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论文范文

2023-09-16

市场调研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文就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原则、思路、步骤和实施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为我院下一步具体的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体系开发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大众化的教育阶段。面向大众,培养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面向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也是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因。要想适应企业的发展、满足企业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是实现这一核心思想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必要性

1.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三个层次的能力,即专业基本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基本技能是高职学生在人才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企业考察高职毕业生是否“用得上”的重要指标;专业发展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具备专业发展能力的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后将逐渐表现出优越性,形成高职毕业生进入职业生涯后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是决定毕业生“能发展”的主要指标。

2.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征。

高职教育以进行职业定向教育为基本特征,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应使学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的。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实现了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性、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性、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性,充分体现出了高职教育的特征。

三、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思想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取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段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动态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所谓“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是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开发,必须遵照以下思想和原则。

1.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教育观。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必须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中的重要地位。

2.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体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特色。

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目标必须明确指向某一职业群,培养一线岗位需求的从业者,使受教育者不但具有在某一个岗位就业的竞争力,而且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因此,开发行动领域的课程体系要以就业需要为导向,即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变化。

3.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遵循建构主义理论。

课程体系开发建设应从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出发,以实际工作任务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真实任务的学习,进行知识的探索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4.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从学科系统转向工作过程系统化。

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与具体的职业行为联系起来,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学生首先对所学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获得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

四、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方法

1.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行动导向课程开发应从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入手,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到综合的规律,用工作过程描述的方法,分析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相近或相关联的工作任务进行综合,形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务或工作任务列表,分别列出这些任务的对象、内容、方法、工作手段、工作环境和完成任务的结果形式,从而归纳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或技能,并分析完成任务的相应程序或方法。

2.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设计。

并非所有职业活动或真实的工作任务都适合教学工作,教师应根据职业活动或工作过程的真实任务分析,得出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规律、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对这些任务进行再加工,遵从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设计适于学习的工作任务。

3.开发行动导向课程。

依据工作过程的组成要素,将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进行整合、类比和抽象,开发设计成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或教学项目,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构建课程教学内容。

4.开发系统化教学资源库。

根据工作过程的逻辑结点,形成完成工作任务指导书、说明书,工作质量检查方案,决策方案,以及教材等教学资源库。

五、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是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景来实施,最后以有效的考核方式作为学习评价手段,课程开发路线可归纳为下面所示流程:

市场调研→职业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构建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确定学习领域→确定培养目标→设计学情境→-教学实施→教学考核

1.通过市场调研,分析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教师要开发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在对企业专家、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岗位分析,以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频率、重要性,以及所能承载的知识、技能程度为依据,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2.分析职业行动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构建本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

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对应岗位职责和具体工作任务,研究专业职业的行动能力,按照专业职业能力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归类整合职业行动领域,并列出职业行动领域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学习者现有的能力基础,研究要完成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研究培养学习者职业行动能力的知识和技能,选择必需、够用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确定课程内容,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经过学习领域方案汇总,确定学习领域的数量和内容,从而确定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并以此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选择课程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结合学院的教学设施条件,教师执教能力和专长,由教师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案。建立学习情境要选择恰当的载体,将典型性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并将其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情境。学习情景是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4.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创新考核体系。

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学生则是在工作中进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实施中,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全部采用理实一体的方法,合理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每一个学习单元中都以实际工作任务来引导内容,采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学,体现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并按企业调研得出的工作流程来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课程考核评价上,依据学生完成工作成果的质量,以及工作和学习表现,采取职业素质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的成绩。

六、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几点思考

1.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应严格遵循课程开发程序。

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在一定教育理论导下,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通过必要的程序、步骤,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的过程。课程开发流程大体需要经过成立课程开发小组、人才求调查、能力与职业岗位的分析、工作任务分析的构建和课程实施评估等环节。

2.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注意课程的整体优化。

教师要依据各类课程的功能,突出应用性、整合性、实践性、先进性和综合性的原则优化课程结构。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核心环节,实践类课程时数占总教学时数至少应达到50%。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还应注意职业通用课程、职业核心课程、职业拓展课程、隐性课程,以及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结构、比例、衔接及纵横关系。

3.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必须建立课程实施的支撑条件。

课程方案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教学资源作保障。教学资源,既包括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又包括教学资源库建设。实验实训条件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情境教学的保障。因此,学校必须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以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如特色教材、教学课件、习题库、实习实训项等,同时还要提供专业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

七、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了模式探讨和转换的关键时期,高职教育改革的践行最终体现在课程改革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凸显了岗位技能和相关技术应用能力课程的要求,打破了基于知识系统性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完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且包含工作过程知识的新型课程体系。高职教育改革方兴未艾,课程改革更是任重而道远,开发出承载全新高职教育理念的新型课程体系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与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8.

[2]朱之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探讨.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VOL11,(4).

[3]杨凤翔.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方法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4]杨桂婷.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CEPE中国电力教育,2010,(四).

[5]韩新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育时空.

[6]卢广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北方经贸.

市场调研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为了实现飞机的正向研发设计,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缩短飞机的研制周期,航空行业开展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 Based System Engineering,简称MBSE)方法的探索与应用。研究的需求闭环验证属于系统工程范畴,提出在飞机的某一研制阶段下,同一研发层级内的需求闭环验证方法和不同研发层级间的需求闭环验证方法;给出需求闭环验证的实现流程,并通过案例,基于达索3D EXPERIENCE平台验证需求闭环验证流程的实现方法。研究表明:提出的需求闭环验证的方法、实现流程和应用平台,能够支持飞机研制过程中需求的验证,从而确认设计的合理性,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对推进MBSE方法在飞机研制过程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研制阶段;需求;闭环验证

1 引言

在工业4.0时代的背景下,国际航空市场对飞机型号的研制要求愈来愈高,研制周期越来越短。为此航空行业的诸多单位和相关专家进行MBSE[1]~[4]正向设计探究。通过理论方法的不断创新应用,将MBSE设计路线从市场调研、模型设计、仿真验证到生产制造等环节不断延伸应用。在系统工程的实现解决方案中,基于SysML语言的HarmonySE[5] 、基于Modelica语言的MMS(Modeling Methodology for Systems)[6] ~[7]等方法论在航空航天行业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现阶段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工程应用还处于架构设计或者初步的物理模型设计阶段,鲜有学者针对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需求闭环验证进行相关报告。

如今在飞机研发过程中,需求闭环验证方面,大多还是采用单机的分析工具进行系统仿真和机体部件有限元仿真,或者物理试验等手段,如于惠舟等基于Modelica语言进行飞机飞控系统虚拟样机构建,验证虚拟样机性能验证及工程应用[8] ;陈彦达等采用数值仿真分析方法研究民用飞机机身段适坠性[9];赵峻峰等通过物理试验方法分析并研究民用飞机机体结构静强度[10]。

本文采用基于Modelica语言的MMS方法论,将顶层需求进行细化,论述使命(Mission)、服务(Service)、功能(Function)及组件(Component)层的需求闭环验证方法;从飞机研发业务角度,阐述相关研发部门的需求闭环验证实现方法。在飞机设计阶段实现需求的闭环验证,能够提前发现研发的问题使其及早解决,大大减少物理试验次数,能够节约研制成本和缩短研发周期,所以需求闭环验证的技术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2 需求闭环验证方法

结合国内飞机研制的实际情况,将民用飞机研制划分为五个阶段:立项论证阶段、可行性论证阶段、预发展阶段(包括总体方案定义/联合概念定义阶段JCDP、初步设计/联合定义阶段JDP)、工程发展阶段(包括详细设计阶段、全面试制阶段、试飞取证阶段)、产业化阶段[11] ,前四个阶段一般属于飞机设计研发阶段,飞机研发部门为主,试制部门为辅。在飞机设计研发阶段,将飞机研发分为全机级、系统级、子系统级、部件级、组件级、零件或元器件级和材料级进行飞机的研发设计[12]~[13]。在飞机设计研发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按照飞机研发的各个层级进行设计,只是不同阶段重点设计的层级不同,即顶层设计需求不同。

2.1 同一研发层级内的需求闭环验证

基于达索MMS系统工程方法论,主要通过使命、服务、功能及组件层的分析以及用例图、功能图、场景图、顺序图等来展开飞机设计研发某阶段的研发某层级顶层需求的分解、细化,建立基于需求-功能-逻辑-物理(R-FL-P)的统一架构的相关模型[6],获得使命层需求、服务层需求、功能层需求及组件层需求;按照组件层需求,进行组件模型、接口等的设计,至此完成了基于MBSE的物理设计,如图1所示。各层需求的验证方法如下。

组件层,将组件模型、接口进行单一组件的专业仿真,包括组件结构CAE仿真和系统仿真等,验证组件层需求,确认设计的组件,形成组件层需求闭环验证方法。

功能层,将组件模型、接口按照功能层需求进行组件模型装配、集成,将以功能单元(单条功能需求)集成的组件和接口,依据各自功能需求分别进行集成仿真,包括各集成组件的多体运动学仿真、结构CAE仿真、系统仿真等,验证集成组件和接口的功能需求,实现集成验证,形成功能层需求闭环验证方法。

服务层,将按功能单元形成的集成组件和接口,再次按照服务层需求进行集成组件的装配和集成,再将形成的集成组件和接口进行动态行为仿真,包括多体运动学仿真、系统仿真等,验证集成组件的服务需求,实现集成确认,形成服务层需求闭环验证方法。

使命层,将按服务层需求形成的集成组件和接口,按照使命层需求进行集成组件的装配和集成,形成飞机研发本层级的总装配模型,针对总装配模型进行仿真,包括多体运动学仿真、系统仿真、多学科联合仿真等,形成飞机研发本层级的数字化性能样机,验证集成组件的使命需求,测试本研发层级模型设计的合格性,形成使命层需求闭环验证方法。

最后,试制本层级研发的模型,通过物理试验检测物理产品性能,验证本层级研发的顶层任务。

2.2 不同研发层级间的需求闭环验證

组件层形成的组件模型是该飞机研发层级组件的白盒模型,同时也是下一研发层级总装配的黑盒模型。

组件层需求按不同组件分类并分发给下一研发层级相关研发部门,作为下一研发层级的顶层任务;组件层需求可分发给多个下一研发层级相关研发部门,作为其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研发顶层任务,比如飞机级的组件需求通过分类可分发给机体、飞控系统、液压系统、航电系统等系统级研发层级的相关研发部门。下一研发层级相关研发部门同样按照MMS系统工程方法论,进行使命、服务、功能及组件层的分析,形成相关模型和相应层级需求,并进行需求闭环验证。不同研发层级间的需求闭环验证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下一研发层级相关研发部门最终交付的模型和产品有如下要求。

下一研发层级相关研发部门交付的总装配模型可供本研发层级相关研发部门进行相关仿真验证,包括组件仿真、组件集成及功能仿真、动态行为仿真等。

下一研发层级相关研发部门需搭建其所属研发层级的数字化性能样机。

下一研发层级相关研发部门交付的物理产品可供本研发层级进行物理试验,检测研发的产品是否实现顶层任务。

3 需求闭环验证实现方法

基于现阶段航空行业中系统工程方法的研究现状,结合相关研发部门实际的研发和管理方法,提出需求闭环验证的实现流程,并基于法国达索系统公司的3DEXPERIENCE平台(以下简称3DE平台),根据需求定义测试用例,可以将仿真结果与测试案例的需求参数对比,验证仿真结果是否满足需求,并可在测试案例管理界面查看测试验证状态。

3.1 需求闭环验证实现流程

3DE平台中对需求进行闭环验证,首先需求管理工程师在平台中对需求进行参数化,并对需求进行验证方法的定义,例如仿真、实验、演示等。系统工程师对相关需求建立测试用例TC及测试执行TE;仿真负责人参考相关业务的仿真标准(或仿真模板),对测试执行的需求建立测试计划TP,并建立相关的需求验证矩阵,对相关的仿真工程师进行测试验证请求(AR)。仿真工程师接收到测试请求后,可执行相关的仿真模板,进行仿真模板实例化和仿真,仿真负责人对仿真结果进行审核,确认验证结果是否通过,在业务流程中完成测试请求,从而实现端对端的需求闭环验证。图3为需求闭环验证流程图。

3.2 需求闭环验证实现方法

在3DE平台中,以如下案例表明需求闭环验证流程的实现方法。

在3DE平台的需求管理模块中,需求工程师创建标题为“测试需求闭环”的需求规格,并在此需求规格下创建测试需求,在该需求内容中输入“输出角度为1”。如图4所示。

系统工程师登录平台账号,在此测试需求的“相关对象”中创建测试案例TC,如图5、6所示。

在参数选项卡中选择“插入新参数”,单位选择“deg”,值输入“1”;同理,插入新参数,单位选择“deg”,值输入“0”,如图7所示。

以上标题为“Output deg”的需求是需要验证的参数化需求,标题为“Test deg”的需求是仿真结果验证的需求。

在该测试案例TC中,创建测试执行TE,如图8所示。并加入被分派的人(一般是仿真负责人)。

仿真负责人登录平台账号,参考仿真流程模板,在该测试执行TE中加入测试计划TP,并加入被分派的人(一般是仿真工程师),如图9所示。

仿真工程师登录平台账号,进入该测试计划TP,实例化仿真流程模板作为仿真过程,搭建行为模型并执行,得到所需结果并反馈到测试案例的参数中,如图10所示。

其中,在仿真专家制定仿真流程模板时,通过3DE平台的3DX PARAMETER组件,检索和选择需要回传的参数值,如图11所示。

需求管理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登录平台账号,在需求管理模块中可查看需求的验证结果,实现需求的闭环验证,如图12、13所示。

4 结语

为了探索MBSE的需求闭环验证在飞机研制过程中的工程应用,本文提出的在飞机的某一研制阶段下,同一研发层级内的需求闭环验证方法和不同研发层级间的需求闭环验证方法,能够确认设计的合理性,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基于现阶段航空行业系统工程的研究现状,提出需求闭环验证的实现流程,并采用3DE平台,通过案例表明需求闭环验证流程的实现方法。

本文成功地探索了需求闭环验证的方法、实现流程和应用平台,为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在飞机研制过程中更加深入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系统工程国际委员会.系统工程手册[M].张新国(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Bruce Powel Douglass.敏捷系统工程[M]. 张新国,谷炼(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4]梅芊,黄丹,卢艺.基于MBSE的民用飞机功能架构设计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2(1):1-11.

[5]谭琪璘,王旭昊.基于HarmonySE方法的嵌入式软件设计综合过程研究[J].信息通信,2019,196(4):93-97.

[6]任金虎,张小雯,许成伟等.基于MBSE的副翼及其操纵系统研发技术及应用[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20,136(01):70-79.

[7]沈波,任金虎,许鸿杰等.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在前起落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制造,2018,270:33-38.

[8]于惠舟,周凡利,鲍丙瑞等.基于Modelica語言的飞机飞控系统虚拟样机构建、验证及工程应用[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8,(9).

[9]陈彦达,范振民,李军.民用飞机机身段适坠性数值仿真分析[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20,137(02):43-50.

[10]赵峻峰,李三平,李强.民用飞机机体结构静强度验证[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20,137(02):1-5.

[11]杨旭.飞机结构数字化协同设计[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7.

[12]宁振波,张晓梅.先进飞机设计技术发展与展望[J].航空制造技术,2016,(5):24-28.

[13]宁振波,刘泽等.智能制造基础——数字化[J].金属加工(冷加工),2020,(7).

市场调研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市场调查工作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问卷设计的好坏,作为一个问卷设计者应掌握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各种技巧应烂熟于心,才能最大限度优化问卷,获得最好的调查效果。

关键词:原则;问卷设计;市场调研

问卷设计是一门重要科学,其设计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艺术性。所以问卷的设计者应该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灵活性和技巧性。调查工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由问卷设计的好坏所决定。问题具体与否关系到问卷的优劣,应使受访者愿意合作,使设计出的问卷可以准确地记录并反映被调查者的回答,方便数据的统计和整理。

设计一个好的调查问卷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问卷设计表面上看似非常简单直接,只要把想要调查的事项转化成问题和答案,然后根据逻辑的顺序适当排列问题的先后顺序就可以完成。但这样是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确定好要研究的问题,再提出研究假设、设计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指标体系设计出单个问题以及答案,最后根据问题的性质以及问卷的逻辑调整顺序。所以,问卷设计的最首要原则是系统性,是在总体框架的前提下设计问题,然后由一个问题连接到整体框架。这是遵循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1]。

二、可接受性原则

可接受性是指被调查人员更容易接受问卷。由于受访者有绝对的自由决定是否参与调查,他们可以以合作的态度配合调查,也可果断拒绝。因此,请求合作是成功进行市场调查的前提。所以为了提高被调查者的积极性,应该在问卷最开始通过说明词告知被调查者该项调查的意义,使调查者明白自身的回答可以影响整个调查结果。

问卷的说明词是受访者意愿的调查,以及对被调查者的感激,使受访者能理解,并且消除他们的担忧,使他们积极合作。因此,问候语语气应该亲切、诚恳、有礼貌,内容应该能清楚说明调查者身份,突出此次调查的重大意义和目的,并且明确保密原则以及奖励措施等。同时,不能使用容易使受访者厌恶的词语,以及一些模糊词和模棱两可的语句。

三、顺序性原则

顺序性是指问卷的设计应层次清楚,条理清晰,排序合理。问卷中问题的一般排列顺序是:

1.先提出简单的问题,后提出困难问题。说明词十分重要,它是设置在问卷一开始强调调查目的及重要性并且包含简单问题的语句。之后再根据先易后难提出问题,只有一开始的问题就让被调查者感到容易回答,才能使被调查者不对问卷产生抵触心理。

2.先提出一般性的问题,后提出敏感性的问题[2]。由于被调查者会考虑到个人隐私或有其他种种顾虑,通常不愿意回答收入之类有关个人的问题。若将这类问题放在前面,被调查者有很大可能会拒绝,从而影响到后继问题的作答,使调查工作从一开始就被阻断。而被调查者通常都愿意回答一般问题,所以把一般问题放在问卷前边不会使被调查者从一开始就拒绝回答问卷,至少可以成功收集到准确作答的非敏感性问题。

3.先提出定性的问题,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定性问题指给出选择答案的问题。回答者一般都愿意配合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考虑的问题,由于定性问题答题所需时间很短,因此,问卷前面应设置定性问题。由于开放性问题需要较长时间回答,而一般被调查者不愿意长时间来回答一份问卷。如果把它设计到前面,受访者会感觉到回答问卷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不去填写问卷。

4.先行为资料、态度资料,再个人基本资料。

5.把具体细致、专业性很强问题放在后面[3]。

6.将相关联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以增加被调查者的兴趣。

四、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指调查问卷应保证数据在不同环境下都可保持数据的准确稳定。具体地说,就是由于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处于不同的环境,会使数据产生很大波动,所以应把这些干扰数据质量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五、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是指提出的问题要准确规范、指向性清晰。比如命题准确,提问清晰,易回答,受访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要明确,等等。举个具体例子:“您对学校食堂满意吗?”这个问题中的“满意”太笼统,没有说明对哪方面的满意,违反了清晰性的原则。

六、逻辑性原则

逻辑性是指调查问卷问题之间的逻辑性要清楚,并且前后的问题可以达到相互呼应的效果,从而使问卷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4]。在囊括各方面问题的综合性的问卷中,为保证每部分问题密切相关,调查者要将差异比较大的问卷分块设置。

七、效率性原则

效率性是指问卷设计应保证最大效率,但是也绝对不能破坏数据的可靠性。简而言之,在保证访问相同信息的前提下,为了节省调查产生的成本,应该选择最简洁的方式询问,从而减少题目数量,降低难度,缩短问卷长度。

八、非诱导性原则

非诱导性是指问题不可暗示被调查者,要把调查者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作为问卷的限制条件,不能使被调查者容易产生主观臆断,遵循中性的设计原则。例如,你可以问“你觉得这种食物如何?”不能问“你认为这种食物和你口味吗?”这类问题产生诱导,会影响答案的客观性。

九、可维护性原则

问卷设计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经过反复优化和测试。正式的大规模调查需要在错误全部修正之后进行。问卷应该结构清晰,不同项目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当一个项目需要调整时,不应影响问卷的其他部分。此外,还要注意问卷的标准化。

十、简明性原则

简明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的内容应简洁。问卷中不能出现没有价值和无关紧要的问题。同时要避免重复,并且要用最简洁的设计和最少的问题完成问卷。

2.调查时间应该短。若调查内容太多,时间太长,受访者会感到厌烦,甚至会遭受拒绝,这将影响调查的结果。例如,某酒水公司在“关于消费者偏爱什么类型的酒水的调查”中,调查问卷是49页,被调查者完全没有回答下去的兴趣。这份问卷填写完成通常要花60分钟以上,从而导致回收率过低。

3.调查问卷长度应短。通常问卷长度越长所需赠品价值越高,所以要减少问卷长度来降低调查成本。根据经验,一般问卷的回答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十一、严谨性原则

问卷设计的过程必须要坚持严谨性,所有步骤和环节都必须认真设计。第一,在提出研究假设之后,下一步紧接着就要开展探索性研究。而在大多数时候,问卷设计人员往往会忽视探索性研究环节,造成了研究问题缺乏针对性,选项出现交叉,给那些理解能力不强的被调查对象增加了麻烦,使得调查效果大打折扣。第二,问卷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资料收集形式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通常情况下,自填式问卷和结构访问法是资料收集的两个主要方式。自填式问卷同时也包括了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和邮寄填答法;结构访问法则涵盖了当面访谈法和电话访问法这两个主要访问办法。第三,需要关注的是问卷的排版。从表面上看,排版工作和问卷设计没有直接的联系,然而从内在看,排版的好坏会影响到问卷调查者的答案。比如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问卷调查设计者为节约版面,不同序号问题没有空行,而是直接粘连在一起,或者是问题内容在本页,而选项放在了下一页,这就给答题者带来了麻烦,严重的甚至出现漏选、错选等。最后,试调查。试调查包括了客观方面的测试与主观方面的测试,通过试调查能够有效发现该次调查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方便设计者有针对性地修改。

十二、总 结

一份优秀的、高效率的调查问卷,其内容应当具有明确性和逻辑性,整体风格要围绕简洁、有亮点来设计。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当遵循这些基本原则,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切忌照猫画虎,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份满意的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1] 李俊.如何更好地解读社会——论问卷设计的原则与程序[J].调研世界,2009,(3):46.

[2] 文建群.人才流动状况调查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31-32.

[3] 孟军.一种科学、实用的统计方法——问卷调查[J].科技风,2008,(3):70.

[4] 蒙娜.问卷法在档案利用中的运用[J].北京档案,2008(6):26.

市场调研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随着市场调查在经济实践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调研岗位呈现多元化,专业调研人才需求旺盛,但社会更注重综合素质突出的技能型人才吸纳。市场调研课程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将调研知识和实践性教学有机相融,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社会需求 市场调研 教学改革

1 经济实践中调研工作的重要性

1.1 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市场调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关系着每个经济主体的生存发展。在当今社会,市场调查的地位不断提高,市场调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产品的开发、升级以及结构的调整等许多方面都无法离开市场调查。

1.2 市场调研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调研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把以销定产作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企业,只有在生产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且能最大化出售时,才会有市场效益和经济利润。企业要在消费者意识不断理性、不断成熟的环境下获取更大的市场,市场调研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企业需要能细心分析市场、研究市场和开拓市场的人,来获取竞争优势。

1.3 市场调研能够为企业一系列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市场调研是企业营销工作开展的一个门槛,调研通过信息把企业和消费者联系起来,了解消费动态,用这些信息来辨别营销目标和市场导入机会,企业可通过调研为产品、服务和品牌的推广寻找和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策略,为营销方案的制订,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

2 社会对调研人才的需求方向

2.1 调研岗位多元化,专业调研人才需求旺盛

在当前的社会,商务谈判、秘书、业务员、专卖店代表、营销策划等多个工作岗位都需要熟知市场信息,需要具备一些调研知识与技能;食品、电子应用、保险、金融等各领域都需要行业信息调查才能真正经营好企业。调研与很多岗位和行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社会对调研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尤其是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随着调查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业对专业调研人才的需求日益突显,依赖性也不断增强。调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突出的专业调研人才需求量大,前景广阔。

2.2 注重能力型人才的吸纳

从历年的社会调研人才需求情况可以看出,社会在需要高学历的同时,更注重能力型人才的吸纳。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对人才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要远高于对所学专业的要求。社会对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产业升级和新技术发展,传统的知识技能结构难以满足现代制造业的要求。具有新观念、了解新材料、掌握了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愈发受到企业重视。在新型工业化时代,具备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的技能型人才,更为企业所看重。

2.3 注重综合素质强的人才需求

随着企业的创新发展,企业对调研人才的需求除要具备专业知识外,更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方面能力和水平。企业关注人才技能的同时,也关注其语言表达、职场礼仪、团队意识、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应变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未来拥有较好专业技能,具备较强心理素质和开拓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与健康的行为道德的综合素养突出的复合型人才是社会人才需求竞争的焦点。

3 社会需求导向下的市场调研教学改革

(1)以任务模式重置教学内容,将理论置于任务实践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市场调研》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市场调查的相关操作。市场调研课程将市场调查流程分解为确定市场调查目标、制定市场调查方案、选择市场调查方法、设计市场调查问卷、组织实施市场调查、整理市场调查资料、分析市场调查资料、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编写市场调查报告、跟踪市场调查十个调查任务,根据每个任务安排教学内容,将调研理论放于实践任务中讲解,不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更能让学生在讲授和学习中体会调查的操作技巧,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中理解一些高深的调查应用技术,在以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2)系列实训模拟市场调查环节操作,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市场调研课程把理论讲授和实践模拟操作紧密结合,调研课程应在每个调查任务讲解完,进行对应的实训操作。伴随各调查流程的讲解,先后安排调查方案的编制,典型产品或企业的二手资料收集与整理,人员访谈法,电话调查法,调查问卷设计,抽样模拟,资料规范化整理,相关登记表、编码表等的制作,图表化数据处理以及调查报告撰写等系列实训操作,让学生在市场调查环节的仿真模拟中领悟和掌握相关操作技巧。

(3)企业一线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实现经济服务的适应性。在市场调研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己选定企业,围绕市场调查各个环节,深入各行业企业一线展开调研活动,进行全程实践。也可在企业进行兼职锻炼,为实践企业承担了一部分调研任务。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自己去锻炼,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自己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4)实践调研活动开展增强学生对各门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学生将多课程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能力。市场调研的企业实践活动,需要各门课程配合才能完成。在资料收集阶段需要学生具备市场调查、公共关系和商务谈判知识;在资料整理阶段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知识与相关技能操作;在数据处理与分析阶段需要经济学、经济数学和统计学的有关知识;在策划案制作阶段需要市场营销、营销策划、行业营销知识,并需要计算机技能辅助。在整个调研实践流程中,让学生交叉运用各门课程完成任务,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5)实践性调查任务的完成,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技能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教学中,不管是安排的校内模拟调研实训,还是校外企业一线的调研任务,都把学生真正地置于主体地位,遇到问题学生自己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在市场调研各个任务流程的操作中,学生自主拟定方案、自己完成资料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处理与分析、调查报告的策划与制作,这样把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位置,自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在为企业锻炼时,要面临不同的客户、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要完成不同的策划方案,使他们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大大提升。

总之,实践性特征突出的市场调研课程,在能力本位导向下进行教学改革时,注重基本素养的塑造和调研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打造学生专业岗位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调研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洋.高等院校“市场调研”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2(1).

[2] 毛艳华.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的《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改革[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1(3).

[3] 李刚.教学模式改革市场调查课程理论与实践之探索[J].今日科苑,2009(24).

[4] 翟玉强.当前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7).

市场调研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本文在论证市场调研对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归纳出市场调研在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安索夫模型、AIDA模型、4PS模型和SWOT模型等五个方面的应用,并且提出了市场调研在日常应用中容易出现的十个误区。

[关键词] 市场调研 营销管理

市场调研是企业了解市场和把握顾客的重要手段,是辅助企业决策的重要工具。对于现代管理者来说,掌握和运用市场调研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市场调研作为一门独立的应用科学有着庞大而复杂的内容体系。

一、市场调研对营销管理的重要性

市场调研具有三种功能:描述、诊断和预测。它的描述功能是指收集并陈述事实,调研的第二种功能是诊断功能,指解释信息或活动,最后一种功能是预测功能。

市场调研对营销管理有重要作用,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它有助于管理者了解市场状况,发现和利用市场机会

市场由供给和需求组成,它们之间彼此为对方提供市场。在商品日益丰富的情况下,作为供应一方的生产者面临既有产品竞争和资金、人才的竞争,也有技术水平和技术设备的竞争,而在这种市场条件下,谁能赢得消费者的垂青,谁就是成功者;反之,则面临着被挤出市场的命运。

一位营销经理可能会考虑在推出一种新的速冻食品时提供优惠券,优惠券可能与电视广告一起被用来引导人们尝试这种新的食品。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谁会接受这种优惠券呢?营销经理提出的下一个问题是:优惠券大量使用者和少量使用者之间是否存在可识别的人口统计特征?市场调研表明,统计上惟一有显著差别的是家庭的女主人没有工作。营销经理根据这一特征来购买新速冻食品优惠券的邮寄清单。

2.它有助于管理者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

在现代市场营销中,企业管理者如果对影响目标市场和营销组合的因素有充分的了解,那么管理将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市场调研在主动式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主动性的管理者不仅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寻求新的机会,而且会通过战略计划的制定尽力为企业提供长期的营销战略,基于现有的和将来的内部能力,以及预计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计划可以用来指导企业资源的长期使用。

3.它有助于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任何企业的产品都不会在市场上永远畅销,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例如,索尼公司每年向市场推出1000种新产品。市场调研在新产品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消费趋向、新的要求、消费偏好的变化,以及对产品的期望等,然后设计出满足这些要求的产品,使企业的销售出现新的高潮。

4.它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市场上,生产紧随消费的情况普遍存在,但生产也可以强制需求,即在消费者对产品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以后,认可产品并进行购买,这种强制需求一旦成功,企业就可率先进入产品的销售领域,从而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二、市场调研在现代企业营销中的应用

在营销实践中,进行任何市场调研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搞清楚战略失败的原因或减少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为这些目的而进行的市场调研被称为应用性市场调研。企业所做的都是应用性调研。它在现代企业营销中的应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市场调研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应用

(1)投入期——确认需求。早期确定对产品是否有需求,或者是否有尚未被满足的需求至关重要。市场调研可用来检验其概念或想法。

(2)成长期——让产品起飞、上升。在成长期,市场调研有许多用途。市场营销计划中有三个必须解答的问题:当前产品或公司处在什么地位?希望它走向哪里?即产品或公司的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它的目标?

(3)成熟期——改进产品运营。当产品有了销量并迅速增长达到了极大值的时候,市场调研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它可用于一旦赢得了顾客以后保证他们继续满意和忠诚,它可确定品牌对人们意味着什么并建议怎样使之与市场更协调一致,以获得最大盈利。在这一阶段,成长期很有生命力的那些用途仍使我们期望市场调研对营销计划、定价、广告检验等做贡献。

(4)衰退期——规划下一步行动。当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开始衰退时,产品销量开始减少,需求正在下降。这一阶段市场调研有为产品寻找新用途的任务。最好的产品出口市场调研都是高度集中的。有时调研世界市场是必要的,但往往是不值得的。真正成功的出口商在同一时间选择一两个国家。他们知道对许多国家调研可能导致杯水车薪的结果。

2.市场调研在安索夫模型中的应用

尹格尔·安索夫模型主张用二维坐标轴来分析公司现有产品怎样进入新市场,或者把新产品卖给现有顾客。除了这些机会以外,公司还可以在全新的市场上用新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在每个安索夫矩阵方框中都能找到市场调研的用处。在现有市场或现有产品框中,市场调研最方便。在这一区域通过调研,可以发现人们在做什么和在想什么。在新产品或新市场框中最需要市场调研;但是在这一区域里调查最困难。要想知道未来人们要买什么,市场调研不能以高精度给出全部回答。但是无论如何,它能对向新市场投放新产品的管理决策提供帮助。

3.市场调研在购买行为AIDA模型中的应用

AIDA四个字母来自下列单词的缩写:A——知道(Awareness):通过某种促销使人们知道此产品;I——兴趣(Interest):通过促销活动激起顾客的兴趣:D——要求(Desire):引起一种购买该产品的渴望,使得为其效用而做出决策;A——行动(Action):全部之中最重要之点,一旦顾客被吸引并且想要该产品,就采取行动购买它。

市场调研人员常用部分或整个模型来揭示促销与沟通计划的有效性。询问顾客是否知道某产品或服务,如果沟通有效,目标人群中知者可能很多。

4.市场调研在市场营销组合(4PS)中的应用

市场营销组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通常称为4PS,它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四大支柱,被营销经理们奉为营销理论中的经典,也是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运营方法。在使用该模型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例如,四个“p”中每个“P”的重要程度;改变四个“P”中的某一个因素会对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有多大的影响等。

5.市场调研在SWOT模型中的应用

机会和问题分析是企业营销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在进行机会和问题分析时,常用SWOT模型。该模型的首字母来自把公司优势(Strengths)、弱点(Weaknesses),以及它所处的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Opportunities)和造成的威胁(Threats)放在一起分析,以辨认在营销计划期内,企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SW),机会、威胁(OT)的问题。这种分析是在出色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调研中所获取的大量营销状况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市场调研的十大误区

企业数据化地解读市场与消费者不外乎有两种途径,或者自己去了解,或者借助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很多企业在与市场调查公司合作的过程中,觉得好像做不做市调结论都是一样的,没有显著的成效感。

事实上市场调查这个行业是20世纪80年代才进入中国,整个模式从西方输入,行业思维、方法、手段并不完全适合刚刚起步但是发展迅猛的中国企业,于是屡屡造成这样的尴尬:市场调查公司觉得自己提供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市场调查数据分析,而企业却感觉像是花钱听了一场几个小时的“市调秀”,没有实际作战的指导意义。

市场调查的误区主要表现为:研究消费者,却远离消费者;市场调研与营销脱节;过渡热衷于研究模型;机械化式的调研程序;研究院不懂品牌、广告和策略;未看清楚真相和本质;中看不中用;只做常规数据分析;只做一次性调研;认为市场调研是万能的。

在现代市场营销环境中,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认识到市场调研的重要性,把握住市场调研这一重要的工具,正确认识和避免踏入市场调研的误区,科学地将市场调研应用到企业的营销管理当中,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状况,发现和利用市场机会,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冯丽云:市场调研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1

[2]张广宏:谈并行思想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5.02

[3]张桂华:国际服务营销的顾客管理策略探讨.商业时代,2007.21

[4]李新月:农村信用社市场调研程序与设计.经济师,2006.01

市场调研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包装设计课程属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之一。包装设计课程也是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点课程,其涵盖面较大,包括标志设计、版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广告策划等众多内容。本文将“交互思维”三个理念植入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实用型学生,使学生成为市场所需的包装设计人才。

关键词:包装设计;教学研究;交互思维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Packaging Design Course under the Concept of Interactive Thinking

LI Yi-fei(Guangzhou Huashang College, Guangzhou 511300, China; University of Sarawak, Malaysia, Sarawak 943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大众对消费品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市面上推出的产品的包装设计不仅需要直接表达产品的内容和信息,同时还要追求对产品包装的美感设计。包装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综合课程,高校包装设计课程是培养优秀视觉传达设计师的重要途径,如何优化包装设计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值得探讨和关注。

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包装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通常会安排在第三学年,因其课程知识较多,所涉及到的范围较广,涵盖版式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构成基础等常规的设计理论范畴。此外还涉及到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广告策划、市场营销等多学科内容。包装设计课程作为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迈入社会前的必修课,承担着学习设计规范理论内容和实用实践内容的双重课程要求。但现阶段大部分的包装设计课程仍存在很多不足,这些不足造成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吸收率下降,并且没有达到与时俱进,与社会上所需的包装设计人才要求不符。

1.1 传统教学模式专注于专业框架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老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仍停留在教师讲授理论性知识的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教学实践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大部分的课堂知识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缺少对实践的思考,缺少对学生想法的理解。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单方面的教学信息输出,学生互动性较低,得到的回应也较少,因此无法作出后续的课程内容调整和修改课堂教学模式。

1.2 教学成果不适应市场需求

传统的包装设计课堂最终的课程成果基本均为设计作品,无论根据授课老师命题制作设计包装还是学生自定义设计包装作品,这些设计成果都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虽然其设计过程也严格依照标准的设计规范和准确的理论依据,但這些设计过于主观,没有合理考虑市场需求。在市场反馈部分也是缺失的,因此会造成学生没有按照市场调研的数据进行设计,也没有合理分析产品的信息,更没有考虑产品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和使用习惯等。例如针对老年人推出的产品包装,成熟的设计师会为了迎合老年人的审美和视觉舒适度来进行版面上的调整,包括一些基本的用色搭配,字体调大等。如果在包装设计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那么当学生踏入社会工作,从事包装设计工作时,会容易造成和市场、用户脱节,设计的作品往往得不到市场认可。

1.3 教学内容不被学生认可

传统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也同样不被学生认可,随着“大数据”时代和5G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更加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高校学生作为年轻群体,是新媒体的拥护者。当教师的课件和教学内容有“陈旧”的趋势或者与“潮流”不符时,学生往往会敏感地察觉和表达出对教学内容的不满。这也会造成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会产生对教师、课堂和课程厌恶,造成消极影响。

1.4 教师队伍缺乏职业人才

大部分教师在取得学历学位之后便进入高校任职,缺少从事企业或者相关职位的经验,但对于包装设计这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这些学术型教师往往缺少实践的经验。因此无法站在市场的角度来指导学生进行包装设计,他们只能告知学生一些通用的设计规范和画面调整,例如字体间距、颜色搭配、画面美感等。很多学生在实习环节或毕业入职设计公司的时候,才开始设身处地与市场联系,做“市场需求”的设计。

2 交互思维理念对传统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

“交互思维”一词源于交互设计,交互思维是交互设计里的坚实思想基础。交互设计从人的认知角度来思考问题,让人能够快速理解人造物。交互设计简单来说,即“交流”和“互动”,这种交流和互动是双向的,如果只有一方信息输出,但另一方没有进行互动和反馈,那么就不是交互设计。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单方面信息传递”的问题,这一现象体现在基本的课堂授课形式为教师讲授理论,而学生没有进行更多地互动和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另外在学生进行包装设计作品时也没有考虑市场情况、分析产品信息和理解用户需求等方面,即没有和将服务的产品进行良好的沟通,这也是缺乏了“交互思维”的思考方式。因此对于包装设计课程来说,教师应该思考将这种交互设计的“交互思想”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结合。

3 交互思维理念运用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1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在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环节,教师以交互思维为思想基础,植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三个环节里。在“课前”的备课环节,教师应该了解时下关于包装设计的最新资讯和当下潮流趋势,而且分析学生的群体习惯和个人典型习惯。例如学生的年龄层次、性别占比、生活习惯、前期课程学习技能等。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备课,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方法和教学模式。在“课中”的授课环节,课堂的情况总有变化,在保证课程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教师也应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因包装设计课程的授课时长约为六至八周,在此期间,会有多种因素影响着教学,交互思维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境变化,及时对课程内容做出调整。在“课后”的总结环节,教师应对课堂上学生表现情况和所设计包装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学生的产出作品与市面上的案例是否有较大差异,差别在哪等。同时这也是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自省”环节,分析教学设计缺点,促进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3.2 学生应与包装设计产品搭建良好“沟通”桥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与包装设计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交互思维下的交互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中的一大亮点,以市面上产品为主题进行产品的包装设计,引发教学模式新的突破。这要求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习,模拟市面上已有的产品进行包装设计,锻炼学生除了版式设计以外的其他方面。交互思维下的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分析产品信息,例如产品的来源、产地、生产年份、有效期、传递的产品意义和企业形象等,进行市场分析,例如市场定位、产品定价、消费品定性等。学生还要寻找市面上同类型的产品进行竞品分析,过滤同类型的产品信息点,提取产品亮点,最后根据亮点进行包装设计。学生应学会思考如何通过包装来传递产品的正确信息,如名称、类型、型号、生产日期等。另外也要根据产品的特征来进行包装的版面设计,例如进行药品的包装设计时,需要将药品名称放大并且工整地排放在包装盒的中心位置,让消费者一目了然,有针对性购买。

3.3 培养学生“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维

交互思维下的交互式包装设计课堂中,交互思维中极其重要的一点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即学生在进行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消费者感受,包括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在视觉感受上,首先要让消费者对产品有品种认知度,即让消费者直观地得出这个包装是为什么产品而做的设计,思考这个包装设计到底能否把这个产品的基本信息传递出来。其中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来做设计,例如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包装设计,那么在进行版面的字体设计上就应该把字体相对应的放大,甚至作加粗字体的效果,方便老年人阅读。在心理感受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产品理念和消费者心理进行创意设计,让大众看到该包装设计时可以感受到产品或者企业想传递何种情感。例如在进行某功能饮料的包装设计时,思考如何将产品的提神醒脑、振奋人心等特征与日常的生活、工作场景进行结合。

4 促进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交互思维的理念强调了信息交流互动、注重产品分析、满足用户需求这三方面,而这三方面对于包装设计课堂教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信息交流互动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让教师在备课、授课、课后能与学生和时下信息进行交流互动,随时更新最新教学内容,调整教案。然后引导学生从“物”出发,进行竞品分析,给产品作思维导图,根据产品的信息来進行包装版面设计。最后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维植入包装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从包装设计的构思到成品诞生,围绕消费者做设计。

5 结语

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使大众对产品包装给予了新的期待,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交互思维植入包装设计课程中,让学生在掌握设计理论基础的同时与市场紧密结合,学会倾听消费者的需求,让产品的包装与消费者达成友好互动。交互思维理念下的交互式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包装设计能力,有助其未来成为优秀的设计师。

参考文献:

[1] 张越.数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风景名胜,2019(1).

[2] 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 李天露.基于设计美学视角下的产品包装设计研究[J].参花,2019(05).

[4] 刘沙城.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绿色包装,2021(05).

[5] 黄玄.国潮视域下传统文化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包装,2021(04).

上一篇:卫生类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文字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