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统筹协调能力范文

2024-04-05

加强统筹协调能力范文第1篇

——选自省委副书记陶武先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牟绪珩(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统筹城乡发展要解决现实问题。一是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同时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改革,保护农民的权益。二是重视解决负担不公的问题,减少城乡差别,维护社会公平。三是重视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认真清理拖欠农民工资,加强生产安全保护。四是县域经济要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撑,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体,对这些企业要给予更多重视和政策上的扶持。

杜光辉(南充市市长):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南充市70%以上人口是农民,“三农”问题不解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要受影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要大力构建县域经济的产业支撑体系,认真研究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务开发,要在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多元推进,实现城乡互动。

吴果行(省交通厅厅长):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交通厅将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增加农村公路的投入,2004年拟增加到5.25亿元,是2002年的10倍;二是继续做好“绿色通道”的工作,让农副产品免费快捷通行;三是拟在2004年补助农村建设小码头320个;四是新建农村车站241个;五是拟对边远乡村班车进行扶持,新增通乡班车120个,新增通村班车1668个。

谢维勤(省财政厅副厅长):统筹城乡发展要深化农村发展,今年中央出台许多改革措施,对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当前一是要落实好粮食直补的政策,二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要尽快把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得到实惠。

黄忠鑫(省供销社主任):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业讲农业,而是要从城乡结合上创新发展思路。要发展小城镇,推进工业化,促进城市经济拉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要逐步走专业化,规模化路子,发展带状经济、块状经济;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带领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张胜明(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要把食品工业作为城乡经济共同的支撑点和结合点,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建议恢复省政府饮料食品领导小组,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使食品工业成为一大优势产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统筹区域经济建设全面小康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区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之间互补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和有序竞争的合力,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我们统筹区域发展,要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二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合理规划区域布局;三是必须切实加强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比较发达的地区快速发展的势头,又要扶持发展滞后

地区加快发展。在具体路径选择上,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壮大区域发展中心,注重县域经济发展,加大区域开放合作力度。

——选自省委副书记、副省长蒋巨峰在研究班上的讲稿《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杨安明(巴中市委书记):实现巴中经济可持续发展,一要整合资源:针对“老少边穷”现状,坚持区域发展;打开门户,积极建设秦巴协作区;确立抓手,大力发展城镇办企业、绿化经济、旅游经济三大经济。二要整合力量:抓民办职教,提高劳动力素质;引进人才,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优秀管理者,解决带头人的问题。三要解决突出问题:如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老区工作难度大等问题,要认真思考、深入探讨、学习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大力促进巴中的经济发展。

于伟(乐山市委书记):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县产业结构趋同,毫无突出的特色和优势。如何发展区域经济一直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就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姜保山(省民政厅厅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突出地方特点,注意保持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在社会保障、社会发展等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

单晨光(省地税局局长):区域发展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区域发展的核心是市场,市场的核心是资本,受趋利原则的影响,资本都向利润高的地方流动。因此,区域发展关键是找准自己的特点、特色,利用自己的优势,加快发展。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关系。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数量多,人均资源偏低,仍然是我省基本省情;人多耕地少是我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突出的矛盾;自然资源分布不协调和不合理利用,加剧了我省人与资源的矛盾;生态环境脆弱,人与环境矛盾依然尖锐;环境污染的问题仍较严重,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从我省目前省情出发,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生态建设;必须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选自副省长陈文光在研究班上的讲稿《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杨国安(省科技厅厅长):现在有的地方只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不注重控制人口、不注意保护自然和环境。现在很多问题属世界性的问题,如大气污染、冰川雪线上升等,需要世界各国引起重视,加以解决。作为科技工作者来说,我们既要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更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寻求新的能源替代品,保护好自然,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王在银(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要把发展经济、控制人口增长率、保护环境、资源合理配置一起抓,统筹协调发展。人口增长率不能有效控制,人均GDP也难以增长提高。在新时期,应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要从人口安全的高度,以人为本,依法办事,改进工作方法,改善计划生育工作条件。从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人口就业、出生人口性别比和防治性病、艾滋病等问题方面加强研究探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李向志(达州市市长):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我们欠发达地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达州首先有个发展不足的问题,与省内很多地方比,是落后态势。要按照“五个统筹”,做到科学发展,面临很多问题。要做到合理开发,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首先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我们也希望对欠发达地区要分类指导,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扶持、支持力度。

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发展提供新动力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我省比较优势,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拘泥某种模式,坚持“适应就是最好的”、“没有模式就是模式”的理念,把大开发与大开放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抓住入世、西部大开发和国外资本及沿海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主动出击,加强与国内外的全面交流与合作。在工作中,要注重抓好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是抓好扩大内需与增加外需的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努力扩大国内外需求;二是抓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三是抓好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结合,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四是抓好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的结合,加强我省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选自副省长黄小祥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关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葛红林(成都市市长):结合成都实际,我们感到对外开放不够,表现为国际化、市场化不够,成都与杭州、南昌比差距就较大。我们不能跟西部城市比,要和发达地区比。因此,我们在内部要经常讲差距,这样才有紧迫感。政府部门不能单纯讲GDP,而要更注重财政收入、经济质量。成都市通过引进INTEL公司的实践,对于我们树立政府形象、推进转变观念、适应国际规则、锻炼队伍,提高服务和竞争水平,都是一种考验和提升。

唐利民(省招商局局长):要通过制定目标,明确责任,认真考核,注重实效,建立激励机制,增强执行力,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四川产业门类齐全,应完善各项政策,使之配套,以进一步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佳的效益。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改善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企业在市场中主体作用。

王宋达(省侨联主席):扩大对外开放要进行科学规划,确定重点,明确方向,提出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为了帮助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带动我省优势产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建议举办培训班,邀请境外人士来川讲课,增强企业走出去的信心。秦琳(省对外友协会长):在对外开放中,对外友协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搞好劳务输出和智力引进;建立中介组织为外资、外商了解四川,适应中国市场提供服务;积极主动为四川企业开辟国外市场牵线搭桥,为四川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一个系统的战略目标,又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进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用新的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社会关系,用全新的机制整合经济社会资源,用改革开放的方法解决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用统一的规划引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用配套的政策法规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用雄厚的产业基础支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要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夯实发展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发展重点,解决好社会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突破发展难点,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的迫切问题;把握发展关键,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增强发展动力,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选自副省长王怀臣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关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李亚平(省发改委副主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不协调的必然选择,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强化政府公开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搞好统筹兼顾,科学制定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社会事业投入,切实解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就业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宋玉鹏(省作协党组书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有明确的针对性,就是社会发展滞后

于经济发展,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就要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政府投入的增长机制;要加快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的步伐,破除影响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要完善政策法规,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谢明道(省卫生厅厅长):从卫生事业看,我省存在卫生资源总量不够、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投入不足、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必须大力抓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等方面工作。

杨启泉(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现在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集中反映在“投入不足、发展滞后”上。这样,导致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教育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公共卫生体系、文化事业体系及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危机处理体系等各项社会事业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因此,加大对社会事业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统筹经济社会的当务之急,长远之计。

邓剑(省移民办主任):四川人口多、农民多、下岗职工多,就业问题突出。必须下更大的力气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要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纳入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纳入目标考核。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以改革为动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是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工业发展要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强力推进“三个转变”,以发展为主题,改革为动力,开放为手段,科技进步为先导,结构调整为主线,资源整合为重点,发挥信息化的带动作用,提高市场化的配置效率,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高效低耗、竞争力强的工业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快我省工业发展,首先要搞好我省工业化战略目标和规划的制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积极推进技术进步;着力培育大公司、大集团;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园区经济,培育产业集群;着力开发人才资源;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选自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甘道明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四川国企改革与工业发展》

席义方(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农业资源相当丰富,但我省还没有形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应该加大力度,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发挥优势,带动农民致富。

杨志文(副省长):四川人力资源成本较低,但目前国外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转移到了沿海,到内地的不多,因为劳动力是可动的,而区位优势是不可动的,相反有许多IT企业转移到了四川,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思考。此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能一刀切,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对于四川特有资源,我们要扩大规模,要着力提升产品结构,优化优势企业,政府要在投资上注意政策导向,促进优势企业发展。

颜家瑾(省委副秘书长):要以发展为主题,以整合资源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创新,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工业发展格局,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物质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的新型工业化路子。黄学玖(绵阳市委书记):加快四川工业发展,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树立全党抓工业的理念,这是四川工业发展的出路。工业不兴,农业产业化也带动不起来。二

是破除工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研究执政方式,明确党委管什么、政府管什么、企业做什么。三是树立诚信观念,诚信不好,就会影响投资环境的改善,影响工业的发展。

谭力(广安市委书记):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工业,研究工业问题必须从各地的比较优势出发。就四川而言既要抓工业企业的发展,又要抓农产品加工企业。抓农产品加工企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途径。现在的“公司加农户”模式,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利益机制,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效果还不明显。

解洪(宜宾市委书记):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的前提下,地方和企业新投资首先要选好产业。那些破坏环境和生态、高排污的产业坚决不能搞。不能为了本地经济发展,让一些西迁的高排污产业到本地建厂。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产业投资的指导,让地方和企业搞好选项投资。要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加强排污监督、检查。同时,要建立有效的防污染补偿机制。

树立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提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不是说我们过去对干部政绩上的要求和看法是错误的。它的意义在于:在新的发展时期和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应该具有与党的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调整和完善。正确的政绩观,应该是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追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优良、人民安居乐业的政绩。正确的政绩观不是简单的对干部考核指标的增减,更重要的是政府职能、执政方式、发展思路和思想方法的转变。正确政绩观的本质是对人民利益的态度,因此,必须从执政为民的立场去创造政绩;正确政绩观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和保证,因此,必须按全面发展的要求去创造政绩;国家的建设既包括经济建设又包括制度建设,因此,必须注重在基本制度的建设上创造政绩;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既关系自身也关系执政,因此,必须坚持在党的建设方面创造政绩。

——选自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宏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关于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几个问题》王恒丰(省政协副主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见物不见人。在工作中,上面要有正确导向,不能说出了问题就是下面的。在考核政绩上,至少要有四个方面的指标:一是GDP,二是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三是就业率,四是生活质量指标。政府应把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陈华江(省纪委副书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把干部的考核与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一方面不搞形象工程,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树立典型来推进工作;关键是要反对那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在导向上,既要强调发展快,又要强调科学地发展;要加强纪律,对不落实科学发展观,破坏环境,遗害子孙的要坚决查处。

唐坚(自贡市委书记):在发展思想上,要注意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转变;在发展道路上,要注意重点性和全面性的关系;在发展战略上,要注意非均衡性与协调发展的关系;在发展模式上,要注意梯度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的关系。

侯雄飞(雅安市委书记):领导干部作风不正是腐败,坚持错误的发展观,牺牲环境、破坏生态的只图一时的发展,也是一种腐败。只讲GDP不行,不讲GDP更不行。解决“三农”问题,根本是扩大城镇经济规模,减少农业人口规模。

加强统筹协调能力范文第2篇

施工配合协调是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决定工程是否顺利进行和确保工期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我单位将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及工程需要积极协调配合有关各方,确保工期及工程质量目标。

第1节 与业主、监理及设计院的协调配合

1.1 与业主的协调配合

(1)工程进度、质量、工期服从业主的统一管理及协调正确理顺与业主各方面的关系。

(2)、主动向业主了解在施工现场范围内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注意。

(3)、作为总承包商,协调好与业主的关系,配合业主实现项目的最终目的,获得最大利益,是我们的责任,因此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配合业主工作,为业主排忧解难,减轻业主的工作压力,同心同德,确保本工程顺利按业主要求的总进度计划及质量目标完成。

1.2 与监理的配合

监理工程师代表业主在现场对项目实施监管,对业主负责,这对我们总承包商的工作也是一种促进,因此我们充分尊重和信任监理工程师,自觉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管理,积极配合其监理工作,与监理方齐心协力把项目管理好,实施好。

(1)为监理工程师提供的设施

按照合同要求在工地现场为监理工程师提供办公室、宿舍及办公设备。 (2)加强工作计划管理

为按计划工期顺利完成工程,我们将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快工程施工速度,这样不可避免的要在节假日、休息日施工,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影响监理工程师的正常休息,我们将加强施工的计划性,提前一周制定出工作计划,报给监理工程师,便于其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必要时进行倒休。

(3)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照经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管理。在项目部各作业队“自检”和项目部“专检”的基础上,接受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和检查,并按监理要求予以整改。

(4)所有进入现场使用的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器具,均主动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产品合格证或质保书,按规定在使用前需进行物理化学试验检测的材料,主动递交交检测结果报告,所使用的材料、设备均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5)、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的准则,使监理工程师能顺利开展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工作意见不一的情况,遵循“先接受监理的指导,后予以磋商统一”的原则,在现场质量管理工作中,维护好监理工程师的权威性。 1.3 与设计单位的配合

(1)及时审图、消除疑问

在工程中标后,我们将立即安排项目人员就位,相关部门人员集中精力熟悉、审查图纸,必须十分细致、深入。重点是各专业系统间的配合、协调和各节点的细部做法是否有矛盾的地方或遗漏的项目。审图工作完成后,将图纸中的问题和我们的修改建议汇总,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沟通、探讨,确定图纸的修改和调整方案。

(2)继续深化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

有些部位需要在现场进行完善的深化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我们将在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相关设计施工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

(3)、对分承包商和材料供应商的深化设计统一管理

本工程许多项目专业性非常强,分承包商需进行深化设计,还有许多材料和半成品需要绘制自己的加工制作和安装详图,需要将不同的规范、标准和制图习惯统一,否则将出现多种图纸样式并存,各方不能利用图纸协调、沟通。为此,我们将在项目开始时参照业主提供的合同图纸确定一个符合大多数人习惯的制图标准和必须遵守的国家规范,各方的深化设计图纸按此要求设计绘制,保证参与各方都可以看懂对方的详图。

同时,所有深化设计图都将先由我们总承包商初审,重点检查深化设计图与合同图纸或其它方的深化设计图有无冲突的地方,避免“各自为战”,互相影响。最后报建筑师、设计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审核确认。

第2节 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2.1 对公安部门的协调

提前与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了解该地区有关规定,办理施工人员暂住证,现场成立治安联防队,签订治安联防责任书。施工中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确保一方平安,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的现场外来人口的清查活动,树立文明高素质的企业形象。

2.2 与交通管理部门的协调

由于本工程施工时要保证交通的正常运营,所以工程材料运输和正常交通要充分协调好。为了保证材料运输及时,不影响施工,我们主动与交通管理部门联系,为运输车辆办理特别通行证。

2.3 与环境保护部门的协调

工程开工时,到环保部门备案,并上报我们的具体环保措施,征求他们的意见,必要时进行补充和完善。施工现场认真执行环保措施,定期邀请环保部门到工地检查,进行环保检测,以促进我们的工作,也树立我们企业重视环境保护的形象,与环保部门建立良好关系。

2.4 与环卫部门的协调

同环卫部门联系,确定污水排放接口、申报排放量。选择渣土消纳点,交纳排污费和渣土消纳费。及时办理渣土消纳、污水排放等许可证。 2.5 与供水部门的协调

与市政供水部门联系,办理施工用水许可证,签定有关协议,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6 与供电部门的协调

执行供电部门规定,办理施工用电协议;申请用电量增容等,办理必要手续。因客观原因停电要求供电部门提前通知,以采取针对性措施。

2.7 与管线拆改单位的配合

施工现场管线较多,必然会涉及到管线拆改的工作,我单位将密切配合管线拆改单位,协调配合解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努力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2.8 接待参观和来访

本工程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重要的地理位置,除了业主的来宾光临现场外,同时还会有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来视察、指导工作,以及工程在采取针对性措施申报各类奖项时会有评委到现场检查和兄弟单位前来观摩、交流等,接待工作将非常多。为此,我公司将在现场设立来宾接待室,设立专职的接待员,对业主的来宾和有关单位来访提供热情的接待服务。

第4节 与施工现场周边群众的协调配合

4.1 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施工现场周边的群众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来访群众,我们要热情接待,细心听取来访群众的意见,积极采取措施将影响降到最小。

4.2 积极与周边群众进行沟通和协调,争取得到周边群众的理解,使工程顺利进行。

加强统筹协调能力范文第3篇

——选自省委副书记陶武先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牟绪珩(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统筹城乡发展要解决现实问题。一是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同时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改革,保护农民的权益。二是重视解决负担不公的问题,减少城乡差别,维护社会公平。三是重视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认真清理拖欠农民工资,加强生产安全保护。四是县域经济要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撑,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体,对这些企业要给予更多重视和政策上的扶持。

杜光辉(南充市市长):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南充市70%以上人口是农民,“三农”问题不解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要受影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要大力构建县域经济的产业支撑体系,认真研究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务开发,要在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多元推进,实现城乡互动。

吴果行(省交通厅厅长):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交通厅将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增加农村公路的投入,2004年拟增加到5.25亿元,是2002年的10倍;二是继续做好“绿色通道”的工作,让农副产品免费快捷通行;三是拟在2004年补助农村建设小码头320个;四是新建农村车站241个;五是拟对边远乡村班车进行扶持,新增通乡班车120个,新增通村班车1668个。

谢维勤(省财政厅副厅长):统筹城乡发展要深化农村发展,今年中央出台许多改革措施,对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当前一是要落实好粮食直补的政策,二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要尽快把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得到实惠。

黄忠鑫(省供销社主任):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业讲农业,而是要从城乡结合上创新发展思路。要发展小城镇,推进工业化,促进城市经济拉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要逐步走专业化,规模化路子,发展带状经济、块状经济;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带领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张胜明(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要把食品工业作为城乡经济共同的支撑点和结合点,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建议恢复省政府饮料食品领导小组,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使食品工业成为一大优势产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统筹区域经济建设全面小康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区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之间互补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和有序竞争的合力,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我们统筹区域发展,要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二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合理规划区域布局;三是必须切实加强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比较发达的地区快速发展的势头,又要扶持发展滞后

地区加快发展。在具体路径选择上,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壮大区域发展中心,注重县域经济发展,加大区域开放合作力度。

——选自省委副书记、副省长蒋巨峰在研究班上的讲稿《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杨安明(巴中市委书记):实现巴中经济可持续发展,一要整合资源:针对“老少边穷”现状,坚持区域发展;打开门户,积极建设秦巴协作区;确立抓手,大力发展城镇办企业、绿化经济、旅游经济三大经济。二要整合力量:抓民办职教,提高劳动力素质;引进人才,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优秀管理者,解决带头人的问题。三要解决突出问题:如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老区工作难度大等问题,要认真思考、深入探讨、学习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大力促进巴中的经济发展。

于伟(乐山市委书记):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县产业结构趋同,毫无突出的特色和优势。如何发展区域经济一直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就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姜保山(省民政厅厅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突出地方特点,注意保持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在社会保障、社会发展等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

单晨光(省地税局局长):区域发展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区域发展的核心是市场,市场的核心是资本,受趋利原则的影响,资本都向利润高的地方流动。因此,区域发展关键是找准自己的特点、特色,利用自己的优势,加快发展。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关系。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数量多,人均资源偏低,仍然是我省基本省情;人多耕地少是我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突出的矛盾;自然资源分布不协调和不合理利用,加剧了我省人与资源的矛盾;生态环境脆弱,人与环境矛盾依然尖锐;环境污染的问题仍较严重,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从我省目前省情出发,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生态建设;必须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选自副省长陈文光在研究班上的讲稿《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杨国安(省科技厅厅长):现在有的地方只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不注重控制人口、不注意保护自然和环境。现在很多问题属世界性的问题,如大气污染、冰川雪线上升等,需要世界各国引起重视,加以解决。作为科技工作者来说,我们既要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更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寻求新的能源替代品,保护好自然,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王在银(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要把发展经济、控制人口增长率、保护环境、资源合理配置一起抓,统筹协调发展。人口增长率不能有效控制,人均GDP也难以增长提高。在新时期,应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要从人口安全的高度,以人为本,依法办事,改进工作方法,改善计划生育工作条件。从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人口就业、出生人口性别比和防治性病、艾滋病等问题方面加强研究探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李向志(达州市市长):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我们欠发达地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达州首先有个发展不足的问题,与省内很多地方比,是落后态势。要按照“五个统筹”,做到科学发展,面临很多问题。要做到合理开发,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首先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我们也希望对欠发达地区要分类指导,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扶持、支持力度。

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发展提供新动力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我省比较优势,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拘泥某种模式,坚持“适应就是最好的”、“没有模式就是模式”的理念,把大开发与大开放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抓住入世、西部大开发和国外资本及沿海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主动出击,加强与国内外的全面交流与合作。在工作中,要注重抓好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是抓好扩大内需与增加外需的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努力扩大国内外需求;二是抓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三是抓好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结合,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四是抓好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的结合,加强我省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选自副省长黄小祥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关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葛红林(成都市市长):结合成都实际,我们感到对外开放不够,表现为国际化、市场化不够,成都与杭州、南昌比差距就较大。我们不能跟西部城市比,要和发达地区比。因此,我们在内部要经常讲差距,这样才有紧迫感。政府部门不能单纯讲GDP,而要更注重财政收入、经济质量。成都市通过引进INTEL公司的实践,对于我们树立政府形象、推进转变观念、适应国际规则、锻炼队伍,提高服务和竞争水平,都是一种考验和提升。

唐利民(省招商局局长):要通过制定目标,明确责任,认真考核,注重实效,建立激励机制,增强执行力,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四川产业门类齐全,应完善各项政策,使之配套,以进一步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佳的效益。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改善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企业在市场中主体作用。

王宋达(省侨联主席):扩大对外开放要进行科学规划,确定重点,明确方向,提出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为了帮助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带动我省优势产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建议举办培训班,邀请境外人士来川讲课,增强企业走出去的信心。秦琳(省对外友协会长):在对外开放中,对外友协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搞好劳务输出和智力引进;建立中介组织为外资、外商了解四川,适应中国市场提供服务;积极主动为四川企业开辟国外市场牵线搭桥,为四川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一个系统的战略目标,又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进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用新的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社会关系,用全新的机制整合经济社会资源,用改革开放的方法解决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用统一的规划引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用配套的政策法规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用雄厚的产业基础支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要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夯实发展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发展重点,解决好社会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突破发展难点,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的迫切问题;把握发展关键,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增强发展动力,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选自副省长王怀臣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关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李亚平(省发改委副主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不协调的必然选择,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强化政府公开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搞好统筹兼顾,科学制定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社会事业投入,切实解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就业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宋玉鹏(省作协党组书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有明确的针对性,就是社会发展滞后

于经济发展,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就要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政府投入的增长机制;要加快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的步伐,破除影响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要完善政策法规,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谢明道(省卫生厅厅长):从卫生事业看,我省存在卫生资源总量不够、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投入不足、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必须大力抓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等方面工作。

杨启泉(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现在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集中反映在“投入不足、发展滞后”上。这样,导致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教育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公共卫生体系、文化事业体系及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危机处理体系等各项社会事业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因此,加大对社会事业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统筹经济社会的当务之急,长远之计。

邓剑(省移民办主任):四川人口多、农民多、下岗职工多,就业问题突出。必须下更大的力气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要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纳入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纳入目标考核。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以改革为动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是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工业发展要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强力推进“三个转变”,以发展为主题,改革为动力,开放为手段,科技进步为先导,结构调整为主线,资源整合为重点,发挥信息化的带动作用,提高市场化的配置效率,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高效低耗、竞争力强的工业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快我省工业发展,首先要搞好我省工业化战略目标和规划的制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积极推进技术进步;着力培育大公司、大集团;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园区经济,培育产业集群;着力开发人才资源;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选自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甘道明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四川国企改革与工业发展》

席义方(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农业资源相当丰富,但我省还没有形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应该加大力度,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发挥优势,带动农民致富。

杨志文(副省长):四川人力资源成本较低,但目前国外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转移到了沿海,到内地的不多,因为劳动力是可动的,而区位优势是不可动的,相反有许多IT企业转移到了四川,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思考。此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能一刀切,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对于四川特有资源,我们要扩大规模,要着力提升产品结构,优化优势企业,政府要在投资上注意政策导向,促进优势企业发展。

颜家瑾(省委副秘书长):要以发展为主题,以整合资源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创新,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工业发展格局,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物质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的新型工业化路子。黄学玖(绵阳市委书记):加快四川工业发展,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树立全党抓工业的理念,这是四川工业发展的出路。工业不兴,农业产业化也带动不起来。二

是破除工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研究执政方式,明确党委管什么、政府管什么、企业做什么。三是树立诚信观念,诚信不好,就会影响投资环境的改善,影响工业的发展。

谭力(广安市委书记):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工业,研究工业问题必须从各地的比较优势出发。就四川而言既要抓工业企业的发展,又要抓农产品加工企业。抓农产品加工企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途径。现在的“公司加农户”模式,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利益机制,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效果还不明显。

解洪(宜宾市委书记):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的前提下,地方和企业新投资首先要选好产业。那些破坏环境和生态、高排污的产业坚决不能搞。不能为了本地经济发展,让一些西迁的高排污产业到本地建厂。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产业投资的指导,让地方和企业搞好选项投资。要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加强排污监督、检查。同时,要建立有效的防污染补偿机制。

树立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提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不是说我们过去对干部政绩上的要求和看法是错误的。它的意义在于:在新的发展时期和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应该具有与党的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调整和完善。正确的政绩观,应该是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追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优良、人民安居乐业的政绩。正确的政绩观不是简单的对干部考核指标的增减,更重要的是政府职能、执政方式、发展思路和思想方法的转变。正确政绩观的本质是对人民利益的态度,因此,必须从执政为民的立场去创造政绩;正确政绩观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和保证,因此,必须按全面发展的要求去创造政绩;国家的建设既包括经济建设又包括制度建设,因此,必须注重在基本制度的建设上创造政绩;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既关系自身也关系执政,因此,必须坚持在党的建设方面创造政绩。

——选自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宏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关于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几个问题》王恒丰(省政协副主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见物不见人。在工作中,上面要有正确导向,不能说出了问题就是下面的。在考核政绩上,至少要有四个方面的指标:一是GDP,二是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三是就业率,四是生活质量指标。政府应把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陈华江(省纪委副书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把干部的考核与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一方面不搞形象工程,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树立典型来推进工作;关键是要反对那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在导向上,既要强调发展快,又要强调科学地发展;要加强纪律,对不落实科学发展观,破坏环境,遗害子孙的要坚决查处。

唐坚(自贡市委书记):在发展思想上,要注意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转变;在发展道路上,要注意重点性和全面性的关系;在发展战略上,要注意非均衡性与协调发展的关系;在发展模式上,要注意梯度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的关系。

侯雄飞(雅安市委书记):领导干部作风不正是腐败,坚持错误的发展观,牺牲环境、破坏生态的只图一时的发展,也是一种腐败。只讲GDP不行,不讲GDP更不行。解决“三农”问题,根本是扩大城镇经济规模,减少农业人口规模。

加强统筹协调能力范文第4篇

公司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是指部门之间的各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以提高公司整体效率的运作过程,它是公司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管理高度复杂化,不少公司事务确需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发挥合力,即使部门分工明确、边界清晰,也需要相互间有效的衔接以保障整个公司系统的协调运转。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对于理顺部门关系,实现公司协调运转,提高公司行政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健全购物中心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的建议

健全公司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是我国经济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坚持以整体利益消解部门利益的指导原则,大力推进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健全部门间协调机制的内容体系,努力构建和谐购物中心。

(一)充分认识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的重要性

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是在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履行公司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工作联系,仍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以推动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从购物中心的实际来看,在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打击假冒伪劣处置等方面的各项事务中,都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过去往往由于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不够健全,导致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工作业务未能衔接配合,甚至发生互相扯皮现象,难以真正形成整体合力,影响了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效能,也损害了购物中心形象。因此,购物中心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实现公司协调运转,提高公司管理效能的责任感,推动购物中心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促进购物中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合理界定公司部门间职能分工和权限

合理界定公司部门职能,明确部门责任,确保权责一致。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对公司职能进行整合、梳理和科学配置,并明确各职能部门应承担的履行职能所应负的责任。通过明确界定部门分工和权限,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合理配置调控部门职能,调整和完善公司管理机构,加强公司管理,为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奠定基础。

(三)努力提高政府部门间协调配合的能力

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是理顺部门关系,实现公司协调运转,提高公司效能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部门间协调配合是几个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其强制性、约束力较低,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因此,购物中心在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中,应当注重提高部门间整体协调配合的能力。

1.增强部门协调配合的意识。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制度,目的是加强部门间互相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因此,各部门必须树立购物中心工作“一盘棋”思想,首先认真依照公司规章制度行使职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做好工作,同时要围绕大局齐抓共管,及时协商解决工作中矛盾和问题,认真按照协调意见分工落实。

2.规范部门间协调配合管理。公司应当对部门间协调配合承担牵头和配合部门应当履行职能的权责事项进行梳理并作出明确规定,统一制定协调配合制度的文本格式;规范协调配合制度的设立、组织形式、职能范围、工作内容、运行规则和纪律规定等,为进一步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协调配合机制打好基础。

4.加强部门间的联系与沟通。各部门在制定有关规定和处理问题时,如涉及其他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由公司主管领导牵头主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认真协商,积极配合。牵头部门主持召开协调会议,可邀请协办部门参加,协办部门负责同志必须出席,共同协商解决有关事项。经部门间认真研究、充分协商仍

达不成一致意见的问题,在报请总经理裁决时,必须明确列举有关部门不同意见的理据,以便公司领导进行科学决策。

(四)建议制定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有关规定

加强统筹协调能力范文第5篇

加强协调沟通,规范项目核算,准确及时转资

2013年预计公司投资超36亿、资产交付超50亿、工程结算审核超6亿。针对任务重、人员少的现状,为完成工作任务,首先要加强公司形势宣传,将员工思想统一到“攻坚克难、铁肩担当”上来,引导员工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面貌、十足的干劲开展2013年各项工作。二是协调工程归口管理部门,按月进行ERP系统项目形象进度确认;及时办理设备、材料出库,确保项目及时转资。三是协调各相关部门,及时接收、认真清点项目交付资产,避免出现资产账实不符情况。四是建议加强项目材料全过程管理,尽量减少工程余料的产生;加快工程余料的回收及利用,降低工程成本。五是建议加强各施工单位预结算人员管理,提高预算编制和结算审核配合水平,缩短完工结算时间,及早为项目资产价值的确认提供依据。

加强统筹协调能力范文第6篇

一、工伤市级统筹政策制定情况

我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确定以市级统筹、省级调剂、分级管理为原则, 全市工伤保险基金实行“五统一”, 即:坚持统一参保范围和对象、统一缴费标准、统一基金账户管理、统一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统一工伤待遇支付标准。

(一) 统一工伤保险筹资水平和待遇标准

全市范围内, 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 单位缴费按本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总额为基数, 按月缴纳工伤保险费。按行业类别实行统一的工伤保险缴费费率。即:确定一类行业缴费基准费率为0.6%;二类行业缴费基准费率为1.5%;三类行业缴费基准费率为2.4%。用人单位属一类行业的, 按行业基准费率缴费, 不实行费率浮动;二、三类行业在本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根据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 1-3年浮动一次。

(二) 统一工伤保险业务能力建设

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成败的关键。市级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健全并实施统一的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经办服务规则、会计核算体制、票据使用要求、会计报表、统计报表的填报;市级工伤保险行政部门组织执行统一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认定办法和标准。市、县级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职责是严格执行上级的方针政策、具体抓好参保登记、基金征缴、费用审核、待遇支付和工伤认定调查取证等工作。并适时对市、县经办机构及其人员进行培训指导, 以便落实好既定的目标管理责任, 我市出台了《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实施细则》, 并于2010年4月25日对全市工伤保险经办管理人员及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进行了市级统筹业务培训, 达到预期效果。

(三) 统一服务质量标准

为管好用好工伤职工的“治病钱”、“保命钱”, 统一下发了服务协议文本, 市、县根据制度要求及实际需要, 合理选择工伤医疗服务、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等机构签订协议, 使同一统筹区内执行统一的费用结算办法和统一的用药范围、诊疗和服务设施标准, 加强了工伤医疗、康复和辅助器具配置管理, 规范了服务行为。

(四) 整合工伤保险信息资源

我局投入近200万元资金, 统一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系统软件和信息网络管理的建设, 整合、升级、改造市、县、区现有的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信息资源, 统一规范程序、统一政策参数、数据接口、基础数据及功能模块。目标是实现系统互通, 资源共享, 达到经办机构与就医定点医疗机构直接联网结算。如此统一数据库和覆盖全市的信息网络平台, 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化系统的利用程度。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医疗、工伤保险“一卡通”, 为推进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提供了技术保障。

(五) 统一工伤保险基金管理

1. 建立市级统筹储备金。

在统筹储备金的建立, 使用及管理与监督方面建立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 实行“统一管理、计划控制”的管理办法。市级统筹储备金的筹集按工伤保险基金收入的10%提取。单独列账、统一管理;沉淀储备金达到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总额的30%时, 不再提取。市级统筹专款专用, 用于全市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或弥补市、县工伤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储备金不足支付的, 申请省级调剂金进行调剂, 保证突发事件的储备作用和共济能力。

2. 基金账户管理。

实行市级统筹后, 市经办机构具体承担工伤保险基金管理使用工作, 市、县工伤保险基金统一存入市级统筹财政专户,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市、县经办机构根据上季度基金征缴和待遇支付情况向市工伤经办机构申请下季度用款计划。基金实行统一财政专户、分级管理、单独核算。

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运行效果分析

我市从历年工伤保险基金运行情况看, 工伤保险统筹层次低的问题逐渐显现, 所以经过探索, 实施了工伤保险市级统筹,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壮大基金规模、保障能力增强

统筹后, 统一了参保范围和缴费标准, 参保人数增长达25%, 使两县的保险费收入增加幅度较大, 两县收入增长率达37%, 加大了全市工伤保险基金规模。

(二) 统一收支标准、减少区域差异

市级统筹后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 基金共济能力增强, 统一待遇标准、提高了工伤保险基金支撑能力, 能够解决在全市范围内参保人员待遇不一致的问题, 提高了参保人员的待遇水平, 减轻了弱势群体的经济负担, 使工伤职工更充分地体验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社会保障体制的公平。全市每人次一次性工亡补助金39万元, 每一位工亡职工由工伤所支付的相关待遇合计达45万元左右。

(三) 基金统筹管理, 发挥共济作用

统筹后, 全市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692万元, 基金统一管理, 在全市范围内计划调剂使用, 提高了基金抗风险能力, 发挥基金共济作用。

上一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范文下一篇:节日期间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