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外汇储备理论规模论文范文

2023-12-31

确定外汇储备理论规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关系到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位居世界首位,外汇风险也随之上升,因此有必要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和化解外汇储备风险,优化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资产结构,保障外汇储备的安全性。

关键词:外汇储备;外汇风险;安全性;对策分析

外汇储备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它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扩大,高额的外汇储备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和成本,防范和化解风险成为外汇储备管理的首要问题。本文笔者将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风险的分析,找出影响外汇储备安全性的因素,从而提出保障外汇储备安全性的建议对策。

1 文献综述

厉以宁(2010)认为一国外汇储备出现安全性问题是由于外汇收支连续赤字以及所持有的外汇储备不断贬值,要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安全,必须双管齐下。

吴洋(2010)认为我国应该从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两方面防范和控制风险,即保持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和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王晓钧、刘力臻(2010)认为我国有必要抓住欧洲区债务危机提振美元地位的时机,调整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长期安全性;耿艳萍、董艳芳(2010)认为可以通过降低美国储备比例,提高黄金储备比例来优化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王元龙(2006)认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方面存在的种种理论误区导致了政策偏差,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处于高风险状况之中。而笔者认为,我国要合理利用外汇储备,充分发挥外汇储备的积极作用,并坚持人民币国际化是最终解决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问题的长期策略。

2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我国外汇储备从1993年212亿美元的总额到2006年迈上1万亿美元总额的台阶,用了13年的时间。然而,截至2011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3.181万亿美元,仅仅用了不到5年。图1记载了1993年以来我国历年外汇储备余额,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速度要远远高于我国的GDP增长速度。

图1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1993-2011年,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显示了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可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美元资产所占比例过高,欧元、日元资产储备不足,形式较为单一,导致风险较为集中。近两年来,美元对各种主要货币贬值20%左右,由此产生的损失数百亿美元。虽然我国从2009年12月开始大幅减持美国国债,到2012年3月美元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大幅降至10年来低点,约54%,但美元资产仍占据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半壁江山。

(2)外汇储备的巨额增加挤压我国货币政策的空间。外汇占款的增多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危机。央行为了削弱高额外汇储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须采用现金回笼、提高利率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给,却增加了本币升值的压力;相反,央行为了降低本币升值的压力,须采用降低利率等方式增加货币供给,却又加剧了通货膨胀。因此,央行的货币政策的内外目标产生矛盾。

(3)高额的外汇储备需要我国付出巨额的机会成本。因为强加的风险溢价,我国从国外筹措资金需支付高额利息,而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多投向流动性较高的“安全资产”,这种利息上的“收益逆差”现象意味着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很高。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的年收益率只有3%左右,大量的外汇储备资金并没有投入实体经济,没有充分发挥这部分资金的潜力,导致社会的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存在较大的负缺口。

(4)高额外汇储备使得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易造成人民币升值预期,大量热钱纷纷流入中国。为了抵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央行只好加大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购买多余的外汇,从而更加加剧了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张,导致更大的升值压力,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另外,美日欧等主要贸易伙伴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为由,对人民币施压。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大,人民币升值风险也不断增大。

3 保障外汇储备安全性的对策

3.1 增加货币储备的多元化,以分散汇率变动的风险

3.1.1 增加黄金在外汇资产中的比重

自牙买加货币体系宣告黄金非货币化以后,黄金失去了货币功能,但是黄金的保值增值的功能却愈加显现。在欧元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几乎所有的股指、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都出现了巨幅下跌,只有黄金逆势上涨。我国外汇储备的黄金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国家采用的3%-5%的标准,黄金储备偏低使得我国丧失了获取黄金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所以,增持黄金能够提高我国的信用风险抵御能力,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

3.1.2 逐步降低美元外汇储备的比例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50%-60%是美元资产,且近几年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持续贬值,我国的外汇储备已严重缩水,国际购买力也不断下降。为了化解由于美元贬值带来的巨大风险,我国需要调整外汇储备结构,逐渐降低美元资产的比重,适时增加欧元,日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以美元、欧元、日元世界三大货币和黄金为主题的多元外汇储备体系。

3.1.3 增加股权投资,优化美元资产内部结构

实现我国外汇储备多元化是长期目标,在短期内,我们可以考虑将美国政府债券转换为股权投资,以市场化的手段间接地进行资产调整。例如,可以通过扩大中投公司的规模及经营范围来增加股权投资。

3.2 保持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合理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经济平衡失调时,例如出现供不应求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进而调节供求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所以,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经济交流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外汇储备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外汇储备是将本国的资金流放在海外,具有一定的代价和风险,而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远远超过了适度的外汇储备的量,所以为了维持外汇储备的安全,必须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2.1 加大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合理强化“藏汇于民”的政策力度

我国应逐渐放宽企业和个人持有和使用外汇的政策限制。我国可以利用市场化手段降低过多的或者是结构不合理的外汇储备,使得企业、机构、个人更多地持有并进入外汇市场。当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企业、机构的运营资本和个人的储蓄时,人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经营持有的资产,免遭市场风险。

3.2.2 加强外汇监管,防止热钱过度流入

加强外汇监管是从源头上控制了外汇储备的规模。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大量的国际热钱通过贸易、地下钱庄等各种渠道流入国内,显然增加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也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因此,我国可以采取对外资项目严格审查等措施,加强对外汇流入的监管,防止国际热钱流入我国投机套利。

3.3 提高外汇储备的利用率,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虽然外汇储备是由外币构成的,也可以用活外汇储备。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放在那里不用,本身就是一种损失,因为机会成本的增加以及外币的贬值。首先,在外汇管理观念上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其次,确定合理的投资方向,增加对外汇储备的利用。我国可以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战略性投资,有利于国家未来发展。利用外汇储备购买原油充实石油储备,进口高科技设备支持科技研究与开发,进口先进的医疗设备发展国内的医疗技术,还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出国培训及交流的经费,吸引国外优秀的专家人员等等。

3.4 人民币国际化是最终解决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问题的长期策略

尽管我们采用各种方法使外汇储备资产投资多元化,风险最小化,以降低美元财政政策对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的威胁,但是在美元本位制的情况下,外汇储备还是要坚持以美元、欧元为主导,仍是难以摆脱交易成本和汇率波动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使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通资金的能力提高,就可以降低外汇储备的规模,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关于我国外汇储备安全问题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0.

[2]吴洋.论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0.

[3]王晓钧,刘力臻.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对我国外汇储备安全的启示[J].亚太经济,2010.

[4]王元龙.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

确定外汇储备理论规模论文范文第2篇

中国超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何运用成为近来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近3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每年的增长都超过2000亿美元,到2006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仅2006年一年外汇储备就增加了2473亿美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在2007年我们应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积极探索和拓展国家外汇储备合理使用的渠道和方式。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逐步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同时,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华尔街日报》记者有关提问时再一次强调了外汇的管理问题,他说,现在我们外汇超过了一万亿美元,如何使用外汇储备,又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新的难题。我们要组建一个外汇投资机构,这个机构是超脱任何部门的,依照国家的法律来经营外汇。有偿使用,接受监管,保值增值。由此看来,如何经营管理好外汇储备,使其保值增值,成为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外汇储备的作用

1、外汇储备的含义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主要是银行存款和国库券等,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或者说是一国的出口贸易所得、海外投资收益,外国直接投资,个人外汇汇入,通过中央银行结汇,向企业,银行或者个人兑换所得。

2、外汇储备的主要作用

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短期的,暂时性的困难时。通过运用外汇储备,减少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持有额,能使国内经济免受调整政策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助于国内经济目标的实现。如果国际收支困难是长期的,巨额的、根本性的,外汇储备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使政府有时间渐进地推进其财政货币调节政策,避免因过激的调节措施而引起国内社会震荡。

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当本国货币汇率在外汇市场上发生变动或波动时,尤其是因非稳定性投机因素引起本国货币汇率波动时,政府可运用储备来缓和汇率波动,甚至改变其变动方向,使汇率波动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浮动。如通过出售储备购入本币,可促使本币汇率上升,反之,通过购入储备拋出本币,可增加市场上本币的供应,从而使本国货币汇率下浮。这种干预的另一个作用是向市场发出政府希望汇率波动方向的信号,从而影响市场预期心理。

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

储备资产丰厚是吸引外资流入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一国拥有的外汇储备资产状况是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银团提供贷款时评估其国家风险的指标之一。当一国对外贸易状况恶化而储备又不足时,其外部筹资就会受到影响。同时,一国的外汇储备状况还可以表明一国的还本付息能力,外汇储备是债务国到期还本付息的最可靠的保证,如果一国要争取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信贷或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其良好的债信和稳定的偿债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一国能支配的储备资产的数量便是其一项重要的保证。

有利于确保国家金融安全,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

在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货币危机,特别是1997东亚货币危机之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增加了外汇储备的持有。“充足的”的外汇储备有助于增强本国货币信心,从而具有防止投机性攻击和货币危机的作用。持有较多的外汇储备对于发展中国家增强本国货币信心,防止投机性攻击和货币危机,外汇储备有助加强应付金融危机的能力,亚洲金融危机已清楚显示从战略角度考虑,必须积存外汇储备作为随时备战用,以维持货币及金融稳定,更何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爆发危机的可能性比以前更大。香港在1997至1998年期间所采取的防御策略,便是个很好的例子。

二、中国外汇储备增长情况

197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从1999年初开始,中国外汇储备就逐月攀升,尤以近年来为甚,统计显示,见表一,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为6099亿美元。到2005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089亿美元。2005年外汇储备余额同比增长34.3%,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089亿美元,同比多增加22亿美元。外汇储备总额终于在2006年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中国在这样短的时期内,从一个外汇极度匮乏的国家,跃升为世界头号外汇储备大国,确实令世界为之瞩目。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把它看成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的一个象征。

外汇储备增加,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收支情况良好的重要表现,对于提高中国国际经济形象,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防范国际经济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三、过多外汇储备带来的负面影响

外汇储备多本身是件好事,能够起到提高国际信誉,增强支付能力和稳定本国货币等重要作用。不过外汇储备不是多多益善,必须规模适度,外汇储备超过合理需求、并高速增长,也会给中国经济金融带来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利于提高中国总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一方面,高额的外汇储备,意味着相对应的国民储蓄从国民经济运行中沉淀下来,没有参与国民经济的运作;而另一方面,中国又存在着由于历史痼疾造成的诸多方面的巨额资金缺口问题,如“三农”资金问题,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紧张问题,巨大的社保资金缺口问题等等,因此,对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的中国来说,此时以较低的利率借钱给国外政府使用,从总体经济效率上看是一种浪费,不利于经济发展。

由于通胀汇率变动,外汇储备可能会贬值

中国外汇储备目前以美元为主。可以说,今后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美元霸权”的地位难以撼动。从历史上看,美国往往不顾他国利益,不断地交替采取美元升值、贬值的政策,以解决其经济的矛盾与问题,如果中国长期持有高额美元储备,若遇美元严重贬值,其可能的损失不能轻视。第四,需要承受很大的国际压力。长期的“贸易战”、“汇率战”,以及个别国家在迫不得已时所动用的其他制裁手段,对于中国和平崛起所需的国际经济环境十分不利。

有碍中国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

外汇多,经兑换后货币供应就会被动增加,尽管央行可以采取对冲操作,收回多余货币,但在一定条件下,如果对冲量不足,则易引发国内通货膨胀,直接的表现就是房地产资产价格的上升;如果对冲量激增,一是使政

府利息成本提高,二是推动市场利率上升,在升值预期下外汇迅速流入,反过来又抵消了对冲效应。而如果采取不恰当的调高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等手段进行调控,商业银行利润将受损,影响银行改革的进程。

需要承受很大的国际压力

外汇储备居高不下,会进一步加剧贸易磨擦。实际上经常项目顺差过大有许多弊端。首先是中国容易成为歧视性贸易保护措施的对象,这种歧视性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经济的打击要远比人民币升值为大,人民币升值是一种价格冲击,打击的只是赢利能力低的不好的企业,而歧视性贸易保护措施,特别是非关税壁垒,打击的是包括赢利能力强的所有企业,而且贸易摩擦还会使我们付出昂贵的政治成本,其次,经常项目顺差过大意味着我们积累大量的外国资产,在一定的国民储蓄水平下,这意味着对国内工厂和设备的投资减少。

四、经营管理多余外汇资产的方法

外汇储备规模加大,自然有值得庆贺的一面。但是,由于外汇储备的激增,特别是外汇储备稳定性的减弱,加大了现有外汇制度下国家的外汇风险。而且如何实现保值增值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是问题,因此,大多数学者主张外汇储备应保持一定数额,按照国际通常标准,通常情况下能够应付3~4个月的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分红就可以了,中国外汇储备只需750~1000亿美元就够了,按照这样的标准,中国的外汇储备显然是多了。那么,对超过外汇储备本身需要的多余外汇资产如何经营管理?

(一)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原则

1 币种多元化。必须保持多元化的货币储备,密切注意汇率变动的趋势,随时调整各种储备货币的比例,以分散汇率变动的风险。2001年以来,中国逐步加大了欧元的比重,即是主动分散汇率风险的措施,而2002年以来欧元的逐步升值,也体现了我们的明智选择。

2 与所需相匹配。根据支付进口商品所需货币的币种和数量,确定该货币在储备中所占的比例。

3 资产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相结合。在选择储备货币的资产形式时,既要考虑它的收益率,又要考虑它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二)当前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基本任务

伴随着外资银行陆续进入中国,中国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人才,电子网络技术和金融服务产品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人才尤其包括金融工具与服务的金融产品方面,我们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的差距巨大,劣势非常明显,我们现有的金融服务品种单一,金融工具单一,业务陈旧,因此应鼓励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高薪引进国外金融人才,不仅可以扭转国际经常项目的收支顺差状况,而且有助于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及时掌握代表现代化金融手段和技术的金融创新产品,以便能够给企业、个人和机构等提供必要的保值避险工具、投资工具和投机工具。

总而言之,要想解决中国外汇储备问题,首先是通过改革进一步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尽可能挤出储备中投机性资本泡沫;同时,坚持有限度开放资本账户政策,加强外汇管理:此外,还要改变过去宽进严出政策,适度放宽流出管制,在大致测算国家适度外汇储备量的基础上,对超过部分,鼓励“藏汇于民”,实施“走出去”的方针。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基本使用原则。扩大股权投资包括海外投资,并引入衍生工具进行外汇风险管理和套期保值。

确定外汇储备理论规模论文范文第3篇

国际收支是指对一国(或独立的地区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是一个经济体对外经济交往的反映,通过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分析,可以把握外汇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进而了解一国的经济结构,为本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而对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可以直观的了解各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能够预测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和汇率变动,进而了解世界国际金融秩序。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外汇储备国,美国作为传统发达国家、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和世界第一大债务国,两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相决定,也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集中反映。本文通过对两国国际收支的差异进行比较并探究其原因,进而提出了我国应借鉴美国经验,采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善国际收支结构、改变资本管制政策等措施,以期促进国际收支的均衡和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 中美国际收支变化的概况

(一)中国国际收支变化的概况

中国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并呈现阶段性加速增长的态势。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数据显示,1993年以前,中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交替出现,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基本形成。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收支顺差增长较快。以金融危机爆发一年为例,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分别为3718亿美元和735亿美元,增长速度分别为 46.8%和990%。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增长有所波动,但基本上依然维持双顺差格局。2014年,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382亿美元。就两大项目而言,总体上经常项目对国际收支顺差的贡献要略大于资本与金融项目,这种现象在金融危机爆发前表现的尤其明显。以2008为例,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对国际收支顺差的贡献分别占83%和17%。同时,货物项目和直接投资项目的持续巨额顺差分别是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以2007年为例,货物项目顺差为3159亿美元,占经常项目顺差的89%;直接投资项目顺差为1391亿美元,占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153%。金融危机过后,这种现象有所改变,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对国际收支顺差的贡献总体上趋于相当,但从货物项目和直接投资项目的规模和占比来看,2014年的数据分别为4760亿美元、46%和2087亿美元、18%,仍然是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中国国际收支变化基本趋势为:经常项目保持较大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由顺差转为逆差,国际储备资产保持平稳增长。

(二)美国国际收支变化的概况

在近20年中,美国经常项目呈现逆差趋势,资本与金融项目呈现顺差的趋势,并且经常项目逆差占据国际收支总量的比重超过金融项目顺差所占比重,从而导致其持续的国际收支综合项目逆差。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网站数据显示,从1971年开始,美国出现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逆差,逆差规模基本上呈持续扩张的趋势。2008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为6688亿美元,2009年经常项目逆差为3784亿美元,到2013年和2014年逆差分别是3179亿美元和3291亿美元。从美国的两大项目分析来看:首先,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主要来源于货物项目的逆差。2008到2014年,美国货物项目逆差由4515亿美元下降到3291亿美元,下降了28%。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美国的投资收益项目常年保持顺差。如2005年和2014年美国投资收益项目分别表现为686亿美元和3076亿美元的顺差。其次,美国国际收支的金融项目(因各国资本项目规模较小,因此本文对于资本与金融项目的研究仅限于金融项目)流入和流出规模都比较大,基本上保持顺差的状态。外国在美资产,以证券投资为主,在外国官方持有的在美资产中美国国债占主要份额。2010年美国国债总额达到6805.31亿美元,是除去2008年金融危机时发放的7100.64亿美元是历史以来第二高发放量额度,当年美国国债的增持60%以上均来自于外国政府。此外,美国的在外资产,私人投资占绝大部分,大部分年度以直接投资为主要投资形式。在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同时,保持较高的投资收益项目顺差,是美国国际收支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从2008年至2014年,美国国际收支变化基本趋势为:经常项目逆差保持增长趋势,货物贸易逆差持续增长,而服务贸易和投资收益持续顺差呈上升趋势。

二、中美国际收支差异变化的分析

其一,货物项目是经常项目中最主要的部分,中国的货物贸易多年来持续巨额顺差,美国的货物差额却始终处于逆差,且逆差额在十年当中一直在扩大,这也是造成中美两国的经常项目分别呈现顺差和逆差的主要原因。例如,美国2012年和2014年的货物项目逆差为7415亿美元和7217亿美元,同一时期中国的货物项目顺差为3216亿美元和4719亿美元。

其二,中国的服务差额始终处于逆差,且逆差额在大多数年份一直在扩大,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国际收支的改善。但是美国的服务差额却始终处于顺差,而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不仅可以完全抵消掉经常转移账户的逆差,而且还对减少经常项目逆差有所贡献。以2014年为例,中国服务项目逆差为198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59%,美国服务项目顺差为709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

其三,中国的投资收益项目以前多为逆差,近年来虽然在一些年度出现了顺差,但年度逆差仍然存在,且顺差规模较小,这是与中国长期以来金融项目为顺差、资本流入大于资本流出相对应的。以2014年为例,中国投资收益逆差为804亿美元,而美国的投资收益项目多年来持续大量顺差,2014年美国的投资收益差额为4737亿美元。

其四,中美的金融项目差额总体上都体现为顺差,但具体内容差异较大。中国的资本流入以直接投资为主,而资本流出以外汇储备为主。根据2014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在当年对外负债余额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2800亿美元,证券投资798亿美元。而在对外金融资产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740亿美元、储备资产105亿美元。而美国的金融项目虽然为顺差,但包含着大量FDI的流出,而资本流入的形式多样,以证券投资为主,其中包含大量的美国国债流入。根据2014年末美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当年美国外国直接投资余额为4738亿美元,当年国外私人机构持有美国国债以外的证券达80000多亿美元,而国外官方持有美国国债余额为60000多亿美元。

其五,中国外汇储备自1994年以来持续大幅度增长,截止2014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8400亿美元,在资产形式上以美国国债为主,截止2014年2月底,我国政府持有美国国债为12729亿美元,仍然是美国国债最大的境外持有者,占比超过了外汇储备余额的三分之一;而美国外汇储备余额一直较低,截止2014底有19056亿美元,为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50%。

三、中美国际收支差异的成因分析

(一)中美货物服务项目收支差异的原因

国际贸易角度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和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均来源于货物贸易差额,只不过我国是货物贸易顺差,而美国是货物贸易逆差。我国在输出实物资源的同时输入服务,而美国在进口实物资源的同时向外提供服务。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原因在于两国比较优势的差异。中国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廉和资源密集的比较优势,但缺少技术知识等竞争优势。服务贸易的出口也主要集中在旅游、劳务输入、工程承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部门上。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的金融、保险、咨询、专利服务等知识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附加值高的服务,还处于落后和发展阶段。技术落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美国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在10%-15%之间,而我国占到商品总成本的30%-40%。美国由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内传统制造业已经大规模转移到境外,而劳动者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信息技术产业得到了高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先于世界水平,这使得美国在持续进口国外实物资源的同时获得了服务贸易顺差的逐年上升。

(二)中美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差异的原因

中国的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性因素。我国近年来对资本项目仍然实行管制。在资本的流入和流出问题上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在鼓励直接投资流入的同时,对资本性支付和境外投资实施严格的审查批准和监督制度,因此我国金融项目中的对外投资规模比较小。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为1400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外投资4738亿美元,是我国的3.4倍。这是造成我国金融项目总体上体现为顺差、且以直接投资流入为主的主要原因。另外,美国不存在资本管制可题,对资本流出和流入的限制都比较小,对外资政策一向保持自由开放的政策,所以美国资本与金融项目的情况主要取决于市场因素。美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美国强大的吸引外国资本的能力。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4年6月报道,美国的外资吸引力指数为2.16,中国为1.95。美国是主要储备货币美元的发行国,拥有非常发达的金融市场和不断发展的金融创新,为全世界的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渠道和丰富的避险工具,这使得美国吸引外国资本流入的能力非常强。因此美国在直接投资大量流出的前提下,保持资本与金融项目的持续顺差,也使得美国获得了众多外国投资者包括外国央行的融资,这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经常项目逆差的存在。

(三)中美投资收益项目收支差异的原因

美国的资本与金融项目保持持续的顺差,却能同时拥有投资收益项目的顺差,主要原因在于美国资本流入和流出的结构。美国资本流出中直接投资占比较高,近年来,保持了直接投资项目的净流出,目标集中于其它发达国家和经济高速增长、劳动力等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且货币持续升值的新兴市场,能够获得非常高的收益率,一般高于10%;而资本流入以证券投资为主要形式,其中还包含着大规模的美国国债,外国投资者所获得的,即美国所付出的收益率,远远低于前者。据商务部报告显示,美国国债中期限最长的品种,其收益率也不高于5%。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国通过资本流出得到的的收益率大大高于对资本流入的付出,如2014年,美国在国外的资产投资收益为8205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收益达到3532亿美元,而其他国家在美国的资产投资收益仅为7650亿美元。

(四)中美储备资产项目差异的原因

我国自1994年起实行的是接近于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追求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由于近年来双顺差的存在,给人民币很大的升值压力,为了保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均衡稳定,减少对出口企业及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影响,2014年中央银行积极干预外汇市场,抛售本币,回笼外汇,导致被动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有限,不具备作为国际贸易结算、投资和储备货币的职能,因此必须保持较大规模的国际储备,作为必要时弥补国际收支顺差、维持汇率稳定的准备。但美国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不需要外汇储备来维持汇率水平的稳定。更为重要的是,美元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美元本身就是最主要的结算、投资和储备货币,美国对外买商品和劳务、对外投资都可以用本币进行,也使得持有外汇储备的必要性大大降低。因此,汇率制度的差异和货币地位的不同导致了中美两国对外汇储备需求的不同。

四、美国国际收支平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转变发展模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经常项目

我国应考虑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经济结构,从长期推行的出口导向型和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向内需导向和消费拉动转变,以促进经常项目的改善。一方面,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改变政策导向,不再一味的鼓励出口,特别是控制劳动密集型、技术附加值较低、消耗资源较多、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措施,如降低税率、改善税制、加强社会保障等,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适当增加进口,减少货物项目的顺差。另外,应提高产业技术层次,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服务业从业人员。例如,2014年,美国制造企业三分之一的员工从事的是服务性工作,而且这一比例不断上升,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从而改变服务项目持续逆差的状况。

(二)转变资本管制政策,改善资本和金融项目

一方面,我国应改变一味重视引进外资的规模的模式,注重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减少单纯引进资金, 却出让市场、污染环境的传统引资方式,重点放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既达到减少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目的,又可促进国内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 应有序拓宽对外投资渠道,满足境内机构和个人的合理投资需求,以在转移过剩产能的同时提高投资收益。2014年,我国已经采取了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推出了QDII制度,允许有条件的机构投资者进行对外证券投资,也批准了个别地区的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试点。未来应进一步扩大范围,并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各种方式对外投资特别是直接投资的进行。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流过性短缺为我国发展对外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导致了投资风险的加大,因此我国在发展对外投资时一定要注意投资地点的选择和投资风险的规避。

(三)遏制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控制外汇储备规模

外汇储备的持续高速增长,在根本上来源于国际收支的顺差,如果以上促进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平衡的目标能够达成,将从根本上起到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应该从汇率制度、金融市场建设等方面入手。例如,逐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减少央行被动增持外汇储备的压力,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发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涉外经济主体提供多样化的避险工具,提高其保留外汇资产的意愿。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增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双边货币互换的规模,着力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提升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的地位。近年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显。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进入了新的“战国”时代,美元主导地位逐渐弱化,一个“多极”的货币体系实际上有利于全球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与风险分散,人民币的地位自然“应运而升”。这将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控制外汇储备规模起到重大的作用。

(四)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为改善国际收支创造良好条件

中美国际收支在结构上的差异既反应了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的差异,也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体现,反映了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中所处的弱势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元霸权的存在。正是因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才使得美国能够采用发行国债的方式获得外国央行的融资,以极低的代价弥补经常项目的逆差,也造成我国靠国际收支顺差换取的巨额外汇储备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在美元汇率不稳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机会成本。因此改革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对于中国来说尤其重要。2014年3月,美联储连续第三次宣布削减100亿美元资产购买,标志着货币政策正从“危机模式”切换到“常规模式”。随之,削弱美元霸权、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建议和方案层出不穷,其主要内容有回归金本位制,提高特别提款权地位,发行超主权储备倾向等。从中国的角度来讲,应致力于推动多元化的本位体系,特别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同时注重我国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话语权,通过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联合,加强对美元发行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制衡,分散系统性风险,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改善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投资头寸表.中国外汇管理局网站.

[2]US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from 1960 to 2013, US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1976-2013.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3] 李刚.中国国际收支结构演变:特征、根源与调整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8(12).

[4] 宋晓东.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格局发展趋势研究 [J].经济纵横,2010(2).

[5] 张茉楠.中国经济失衡“另解”—解析中美之间的“暗物质”之谜 [J].金融发展研究,2011(10).

[6] 曲凤杰. 美国国际收支结构现状、成因及可持续性[J].新金融,2008(3)

[7] 李冰洁.中美两国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与外部失衡关系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1(9)

[8] Edwards, (2004) “Thirty Years of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Current Account Reversals, and Sudden Stops,”IMF Staff Papers, September 2004.

确定外汇储备理论规模论文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中国需要对外汇储备的平均收益率进行合理有效的估计,以指导外汇储备的管理。为此选取2009-2013年的月度数据。估计外汇储备的平均收益率,分解利差和汇率波动对外汇储备收益和安全性的影响,指出外汇储备面临的收益率降低、风险升高的问题,并提出调整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拓展投资渠道等改革方向。

[关键词]外汇储备;收益;结构突变;量化宽松

一、引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稳定的币种结构、单一的政府债券投向、偏低的投资收益率、缺乏市场化的政府管理行为”几乎成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定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在被动的合作式消极管理模式下,中国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和安全性受到了很大冲击。

(一)中国外汇储备的动态增长情况

自2000年起,中国外汇储备呈“爆发式”增长趋势。2005年年末增至8188.72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大持有国。2013年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8万亿美元,是2007年15282亿美元的2倍多。在这3.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以美国债券为主的美元资产占到了2/3。王永中根据统计资料推测:英镑在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主要由欧元代替,同时美元、欧元、日元资产的比重大致为75%、20%、5%。

(二)美元量化宽松化币政策的动态演化

从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情况见表1。

在量化宽松政策下,美元进入了持续低利率低币值阶段,中美之间利差扩大,人民币不断升值。同时,美元量化宽松带动了国际主要结算货币的贬值风潮,在美元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期间内,欧元、英镑等都出现了贬值,日元更是实施了事实上的量化宽松政策,主动贬值,刺激国内经济。

二、文献回顾及理论分析

(一)国外文献回顾

在外汇储备规模的研究方面。Donghyun和Gemma运用面板数据经济分析表明自2002年以来亚洲外汇储备规模巨大并且快速增长。考虑到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负面冲击的可能性,亚洲各国政府短期政策面临的挑战是要更积极地管理该地区快速增长的超额外汇储备和更高效地使用它们。在中国外汇储备收益和资产结构研究方面。Wang,Yongzhong和Duncan评估了中国外汇储备中各类流动性资产的最佳规模,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与所需外汇储备的比率,分析比较了按名义美元、实际美元(美元指数)和人民币分别计算的中国外汇储备净投资收益率并就如何加快中国国际储备的多元化提出建议。

(二)国内文献回顾

关于外汇储备大规模增长的风险问题,主要分为金融危机爆发前和金融危机爆发后两个研究时期。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着重于巨额外汇储备风险的防范,较为全面的研究是朱孟楠、喻海燕在中国外汇储备大规模增长、风险头寸变大的背景下,概述了外汇储备风险,细化了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过程中的风险种类并提出了控制中国外汇储备风险的现实举措:储备资产多元化、建立动态管理体系以及完善储备运行环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学者提出外汇储备管理应兼顾风险防范和收益,例如:王永中基于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系统(TIC)的数据,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和证券资产构成进行推测,认为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着与其低收益率不相匹配的较高的资本损失风险。张明从货币错配和一篮子商品衡量外汇购买力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外汇储备的潜在资本损失并得出结论:中国央行资本损失显著,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波动剧烈。

在外汇储备管理的风险一收益模型研究方面,大多数学者侧重于对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成为、王碧峰、何青、杨晓光采用动态均值一方差最优化模型模拟出中国最优储备币种结构,指出货币当局应当在逐步减持美元资产的同时提高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闫素仙、张建强通过运用GARCH族模型和资产的风险价值模型分析研究提出:在现行状况下,欧元资产对外汇储备的风险影响最大,应当减持欧元资产,适当增持日元资产,谨慎增持英镑资产。

(三)外汇储备的风险和收益分析

1 外汇储备的收益分析。为了保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于收益率较低的长期国债和长期机构债,并且集中投资在美国国债和美元资产上,因此其投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影响。同时,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的货币政策既是本国的货币政策也是国际市场的货币政策。2008年经济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国实施的一系列较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得多个金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现象,中国外汇储备的实际投资收益受到很大影响。

2 外汇储备的风险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和利率波动是影响外汇储备安全性的最直接因素,再加上违约风险和机会成本风险,共同构成了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汇率风险。在美元量化宽松和以往压抑的人民币币值释放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被动地陷入实际购买力下降和转持其他货币资产的汇兑风险的“两难境地”。(2)利率(通货膨胀)风险。随着全球金融系统逐步恢复稳定,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将会下降。同时,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将导致其中长期通货膨胀风险显著上升,美国国债价格势必下跌。中国外汇储备中大量持有的美国国债资产极易受到影响。(3)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主权债务危机后,各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导致国债最为倚重的避险功能正在逐步丧失。中国的外汇储备中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其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开始显现。(4)机会成本风险。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政府债券,而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债利率始终很低。考虑到资本市场的平均收益率,外汇储备投资的机会成本很大。

外汇储备是中国货币当局持有的与外国货币紧密联系的资产。在美元量化宽松规模不断变动和美债危机的冲击下,外汇储备的收益和风险结构正在发生改变。本文对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梳理并借鉴盛柳刚、赵洪岩和刘茉亚的平均收益率估计模型,着重研究2008年美国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外汇储备增长率与国际利差、汇率之间的关系,估计出外汇储备的平均收益率。

得到3个突变点,分别是2010年3月、2011年6月、2011年10月。这些异常点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政策或统计因素导致的。例如,2011年6月美元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引起热钱流入的减少,从而造成回归后的残差表现异常。

对结构突变点的处理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采用虚拟变量来控制异常点的影响;另一种方法是在各序列通过ADF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对回归模型中的因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异常点用前后3个月的平均值来替代。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3个突变点进行前后3个月的数据平均后再次拟合,并对数据波动较大的2011年9月和10月进行Chow Breakpoint Test检验。

(2)Chow检验。表3为Chow检验结果。

相伴概率均大于0.05,接受“不存在结构突变”的原假设。

3 OLS回归结果。由初步回归结果可以判断,日元资产对外汇储备的规模变动没有显著的影响,决定对模型进行调整。剔除不显著的解释变量并对3个突变点进行前后3个月的数据平均后再次回归。表4为调整后的回归结果。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各个解释变量的显著性得到验证。根据Adjusted R-squared值模型整体拟合性良好,根据D-W值,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

4 White检验。表5为White检验结果。

由结果可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问题。

5 CUSUM检验。由CUSUM结果图可知,在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模型没有显著的结构变化。

对OLS的结果进行分析:

FTZ=0.003328106699+0.6439362276×CTF-0.3283657538×EY

R=0.00333约合月利息率0.333%,换算成年利率3.996%,略高于当前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3.25%,但外汇储备作为长期持有的资产其年利率明显低于长期存款基准利率4.75%。欧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保持在32.8%左右。

但是,3.996%的平均收益率根本不可能支撑外汇储备“爆发式”增长。为了具体比较两者之间的差距,本文首先估计出外汇储备的规模增长系数。

(三)外汇储备规模增长系数测算

对外汇储备规模数据和新增外汇占款进行数据分析有会计平衡等式:

剔除突变数据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系数平均值为1.28左右。由外汇规模增长系数的公式可知,即使不考虑当期新增外汇占款,在长期趋势上外汇储备规模也是增加的,包括国外资产的利息收入,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等。考虑到利息和汇率波动的连贯性,最近一段时间外汇储备规模突然的“爆发式”增长应该是由于政府操作和国际“热钱”流动的不稳定性造成的。为解释外汇储备规模增长系数与平均收益率的巨大差值,需研究以国际游资为主的外汇储备规模异常变动。

(四)外汇储备规模异常变动的VAR模型分析

2009-2013年,美国持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美元流动性泛滥。作为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不仅仅影响本国市场,更多地作用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其中最显著的影响就是规模化的“热钱”流动。分析外汇储备规模的异常变动,最主要的就是研究影响“热钱”流向的因素。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国际“热钱”越来越多的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进入中国。这一改变使得国际热钱更多的隐藏于各种合法的渠道之中,能够直接度量的显性部分减少,不易测算的隐性部分增加。为了准确度量外汇储备规模的异常变动,参照刘莉亚和陈鹤研究,新增外汇储备中除去正常的贸易差额和正常的FDI,剩下的即是包含热钱的外汇储备规模异常变动。(正常的贸易差额和正常的FDI数据由贸易差额和FDI数据前四年同月的移动平均得到。因此,本文定义外汇储备规模异常变动如下:

HMF=新增外汇储备-当期正常的贸易顺差-当期正常的FDI

1 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由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平稳性的ADF检验。

2 协整检验。为检验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还需要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采取的方法为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见表7。

由协整检验结果可知,外汇储备规模变动、欧元汇率变动和利差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3 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各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见表8。

结果表明,利差和欧元汇率波动对外汇储备规模变动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中美利差和欧元汇率变动是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

4 VAR模型的收敛性检验。对VAR模型的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该模型是稳定的。说明外汇储备规模变动、欧元汇率变动和利差之间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但其相互作用的方向、持续时间和影响程度还要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体现。

5 VAR模型的脉冲分析。对VAR模型进行脉冲分析,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一个标准差的欧元汇率变动在1-3个时期内很快减弱,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在第二期达到峰值。一个标准差利差的冲击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在1-4个时期内很快减弱,利差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在第二期达到峰值。这些结果表明,汇率变动和利差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滞后期短,市场反应迅速,利差的变大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都是引起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重要因素。

6 VAR模型的方差分解分析。方差分解标明,欧元汇率变动和利差是外汇储备变动的重要解释原因。在不考虑外汇储备本身影响的情况下,欧元汇率变动率对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解释占第一位,解释30%多的变动;其次是利差解释了将近7%-10%的变动。

四、结论

美元持续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后外汇储备平均收益率为3.996%,欧元资产比例为32.8%左右。在OLS估计中,中国外汇储备中日元和英镑对外汇储备收益和规模没有显著性影响。一方面是因为日元和英镑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较少,另一方面源于汇率的波动引起日元和英镑外汇储备资产在以美元计价时的缩水。

由VAR模型可知,欧元汇率波动和中美利差已经成为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欧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例在稳步上升,欧元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在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美国实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后国际游资开始从欧元市场进入中国,欧元汇率波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稳定的利差是国际游资进入的诱因。

从2009年至今,国际金融形势不断变化,美元量化宽松、美债危机、欧债危机等事件引起货币汇率和利率剧烈波动。外汇储备在2011年9月和10月间有一次较大波动,这是“双顺差”收窄和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进入“平台期”的预期导致对国际游资吸引力降低的合力作用。通过“Chow Breakpoint Test”检验判断不是突变点,未对外汇储备结构产生根本性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外汇储备主要由美元、欧元资产构成。从美元开始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2009年至今,在管理机构对外汇储备主动调整下,外汇储备中美元、欧元资产比例基本保持稳定,规避了一定的汇率和利率波动的风险,但由于投资方向的单一,其收益性偏低。

美元量化宽松政策推出后,美元长期的低利率和全球的流动性泛滥推动了欧元汇率波动和中美利差扩大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影响。同时,将外汇规模增长系数与之前估计的平均收益率相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外汇储备的平均收益率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的贡献是极低的,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原则依然是规避风险,外汇储备收益率尚未真正得到重视。

虽然外汇储备结构整体上是稳定的,但亟须解决外汇储备被动地受汇率和利率影响,缺少应对国际游资从欧元市场涌入这一问题。应当从主动结合市场表现对币种结构进行动态调整和寻找适合的、具有较大投资价值的金融工具等方向进行外汇储备管理改革。

责任编辑:邵华明

确定外汇储备理论规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巨大、增长速度惊人,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来逐步调整我国外汇储备。选取1996—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合理的模型,寻求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之间的关系,较为准确地对由人民币汇率引起的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行分析,从而使中央银行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外汇储备的管理方针,使之与国内外环境相适应。

关键词: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美元=100)

1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是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根据中国外汇管理部门透露,中国外汇储备中币种结构比重为美元65%,欧元26%,日元3%左右,与全球情况基本一致。所以,本文收集了我国1996~2015年外汇储备规模以及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数据。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从1996年的1050.49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33303.6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53.51%,同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其之比也由1996年的79.15%下降至2015年的1.87%,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与其之比由2002年的27.95%下降到2015年的2.08%,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与其之比由1996年的0.73%下降到2015年的0.02%。这一数据说明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与人民币与外国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密不可分。所以对我国外汇储备与国际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中央银行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管理方针。

3 中央银行如何就汇率问题优化外汇储备资产

如上所述,我国外汇储备资产是国际储备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美元资产占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较大比例,所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对外汇储备有显著影响。自2005年我国汇率改革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逐步降低,人民币稳步升值。其实,高额的外汇储备及双顺差的结构下,人民币升值压力一直都在,只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央行的干预,汇率保持在固定水平,压抑了升值的发生而已。而且,随着我国在国际贸易舞台上越来越活跃,与我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越来越多,贸易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然而,在美元作为世界主要结算货币的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是以美元的形式进来,美元的形式出去,增加了交易成本。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较高,每一次美元贬值,都给我国外汇储备储备资产带来巨大损失。由此可知,我们可以通过逐步降低外汇储备中美元的占直比至其到达合理水平,同时提高欧元、日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那么这个过程的实现就不能仅仅是通过货币置换,因为货币置换成本高,而且容易引起相关国家的抵触,较为理想的方式是在未来的外汇收入中,有意识地调整各币种资产的占比,逐步达到目标水平。中央银行还要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市场。

同时,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在考虑如何调整外汇储备的思路時,必须要结合现阶段高杠杆、高负债、高成本的“三高”时代背景,虽然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投资的大幅上升,但是大部分的投资实际上是由中国国有银行垫资,从而显著提高这些外汇储备项目的风险回报,许多国有企业可以说是“大而不倒”的,因为中国政府即使在不健全的和不利的情况下,依然会提供坚实的后盾,在极端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将最有可能在政治、社会事件或自然灾害的影响下承包这些项目。这就体现出不管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对欧元汇率还是人民币对日元汇率,我们对其的研究都不能放松并且要对症下药,往日以美元为中心的外汇储备所带来的收益不能代表着今日同等的成功,甚至过度重视和强调美元汇率可能会形成一个恶性和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所以说,我们必须要采取更加有效并且符合当前背景的政策。

然而,在短期内流入大量的外汇储备势必会引发了社会的讨论。在相信增大外汇储备对振兴经济有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它也可能被认为是中国通过不断增长的投资实现对区域的不正当影响,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人对中国增加外汇储备持积极的态度,认为这将是一个开创性的壮举。人民币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所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是必要的,但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就更需要中央银行合理地规划外汇储备规模,充分利用国内资源,保证经济增长。

4 社会大众如何看待外汇储备资产

我们应该利用多元化信息传播渠道来宣传外汇储备的效应。

4.1 彰显社会舆论效应,占领社会热点

我们应该更好地推动线上和线下外汇储备知识传播的稳健快速发展,同时营造健康积极的社会舆论氛围,适应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改变,适应多元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

4.2 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工具

在这个信息高速流通与淘汰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和社交工具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QQ等等,这些社交工具包含了各个年龄阶层、社会层次的人群,在这些平台多多提及人民币外汇储备,能起到很好的传播与宣传效果,让大众更加了解当前经济形势。

4.3 不能放弃传统的传播途径

在关注新兴网络传播渠道的同时,我们不能放弃传统的传播途径,例如报纸、邮件、电视,这些传播途径的受众群体数量也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石凯,刘力臻,聂丽.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动态优化[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27(6):91-103.

[2]杨楠,邱丽颖.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的最优结构研究—基于时变copula及VaR的投资组合模型分析[J].财经研究,2012,38(5):15-27.

[3]王永中.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收益与风险[J].国际金融研究,2011,(1):44-52.

确定外汇储备理论规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在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也存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顺差”现象的出现,顺差在一段时期内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态势,但是持续扩大的顺差也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成本和代价。本文主要针对国际收支顺差的积极、消极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国际收支顺差的策略。

关键词:国际收支;顺差;经济;影响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时,也出现了收支顺差的现象,长期持续存在并且不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对我国产生的正、负面影响也在日益显现出来,它不仅仅体现在短期之内对我国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环境等。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国际收支顺差的研究,积极采取措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从而促进经济能够朝着可持续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探究国际收支顺差中的积极影响状况

1.国际收支顺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首先,经常项目作为国际收支平衡中最主要的项目,它的顺差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一方面,经常项目顺差能够刺激国内需求,提高国民经济总额,保障经常项目顺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净出口总额的增加,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良好。导致国内需求增加主要因素是由于我国净出口贸易的增强,所以,国内需求就会不断提高。

资本项目主要是一个国家为了某种经济目的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发生的资本跨国界的收支项目,因此,资本项目顺差直接推动经济的增长。资本项目顺差直接增加总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资本项目顺差主要是资本流入的增加,很大一部分都是外国商家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因此,资本净流入就会占国内总需求的主导地位,从而增加了投资需求,投资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增加直接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规模,同净出口的乘数效应一样,在外商投资乘数的推动下,促进经济增长规模数同时增加。

2.国际收支顺差能够增加外汇储备

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其外汇储备也会逐渐增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引进外资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使得我国的资本项目出现逆差,但是在其余时间之内我国经济呈现收支顺差。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也就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特别是在2003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就已经达到了4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也能够促使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因此若国家的外汇储备的实力强,则可展现出我国更具有国际偿债能力,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还能够获取更加低成本的取贷款,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能够吸引更多外商来华投资,因为他们能够保证收回利润,所以,外商更愿意在我国进行投资,因此这符合当前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国家基础经济的战略目标。

3.国际收支顺差促进经济总量均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外经济逐渐进入开放期,经济总量要想达到平衡点,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实现,比如:储蓄投资、外贸等,当财政赤字时,储蓄会进入投资市场,还要增加进口,进而来弥补财政赤字的不足,实现经济总量的供需稳定、均衡,然而,这种方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能够为我国经济平衡带来积极作用,但是也能够出现财政赤字与外贸赤字的双赤字现象。所以,一旦发现财政赤字的现象,在公众储蓄没有全部转移时,就要积极通过减少进口等方法去弥补财政赤字,达到经济总量均衡。我国目前采取的措施就是在储蓄没有转化之前,就积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的增加导致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净出口所得的资金就补充了财政赤字,因此,用国际收支顺差弥补财政赤字,既能够避免双赤字现象的出现,也能够对我国国民经济总量达到平衡起到积极的作用。

4.国际收支顺差全球化促进了国家经济安全发展

我国在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始终保持国际收支顺差,但是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不再成为国际经济顺差。因为国际经济的顺差可以有效促进外汇发展,利于经济贸易实施,那么我国则成为当前国际上的债权国大国家之一。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促使我国不仅仅拥有足够的外汇资金去满足对外经济贸易的要求,在保障了对外支付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国对外国的清偿能力,特别是在面对国际金融风险的时候,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国抵抗经济风险能力。

5.国际收支顺差可促进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及宏观调控实施

国际收支顺差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因此,我国具有充足的外汇资金影响外汇市场,以此来稳定人民币汇率;同时,由于外汇资金占有国际市场总资金的份额相对较大,因此,能够调整正国际收支,并且确立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导地位;国际收支顺差也有利于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目前各个地区都在努力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所以,我国资本流动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收支顺差可以有效的推进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使得经济需求得到有效促进,更加迅速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这对于我国放松货币政策等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探究国际收支顺差中的消极影响

1.国际收支顺差致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国际贸易摩擦增加

随着国际金融快速发展,国际间的顺差使得国内外的外汇市场对于货币需求量日益增大,如此以来,外币的汇值必行贬值,与此相反人民币则会出现升值。根据国际收支顺差发展,国际收支顺差带给人民的压力很大,也会使得国际顺差与人民升值呈正比例关系。故,过多引入外汇资本势必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骤升。

国际收支顺差对于国际关系并不利,会导致国际贸易矛盾的出现,由于我国的贸易顺差在不断增加,而与我国保持经济往来的国家就会出现贸易逆差,长此以往,双方就会产生误会、摩擦,逆差国也会通过WTO 的规则,对我国采取措施,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等,据统计,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也在增加。

2.国际收支顺差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降低了社会资源利用率

外汇储备的增减可影响到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减,同时也会影响外汇制度。若央行用人民币购买外汇,由于随着货币的投放而致使外汇流入增多,但是当人民币大量流入市场,其基础货币账户就会被外汇限制。这会导致央行无法正常发挥其有效地货币政策,进而促使我国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危机。

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储备相结合,会导致社会资源利用率下降,根据我们研究调查,由于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造成外汇储备高达400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国内居民的储蓄仅仅11万亿人民币,因此,这14亿人民币就成为了闲置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闲置资金实质上就是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闲置。总之,这大大降低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于是,我国虽然出现了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与之并存的还有大量人口的失业。

3.国际收支顺差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

凡事都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我国能够在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外贸,同时进行外汇操作也是存在风险的,主要是汇率风险。由于我国在计算风险的时候,始终是按照美元作为基本汇率参考,若美元出现贬值或者通货膨胀则会使得外汇储备出现贬值,此过程属于一个连续性影响的动作。由于外汇资金贬值,会使得我国经济面临巨大损失,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在相应的国际金融市场外汇增加也会导致外汇成本增高。

国际收支顺差导致流出资金的数量快速增加,因此在结售汇制度下,需将外国的资金转成外汇储备,而外汇储备的标准汇率是按照美元汇率来进行计算。因此,国际顺差的增加促使我国拥有更多的外国债券,而外国债券实质上就是我国以外汇储备兑换而来的,因此,造成我国国内资金流出的也越多,于是,就出现了矛盾,国际收支顺差引进外资进入我国,出口随之增加。

4.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经济过于依赖国际市场,阻碍民族经济发展,出口结构难以调整难度大

无论是我国对外贸易还是引进外资都是存在风险的,我国出口导致国内的资源被国外利用,而且出口规模的扩大并利于我国国内资源的优化,长此以往,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影响了我国出口结构的改变;而引进外资,不管方式如何,都需要付出代价作为交换;国内市场要听命于国际市场,如果一旦遭遇外国对我国施加压力,就会导致我国国内经济萧条,外国资本趁虚而入,进而控制我国的支柱产业,我国就会缺乏发展经济的自主性。

由于外商投资的加入,使得其严重对民族企业出口市场造成挤压。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实质上就是外国在我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外国资本一旦增加,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影响下,外国资本就会代替本国资本占据主导地位,也因为这样,影响了我国民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严重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外资企业如果占据了主导地位,政府就不能够顺利发挥作用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这不仅仅限制于调整出口结构,也给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四、改变国际收支顺差的有效策略

1.以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我国要积极通过出口拉动内需,并且使得经济发展与制定的战略目标相符,不断努力完善投资政策,从根本上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另外还要改善投资环境,政府部门切实履行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职责,从而解决当前就业压力。目前,我国资金利用率较低,造成失业人数逐年上涨。因此,我国就要改善储蓄转为投资的机制,充分利用闲置资金,进而确保我国经济增长的提高,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

2.完善汇率机制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逐渐要满足资本项目达到相对平衡,在此过程中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汇率机制,不断推进汇率机制进程,从而有效促进招商引资发展。要实行浮动汇率,不仅仅能够充分发挥外汇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还能够促进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由于当前对于资本项目的顺差研究逐渐减少,其不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需要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有效的减少资本项目顺差。通过减少资本项目顺差,可以实现我国企业打破传统国外对我国设置贸易枷锁,从而可实现国际市场的扩展,而达到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目的。

3.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配合财政公债政策;银行贷款要向出口等企业倾斜,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为失业人口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应注重将适度偏紧财政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结合,这样能够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金融市场的开放,促进经济的发展。

五、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在我国经济条件开放下,国际收支顺差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正面与负面影响是并存的,因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我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晨,杨小静.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支出转换效应研究——基于1994-2010年数据的协整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0,18(03):259-261.

[2]韩蓉,杨文杰.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长期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0(05):12-14.

[3]李双龙,李桂英.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0(8):158-159.

作者简介:杜美瑾(1992.9- ),女,辽宁省丹东市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上一篇:提高政府投资效率透析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