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查房制度范文

2024-01-04

儿科查房制度范文第1篇

年 月

地点:儿科、妇产1病区、妇产2病区 主查人:护理部主任或者组长 参加人:儿科、妇产科系部分护士长 查房经过及主要内容

一、分组情况

1 :护士长手册,护士着装,护士长质控记录,护士掌握病人十知道情况。

2 :抢救,重症,急诊急救。 3 :护理文件书写,临床带教。 4 :治疗室,处置室,无菌物品。

二、各组检查情况

1 :儿科护士病情掌握十知道 妇产科护士病情掌握十知道 :

儿科雾化器用后处理 妇产科雾化器用后处理

2 儿科氧气使用 妇产科氧气使用 儿科药品柜 妇产科药品柜

3 :儿科执行医嘱核对 妇产执行医嘱核对

儿科体温单 妇产体温单

4 : 儿科治疗台 妇产科治疗台

三、查房后评价:组长

护士长能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督促护士遵守各项 规章制度。工作中的不足说明我们还有不认真的地方。护士长一定要时刻提醒护士认真执行医嘱,仔细观察病情。做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工作。

护理部

儿科查房制度范文第2篇

1、每周查房1—2次(新入院患者三日内必须有1次),应有下级医师(如: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2、解决疑难问题、审查新入院及危重患者的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法等。

3、抽查病历、医嘱、护理质量,发现重大缺陷,纠正错误、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4、利用典型、特殊病例进行教学查房,以提高教学水平。

5、听取医师、护士对医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以提高管理水平。

6、按《病历书写规范手册》规定,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教授)的查房记录需由住院医师书写,经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审阅后签名确认。

主治医师查房制度

1、一般患者入院后首次查房不得超过48小时,危重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需有主治医师查房。日常安排每周1-2次主治医师查房,应有本病房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实习医师、责任护士参加。

2、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陈述诊断根据和鉴别诊断,提出下一步诊疗计划和具体医嘱。

3、对危重病人应每日随时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如有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邀请应随叫随到,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晚查房。

4、对新入院病人,必须进行新病人讨论,对诊断不明或治疗困难的病例,提请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及专科会诊协助解决。

5、对疑难危重病例或特殊病例,应及时提请科主任组织定期科内大查房。

6、对常见病、多发病或特殊病例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下级医师的业务水平。

7、检查核实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史有无补充,体征有无新的发现,检查各项医疗记录、诊疗进度、治疗效果,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8、检查总住院、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医嘱及医嘱执行情况,避免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签发会诊、特殊检查申请单、审查特殊药品处方及病历首页并签字。

9、向科主任提出病人出院、转科、转院问题。

10、注意倾听医护人员和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饮食、医院管理各方面意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11、按《病历书写规范手册》规定,主治医师的查房记录可由住院医师及实习医师书写,但实习医师书写的记录须经带教老师审核并签名确认。

住院医师查房制度

1、对所管的病人每日至少查房1次,上、下午下班前各巡视1次,晚查房1次,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2、对危重、疑难的新入院病例和特别病例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3、及时修改试用期医师、实习医师书写的各种医疗记录,审查和签发实习医师处方,化验检查等医疗文件。

4、向试用期医师、实习医师讲授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体检方法,治疗原则,疗效判定,诊疗操作要点,手术步骤及分析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5、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病人饮食及生活情况,并主动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和管理方面的意见。

儿科查房制度范文第3篇

1、查值班护士是否坚守工作岗位、仪表是否端庄、有无窜岗、离岗、

打瞌睡、做私活、看非业务书籍等违纪违规现象。

2、 查值班人员是否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各种治疗、

护理是否准确、及时完成。

3、 值班护士是否态度和蔼、热情接待新病人。

4、 是否按要求勤巡视病房、夜间危重病人护理情况、特殊护理执行

情况。

5、 操作时是否做到“四轻”,工作间及治疗室是否24小时保洁。

6、 每晚查各科危重病人及相对重病人2—3人/科,了解病人对护理

工作、服务态度是否满意,并征求意见及建议,力所能及的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查病人尽量不重复,并注明所查病人姓名、床号,详细记录查房情况

7、查房人员对违反操作规程及劳动纪律现象,必须及时给予纠正,

并详实记录,于次日反映给护理部,不得包庇隐瞒。

8、 病人及家属反映的问题不能解决的,次日报告护理部,紧急事件

及时报告;

9、夜查房时间19:00以后,按排班表顺序依次顺延,做好交接班;

遇有外出及特殊事务不能查房时,公事顺延,私事自己调节。

10、 上一班交下一班不能面对面交接时,一定要口头或电话告知,避

免脱节现象。

儿科查房制度范文第4篇

1、查值班护士是否坚守工作岗位、仪表是否端庄、有无窜岗、离岗、

打瞌睡、做私活、看非业务书籍等违纪违规现象。

2、 查值班人员是否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各种治疗、

护理是否准确、及时完成。

3、 值班护士是否态度和蔼、热情接待新病人。

4、 是否按要求勤巡视病房、夜间危重病人护理情况、特殊护理执行

情况。

5、 操作时是否做到“四轻”,工作间及治疗室是否24小时保洁。

6、 每晚查各科危重病人及相对重病人2—3人/科,了解病人对护理

工作、服务态度是否满意,并征求意见及建议,力所能及的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查病人尽量不重复,并注明所查病人姓名、床号,详细记录查房情况

7、查房人员对违反操作规程及劳动纪律现象,必须及时给予纠正,

并详实记录,于次日反映给护理部,不得包庇隐瞒。

8、 病人及家属反映的问题不能解决的,次日报告护理部,紧急事件

及时报告;

9、夜查房时间19:00以后,按排班表顺序依次顺延,做好交接班;

遇有外出及特殊事务不能查房时,公事顺延,私事自己调节。

10、 上一班交下一班不能面对面交接时,一定要口头或电话告知,避

免脱节现象。

儿科查房制度范文第5篇

三级医师规范化查房

一、三级医师查房职责权限:

通过三级医师查房以实施三级医师的医疗技术和质量管理职责权限。

(一)主任(副主任)医师的职责权限

1、对重点病例进行检查,解决疑难技术问题,做出重要的医疗决策。组织指导危重病人抢救及疑难病人会诊。

2、贯彻执行医院质量方针,实施住院医疗服务环节控制程序及其他相关过程控制程序,严格技术把关,进行医疗技术考核。

3、总结临床经验,传授医学新知识和医疗技术。

4、督促检查规章制度、医疗常规、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不合理诊疗方法、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医疗安全防范。

5、按照住院医疗服务环节质控要求,协调医护人员之间质量接口。

6、通过查房进行临床教学、技术指导,对下级医师进行“三基”培训。

(二)主治医师(或经治医师组组长)查房的职责权限

1、对本组病人进行巡诊和系统检诊,解决本组病例的关键医疗技术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医疗决策,参加本组危重病人抢救和会诊。对危重疑难病例诊治困难者,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没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应请示科主任)。

2、在本组范围内实施住院医疗服务环节质量控制及其他相关过程控制程序,对本组医师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考核。

3、加强本组医疗服务过程监测,医疗质量检控和医疗安全防范。

4、实现三级医师查房过程中的医、护质量接口要求。

5、通过查房加强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履行医疗服务有关告知的职责。

(三)住院医师查房的职责权限

1、对所管病床住院病人按时进行查房巡诊。拟定诊疗计划,请上级医师审定。

2、实施各项过程控制程序,完成对住院医师规定的工作要求;查房后及时书写病程记录;书写或更改医嘱,并执行或指导护士正确执行医瞩。

3、在查房过程中,进行诊疗操作的自我检控,对医疗服务环节中出现缺陷进行控制,及时实施纠正、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4、通过查房巡诊,严密监测住院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请示,以采取相应医疗措施。

5、通过查房,加强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二、三级医师查房要求

(一)实现三级医师查房的整体职能 l、制定医疗决策及规范医疗行为的管理职能。

2、实施医疗服务过程有关要求的审核职能。

3、实行逐级检控、医疗质量控制及部门质量接口协调管理职能。

4、层层技术把关,医疗安全防范职能。

5、加强与患者沟通,履行医患关系准则管理职能。

6、通过技术指导,“三基”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及临床医学教学提高临床医疗和教学职能。

7、住院医师技术考核职能。

(二)查房频次

严格按《河北省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主任(副主任)医师对新入院病人2天内查房,每周对疑难、危重病人至少查房l次,危重病人随请随查;主治查房每天1次,住院医师查房每天2次,对急重症、特殊病例应及时进行查房。此外,科主任可安排示范性大查房,示范性大查房的频次,除按院长要求安排外,一般情况下由科主任自行安排,每月不少于2次的科内示范性大查房,原则上各科要固定示范性大查房时间并报送医务科。

(三)参加人员

1、科内示范性大查房的人员包括:科内实习医师、进修医师、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各经治医师组组长(主任、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护士长。

2、全院性示范查房(含会诊),由业务院长、医务科确定参加范围。

(四)查房纪律和注意事项

1、三级医师查房应坚持“四严”要求,即组织严密性、规章制度严肃性、医疗技术规范严格性和临床思维严密性。杜绝任何粗枝大叶、草率从事、走过场现象。

2、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时,应按职称各站其位,队列有序,保持查房秩序。

(1)查房时,进入病房顺序: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进修医师→实习生 (2)查房位置图: 三级医师查房位置图: 床头 床头 正副 正副

主任医师 住院医师 主任医师 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 进修、 主治医师 进修、 实习生 实习生 院领导 护长 质管人员、护长

[ 院级检测查房 ] [ 正副主任医师查房 ] 床头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进修、 实习生 护长 [主治医师查房 ]

注:汇报病史者站在床头右侧(见位置图△处)。

3、按规定时间查房,不得迟到、早退,不得随意中途离开。

4、查房参加人员衣装整洁,仪表端庄,手机要处于震动状态,非医疗事件不接打电话。

5、参加查房人员,禁止吸烟和交头接耳或高声喧哗。

6、查房过程中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五)查房程序和标准 l、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

应按照“背”、“查”、“问”、“讲”、“解”程序进行,并达到以下标准要求。

(1)背:住院医师背诵陈述“住院志”、“病程记录”、拟诊意见(印象)和“诊疗计划”,以及医嘱执行情况、病人感受意见和体征观察情况。背诵陈述标准:①病历陈述符合病历规范;②病情观察周密,体征判断准确;③临床思路清晰,有拟诊意见和诊疗计划,符合医疗规范;④主动报告自我检控存在的问题及诊治难点、疑点。

(2)查:进行五项检查:①询问病人症状、检查体征,并查看检验、检诊报告;②检查病历质量;③检查诊疗方案及医嘱执行情况;④检查医护人员“三基”水平;⑤查询病人对疗效的感受和意见。

(3)问:结合病例对下级医师进行双向提问、答辩和解答。按“三问”,“三答”标准要求:①针对具体病例诊疗的关键技术问题由科主任提问,住院医师答辩;②针对病历质量问题和医疗处置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提问、答辩;③科主任对下级医师提出的疑难问题和请示,进行解答。

(4)讲:结合具体病例进行比较系统的学术讲解或质量讲评,达到“三讲”要求:①结合病例进行循证分析(即该病例或该病种有关的临床医学资料综述及诊断、治疗的科学依据分析);②结合具体病例讲解国内外医学进展;④结合具体病例的病历质量、疗效观察、服务质量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及不安全因素,进行质量讲评。

(5)解:解决下级医师解决不了的疑难技术问题,做出医疗决策或会诊决定,解决欠妥的诊疗计划问题,纠正不当的医疗措施。

2、主治医师(经治医师组组长)查房

按照“验”、“查”、“问”、“讲”、“定”程序进行,并达到以下标准要求。

(1)验:①结合病例对症状和体征的判断进行复核验证,以及补充;②对住院医师在诊疗工作中需要纠正的计划和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2)查:①查看检验、检诊报告;②检查病历质量;③检查诊疗计划及医嘱执行情况;④查住院医师在其当班内所作的诊疗工作是否到位;①查询病人对疗效的意见。

(3)问:结合病例,对住院医师进行双向提问和解答:①针对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由主治医师提问,住院医师答辩;②针对病历书写质量问题和医嘱执行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提问,住院医师答辩:③主治医师对住院医师提出的疑难性问题和请示,进行解答。

(4)讲:结合病例进行针对性的学术讲解:①该病例特点、诊断和治疗依据的分析;②对病例的诊治过程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讲评。

(5)定:①根据病例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各种辅检结果,上级查房的意见,确定诊断、明确诊疗计划;②对疑难、危重病例经组织会诊后,确定新诊断或原有诊断的更改补充;③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及病程记录给予修改更正。

3、住院医师查房

按照“检”、“察”、“问”、“听”、“记”程序进行,并达到以下标准要求。

(l)检:①对新入院病例进行规范检查(即按照体格检查的顺序和标准要求进行检查);②根据病例的实际情况拟订检查计划;③依据病例治疗的进展及时查体了解病例的治疗效果。 (2)察:病例从入院至出院期间,住院医师要对其诊疗过程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观察:一般病人一天两次观察,危重病人随时观察。观察内容包括:患者生命体征、自觉症状、情绪变化、心理状况、睡眠饮食情况,病情的演变,新症状的出现及体征的改变等。

(3)问:针对病例在诊疗进程中的问题:①详细询问病例病史,不遗漏项目;②及时向上级医师提问请示;③询问病人接受医疗服务的感受和对疗效的评价。

(4)听:①认真、耐心听取病人讲述病史以及诊疗的意见;②听取上级医师对病例诊疗的指示意见,并提出自己的疑问,积极参与双向提问和答辩。

(5)记∶从病例入院至出院期间的一切诊疗活动,进行连续性的规范的记录。记录频次:副主任以上医师对新入院病人2天内查房有记录;副主任以上医师每周对疑难、危重病人至少查房1次有记录;一般病人主治查房一天1次,一周内至少有一次查房记录;住院医师查房一天2次,新入院患者应连续记录三天(含首次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至少5天记录一次;对急重症、特殊病例各级医师应及时进行查房并做好记录。(病历书写和病情记录的其它标准要求,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执行)。

(六)查房检测与评价

1、检测方法

采用ABCD检测法,由各科自行检测及院级检测规范化查房水平。检测内容包括:①查房频次与考勤;②查房纪律;③“背”、“查”、“问”、“讲’’,“解”水平。

2、检测标准 (1)检查水平

A∶背、查、问、讲、解五项全能检查达标。

B∶有一项检查缺少或不充分。

C∶缺少两项检查或不充分。

D∶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未检查或不充分。

(2)“问”与“讲”水平

A∶双向问答六项要求全面到位。

B∶六项要求中有一项缺少或不充分。

C∶有2-3项缺少或不充分。

D∶4项或4顼以上缺少或不充分。

(3)坚持查房频次和考勤

A∶按频次要求准时全勤查房。

B∶达到频次要求,但有缺勤或不准时的情况。

C∶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确定院级大查房周期,在院级大查房周期内,每月平均少一次查房。

D∶查房周期内每月平均少两次或两次以上。 (4)查房纪律

A∶查房纪律六项要求全面到位。

B∶六项要求中有一项不到位。

C∶有2-3项不到位。

D∶4项或4项以上不到位。

3、院级检测

儿科查房制度范文第6篇

参加讨论姓名及职称:xxx副主任医师、xxx主治医师、xxx主治医师、xx住院医师、xxx住院医师、xxx见习医师、xxx研究所实习医师 讨论内容:

xxx住院医师汇报病史如下:患者因“肠镜检查发现直肠肿物3月余”入院。患者自述3个月前因反复腹泻行肠镜检查,检查发现直肠距肛门8cm一大小约5cm肿物,考虑直肠癌可能性大。患者因经济原因未继续检查及治疗。3个月来,存在腹泻及便秘交替表现,每日解稀黄色烂便4-5次,或2-3天解干硬大便一次,无肛周疼痛不适,便后肛门无滴血。患者自觉下腹部隐痛不适,偶有腹胀感。未诉有胃寒、寒战及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心悸、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无尿频、尿急及尿痛表现。现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直肠肿物性质待查”收入我科。患者发病至今,精神一般,眠尚可睡,小便无特殊,大便描述如上,体重下降约5kg。查体:神清,精神可,体温36.7°C,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72mmHg。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前区无隆起及凹陷,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和心包摩擦感。心浊音界不大,心率80次/分,心律整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区未闻及心脏杂音。双肺呼吸运动对称,双肺触觉语颤正常,双肺无胸膜摩擦感,胸壁无压痛,胸骨无叩痛,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和胸膜摩擦音。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触诊全腹软,未触及包块。肝右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未触及胆囊,Murphy征阴性,胆囊区无叩击痛,脾左肋下未触及,脾浊音区正常。肋脊角及腰部无隆起,肾脏未触及,肾区无叩击痛,输尿管全程无压痛;耻骨上区无膨隆,无压痛,未触及包块。专科检查:肛门外观未见明显异常。直肠指诊:直肠括约肌松度紧度适中,截石位6点钟位置,距肛门约7cm处触及一大小5*4cm肿物,质硬,固定,表面凹凸不平,无明显触痛,退指指套可见染血。辅助检查:(2015年7月1日 本院)肠镜:升结肠可见0.8cm带蒂息肉,直肠距肛门8cm可见5cm肿物,表面附着污秽苔,质硬,触之易出血,占肠腔三分之一圈,内镜勉强通过,余所见乙状结肠、降结肠、结肠脾曲、横结肠、结肠肝区、回盲部粘膜光滑,皱襞形态规则,粘膜下血管纹理清晰,未见糜烂、溃疡、肿物。检查结论:直肠肿物性质待定(直肠癌?)、升结肠息肉。入院查血常规:WBC 10.82×10^9/L,NEUT% 0.865,NEUT 9.36×10^9/L,RBC 3.95×10^12/L,HGB 119g/L,PLT 439×10^9/L;凝血五项:FIB 4.45g/L,DD 1.53 ug/ml;肝功能及电解质:GLU 8.87mmol/L,Cys-c 1.44mg/L,CCR 47.28ml/min,hs-CRP 15.68mg/L,TP 58.7g/L,ALB 33.4g/L,MAO 24.00U/L;肿瘤五项:CEA 65.30 ng/ml。肠镜检查结果提示进镜至肛门25cm结肠视界不清退镜。距肛门8-12cm直肠见环周增殖性肿物堵塞肠腔,内镜尚能通过,肿物表面糜烂,电子染色放大腺管开口紊乱、局部消失,已取活检行病理检查,病理诊断为:(直肠肿物)腺癌伴坏死。现特请各位医生讨论其下一步治疗方案。

xxx主治医师:患者行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8-12cm见直肠肠腔内一外生型肿物,病理检查诊断为直肠癌,诊断明确。患者目前一般情况尚可,有手术指征,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可行手术治疗。患者肿瘤距肛门5cm以上,理论上可行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做好相关术前准备。

xx副主任医师:综合患者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患者诊断直肠癌明确,因患者肿瘤生长时间较久,且行CT检查发现盆腔多发淋巴结肿大,难以排除肿瘤浸润周围组织器官及发生远处转移可能。手术方式可选择剖腹探查并行直肠癌根治术,术中可能存在联合脏器切除可能性。

xxx副主任医师:同意以上两位医生意见。从患者CT结果来看,肿瘤几乎占据全腹肠腔,肠壁增厚,与周围组织间隙欠清晰,不能排除肿瘤浸润周围组织器官以至难以切除,只得已行单纯结肠造瘘可能。若术中发现肿瘤至肠腔内梗阻,肠道水肿、清洁度差情况,一期吻合至发生吻合口漏风险性高,则亦存在一期肿瘤切除,再考虑二期造瘘口还纳、肠吻合可能性。将患者病情及以上手术可能方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若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则可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做好相关术前准备。

总结:患者诊断直肠癌明确,有手术指征,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存在行剖腹探查、直肠癌根治术指征。术中可能肿瘤浸润周围组织器官以致联合多脏器切除可能。亦存在肿瘤广泛浸润及转移,只得单纯性结肠造瘘可能性。做好相关术前准备。

记录者签名:xxx住院医师

主任、副主任医师:xxx

上一篇:打造和谐团队范文下一篇:辅警考试提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