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论文范文

2023-09-17

汉字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2、开展民汉双语教育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发展

3、萨义德《东方学》之争与中国的“理论东方学”

4、重新审视中国历史大时代

5、专题二十二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6、从昆明方言传承看昆明城市文化发展

7、为词源研究打开另一扇门

8、浅析语言文化观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9、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若干策略问题

10、国际汉语教学中的书法教学设计构想

11、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中外文化交流史”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应用

12、从中韩文化冲突探讨中韩交流范式

13、电视节目《中国成语大会》的传播学考察

14、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字学研究

15、中日文化交流中往来物的研究价值

16、为跨文化书法教学搭建“文化脚手架”

17、从丝路古贝到美国内战

18、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育思考

19、观日本动漫·品文化香韵

20、黄遵道宪与晚清“西学墨源”论

21、黄河文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22、探析书法艺术与建筑空间形态的通感研究

23、从“以字引词”到“以字统词”

24、体用合一:加葛里亚蒂的文化资本运作观管窥

25、汉字与朝鲜半岛文字形成

26、东北亚地域古代史的“难民”视角

27、浅析韩国文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28、通向“外亚”的“内亚”之路

29、法国文学杂志《原样》对毛泽东诗词的译介

30、中日两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差异

31、蓬莱与朝鲜半岛的海外交往

32、中国本土文化身份的反思与重构

33、浅论主持人如何对待语言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34、长安形象在韩国汉诗中的接受与嬗变

35、当前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定位与发展

36、“以文促情”与中日关系的发展

37、论彝族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研究的路径

38、古代中国科技文化解题思维发散

39、不惑之年的中日关系:深层次问题凸显

40、郭沫若:现代中国书法文化的创造者

41、从公共外交角度比较孔子学院及歌德学院的美国实践(下)

4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电视公益广告中的表达

43、汉字意蕴中的大学生德育教化研究

44、论饶宗颐先生的华学观

45、佛教与汉语外来词研究

46、室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

47、试论中俄电影文化的几次“交集”

48、保加利亚翻译家韩裴的《红楼梦》情缘

49、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重建大战略

汉字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一、主办单位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二、策划承办单位

计算机科学系学生会学习部

三、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计算机科学系全体学生的生活,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同学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检验学生汉字录入的速度、正确率和文字排版能力,进而丰富校园文化。

四、活动对象:

计算机科学系全系学生

五、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xx年3月24日、25日

地点:科苑

六、活动前期准备

1、与辅导员联系,商讨有关比赛的详细情况;

2、前期的计划工作;

3、活动的宣传工作,由计算机科学系学生会宣传部负责制作、张贴海报并在校园网上发表相关新闻;

4、比赛题目的选取和审批工作。

七、活动规则:

1、比赛上报的同学必须准时到达比赛地点,若迟到者做取消比赛资格处理;

2、此次比赛不设如赛,参赛选手服从场内工作人员的安排;

3、各参赛选手必须提前5分钟进入赛场,按照编排的计算机顺序编号进入对应座位就座;

4、比赛的内容:参赛选手在既定的时间内录入给定的文字并对其文字进行排版美化;

5、选手录入完后以自己的名字和学号为文件名保存到指定位置,如不按规定保存,责任自负;

6、比赛过程中不得与其他选手交流,不得干扰其他选手的正常比赛。比赛过程中如有问题,选手应马上举手报告,请赛场工作人员解决;

7、时间结束后,请参赛选手不要进行任何操作,并迅速离开赛场。如果参赛选手在进行误操作后,出现计分误差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责任自负,按比赛规则规划成绩记为0分;

每位参赛者应认真阅读以上注意事项,如违反以上规定,比赛成绩一律记为“零”。

八、奖项设置:

汉字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1汉字教学的重要性

汉字饱含着民族生活史的丰富内容, 蕴藏着深刻的生活哲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规律,这一点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虑。在我们的教学中应尽量通过音、形、义联系,挖掘汉字在3000多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大量文化信息, 从而增强识字教学的知知识含量。比如在教学汉字是穿插一些诗词名句、神话传说、奇闻闻轶事等。

2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识字教学应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如教“男”字时,往往往只要求学生能说出这个字的笔画结构, 这样的教学在初始阶段段或许是必要的, 但这样机械地识字必然影响识字教学的质量和和效率,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能从汉字造字方法入手去去挖掘文字所潜藏的深层文化内涵,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受到语文文教育,还可以了解古代的文化知识,如“男”字可以解释为在古代代农业社会中男子是主要劳动力,“从田力, 言男子用力于田。””(许慎·《说文解字》)

2汉字教学的改革方向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阶段识字的任务比较重,重,所以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积极性。性。使学生在兴奋中识字, 在愉悦中识字, 在识字中得到成功的体体验,培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

有兴趣才有动力, 才有潜力能否激发学生兴趣是识字教学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一位教师教“雨”字时,给学生出出了这样的字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充满诗情情画意,富有生活气息;还有一位教师她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表示示颜色的字“黑、白、红、绿、青、紫”,然后让他们把这些字分别填到到下列诗句中:“一___山郭外斜、月___雁飞高、一骑___尘妃子子笑、春风又___江南岸、北风卷地___草折、日照香炉生___烟”。”。这样就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文字, 而且还感受古代诗词的的博大精深,真是其乐无穷,一举二得。

在低段的识字教学的阶段目标中, 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自制力弱,注注意力只能集中10分钟左右。因此要让学生在整个识字过程中中始终伴以高昂的情绪,强烈的情感体验,的确存在较大的困难。难。只有走情趣化、主体化之路才能走出一条独特而高效的现代儿儿童识字的创新之路。

3.1游戏法

如开火车、找朋友、猜字谜等等,让学生快乐游戏,体验生活活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请“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比如笔者会这样对学生说:“你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能告诉大家是怎么认识的吗? 真了不起! 做一回小老师教教同桌小伙伴好吗?”这样做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发了识字的兴趣和信心,肯定了一部分识字快的学生,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又激发了全班学生的识字欲望。

3.2音义形结合法

在世界各种文字体系中,汉字是最富魅力和特色的一种,它具有音美、形美、义美。识字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形成有关字词音、形、义、用的统一。读准了生字的字音,还应记住生字的字形。而且汉字具有因义赋形的特点,如“休”是一个“人”加一颗“木”,合一起象人倚着树休息的形状。《说文》:“休,息止也;从人依木。”在远古时代人们要寻找一个歇息的处所,大树下显然是最好的地方,因为树下夏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结实的树干又足以让人依靠。因此在识字课的时候,笔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让我们仔细观察生字宝宝的样子,你发现了什么? ”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和创新思维。

3.3合作法

“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身受益。”在识字教学中,我们相信学生的潜力,决不越俎代疱。在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时,我们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识字。开展四人小组学习,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共同探究,通过实践总结出识字的好方法,比如自编儿歌谜语等。

3.4情境法

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设一幕幕使学生惊喜、快乐的情境, 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如,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各种各样漂亮的名片。并把自己的名片分发给班中的小伙伴,相互认认小伙伴的姓名。又如,多媒体的运用、课本剧的表演等也是创设情境的好办法。情境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身临其境,其乐融融。

3.5课外拓展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环境, 为学生识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课堂,随处可见的各种广告招牌,信手可得的各类物品包装袋,这些与学生们日常生活相伴的事物名称, 是一本鲜活的识字教材。开展识字本、识字墙、识字乐园等活动。不定期开展识字擂台赛。从选读教材、语文课外阅读及各种儿童课外读物中挑选相关文章,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在新的语言材料中与学生认识的字词再次见面,体会识字与读书的乐趣。这样不仅大量识字,而且还巩固了所学的字。

汉字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一、汉字是情感表达的物质载体

汉字传承着民族情感、记录着年代讯息、描摹着时代精神, 这是它的特殊性, 也是它能永续发展的首要原因。

汉字是我们民族情感交流与传承的物质载体, 其书写工具、介质广泛而多样。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 汉字有着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首先, 汉字连接多种生活艺术门类如建筑、雕刻、装饰、诗歌、绘画、书法等, 并且较少被主题和格调限制, 这些门类为汉字传统时尚的创造供给了充裕的题材和表现方法。再而, 不同的介质选择可为创作供给新鲜思绪。最后, 活字等印刷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批量生产提供了方便。这样, 不论是民间艺人、艺术家或是工坊, 都让汉字元素的传统时尚有了更精彩的表达。

开放的汉字传统时尚创作为情感传递提供了舞台, 某些奇妙的传统时尚, 能够叫醒人沉睡的记忆;犹如凝结着思想家对人生的哲学领悟;又犹如对欣赏者诉说的感人故事。这类包含汉字元素的传统文化从设想、磨练到成型一路都是残缺的, 直等到伯乐出现。当这样一件文化作品与人存在关联后, 它才有完全意义。自此, 汉字时尚成为创造者、使用者和跟随者之间物质和精神上的一个媒介, 贯穿情感传递的全程。

在汉字时尚的创造经历中, 创造者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 根源与核心是他的思想。由此, 相较于其他创作而言, 汉字时尚的创造同心理需求的关联更为紧密。汉字时尚是艺术创造者核心思想的传递, 是内在世界自我象征性的物质载体。

二、汉字是情感表达的思想载体——“祈福文化”

中国的汉字元素和传统文化具有包含关系, 汉字从属于传统文化, 而传统文化包含汉字, 两者拥有的艺术内涵和审美诉求是相通的。在浩瀚如海的中华传统文化中, “祈福文化”是一种层层叠叠, 波澜壮阔的浪花, 业已成为一切和谐美好事物的象征。它以汉字为依托, 在“福”字上驻足良多。美轮美奂如传统建筑的萧墙雕梁、细腻温润如瓷器、针绣等装饰物件及日常披挂的细软, “福”文化了了可见。

拆解“福”字, 发现它由左右两个象形分部构成, 左侧的“示”字旁, 神之本字, 是古时祭祀礼宾的形象, 而右侧的“畐”是“一、口、田”。一部分人将“示”视作相似的“衣”, 而“畐”则指代粮食, 组合到一起的寓意便是“一口田, 衣禄全”。“民以食为天”传承千年, 汉人祖先最初的祈福意识是对丰衣足食的追求, 由近及远, 当代中国人对小康生活的追求也只是这类思想的再发展。更有人认为“福”同“富“, 汉籍《释名》有言:“福, 富也。”这两字谐音且右侧都有“畐”, 因而祈福就是求富贵, 可谓最原始和最世俗的愿景了。以上种种都切合着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

《礼记》有言:“福者, 百顺之名也。”一顺百顺, 自然岁岁平安。换言之, “福”字有诸凡顺遂、心想事成的寄托。《尚书》有“五福”的观点:“寿, 富, 康宁, 攸好德, 考终命。”“寿、富、康宁”我们都好理解。“攸好德”则一般解释为“所好者德也”, 本意是斯人要有高风亮节, 素性仁爱善良并宽以待人, 如此才能修来福气。“考终命”是指尽享天年, 长寿而亡, 是莫大的福气。自此, “五福临门”便成了老百姓使用频度极高的庆贺妙语, 直白地表达为:福、禄、寿、禧、财。农耕的汉民族唯愿雨顺风调, 五谷丰登。这里“豐”字最具代表性, 上面类似一装满谷物的容器, 下面是由“鼓”引申而来的古代容器“豆”, 合在一起寓意土地肥沃, 喜庆丰收。

中国人对“福”文化有着格外浓烈的情感, 生活中有大批基于“福”字的俚语。譬如古人见面互道一声“万福”, 品尝玉盘珍馐叫有“口福”, 风水独好叫“福地”, 家道充裕的家庭称为“福门”, 相貌富态称有“福相”, 夫妻相濡以沫叫“幸福”, 当官与民谋利叫“造福”百姓。如天之福、福禄双全、知福享福、寿山福海、洪福齐天、百福具臻、万福攸同等, 这些福字成语, 无不表露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那么, 福源何来?昔人认同福源于勤俭和知礼。由此角度出发, “俭”字是关键所在, 有许多裨益, 勤俭可以养廉、修德、养志, 所谓“福生于清俭, 祸生于多贪”, 斯言不谬。古人认为福无所不在, 福气的多寡不由天命, 关键在个人的修为。《格言联璧》有云:“薄福者必刻薄, 刻薄则福愈浅矣。厚福者必宽厚, 宽厚则福益厚矣。”愈是福缘浅陋的人越是尖酸刻薄, 相反的, 福缘厚重的人必定心胸宽广。常言道:与其烧香拜福, 不如行善积德。祈福文化是先祖们给我们留下最纯粹的历史人文因素, 发展至今, 它已成为传统文化、宗教的关键构成部分, 逐步升华为艺术灵魂。

三、结论

有了汉字这个物质载体, 所有基于汉字的“祈福文化”便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趣味和文学气息, 也极大的丰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元素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意趣。相应的, 也使得汉字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限于装饰作用, 更加注重汉字元素在传统生活内抒情咏怀的作用,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元素艺术内涵最主要的表达。

摘要:汉字与中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当紧密的关联, 汉字不但记录和承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就其本身而言, 都是一种灿烂的文化现象, 贮藏着厚重的文化记忆。本文从情感传达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两方面入手, 试图解析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联结。并着重以“祈福文化”为例作具体解释。

关键词:汉字,思想,中华文化,物质,祈福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2] 刘熙.释名[M]北京:中华书局, 2016.

[3] 金缨.格言联璧[M]长沙:岳麓书社, 2003.

汉字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输出在文化届、设计界愈发引起高度重视。如何让传统文化、中国元素与当代设计业得到有机融合,积极推进文化多元,是当代设计界面临诸多挑战中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关键元素——汉字来着手,尝试探讨汉字与平面设计内容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汉字 平面设计 中国文化元素

任何一种文字都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载体,也是民族独立的象征。汉字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汉字作为华夏文明的传承载体,业界较为统一的说法是起源于4500年前的甲骨文时期。甲骨文、古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历史的流转造成了汉字的多种形态。但仔细揣摩汉字的发展形态,汉字无一不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从象形到会意、从单一到多元的转换。汉字作为华夏文化最具象、最普适的精神载体,具有凸出的象形视觉寓意,伴随着时代发展和越来越强烈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多的平面设计从业者主的采用汉字的设计元素,汉字在平面设计中越来越多地从单一信息载体向设计和创意元素转变,越来越多的专业汉字字体也不断涌现,汉字也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1 汉字与平面设计原始契合——象形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内涵设计元素是它的自带天赋属性。业界普遍认为,世界上大多数文字特别是汉字大致经过了造字、象形结構完善、创意过程,汉字虽然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一直发生着变化——近代更是历经从繁体到简体的“换代改造”,但无论是数千年前的原始人画符,古代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等都传承了平面符号的主要特征,来自自然视觉平面元素的采集。汉代《说文解字》中,明确提出汉字的起源来自“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段论述直接明了地告诉我们,汉字是广大劳动人民从大自然、动植物、生产生活中观物取象、采集精华的结果。六书中,更是明确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之法,值得指出的是,形声、转注、假借是用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却是实实在在的造型造字法。汉字之所以历经数千年仍使广大平面从业者迷醉,象形和会意这两个与平面设计共同的元素是不可或缺的。今天,我们在博物馆内看到的新石器时代陶作品上的象形文字,俨然就已经是完美的平面设计作品。可以这样理解,象形和会意是汉字自带艺术化属性的源泉,也让广大平面设计者在运用汉字元素进行平面设计时较为容易、自然地找到平衡与结合点。

汉字起源于象形图像符号,那么我们在原始壁画、器皿上看到的图像符号可以说就是汉字的起源,它们恰恰也是最为原始的视觉表达。由图像符号向文字符号转移的过程,也正是汉字本身由象形向会意转移的过程。

一般认为,甲骨文是华夏文明象形文字成型的标志。它初步实现了由图像符号向文字符号转移的过程,脱离了原始的图画图形,标志着人们用会意、抽象的符号记录生产生活、思想感悟的开始。汉字通过视觉形象传播感情、表达意向,逐步汇总归集,形成独特的美学。现代平面设计中很多时候就是讲汉字做图形化的还原,做汉字返回到图形的返璞归真工作,也是对汉字的图形化再创造。由于汉字内涵独特的象形设计元素,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后表达直观、易懂、实用,能使广大受众迅速接受信息、引起共鸣、激发归属感。

2 汉字与平面设计的深度契合——会意

由于汉字原始的象形特点,给它带来了与生俱来的平面传达优势。伴随着历史的进步特别是近代简体字在汉文化环境的推行,汉字这种古老的字体愈来愈彰显出生机和活力,愈来愈被广大平面设计从业者所接受。在业界信息化、视觉化、模块化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已经成为公认的包含巨大生命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关键性设计要素。

还是回到《说文解字》这本中国原始朴素的汉字典籍。《说文解字》序曰:“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古人从星宿、龟鸟、植物、生产生活中“博采众美”,形成会意之字。通过汉字的造型来反映客观信息和主观意念。汉字在高度客观的对象形形态进行归纳总结、直观的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包含着大量的会意主观信息。汉字的主观信息传播意念并不是随着平面设计这一行业而诞生,而是早已作为精神载体在广泛传播。不少在民间流传的、边缘性的文字图案,表现手法一直延用并逐步得到主流承认。就是在现代,例如“囧”这种生造字、孤僻字也屡见不鲜,并借助网络信息化传播以爆炸性的传播力量得到社会公认。

一般来说,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设计共鸣的双重要素。汉字的平面设计中较为普遍采用的设计办法是依照汉字的意义和内容,从汉字本身的笔划、构架中演变和派生出文图掺杂的美术字,会意绘形的效果十分出众,装饰效果和情趣效果十分突出。汉字本身富含的会意功能,为平面设计中将汉字从传统的象形文字向现代汉字衍射和再创作提供的无限的可能和契机,在表达创作者的思想语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先天优势。以汉字为主要设计元素的平面设计,象形要素负责直观信息传播,会意要素负责文化共鸣,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起到了珠联璧合的效果。而这些恰恰是现代平面设计所追求的终极效果,是任何其他设计方式所无法取代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文化潮流中,人们的心态往往需要在传统和现代中找到完美契合点,希望自由随性的徜徉在理想和现实的海洋中,人们对平面设计中汉字要素的引用早已脱离了单纯的字面信息的攫取,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视觉效果,而是要求通过大胆的创新变化、打破字体结构、多变形态组合的方式,形成形式和内容上都更为丰富的组合模式,来满足人们情感表达的需求。可以说,当代平面设计中,汉字设计是象形—会意、感性—理性的双重并轨,感性情感源自于象形,唤起我们的感知;理性需求源自于会意,引起我们的共鸣;两者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3 汉字在平面设计中创新应用

汉字是华夏文明文化传承的主要信息载体。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汉文化特别是以汉字为主体的风格设计正在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和喜爱。业界一般对夏朝的存在与否存疑,但商朝的确存就来自于甲骨文的发掘,汉字的出现就意味着中国文明的发端,它融合了中华文明的结晶。而在近年,随着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更是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汉文化影响区域,逐渐呈现出向世界范围内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东西方文化的水乳交融和现代平面设计技法的引入,使得汉字这一平面设计要素以它獨特的艺术美感和应用价值得到业界公认和瞩目。

现代平面设计中,较为常见的汉字应用技法有会意意像构成、结构重组、笔划增减等,都是对汉字的创意再造。平面设计中,汉字应用无处不在。从表象来看,汉字衍射出华夏文明数千年的生活演变和文化精髓。从甲骨文到古文再到现代汉字,每一种语言风格的变化都体现了时代的独特性。汉字是长期设计形成的完美形象。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用图形记录汉字的文字信息。在汉字的不断发展中,不同的字体也在与时俱进。汉字独特的平面设计特征赋予设计人员新的设计思路,使其设计思想不断创新。

设计师以字体和图形的形式表达语言和情感。汉字用于各种各样的产品和设计,有多种表现形式。从LOGO设计到招贴海报,从产品包装到书籍装帧,从网页平面到VI视觉识别,作为传播工具主体的的汉字是任何设计形式无法替代的。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汉字的应用和美学概念也在不断延伸变化,人们对汉字的传达效果不再单单拘泥于单纯的信息传达,也在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境传达,要求的是思想和心灵的共鸣,是一种建立在审美认同上的信息传播。在信息化设计日新月异的今天,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再出发,存在着无限的可能和想象空间。

不仅是单一的字体,还能够以图形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比如汉字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在许多场合都有这样的一种宣传方式出现,作为视觉媒体传播手段,平面广告设计运用文字和图形传达文化商业等各方面的信息,表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成就了在人们生活中的独有地位,实现了人们信息化的交流。

就汉字在包装与书籍设计中的应用而言,现代生活中出现的任何产品都是经过包装后才进行销售的,文字设计是其中的重点,如果把产品比作一个人,那么其外包装就如同人的衣装。包装中的文字设计则能展示产品的本质属性。还有在书籍设计中,其主题内容就可依靠封面字体的适当设计表现出来。设计师通过对汉字的设计与点缀,能够使封面设计和包装更加打动人心。

其实,汉字本身就是设计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平面设计师应进一步发挥汉字的魅力。要把握未来的发展,就要把握设计的目的,分析不同形式的汉字的不同情感,创造出更具表现力的形式。例如,北京奥运会会徽将“北京”字完美地融入到标志设计中,使世界人民领略到汉字的艺术魅力。今后,设计师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将汉字元素嵌入文本,嵌入平面设计,促进我国设计的多样化和多样化。

让我们把视角回到开篇。改革开放已经已经进入第40个年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已经逐渐形成一股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这种复兴有着深厚的背景和特殊的渊源。作为广大的平面设计工作者,可以不去深入探究“为什么”,但一定要搞清楚“是什么”和“怎么做”。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深度运用无疑为我们从不同角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特殊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任明.从汉字看平面设计——浅析汉字与平面设计.西安科技大学,2012.

[2] 白云.浅谈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魅力.翰林学院,2013.

[3] 李阳.在平面设计中传承汉字文化.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2009.

[4] 吴峤.汉字要论.武汉出版社,2000.

[5] 汪尚麟.文字与创意设计.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汉字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汉字和汉字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以其独特的形态,深刻的内涵,享誉世界语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因此,语文教学绝不可忽视汉字教学。教育部曾先后出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不断强调在中小学开展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书写提升到很高的位置——“学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对加强汉字书写教学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力求将汉字教学落到实处。

一、 写字教学地位的重要性进一步彰显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重视写字教学,然而课改实施十年下来,学生的写字状况依旧令人堪忧。中小学生中写字不规范、不端正、错字频出的大有人在,很多学生的作业信手乱涂,能写一手整洁、漂亮汉字的学生很少。笔者最近随机抽取七年级一个班的作文簿进行书写情况的统计:本学期第一次习作,全班42位学生写出了252个错别字;有13位学生的字迹较难辨认,仅有3位学生的书写达到规范、整洁、美观的要求。可见,当前中小学生陷入“书写危机”之说并非耸人听闻。

究其原因,除了电脑普及对汉字书写带来较大冲击,外语学习过于强势导致对汉字书写的忽视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语文课程中写字教学的缺失。在占语文课时最多的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忽视了写字指导和书写训练,没有对学生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致使学生没有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常识,没有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正是基于当前汉字书写的现状与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较之于《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强调了写字教学不仅在第一学段要加以重视,第二、第三、第四学段也不能忽视,也就是说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写字是一项慢功细活,写字这一技能的养成是年复一年、反复练习的结果。只有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重视写字教学,才能使学生一以贯之,养成规范的写字习惯并一生受用。

语文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汉字除实用外,还有欣赏的价值和特点。香港著名实业家安子介先生称“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说:“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而联想是一切创造发明之母。”不少国内专家研究表明:学习汉字能够促进智能发展,练习书法可以开发右脑。当前,学说汉语、学写汉字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成为一种新的世界潮流。写好字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热爱祖国的有效途径。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教学生语文首先要教学生把字写好”的思想,把写字教学置于语文教学的根本地位。其次,要帮助学生提高对写字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才能产生内驱力,才会有自觉的练习动机和积极的练习行为,书写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二、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定更为科学适切

将《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写字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明显变化。

1. 要求会写的字数量有所下降。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提出多认少写,识写分开,遵循了汉字学习的规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识字量和写字量的增多,加之语文课时的减少,教师拔高要求,识字写字的任务偏重,导致学生学习紧张,课业负担重。特别是农村及偏远山区学校因识字环境的局限,对识字写字数量偏多偏重反应更为强烈。为了减轻学生负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适当降低了识字写字的数量。

第一学段,会写的字只需达到原先的下限要求;第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减少了400个。此外,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要求会写的字减少为2500个。会认和会写字数量的下降,既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要求,也是提高书写质量的有力保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还附录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便于教师以此为依据对学生写字情况进行调整。

2. 强调写字姿势与习惯的养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特别关注写字姿势的纠正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在每个学段都强调“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正确的姿势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快速发育阶段,任何不规则的书写姿态都将有碍于身体发育。执笔姿势不规范,对手指甚至整个手臂的发育都不利;而坐姿不对,如上体不直,又会影响脊椎骨的健康发育;头低得太下影响到视力,更是非常普遍的事。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绝对不能置写字姿势于不顾,要正确引导,反复强调,以保证写字姿势的正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 关注写字过程中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如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有主动写字的愿望”,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书写力求美观”的要求。这些新增的目标与内容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写字过程中情感态度以及审美趣味培养的关注。汉字的音形义有密切联系,这是它与世界上其他文字明显不同的地方。如果学生懂得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就会领略到它的文化内涵,提升审美情趣。例如,“旦”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意思是清晨;“暮”是太阳落入了草莽中,意思是傍晚;“东”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意思是东方……教师若能多挖掘汉字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学生的书写过程就会成为体验和展现中国文化深厚历史积淀的过程,其情感态度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就不言而喻了。

三、 教学与评价建议更具有操作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字的教学与评价提出了更富有操作性的建议。首先是每学段的要求更加明确,如在教学建议中提出:“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这一建议无疑是给写字教学下了一剂猛药。然而据笔者调查,大多数语文教师由于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语文课堂中写字的时间都得不到保证,就更不用提写字的效果了。

每天语文课中10分钟的书写时间能否落实是习字教学的关键。这10分钟不仅是时间得以保证的要求,更体现了教师要对学生的书写作具体化的指导。所谓具体化指导,就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字的构造特点和组合规律。汉字是象形文字,笔画组合和部件配搭都有规律可循。例如,笔画组合上的规律有:横撇组合的,若横长,则撇短(像“布、右、有、希”等字),若横短,则撇长(像“龙、左、灰、尤”等字);横竖撇捺组合的,若横长竖短,则撇捺宜缩(像“梁、染、栗、杂”等字),若横短竖长,则撇捺要伸(像“束、朱、本、术”等字);左右、上下、半包围、全包围和“品”字形结构的字,也都有各自的规律可循。教师只有依据汉字书写的规律加强指导,课堂10分钟的练字才能真正达到实效。

教师还要重视毛笔字的教学。中国传统书法流传几千年,博大精深。当前,书法艺术在国际上更是独放异彩,越来越受到海外人士的喜爱和重视。学习书法并非要求人人成为书法家,而是通过学习规范书写,养成严谨而良好的人格风范,陶冶高尚情操,突出书法教育的美育作用。毛笔字教学是当前写字教学最缺失的环节,大多数学校放弃了毛笔字的书写练习,导致学生对毛笔字的书写要领一窍不通。毛笔字的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第二学段开始,按“描红——仿影——临帖”的过程练习。结合2011年8月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在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毛笔字的教学与练习,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毛笔字书写水平。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语文教师务必要根据课标的新要求,切实重视和改进写字教学,帮助学生尽快提高书写水平,重拾汉字之美。

(编辑:郝婵)

上一篇:生物科技论文范文下一篇:畜牧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