观察或进行实验,化学学科就会成为一种也许只对考试有用的符号游戏,使学生失去了对化学体系的实体感,也就体会不到学习化学的兴趣。目前,许多中学和大学的化学教材中只局限于验证对某个问题所做的解释或理论,而忽视了对化学体系的全面观察和分析,给学生的印象也许是知识的堆砌过程。化学教育如果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做一般性的描述阶段,还不能认为是在学习化学(指化学学科),更不能成为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甚至是一种效率很低的方法。这将无法启动学生的探究欲和创新欲。而后者却是科学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造就未来人才的关键。

现行的化学教材普遍存在大量的化学计算以及各种简单元素、单质以及化合物简单性质的教学内容。实际上,书中相关pH、溶度积、缓冲容量及其他一些复杂的化学平衡体系的计算,算出来的结果和实验测定结果相差悬殊,但是我们却连篇累牍在化学教材中加以介绍,并作为重点进行考试。而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化学工作者绝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化学合成、结构测定和光谱解析、研究新化合物的状态和性能等方面。除去做必要的量子化学计算外,利用光谱计算某些组分的含量和推导反应动力学方程,以及常规的分子量、化学式量和产率计算等才是日常做的计算工作。至于复杂体系的化学平衡状态,理论计算也许在书写论文时会有人加上一笔,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更相信用适当的实验方法所测得的结果,而不只是计算的结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物质的化学运动与物理运动的学科差别把握好,并且不能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以及不能摆脱高考为便于评分而偏爱各种各样的计算的影响,只能在教育过程中以数学计算来代替真正的科学理性,那么,化学学科的衰落以及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就可以理解了。

分子的化学结构在化学学科和化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代表了从化学式到化学结构式的发展过程,而且正是这个过程使得化学工作者对于化学物质认识得以飞跃。对于初学者来说,化学结构使得分子由原来的“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微观粒子变得生动具体。但是,近年来的化学教材喜欢介绍以量子力学原理为基础(以一系列近似为前提)而推衍出来的一些结构理论和图形(又加上一系列近似),而这些对在大学学习化学专业的学生或有志于涉足化学领域的人才能准确理解的内容吓住了许多初学者,使得他们望而却步。不能否认,这些理论代表了近50年来化学结构理论成果,也是未来化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对于初学者和非化学爱好者而言,却难免有“阳春白雪”之嫌。很多中学生在学习电子云的概念后,常常反映有一种如同坠入万里云雾中的感觉,只能通过强行记忆来学习这些知识。因此,如何编写教材并介绍哪些化学知识内容,成为我们化学学科是否能吸引更多学生加入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此外,目前在各类化学教材、教学和考试中,“精心设计,布满陷阱”的各种习题,可谓五花八门。我们不去讨论这些题目是否符合化学规律,其答案是否合乎实际,至少对于学生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要求起到了分散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的负面作用,使学生认为化学知识的获得更多依赖于背诵和强行记忆。应该明确,基础化学教育应强调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化学时可能要用到不同程度的计算和记忆,但是不可能只有通过计算和记忆来学习化学,而是由化学学科的性质和它的发展现状所决定的。

化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是由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评价等组成的。要解决当今化学教育面临的学科吸引力不强、学科内容陈旧、学科教育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我们必须在课程体系设计,特别是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下工夫。考虑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学科对自然科学中众多实验学科的支撑作用,以及国外在化学教育方面已有的成功实践,我认为对于像化学这样一门仍然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尤其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应更多地从实验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化学学科,建立起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在化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如果化学课程中的所有内容,至少是主要内容,都由学生亲手通过化学实验做一遍,不仅学时不允许,即使对于化学系的学生,也是不必要的。主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受到前辈教育家和科学家们从人类几千年文化中精心挑选、精心组织过的文化遗产和科学技术的教育与熏陶,从而迅速地成长。

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教材应以更加贴近生活为特征,更着重于使人们理解化学的作用。化学不仅使人们能够更全面的认识客观世界,提高与改善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使之更为和谐,而且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之一。化学基础知识及有关的科学思维与工作方法,将有利于某些创新理念的提出和实现。

[责任编辑:夏鲁惠]

物理化学与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专业实验课,是生物类实验的核心课程。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进行探索,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民办高校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教学改革

生物化學与分子生物学这门学科在21世纪当代生命科学领域中举足轻重,多年来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成为诸多相关领域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所涉及的实验内容和仪器设备多样,涵盖的基本技能项目广泛,因此对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食品技术等相关专业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实验课程,[2]也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专业实验课程。

对民办高校而言,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动手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动性十分重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性,也就成为了能否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关键。[3]此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人才需求方向的不断变革,民办高校开设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在教学本身仍需进一步完善。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根据目前我校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开课情况,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本科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

1 民办高校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开课情况

1.1 实验仪器设备

近年来民办高校发展速度较快,人才输出方面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民办高校由于自身资金来源有限,在实验教学条件中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台套数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学生人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种类较多有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恒温水浴锅,振荡培养箱等,而民办高校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有限,使得部分实验仪器非常紧缺、陈旧。学生在实验操作时排队等候时间加长,不利于实验教学秩序的稳步运行。

1.2 实验教学理念

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所开设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只是将其作为理论课教学的辅助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可以使学生能对理论课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老师在每次实验开始前会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的注意事项一一讲解,并进行一些示范操作,然后学生再按照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实验,这样虽然会使教学比较规范,学生操作比较顺利,实验结果也会比较理想,但不利于学生对实验的思路创新,内容创新,抹杀了其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的积极性,无法体现该实验应当具有的探索性精神。

1.3 师资与实验室建设

在民办高校中从事实验工作的技术人员普遍工资待遇偏低,人员流动性较大,加上生化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部分药品和试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导致能安心从事实验指导工作的技术人员比较缺乏,影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各民办高校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资金投入有限,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进度也较缓慢。

2 民办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举措

目前民办高校想生存,想发展,必定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综合以上民办高校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充分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2.1 实现实验仪器的现代化、智能化

在实验仪器设备选购时,应进行充分的调研,以仪器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主,与时俱进,将过老过旧的设备及时替换,购买一些可以进行多种实验的综合性仪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资金,也可以提高仪器使用率,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2.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多年来经过了多次筛选和组织,目前课程内容安排如下:

(1)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

(2)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Soxhlet)提取法;

(4)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5)动物组织核糖核酸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6)脲酶提取及Km值的简易测定;

(7)淀粉酶提取及酶活力测定;

(8)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制备及性质实验;

(9)植物组织中维生素含量的测定。

教学内容涵盖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最基本、最常用的多种实验技术,如电泳技术、分光光度分析技术、生物大分子提取技术、滴定技术等。实验中涉及到多种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如离心機、水平电泳和垂直电泳装置、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分光光度计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增加开放性设计性实验,如“植物组织中维生素含量的测定”实验,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所需材料和实验方法,查阅资料,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比较不同实验材料下结果的差异,并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更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2.3 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和3ds Max教学系统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生化实验教学中的文字内容、实验现象及一些操作视频等形式的信息整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反复观看学习,并在网络上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可以实现师生实时互动,实现个体化差异化教学。[4]3ds Max教学系统目前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应用在实验教学中。[5]对生化分子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点如蛋白质分子结构,核酸分子结构等可以通过计算机Autodesk 3ds Max三维动画模型的制作,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更加立体地去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虚拟仿真软件教学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是探究生命奥秘,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微观世界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门实验,引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虚拟仿真软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微观世界模拟的实验环境中,更好地探究其本质和规律。如核酸电泳,蛋白质分离等分子实验,实验周期较长,通过虚拟方式可大大缩短周期,节约开支。如《现代分子育种仿真软件》,建立可视化的化工生产实验操作平台,采用高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弥补现场实习教学的不足,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2.5 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课前准备,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目前,大部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前的材料准备,试剂配制都是由实验技术人员完成,在实验开始前分发到学生手上,如“淀粉酶提取及酶活力测定”实验,实验所需要的萌发的小麦种子,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和柠檬酸缓冲液等,都是由实验员来准备,这样虽然能保证实验能按时在教学时间内完成,但学生对该实验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和了解。对实验习惯来说,也会让学生有依赖感,因此,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与预实验,即样品材料的准备和药品试剂的配制,在亲自动手的同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素养,为适应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6 适当增加实验经费的投入

生化类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中很多化学药品及易耗品需要及时地更新,使用的仪器也需要定期地维护和保养,这就需要学校在经费预算上向生化类实验室给予支持,以保证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2.7 实验技术人员也应时刻“充电”保持与时俱进

作为实验技术人员,为国家培养实践型所需人才任重而道远,随着时代的进步,不仅要求对在实验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的熟知和巩固,更要在新型实验操作技能中刻苦钻研,时刻为自己充电,如积极学习动画模型的构建,软件的制作,“微课”的制作等,以保证其在教育岗位中永不落伍。

3 结语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文章就针对民办高校中该门实验课程出现的一些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使学生们在学习实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多样化的实验内容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产生极大的兴趣,实现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践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友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J].生命的化学,2009.29(5):619-624.

[2] 吴慧平.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7(8).

[3] 袁辉斌.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0(1).

[4] 林晓晖,程欲,王鹤,吴世代.多媒体网络教学在中医类院校生物化学实验中的探索与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5).

[5] 杨发福,张建生.3ds Max制作三维动画在有机化学课件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8(5).

[6] 王甜,林宏辉.生物技术虚拟实验室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

物理化学与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3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高考化学学科考试为了选择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需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测试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新教材十分重视科学探究活动,比如必修一38页【科学探究】中加热铝箔的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其表面,用水洗净),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加热至熔化,又有什么现象?

让同学们感到很神奇,欲滴又滴不下来,有一张无形的网啊!对照试验去掉氧化膜,再加热至熔化,还是滴不下来,让同学们真真切切体会到熔点:Al2O3>Al,同时感受到Al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即使打磨过或者清洗过,很快又会生成保护膜。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Mg、Al比Fe活泼,但铁易生锈,而Mg、Al不易被腐蚀,原来是穿了致密的氧化膜外衣。

必修一56页【科学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试管中各盛约1g Na2CO3和NaHCO3的固体,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Na2CO3白色粉末结块且放热,而NaHCO3细小白色晶体部分溶解。继续向试管中分别加入约10毫升水,Na2CO3溶解,而NaHCO3仍是部分溶解,让同学们体会“量变”会引起“质变”,明白水量的多少对Na2CO3和NaHCO3性质影响不同,当然本实验主要目的探究Na2CO3溶解度大于NaHCO3。这样的科学探究还有很多,我们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利用课本上的科学探究,一定会对化学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把化学实验教学与解答高考实验题有机联系呢?充分利用我们课本中的科学探究和演示实验,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仔细领会课本典型实验中各仪器的用途、药品的性能以及通过什么样的原理达到实验目的。学习中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把一些课本中具体的实验情景和结论引申应用到我们做题中,做题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巧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②细看图,明确各装置的作用;③想过程,理清反应的先后顺序;④关注辅助性,检查气密性、气体验纯、排空气、防倒吸、尾气处理以及拦截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等。高考实验题往往在课本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我们只有充分重视我们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才能从容应对高考。

早年的科学家在没有先进仪器探知微观世界的情况下,尚可根据大量的宏观实验与理论推导相结合得到许多微观的结论和规律,供我们使用。在探索的路上永无止境。微生物利用的化学知识,连最先进的化学家也困惑不解,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在常溫常压下可把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即N2转化成了NH3,而我们现代工业合成NH3仍需要在高温高压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愿我们通过亲自实践课本中的实验探究,获得感性知识,通过做高考题得到理论的提升,使我们的理论与实践在高考中趋于完美,在高考中升华,为我们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化学与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化学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关键词:化学;现代生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日常生活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诸多问题,都体现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为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供了便捷,对科技的进步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下所述是从几个纬度来解析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化学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应用

“民以食为天”,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生命面临危机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它们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转基因食品、生态环保型服装、智能材料等无不是化学给我们带来的福音。再看我们住的房子,石灰、水泥、钢筋,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哪件不是化学制品。离得了铝合金的木制的窗户,也离不开化学制品油漆,就算不用玻璃吧,像一些贫穷人家用的尼龙布甚或用的报纸,不是化学制品又是什么?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等无一不跟化学沾边,都是化学制剂。

二、化学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

因为有了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才能控制传染病,才能缓解心脑血管病,使人类的寿命延长25年。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如果没有这些化学药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魔夺去生命。

基因疗法、干细胞技术、生物质洁净能源、纳米生物技术等,人们要用化学方法不断创造新的化学产品;创造新药品战胜癌症、艾滋病、SARS等病毒性疾病;战胜老年性痴呆、心脏病与中风等影响健康长寿的顽疾。

从药物的成分来看,绝大部分是化合物,特别是西藥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人工合成的。再从医药与化学的关系来看,从无机化学到有机化学、再到生物化学,药物就是化学的产物。

三、化学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

航空航天工业是化学镀镍的使用大户之一,比较突出的应用实例是:美国俄克拉何马航空后勤中心,自1979年以来,以及西北航空公司自1983年以来均采用化学镀镍技术修复飞机发动机零件。

胶体推进剂在航天领域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原本使用的固体推进剂密度大、易贮存和运输,但比冲较低且不能调节燃速,不能多次启动。液体推进剂比冲较高且能在飞行过程中调节推力,能多次启动,但它们易燃、易爆、有毒、安全性低,而胶体推进剂可具备固体和液体推进剂的优点。航空航天工业使用的耐高温耐腐蚀材料等绝大多数都是化工合成材料,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手机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手机里高精密的电子版上有许许多多的化工材料以及锂电池的应用都是化学为我们带来的福祉。

四、化学在开发新能源领域的贡献

利用太阳能和氢能源的研究工作都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材料科学是以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为基础的边缘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和开发具有电、磁、光和催化等各种性能的新材料,如,高温超导体、非线性光学材料和功能性高分子合成材料等。生命过程中充满着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当今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正在通力合作,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从原子、分子水平上对生命过程做出化学的说明则是化学家的优势。

化学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尖端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化学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管国锋,赵汝溥.化工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王洛礼.高分子科学技术发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朱吕民.聚氨酯合成材料[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山西省吕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物理化学与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现代生活;技术

首先,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用到化学制品。“民以食为天”,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临危机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色素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

如果没有合成纤维的化学技术,那世界上大多数人就要挨冻了,因为有限的天然纤维根本就不够用。我国1995年的化学纤维产量为330万吨,其中90%是合成纤维。何况纯棉纯毛等天然纤维也是棉花、羊毛经化学处理制成的。再有就是合成橡胶,少了合成橡胶,世界上60亿人口又有多少亿人要穿草鞋过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所谓“丰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没有化学,就没了保证。

再看我们住的房子,石灰、水泥、钢筋,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哪件不是化学制品?离得了铝合金的木制的窗户,也离不开化学制品油漆;就算不用玻璃吧,像一些贫穷人家用的尼龙布甚或用的报纸,不是化学制品又是什么?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无一不跟化学沾边,都是化学制品。

出了门,我们踏在水泥铺成的街道上,看到的是钢筋水泥做的高楼大厦,用以代步的是各种塑料、玻璃以及各种合金做的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还离不开汽油、柴油,各种汽油添加剂、防冻剂和各种润滑油。如此种种,都是化学制品。现代人类根本无法离开人造化学品,我们每天24小时都被人造化学品所包围着。

其次,我们的健康长寿也与化学息息相关。体内某些化学元素平衡失调时,就会导致某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965年和1981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蛋白质和核糖的形成是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折点。自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有了新的突破,为我们人类对生命和健康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正是有了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才能控制传染病,才能缓解心脑血管病,使人类的寿命延长25年。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如果没有这些化学药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魔夺去生命。

从以上看来化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带了一些危害,有些化学品可以通过食物链,对动物和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害,研究表明,约有140多种化学品对动物有致癌作用,确认对人的致癌物和可疑致癌物约有40多种。人类患肿瘤病例的80%—85%与化学致癌物污染有关。致畸、致突变化学品污染物就更多了。但也有一定的坏处,因此提醒大家在使用和制取化学用品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危害。

总之,现代生活与化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不管是生命本身作为一个过程,还是生命得以维持所必须依赖的外在物质条件,都离不开化学。没有生命还有化学,没有了化学就绝对不会再有生命存在。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学科,在人类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化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不久的将来,化学在食品、环境、能源等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化学为人类源源不断的提供新材料、新知识,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化学还将为人类的健康长寿提供愈发关键的帮助。

(上接040页)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如,《课本剧表演赛》中,由于时间限制,决定了表演的只能是部分人。怎样让其余同学做评委,对表演作出书面及口头评论及打分。

五、优化结构,让学生“全程动”

为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动”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以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活动方案,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如在《我能行》这节活动课的程序设计中,先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情境,继而“选评委”抢答案掀起第一个小高潮。在汇报“发现别人优点”时,由于每人都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会磁石般地吸引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虽然要求较高,但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紧接着安排了一个带有竞赛性却轻松愉快的“表演”,则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最后的“评选‘班之最’”,每一次宣读“我们班最……的……同学”都会引起热烈掌声,从而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课堂结构,自始至终都让学生们处于活跃的“动”中,效果自然显著。

物理化学与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医学化学 人文精神 美

医者,仁术也,现代医学要实现对人的生命的全面关怀,根本目的就是要保障人的持续健康。健康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无病,而是身心的健康。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尽管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理健康,然而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会背离医学的“真善美”之本质。医疗科技的发展使得医生过分依赖科技而忽视人文关怀。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及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得人们就医率下降,医生关注检测数据导致单纯技术至上的“高技术低情感”,医患关系淡化等等,所有这些都与医学追求的“真善美”相背离。这种背离,就其根本原因,就是医学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的缺失。随着医疗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一缺失显得更为突出。这一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要医疗观念(即思想)的转变上,即从把人看着“简单的生物有机体”转变为“有血有肉的生命整体”,从生命整体论出发,同时分析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对人类疾病产生和心身健康的综合影响,突出强调医学不仅要关注和发展生物科学,还要关注和研究影响心身健康的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医学之目的也不仅仅是解除人们的疾病痛苦,而且要确保人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适应达到完美的状态。它标志着医学审美理想的重构和对以往人类追求生命美的文化超越。

因此,医学需要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医学教育更需要人文教育,没有人文学和社会科学参与的科学技术活动是没有觉悟的过程,缺乏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科学教育是没有思想的运动。(刘虹,张宗明,林辉,医学哲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1)而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无论如何离不开以诉诸人的感性形式为特征的美与审美的运用与创造。离开医学审美研究,至少使医学人文精神这一现代医学追求的核心内容难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医学美的发掘和审美素质的培养是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不仅是医学这一特殊职业的需要,也是医学生自身发展和医学教育的需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医学生美育一直是医学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医学院校都没有美育,即便有,也只是简单地开一门美育课程,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美育的忽视,另一方面在于对美育的误解。美及审美素质与其说是一种知识,还不如说是一种历练,因此通过简单的审美知识传授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而更重要的是需要长期的陶冶。科学本身就包含着至美,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科学中的美的因素,实现化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变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为审美化教学,使学生在欣赏、体验化学美的愉悦中习得知识、陶冶情操。学生一旦真正地感受到化学之美就会对化学学习、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美感体验下习得的知识更难忘记。从而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培养审美素质。

医学化学中的美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本身就包含着许多美的元素。正如居里夫人所说:“科学的探讨研究,其本身就包含着至美。”化学之美存在于化学知识及现象的各个方面,概括而言,不仅有化学物质、实验、现象直观美,还有化学语言美、化学理论美、化学思想美等。

1.化学直观美,即化学所表现出来的可被人们直接感受的美

一是化学物质美,即各种化学物质(如天然硫铁矿、各种宝石、鲜花等)以其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外形、芳香的气味、优良的光学性质等给人以愉悦的观感美。二是化学变化的现象美,即化学反应过程中能直接观察到的热、声、色、光、电等现象之美。如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声色之美、银镜反应、焰火反应的色之美等。三是化学实验美,包括化学实验仪器及装备的直观美、实验操作及现象的美、以及实验方案设计的美。

2.化学语言美

化学语言是指人们进行化学交流时约定使用的一种术语和符号系统。任何学科都有其特定的语言。化学语言之美在于化学语言的简洁匀称,包括化学图表的简洁、秩序、对称、和谐之美和化学符号的简单明了、对称守恒之美。如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图、化学反应式等。

3.化学理论美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理论则是对化学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反映,包括基本概念、逻辑推演、一般原理和理论模型。化学理论的审美要素主要是概念、规则、原理、模型的简单对称美及严密逻辑美。

4.化学思想美

化学思想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化学科学发展中表现出的阶段性和方向性及化学科学方法思想美;二是著名化学家的卓越贡献、崇高品质和高尚人格美。

医学化学教学模式的转化

1.医学化学教学目标审美转化

医学化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生活、社会及医学中的应用。传统化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输,忽视人文精神尤其是美育的培养,使得教学过程枯燥,既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率,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医学化学教学目标的审美转化就是改变传统化学教学中单纯的知识传授模式,将知识传授和审美修养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将化学知识变为审美对象,在体验化学中的自然实物美、实验操作美、现象美、对称美、逻辑美及化学家的道德美、情操美、毅力美、人格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欣赏、审美创造和审美表现的能力。通过化学学科教学,让学生在化学学科内在逻辑之美与外在形式之美的审美欣赏与陶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激发学生创造力;同时,通过审美模仿与迁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意志,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体会并享受生活之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从而达到既完成化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智能素质发展,又陶冶了学生情操,培育审美素养。

2.医学化学教学内容审美转化(内在逻辑美)

医学化学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知识点多,但各知识点并非孤立无关的,而是有规律可寻。医学化学教学内容的审美转化就是要发掘化学知识间的内在逻辑美,即教学内容逻辑的清晰化,我们采取了‘点线面体’这一基本结构方式,即以知识点为纽结,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以多条线形成面,以多个面构成立体知识系统和跨学科知识联系,来实现教学内容逻辑清晰化或审美转化。从化学物质之外在现象美的欣赏讲起,深入到化学知识内在结构美、逻辑美,再转移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应用(尤其是医学应用)中的美的欣赏与陶冶,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轻松而扎实地习得化学知识。如讲胶体,先从外在现象美的欣赏讲起,如让学生欣赏雨后彩虹之美,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再深入分析其形成机理、性质、作用等内在逻辑。最后再迁移到其在生物体及医学上的应用,浑然一,体,既完成了传授知识的目标,又陶冶了审美情操。

3.医学化学教学形式审美转化

(1)教学过程审美化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审美转化就是在处理事实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实验、记录、实验条件控制等科学方法及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过程,渗透科学过程美、理性美,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欣赏的过程。通过迁移,重点培养处理问题的果断力和沉着冷静及严密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方法审美化即要充分挖掘教学的审美功能,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艺术化,如导学、授课、总结、提问、启发、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使学生在美的陶冶中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掘审美化教学的情感性,在审美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的坚强的意志和审美能力。

(3)教具和教态审美化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直观的、形象的、和谐的、愉悦的化学美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锐化学生审美感观。

(4)医学化学教学评价审美转化“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达成度及有关因素合理的估量,即对教学后学生发展实际状态与教学目标预期状态之间进行比较,水平分析,问题诊断,并提供进一步调整教学以更好达到教学目标的反馈与策略的活动。”审美化教学评价不是简单的判断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与否,而是推崇进行性评价,即采取多样化评价方法,以积极的态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不断地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评价。以及时的、肯定的和赞美的评语使学生获得成功和进步,给学生带来愉快和欣喜,激发学生新的积极行为。

[文献标示码]A

参考文献:

[1]赵美娟,苏元福.医学审美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赵伶俐,杨旬,齐颖华.审美化教学原理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000.76-104.

[3]赵伶俐.审美化教学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9).108-111.

上一篇:幼儿园美术环境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语文导读法教学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