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范文

2023-10-11

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语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政治知识, 运用语文课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 不仅可以解答历史试题, 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解答相当多的政治和地理试题。作为教师——“有结构的材料”的提供者, 可以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应主动选择有吸引力、安全的、适合学生的探究活动,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又是平等、民主、自由氛围的创设者, 需要摈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 铲平师生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和兴趣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一位可亲可近的朋友。只有这样, 才能带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怕出错。同时, 教师又是问题的收集者, 在平常要留意学生感兴趣、有疑惑的问题, 注重在探究活动以引导和启发。总之,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者, 方能给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协作交流, 共同发展。我们只要在教学中联系现实、贴近大众, 自然而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顺利学习。比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介绍鲁迅先生的基本情况, 让学生明了被毛泽东评价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 如《朝花夕拾》、《呐喊》、《傍徨》、《故事新编》等, 应让学生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 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 学生的知识面也相应扩展开来, 知识也丰富了, 对于历史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扩展, 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可谓一举两得。

2 在过程中传授方法

语文课堂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一个汉字就是一副图画,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 一个汉字就是一分情感。笔者认为, 语文老师不妨让语文课“活”起来、“动”起来、“特”起来, 在语文课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1 让课堂“活”起来

一是使枯燥的字词教学活起来。字词的学习是语文中比较枯燥的一块, 但又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大阵地。所以不时地给字、词教学加点“佐料”,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是使乏味的课本内容活起来。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 在学习一些叙事性、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 必然要让学生领会其主题和写作技巧, 但如果只是老师一味地讲解, 很容易使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所以笔者不断地寻找好的方法, 让学生逐步地融入到课文中, 亲自去体会。三是使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起来。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地社会, 每个学生都有非常强烈的竞争意识。

2.2 让课堂“动”起来

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把学生引动起来。教师要善于运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情感, 把真诚的微笑带给每位学生,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而达到课堂上师生双方愉快地进行言语的交流、心灵的传递。这样,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有愉快的心情, 学习主动性增强很多, 课堂不再是老师的天下, 更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被老师的情感引动起来, 爱语文、学语文, 自然学习效果就好。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调动起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 学生对语文课有了兴趣就会自主地改变学习方式, 由被动变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2.3 让课堂“特”起来

一是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施教者, 更是创造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有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和方式, 有自己的审美标准, 有自己的是非观念, 不能人云亦云、“炒剩饭”。二是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 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思维方式决定着学习方式,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各异, 思维也不同。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教师不仅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更应该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展自己的独特之处。三是教出独特的语文“味”。我们必须认清“语丈教学决不是以传授系统的语言规则为终极目标的”, “学习母语的过程程中始终伴有大量的言语行为为和言语经验。语文教学说到底应该属于言语教育范畴”。学生在课堂上、生活中接触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符号, 而是活生生的, 带有浓厚生活气气息和个性色彩的言语, 洪堡特说:“语言只有在个人身上, 才获得最终的规定性”。

此外, 教学策略也需要突出“变”, 由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发展转变, 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其次要突出“思”, 即学生从“答”到“问”, 学生学会思考性学习, 不再是教师问学生答, 而应是学生问教师答, 最好是学生问学生答。

3 价值观教育突出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中指出:“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由此我们不仅应当认识到知识掌握是能力形成和人格养成的基础, 更要认识到在注重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同时, 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精神的升华、人格的完善。

我们应当认识到价值观教育在新课改中得到突出的强调和彰显。在语文课改实验中, 为了实施好价值观教育, 笔者认为应以点带面, 形成一个旋涡式的教学法。比如对屈原, 既要讲其代表作《离骚》, 还要讲其“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情操, 以及“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理想的崇高志向。对司马迁, 既要讲其不朽巨著《史记》, 还要讲其身遭腐刑, 不畏挫折, 发愤著作的坚强意志, 以及“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对华盛顿, 既要讲其创建美国的赫赫战功, 还要讲其为民主制度的建设, 谢绝连任, 力避名位的高尚品质。

语文新课改毕竟刚刚起步, 很多新理念的贯彻落实还需我们不懈的努力。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 但只要通过正确管理、引导以及广大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 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 不断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在培养学生上多下些功夫, 必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摘要: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不只使学生更富有知识, 而应使他们更聪明, 更高尚。只有正确确立三维目标, 才会消除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良现象, 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以达到解决语文课“怎样教”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三维目标,融合贯通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9) .

[2] 林晓东.利用技术促进学生的反思:对科学教育的启示[J].“信息技术在科学课程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 2002.

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的设计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具体在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数学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尝试各种工具、过程,发展数学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获得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一、数学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希望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等问题,但并不等于可以不要知识与技能。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仍是重要的目标,而且“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不可能单独操作的,必须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活动中才能实现,而且,忽视数学知识与技能将会丧失数学的课程地位和存在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其中既包括“教”的方法、“学”的方法,还包括师生行为活动的顺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已从“教法”转向“学法”,即如何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如何学会学习。

新课程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自主学习是一种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教学的基本顺序由传统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就是通过自学、讨论先解决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内容,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内容进行指导。

(2)合作学习是相对于“孤立学习”的方式,是指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原则是:小组成员相互之间产生积极而直接的互动、共同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互助合作、提高效率。美术课程中诸如手工制作、交流学习等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完成。

(3)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的方式。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自主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和思考、设计或创作、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学习过程的表述要意义确切,语言简洁,次序清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学生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想?

教学目标的设计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具体在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数学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尝试各种工具、过程,发展数学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获得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一、数学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希望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等问题,但并不等于可以不要知识与技能。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仍是重要的目标,而且“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不可能单独操作的,必须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活动中才能实现,而且,忽视数学知识与技能将会丧失数学的课程地位和存在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其中既包括“教”的方法、“学”的方法,还包括师生行为活动的顺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已从“教法”转向“学法”,即如何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如何学会学习。

新课程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自主学习是一种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教学的基本顺序由传统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就是通过自学、讨论先解决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内容,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内容进行指导。

(2)合作学习是相对于“孤立学习”的方式,是指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原则是:小组成员相互之间产生积极而直接的互动、共同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互助合作、提高效率。美术课程中诸如手工制作、交流学习等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完成。

(3)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的方式。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自主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和思考、设计或创作、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学习过程的表述要意义确切,语言简洁,次序清晰。

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21世纪的到来,每一个国家、国际组织都在思考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就是希望在基础教育阶段把国家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系统地描述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毕业形象,为进一步的课程设计提供方向或路径。现在基本上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为9个素养、23个基本要点、70个关键表现。接下来就是根据这样的框架,进一步设计不同阶段的课程标准,老师、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来设计教学、命题、作业、考试。这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简单地说,我们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最近,教育部组建了260多位专家,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就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编制课程标准,包括学业质量的标准,当然,也包括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素养是教化的结果,是自身努力、环境影响的结果,由训练和实践而习得的思想、品性、知识、技巧和能力。其中,尤其能促进人生命成长、人生发展,可提升、可进阶的就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

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世界各国可能用词不一样,如OECD用胜任力,美国用21世纪技能,日本用能力等,但回答的问题是一样的,都是在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让他顺利地在21世纪生存、生活与发展”的问题。

这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解题能力,也不是指能做某一件生活小事,而是个体在未来面对不确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实问题解决能力与必备品格,它是通过系统的学习而习得的,是关键的、共同的素养,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

需要我们的关注发生转向,即如何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到素养的养成?如何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到关注学生学会什么?第二,需要我们的课程观发生转变,重新认识课程的经典问题。19世纪,课程的经典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0世纪,课程的经典问题是“谁的知识最有价值”;21世纪,经典问题成为“什么知识最有力量”。随着课程经典问题的转向,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也就是说,只有能成为素养或智慧的知识才有力量。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并不是今天开始的,进入信息化以后这种要求越来越重要,每一次教育改革都在探索怎么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

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张绪培:我们现在研究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是经过一门一门学科的教学去实现的,而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些“蹦蹦跳跳”的内容。因此,素质教育反映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反映在课程中、教学中、课堂中、活动中,反映在学校的显性和隐性的文化中。有人说,什么是素质?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今天孩子在课堂里学化学,不是让他成为化学家,因为这毕竟是极个别人的事。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化学和没学过化学有什么差异?化学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

这次制定课程方案的时候,学科专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思考:这门学科在孩子身上能够产生哪些变化?对孩子的素养有哪些贡献?后来就简称为“学科核心素养”。并且以此为纲,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教学要求。教育目标一定要从追求分数转到育人为本,转到立德树人。

当追求一个共同特征核心素养的时候,怎么样考虑到为不同的人提供素质教育? 张绪培:这次的高中课程方案修订有两个主题,其一,就是核心素养,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其二,就是如何实现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这也是我们这次年会的主题——为孩子寻找适合的教育。因此一个大的方向,就是如何把对全体学生都做要求的必修内容减下来,同时,把选修课的内容增加上去。也就是说,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给孩子更多选择的余地。

在这个方案修订之前,有一个课题是专门研究高中是干什么的。最后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高中是一个特殊的阶段,有很多国家并不把高中纳入到基础教育,而把它作为一个特殊阶段。特殊在哪里呢?第一,18岁,正好由少年向成人过渡,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第二,是开始分化逐步形成性向的阶段。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够干什么,想干什么,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潜能在哪里?是什么?因此,高中课程应具有更大的弹性。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努力,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弹性还显得比较小。

崔允漷:我讲两个数字,一个是我们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必修学分是116分,现在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必修学分是88分。其实高考3+3,也是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奠定的框架。后边这个3,在上海的高考方案中就有20种组合,而原来只有文科、理科两种组合。高中阶段最核心的或主要的矛盾就是共同和分化的矛盾,这也是此次高中课程方案修订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世界各国可能用词不一样,如OECD用胜任力,美国用21世纪技能,日本用能力等,但回答的问题是一样的,都是在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让他顺利地在21世纪生存、生活与发展”的问题。我们在研究世界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关于核心素养的定义的基础上,明确界定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这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解题能力,也不是指能做某一件生活小事,而是个体在未来面对不确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实问题解决能力与必备品格,它是通过系统的学习而习得的,是关键的、共同的素养,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 什么叫核心?核心是相对外围而言的,有两层意思:一是关键,是指个体在21世纪生存、生活、工作、就业最关键的素养。二是共同,是指课程设计所面对的某一群体所需要的共同素养。“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都是一个整体,是育人目标、学科育人价值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但是,当我们设计课程的时候,需要将上述的育人目标进行分解,需要具体化,尽管这一过程会失去一些教育功能,但为了课程的设计、教学与评价,这种功能的丧失是不得已的事情,是课程设计、教学与评价必须付出的代价。否则,“双基”、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就没有落实或培养的路径或层次,就会成为口号。 将课程目标定位在核心素养上,教师、校长、课程设计人员面临最大的挑战在哪里?第一,需要我们的关注发生转向,即如何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到素养的养成?如何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到关注学生学会什么?第二,需要我们的课程观发生转变,重新认识课程的经典问题。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也就是说,只有能成为素养或智慧的知识才有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核心素养,讨论如何编制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老师如何开展基于素养的教学,校长如何提升自己的课程领导力,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首先教师应切实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养教育先进理念,在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既要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又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训练,不能顾此失彼。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要对各方面教学目标进行整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在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内容问题化。 新课标提出以科学探究为化学课程改革的主题,积极倡导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在课程内容目标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仅新教材中安排探究活动就有30几个,足以体现探究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这样的设计,使新概念的教学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培养了探究意识、实验验证意识,更重要的的是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增强了自信心,高效课堂才能成为现实,才能更好地落实三位目标。

改变评价方式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多维性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的涵养。这样的评价体系是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的,有助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知识与能力”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使学生的学科基本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

“过程与方法”的提出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大进步,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闪光点。它强调对历史的认识,亦即历史的结论,形成于历史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维,同其它学科相比,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历史课程目标非常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加强人文教育,突出人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培养,科学历史观的形成,完善的人格的塑造等等。这些观念都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历史教师要格外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容的达成。

为了能在教学中切实地落实好历史课程目标的三维目标,教师就要在深入学习、领会历史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制定出三维目标在每一课中的具体运用。教师在制定具体课的目标时,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这三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使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堂历史课中。

教师一定要钻研新教材,领会知识结构、重点难点,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于历史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采取模块的形式,从过去的通史转变为专题,每个模块自成体系,这容易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完整历史概念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具体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时候,要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要注意不同模块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之“形散神不散”,给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概貌,要注意历史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不仅要积累知识,还要注意构建知识的体系与结构,进行系统学习和整合学习。培养学生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多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畅所欲言,允许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开展争辩,决不能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以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问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开拓,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知识与技能”是最直接、最基本的目标,是完成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的直接的短期的目标,体现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等方面;“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理念中新修订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要求和落实,运动参与是前提和保证,在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同时学会方法,学会学习,这是体育教学形式之外的隐形东西,即体育教学不但要有型更要有神,这应该是体育教学的“灵魂”,主要体现在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更需要体育教师去有意去用心和用功的地方,这也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上更高层次的目标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最高层面的目标,主要体现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方面,与激发兴趣,培养意识和习惯有关,在用心做好“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最高目标才有可能,健康第一的终极目标才会水到渠成。

上一篇:宿舍才艺大赛策划书范文下一篇:实习与就业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