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防危机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7

企业预防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现代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处在—个高度开放和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因各种内外部原因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财务危机,培养财务危机意识,加强财务危机管理,进而有效地处理财务危机。本文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财务危机管理常办机构的建立

在财务危机爆发前的平常状态下,要成立财务危机常设机构,一般应该归属于企业财务部门。其要全面地负责财务危机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和维护预警机制,进行信息的收集和风险讦估,制定危机紧急处理方案等工作,启动财务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参与财务危机处理工作,并进行财务危机的善后处理。财务危机常设机构在财务危机发生后就扩大为财务危机处理专案小组,财务危机解决后恢复财务危机管理常设机构的正常工作。同时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所具有的复杂性对财务危机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首先应该是对企业要有较高的忠诚度;其次,财务危机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宽广的眼界和良好的综合知识。

二、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

要建立能够提供真实可靠信息的信息网络,这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确保将分散、零星的财务信息整合为准确、有用的信息资源并及时呈报给决策层,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的判断依据。对监测到的财务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使其更有条理、更突出地反映出财务危机的变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估计。预警机制中还应该包括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管理系统。时间和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我们需要建立某种形式的优先注意权。通过风险讦估,确认全部的财务危机源,并为其捧列了优先等级,就可以考虑如何最好地管理每种财务危机源。

三、构建财务危机应对机制、制定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

构建财务危机应对机制是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关键内容,其基本目标是在企业一旦遭遇财务危机时,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正确反应,以最快速度启动应急机制,及时、准确地判断财务危机的性质、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并按照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果断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求将财务危机的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而制定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制定出应对方案,并估计采用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分别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为以后万一发生财务危机能有效地应对做好准备。

四、财务危机处理的基本程序

1.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企业要以最快的速度启动财务危机紧急处理机制,企业应将常设的财务危机管理机构扩大,成立专门的财务危机管理小组,负责财务危机控制、财务危机处理以及损失评估等工作。

2.迅速设立、统一、公开的信息发布方式。财务危机事件发生后,各种传闻、猜测都会随之而来,媒介也会纷纷报道。这时,企业组织应指定新闻发言人,保证信息源头的唯一。在危机事件出现后及早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企业内外公众介绍真相以及正在进行的补救措施,做好同新闻媒体的联系使其及时准确报道。

3.积极调查财务危机事件,对财务危机做出合理处理。企业在启动应急机制和统一对外宣传口径之后,就要立即深入调查财务危机情况,分析财务危机发生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反映的实质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控制事态的发展,这是财务危机处理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4.财务危机善后处理.财务危机事件平息后,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财务危机带来的多方面损失。企业要做出相应的人事调整和组织机构调整、处理有关责任人、改变一些相关的策略或者方法。企业要尽最大努力恢复和重塑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挽回公众信心。

5.财务危机总结。对财务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更要找出财务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财务危机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归类,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分别制定修正方案,逐项落实到相关部门加以改进,不断完善财务危机管理内容。

企业预防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社会化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有力地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运用不善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给企业和品牌带来灭顶之灾。文章结合对品牌危机成因和社会化媒体特质的分析,指出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企业品牌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进而阐述了品牌危机管理各个阶段企业应采取策略。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品牌危机;危机管理

在当今信息时代,社会化媒体日益成为信息沟通的主要途径,品牌危机也开始进入高发期和常态化。纵观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企业品牌危机事件,都呈现出一个明显特点:危机的发生、扩散、深化背后都明显存在社会化媒体“推波助澜”的痕迹,众多网民有意或无意地扮演了企业品牌“杀手”的角色,从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到丰田汽车“刹车门”事件等等,概莫能外。可以说,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品牌危机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品牌危机,如果企业处理不当,就可能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使灾难在企业相关的各个领域出现连锁反应,从而摧垮企业。因此,灵活制定品牌危机管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是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核心所在。

1 品牌危机及其成因

1.1 品牌危机的涵义

品牌危机实质上是品牌或其所代表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信任、感情和利益关系的危机。它是指由于企业自身、竞争对手、顾客或其它外部环境等因素的突变以及品牌运营或营销管理的失常,而对品牌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并造成社会公众对品牌产生信任危机,从而使品牌乃至企业本身信誉大为减损,进而危及品牌甚至企业生存的危机状态。实质上,凡是损害到品牌所涉及的六大支撑要素(产品、形象、消费者、渠道、视觉、商业信誉)中的任何一项,都可能演化为商业企业所须应对的“品牌危机”,并最终削弱其品牌价值。

1.2 品牌危机的成因

根据危机产生的根源不同,可以将品牌危机产生的原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在一定的外部经营环境之下,由于创新能力下降、经营不善、观念滞后或战略决策失误等内部因素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机制遭到重大破坏,对品牌形象构成负面影响;外部因素是由于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突变或恶化,从而危及企业的品牌形象甚至生存。

大多数品牌危机看似由企业的外部因素所致,但其根源还是在企业内部,即使一部分品牌危机纯粹是由于外部因素所致,但不同企业不同的应对品牌危机的策略,结果还是大相径庭。品牌危机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尽管品牌危机可能在某个瞬间突然发生,归根结底还是品牌管理与企业管理恶化的结果。从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看,品牌危机是从企业管理不到位和品牌管理不善开始的,并在外部环境的冲击下,使得这些失误现象逐渐累积和放大,最终导致了品牌危机的爆发。因此,品牌环境突变(外因)是品牌危机产生的直接诱因,企业管理不到位和品牌管理不善(内因)才是品牌危机产生并对企业及品牌造成重大危害的深层次原因。

2 社会媒化体时代企业品牌管理面临的挑戰

2.1 社会化媒体的特质

对于社会化媒体如何定义,世界各地的学者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美国公关专家戴维·米尔曼·斯科特(David Meerman Scott)曾在《新规则》一书中提道:社会化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分享见解、信息、思想并建立关系的在线平台。社会化媒体往往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社区等多种形式呈现,涵盖论坛、博客、微博、社交网站等等。它与传统媒体的主要区别在于,每个人都可以创建、评论和添加内容,网民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且已成为这些媒体信息的制作者、发布者与传播者。由于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因此由其引起的品牌危机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①突发性。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后,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封闭和匮乏,让每个网民都成为自媒体,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消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公众既是受众,也是媒介。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品牌危机的信息传播往往比危机本身的发展要快得多,而且网络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都是始料未及的。

②聚焦性。在社会化媒体传播时代,受众一改过去只能被迫接受信息的状况,而有了较大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并可分享信息控制权,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和资讯控制。社会化媒体将“信息平台”和“意见市场”融为一体,将事件中的“个体协同”演变成“多边协同”,它颠覆了传统信息的生产权,让受众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把这种观点向大众传播,这种开放互动的沟通方式更容易引起共鸣。

③破坏性。由于危机常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点,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品牌危机,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企业造成破坏,而且由于决策时间以及信息有限,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④放大性。在发达的传播环境中,对企业来说,品牌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任何再微小的危机事件都可能经过媒体的放大效应酿成大漩涡,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最终形成一场影响力巨大的危机飓风。

2.2 品牌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企业的品牌危机管理工作已经远远不再是单纯的媒体公关,它正面临着以下挑战:

①挑战一:人人都有自媒体,负面信息来源更加复杂。过去企业的负面新闻、危机事件通常来自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报道,社会化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有自媒体的时代,负面信息不仅来自传统媒体,还可能来自客户、非政府组织、甚至来自企业内部员工。而且这些负面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迅速扩散与传播,甚至被传统媒体进一步报道,形成巨大的危机。例如,一向低调的华为公司,在2010年被媒体大量报道的“人事地震”危机,便是源于内部员工一条不实谣言引起的轩然大波。

②挑战二:传统的负面舆情应对方式已经过时。社会化媒体时代中,有将近70%的负面内容并非来自传统媒体,而是首先爆发于例如社区论坛、博客、微博等阵地,而这些内容在网民间的传递又像病毒一样迅速,并且是裂变式的传播,随后这些负面的内容又被传统媒体大量的跟过报道。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化媒体阵地与极度快速和裂变式的传播模式,企业在进行防御负面信息与处理危机的工作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③挑战三:企业危机管理方式面临巨大挑战。社会化媒体的作用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营销和公关,而是整个企业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传播与沟通,社会化媒体的应用价值恰恰在于如何把“个人智慧”转化为“社区的智慧”。所以,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企业进行品牌危机管理已不再只是针对媒体的公关,而是与所有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的全方位公关。

3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品牌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

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品牌危机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充分认识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点,积极应对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新挑战,从预防、处理和恢复三个阶段全面调整危机管理策略。

3.1 危机预防阶段的对策

①构建危机检测和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是危机处理的最优原则。面对每日海量发布的网络信息,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网络实时监控系统和即时电子传输、警示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员监测的方式,全面有效地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将监测的范围从平面媒体、门户网站、专业网站,向下级网页中的BBS、论坛、热点博客延伸,从中发现可能发生危机的关键信息,及时警示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给予重视,把潜在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②建立危机管理机构和应急预案。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危机管理机构,吸纳熟悉社会化媒体特点、掌握危机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担任机构领导,由其制定或审核危机处理应急预案,提前部署危机发生时企业将要采取的措施、一旦危机发生,及时遏止,减少危机对企业和品牌的危害。另外,企业应指定新闻代言人,避免多种声音对外而口径不一,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信誉。

③保持与权威媒体及意见领袖的联系。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一些网站或个人往往发挥着意见领袖的作用。因此,企业官网或微博平时应该设置大量链接,特别是与权威网络媒体、权威机构的官方网站以及与其他博客的链接,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保持与权威机构、行业协会以及意见领袖的联系,争取他们对企业品牌的认可。这样,在企业没有发生危机时,可以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宣传企业理念,塑造正面的品牌形象;一旦危机出现,他们也可以有效地引导危机舆论的走向。

3.2 危机处理阶段的对策

①快速反应,及时控制事态发展。危机发生后,首先企业应从关心消费者利益出发,迅速发表声明,表明立场,勇于承担责任;其次应迅速弄清原因,控制事态的发展和蔓延;最后应迅速利用适当的传播媒介及时公布企业所采取的处理事故的一切措施,制止流言的产生。

②整合传播渠道,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首先是加强与影响力较大、公信力较好的网络媒体沟通,调动网络编辑、发言积极活跃的网友以及版主的积极性,使事件向企业自身有利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加强与政府相关单位及协会的沟通,因为只有借助于政府、协会的力量,得到他们的认可,公众才会觉得这是可信的;再次,还要积极与公司董事及股东、经销商、消费者沟通,获得他们的理解,维护他们的利益;另外,更重要的是,还要与自己的员工沟通,获得员工的理解,因为每个员工都可以代表公司。通过与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最终目的是消除公众消费者的担心、恐惧,从而快速解除危机。

③重视第三方对舆论的引导作用。在危机发生后,公众对企业会持有一种怀疑心理,依靠企业自身的沟通已很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此时应请出权威性的专家、意见领袖、资深记者等第三方为企业撰写文章或博客,并借助各种媒体及时进行发布,间接起到引导舆论的效果,也使消费者逐渐解除对自己的警戒心理,获得他们的信任。

3.3 品牌恢复阶段的对策

首先,危机过后的工作重点是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或升级,从本质上找到消除危机根源的合理途径。这一时期要利用网络舆论继续对危机进行监控,预防危机死灰复燃或出现新危机;同时,進一步修正危机计划,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危机应对措施。其次,根据危机产生和处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缺陷,优化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和危机处理的流程,从而更好地应用社会化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沟通。再次,将公司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列成表格,根据不同对象、程度、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完善销售策略,提升产品质量,改进与公众交流的渠道,在公众对企业的关注还末减弱之前,重塑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沈健.浪潮求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郑秋锦.企业品牌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危机后管理.洛阳师范学院学报[J].2008,(3).

企业预防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以及加入W T O,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面对国际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特别是汽车进口配额管理取消,关税进一步降低,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为此,建立一套中国汽车工业危机管理攻防策略体系,以确保汽车工业健康持续发展,变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危机管理;汽车企业危机;危机管理策略

一、我国汽车工业企业中存在的危机

(1)技术危机。当前,中国在汽车技术开发方面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一方面,基础研究、基础储备特别是缺乏技术开发带头人,边际成本大大高于国际汽车工业企业;另一方面,即使产品开发出来了,又将面临市场问题,开发高成本形成的产品高价格难以同国际产品相抗衡。

(2)品牌危机。中国的汽车工业企业在发展中,重视产品的生产,轻产品的开发,自主品牌不仅数量极少,而且竞争力很弱。世界汽车百年的历史已经培育出了福特、通用、奔驰、本田等世界性品牌,在这些品牌后面,蕴藏着巨大的无形资产。2006年轿车产销量突破600万辆,其中多数是别人的品牌,不经许可,中国人不能改动。奇瑞、吉利、哈飞、中华等自主品牌产品不到1/5,更不用说富有竞争力的品牌。

(3)服务危机。中国汽车服务贸易是比汽车生产更加幼稚的行业,加入W T O后,中国开始在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汽车保险、融资和消费信贷等领域逐步开放。汽车服务贸易的开放,最直接的表现是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原来中国汽车市场以国内整车生产企业为主、国内汽车进出口公司为辅的主体格局,将转变为国内整车企业(包括合资企业)、国内汽车贸易企业和以纯贸易方式进入中国的独资汽车贸易公司并存的格局,外商贸易企业建立销售网络,以新的销售方式直接威胁中国汽车行业已有的销售网络。

(4)人才危机。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除自主开发能力低下外,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缺乏人才。以一汽为例,一汽的技术开发人员约为2600人,仅占公司职工总数的2.6%,而日本丰田公司的职工总数与一汽相似,但技术开发人员近万人,占职工总数的9.8%。更为严重的是,中国汽车高级科技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5)能源危机。如果中国的汽车人均拥有量达到每10人一辆的世界平均水平,全世界的石油出口量也不能满足要求;如果中国的轿车发展达到美国那样的水平,全世界的石油产量也不够使用。因此,石油紧缺已经成为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问题。与此同时,油价的持续上涨更进一步突出了能源的紧缺,中国对于开发新能源汽车的需要越来越紧迫。

二、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防守策略体系的构建

(1)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准备。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预防性,预防与控制则是成本最低而收效最好的方法。一是树立危机意识。在企业经营形势不好的时候,人们容易看到企业危机的存在,但在企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能够居安思危则并非易事,然而危机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到来。尤其是在中国汽车工业即将与国际汽车市场全面接轨之际,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面临的内外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既孕育着机会,也蕴藏着危机。所以,汽车行业进行危机管理,首先应牢固树立危机意识,造成一种“危机氛围”,使汽车工业企业经营者及所有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用危机理念来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二是做好危机管理准备工作。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多为合资企业,虽然规模小、无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但仍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汽车工业企业的管理者主要考虑的是当前的汽车市场压力,很少有精力和能力考虑将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然而,中国的汽车工业在加入WT O之后,意味着机会与危机如影随行,汽车工业企业的危机管理不仅在于处理已发生的危机,优秀的危机管理者应该懂得如何做好危机爆发前的预防管 理。

(2)汽车工业企业危机预防。危机预防是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防患于未然是危机管理的核心。①组建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小组。危机管理小组应由汽车工业企业中职位较高的管理人员和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以增加它的权威性和快速应变能力。其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掌握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方面的情报:汽车技术研发信息、新旧汽车更新换代、国际国内汽车市场最新动态、汽车销售服务质量信息等,及时预测、预报危机的发生;根据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事先拟订出防范和处理危机的行动计划,协同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处理危机措施,超前决策,在危机发生时,及时组织处理各种突发事件。②对汽车工业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危机管理教育。要进行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模拟训练,以强化职工的危机意识,提高危机管理机构的快速应变能力。检查汽车危机管理计划是否周密、切实可行,以便对汽车危机管理计划进行及时修改与完善;在汽车产品质量上要精益求精,在售后服务上,要随时随地处理顾客的意见和问题,要使自己的汽车产品从质量、价格到服务都优于竞争对手;针对危机本身,也要有一定的防范措施,要像消防部门在各单位进行的“消防演习”一样,汽车工业企业应针对各种不同的危机进行演习,以求在危机到来时人人能沉着应战。③建立汽车工业企业危机预警系统。汽车行业要将预警与防范危机纳入企业管理的战略管理与日常管理中,切实做到有备无患,建立起汽车工业企业危机预警系统,一是建立汽车消费者访问制度。二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汽车工业企业自我诊断,分析汽车经营状况,客观评价企业形象,把握汽车产品开发、制造和营销中的薄弱环节,对症采取整改措施。

(3)汽车工业企业危机处理。危机处理是在危机爆发之后,企业被迫采取的紧急措施,及时妥善处理危机带来的影响。①尽快确认危机,快速启动危机处理计划。汽车工业企业在控制住危机蔓延的基础上,要立即着手进行调查,找出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后果及影响的范围,积极地开展危机处理工作。汽车工业企业的各种危机具有连锁性,如果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与汽车的研发技术和制造技术或汽车售后服务有关,而技术又与汽车工业企业投入的资金多寡、人才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这些危机的产生又将影响企业汽车产品在市场上的品牌形象,从而影响此汽车品牌在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②在处理汽车工业企业危机时,注意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坚持处理危机的首要原则,这就是以顾客利益和社会利益为最高利益的原则,尤其是一些人命关天的突发事件,处理起来更要慎之又慎。另一方面,要收集危机材料,澄清事实真相。

(4)汽车工业企业危机总结。危机总结首先是进行整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制订一个更切实可行的危机管理计划。①重塑企业良好形象。汽车工业企业通过成功化解危机,企业不仅能弥补部分损失和纠正混乱,扭转危机产生的危害,而且有可能增强汽车工业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进而获得公众

更大的支持。②消除媒体造成的不利影响。当汽车工业企业发生突发事件时,可能会由于媒体报道失实而给汽车工业企业带来危机,此时,汽车工业企业应及时调查研究,澄清事实真相,消除误解造成的不利影响。平时,汽车工业企业应主动、客观并经常不断地向新闻界提供有关本企业的信息,邀请新闻界人士参与企业的各项重大活动,与他们保持长期良好的关系。③改变危机带来的人心涣散。汽车工业企业应及时解决因管理失调、激励不当而引发的内部危机,尽一切可能为员工排忧解难,妥善协调员工们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努力创造出一个能充分交流、沟通与信任的内部环境。

三、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进攻策略体系的构建

汽车工业企业应充分认识所处的环境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通过卓有成效的危机管理活动,制定有效、合理的危机管理对策,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和危害,获取危机中的商机,激发汽车工业企业更大的活力。

(1)战略创新。加入W T O后,中国汽车工业企业要更好地迎接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挑战和竞争,就必须进行战略性重组,发挥大集团的骨干作用。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辅以必要的政府政策引导的前提下,以国内大的汽车集团为基础进行重组,在此基础上推进与国外大型汽车集团的合作与重组,向国际大型汽车集团的实力靠近,缩小与外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差距。

(2)自主发展。最近几年,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迅猛,但在当前阶段,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引进国外制造技术,仿制国外同类产品的层次,中国的汽车工业企业要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品牌,拥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应当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

(3)人才策略。汽车工业企业在实施人才战略时,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适应新时期汽车发展趋势的需要,把培养领导人才特别是优秀年轻领导人才作为重点;二是适应汽车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把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作为重点;三是适应由传统汽车向现代汽车、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嫁接的需要,把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现代管理专业等紧缺人才作为重点;四是适应科技创新和进步的需要,把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特别是创新型青年人才作为重点。

(4)发展电动汽车。从治理环境污染和调整能源结构的角度出发,中国发展电动汽车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从长远来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应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方向。因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不再依靠石油资源,而且可以实现真正的零排放。燃料电池车的研究重点是燃料电池技术,并应取得较大突破,为实现商用化和批量投产做好准备。

作者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金诺.汽车企业人才流失危机的预警管理[J].汽车工业研究,2007,(9):78-80.

[2]汤向东.汽车企业的危机管理[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4):67-69.

[3]天泽.进言中国汽车工业[J].汽车工业研究,2004,(5):28-30.

企业预防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高校毕业生就业

[作者简介]何涛(1964- ),男,江苏东台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院办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研究。(江苏南通226010)

随着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至全球,从虚拟经济蔓延至实体经济,大量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破产倒闭,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008年底,我国还有150万大学生未能就业,2009年又有650万毕业生面临毕业。笔者曾对南通地区的高校进行调查,发现2008届毕业生截至6月份首次就业率93.8%(略高于全国80%的平均水平),协议率65.4%。而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截至5月份只有56.5%,协议率仅为34.7%。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金融危机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凸显

(一)岗位总量缩减,就业竞争加剧

首先,金融危机使得市场消费能力下降,社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产品的滞销使企业陷入困境,进而减少招聘计划甚至开始裁员,以减少企业成本。其次,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从而使高层次就业竞争加剧,出现重心下移。再次,一些具有高学历和工作经验的人士再次就业也将挤占部分新增岗位。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纷纷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用人单位校园招聘规模缩小,招聘人数也明显减少。外贸类、制造类、人文类专业的招聘计划明显少于往年,甚至有些单位原本已开展校园招聘宣传,但是考虑到金融危机的不确定性,最终还是削减了招聘名额或放弃招聘计划。前程无忧网、智联招聘网的统计数据也表明:2009年与2008年同期相比,企业的招聘计划减少很多。而且很多岗位要求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无疑又将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一方面是就业岗位总量的减少,另外一方面是毕业生数量的增加,这种“倒金字塔”效应使得当前就业竞争十分激烈。

(二)培养模式脱节,就业竞争力降低

金融危机时期,传统产业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如制造业大面积亏损、服务业不景气等。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受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即使高等教育机构及时获取了当前社会和产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也很难在短期内做出调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经济的需求相脱节,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降低。

(三)就业指导滞后,就业效率受挫

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就业指导内容和手段的滞后对就业效率的负面影响显得更为突出。对高校来说,就业指导及模式固化,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大多为简约粗放式,大部分集中在毕业生就业前的一段时间,无法满足学生多样性的需求。同时,就业指导各自为营,难以产生系统协作效应。目前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机构主要是政府与高校以及各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各部门虽有沟通,但由于行政隶属关系不同,往往各自为营,缺少深层次的合作,各高校之间由于存在竞争关系,就业指导的协作就更少,许多民间职业中介机构更缺少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机会。

二、金融危机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

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危机,必须整合政府、学校和毕业生个人的资源,通过制定各种有效的政策、制度、措施,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引导大学生合理定位,找准方向,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政府方面

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招聘岗位减少、求职难度增加、薪酬降低等。归根到底是我国整体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因此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应在宏观层面上统筹谋划,有效增加就业岗位。

1.采取积极政策,增加就业岗位。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前提,2008年11月,国务院已经出台了4万亿投资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措施,估计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相应带动就业增长100万人。①当然,保增长和保就业是两个目标,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动就业的等量增长。除了保增长,还要保就业。扩大就业的主体是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保就业首先要保中小企业。通过公共基建投入带动中小企业发展,通过降低增值税、社会保险费等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通过放松抵押贷款规定,提供信贷融资服务及劳动力培训,增加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采购等其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通过鼓励和支持新的创业,从根本上增加就业。

2.打破地方壁垒,实现自由流动。大学毕业生过剩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过剩,制定和实施大学生在全国范围内自由就业的政策,是解决结构性过剩的有效途径。保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公民与市民待遇”,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具体应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的一切户口指标和人事指标限制,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目前,国家在此方面已经有所作为,除直辖市外基本放开了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但从实践看,效果并不理想,各地在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以地方政策对抗国家的宏观政策。因此,国家还应该在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具体的操作性文件,使好的政策能够落实到实处。

3.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基层就业。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应该逐步趋向大众化,基层就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国家应该出台政策,社会也应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激励大学毕业生投身于基层建设,投身于中西部建设。对这部分大学生学历的提升、职称的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提供激励政策,形成下得去、留得住的良好格局,形成人才的合理配备,有效解决大学毕业生地区性过剩问题。

4.扩大研究生招生,缓解就业压力。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研究生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高速发展的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相对滞后。政府应该有选择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这样不仅可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而且更有利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二)学校方面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的生命线。学校党政“一把手”应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首先要掌握毕业生的专业特点、毕业人数、生源地域、就业意向等相关信息,摸清每一位毕业生的具体状况。其次,要以对社会、对学校、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一切力量,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②

1.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可谓硕果累累,但人才培养脱离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滞后市场的现象仍较严重,高等教育仍是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忽略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思想、观念、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系统培养和训练。

金融危机期间,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遭到淘汰,而一些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专业人才相对欠缺。高校专业设置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动态,课程设置贴近企业实践,贯彻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扩大专业口径,分类培养,视需分流,通过优化专业结构,调整原有专业,动态性地适应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另外,做好远期市场调查,不要盲目增加专业,以免造成人才堆积和人才浪费,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应当坚决停止招生。

2.实施顶岗实习和“双证书”制度,知识与技能并重。用人单位普遍感到大学毕业生的理论远高于技能,技能不足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表明,在校期间顶岗实习和推行“双证书”制度,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安排一定期限的顶岗实习,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双证书即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职业资格证书越来越受到青睐。高校应与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应覆盖相应职业资格要求,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

3.变革职业指导模式,实行全程化指导。传统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展工作,俗称“第三年、第四年指导”,单纯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把毕业生“送出去”为中心。大学生职业指导课也流于“发布就业信息、宣讲就业政策”的形式,“全程指导”“个性化辅导”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还远未形成。所谓全程化指导,就是从纵向指导着眼,要求我们根据高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突出重点地开展职业指导服务工作。③低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高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按照各自的职业生涯规划,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按照“分阶段、有重点、全程指导”的原则,通过“课堂学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教学训练模式开展职业指导教学训练活动,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确定职业取向,强化职业意识,掌握就业政策,提高个人技能等。

4.增强创业教育引导,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提出了“创业带就业”的口号。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非常低,本科生创业成功率不足1%,研究生创业的成功率不到6%。为此,高等教育应该将创业教育贯穿始终,不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发现创业机会、如何创业。学校应该开设创业类课程,经常邀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来校介绍创业经验,引导有创业意识的学生进行创业生涯规划。学校还应该对初次创业的大学生们提供政策、法规、项目咨询以及资金支持,对他们的创业过程进行跟踪服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创业,同时也为学校创业教育的开展积累了材料。

5.广泛拓展途径,搜集就业信息,推荐毕业生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的生命线,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就业基地。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学校应充分利用行业协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客座教授以及资深教师等社会资源,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人才招聘合作关系,积极邀请用人单位来校宣讲和招聘,努力建设一个以高校校园市场为基础的、完善的就业市场体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快捷、全面、高质量的服务。

(三)个人方面

毕业生本人也要正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及时调整心态,合理确定就业预期,找准就业定位,积极主动地就业,提高就业技巧。

1.端正心态,正视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应当意识到,就业是大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遇到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当大学生遇到就业心理困扰时,首先,应当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在择业时不能求全责备、期望太高,先就业再择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④其次,应当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我发展的作用。对于一些不良的就业心态,如悲观等待心理、焦虑恐慌和盲目屈就等,除了自我调适外,必要时还可以请教心理专家,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寻找可以倾诉的对象,转移情绪。

2.充实自己,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最可控制的就是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获得与保持工作的能力,对个人而言,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部分。专业能力取决于自身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以及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本的方式;而市场能力取决于他们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能力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在专业能力方面,以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代表的态度型资产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中的关键;而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代表的知识技能型资产则是专业能力的基石。在市场能力方面,为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大学生必须了解当前整个就业市场,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信息,了解岗位职责要求,了解自己的就业能力水平。同时还必须改进自己的展示能力,把自身的各种“资本”信息传递给市场,让市场明白自己的价值,同时把自己所拥有的专业能力通过语言或者测试的方式表达给市场。

3.拓宽就业范围,面向基层就业。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扎推现象比较明显,集中体现为时间集中、地域集中、行业集中、用人单位集中,这不但加大了就业竞争程度,也导致社会行业的人才分布不平衡。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过剩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结构性、地区性过剩;我国广大基层单位,大学毕业生的比例还很低,高校毕业生应该积极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

4.挖掘人脉资源,扩展就业渠道。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社会关系资源的使用是大学毕业生落实就业的典型行为特征。而这种做法不仅在我国非常普遍,在就业市场完善的美国也很普遍,如哈佛大学超过半数的MBA毕业生通过校友的关系寻找工作。不同的是,我国毕业生使用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父母以及家族成员占多数。其实校友资源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可能是更有效的途径,这就要求毕业生本人以及学校共同挖掘校友资源,扩展就业渠道。

三、总结

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和不确定性给大学生就业所带来的冲击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危机,采取各种措施渡过难关。当前,我们仍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就业政策制定和就业指导服务,构建长效的大学生就业服务机制,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

[注释]

①高亚男,刘畅.金融危机下劳动保障改革与发展展望[J].中国劳动,2009(1):6.

②周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EB/OL].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15/info1228282811502315.htm,2008-12-03.

③揭育通.高职院校多元化职业指导模式探析[J].职业圈,2007(20):188.

④夏凌翔,万黎.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试[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103.

企业预防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前,我国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大都是国有大型企业做的较好,对于中小企业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但目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已经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所以分析和探讨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强化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四个方面的措施,以期为中小企业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多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我国的中小企业占所有企业的绝大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大都是国有大型企业做得较好,中小企业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分析和探讨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意义重大。

所谓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中所产生的结果与起初计划的结果存在偏差,而这种偏差就是财务风险。偏差的大小也代表了风险的高低。而财务风险的特征主要有客观性、不确定性、相关性、损失性、收益性、潜在性、威胁性等。基于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来看,分析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同行业直接的竞争力,让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企业的良好运行。因此,文章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出发,首先探讨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通过多年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并结合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了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估测与危机管理体系构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今后中小企业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中小企业的良好运行意义重大。在以后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不断总结出自身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创新各种规避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来对这些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避免。只有这样,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才能不断发展,才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经营好的中小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始不断重视,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这些中小企业也取得了较多的成绩,在自身企业财务经营中也有自己的成型办法来规避财务风险,但总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内部控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包括: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模式比较僵化,管理理念比较陈旧;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决策比较随意,费用报支不够合理;费用的审核权限过于向上集中。

(二)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企业资金严重短缺,流动资金周转不灵;盲目投资,导致投资失败;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短期行为蔓延。

对于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有企业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因素。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来提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作者通过多年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并结合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了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估测与危机管理体系构建。

(一)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要想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在招收财务工作人员时不像大中型企业那样能够雇佣到学历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财务人员。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大都是大专水平学历,其综合能力不如大中型企业财务人员那么高。为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内部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和风险意识培养工作意义重大。具体的做法为定期对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和财务专业知识培训;中小企业内部一定要做好内部人员的人生规划工作,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公司是有前途的,把公司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发展,这样员工工作积极性就会提高,对于公司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二)对财务风险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

财务风险事前控制是指在财务活动之前所采取的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财务风险事中控制是在财务活动过程中所采取的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财务风险事后控制是在财务活动后,中小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建立档案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高有力的支持。

财务风险事前控制措施可以通过以下例子进行说明,比如某一中小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之前,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收益,又要考虑风险,通过客观的分析和风险决策方法的有效利用,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控制,以保障在出现意外风险后可以有效应对。

财务风险事中控制是经常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只有这样在财务活动运行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避免财务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将那些意外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财务风险事后控制是在财务活动完成后,要及时进行风险事故的总结和汇总,将遇到的各种财务风险问题进行记录,并分析出现这种财务风险的原因,总结最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为以后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化是提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有效措施。内部控制的强化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意义重大。具体的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对中小企业内部的治理机构进行强化和完善,并有效地强化董事会的作用以此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也制约着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通过参与国家组织的各种培训来提升素质,另外在学习中不能只是形式,要真正从实际出发学习管理能力;企业文化也是培养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有效措施;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四)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估测与危机管理体系构建

对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估测与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中小企业财务活动风险估测体系及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扭转体系。

中小企业财务活动风险估测体系工作主要包括:筹资活动风险估测;投资活动风险估测;经营活动风险估测;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等。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扭转体系工作主要包括:财务危机成因分析;财务危机处理措施等。

三、结语

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今后中小企业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中小企业的良好运行意义重大。在以后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不断总结出自身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并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创新各种规避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来对这些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避免。只有这样,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才能不断发展,才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惠芳.金融危机下加强中小企业财务与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J].中国商贸,2012(09).

[2]陈淑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05).

[3]景蕾,陈云尚.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8).

[4]黄星.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作者单位: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预防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各类企业也在不断调整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使财务成本投资的利益最大化。财务风险管理是维系企业正常经营运转的核心,时代给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如何规避企业财务风险,还需要企业找到财务管理的不足之处,做好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对策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0.09.34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经营管理机制,企业财务是管理运作资金周转,统筹企业经营收益的核心部门,掌管着企业生存的命脉。因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变化较快,而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的资金交易量大,所以存在较高的风险性。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是对不可预知的风险的一种宏观调控,能够最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盈利亏损状况,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精确的参考数据,能够及时调整企业运作方案,规避亏损风险。造成企业财务出现风险的因素较为复杂,除了外部市场竞争的压力,还有企业内部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等的问题,在新时代如何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还需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由内到外进行分析探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根据市场变化規律不断改革调整财务管理机制,抵御财务风险,让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开辟更好的发展空间。

1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管理体系是维系企业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结构,财务需要统筹监管企业投资成本,掌握企业的综合盈利亏损情况,如果市场变化超出预期范围,则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止损,防范企业财务的亏损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敏感的风险意识,密切关注市场发展动态,根据市场风向管理财务运作体系,既要抓住市场机遇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做好财务风险的科学防范措施,避免一些不可预测因素给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带来严重的损失。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资金连接着企业的全局运作,所以财务风险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项目筹资风险、成本投资风险、经营亏损风险,以及盈利收入的分配风险等方面,企业内部发展与外部市场环境都会带来财务风险,不可预测的财务风险是企业发展的安全隐患。企业经营需要充足的周转资金,在成本投资与利润收入之间循环周转,企业运作的每一环节都可能产生财务风险,所以在财务管理中,风险防范工作异常重要。

2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信息技术打破了我国与世界经济贸易的空间局限,全面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各类企业在时代潮流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虽然经济全球化给现代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但是市场局势瞬息万变,企业的投资经营存在一定的风险,而这类风险无法预估,也无法完全消除,只能依靠财务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态,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以下将探讨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为企业的防范措施提供良好的参考建议。

2.1 财务管理体系较为复杂

财务体系需要管理的范围较大,包括企业人力资源调配,生产、销售、决策等环节,需要监督企业各部门之间资金的流转活动,还要防范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资金产生的干扰,管理工作面临众多复杂因素,责任重大。因为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与社会主流方向同步改革,外部的经济调控、通货膨胀率、国家法律制度、资源市场等都会随之发生改变,这些因素虽然不会与企业财务内部产生联系,但外部环境的变化复杂,如果企业财务体系没有及时调整管理方案,无法跟上宏观的经济市场变化,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应对市场的挑战,企业财务就会出现风险。

2.2 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不强

财务体系统筹着企业资金周转命脉,需要对企业全局进行科学管理,所以承担的风险也就比较高,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无法避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客观存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与以往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很多财务人员的管理理念还是停留在过去市场结构中,财务风险意识不强,不会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灵活预测潜在的财务风险危机,经营决策方案没有贴合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导致企业经济遭受重创。

2.3 财务管理可控范围存在局限性

财务管理会涉及大量的财务报表和成本收入数据,通过数据整合分析经营的利润率和市场发展情况,这些都是在企业经营的实际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计算出一个大概的结果,给企业的战略目标方向提供参考指标,财务可以管控的范围存在局限性。这样预测性的财务数据会给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数据与客观事实存在较大的差距,就会引发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

2.4 财务资金结构不合理

很多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营造企业蓬勃发展的噱头吸引投资商,不会考虑市场环境变化与社会需求,也不顾及企业内部的资金周转情况和资金风险,向外界金融机构融资,让企业背负沉重的债务压力,导致企业财务的内部资金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负债率过高,股权份额比例降低,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等严重的财务风险。

2.5 缺乏科学的财务投资管理机制

除了不合理融资导致企业存在较大的资金风险之外,企业对财务资金的科学投资也关系着财务体系的运行安全。有些企业急功近利,看到一些市场表面短暂收益高的项目,就会盲目跟风投资,没有综合评估项目的长远发展前景,不明确投资项目的风险收益问题,缺少对企业资金的科学利用规划,对资金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周期没有合理的规划,这样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很容易导致企业财务体系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资金供应链回流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的综合发展。

2.6 财务风险防控专业人才不足

要想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企业财务人员需要具备敏感的市场分析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与挑战,及时调整财务管理的方向,让企业财务资金供应链能够与市场行情保持一致。但是当前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是会计专业,对财务数据较为敏感,专业的市场分析和财务风险防控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分辨市场的风险变化,导致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呈现滞后性,影响企业的全面发展。

3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要想安全稳定的运行,以及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并制定出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此保护企业财务资金的正常周转,避免盲目投资导致企业财务内部亏空。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企业要融合信息技术的科技优势,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让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各类信息都能得到统筹监管,严格监督每一项资金的出入情况,实现财务资金周转的有据可依,优化财务资金的出入细节,降低财务运作风险。

3.1 做好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企业的财务管理与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为了促进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优化资源配置,做好企业经营运作的各项基础工作,让成本投入更加合理,能够产生客观的利益,并根据投资的实际数据与市场局势做好财务风险防范,科学控制资金的周转,让企业的资金链能够保持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的企业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很多企业内部还未形成严谨的财务管理体系,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在遭受市场经济危机时,资金链周转出现困难,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面临倒闭风险。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就必须根据市场变化,从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局分析,找到激发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加固财务体系的基础结构,保护财务管理系统免受侵扰。同时财务人员还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思維,及时发现市场异常变化,调整经营方案和投资目标,能够灵活应对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

3.2 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防范机制

财务管理部门是企业经营的方向标杆,财务人员肩负着给企业创造更高效益的重任,必须清晰地认识财务风险,能够全面掌握市场局势催生的企业财务风险原理,及时了解财务风险隐患,做好提前预防风险的准备,引导企业其他部门的同步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在监管经营收益利率时,要注意遵守风险与收益均衡的原则,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作为企业财务投资的风险指示标杆,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指导参考。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内部的财务风险分析培训,根据企业财务资金的实际运行状态,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严格监督企业的财务资金出入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投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如果发现运行途中出现异常情况,则立即采取防控措施,及时止损。企业财务必须要立足于企业发展实际,不能为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生搬硬套其他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与企业实际发展差异过大,导致防控力度不足,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3 对财务管理环境及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管

企业的经营数据是随着收益与亏损而不断变化的,数据量庞大且复杂,如果出现细微的数据差异,则会影响财务统计结果的准确性。财务部门在管理企业经营数据时,必须要配备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综合评估检验,能够具备敏锐的财务风险意识,规范财务管理的工作制度,严格监管财务体系运作中的每一个步骤,加强企业财务资金的管理。同时还要引入更多高效的财务管理软件,实现数据的精细化管理,能够从互联网中获取市场变化的实时消息,了解市场变化规律,方便财务人员从宏观的市场环境入手,分析、评估财务风险,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财务资金投资方案,规避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现代科技发达,很多企业都启用了互联网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人员依靠互联网可以精准把控市场变化趋势,加以科学的防范措施,可以预防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恶化,将风险及时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这是现代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必然趋势。

3.4 财务决策科学化

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的目标规划,财务决策是财务活动的方向,能够引导企业各个部门朝着共同的目标发展。要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安全防范,管理人员就必须制定好科学的决策目标,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方向与市场变化趋势,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盈亏数据确定投资决策目标。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坚持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为基础,科学分配资金的投资使用,采用分散投资的模式累积利润,避开集中投资的高风险。在对项目进行投资时,企业要优先选择与市场趋势相符,收益高,能够有长远发展空间的项目,以此降低企业的财务投资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5 提高内控机制

企业经营运作出现内部问题,人员管理力度不够,资金出入监管不严,盲目投资决策等都会导致财务风险出现。所以要做好企业财务的风险防范工作,就必须从企业内部开始优化,根据企业经营数据的实际情况,逐一排查风险项目,及时清除风险隐患,避免影响企业后期的经营效益。

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体系还不成熟,无法完全保障财务资金的安全。而当前我国信息科技不断发展,国民创新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虽然还未找到彻底解决企业财务风险的办法,但是已经逐步摸索出一套比较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综合国家市场经济学家的多方调查研究分析,从内部开始优化,是防范财务风险最直接、最高效的方法,通过规范内部工作体系,对企业经营各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分散投资不同项目,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促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严谨,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3.6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估预警体系

财务人员拥有敏锐的市场风险意识,能够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完整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让风险管理人员能够依靠计算机大数据平台,全面掌握市场动态局势和各类资源,从市场经济形式变化、竞争压力与企业实际资金储备周转情况等入手,精准定位企业的市场风险局势,整合有效的数据加以综合评估,分析企业的财务投资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问题。通过全面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遇到风险隐患时能够及时做出预警提示,让企业能够迅速制定风险防控方案,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 结语

当前社会经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复杂的市场环境加重了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财务资金出入的进行综合调控,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安全的财务体系,防范财务风险,让企业的财务体系得到更多的安全保障,促进企业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张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J].会计师,2019(02).

渠万焱.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市场,2019(05).

涂继盛.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经营与管理,2019(03).

赵莉宁.浅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商业经济,2017(10).

蔡菊芳,刘亚静,苏海红.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7(08).

上一篇:企业5S管理模式论文范文下一篇:绿色施工管理创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