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品牌营销方案范文

2023-04-02

专业品牌营销方案范文第1篇

1. 顾客价值(Customer value) 2. 生产观念(Production concept) 3. 产品观念(Product concept) 4. 推销观念(Selling concept) 5. 营销观念(Marketing concept) 6. 市场调研(Market research) 7. 市场分析(Market analysis ) 8. 目标市场(Target market)

9. 促销组合(Sales promotion scheme) 10. 竞争者(Competitor) 11. 市场份额(Market shares) 12. 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

13. 目标市场选择(Selection of target market) 14. 产品定位(Product positioning) 15. 营销组合(Marketing strategy) 16. 产品(Product)17. 定价(Pricing) 18. 分销(Distribution) 19. 促销(Promotion) 20. 仿制者(Copier) 21. 跟随者(Follower) 22. 模仿者(Imitator) 23. 改变者(Changer)

24. 潜在客户(Potential customers) 25. 关键客户(Key accounts) 26. 普通客户(General customers) 27. 垃圾客户(Unimportant customers) 28. 营销组合(Marketing mix) 29. 服务市场(Served market)

30. 公司销售预测(Company sales forecast) 31. 环境预测(Environmental forecast) 32. 最低市场需求(Market minimal)

33. 合格有效市场(Qualified available market) 34. 可扩展市场(Expandable market) 35. 渗入市场(Penetrated market) 36. 市场潜量(Market potential)

37. 需求的营销敏感性

(Marketing sensitivity of demand) 38. 有效市场(Abailable market)

39. 不可扩展市场(Nonexpandable market) 40. 顾客化营销(Cutomized marketing) 41. 突出属性(Salient attributes) 42. 购买意图(Purchase intention) 43. 全面成本领导(Overall cost leadership) 44. 聚焦战略(集中化战略)(Focus) 45. 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 46. 自然环境 (Natural environment) 47. 宏观环境 (Macro environment) 48. 技术环境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49. 经济环境 (Economic environment) 50. 人口统计 (Demography)

51. 人口统计环境 (Demographic environment) 52. 文化环境 (Cultural environment) 53. 政治环境 (Political environment) 54. 法律环境 (Legal environment) 55. 营销中介机构 (Marketing intermediary) 56. 组织购买(Organizaiontal buying) 57. 定位不足(Underpositioning) 58. 定位过分(Overpositioning) 59. 定位混乱(Confused positioning) 60. 市场利基者(Market niches)

61. 产品线特色决策(Product-line feature) 62. 产品线填补决策(Iine-filling) 63. 产品组合(Product mix)

64. 撇脂定价法(Market-skimming pricing) 65. 市场渗透定价法

(Market-penetration pricing)

专业品牌营销方案范文第2篇

经济与管理学院 医药营销教研室

我院开设医药营销专业主要是为了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进行了人才需求的调研。本调研报告将从四个部分来说明医药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情况。分别为湖北省医药行业发展的环境、医药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的实际调研分析、医药营销人才的就业方向、企业对我院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评价。

一、湖北省医药行业发展的环境

受全国医药行业的带动,湖北医药行业经过二十来年的持续发展,建立起实力较雄厚、门类较齐全、技术较先进的医药工业体系,已经成为初具规模,增长较快的行业之一。

湖北省医药已进入全国医药的先进行列,发展成为全国的医药大省。“九五”期间,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8%,比同期全国医药工业产值发展速度16 %,高出2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国的12.18 %、12.47 %和11.76 %,分别排居全国的第4 位、第3位和第3 位;工业增加值、综合经济指标效益、劳动生产率分别排居全国的第3 位、第3位和第4 位。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但是,湖北省的医药行业也仍存在许多不足:  企业规模小、散,竞争能力不高;

 工业结构不合理,制约医药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 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技术结构整体水平低下,自主开发能力低。 十一五期间我省通过《湖北省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基本实现了把湖北省建设成医药强省的目标。为了抓住机遇,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医药行业竞争力,规范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我省颁布了《湖北省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当前医药行业销售的方式,以及医药行业与医院的传统挂钩方式提出了多项改革的意见。由此可见,医药营销行业将会迎来全新的销售模式和更为先进的销售渠道,这将对专业医药营销人员的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职业标准。

湖北医药行业与全国医药行业的趋势一样,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也 1

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进行一系列调整。这种前景同样提出了对具有专业医药营销知识的医药营销人才的新需求。我们改革和建设医药营销专业,满足场营销人才的新需要,是极为必要的。

二、医药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调研分析

根据对行业与经济环境的分析,说明医药营销专业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为证实这种需求,我们学校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更加明确企业的具体需求。这既证明了发展医药营销专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也为修订2013年培养方案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此次调查共向湖北天下明药业公司、武汉传奇药业公司等大小二十多家企业寄送了40份问卷,收到有效回复35份。回复的企业既有生产企业,也有流通企业,既有小规模的创新企业,也有大规模的传统生产企业,其中最大的有员工5000人。从回复中可以统计:

a)所有的被调查企业都建立了营销部门; b)97%的被调查企业都声明急需营销人才;

c)所需人才数量与企业规模相关,从5人到几十人不等;

d)所急需专业知识包括品牌策划、客户管理以及市场调查与预测等; e)企业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更加全面。

虽然是小样本的调查,但已经足以证明,企业普遍需要新的营销专业的毕业生。这说明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依旧非常良好,专业的发展适应了行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向行业专家进行了咨询,所咨询的行业专家包括管理专家、企业管理者。他们除了强调行业宏观环境对专业人才所提出的要求之外,更强调了多学科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指出了医药行业的复杂性要求优秀的医药营销人才必须具备经济、法律、管理和医药的综合知识结构。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调查,证明了行业对较高层次的综合性人才的迫切需求,证明了发展医药营销专业适应了经济、行业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前景。

三、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就业方向

第一、医药销售人员。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因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现代医药营销的专业知识、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能在药品流通企业、生产企业等医药相关单位从事医药营销工作。

第二、医药营销基层管理人员

我们培养的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同时具备比较扎实的中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懂得现代经济分析方法,能胜任医药流通和生产企业的市场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工作。

四、企业对我院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评价

在我们对武汉传奇药业有限公司、湖北天下明药业有限公司、武汉康世奥生物科技公司等6家主要毕业生就业企业进行的5项指标调查中:

1、认为我院毕业生能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的占95%;

2、认为我院毕业生在岗位中表现突出的占85%;

3、认为我院毕业生技能功底扎实的占80%;

4、认为我院毕业生在企业具有较大上升潜力的占79.5%;

5、企业对我院毕业生每年都有重复需求的为100%。

调查表明,我院医药营销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有较强的适应岗位的能力,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具有较高的可培养性和较为突出的口碑。这也再次证实了我们对市场的分析,医药企业对于高层次的销售人员与销售管理人员的需求仍然有着极大的空间,并且根据这一需求对医药营销人员不断的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健康水平受到更大关注,尤其是近年来的医疗制度改革促使了城乡居民医疗支出不断持续攀升,医药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医疗制度的调整,外资企业的进入,以及国内形成制药工业的不同区域中心,这些都使医药行业的竞争环境产生巨大的变化。湖北一直是中国的制药大省,近年来由于预期到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省政府把建设制药强省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对药品行业(从制造到流通企业),投资也在迅速上升,新办企业增长很快。在此背景下,对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的营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将会持续上升。并且对人才的需求会提出更新、更高的标准,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进行专业建设,不断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持续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才更加能满足本地经济社会对医药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

仙桃职业学院 医药营销专业

专业品牌营销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称;双师型;专业化发展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教育行政部门要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方面,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单独制定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评聘制度,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可见,“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而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对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明确的职业教育教师任职资格要求是制定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目标的依据,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综观十年来高职教师政策研究的成果,面向全国高屋建瓴地从职称政策角度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因此,笔者拟着重分析职称制度在我国高职教师培养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制定任职资格条件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职称制度在高职教师培养中的功能定位

(一)导向功能

科学合理的职称制度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标杆和导向作用。例如,在制定任职资格条件时,假设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必备条件,那么,教师必然会严守职业道德,加强思想修养,提升政治素质;将学历作为任职资格条件时,教师会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学位);将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作为任职资格条件时,教师会积极申请承担课务,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申报教改课题,撰写教改论文,努力培养更多优质的学生;将校企合作水平、企业锻炼时间和职业岗位能力等专业实践活动作为任职资格条件时,教师会积极联系企业和基层,进企业锻炼,下基层实践,围绕生产搞科研、写论文,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努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等。

(二)分级功能

目前,我国的教师职称制度包括4个层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在高校岗位设置实际管理中又细分为12个等级。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每一个职级的职责、地位、角色、权利与待遇等各方面呈级差分布;另一方面,各个岗位对教师的学历资历、教育教学、科研业绩、专业实践、社会服务等都做出了质和量的规定和要求。客观上对教师的业绩才干、科研水平、学术地位、服务能力给予了鉴定分级,并明确了教师在各岗位的职责,这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化差异,认可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进程,为实行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奠定了制度基础。同时,职称制度的分级功能也为所有教师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得教师的努力能得到公平的认可和合理的回报,为教师积极工作和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三)评价功能

教师职称评审实际上是对教师任现职期间完成岗位职责情况、履职能力、学术技术水平等的综合评价,对高职院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而言,教师职称制度是对教师履职绩效的一种评估管理。教师任职条件是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的预期绩效目标和要求,同行专家、职称评审委员依照这一条件判断教师在任现职期间的绩效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从而可以从综合能力、专业技术、科研学术等多方面对教师做出客观、专业的综合评价,确定教师能否顺利晋升职称,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这一评价,对教师职务做出续聘、缓聘、解聘的决定,这是对教师履职能力的行政评价。由于是以固定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师职称资格条件作为标尺,因此,这种评价具有发展性、层级性、权威性、公平性和可比较性。

(四)激励功能

参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高职教师职称晋升和职务聘用能为其带来直接的工资、福利等物质利益,进而能够满足教师的心理、生理、安全需要,为教师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济保障,这是所有教师的基本需要,对年轻教师更为重要。职称越高的教师,越比较容易实现自我的需要,如更容易得到专业同行的认可,更有机会获得学术地位及社会荣誉,在行业的影响也会更大等等。另外,无论是在国家、省级政府或高职院校,职称晋升制度都有严格的、制度化的、完整清晰的规定,对辖域内的所有同类教师都是统一适用的,因而具有公平公正性,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行为结果的可预期性对广大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晋升职称也成为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五)约束功能

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标准实际上表明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教、学、研、产行为的绩效预期和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科研、服务等必须在此框架内进行,否则难以达到相应的预期结果。因此,职称制度对教师的价值观念、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另外,我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对高职院校的岗位类别、岗位等级及岗位结构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因此,教师职务评聘具有严格的指标限制,只有表现突出的教师才能获得晋级和聘任,也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调动自身能动性,围绕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标准促进自我发展,实现自我超越。

二、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称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分析

笔者根据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制定的情况,对我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现行省级高校职称文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9月底,有3个省单独制定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将高职高专与成人高校放在一起独立制定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有5省1市;与本科高校在一起制定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共有22个省(市、区),其中针对高职院校另发文作补充规定的有3个省,将高职院校作为其中一条单独说明的有2个省,将高职高专与成人高校的共适条款作为一条单独列出的有1个省,仅个别条款出现“高职院校”或“专科院校”字样的有3个省,其他省份均未对本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作相应规定。这表明,许多省份对教育部关于制定符合地方实际且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高职教师职务评聘办法的相关意见尚未引起重视,这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二)现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整体趋势

对现行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资格基本上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考量: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新教师上岗前培训;学历或学位、任职年限;专业继续教育;教学工作量;学生管理经历及实绩;专业实践经历;业绩成果要求。具体加以比较可以发现,各省市区除对学历、资历和继续教育有大致相同的一般要求外,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主要呈“四重视、一完善”趋势,即“重视高职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重视外语及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重视专业及企业实践经历;重视‘副教授、教授上讲台’及教学质量考核;完善了教学成果、育人成果与科研成果的等效评价”。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把遵守职业道德和诚实守信放在首位,高职教师职称评聘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同时,为满足教师自身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作为高职教师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高职教师任职资格条件中的最大亮点则是对教学成果、育人成果与科研成果的等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完善。这充分表明,高职专业教师仅靠专业学术论文就能评上职称的时代已经结束,科研成果不再是高职教师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而是更加重视教学成果、育人成果等业绩。

(三)现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存在的不足

在肯定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整体而言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利好的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其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对专业课、公共课及基础课教师的要求差别不大,缺乏对学科差异的体现。对同级职称申报者而言,统一的任职资格要求表面上看是公平的,实际上忽视了学科的差异。可见的差别表现在专业课教师专业实践以赴企业锻炼为主要形式,而公共课、基础课教师以社会调查或指导学生社团及社会实践为主要形式,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业绩成果方面则几无差别。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是,对于以教学为主的教师而言,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主要集中于专业课教师,同时,专业课教师报项目、发论文(特别是核心论文)、出成果相对于公共课和基础课教师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是对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的要求无差异化体现。在现有教师任职资格条件中,一般仅对“双肩挑”人员的课时要求规定为不少于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其他条件都是相同的。而事实上,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大多是从优秀的专任教师中选任的,他们不仅要承担繁重的管理工作,还须承担一定的课务,更要与专任教师一样为自己的职称晋升不懈努力。这样的要求对于兼任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任教师”而言无疑是不公平的,许多兼任教师往往因为管理工作的原因而无法真正满足规定的条件。

三、基于职称视角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职称政策顶层设计,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由于职称与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社会声誉等诸方面息息相关,所以职称制度被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制度而为所有教师关注。通过高职教师能不能达到晋升职称的条件也可以判断其专业化发展的程度。因此,各级教育、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应着力加强职称制度顶层设计,通过科学、明确的制度指导地方政府及高职院校,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等日常手段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或专业达标,从而引导高职教师在专业知识、高职理念、学习态度、技术能力等方面自觉地长期稳定发展,逐步提高高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有关高职教师任职资格条件、具有高职特色的高职教师资格认定、“双师型”教师认定等的一般性指导意见。同时,省级政府及高职院校都应该按照教育部或本省的要求和规定,制定兼具科学性、发展性和针对性的高职教师任职资格条件,使教师明确专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结合职称政策设计教师培养方案,规范化开展教师的培养培训

长期以来,对高职教师晋升职称规定的申报、评审条件与高职院校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和考核指标是一致的,因此,无论省级教育、人事人才部门还是高职院校管理层,都应围绕教师任职资格条件,在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学历(学位)、教育教学、专业实践、教研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将教师发展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针对处于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设计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师培养及培训方案,科学规范、系统持续地开展教师的培养、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称的顺利晋升。

(三)科学设置教师岗位,合理设定岗位职责,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高职院校,其自身办学特色与定位不同,应充分考虑行业与区域特点、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等因素,岗位向教师倾斜。考虑到高职教育承担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多项职能,可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教师分成教学型、科研型、社会服务型等多种类型,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在严格秉持人岗匹配原则的基础上,教学管理部门也应充分考虑教师的个体化差异,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既要保证高职教师能够在满意的岗位上愉快地工作,又要锻炼教师个人的综合业务素质、发展其专业特长、实现其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层级递进、阶梯式发展

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涉及奖惩、职称、职务等教师的利益点,所以教师很看重评价结果。高职管理层应树立“评价是帮助教师发展的手段”的理念,认识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而不是教师间利益的调控手段。因此,高职院校要认可教师的发展是动态的、阶段性的和不断提升的,要坚持以教师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坚持尊重及支持教师个性化发展,充分认识不同职称、教龄、学历、经历、能力、专业教师的发展差距和差异,科学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指导及帮助每一位高职教师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永葆专业活力,递进式、阶梯式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以评价体系为导向促进高职教师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五)帮助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对自己职业发展各个方面的设想和总体规划,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可以引导教师自主发展。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教师应充分了解自身的个体特征,清醒分析自身优缺点,熟悉相关岗位的工作标准与要求,明确未来发展趋势及方向,全面清晰、客观深入地分析评价自我,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设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及实现途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省及本校教师职称政策要求,帮助教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自身实际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与管理,确立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结合学校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实施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宫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政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26-32.

[2]叶芬梅.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功能探讨:一个制度分析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117-121.

[3]赵建梅.高职院校教师激励问题与对策分析——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9(1):62-65.

[4]毛亚庆,蔡宗模.建国以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审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6):27-28.

[5]邵建东.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机遇及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24(11):46-49.

(责任编辑:王恒)

专业品牌营销方案范文第4篇

毕业设计作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一门综合性课程,其成果和作品质量直接反映学生在校三年的综合素質,包括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成果主要以策划方案设计为主,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等能力。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作品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思路和改进建议,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状分析

(一)选题范围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选题范围较广,针对具体企业或产品进行营销方案设计。通过对2015-2019年毕业生的选题进行调查统计,得出的结论为近五年市场营销毕业设计作品的选题食品生鲜类产品占据42.15%,主要以饮料、巧克力、休闲食品为主,其次为个护化妆类产品,占15.7%,电脑数码类产品比例13.22%,毕业设计选题呈现行业集中化、贴近日常消费等特征。

(二)方案内容

从2015-2019年毕业设计方案经过多年摸索,内容呈现的形式也在标准化中体现出个性特征。学生可以选择促销活动设计、公关活动策划、新产品推广和营销策略诊断等四个方向,基本内容都涵盖市场分析、SWOT分析、STP战略、活动方案制定、经费预算、效果评估等,但根据学生所选方向,每个内容侧重点不一样。以SWOT分析为例,促销活动分析重点是促销系列产品的现状,公关活动分析重点则是企业公关现状或品牌形象现状。

(三)作品质量

毕业设计作品质量呈现逐年上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查重率逐年降低,从最初30%的查重,降低到15%,能够体现自己的观点和创。;第二,毕业设计的前后逻辑性加强,前期的市场分析、企业现状分析能够为后期策划的制定提供依据。第三,营销活动类型的选取多样化,能够将公关活动、营业推广活动和广告配合进行关联性融合。第四,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市场营销专业要求采用“网络调查+实地调查”的方法进行不少于200份的问卷调查,让学生能够深入终端、了解市场。

(四)毕业设计质量监控

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采用“1+1”模式,即一个校内指导外加一个企业指导老师,用以保证毕业设计作品质量。另外过程监控上,指导老师要求不少于10次的指导记录,从选题、调研、资料查询、方案制定、格式调整等方面全面进行指导。

毕业设计质量从选题、内容、作品质量及监控上都在逐年上升加强,但是目前毕业设计作品是没有经过市场检验,质量还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改进。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与企业、市场和工作岗位脱节,导致毕业设计从选题、调研、撰写中都存在很多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选题空洞

毕业设计选题采用教师选定和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选题时存在以“好写”作为价值导向、盲目选择行业或产品、选题以快消品、电脑手机为主等问题,导致后期资料查找、实地调查中无资料可查,缺少撰写方案的依据。同时,缺乏对自己能力的锻炼,选题范围狭窄、行业集中化导致部分毕业设计作品雷同、活动方式单一、缺乏创新点等。

(二)调研样本狭窄

由于学生群体社会关系单一、接触人群较为狭窄等原因,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时仅限于QQ、微信等几种简单的社交媒体发布问卷,导致受访者样本与抽样方案不相符,调研结果有偏差。实地调研中,学生没有根据前期的调查方案进行有效信息采集,走访的零售终端不深入、范围不广,不能代表目标市场的基本情况,得到的调研数据与预期严重不符,不能运用到市场分析部分,让市场调查流于形式,无法起到真正为毕业设计提供有效资料支撑的作用。

(三)作品可实施性有待提升

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是衡量营销策划重要的依据。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都是采用“市场分析——企业(产品)现状分析——推广方案设计”的思路。大部分学生在校实习经验仅为顶岗实习,实习的工作岗位也大部分与策划无关,因此,营销推广方案的设计都只是纸上谈兵、理论知识的堆砌,有些活动方案都只是生搬硬套和网上模仿,无法形成一篇可操作、可实施的方案,对于学生就业和以后工作提升不大。

(四)作品缺乏创意和亮点

对于高职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能够撰写一篇格式正确、结构完整、逻辑清楚的策划方案要求已经很高。因此,指导老师指导过程的侧重点主要是针对策划内容的完整性、前后逻辑性等,而对于作品是否能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观点是否新颖,活动方式的多样化等就降低要求,导致学生撰写的毕业设计方案活动方式单一、活动主题和内容缺乏创意和亮点、活动流程千篇一律,无法从中体现营销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态度。

(五)指导老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毕业设计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非常频繁,对于指导老师自身的能力水平要求极高。但是由于毕业设计任务重、实践性要求高,许多教师缺乏实际的企业实践经验,下企业锻炼岗位与毕业设计方向不符,导致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不能给学生科学可行的指导意见,脱离企业和市场的真实环境,难以保证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旨在应对真实市场环境,培养学生分析市场环境,聚焦某一行业、企业、产品的问题,提出营销推广方案的整个过程。要提升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应该从选题、调研、推广方案的设计的每个细节出发进行优化。

三、优化思路

(一)毕业设计选题优化

为了服务区域经济的目标和学生就业岗位所在区域,鼓励学生在选题前开展调研,自主联系省内合作企业,以诊断企业4P策略问题、企业具体促销活动策划、企业某新产品上市推广策划方案设计为选题方向。如XX企业XX市场营销策划方案、XX企业网络营销策划方案、XX产品XX市场上市推广方案、XX企业XX市场公关活动策划方案、XX产品XX节日终端促销活动方案、XX产品XX主题促销活动方案等。

(二)调研深入市场和企业

将选择的行业和企业范围缩小到本省的中小企业或大型企业在本省的分公司,从企业自身、消费者需求和零售终端三个方面进行调查。针对企业自身调查的项目主要有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产品现状、竞争情况、营销策略、推广执行方案等,针对消费者的调查项目主要有消费需求的改变、消费者偏好、消费者购买行为5W1H等,针对零售终端的调查项目主要有渠道覆盖面、铺货率、终端生动化布置、终端促销活动、服务人员态度等。采用资料查询法、网络调查、街头拦截访问、入户访问、观察法等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使调查结果真实可靠,为解决企业真实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从而为撰写优秀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三)撰写顺应时代需求的推广方案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传统营销在产品定位、营销方式、渠道策略、沟通手段等方面发生着巨大改变,许多企业对于新市场、新需求的把控存在犹疑,造成营销策略制定滞后于竞争对手。因此,学生毕业设计撰写可针对传统企业在新市场环境下营销策略该如何设计或者网络推广方案设计。在推广方案的撰写过程中,多进行对比和查询,紧跟时代运用现代化媒介和互联网手段,思考跨界营销、互联网营销、社交新媒体、APP营销等新方式。

四、结语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成果是学生三年所学知识的综合积累,以聚焦行业、企业实际问题,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从选题、调查、撰写等多个环节进行毕业设计作品质量优化,提升毕业设计质量。(作者单位: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品牌营销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网络进行营销。网络营销的重要性日益彰显,社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然而,目前许多高校营销专业的网络营销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实环境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因此应该对现有的网络营销课程进行改革,以提高营销专业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一、目前网络营销课程设置和内容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受到相关部门及师资力量的限制比较多,所以在课程的类型设置和内容设置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对营销类学生营销能力的培养。

1.课程开设的形式不合理,学生重视程度不高

因为网络营销课程开设的前提是开设营销基础课程,所以开设的时间往往是大学三年级的第二学期或者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同时由于专业培养计划中课时课程类型的限制等,这门课经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实践课时相对比较少。这就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不高,经常只是为了修学分而选该课程。

2.课程考核形式僵化,未达到教学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考核方式和形式受到学校相关规定的限制,所以网络营销课程在考核时经常会采用以卷面形式为主、上机操作为辅的方式来进行。但现实中进行网络营销不仅仅要考虑到理论的内容,更主要的还有实际运用的能力,因此,使用现有的考核方式无法达到教学目的,也未能体现出实践教学的意义。

3.师资力量不强,培养能力不全面

网络营销课程既包括营销理论方面的内容,还包括网页制作等实践性的内容。由于营销专业教师中更擅长营销理论的教学,因此往往将重点放在理论教学方面,对于网站建立、网页的制作及推广等实践性内容使用的课时比较少。这就造成学生对网络营销的实际应用能力比较差,很难将理论和实际完全结合起来。

二、对网络营销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鉴于目前网络营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故应结合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来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调整教学内容,适应环境变化

近年来,随着网络营销环境的变化,新的网络营销工具不断出现,一些陈旧的工具逐渐退出。而营销专业学生学习网络营销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应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增加新的方式及工具,如微博微信等。这样,网络营销的教学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2.教学模式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时,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具体操作中,不仅要增加学生的上机操作时间,更要通过模拟在线营销、进行网页网站展示、鼓励学生参加网络营销大赛并提供必要的条件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3.考核方式灵活多变,突出学生能力测试

网络营销课程应该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主要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如通过制作网页、网站并展示评比的方式,或者通过模拟在线营销的效果评价,评价学生参加相应赛事的程度,同时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营销理论掌握程度。这样的考核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展现,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4.校企结合、跨专业教师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为了加强网络营销课程的实践教学,一方面学校可以和企业联合,请相关企业的网络营销人员来学校讲课,提高学生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同时可以通过教师在企业的代岗学习来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跨专业合作教学的方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同时引进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实践教学能力。

三、小结

对网络营销课程的内容及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可以促使教师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从而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磊.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0(21).

[2]刘春明.网络营销改革与创新研究[J].电子制作,2013(19).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上一篇:网站网络营销方案下一篇:社交媒体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