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谚语范文

2023-09-23

农业生产谚语范文第1篇

摘 要: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可持续利用为主的生态农业大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从农业生产综述和农业环境综述,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基于环境保护原则,在农业生产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等从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关系;生产;农业;自然;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大气、水和土壤对农业生产来说既是资源又是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条件良好,农业生产就发展;生态环境条件恶劣,耕地环境质量就不断下降。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正遭受著各种因素的损坏,足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各种人为或非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它具有较大的范围性和扩张性,在全世界各地都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就其影响程度而言,它具有非常深刻的严重性,而且时间跨度较大,具有弹性伸展;环境问题涉及到的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或者间接对人类有潜在的威胁,这里包括:大气质量恶化、水资源的溃乏和污染、森林草原植被遭受破坏、野生的和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减少,.土壤沙化,.耕地面积减少、废弃物和噪声污染、核污染等重大环境问题。看似单方面的问题,其实却是纵横联系,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自然生态环境中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不仅影响农业生产产品的种类,也能够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依附性。在目前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有利的方面体现在三点:一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在相对贫瘠的土地上进行耕种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地施用农家肥等可以改良土壤土质,顺应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二是人们通过种植农作物等促进物种的改良,使得物种得以优化,促进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三是通过人为灌溉系统的修建,能够改变河流的流向,一方面使得河流不再泛滥,另一个方面起到了均衡自然生态环境可利用资源的作用。

农业生产的主体是人类,因而农业生产不是自然界中无意识的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地掺合一些人为的因素在内,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具体表现在:一是为了获取农业生产耕地,采用极端的方法进行土地的开发和耕作,如滥砍滥伐森林扩大耕地面积;二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可能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植物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对动物存在捕杀的行为,这对自然的生态平衡产生巨大的影响;三是在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为了提高产品的产出使用了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非自然界的化学合成物,会对植物环境、水资源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们现在都在觉醒;“拯救环境、拯救家园”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在全球化经济推动的同时,人们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措施进行着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国际会议上,多次探讨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各个国家都达成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识,区域之间的合作极度广泛;全球化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化的统一协调和治理,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只是局限于某一个地域或者地区采取有效的措施远远不够,只有协调起来,在共同发展的前提之下,携手并进才有可能使得绿色家园得到有效的保护。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国家农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就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主宰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就提出“农业现代化”这个口号,历经30多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国家农业基础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也赢得了广泛关注。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将农业构筑成国家经济发展现代化、科学化的坚强堡垒,需要我们思考众多的问题,这里面关键就是如何在维护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证生态系统不遭受破坏。农业资源、农业生产与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要想营造“双赢”的局面,就必须加大农业基础建设与生态系统环境协调性的研究工作,从政策上、技术上予以对农业环境保护的工作支持,从而减少在农业生产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活动对于环境有力的改善作用,从而使得人类生存的环境与生活的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1992年我国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着重强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关系,制定了了我国新世纪环境与发展的策略,由此对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予了外部条件的充分保障。

基于环境保护原则我国在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国家的农业整体运作水平并不高,这首先体现在农业科技水平技术含量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产生的结果就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产出,与当前国内改革开放时期其他各个行业快速发展显然还有滞后的情况;这是由于我国农业长期走的是低技术组合基础上依靠高物质投入来支撑的格局,这种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矛盾不仅对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结果产生影响,也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一定伤害,造成了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同时,日益被破坏的环境因素如: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资源等农业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污染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不可再生资源的流失等等都是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对策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膨胀,我国农业的发展任务极其艰巨,与之相联系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的形势:一要促进粮食增产,确保中国十几亿人口的食物生产量和储量;二要保证粮食食品的安全,维护人民身体的健康;三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使得在有限的生态资源环境下,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性,以及农业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四要在农业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不断的调整,找出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和制约的因素,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掠夺自然资源、追求短期利益为前提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那种只顾眼前没有持续发展前瞻性的思路和想法,都会给我们国家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性带来不确定因素。我们要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有效的措施,具体可在国内人口的规模与数量的控制、农业生态环境的意识思想教育、基本的农业产业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相互的关系上清醒的认识,同时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的监测,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管理机制;并且协同农业有关技术部门,在生态农业研究、开发、建设的项目上达成有效的共识,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将生态农业产业结构搭建起来,并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使得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有效降低非自然物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五是淘汰旧的农业产品结构,对现有污染环境的项目和活动进行约束和整治;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有效控制农业自身污染源。

21世纪是中华民族振兴的世纪,不仅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也要紧紧围绕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主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实时的评价和认真的研究。只有对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深刻有效的认识,才能有助于我们整体国民经济全面健康地发展。

农业生产谚语范文第2篇

要想推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首先就必须明确当地农业发展情况,明确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同时要找出全程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制定解决策略,这样才能加快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1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较差

目前,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农业机械装备结构较差、能量消耗较大的问题,一些能耗较高的老旧农业机械仍在使用,因其自身技术含量较低,效率较差,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较少,导致实际应用中的各类生产问题。例如拖拉机已经发展为大功率机械,但因其配套的农业机械具发展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

1.2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较低

目前,中国现有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制度欠缺,服务能力较差,服务范围狭小,高素质农机手较少,影响了农业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另外,现有社会化服务配套较差,零配件的供应、用油的供给不到位,一些偏远地区缺少农业机械维修站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大规模发展。其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进入城市务工,留守农村的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也阻碍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2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推广方式

2.1推广新型机械技术

要想促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首先就必须推广新型机械技术,例如将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作为重点工作,增设玉米联合收获机,确保收获机播种效率,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稳步推动桔梗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大力宣传等方式加大对拖拉机配套秸秆的重视程度及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完成麦田秸秆还田工作。大幅度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设备水平,积极建设科技入户等示范规划基地,大力推广温室农业种植所需要的卷帘机、电源管理机等机械设备,有效带动温室大棚蔬菜机械化技术的发展。

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强化培训力度,解决机插秧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当地农业机械部门要适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组建专业的服务团队,帮助农业大户进行技术指导,改进传统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服务组织的制度化水平。此外,也要引导农业机械使用大户开展订单作业,提升市场服务能力,加强宣传培训,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传播媒介,加强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宣传,提高农民对于水稻宣传的认知程度,也可以举办线下活动对农业机械大户进行培训。在农村地区设置专项资金对水稻种植户进行补贴等。

2.2发挥出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的优势及政策作用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农业种植资金逐渐增加,企业补贴范围不断扩大,农户受益范围越来越广。因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相关农业从业者要转变传统思想,加强农业机械市场购销,提升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性能与作业水平。其次,积极发展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组织,有效解决传统农业机械化使用过程中经营困难的问题,切实提高農业机械使用效率。

2.3从源头管控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加大农业机械培训

要想提升农业机械人员素质及农业机械作业质量和水平,首先必须加大对农业机械操作者的培训工作,开展玉米机、秸秆还田、水稻机插秧等生产技术培训,定期举办技术交流活动,使用网络技术开展线上培训。其次,要想有效避免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事故,首先相关农业机械部门就必须从源头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管控教育,签订责任协议;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机质量;定期对农业机械安全进行整治和排查,找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并加以解决,同时相关农业机械部门也可大规模推广农业机械使用规定,确保每一位农业机械使用者都了解安全制度条例,从源头上管控事故,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

农业生产谚语范文第3篇

摘要 分析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关系,并对其在农业产业中的不同标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生态化是基础、标准化是标志、专业化影响效率、集约化影响产量、规模化影响效益。在现代农业经营中,市场化是特征、企业化是运行方式、产业化是目标、特色化代表其价值、品牌化是内在发展动力。在现代农业管理中,科学化是核心、信息化是纽带。同时指出,科学化与信息化贯穿于整个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作者简介唐永金(1958- ),男,四川射洪人,教授,从事农业创新推广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16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2007年和2012年中央两度发出1号文件发展现代农业。许多学者对如向发展和经营现代农业进行了理论探索和总结,并进行了试验和实践。但是,在管理层面上,系统归纳总结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仍少见报道。笔者拟从生产、经营与管理三个方面对现代农业发展进行归纳,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一般认为,经营是引导一个组织趋向某一既定目标的活动,含有筹划、谋划、计划、规划、组织、治理、管理等含义,经营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人事活动、安全活动和管理活动。按此,现代农业经营包括了现代农业生产和管理。但实践中,生产偏重于如何生产符合要求的产品,经营偏重于如何将这些产品变成商品以获取最大利润;经营侧重动态性谋划发展,而管理侧重正常合理地运转。实际上,无论是在生产中还是经营中均离不开管理。因此,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图1中,现代农业生产应坚持生态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现代农业经营应坚持市场化、企业化、产业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应坚持科学化和信息化。图1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关系2现代农业“5化”生产

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现代农业应该坚持“5化”生产,即生态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态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标准化是农产品优质安全的保障,专业化是提高资源效率的关键,集约化是保证农业高产的措施,规模化是提高农业效益的方式。

2.1生态化现代农业的基础是生产生态化。现代农业生产生态化,就是在农业生产中做到:资源节约可持续,环境友好无污染,土壤肥力不下降,循环利用废物少。

2.1.1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蓝色农业,节水农业;减少建设占用耕地,建设占用耕地的耕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合理开发利用非耕地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减少浪费,提高利用效率。

2.1.2环境友好无污染。严格工业排放标准,防治大江大河污染,杜绝污染水源灌溉农田。整治乡村工业污染,避免乡村工业废水、废渣、废气进入农田,加快治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科学处理畜禽粪便,减少农田养殖污染。推广配方施肥、测土施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减少化肥污染。加强病虫杂草的物理(如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如微生物农药、以虫治虫、鸡鸭治虫)和农艺防治,开发和利用低毒高效无残留农药,提高化学农药的防治效率,减少化学农药污染。加强农用残膜回收和集中处理,发展和推广可降解地膜。因地制宜地发展自然农业和有机农业。

2.1.3土壤肥力不下降。①减少农田非目标产品输出。实行秸秆、糠壳、饼渣等就地腐熟成有机肥还田,或粉碎还田。②肥料有机化。国家应支持研究乡村有机肥就地堆制生产方法,制定有机肥堆制规范,资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己堆制生产和使用有机肥。畜禽粪便应全部制作有机肥或通过沼气肥施入农田。③实行间套轮作制度。建立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的作物间作、套作和轮作模式,在过渡耕种地区实行耕地隔年休闲制度,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提高土壤的自我恢复能力。④推广作物-绿肥复种轮作,减少化肥使用。

2.1.4循环利用废物少。发展循环农业,发展植物—动物—微生物多级利用物质和能量的生产链,支持和资助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企业农场发展沼气池,形成以沼气池为中心的循环农业。

2.2标准化现代农业的标志是生产标准化。现代农业进行标准化生产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一般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系列标准,还包括为农业服务的化工、水利、环保等标准。如果是外贸农产品,农业生产还应坚持国际标准或被出口国标准。

根据百度资料,农业标准化的内容有:

2.2.1农业基础标准。如在农业生产技术中所涉及的名词、术语、符号、定义、计量、包装、运输、贮存、分析测试标准等。

2.2.2种子种苗标准。如分级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包装、运输、贮存、标志及检验方法等。

2.2.3产品标准。主要包括农林牧渔等产品品种、规格。质量分级、试验方法、包装、运输、贮存、农机具标准、农资标准以及农业用分析测试仪器标准等。

2.2.4方法标准。包括选育、栽培、饲养等技术操作规程、规范、试验设计、病虫害测报、农药使用、动植物检疫等方法或条例。

2.2.5环境保护标准。例如灌溉水质、水土保持、农药安全使用、绿化等方面的标准。

2.2.6卫生标准。主要包括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允许量的标准。

2.2.7农业工程和工程构件标准。如塑料大棚、种子库、沼气池、牧场、畜禽圈舍、鱼塘、温室等。

2.2.8管理标准。如标准分级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办法及各种审定办法等。

现代农业生产标准化,就是根据国家、农业部、环保部和地方标准,要求产地无害化、生产规范化、产品规格化、食品绿色化。产地无害化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标准:农产品生产基本环境质量标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有机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规范化主要包括无公害、绿色、有机不同层次的技术规范。产品规格化主要是按大小、形状、质量、包装等分级,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食品绿色化主要是符合食用农产品优质和安全的标准体系,同时建立溯源系统。

2.3专业化

2.3.1专业化的意义。现代农业的效率在于生产专业化。专业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和标志,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特色经营的基础。根据百度资料,专业化生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各农业生产单位在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方面所拥有的优势;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有利于节约投资和提高投资效益;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收入。

2.3.2专业化生产的表现。①区域专业化。一个生态区域主要种植和养殖产量高、品质好的1种或少数几种作物或动物,如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以及牛养殖区、猪养殖区。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县都应有主要作物和主要畜禽分布区域。②农场专业化。我国农垦农场、涉农企业农场、家庭农场都应该进行专业化生产。③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业化。每个专业大户、每个专业合作社,应该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做大做强,在产量、品质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2.4集约化现代农业的产量在于生产集约化。农业生产集约化就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资金、物质、能量、劳动和技术来增加农业品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一般称为集约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目的,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传统农业的集约生产主要表现在劳动集约,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现代农业的集约生产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物质和能量密集型的产物。具体表现在:①农田改造与建设。培肥地力,开展沃土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②农业科技投入。研究、推广、采用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的投入。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灌溉工程、机耕道路、温室、大棚、现代化养殖场等。④现代农业装备。农业精准化、农业机械化,农业水利化、农业智能化等装备的投入。

2.5规模化现代农业的效益在于生产规模化。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可以提高农机、仓储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降低固定资产成本;可以减少田埂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劳力、土地和资源成本;可以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增产增收中的作用。因此,规模化生产是一种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农业效益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适度规模,到底多大规模为适度,这既要考虑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能力,还要考虑自然生态条件和对环境的影响。例如,我国北方和南方、平原和丘陵山区,不同地方的适度规模就应不同,我国现阶段,重点扶持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面积10~15倍的生产规模。再如重庆某县养肉牛,企业农场一般不超过1.5万头,多了疾病难控制,粪便难处理;家庭农场一般20~50头的效益比较好。

我国农业规模化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企业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部门颁布了现阶段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规模要求。①专业大户是种植一季主要作物面积在2 hm2以上的农户。②家庭农场是从事粮食作物承包期在5年以上的土地经营面积达3.33 hm2(一年两熟制地区)或6.67 hm2(一年一熟制地区)以上;蔬菜种植3.33 hm2以上,果园面积6.67 hm2以上,茶园面积3.33 hm2以上,食用菌生产30万袋以上,生猪出栏500头以上,水产养殖6.67 hm2以上,牛100头,羊300只,家禽类10 000只以上,以及特种养殖参照以上标准的70%计算的大型农户。③企业农场一般是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自己经营的农场。目前,许多涉农企业为了保证企业原料供应,保证企业品种需要和质量要求,尤其是生产高档无污染农产品,纷纷进军农业生产,开办农场。其生产规模多大于家庭农场。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规模一般大于家庭农场。

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服务社会化的发展。例如四川安县龙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2013年通过“半托”、“全托”、“单项委托”等模式,承包土地173.33 hm2,同农户签订合同完全农机服务1 000余亩,单项农机服务200 hm2。

3现代农业“5化”经营

3.1市场化现代农业的特征是市场化经营。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农业,农业产品绝大部分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使用价值。因此现代农业经营首先应该是市场化经营。农业市场化是指农业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配置为主,让价值规律在农业的产供销等环节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过程。①农业经营者必须具备市场观念,按市场规律进行农业经营活动。②政府各项农业政策要有利于农业经营者的市场化经营。③政府应为农业经营者创造有利于市场经营的各种硬件环境。④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督管理。⑤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农业经营者市场化经营的配套服务工作。

3.2企业化现代农业的运行是企业化经营。农业企业是指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等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较高的商品率,实行自主经营、独立经济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企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者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经营者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以盈利为根本目的,生产是为了销售,经营是为获得利润。经营者主体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政府对农业经营者管理应遵循价值规律,采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加以调控。

3.3产业化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者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形成生产(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使第一产业(农业生产)、第二产业(加工)和第三产业(销售)有机地结合起来。农业产品因加工而升值,因销售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经营发展的的主要形式,也是现代农业的目标。

3.4特色化 现代农业的价值在于特色化经营。特色农业就是利用当地独特的优势农业资源和现代科学技术,开发、生产和经营具有品质优、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绿色或无公害特点的特殊农业类型。特色农业一定要突出特色,可以突出历史特色,发展传统产品;可以突出环境特色,发展绿色产品;可以突出物种资源特色,发展珍、野、稀、名、特产品;可以突出气候特色,发展土特产品;可以突出草原特色,发展草牧产品;可以突出民族特色,发展民族产品。我国提出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是特色农业的扩大和发展;进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有利于保护各地的特色农产品。

特色化经营就是每个农业经营主体在产品上有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产品种类或质量上与众不同;在商品规格上有特色,适应特定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在市场定位上与众不同;在经营模式上有特色,充分体现消费者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在生产经营服务上与众不同。总之,现代农业的特色化经营,不仅体现在经营产品的特色上,在经营理念、经营模式、服务方式等各方面均要体现自身特色。

2.5品牌化现代农业的发展依靠品牌化经营。品牌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品牌名称是品牌中可以用语言表述的部分,如“伊利”牛奶;品牌标志是品牌中可以被认出、易于记忆和识别的图案、符号或特殊颜色。品牌具有企业专有性和企业产品标识性的特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来说,品牌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消费者来说品牌有助于选购商品,维护消费者利益。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招牌,是声誉、信任度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品牌营销观念是一种在经营中重视品牌建设、树立企业声誉和形象的市场观念。

现代农业品牌化经营,就是农业经营主体既要重视注意企业和产品商标的建设与维护,又要重视企业和产品信誉的建设与维护,争取从产品无名到产品有名、从产品有名到地区知名、从地区知名到省内著名、从省内著名到国内驰名。目前,全国、省、市、县都非常重视培育和发展品牌农业,每年或每几年评选或命名一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示范单位(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和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认定知名、著名、驰名农产品商标,这些活动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品牌化经营的发展。

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4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4.1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现代农业技术来推进,如新型农资技术、新型农艺技术、新型养殖技术、农用高新技术等,推动现代农业生产不断跨越新台阶。现代农业经营需要科学经营模式来发展,如产业化经营、家庭农场式经营、企业农场式经营、农民合作经营、股份合作经营等,推动我国农业经营方式不断转型升级。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一切管理活动,都需要科学思维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完成。

4.2现代农业的纽带是信息化信息技术可以用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如设施农业的自动化管理、农业生产的可视化监测、农业机械操作的精准导航、农业生产的卫星遥感监测、农业生产专家系统、农产品追踪查询、农产品网络营销、农业经营智能化管理等等。信息化是一条纽带,将市场信息、经营决策、生产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最大潜能。

农业生产谚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模式;发展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传统农业中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的农业生产成本剧增、农作物品质下降、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必然选择。

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是将当代高新的物理技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产物,是利用具有生物效应的电、磁、声、光、热、核等物理因子操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生活环境,促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对化学肥料、化学农药、抗生素等化学品的依赖以及自然环境的束缚,最终获取高产、优质、无毒农产品的环境调控型农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物理农业技术已成为当前我国的迫切需求,是实现我国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科学选择。

近几年,我国已开发研制出了系列现代物理农业技术及产品,包括植物声波助长仪、空间电场防病促生系统、种子磁化机、等离子种子处理机、电子杀虫灯和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机等,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取得了良好效果。经过几十年的技术探索及创新,物理农业技术从过去的单一技术应用形式趋于向集成化发展,因为单一的技术应用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生产应用的需要,必须采取综合性的物理农业技术措施。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就是农产品安全的保障模式,其诸多环境友好型农业应用的生产技术及生产模式,均可由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装备提供。当前,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及生产模式主要有无毒优质果蔬生产模式、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生产技术及模式和磁化处理种子技术及模式。

1 无毒优质果蔬生产模式及技术

目前,绿色有机农业生产都会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即病虫害防治问题。由于反季节生产温室内湿度大、空气不流通,以及轮作期限的缩短、连作,适宜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持续建立,导致温室土传、气传病害传播频繁。

设施栽培中植物全生育期病虫害的全方位物理预防体系,从种到收全程物理保护,包括对土传病虫害、气传病害及飞翔类害虫的物理控制,即对看不见的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和能够看到的微小害虫、大型害虫实施系统的物理控制。1) 土传病虫害的控制主要包括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大丽花轮枝孢菌引起的黄萎病等通过土壤、灌溉水、施肥引起的植物病害和根结线虫病。采用的物理技术装备为3DT系列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机。2) 气传病害的控制主要包括植物的霜霉病、灰霉病、疫病、锈病、黑痘病、白粉病、炭疽病等通过气流传播的真菌、细菌病害。采用的物理技术装备为3DFC系列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3) 微小飞翔类害虫的控制主要包括白粉虱、蚜虫、斑潜蝇、蓟马等害虫。控制设备主要是3DJ-2A型介电吸虫板/筒,表面包括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4) 大型类飞翔害虫的控制主要包括食心虫等果树害虫,小菜蛾等蔬菜害虫,以及蝼蛄、金龟子等地下害虫。控制设备主要是3DS-15型多功能静电灭虫灯和防虫网。

品质调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长调控。采用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利用空间电场和二氧化碳增施技术的配合使用可获得产量倍增效应。二是成熟度控制。在果实类蔬菜生长接近常规商品质量时可采用声波技术进行促早熟控制。通常采取的技术及生产模式为: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机+温室电场除雾防病促生系统+介电吸虫板+多功能静电灭虫灯+声波仪。该技术及生产模式中,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机的作用是控制土传病虫害;温室电场除雾防病促生系统的作用是控制气传病害,以及提高植物的低温吸收(钙、磷)与合成营养(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补光灯的作用是补充提供必要的光照;多功能静电灭虫灯的作用是控制飞翔害虫;声波仪的作用是控制植物的成熟度。

2 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生产技术及模式

疫病预防是养殖业的生命线。据调查,在已发生的疫病中,有40%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另有40%多的疫病是通过流媒接触传播的,近10%的疫病与粪便高度关联;而在突发的烈性疫病中有70%多与环境空气质量相关,所以控制空气安全和粪便安全就能控制住50%以上的疫病发生。为此,提出和强调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的概念、设计及建设是极为必要的。环境安全型畜禽舍是一种可以自动防疫而且无臭的畜禽舍,其关键之处在于采用了整体空间的空气净化技术,即上层空间设置了畜禽舍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系统,粪道则采用了粪道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器或粪道等离子体除臭灭菌系统。因此,进行畜禽舍物理保护、空间电场防疫、牧场无臭化建设,主要目的是降低病死率、粉尘与氨气浓度。可采用的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生产技术及模式有两种:一是每栋布置300型畜禽舍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系统和粪道等离子体或臭氧灭菌除臭机;二是每栋布置内循环空气净化消毒机和空间电场自动防疫系统。

畜禽舍空间电场防病防疫系统可对畜禽舍的粪道及粪尿出口、地面至屋顶的空间、进气窗、排气窗、操作间等部分,进行气体的粉尘净化、病原微生物的灭杀、有害气体的分解与抑制。试验证明,此项技术在温室可有效去除空气病菌40%~90%,降低空气湿度5%~20%,除雾50%~99%,使室内空气清洁无异味,对生物气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对畜禽舍内有害气体的分解率为硫化氢(H2S)50%~80%、氨气(NH3)40%~75%、有机臭气72%~98%,可防止高浓度氨气、硫化氢引起的畜禽呼吸道系统、消化道系统、眼结膜、眼角膜炎症等病变的发生,增强了畜禽对疫病的抵抗力。

3 磁化处理种子技术及模式

种子处理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方面,种子处理可以减少在生长、收获、贮藏过程中所造成的种子活力下降,使种子的活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另一方面,种子处理能杀灭种子所携带的病菌,防治苗期病虫害,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加幼苗营养,促进生长发育,实现苗全、苗齐、苗壮和增加作物产量的目的。常规的种子处理方法有包衣、拌药、化学脱绒、药剂浸种等。但化学处理方法存在易产生药害,破坏土壤环境,某些防治病虫的药剂不能与根瘤菌、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时用于种子等问题,并且化学处理不能真正提高种子本身适应环境的整体抗病、抗寒、早熟等性能,而这些效果可以通过以光、声、磁、电、热为代表的物理技术处理种子的方法达到。种子经过特定的物理技术处理后,除了可以减少或杜绝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善并提高农作物品质外,种子自身的发芽率、发芽势也得以明显提高,后期表现为出苗齐、苗壮、叶厚,抗病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辽宁地区磁化处理玉米种子,增产幅度为10%~24%;磁化处理水稻种子,增产幅度为12%~26%;磁化处理蔬菜种子,增产幅度为5%~25%。

参考文献

[1] 杨成才,周志翔,罗曼.有机农业发展模式与生产技术概况[J].湖北农业科学,2012(22):4 969-4 975.

[2] 李显军.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展望[J].世界农业,2004(7):7-10.

[3] 封超年,周桂生,陆建飞.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趋向[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4):4-7.

[4] 刘力,于爱敏.世界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1(1):41-45.

[5] 郭文龙,程琪,党菊香,等.国内外无公害蔬菜生产及其施肥技术发展概况[J].陕西农业科学,2005(1):64-65.

Key words: organic agriculture; production technology; mode; development

农业生产谚语范文第5篇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塑造新型农民,加快建设新农村”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省、州、县文件精神,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出发展我乡的现代农业规划,做好“一村一品”布置好我乡今年农业产业目标任务。

二、 工作目标

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今年预计种植杂交水稻3100亩,同比去年增加200亩,杂交玉米7100亩,同比增150亩。拟办示范点两个,书记、乡长各负责一个,(其中,杂交水稻100亩示范点一个,杂交玉米100亩示范点一个。)。烤烟生产计划种植2050亩,拟办100亩烤烟示范点一个,核桃种植预计增加到900亩,其他类作物400亩,蔬菜300亩,绿壳蛋鸡养殖15000羽,继续扩大养羊规模。

三、 工作重点及措施:

1、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以改善品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为突破口。积

极争取政策支持,完善措施,落实办法,确保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

种补贴等惠农资金到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积极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

产、测土配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增产增收增效用技术。依靠政策

和科技,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防

灾减灾工作,落实各项备耕措施,保证种子、化肥等农作物生产资料

2、 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我乡五个村按照一村一

品的工作思路进行科学规划,打造我乡的一些特色产品,通过示范引

导,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在格丁村以种粮带动养殖,主要以养猪为主;板丛村以种粮带动养殖绿壳蛋鸡;中坝村以发展养羊和林下养鸡;翁拉村以养羊兼种核桃;茅山村以优质烤烟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布局来推动农业发展。

3、 抓好科技培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加快农

村技术人才培养,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内容,围绕主导产业和农民的需要,今年计划在两杂品种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优质烤烟的生产,养羊,养鸡,养猪等技术培训上下功夫。

4、 提供服务:一是乡政府专门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

农业生产谚语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日渐增大,电力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0kV配网供电是城市供电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其可靠性的分析,不断完善改进管理措施,以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本文就10kV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分析与管理措施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措施

前言:我国的电力事业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们用电需求的增长,也对供电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kV配网供电作为城市供电系统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一旦在配网输电中出现问题,就会使电站电压不稳,需要提高其可靠性,制定更有效的管理措施,营造出良好的供电环境。

1 10kV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分析

1.1 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相关概述

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主要是指对用电客户的供给电能和分配电能的可靠性,以及配网自身输送电的可靠性[1]。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加大了对电的需求,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的认识,积极寻求更好的管理措施。

1.2 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外力破坏是影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用电需求的增长,原有的10kV配网已经不能符合现今用电可靠性的要求。例如在一些规划网并不完善的地区,由于用户急需用电,使接线变得更具临时性。而一些与交通重要路线相邻的新建筑,由于供电量大,也使线路运行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在电网运行中,电气设备需要承受多种不同的过电压,一旦受环境影响,在施工前期出现爬距不足的情况,就会对电网的安全产生影响。因此,10kV配网的过电压也是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之一。

闪络对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具有影响作用。由于设备边缘所承受的工作电压强度较高,因此,当设备表面污渍达到一定的含盐量,并处于相对潮湿的环境时,就会产生闪络。并且污渍能够使绝缘冲击性大大降低,一旦受到雷电或是内部电压的冲击,就会造成闪络。

现阶段的线路维护队伍,具有人员不足、专业性不强、技术水平低,巡视意识缺乏的特点,使巡视力度严重不足,线路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极易引发出更大的问题,并且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分工制度,大大降低了事故处理速度,责任的不明确使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频频发生。配电线路的巡视维护水平较低,也成为了影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1.3 供电可靠性指标

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可以分为参考指标和主要指标两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经性指标的合理制定。其考核主要是依据用户供电的可靠率,即某一时间段内,用户供电可靠性时间与总时间的比值,例如停电总时间、供电可靠性时间等。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用户停电时间,并加强对配网的升级技术改造。例如,配电网运行方式、电力系统设备容量、变电站中接线和电网结构可靠性等[2]。

2 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措施

2.1 加强生产管理

优秀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保障供电的可靠性。因此,需要加强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提高信息收集整理水平,通过建立网络接线图、配网设备台账等对基础资料进行不断完善,以保障供电可靠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的进行故障预测,并提前进行电路故障处理计划,以便出现故障时,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要求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切实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上。对停电记录进行仔细核对,严格控制停电次数,要求各单位在记录停电情况时,要更加细致、严谨,不断提升单位的责任意识,减少停电次数和时间。

在进行供电可靠性管理过程中,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电力企业制定部门要制定每一年度和季度的目标值,保证生产部门能够明确目标,并根据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具体目标计划。同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提高整体管理意识,以便顺利完成可靠性指标。

提高企业整体人员素质是增加配网科学含量的重要举措,工作人员需要充分意识到专业水平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高对电网设计、检修、运行等工作的熟练程度,并了解自动化的维护和运行配电网的工作情况。企业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定期安排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技术讲解,实行考核制度,科学的制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及时反馈考核结果,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根据不同时段负荷特点,开展短期甚至是超短期的负荷预测工作,预留备用容量,避免自动拉闸限电[3]。备品备件的不足会造成突发事件中抢修时间的延长,并会影响其它线路的正常工作进度,因此,还需要加强对备品备件的管理,避免出现备品备件不足的情况。

2.2 加强施工计划管理

停电维修与保证供电可靠性是相对矛盾的两个事件,而在日常运行中,10kV配网经常会出现故障,因此需要加强对施工计划的管理,以保证供电可靠性。首先要明确临时抢修的停电范围,以保证因临时施工而造成的大范围停电能够及时得到控制。对配网线路的结构进行分析,避免出现重复停电的情况,尽可能的缩小停电范围,减少停电对居民生活、企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

加强对临时停电抢修工作的管理,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抢修时能够有效控制停电时间,提高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抢修效率,根据配网运行情况,合理安排停电时间和送电时间,在抢修完成后,及时上报配网情况,并等待线路送电,确保送电正常后,在进行下一个配网线路的维修。

2.3 提高科学技术

科学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供电可靠性。要加强对配电操作的管理,合理安排停电操作顺序,改变陈旧的操作方法,尽可能的减少停电时间,加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加强停送电管理,在进行检修工作时,要求工作人员提前到达现场,并做好准备工作,及时对停电设备进行检修,并在检修后,尽快恢复送电。加强工作人员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单位停电时,能够科学的落实管理措施,控制停电时间,将检修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上报,维护抢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尽量缩短故障处理时间。在进行检修时,需要对停电范围进行科学的控制,以免对其他线路的运行产生影响,对故障进行综合处理,避免重复停电。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完善,将老化线路和通道彻底维修改造,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新线路的设计,为了减少检修时放电时间的工作量,工作人员可以在线路连接处设置认为耐张杆。

提高科学技术是提升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相关技术人员已经在这方面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成果。例如全联数字网的供电可靠性较高、在10kV配网断路器装置中加装防污罩解决闪络问题、用瓷横担替换针式绝缘子以提高抗雷击能力等。

结论:时代的不断发展对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电力企业加强对供电可靠性的分析,加强生产管理、施工计划管理,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研究更具有效性的管理措施,保证10kV配网供电的可靠性,推动电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燕亮.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分析与管理措施及升级技术改造设想[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1(33):166-167.

[2] 杨广.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分析与管理措施及升级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5(15):143-144.

[3] 陈晓东.强化管理提高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1(11):140-141.

上一篇:结婚祝福语大全简短范文下一篇:防汛救灾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