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循环经济论文范文

2024-01-02

农村循环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股市的大范围波动,一方面是受各式各样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另一方面说明投资者的信心还存在不足。

《人为事物科学》写道,经济规律实际是人的行为规律,经济学是典型的人为事物科学。

笔者认为,市场经济管理需要把社会公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视为重要经济因素。换句话说,抓住了社会公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就是抓住了市场经济规律的关键,就是抓住了经济规律作为人为事物规律的核心。管理经济就是管理人,管理社会公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从这个角度上说,信心是一个国家特殊的经济财富。

说白一点,公众信心决定社会投资和消费,社会公众对未来经济预期越好,信心越强,就越敢于投资、敢于消费;社会公众越敢投资、越敢消费,经济就越有活力,社会财富反而会因此不断积累。所以,社会公众对经济前景信心的不断强调,是整个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反过来,就会成为恶性循环。

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国家国民的经济信心只能依靠每个人的力量汇聚成海,而且是自我实现。

例如,有些市场人士或者媒体非常关注“北上资金”,甚至把它当作A股市场风向标,认为流出就是“不看好”,流入就是“看好”。

实际上,按照深股通、沪股通的规则,境外投资者是在香港开设账户,然后通过券商通道直接购买A股。因此,只要是境外投资者卖出股票,钱立即回到香港账户,这样的流入流出就如同境内投资者账户,在资金与股票之间的转化是一样的道理。

目前,A股市场每日交易金额8000亿元左右,它意味着8000亿元现金变成股票、8000亿元市值的股票变成现金,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8000亿元交易金额当中有个几十亿元的境外投资者净卖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笔者认为,中国投资者要适应股市开放下的新情况,不要被一叶障目,看不到A股市场交易量从4000亿元增长至8000亿元的重大变化。

如果我们可以把民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当作非常重要的经济要素和财富,管理者就应该重视这一要素和财富,拿出更多的耐心、长一张更絮叨的“婆婆嘴”去和市场、社会公众沟通,这或许正是事半功倍、成本最低的市场经济管理方式。

责编:周琦

农村循环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西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措施缺位、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文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产融结合,形成产业集群,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金融;对策
一、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定义

循环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贯彻可持续發展理念,主要依靠资源合理循环利用、环境适度开发来发展经济,是对过去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变革。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将发展循环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到新的战略高度,把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要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二)循环经济主要特征

循环经济的特征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系统协调。循环经济的发展考虑生态系统、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等的协调,不因发展而破坏环境,造成资源短缺及物价上涨。二是生态经济。过去发展经济,往往不考虑生态承载力,很多项目、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表面上看,各项指标都很不错,但是若把生态环境纳入一起考核,就会发现问题的严重。生态经济要求经济活动遵循自然规律和可持续性,在资源承载力之内形成良性循环,带来良性发展。三是价值取向。循环经济重视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开发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修复,“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

循环经济是一种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科技创新要求较高,虽然国家在政策、资金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倾斜,但还不够完善、不够系统。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 政府扶持力度有限,金融、 税收方面缺乏相应政策支撑。 企业前期投入较大,短期内效益不很明显,导致企业积极性缺失。

(二)政策及措施缺位

循环经济具有投入高、资金回收周期长等特点,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主要通过税收返还和奖励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但对金融支持循环经济相应的诱导及风险补偿机制不足, 一些商业银行出于利润和风险的考虑,对循环经济支持有限,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融资渠道单一

受社会经济发展制约,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融资渠道极为单一,政府拨款占了大头,从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上获得融资很少。但由于政府财政资金非常有限,社会资本欲进入又顾虑重重,极大地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确立有利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政府要从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出发,把制度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通过与具体项目结合确保切实可行,建立良好的发展生态环境,通过制度变革改进现有循环经济投融资体制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加强对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投入及支持。制定政策应统筹考虑,多部门协调配合。环保、发改、工信、金融机构等单位要一起讨论,制定多方合意的制度或优惠政策,共同设计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切实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多方合力共同克服循环经济融资难的问题,提升循环经济参与率与经济产出率。

(二)建立服务循环经济的商业银行信贷体制

一是将循环经济特有的环境、资源等指标特征纳入商业银行信贷审核考虑的因素中,通过相应政策助推企业投资循环经济及相关产业,建立与循环经济各有关要素相结合的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将企业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信息、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安全环保信息、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质量信息等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推动企业绿色(环境)信用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向全社会公开,并作为信贷审批、贷后监管的重要依据。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设计相应信贷产品,在循环经济相关补贴、优惠政策等方面优先支持;对信用不良企业或失信企业要通过“黑名单”制度进行管理,依法依规采取停止发放贷款、缩减额度、提高利率等惩戒措施。二是改革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制度,不仅重视信贷结构、营业收入等常规指标,还要加入循环经济有关因素,并把相应的评价考核指标与商业银行本身的央行再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等监管因素结合起来,确保相关制度得到很好的执行。

(三)设立支持循环经济的政策性金融组织

单靠市场化去推动建立支持循环经济的金融环境是不够的,还应更进一步改革,发展循环经济相关政策性金融组织。循环经济由于初始投入大,回报周期较长,相当一部分金融机构不愿涉足其中,更不要说就其模式改革。循环经济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前期投资巨大,更加注重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环境保护,一部分涉及公共服务的项目往往回报周期较长,使得企业参与顾虑较大。因此,设立支持循环经济的政策性金融组织尤为必要,我国现有政策性银行可以作为主要参与者,推动相应制度和体系的建设,对于一些资质较好的企业甚至可以给予低息贷款乃至无息贷款。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建立和信贷机制的改革能够加强金融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氛围,培育市场不断完善,从而加速产融结合与良性互动。

(四)加快产业整合拓宽融资渠道

要借助多种金融工具,积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产业整合,注重优惠政策的整体倾斜,吸引更多的企业投入循环经济产业,迅速壮大循环经济的发展规模。循环经济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跟国际经济接轨的重要渠道。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应主动对接世界银行等国际性开发金融机构,广开渠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并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许云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的思考[J].环境保护科学,2016(02).

[2]黄勤,曾元,江琴.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2).

[3]黄承梁.以人类纪元史观范畴拓展生态文明认识新视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论[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02).

[4]张凌云,郭志亮.资源型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与节能降耗发展模式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04).

[5]范红霞.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制度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31).

[6]李东卫.循环经济发展与银行信贷支持[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03).

[7]李莉,高洪利,张建华,等.开发性金融对我国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以汨罗循环经济为例[J].物流技术,2012(05).

[8]蔡绍洪,俞立平.循环产业集群的内涵、机理与升级研究——构建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绿色增长极[J].管理世界,2016(11).

[9]王为东.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指标构建及效度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6(18).

*本论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5XTQ01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2015M570127)资助。

(作者单位: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农村循环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2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91)

摘 要: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在全面理解和把握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明确界定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主体,科学设计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合理地构建起循环经济发展的层级体系,才能全面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多元化主体;动力机制;层级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理念已经成为政府决策层、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共识。循环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之一,正被纳入中央和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循环经济法也即将推出,这些说明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已经从理论探索阶段转入具体实施阶段。但是,就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还主要来自于上层,或者说是自上而下式的。这种单一的动力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效果。笔者认为,必须在全面理解循环经济含义的基础上,通过明确界定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主体,科学设计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起多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全民动员,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合力,才能推进中国循环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一、全面理解和把握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它有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作支撑,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是循环经济运行的基础规律,各参与主体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的动力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同时,循环经济也无法完全排除外部性、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问题,因而一定程度的计划性和完善的法律规范就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换句话说,循环经济既无法摆脱市场的力量,又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循环经济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自始至终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之所以说它“新”,是因为循环经济一般在各国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之后才被引起高度重视,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这是马斯洛个人需求层次理论在社会领域的体现,是社会需求层次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内在要求。这也在客观上体现出循环经济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经济形态。

完整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应是一种广义的循环经济。人们目前讨论的循环经济推崇“三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强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这只是对循环经济狭义的理解,或最原始的理解。广义的循环经济,应该是囊括一切社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文化资源、甚至政策资源的保护、优化利用和良性发展。也就是说,“资源节约”应该是指一切社会资源的节约,“环境友好”应该是指对一切环境的友好。这也是和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相吻合的。

二、明确界定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主体

循环经济是全民的循环经济。一方面,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理念,它应该体现于增长和发展、规划和管理、生产和

消费、资源开发与保护等各个领域之中;另一方面,循环经济是一切社会资源的循环经济,因而各种资源的所有者或生产者、使用者或消费者都应该是循环经济的参与主体。简而言之,它的参与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各级政府的决策者、公共事业管理者、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全社会的每一个企业、全社会的每一个普通公众等。那些认为循环经济只是政府或大企业的责任,而与己无关的认识都是错误的。只有实现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最广泛地调动了一切社会主体的积极力量,我国循环经济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三、科学设计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要推动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单靠政府自上而下的、单向的拉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当这种力量对政府而言是内生的,但对企业或其他主体而言是外生的时候。在各种动力中,市场本身的力量应该是循环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政府应该设计一种机制(激励相容机制)使循环经济发展能够成为企业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客观结果,使各经济主体有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观动力,而不仅仅是政府强加给企业或其他主体的一种外在压力。这种动力才是持续的、高效的。配合市场机制这个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还应该设计一套完善的、多层次的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从各个方面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约束和保障力量。同时,应该推行循环经济知识的全民宣传和普及体系,创造有力的舆论促动力量。只有在各种动力的合力作用下,我国循环经济才能得以快速发展。

四、合理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层级体系

循环经济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种社会资源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大循环构成了这项系统工程最大的體系,在这个大系统的内部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构建起不同层次的循环体系,即循环经济的子系统。这些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包括:

(1)国家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区域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城市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社区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家庭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

(2)大城市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小城镇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农村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3)产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体系——产业内部的循环经济体系——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体系——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体系——产品之间的循环经济体系。(4)产业层次循环经济体系——园区层次循环经济体系——企业层次循环经济体系——产品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5)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之间的循环经济体系——生产领域内部循环经济体系——消费领域内部循环经济体系。

以上五个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仅仅是从五个不同的大角度所作的粗略划分,更细致的划分当然远远不止以上五种。不同层次的循环系统一方面自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自循环体系(即中观循环经济体系),另一方面又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整个社会的大循环系统(即宏观循环经济体系)。在每个中观循环经济体系中又包含着若干微观层次、完整的子系统。各个层次的循环经济子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直接推动着它们上一层次循环经济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并最终共同推进着我国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地构建起循环经济的层级体系,才能全面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循环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和内在机理,因此,不论哪个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都需要进行可行性论证或“不可行性论证”。循环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依势而生,不能搞一刀切,泛“循环化”,要尽可能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发展路线。在重视对循环经济宏观规划的同时也要重视奠定循环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包括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或技术改造、研究与开发投入、循环经济下新的企业合作模式的探索、社会公众的循环经济意识培育,以及政府在上述方面的税收支持、制度和法律规范、舆论宣传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等。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循环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将践行“节约就是创造”、“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作为对每一个社会公众的基本要求,才能切实实现我国循环经济的全面、快速和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樱紫)

农村循环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如今我国的煤炭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其发展所暴露的弊端越来越多,主要有浪费、自然环境的污染、单一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本片文章主要是以煤矿工业循环经济所具有的问题作为分析依据,从而提出了如何有效发展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的五点措施,为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供相应的帮助。

关键词: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废物利用

循环经济主要是一种减物质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集成战略的有效结合,而且这一过程的实现的主要模式为:资源-成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是一种反馈式的模式。循环经济所要达到的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利用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最终得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增加,有效的推动了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发展。

1.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所具有的问题

1.1较低的原煤的入洗加工效率

原煤入洗率在发达国家能够达到65%~80%。但是根据2010年的报道来看,我国当时的原煤入洗率比较低,甚至还在45%以下,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原煤主要是用于燃烧,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原煤的热能转换率也非常的低。另外从运输方式来看,原煤的长距离运输严重增加了运输压力,消耗了大量的运输动力,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2011年的统计来看,全国总共有超过18亿T的煤炭需要长途运输,而且这其中有11亿T的煤炭未经加工直接被燃烧。根据计算来看,这11 亿 t的原煤所含有的中含有矸石就超过了2亿t,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运输动力的浪费。

1.2煤炭行业较低的集中率

近些年一老,虽然我国在煤炭工业结构方面做了一定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的来看,其产业结构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据统计,截止2010 年我国就有超过9000家的大型煤矿企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煤炭产业具有分散性无法形成应有的规模。另外全国年产小于35万t的小企业就有13000家,其每年的单井开采小于10万tt。

1.3严重的煤炭资源浪费

根据当前的煤矿格局来看,地方煤矿占据大多数,而且这些煤矿则是我国的主要煤炭来源。由于地方煤矿的规模较小,因此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煤炭的采集技术相对落后,其回采率也是非常低的。而且我国比较大的煤炭开采企业其回釆率明显偏低。根据煤矿的设计来看,其回采率需要在60%~75%之间,这就使得大量的煤炭资源被浪费。

2.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2.1建立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1)对煤炭产业进行集中,根据我国的煤炭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的国有煤矿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国家可以对其进行技术的不断升级,从而形成生产能力较高的煤礦产业,从而使得我国的煤矿产业竞争力的增加。

(2)国家办矿要形成相应的标准,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对小型煤矿产业进行调整,从而有效的提高煤炭利用率,及时关闭呢些生产规模较小、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布局混乱的煤矿。另外还要加强国有煤矿企业的改革和管理。

(3)在地区之间设立相应的循环经济体系,从而打造出一条资源循环的产业链条。

2.2煤炭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

(1)合理的安排煤炭开发以及勘探的顺序,总体上对资源进行开发,从而有效的对生产规模以及接线进行确定。

(2)煤炭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推行,不断的完善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相应制度,从而对煤矿生产进行合理的安排。

(3)节约煤炭资源,合理的利用资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稀缺性的煤炭进行有效保护。

2.3循环经济技术的大力推广

不断地对煤炭开采设备进行升级,并且及时的引进当前最先进的设备,从而最大限度的对煤炭资源的储能转化率和回采率进行不断地提高。寻求当前最为先进的技术和措施,从而对煤矿中的共生资源进行联合开采,从而实现经济的不断增长。大力推广资源替代技术以及资源节约措施,从而有效的对环境进行治理,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2.4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制定相应的市场激励机制来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的利用,并且还要对市场定价机制以及再生资源的市场交易制度进行规范。首先根据国家对于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所确定的相关规定进行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从而有效的降低以废弃物作为原料的产品的成本;其次就是对对利用废弃物作为生产资源的企业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确保废弃物在生产中所占的比例,最终确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国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来鼓励相关的企业。减免相关企业的相关税费,延长免税时间,国家增加我国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的资金投入。

2.5对煤炭资源进行严格管理,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煤炭产业能够不断发展的需要煤炭资源的大力支持,对煤炭资源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对回采率以及综合利用率进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有效的监督。首先对资源进行合理的总体规划,有效的确定所开采地区的资源范围和开发规模。其次对于煤炭资源的开采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程,不断地对各种制度进行完善,对煤炭产业进行资产化的管理。另外就是煤炭资源的节约以及有效利用,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稀缺煤种的有效开采。

从我国当前的具体形式出发,制定相应的回采率标准,并且要根据开采方式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标准,并且对其要对煤矿所具有的可采储量进行界定。利用相关的经济杠杆原理,从而有效地额对资源回收率进行调节。对于煤炭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模式,可以进行税费的合并,实行资源税的动态管理。

总而言之,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必须要不断的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对我国当前的煤炭产业结构进行积极地改革和技术革新,并且要通过相应的手段来实现煤炭循环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昌辉.关于建设工程造价指数及应用[J].煤炭技术,2012(7):107-109.

[2]任万英,叶积龙,许存胜.矿山建设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J].煤炭技术,2013(11):135-137.

农村循环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随着循环经济的兴起,必然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及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并着重阐明了在循环经济中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

关键词:循环经济;传统经济;管理;理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之间矛盾的加剧以及生态科学的迅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在经济生产中以新知识、新的管理理念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实施,当前很多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

从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原始经济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循环经济阶段(知识经济的初级阶段,又称为后工业经济)。那么何为循环经济呢?所谓循环经济就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具有3个重要的特征:第一,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表现为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第二,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摆脱了传统工业经济那种“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第三,循环经济是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而且,循环经济还延伸了生产链,推动了其它新型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1.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同。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自然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线性流程组成的开环式经济,人们通过生产和消费从地球上提取物质和能源,然后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地排放到空气、水和土壤中,因而是一种高消耗、高排放的“牧童经济”(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哈丁的说法)。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

2.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治理方式不同。传统经济采用的是事后末端处理的治理方式,而循环经济采用的是预防式的治理方式。传统经济中人们关心的是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即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而在循环经济中人们注意到要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并且把零散的废物回收利用和减量化的做法整合成为一套系统的、以避免废物产生的循环经济战略。

3.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不同。传统经济的发展导致资源衰竭、环境退化,迫使人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它将引起一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革命。循环经济要求以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由此可见,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具有本质区别,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化势在必行,同时这也就要求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必须紧随这一时代潮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转变传统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循环经济中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

循环经济的产品生产和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企业在生产中应本着如下原则进行:产品设计时要考虑节约材料,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在工艺流程设计中要注意尽可能节能降耗,降低废品率;企业产品应当经久耐用,使用范围要尽可能广;企业生产的废弃物要尽量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对现代企业来说,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新的管理内容和方法,而且循环经济的理念也改变了企业产品生产和企业管理的理念,其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3R制造管理法。循环经济的“3R制造管理法”是由美国杜邦化学公司借鉴生态循环而首先创立的,即要求企业在生产管理中投入原料减量(Reduce)、原料循环利用(Recycle)和废弃物再利用(Reuse)。投入原料减量化是指在企业生产中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或消费的目的,从而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其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重量轻型化,并要求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原料循环利用是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要求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之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废弃物再利用是指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物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重复使用。当前社会上一次性产品的流行风潮往往造成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所以企业产品生产应当从一次性向经久耐用型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如德国的奔驰汽车公司就独树一帜,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坚持保持产品的高质量、高性能、高价位、长使用周期、良好的售后服务,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 从条块管理向矩阵循环管理的转变。矩阵循环管理是循环经济中企业产生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它是指企业为了某一工作目标,把同一领域内具备相当水平的创新元素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矩阵,通过管理使元素及行列按一定的规律变换、循环,从而创造条件,激励企业创新。当前传统工业企业的集中、分工严格的条块管理,把企业分成诸多职能部门(如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一车间、二车间等),都是为了适应工业生产的集中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然而,随着循环经济企业中产品向分散化、柔性化的转变,企业管理自然趋向于自主的柔性管理即矩阵循环管理方式转变。在矩阵管理中,创新往往被激活,鼓励、交流循环,再产生新的创新,然后再循环。例如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车间主任可以同技术科长进行元素置换(在一定期间内),形成循环;车间也可以和销售科形成行列组合来激发技术创新。

3. 知识管理理念的建立。传统企业往往注重的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大多只是针对岗位上人的管理,把人看成是一台“活的设备”,这种管理是一种静态的、非创新式的管理,往往难以激发出人的自主活力,因而循环经济中的企业更加需要重视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是要把传统企业单一的技术管理扩大到信息管理、决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强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知识管理也是要把对人的单一培训管理扩大到学习管理和创新管理。知识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企业宝贵的知识资源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开发和优化配置,它涉及知识的创造、收集、组织、扩散、利用及知识资源的创新及循环。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将企业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最终达到在企业内部实现知识共享、创新循环,从而使得企业知识资源得以充分运用,使得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知识管理中人的管理是核心,企业要把人真正当成有知识、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活的人”来管,不断向他们灌输循环经济的理念,把企业办成循环经济的企业。

4. 从传统质量管理向循环经济的质量管理转变。传统工业生产是通过单一产品、大批量的硬性生产,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目的,但这样的片面追求标准化的生产容易造成投入原料的浪费,不能够加以循环利用。而循环经济的生产必须面向多样化、小批量的柔性生产转换,即向新的标准化即ISO14000系列标准转换。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同时也是企业的生命。传统的ISO9000质量标准仅仅是在企业内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ISO14000系列标准是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制定的,它把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管理扩大到包括企业生产环境的大系统,即企业不仅要在内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还要保证外部的环境质量。这就要求企业尽可能少地投入自然资源,实行清洁生产,尽可能少排放废物,同时还要保证其产品的使用寿命周期,以减少产品消费后的废弃。ISO14000质量认证实质上是对企业管理和产品生产提出了循环经济的要求,即从循环经济大系统的理念出发,要求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它有利于促进企业向生态型生产和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投资,促进企业内外效益的有机统一。

5. 企业从竞争向合作方式转变。在传统的企业生产中,企业与企业之间主要是竞争的关系,形成这种关系的主因在于稀缺的自然资源有限、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限、市场也有限,因此企业之间只能靠竞争来占有有限的技术、有限的资源、有限的市场以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一个企业的废料完全可以成为其它企业的原料,一个企业无用的技术完全也可以成为另一个企业有用的技术,一个企业弃用的市场(如废气物利用市场)完全可以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市场。因此循环经济提倡形成网络化的循环协作关系,在企业间形成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协作的新型关系。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循环经济的理念,在企业间形成相互协作的新型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兼并或联合,做到资源互补循环、利益共享,最大限度地获得企业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北京出版社,2003.

2.李廉水.二十一世纪经济——谁主沉浮.海天出版社,1999.

3.杨冶华,钱军.知识管理——用知识建设现代企业.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廉水,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翀,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4-02-02。

农村循环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宏观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宏观经济教学陷入困境,如何培养既懂得宏观经济原理,又具备良好分析宏观经济问题能力的学生十分重要,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变革理论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建设教研团队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宏观经济; 教学方式; 考核体系; 教研团队

宏观经济学是高校经管类重要的核心课程,不仅是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能力和塑造品格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制和团队建设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创新。

一、变革理论教学内容

当前全球性宏观经济问题层出不穷,经济的困境反映的是经济理论的困境;经济的危机也反映了经济理论的危机。当主流经济学对目前的经济现象,既不能解释,也不能解決,更无法解说时,需要经济学的创新与重构。传统宏观经济学教学是用寻找标准答案的教学方法培养简单用书本批判现实的学人。思维的定势认为宏观经济问题存在着一个普遍适用的真理,即以教科书的原理作为衡量经济事务的标准,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书本出发来讨论经济政策的选择,以至结论严重脱离现实。事实证明我们并没有找到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当假定的有效性与现实性无关,假设的检验与假定的现实性无关时理论是失去意义的。所以西方经济学并非普世理论,在教学的时候应该需要加入中国经验,以探索和更符合现实的姿态来对待现有的理论,更符合社会当前的认知水平。课堂的学习研究则是很好的探索平台,这样对教与学都有很大的提升。例如政府提供的经营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主流宏观经济学中分歧最大的领域。特别是政府本身作为管理者对经济生活的介入会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是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课题。

二、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宏观经济学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师为中心,通过定量、模型、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有时存在较大的差距,模型和经济变量通常比较抽象难以掌握。教材内容多范围广,数量化分析和动态化分析不断增多,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针对基本情况,应该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等现代教育设施为教育提供服务。实现案例教学、讨论和课后教辅尽可能实现共享共用。例如中国的房价挑战了所有的经济学原理,按照教科书的说法,就是直接简单对比给结论,中国的房地产早就应该崩盘了。可以借助视频、年鉴数据、基础设施配套和中国经验等通过QQ、微信和讨论园地等探讨。如果高房价是个错误,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是市场出错还是教科书出错?有些人习惯地将这一切归罪于政府政策,但“正确”政策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政府放手不管,听任“看不见的手”调节,情况真的会变得好起来吗?

加入翻转课堂、研讨式教学为学生创建一个主题搜索和场景选择的方式,让学生提前研究,讨论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感染环境,整体的学习将进入自我良性循环的过程。

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比较单一,缺乏对创新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结果式评价只要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期末考试能够取得高分就完成目标。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并没有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全过程评价体系,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反映学生学习真实水平。全过程主要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包括重点难点掌握、分析能力提升和学习态度等。多种评价方式指建立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评价。把学习过程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应用发展等角度进行分解,多角度、多维度、多目标展开评价。

四、建设教研团队

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创新水平。改革需要对现实有充分的认知,认知改革创新的重要性,认知传统教学和先进教学的距离,认知优秀教学团队和普通教学团队的差异。教研团队建设可以通过转化和引进逐渐实现。

团队要能够对课程进行细化、研究,分析教和学两方面如何更好的融合,形成更好的学习自动循环创新机制。通过团队课程带头人,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交流和培训,积极与企业、政府对接,增强案例和前沿认知。改革团队评价体系,采用积分机制和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梁三金,余雷,方玲.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17(4)

[2]苏华山,张运峰,吕文慧.宏观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6,(12):167-169

[3]杨春学.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境遇:一种历史的考察[J]经济学动态,2019(10):11-23

上一篇:村级财务审计论文范文下一篇:高职英语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