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双语教学范文

2023-09-23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第1篇

摘  要:双语教学工作的全面展开对于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以及全面促进高等教育工作质量等方面均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作为高等教育重要内容的新闻传播教育,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更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作者通过在辽宁大学新闻学专业开展新闻实务课的教学,在双语教学资源和发展研究中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新闻传播;新闻实务课;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当前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2005年,教育部进一步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的要求,同时将双语教学列为高校教学评估中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工作推向了高潮。

当今社会,政治生活国际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已为大势所趋,新闻从业者熟练掌握国际工作语言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必备能力而非特殊技能。在我国媒体高度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在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总体趋势中,我国媒体要迅速提升在全球新闻舞台上的参与度、影响力和话语权,在未来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依赖大批优秀的新闻人才,他们要具备世界眼光、中国智慧、人文情怀、职业操守,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同步。在新闻教育中广泛开展并推广双语教学模式,是培养新闻后备人才国际视野、跨国交往能力以及熟悉国际新闻报道环境的重要思路。对于新闻教育中应用性特征最为突出的采、写、编、评、摄、录、播等实务类课程,引入双语教学方法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更在于引入一种国际化视野,借助双语教学思路,将国际新闻报道领域及媒体发展中的先进经验、案例、信息、理念、技巧、方法等为我所用,从而拓宽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增强学生的专业竞争实力。

将新闻实务课程模块作为在新闻传播学科推进双语教学方式的前沿阵地,进一步探索确立新闻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基本范式和相关配套的教育资源体系。由于实务课程总体上以实践操作为首要目标的突出特点,在新闻传播学科的整体课程体系中最为适合推广双语教学方法,并且能够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我校新闻传播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与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校新闻传播学科的整体实力与学科声誉。

一、依托于新媒体平台的教学资源共享

利用微信、微博,建设专门的新闻实务课程双语教学交流平台,打造双语教学的案例资源库。搜集国内高校新闻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法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对比,结合当前辽宁大学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及师生特点,总结我校新闻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现有基础及发展空间。探索并逐渐确立适合我校新闻实务双语教学课程的考试方法,以口语考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将平时成绩比重加大,稀释到日常课程的口语表达检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操作的能力。通过在课堂上观察学生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及反馈,研究新闻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标准化课程体系及实施步骤。

二、标准化实用性的新闻实务课程设置

以大学二年级新闻专业本科学生为主要授课对象,之所以在大二年级开设双语课程的课程,是因为大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都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个时期新闻学专业设置一门语言的实践应用专业课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课程知识结构本身就有语言要素在其中,只有将专业英语课程和双语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做好衔接和过渡,才能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非母语教学。在《新闻采访学》双语课程授课记录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课堂表现状况,新闻实务课英语不适宜谈过多的理论著作,而只需将新闻理论融汇到英语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和宣传背景等内容中,给学生带来一个基本的印象,灌输和培养一种双语的思维模式。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总结整理了《新闻采访学》(CreativeInterviewing)双语教学课件、《新闻采访学》(CreativeInterviewing)双语教学案例及视频资源库,以便继续面向大学二年级新闻专业本科学生进行双语教学课程的教授。

三、新闻实务课双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在国内各新闻单位用人几近饱和的情况下,从事国际报道、国际传播的人才缺口却相当巨大。2010年开始,国家教育部率先选定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7所高校,实行“国际新闻”专业的独立研究生招生与培养计划,着力培养英文功底扎实、熟悉国际报道环境与规范的后备人才,80%以上的业务课程使用中英双语授课,教学效果显著。第一批学生已经顺利毕业,就业情况比较乐观,学生的英语能力受到新闻单位的普遍认可,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中国新闻社、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等国家级新闻媒体从事对外报道工作,证明双语课程的实施的确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明显效果,而且对于开拓新闻专业学生对口就业前景也大有裨益。

辽宁大学自2005年启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以来,已经在经济、环境、化学、数学、环境、法律等专业学科领域内开设了系列课程,形成双语教学的课程组、课程模块,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但在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课程中,双语教学推广速度较慢,目前只有《新闻采访学》一门较为成熟的双语课程。如果能将此门课程教学经验加以总结、推广,在教学实践中拓展双语教学方法,在新闻学、传播学乃至新闻传播通识教育层面扩大双语教学的影响及示范作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那么无论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沟通能力,还是拓宽专业视野、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往和合作,都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对于我校新闻传播学科整体学科实力与学科地位的提升、教育质量的增强、扩大教育影响等方面均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符合我校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的总体部署和远景目标。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第2篇

摘要:分层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因人制宜和因材施教的重要教学方法。在该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有诸多优势:如促进因材施教,激励学生学习互动性,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等。同时该教学方法在分层管理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双语课程 分层教学 问题 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国际贸易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擅长外语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高等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方向。开展该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为这种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并受到了国贸专业教学工作者和学生的普遍关注。由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及其接受双语教学潜能的差异,制约了该专业双语教学的模式选择和教学效果,实行分层教学是有效摆脱其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国际贸易专业双语课程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分层教学促进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个体水平差异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因人制宜和因材施教的重要教学方法。实行分层教学管理模式,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适应立体化、个性化专业知识和外语信息接受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是当前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普遍存在的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逐渐扩大而产生的。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与提高,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和施考尤为重要。

2、分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互动性

分层次动态教学是新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尝试,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着力开发利用学生差异特点,根据全年级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能力倾向分层,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并实行动态组合,分层教学。如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较好地处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有利于转化差生,培养优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分层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双语教学,用统一性的要求取代了灵活多样的指导,忽视学生接受外语语言信息能力的个体差异,将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日益减退,优者不优,差者更差,使双语教学陷入被动的局面,由于学生众口难调,教师授课很吃力,且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国际贸易专业双语课程分层教学存在问题

1、分层教学对学生产生负面心理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是分层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靠性的分层教学的实施是该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改革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优势明显,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心理,造成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由于分层教学的等级或层次是根据学生英语过级情况或摸底考试成绩来确定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偶然因素。一旦分层,这种固定的模式很难改变。在教学方面,高级班学生产生的优越感会导致自满心理和学习惰性,低级班学生则普遍认为自己是三等公民,自信心受挫,同时质疑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想法和畏难情绪,滋生对分级教学的逆反心理,失去努力争上游的动力。在考核方面,高级班的学生认为低级班的考核容易通过,认为自己在考核上吃亏,低级班学生则认为高级班学生在考核中能学到更多知识,认为自己在学习上吃亏,从而导致心理因素和学习情感障碍。因而,这种固定的分层教学在实际操作当中极易造成两极分化,达不到分级教学的目的。

2、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素养和英文水平有待加强

现从事国贸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在专业素养与外语水平不能同时兼备,在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双语教学方式及双语教学经验的积累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一般而言,从事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老师都是经济学出身,虽然具有较好的英文基础,但毕竟不是英语专业的,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系统的双语教学实践培训。由于缺乏长期的、系统的英语培训,特别是没有纯英语环境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双语教学老师往往感到教学压力较大。或是英语出身的教师,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对专业前沿知识把握不够,容易使双语课程教学走进专业英语教学的误区。

3、教学管理有待规范化

分层教学打乱了自然班级的原有模式,不可避免地给教学管理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使双语教学分层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教务管理相关部门的教务管理工作和相关制度的规范尤为重要。因班级管理模式的变化和管理部门的职责模糊所带来的班级组织松散、管制度不够完善和管理重叠混乱等因素,会导致分层教学中诸多问题的产生,影响着双语教学的开展和扩大,应认真加以研究和改进。

三、提高分层教学质量相关对策

1、科学分层,合理分班

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基础,是分层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要做到科学的分层,首先要有科学和权威的分层标准。在考虑学生英语过级和摸底考试成绩的同时,应结合学生意愿,坚持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原则,尤其是对边缘线的学生要进行具体分析,比如考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外语信息接受能力等因素,在做好调查研究和细致的调整工作的基础上尽可能使师生双方对分层结果较为满意。

同时,要打破一分到底的固定格局,动态管理班级,给予分层教学一定的弹性。可以让学生试听两周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肯定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该把学生理解、掌握授课内容的程度作为评价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而不必在语言比例等方面制定过于硬性的指标。要明确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不是英语语言教学,它是把英语、汉语两种不同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向学生传授国际贸易学专业的知识。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包括教材、学时、课堂规模、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内容的课程体系,使之既能满足高级班的需要,又能保护低级班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分别根据高级班和低级班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增加课堂上英文的使用比重和对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同一层次乃至同一班级的教学中都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学生,使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相对于自己原来的成绩都有所提高,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分级教学收到预期效果。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渗透到教学课堂的内外。对于双语课程的分层教学,深入分析学生心理,消除其心理障碍是其深入发展的突破口。在分层前后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教育,使其理解动态管理模式,适应竞争,并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这是分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尤其是要解决后进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分级教学班内部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3、加大对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力度

双语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师资。没有高质量的双语教师,就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及相关分层教学。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准是进行有效的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即要求教师不仅在专业素质方面精通国际贸易专业内容,具有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而且要擅长英语,要用流利正确的英语进行专业教学。因此,首先,学院要大力引进专业技能强,有良好英语基础和从事进出口贸易实际工作背景复合型教师;其次,要对现有双语师资进行不间断的双语教学基本技能强化培训和语言培训,鼓励、资助双语教学的老师参加双语教学的研讨会和注重经验的横向交流及相关集训班,为教师参加国际、国内的双语研讨会创造机会,提供经费保障以拓宽教师的视野和思路;再次,要进行业务骨干和双语教师资质认定标准研究,规范选拔和培养双语教师。

4、加强教学管理,改革考核标准

教学管理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管理问题解决不好,分级教学将功亏一篑,而改进分层教学管理的关键在于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首先,院系各级应加强双语分层教学的领导,成立专门的机构,在课程编排时采取统一模块,在过程管理上要严格考勤,在成绩登记方面可实行登记卡制度,切实保证双语课程分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其次,在政策上对分层教学给予鼓励,对高级班的学生适当加大学分,对劳动强度大的教师可提高一定的待遇,让教与学有机结合。另外,让进行分层教学的教师都尝试各级别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以便教师寻找到最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推进分层教学实践的深入发展,改革考核标准是关键,应深入研究和确立适应分层教学的多层次教学考核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出比较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考核标准。

总之,在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中推行分层教学,既凸显了其优越性,也存在诸多问题。在教学中,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参与,使各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专业素养和语言表达基本能力能明显提高;应强化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和教学管理,切实使分层教学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潘雅琼.《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之我见[J].中国科技信息,2006,(23).

[2]吴静.国贸专业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职后培训体系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3]蔺丰奇.高校实施“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03,(3).

[4]膝小瑛.双语教学的探索和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5,(7).

[5]黄安余.对双语教学的几点思索[J].上海教学研究,2002,(1).□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第3篇

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IE人才应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成为工业工程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已经对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结合国内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 对在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实施方法、注意问题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工业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双语教学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 双语教学定义为: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国内文献资料普遍认为:双语教学 (bilingual teaching) 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使用第二语言 (主要是英语) 进行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以双语为教学过程的主要交流工具, 以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为授课内容, 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英语是教学语言和手段, 专业知识内容是重点。

二、工业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 国家教育形势的要求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发展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产物, 是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必将通过大学间的交流、联合办学、合作科研等形式广泛的开展的国际交流, 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各国、各民族的高新科技知识和优秀文化, 吸纳国际上优秀的和通用的观念、方法与经验, 对本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不断优化。

(二) 工业工程人才市场的需要

外资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 而外资企业都把国际性语言——英语作为工作语言, 日常工作、业务交流全部采用英语。这就要求高校培育出的工业工程人才除了掌握先进、扎实的工业工程理念和知识外, 必须具备娴熟的英语驾驭能力。

(三) 国内工业工程教育现状的要求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加强双语教学, 提高外语能力。[2]工业工程在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 工业工程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资源比较完善, 且不断发展。而在国内, 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以来, 虽然有一定的发展, 但是教育体系和资源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就教材而言, 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翻译, 而这些译文普遍存在着同一概念有多种翻译方式的问题, 如BPR有“业务流程再造”、“过程再工程”、“过程再设计”等译法;Lean Production有“精益生产”“精良生产”等译法, 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概念理解的难度。对于像《离散事件仿真系统》等国内教材相对比较缺乏的课程以及“精益六西格玛”等工业工程的先进理念, 则需要通过引进国外的原版教材进行学习。这本身就奠定了双语教学的基础。

三、工业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施探讨

(一) 师资的配备

师资配备是实施双语教学关键问题之一。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需要广博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具备扎实的英文交际能力。普遍认为, “海归”既有语言能力又有专业知识, 是最理想的师资。但目前有留学经历的教师, 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工业工程领域留学回国教师数量非常有限。在这种条件下, 英语基础良好、专业知识扎实并愿意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就成为选择的必然。

(二) 教材的科学选用

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以使用英文原版的教材为基础。如果没有英文原版教材, 没有英语的语言环境和氛围, 也就无从谈起双语教学。同时应注意配套中文教材的选用, 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在选取教材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 内容新颖。英文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通用语言, 新创见、新进展、学科前沿性的文献资料都是以英文发表。因此采用原版教材能反映专业领域最新的理论体系和发展趋势, 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了解并走向学科前沿。 (2) 难度适中。难度指的是知识内容的阐述的难易程度和外文的阅读的难易程度。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无论是教还是学都面临着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双方面的压力。 (3) 编排良好的内容体系。完善的内容体系是培养学生系统解决问题的基础。

(三) 教学模式优化

目前在国内进行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 (1) 全外型。即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 采用外文教材, 直接用外文讲授。学生以外文形式接受所学知识。 (2) 混合型。这种模式是采用外文教材, 教师采用外文与汉语交叉进行讲授。这种模式对于初开设或开新课的双语教学以及广大教师宜广泛采用, 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 (3) 半外型。这种模式采用外文教材, 用汉语讲授, 学生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攻读教材。

由于工业工程专业知识面广, 涉及领域较多, 如果直接采用全外型双语教学模式, 大量陌生的专业词汇将会成为双语教学的桎梏。大量陌生的词汇将导致学生将对内容一知半解;过大的语言压力将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但一直采用混合型或者半外型的模式, 学生过多的依赖于母语的使用, 则易依赖母语。因此, 在实际的双语教学中, 可采用多种模式联合的方法。在初期, 中文讲授所占比例稍大一些, 随着学生对英文熟悉程度的增加, 逐渐增加英文讲授的比例。

四、工业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注意的问题

双语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 理论定位和实践定位都比较高[3]。因此, 在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中开设双语教学注意一下问题。

(一) 要循序渐进的开展双语教学

工业工程的专业领域比较宽, 如果同时在各科专业课程中开设双语课程, 对师生双方都是极大的挑战, 同时, 双语教学中使用原版教材, 学生在学习初期面对大量专业术语难以应付, 故教学中宜坚持循序渐进。

(二) 注重双语意识, 双语思维

双语教学不是简单地提高学生外语的日常表达能力, 而是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外语思维、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 在双语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以语言的应用能力为目标, 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应用英语而不仅仅是掌握英语。

五、结论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趋势。对于工业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 应该勇于实践, 循序渐进, 讲求实效;既注重学生双语能力培养, 又夯实工业工程的专业知识, 一定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摘要:结合国内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 对在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实施方法、注意问题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工业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工业工程,双语教学,专业课

参考文献

[1] 江志斌.论新时期工业工程学科发展[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5 (01) :1-7.

[2] 陈友玲, 张浩.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 2003 (6) :141-142.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第4篇

我们知道交流能力是一个人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之一。交流是双方面的。一方面要了解他人的想法与需求, 另一方面要传达自己的信息。前一个方面通过听和读来完成, 后一个方面借助于说和写。交流能力又可分为日常人际交流能力和专业交流能力, 后者主要指一个人对他从事的专业所包含的知识与信息的理解和接受、以及表达和传输的能力。一个人能否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既受到个性因素的制约, 又受到所处环境以及后天培养和训练的巨大影响。时下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和在职人员中间都很热门。相关的畅销书及培训班随处可见。但是这种培养通常针对于日常人际交流能力, 例如怎样更好地倾听、怎样条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怎样恰当有礼地措辞等等, 而对专业交流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或者没有单独地提出来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就将结合专业课双语教学, 重点探讨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的能力。

首先, 国际型的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 特别是要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领域里的交流。一个具备良好专业交流能力的人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专业信息, 学习专业知识, 同时又能够逻辑严密、清晰明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传递自己的信息。不具备交流能力, 很多工作就不能够得以完成。以笔者所在会计专业为例, 会计工作不仅仅是经济数据的记录和总结, 还包括对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汇报。只有记录和总结而没有汇报就是俗语所说:“茶壶煮饺子——心里有数, 倒不出来。”会计工作要面向不同的财务信息的使用者, 而这些不同的人群对于会计术语及理论理解程度不一, 会计人员在信息的收集与汇报过程中都承担着信息的解析义务,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说得清楚, 写的明白, 有良好的专业的沟通能力, 否则会造成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误读误解, 而直接影响到决策的有效性。依此类推至其他种类工作, 只要该工作不是封闭性的, 从业人员也必须具备专业交流能力。而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与深入, 直接通过各种媒介获取英文信息, 出国留学进修, 国际学术交流, 在外资企业工作, 在国外求职工作等都越来越普遍, 对交流能力的要求就提升为不仅能够使用母语, 而且还要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

双语专业课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环境, 使他们能够训练自己逐步学会使用英语来获取和表达专业知识与信息。然而以现在常见的双语专业课授课模式和学生评估模式来看, 专业交流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强调, 而知识点的传授仍然是课程的重点。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 能力的培养亦不可退居其次。知识与能力并重才能培养新型的国际型人才。我们传统的授课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 往往上课大部分甚至全部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课, 而学生的表达被忽略。双语专业课更是如此, 因为学生对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不自信, 上课就更容易沉默。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或很少有机会锻炼使用英语阐述专业概念, 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总结概括。这是双语专业课一个重要的作用的缺失。试想我们的学生如果能够在双语课上得到充分的交流表达能力的锻炼, 则在以后的学习中, 特别是出国学习、国际交流以及求职和工作中一定会适应得更快更好。在学生考核方面, 考试往往只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以会计课程为例, 核算编表题目较多, 分析阐述题目有限。另外, 考试多为笔试, 口试则很少见。笔试的考核方法虽然顾到书面交流能力, 但是学生能不能口头上说的清楚明白没有被充分重视, 而口头交流能力在求学与工作中与书面交流能力同样重要。我们要让学生能写会说。而且, 要会用英语写得说得清楚明白。

怎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利用双语专业课程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流呢?下面试从双语专业课的几个主要构成因素加以分析和探讨。

(1) 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目标中要明确强调培养英文交流能力, 特别是专业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改变教师与学生对交流能力不够重视的现状。

我们传统的教学大纲侧重对知识点的要求, 教师也往往只看大纲要求哪些知识点、哪些章节必讲, 而容易忽略技能的培养。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在课程目标中对能力培养提出明确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就要让学生了解交流能力在学习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求职过程中和在工作岗位上这一能力都是雇主极为看重的。这样学生对于这一能力的培养才有紧迫感和积极性。另外, 即使教学大纲对交流能力的培养已经提出了要求, 却往往由于没有配套的明确的考核办法和准则而不能引起教师与学生的足够重视。考试打分主要还是看学生是否掌握某些知识点。既然对于交流能力不进行考核, 其不成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学生和教师都缺乏培养交流能力的积极性。如果专业交流能力的考核能成为学生成绩的组成部分, 则学生与教师都会多花时间在这一重要能力的培养上, 而不至于在出国留学或求职时临阵磨枪了。

(2) 注重双语教师的选拔和培训, 提高双语教师的中英文水平, 特别是教师自身的英语交流能力水平。

双语课教师如果能够具备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 特别是如果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清晰明了的专业表达, 那么无疑给学生树立了好的学习榜样。目前很多高校的双语专业课教师英语水平不一, 有的可以胜任使用英文讲授专业知识, 有的则只能使用母语中文授课。即便是后者, 如果教师在阐述专业知识的时候条理清晰, 逻辑性强, 也能够对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起到促进的作用。很难想象一个母语交流能力欠缺的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所以在师资的要求上, 英语能力与交流表达能力都好的老师固然理想, 但是在某些条件欠缺的情况下, 仍然可以创造直接或间接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环境。开设双语专业课的院系应该给双语课教师提供充分的英语培训和交流能力培训的条件, 首先使教师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 学生势必也会在课程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3) 积极利用英文教材。

通读英文教材是最好最直接的培养交流能力的方法之一。前面提过, 良好的交流从正确的倾听与阅读开始。英文教材提供了正确表达的范本, 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述熟记在心, 轮到自己去表述的时候就不会缺乏语言素材。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双语专业课教师在使用英文教材的同时为学生推荐一本或几本中文参考书。这种做法有利有弊。其优点在于给学生一种辅助工具, 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学习出现困难的时候能够借助于中文, 通过对比学习掌握知识要点, 减轻学习难度, 有助于理清概念。弊端是如果学生对中文教材过于依赖, 就违背了通过双语课培养学生英文交流能力的初衷。怎样存其利、去其弊呢?方法有多种, 比如明确要求学生必须通读英文教科书, 用提问或小测验的形式对布置的阅读内容进行口头或笔头考察。对英文教材中的重点概念和重点段落在课上精读, 监督学生掌握, 学生读不懂的段落可适当进行逐句翻译。双语专业课教师本来就承担着讲授专业知识以及帮助学生学习英文的双重任务, 所以教师需要在专业知识和英语学习两个方面关注和指导学生。另外, 课程考试可以采用全英文试卷, 这样学生想通过考试就不能完全依赖于看中文书, 而必须训练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

(4) 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英文表达能力较好的教师可以尽可能地使用英文进行课堂教学, 使学生多听英文。无论使用英文、中文或中英文结合授课, 都要保证表达逻辑严谨, 清晰有条理, 在课堂上为学生树立良好交流能力的模范与标杆。最好坚持使用英文的PPT和板书, 注重课堂上的互动, 鼓励学生提问题和自己分析与解决问题。如果是学生初次上双语课, 可以要求学生先以中文表述。随着课程进展, 或者学生以前已上过双语课程, 就可以逐步要求学生使用英语来回答问题, 循序渐进地锻炼其英文的口头表达能力。

(5) 合理安排课业及学生考核。

合理地安排作业和考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也可以训练学生的交流能力。例如, 小组作业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协作完成, 特别是遇到有争议的地方, 需要成员之间商议、探讨, 共同理清概念及关系, 是锻炼交流能力的重要方法。口头与书面作业兼顾可以锻炼学生说要说的清楚, 写要写的明白。例如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评述作业, 可以在提交书面报告的同时, 要求学生在班上做英文口头报告 (Presentation) 。口头报告可以在讲完后, 要求学生给听众提问时间, 回答听众的问题。课程作业模拟实际学术交流或工作场景, 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为交流能力在未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进行预演。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大作业, 如较长的书面与口头报告,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长段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采用全英文试卷, 并保证一定量的分析题目。在进行学生考核时, 将英语交流能力列入考核项目之一, 明确打分标准, 使交流能力的评估成为学生分数的一部分。

(6) 积极与学生的英文教师配合。

英文交流能力, 特别是专业交流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依赖于双语专业课教师。好的专业交流能力是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流利的英语水平两个基础支撑起来的。双语专业课教师发现学生专业交流能力的薄弱所在, 一方面可以自己帮助学生改进和解决, 另一方面应该将相关问题反映给学生的英语教师, 使英语教师在授课安排上能够更有针对性, 更加契合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这样专业课教师和英语教师能够协同合作, 双方面训练学生的交流能力。

摘要:专业课双语教学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这种交流能力在国际化的学习与工作环境中不可或缺。本文强调指出培养英文交流能力, 特别是专业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并通过分析双语教学的主要构成因素, 提出培养与训练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专业课双语教学,英语交流能力,专业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 安然.经济全球化召唤高校双语教学[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4 (190) :58.

[2] 李娜.试论高校双语教学活动的优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82~83.

[3] 周瑞珍, 郭厚文.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J].江西教育科研, 2005 (8) :54~55.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第5篇

完全学分制是高校近几年试行的一种教学管理方式, 在组织和管理上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对双语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 本文通过2006~2008年在完全学分制试行过程中自动化学院的专业基础课《信号与系统》进行双语教学实践, 总结了学分制下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为我国的双语教学探究工作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1 完全学分制下双语教学的新问题

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取专业知识, 培养相关英语能力。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单位衡量学生的学习量, 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数即可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方式。它在组织和管理上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性能力培养。学分制下开设双语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完全学分制下, 学生选课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如何引导外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择双语课程是正常开课的前提。同时, 为激发学生选课积极性, 同一课程双语课和非双语课程的学时应有区别。双语课程课时既要保证讲授专业内容, 又要有适量时间讲授相关专业英语知识;对学生而言, 学双语课程要得到不仅专业知识而且是与之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 同时获得了相应学分。

其次, 双语课程的开设要贯穿到专业的整个培养大纲。如果仅在专业基础课上开设双语教学, 会使得学生感觉双语课程的孤立而拒选。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双语教学要考虑整个专业的培养计划。特别是基础课, 要充分考虑后期的专业课程和考验需求等。

总的来说, 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包括学生和教师的各个层面的各种因素, 需要慎重考虑。尤其是在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体制下, 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各方面的需求。

2 学分制下《信号与系统》双语教学实践

作者以高校专业基础课《信号与系统》为例, 对双语教学过程的学生构成、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成绩及教学评价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以期对我国双语教学工作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2.1 学生构成

选课群体是我校2005~2007级自动化学院的所有学生。开课教师主带的专业主要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技术三个专业方向。由于选课系统无法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约束, 导致后来外语差的学生学习比较吃力。因此, 后期执行过程中希望学校管理机构在选课方面对选双语课程的学生多一些语言要求。

2.2 双语教学手段和方法

实施双语教学有一个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学生的接受能力将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在选用了原版外文教材《Signal and System》的同时, 鼓励外语稍差的同学选配由西安交通大学翻译出版的中译本作为参考书。

上课方式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课件为纯英文课件, 在讲课过程中采用中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解释, 以保证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在课程开始阶段, 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原文书籍, 阅读教材中的关键章节, 经过短期强化和引导后, 多数学生能比较顺利的阅读教材。《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相关性质、定理推导和验证采用板书形式讲解, 并完全使用中文, 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3 考试结果分析

课程的考试采用全英文试卷。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作答。学生期末成绩表明, 随着双语教学实施时间的增长, 双语教学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通过双语课程的学习, 学生掌握了原版教材的阅读方法, 消除了学习过程中阅读专业外文文献的障碍, 达到了开设双语课程的目的。

2.4 教学评价及建议

除学生成绩统计, 教学评价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在上课过程中专家和同行对双语课程的讲课方式和方法给予肯定, 并提了很多建议。2006年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评价值分别为4.579和4.612 (满分为5分) ;2007年教材和教师的评价值分别为4.6040和4.6170 (满分为5分) 。从评价体系和学生的评价结果来看,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方式还是认同的, 而教学方式并没有改变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结语

双语教学是目前被普遍认为是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卓有成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在学分制下双语教学的实践,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双语教学, 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对基础课程开设双语而忽视了后期的专业课程的双语开设, 势必会使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效果产生怀疑; (2) 双语教学的实施和深化过程, 是长期的, 需要学生、教师和学校不断努力、共同协作才能完成; (3) 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一味全英语讲授教学还不合适。如果不顾实际过分追求英语讲授的比例, 会削弱课程的教学质量, 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摘要:对专业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培养“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学分制的试行对高校双语课程开设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双语教学的目的、学分制对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以高校专业基础课《信号与系统》为例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剖析, 并针对教学实践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经验。

关键词:双语教学,专业基础课,完全学分制

参考文献

[1] Alan V.Oppenhelm, Alan S.Willsky.Signals and Systems (second edition) [J].Pretice-Hall, 1997.

[2] 梁洪有, 李爱国, 郭增长, 等.谈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J].高教论坛, 2006 (2) :33~35.

[3] 刘忠, 吴京, 罗鹏飞, 等.信号处理与系统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5, 27 (4) .

[4] 宋琪.“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29 (1) :109~110.

[5] 蔡竞业, 杨远望, 朱学勇, 等.高校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比较教育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版) , 2007 (5) :192~194.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第6篇

1 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

双语教学模式有浸入型双语教学 (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 、保持型双语教学 (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过渡型双语教学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等[1]。所浸入型双语教学是指在课堂上完全不使用母语而单纯采用外语授课和交流;而保持型双语教学是要求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交流;过渡型双语教学则借助母语作为学习理解和交流的工具, 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目前我国高校的双语授课的教学模式均采取上述3种模式中的一种, 至于具体的教学模式可根据不同高校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以及上课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 并根据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双语 (特指中文和英文) 教学过程包括使用与教学模式相应的双语授课的语言、课件、板书、教材、布置作业、考试试卷及答卷等。

2 我校双语教学的实践

关于双语教学中使用中英文2种语言各占多少比例的问题, 并没有量化的规定。各高校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及课程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其最低比例。如《武汉大学关于双语教学的若干规定》在工作量计算部分分别对外语授课占课堂的比例的几种情况作了划分, 最低的是30%。也就是说作为双语教学, 至少要有30%的外语授课量[1]。

我校自2008年首次对护理本科专业生理学进行双语教学的实践以来已有3年。我校的具体做法是生理学双语教学采用英语原版教材 (不提供汉语对照本) , 专业教师使用中英文语言交替进行生理学课程的讲授, 英文授课占课堂的比例大约在50%左右, 而课件则要求是全英文多媒体课件, 板书为英文。课外加强本课程专业英语辅导, 用英语布置作业。而课程考试采用全英文试卷, 答卷部分除问答题外均采用英文答题。参考美国执业医师考试和国内兄弟院校英文考试试卷, 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 采用自主命题的方式形成课程考试试卷, 试卷既涵盖整个生理学教学内容, 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把握考试的重点, 设计均分水平为70分, 试题难度控制在中等水平。近3年护理本科专业生理学考试的平均分为71.3分, 学生考试的成绩达到试题的设计均分水平, 说明双语教学的效果到达预期的要求。但能否达到护理教育国际化的要求, 尚需未来实践的检验。

3 双语教学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3.1 如何评价双语教学的课堂质量

双语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4个方面。但也有学者建议建立多指标评估体系, 能客观地反映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教学效果等。定期召开双语教学研讨会及抓好集体备课等环节, 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2 如何发挥教师在双语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素质在双语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 (1) 教师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英文表达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 (2) 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态度, 能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充分备课, 根据不同的受教育的对象因材施教。

3.3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

实施双语教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护理本科专业的生理学双语课程设置在大一下学期, 学生的英文水平大部分尚达不到国家大学英语4级的水平, 且学生之间的外语水平也存在差距。尽管前期的课程如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也是双语课程, 但不少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词汇量远远达不到要求, 这无疑给生理学的双语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极大地影响了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果在课堂上使用的英文比例过大, 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 势必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表明, 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呈正相关关系, 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因此要搞好双语教学, 必须强化对学生的英语教学, 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3.4 双语教学是否会降低教学质量

获取学科专业知识是双语教学之核心和重点。陆效用在《质疑双语教学》一文中指出, 双语教学是“以降低或损伤学科教学质量为代价”[1,2]。诚然, 如果不处理好学科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学习两者之间的关系, 双语教学的实施的确会降低教学质量。如果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不仅不会降低教学质量, 而且会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以及促进学生进一步学好英语的积极性, 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1) 教师备好每一节课, 在保证足够的信息量的前提下注重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要动用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尤其要注意教学的互动, 切忌照本宣科。 (2) 学生在课前要注意预习新课, 以便听课时专注重点和难点, 同时可在上课前熟悉专业词汇, 课后用英文做作业和复习。因此, 要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既要注重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护理专业生理学双语教学在我校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 今后要继续探索最佳的双语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护理专业双语教学是国际合作交流与护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必然结果。探究护理专业生理学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寻求相应的对策, 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是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

摘要:护理专业双语教学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护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必然结果。探究护理专业生理学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寻求相应的对策, 是提高生理学双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双语教学,生理学,护理专业

参考文献

[1] 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37~45.

上一篇:风险管理与保险专业范文下一篇:妈妈的手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