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化学知识论文范文

2023-09-16

生活中化学知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科学知识与现代技术是不可分割的,一旦出现偏差都会对整体造成影响。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想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保障教学的与时俱进性,积极地将高中化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等步伐,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化;高中化学;教学整合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CHEN Wenqin  (Fujian Luoyuan No.1 Middle School,china)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且逐渐地发展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促进学生化学综合学习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快速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主動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实现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目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对高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1.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化学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偏低

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现代化的课堂体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但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无法及时地转换,对新鲜事物具有本能的排斥心理,固执己见,盲目地沿用传统化学教学模式,向学生一味的灌输大量的化学知识,致使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走形式,趋于表面,极大的限制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导致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化学课堂中,学习兴趣较低,无法有效的集中注意,整体学习效果不佳。并且,面对繁重的化学学习任务,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压力,感到身心俱疲,而学生的化学综合学习水平却无明显提升,进而出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情况,加剧了学生消极心理的产生,致使学生逐步地对化学知识学习丧失信心,在化学课堂中走向边缘位置,促使高中化学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

(2)学生没有发挥空间,自主能力差

在高中教育中化学属于理科科目,对于学生现阶段的认知规律与接受知识的能力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此过度重视,会花费大量的知识为学生讲解化学理论知识,以保障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虽然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弊端,首先,由于教师将化学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上,且使其占据较大位置,导致化学课堂中的其他环节被挤压,甚至省略,进而导致化学课堂结构不平衡,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较差。其次,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大多占据主导位置,以自身的主观意愿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鲜少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而导致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3)师生关系疏远

在崭新的时代下,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要求已经改变,但部分教师的思想依然停留在原地,过度强调“尊师重道”,鲜少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及校园生活中进行互动交流,致使学生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准确的掌握,加剧了师生间的疏远关系,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排斥参与化学课堂学习,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4)评价单一

高中化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教师的引导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保障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严谨性。但在实际的化学教育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审阅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审阅后仅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批下一个阅字,未能指出学生的问题或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导致化学作业的布置价值大打折扣,并且会学生具有负面的熏陶作用,致使学生潜移默化的认为化学作业完成是可有可无的任务,轻视了化学作业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学生对待化学作业的态度不端正,应付了事,形成消极的循环系统,最终导致高中化学作业的布置失去意义。

2.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融合策略

(1)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虽然,高中学生的思想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兴趣对学生依然具有牵引的作用,想要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就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营造出积极的化学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为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化学知识,进而达成高中化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对学生发挥的有效价值。同时,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影片播放以及三维动画等方式来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一化学科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化学问题,如:同学们是否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具有怎样的作用?”、“你都见过哪些含有有机化合物的食品呢?”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好奇心,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随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含有有机化合物的食品,使学生能够与这一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共鸣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化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学习水平。为了让学生对有机化合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机化合物有关的影片,用信息技术模拟某种有机化合物的生产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源于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提炼,所以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教学方案时,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化学,掌握学生的思考方式,预判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根据以上信息,围绕化学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化学课堂的灵活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熟悉感与代入感,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欲望,进而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3)小组合作,扭转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

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学科,对学生的自主思维以及自主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在化学课堂中的地位,进而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到化学知识学习中。另外,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还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将学生分为几人一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成PPT在正式的化学课堂中讲解,解决学生的表达时间,进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扭转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使学生能够以一个崭新角度看待化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使学生能够逐步的对化学知识学习产生热爱心理,从而在今后更加积极的踊跃的参与到化学知识学习中,为高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到高一化学苏科版必修一《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时,教师首先需要对这一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炼出其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然后,以问题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出来,如:“自然界中的铁、铜以何种形式存在?”、“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是什么?”、“简要分析湿法炼铜的过程?”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跟随问题的指引,由浅入深的进行问题探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更具目的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使小组成员能够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在正式的化学课堂开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到讲台上,利用信息技术播放PPT,展示小组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团队荣誉感,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进而在培养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最大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多样化的协作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整合和传递信息,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汇报信息,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4)信息技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多元化

评价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效果,良好的评价方式,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对学生面对学习的态度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教学评价重视起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量,保障评价的客观有效性,使学生能够认可评价结果,积极的进行改正。此外,教师在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后,还应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能够客观的看待自己,明确自身的优势与有待改进的地方,对化学知识学习产生信心,进而形成良性的循环系统,推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5]。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应当注入新鲜血液,将信息技术引入高中化学课程中,赋予了化学教学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应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并且不断的學习优秀的教学案例,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的融合教学中拥有最大化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刘汉明,陈宇飞.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4):53.

[2]陆艳梅.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探究[J].数码世界,2020(02):75-76.

[3]李明明,杨琳琳.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效果[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05):564.

[4]张慧容.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整合[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04):6-7.

[5]黄晓琴.高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1):232.

生活中化学知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主要根据新课标对化学课堂的教学要求,对化学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加以创新,探讨与新课标发展要求相符合的化学教学方法。首先,通过课堂故事简介,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然后,优化化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对化学概念进行形象化。教师在教学时着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化学课堂学习效率,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实践

一、通过课堂故事简介,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现在大部分学生在刚接触化学的时候,表现出的兴趣还比较大,学习兴趣还比较热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特别是在记忆一些化学元素、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对化学公式进行配平等方面,由于这些化学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学习起来比较枯燥、繁琐,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必须改变教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那么,要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要结合化学教材,对化学的形成过程以及化学科学家的成功历程进行介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居里夫人是法国著名的放射化学家,她的毕生精力都在为研究放射性元素做贡献,是放射性化学的奠基人。居里夫人用验电器检验了当时80种已知元素的化合物,发现钋元素的化合物也有放射性,铀化合物比纯铀有更强的放射性,从而发现了釉元素,为世界武器制造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又如,中国的火药、造纸术等重大发明都是与化学密切相关的。通过这些名人事例的简介,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化学产生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時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

二、优化化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改善学习方法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要明确自己现在的具体位置,建立明确的目标,有了学习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自身学习方法的不足,并且给予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扬长避短,建立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认真听课、总结错题、课后及时复习、做笔记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及时发现没掌握的知识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成绩的产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需要规划学习时间,建立学习目标并确保学习计划执行,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三、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化学概念进行形象化

学生在学习密度、化学反应、化学公式、元素周期表等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时需要通过教学实验,对抽象的化学概念进行形象化的模拟。我们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传统的授课形式转移到教学实验中,在实验室摆放化学工具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实验,对实验的准备、操作过程、数据分析、结果讨论进行总结,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分析、比较、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对过程的指导,也要重视对结果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积极的评价,无论学生的设计方案成功与否,对实验成功的学生都要给予表扬鼓励,对他们的实验思维予以肯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创性,同时对实验操作未成功的学生,也要对他们的设计方案予以肯定和鼓励。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化学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的认知理解化学概念,加深理解。教师要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化学酸碱度及盐酸溶液”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在向盐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的时候,盐酸溶液变成红颜色的,那么请探究是盐酸溶液的粒子还是紫色石蕊溶液中的粒子使溶液的颜色变红的?学生开始了积极的探究。首先,设计实验方案以及确定实验目标,然后应用教师提供的盐酸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实验药品以及实验仪器进行验证。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了实验中动手操作,积极地思考问题。由此可见,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入化学实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是新世纪课改的一项重要目标。教师在创新教育方法,革新教育模式的时候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探索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技巧提高化学课堂实效性。建立示范效应让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为新课改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汪南洋.探究性学习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2(02).

[2]付小禾.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思考[J].高中化学简练课堂,2012(23).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作者单位 江西省于都县禾溪初级中学)

生活中化学知识论文范文第3篇

1实验部分

1.1原理

1.1.1高锰酸钾法测定原理

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有较强的氧化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将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氧化, 自己则还原为锰离子, 过量的高锰酸钾可通过草酸测得。

1.1.2重铬酸钾法测定原理

本方法基于在适当提高硫酸浓度的条件下, 以提高重铬酸钾的氧化率和回流时间, 达到快速测定化学耗氧量的目的。

1.2试剂

1.2.1高锰酸钾法所用试剂

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草酸钠溶液、硫酸银饱和溶液、1+3硫酸溶液

1.2.2重铬酸钾法所用试剂

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0%硝酸银溶液、硫酸银~硫酸溶液、硝酸铋溶液、试亚铁灵指示剂

2分析步骤

2.1高锰酸钾法测定COD的分析步骤

用移液管移取100.0m L试样, 加入50m L水, 加入1+3 硫酸溶液5m L及10滴硫酸银饱和溶液, 然后再移取10.00m 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在电炉上慢慢加热至沸腾后, 再煮5min。冷却至60~80℃, 加入10.00m L草酸钠标准溶液, 溶液应呈无色。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为终点。同时作空白试验。

2.2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的分析步骤

移取10.00m L水样置于磨口三角瓶中, 加入1m L硝酸银溶液, 1m L硝酸铋溶液, 摇匀。加入5.00m 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20m L硫酸银~硫酸溶液。加热回流10min, 稍冷却后加入50m L二次蒸馏水。冷却至室温, 加1滴试亚铁灵指示剂, 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即为终点。同时作空白试验。

3结果与讨论

3.1高锰酸钾法与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耗氧量分析数据

表1 是对不同水质的同一样品, 用两种分析方法测定化学耗氧量的对比实验数据。高锰酸钾法的允许差为≤0.5mg/L, 重铬酸钾法允许差为1.0mg/L。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对于不同水质用两种方法分别进行测定, 两结果之差完全在方法允许范围内, 所以, 用高锰酸钾法测定化学耗氧量, 完全可以获得满意的分析结果。

3.2影响紧密度和准确度的因素

在实际的分析中, 高锰酸钾测定化学耗氧量时, 标准溶液的加入量, 反应条件 (如酸度、温度等) 都应严格控制, 否则, 由于实验条件不同而造成测定结果很大偏差。

由于高锰酸钾标准溶液不稳定, 干扰测定, 最好每周标定一次。同时, 高锰酸钾在强酸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 滴定开始时, 酸度应控制在0.05~1.0mol/L;滴定结束时, 溶液酸度宜在0.2~0.5 mol/L。

测定样品时, 滴定温度宜控制在70~85℃, 否则, 草酸会发生分解, 影响测定结果。由于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易在热的酸性溶液中发生分解, 在滴定时, 开始时应慢滴, 中间可适度加快, 近终点时再度减慢。以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30s内不消失为滴定终点。因为时间过长, 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 (例氧) 和灰尘等, 都可使KMn O4还原。

4结语

高锰酸钾法对于测定低含量的化学耗氧量分析结果重现性较差。通过改进实验条件, 严格控制滴定温度、酸度及滴定速度, 能够提高高锰酸钾法测定化学耗氧量的测定范围, 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及精密度, 解决了不同水质采取高锰酸钾法测定化学耗氧量的分析方法的统一问题, 降低了能耗, 实现绿色环保分析。经过上述试验证明, 用高锰酸钾法替代重铬酸钾法, 完全能够满足工艺生产需要。

摘要:化学耗氧量又称COD,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用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文中通过用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 对不同水质的样品, 同时测定化学耗氧量的对比实验, 对高锰酸钾法测定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 找出测定不同水质的化学耗氧量的最佳方法,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上一篇:ICU护士培训论文范文下一篇:药学毕业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