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范文

2023-11-29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范文第1篇

培训教程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

§1 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

多媒体课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对传统纸质教材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有效拓展。它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或多媒体创作工具将各种多媒体素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生成的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教学软件。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将其用于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特点发挥着其它媒体所无法代替的优势。形象直观的知识内容、生动灵活的信息呈现方式、对好的交互界面、反馈与检测作用的发挥等,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师生交互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结构包括:

1、线性结构,

2、树状结构,

3、网关结构。基本类型包括:

1、演示型课件,

2、助学型课件,

3、练习训练型课件,

4、资料工具型课件,

5、教学游戏型课件,

6、模拟实验型课件

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注意事项:

一、课件开发前的论证。

1、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来制作课件,

2、尽可能有效利用现有的课件资源,

3、充分考虑现有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的限制。

二、课件开发的几个误区。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但不能替代教师,

2、黑板搬家行为,

3、替代不可预料的实验,

4、为课件而课件。让我们做的更好:

1、明确教学目标,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

2、统筹规划,科学分析。

3、多媒体使用适度原则。

§2 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

1、教学分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分析学习者特性,结合新型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及多媒体的特点设计课件。

2、搜集素材:素材是课件的基础,没有好的素材也制作不出好的课件,因此素材的获取与处理是课件制作的一项基础工程。通常采用网上搜索下载、从其它资料中提取或自己动手制作等方法。

3、确定课件构架:多媒体课件的结果一般分为线性结构、树状结构和网状结构其类型通常有演示型课件、助学型课件、练习训练型课件等,根据内容和需要确定所制作课件的构架。

4、稿本编写:稿本也称脚本,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直接蓝本,分为文字稿本和制作稿本,文字稿本是按教学的思路和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描述的一种形式。制作稿本是在教学稿本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进一步细化到多媒体素材上,具体到多媒体课件的每一幅画面上的稿本,包括画面的呈现信息、画面设计、交互方式等。

5、制作步骤:

(1)新建演示文稿并保存

(2)封面设计与制作 (3)其它幻灯片的制作 (4)封底的制作 (5)建立超级链接 (6)测试和修改 (7)完成后保存

※多媒体课件制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但不能替代教师。多媒体课件只是对教学工作者的一个教学辅助工具,而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

(2)多媒体课件不是教学板书的简单摘抄,不是简单地把板书搬上屏幕。 (3)为课件而课件。不能片面追求生动活泼、动感的效果,不顾页面元素的内在联系,过度使用媒体资源,甚至加入与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音效或视频。

(4)注意背景的选择与色彩的搭配,文字格式的设定,要有好的视觉效果,不能喧宾夺主,要突出教学内容。

(5)要有条有理的组织各类信息,最忌讳的是文件存放混乱。

§3 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课程安排:

• Powerpoint基础知识

• 演示文稿的修饰和动画的制作 • 演示文稿的打包

• PowerPoint制作技巧

一、Powerpoint基础知识

1、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A、Powerpoint的启动与退出:

启动:开始——程序——MicrosoftOffice——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 退出:单击右上角关闭按钮(X) B、演示文稿的保存与打开 文件的保存:

单击文件——保存——在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文件名、找保存位臵——保存。 文件的打开:

找到文件保存的位臵——双击文件名。

2、Powerpoint的基本编辑技能 ①、插入幻灯片:

定位幻灯片——插入——新幻灯片——选取幻灯片版式(一般用空白版式)。 ②、文本的输入与编辑

插入——文本框——水平(垂直)——拖动——输入文字 ③、在幻灯片中插入对象

插入图片与编辑:

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在打开图片对话框中找到欲插入的文件名——选中——插入

插入艺术字:

插入——图片——艺术字——选一种样式——确定——输入文字——确定 插入自选图形:

插入——图片——自选图形——在出现的自选图形工具栏上单击一个按钮——选择需要的一种图形单击——鼠标指针移至工作区拖动——右击自选图形——编辑文本——输入文字。

在PowerPoint中巧用自选图形把图片裁成任意形状。 插入影片和声音:

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声音)——在对话框中找到影片(声音)文件并选中——确定——是或单击。 插入FLASH动画:

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其他控件(工具箱中的最后一个按钮)——Shokwave Fjash Object——将光标移动到PowerPoint的编辑区域内,光标变成“+”字形,按下鼠标并拖动,画出适当的矩形框——右击矩形框——属性——在“属性”窗口“Movie”一栏右侧的框中直接输入Flash文件的路径(如:d:多媒体课件培训形状的变化.swf)——单击属性窗口右上角叉号。 ④、删除幻灯片

选中幻灯片——按DELETE键 ⑤、移动幻灯片

单击选中的幻灯片并拖动到指定位臵。 ⑥、复制幻灯片

选中幻灯片——复制——定位光标——粘贴

二、演示文稿的修饰和动画的制作

1、设臵幻灯片版式

定位幻灯片——格式——幻灯片版式(一般用空白版式)。

2、应用幻灯片设计模板

定位幻灯片——格式——幻灯片设计

3、设臵幻灯片背景

定位幻灯片——格式——背景——背景填充——填充效果——图片——选择图片——单击选取合适图片——插入——确定——应用

4、设臵幻灯片的母版

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对母版进行设计——关闭母版视图

5、自定义动画

选中对象——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添加效果——(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设臵动画效果(实例:数学追击问题,触发器的应用)

6、创建超链接 方法一:(1)选中要链接的对象(文字、图片、自选图形、动作按钮等)

(2)单击幻灯片放映——“动作设臵”——单击超级链接到——幻灯片——选择欲链接的某张幻灯片——确定。(若超级链接演示文稿以外的文件,则选择“其他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其他文件…”——根据路径选择相应 3

文件——确定。)

方法二:(1)选中要链接的对象(文字、图片、自选图形、动作按钮等)

(2)单击右键——超链接——欲链接幻灯片

7、插入动作按钮

幻灯片放映——动作按钮

8、幻灯片切换

选中欲设切换效果的幻灯片

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切换——选择切换效果——选择换片方式。(若想让所有幻灯片使用同一效果,则单击“应用于所有幻灯片”按钮)

三、演示文稿的打包

在打开的演示文稿中单击 文件——打包成CD——复制到文件夹——设臵好保存名称及位臵——确定——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均按“继续”按钮——确定。

四、PowerPoint制作技巧 编辑技巧实例

 编辑上标/下标  公式编辑器的使用  三角形的绘制  图片由小放大

 图片动态缩小或放大  图片边移动边放大  随机选照片

 声音的插入技巧

§4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使用方式:班班通设备的使用(实物展台、电脑、大屏幕电视机及网络)、投影设备等。

■本节内容在上次校本培训中已完成,本次培训就不作重点,主要以演示、回顾为主。

二、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时 间:2013年5月11日 下午 地 点:永城小学多媒体会议室 主讲人:王灿

◆素材的分类:

1、文字素材(*.txt 或*.doc等);

2、图形图像素材(*.jpg或*.bmp等);

3、声音素材(*.mp3或*.wav等 );

4、视频素材(*.avi*.mpg);

5、动画素材(Flash动画、三维动画) (*.swf或*gif等)。

◆素材的获取方式:

1、网上搜索下载;

2、从其它教学资料中提取;

3、自己动手制作等。

一、 文字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㈠作用及设计时注意事项

多媒体课件要展示教学目标,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教学资料,课堂检测等,这些素材主要从键盘输入,如教学目标展示,背景资料等。设计时应注意:

1. 内容简洁、重点突出

2. 逐步引入、层层递进

3. 要采用合适的字型、字号与字体

4. 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搭配要合理 应用前一定要保证其正确无误。 ㈡获取与处理方式

1、网上搜索下载:打开IE浏览器→进入百度搜索主页→选“网页”→转换成中文输入法→输入关键词(如:语文教案 静夜思)→回车→单击打开搜索到的相关网页→选中欲复制的文字→单击右键→复制→打开Word界面→单击右键→粘贴。(注:有的网页上文字不允许复制,需用其他方法。)

2、键盘录入:单击任务栏中的输入法按钮→选一种中文输入法→光标定位于目标处→用键盘输入相应的文字。

3、制作特殊效果的文字 —— 动态三维文字: 一般来说标题文字要与内容文字加以区别,标题文字可制成一定效果的文字,如艺术字(在Powerpoint中讲解)或动态三维文字。

操作:打开Ulead Cool 3D 3.5 界面→编辑→输入文字→切换成中文输入法输入“课件制作”字样→选择字体、字号与粗细→确定→百宝箱“对象样式—画廊”中选择一种颜色双击进行文字填充→百宝箱“工作室—背景”中选择一种背景图案双击→百宝箱“工作室—动画”中选择一种动态效果双击→单击“播放”按钮观看→用工具栏中“大小”、“移动对象”、“旋转对象”按钮调整文字的大小、形状、位臵→增加帧数(如增加到90帧)→文件→创建动画文件→视频文件(或GIF动画文件)→选择保存位臵→命名文件→保存。

二、 图形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㈠作用及设计时注意事项

多媒体课件中,图形、图像、占较大比重,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也会起到负作用。设计时应注意:

1、图的内容便于观察,图形、图像等画面设计要尽可能大,图的主要处在屏幕的视觉中心,便于学生观察。

2、复杂图像要逐步显示。对于复杂的图,如果一下子显示全貌,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不便于教师讲解。应随着教师讲解,分步显示图形,直到最后显示出全图。

㈡获取与处理方式

1、用绘图软件绘制图形;

2、从印刷资料中获取①用扫描仪扫描印刷资料中的图像;②用数码相机拍摄;

3、 Windows截屏工具PrintScreen键(按下PrintScreen键抓取当前屏幕——打开任意一个图像处理软件如画图)建立一个新文件——粘贴——用画图中的选择工具选取需要的画面——再新建一个画图文件——粘贴——文件——保存即可)

4、网上搜索下载

打开IE浏览器→进入百度搜索主页→选图片→转换成中文输入法→输入图片类型→回车→单击打开搜索到的相关网页→单击选中的图片→单击右键→图片另存为→选择保存位臵和名字→确定。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

字体大小

第一节

word的使用

电子教室演示观看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用Word制作的各种事务性文档。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所展示的各种表格素材。

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做的事情多种多样,对字处理软件---WORD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的。

新授课:

一、word字处理软件功能

1.讨论:实际应用中还有哪些例子和功能? 2.提出问题:出现在例子中所学习过的知识点。

3.分析、交流实例知识点的应用:文字边框和底纹,表格,页眉和页脚,文本框,插入图片,图文混排,自绘图形

3.分析、总结常用功能的应用步骤

二、演示教学word9练习

1.将word文件夹下n3.doc文件的第四段与第三段交换位置;

2.正文字体设为小三号字,第二段文字加粗、斜体;

3.保存当前文件,然后另存为新文件n31.doc。

三、演示教学word10练习

在word文件夹下w2.doc中做如下操作:

1.将第一行标题设为,黑体,三号字,居中

2.对所有段落设置为首行缩进2汉字

3.设置所有正文文字字体宋体,五号字

4.插入页眉,内容为“古老的神话传说 ”,设为右对齐,页脚处插入自动图文集中的页码,形式为“-xx-”,右对齐。

四、演示教学word11练习

打开WORD文件夹下nw01.doc和nw01b.doc两个文件,参照nw01b.doc文件在nw01.doc中进行如下操作:

1.将nw01.doc的纸型设置为:自定义大小,宽18.4厘米,高13厘米。

2.为表格添加标题:“课程表”,字体为隶书二号字,居中。 3.设置表格整体居中,表格内除斜线表头之外的文字均设置为中部居中。

五、演示教学word12练习

打开word文件夹下hongshui.doc文件,完成下列操作:

1.标题居中,字体改成为仿宋体,颜色红色

2.正文段落改成两端对齐,行间距固定值18磅

3.在标题和第一段之间插入位于当前文件夹的图片hongshui.jpg,图片不锁定纵横比,高度6厘米,宽度9厘米,环绕方式四周型

4.在正文之后另起一段,插入一个3行5列的表格,第一行单元格的行高2.8厘米

第二节powerpoint 的使用 新授课:

一、PowerPoint软件功能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个演示文稿制作和展示的软件。通过它你可以制作出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生动形象并且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宣传文稿、演讲文稿、幻灯片和投影胶片等,可以制作出动画影片并通过投影机投影到银幕上以产生卡通影片的效果;还可以制作出圆滑流畅、文字优美的流程图或规划图。在演讲、报告和教学等场合有很大的帮助。

1、强大的制作功能。文字编辑功能强、段落格式丰富、文件格式多样、绘图手段齐全、色彩表现力强等。

2、通用性强,易学易用。PowerPoint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的专门用于制作演示文稿的软件,其界面与Windows界面相似,与Word和Excel的使用方法大部分相同,提供有多种幻灯版面布局,多种模板及详细的帮助系统。

3、强大的多媒体展示功能。PowerPoint演示的内容可以是文本、图形、图表、图片或有声图像,并具有较好的交互功能和演示效果。

4、较好的Web支持功能。利用工具的超级链接功能,可指向任何一个新对象,也可发送到互联网上。

二、PowerPoint的工作环境

PowerPoint共有幻灯片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备注视图和幻灯片放映环境等五种不同的工作环境。(也有的叫做五种视图)在创建一个演示文稿时,用户可以在5种不同的环境之间进行切换。

三、建立PowerPoint的演示文稿

四、介绍:一份演示文稿通常是由若干张幻灯片组成的,通过幻灯片放映来使用。

介绍创建演示文稿的三种方法: (1)利用内容提示向导制作演示文稿。 (2)利用模板创建演示文稿。

(3)利用空演示文稿创建具有个人风格的演示文稿。 基本步骤

(1)按“新建”按钮 (2)选择模板 (3)编辑背景及颜色 (4)输入文字 (5)绘制图形

(6)其它辅助制作工具(如图表等) (7)设定放映方式与动画效果

五、大纲视图

在大纲视图中,每一张幻灯片前面都有一个标号,表明是第几张幻灯片。在标号旁边有一个图标,代表一张幻灯片。图框右侧输入的 9

文字将作为标题。在标题下面的提示点的文字是正文。

在文字末尾按回车出现的新段落与上一段同级。 在标题位置按回车将产生一张新幻灯片。

关于文件保存的说明:PowerPoint文档的保存也是将原文档进行更新,即不产生新的文件,旧文件的内容进行更新并存储。文件默认的扩展名为“.ppt”。

第三节powerpoint 的使用 新授课:

打开ppt文件夹下的exercise.ppt文件,进行如下操作:

1.在第1张幻灯片上插入横排文本框,输入标题:今天你运动了吗,楷体,字号54磅。

2.在第2张幻灯片上插入图片e1.jpg,设置图片在幻灯片上的位置为相对于幻灯片左上角,平2cm,垂直12cm。

3.设置第3张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为横向棋盘式,中速。

4.在第4张幻灯片上插入声音文件flourish.mid,在幻灯片放映时自动播放声音。

PPT2:

【PowerPoint制作-27001782006】

打开ppt文件夹下的ppt6.ppt文件,进行如下操作:

1.将第一张幻灯片中的图片删除;

2.在第三张幻灯片中间位置插入图片,来自当前文件夹下的文件pic1.jpg;

3.设置第四张幻灯片的切换方式为水平百叶窗,慢速;

4.设置第七张幻灯片中标题1的动画效果为上部飞入,文本2的动画效果为盒状展开,整批发送;

PPT3:

【PowerPoint制作-27001615038】

打开PPT文件夹下p8.ppt文件,进行如下操作:

1.为第二张幻灯片中的文字“人家”设置超级链接,链接到第四张幻灯片。

2.设置第三张幻灯片中艺术字的动画效果为“从左侧伸展”,声音效果为“急刹车”。

3.在第五张幻灯片标题“放生桥”左侧插入ppt文件夹下的图片qiao.jpg。

4.将所有幻灯片背景设为:花束纹理。 PPT4:

【PowerPoint制作-27001833001】

打开ppt文件夹下的ppt1.ppt文件,进行如下的操作:

1.在第一张幻灯片的上方插入一个文本框,内容为:新能源的开发,字体为楷体、 60磅

2.给第一张幻灯片的文字“太阳能”设置链接,链接到第三张幻灯片

3.在第四张幻灯片中设置文本1的动画效果为:溶解,图片2的动画效果为:中部向上下展开

重点问题:超级链接设置:

结构复杂的幻灯片可以通过设置超链接来实现,也就是完成在不同幻灯片之间的跳转。

(1)超级链接:初次设置。 (2)编辑超级链接:修改链接目标。

(3)删除链接:去掉超级链接,恢复为普通文字或图片。

总结:我们用PowerPoint软件完成了几张幻灯片,大家通过练习熟悉了PPT演示文稿的更多细节,掌握了基本的文稿元素添加、背景设置、自定义动画、超级链接等操作。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将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文稿制作技术,将文稿的效果表达的更好。

第四节powerpoint 的使用

PPT5:

【PowerPoint制作-27001833020】

1.在第四张幻灯片中插入一个文本框,内容为ppt文件夹下的t1.txt的内容

2.设置所有幻灯片的切换方式为:盒状展开,慢速,每隔2秒自动换页,声音为幻灯放映机

3.在第二张幻灯片中置动画,文本1的动画为向右擦除,图片2的动画为随机

PPT6:

【PowerPoint制作-27001833006】

打开ppt文件夹下的ppt5.ppt文件,进行如下的操作:

1.将第一张幻灯片中的“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设置为楷体、加粗、32磅

2.为第二张幻灯片设置花束的纹理背景

3.在第三张幻灯片中,设置文本2的动画效果为:按字向右擦除,声音为打字机

PPT7:

PPT8:

PPT9:

重点问题:超级链接设置:

结构复杂的幻灯片可以通过设置超链接来实现,也就是完成在不同幻灯片之间的跳转。

(1)超级链接:初次设置。

(2)编辑超级链接:修改链接目标。

(3)删除链接:去掉超级链接,恢复为普通文字或图片。

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范文第2篇

1 活跃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教学形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能够运用各种新颖的课堂组织与评价形式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活跃起来。在常规教学的师生之间的问与答,学生的动手操作这些课堂教学形式之外,笔者通过学习与实践积累了以下几种方法来活跃我们的课堂教学。

1.1表演活动

情景导入法是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展示某一特定情景, 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学习。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导入是课堂导入的主要渠道。但是笔者认为: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是教师作为一个“表演者”,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度。我们何不放权给学生,让他们也成为课堂导入的主体? 让我们的课堂情景导入由学生“观赏”转变为学生“参与”,“表演活动”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例如:在上幻灯片主题活动课———“保护珍稀动物”时,笔者让学生扮演“猎人”与“白熊”、“猎人”与“金丝猴”……。通过学生表演,让大家更深切地了解到“白熊”、“金丝猴”这些野生动物得不到保护的现状,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这样的课堂导入激发了我们的课堂活力,同时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制作幻灯片,加以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另外,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

1.2课堂采访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堂提问要注重学科的实践性、创作性。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操作要点、技巧技法步骤的复习。常规的提问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方法,采用新颖的“课堂采访”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学生完成课堂实践任务后,笔者会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挑选做得好的同学上台接受“采访”,分享他们的成果。被采访的 人担任作 品的“介绍 人”,教师和其 他同学扮 演“记者”, 针对制作过程中的要点、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以及作品之中的得意之处等问题进行提问。通过“介绍人”与“记者”之间的采访对话,进行课堂复习。这样的“采访”活动,便于教师及时地进行课堂调整。在“采访”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了,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肯定了自身的价值。

1.3课堂童谣

诗人歌德说过:“哪里有兴趣,哪里才有记忆。”为了抓住学生在信息技术中对操作步骤的记忆,我们利用少年儿童喜欢的儿歌开展教学。让学生将信息技术上的操作要点以儿歌的形式进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创编儿歌的乐趣中牢记操作步骤。

例如:如学生在学习word软件中文字的“复制”、“粘贴”命令时,有时忘记选定这个段落就直接复制了,有时忘记将光标移到目标位置去复制,为此笔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编写了一首儿歌:手掌一拍拍,选定内容要先来。手掌二拍拍,编辑点下复制来。手掌三拍拍,光标移到空白来。手掌四拍拍,编辑点下粘贴来。

在制作电子贺卡和相册时编写的儿歌:

贺卡制作

小贺卡,学问多。

设背景,点插入;

点插入,选图片。

祝福语,艺术字;

字格式,点样式。

留姓名,文本框;

横竖字,任你选。

电子相片册

做相册,妙趣多。

先插入,幻灯片;

定路径,寻照片。

小喇嘛,背景声,

听不够,点循环。

艺术字,装修饰。

小相册,做标题

通过儿歌的创编,学生不但牢记了操作步骤,而且还将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架。

2丰富的课外实践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 而且要发挥课程自身的技术性、实用性,与生活紧密联系。实现“科技创新、实践改造”的目标。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之情。

2.1情感渗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联系生活,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制作出学生感兴趣的小成品, 让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中体会信息技术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使所学的技能发挥作用,让学科与生活产生交互。例如:在画图教学中,笔者就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图案,灵活运用各种画图工具,制作贺卡的封面,同时为贺卡添加文字。在“母亲节”或“父亲节”向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并将作品打印出来,一张张成型的作品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2.2走进校园生活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以致用”是学生体验成功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技术中学到的技能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让他们在感知中去实践。 在班级开展的各类活动、主题班会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为主题活动制作演示文稿,制作电子相册、电子小报。学校还成立了信息技术俱乐部,俱乐部的成员可都是学校校园网的管理者哦!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参与管理校园网学生频道的文章添加和审核工作, 并成为少先队大队部的网络代言人,时刻关注校园网上的不良信息和言论,发现有问题的文章和帖子,及时删除。

这样在实际生活中检验了学生学习状况, 使得我们的教学不拘泥于课本,教学向实用性发展。

2.3巧用家乡文化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该注重家乡文化的利用, 让家乡文化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以学生熟悉的、自豪的事物在教学中运用,将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例如在讲解完Power Point的制作后,笔者要求学生围绕家乡文化制作一个广告,来宣传自己的家乡,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我们的家乡。在这样一个任务式的驱动下,学生的参与度不断提高。有的围绕家乡的风景名胜,有的围绕家乡的特色小吃,有的围绕家乡的美丽传说……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范文第3篇

(1)了解身边的信息和信息技术;(2)如何传递信息;(3)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对教材内容的补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什么是信息,感受生活中的信息无处不在。了解信息的多种表现形式。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能借助信息技术用不同形式表现信息,能辨别信息的真伪。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培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维护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课内容的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表达 难点: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课堂预设)

二 次 调整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学生喜欢的侦探柯南的形象导入,拉近学生和信息的距离。通过侦破失物招领的案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因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生活中的信息无处不在。

(一)寻找失主,引出课题(导入激趣)

1.播放课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同学们看看认识他吗?(柯南)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位朋友吗?(柯南带着一副黑色眼睛,老师用 3D 打印机打印了一副柯南的眼镜准备送给今天表现最好的同学)

今天我们就学着柯南来侦破一起案件。今天早上有位同学在我们校园里捡到这个包(课件),他把包交给了大队辅导员。根据包里的几样东西,请我们的小侦探们分析一下这个包最有可能是谁的,好吗? 2.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样东西口红,分析:包的主人可能是女的 这里还有本一年级的数学书,分析:包的主人可能学生、家长、老师 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什么,一本书,上面写着“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分析:包的主人最有可能是一年级数学女老师 3.小结 你们真棒,从这三个简单的物品中找到了这么多有用的信息。(板书信息)谁愿意交流一下,

通过查看不同类型信息文件,将抽 象 概 念 具 体化,总结出什么是信息。因为是使用电脑查看文件,所以此处也在潜移默化的渗透最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通过“你还从哪些地方见到过文字信息”、“你还见过哪些安全符号”等问题,培养学通过上面的案件分析,你有什么心得和收获?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信息无处不在。(板书:一、信息时代)对于得出结论和发言的同学,组长盖章奖励。

(二)多种类型,感受信息(重点部分)

1.信息的表现形式 老师要通过计算机给同学们看几个不通类型的文件,找一找里面包含的信息,比比谁的速度最快。第一个文件是老师的自我介绍,学生可以找到老师的姓名、学校、爱好等信息。通过分析得出这是文字类型的信息。请学生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文字信息。第二个文件是小心触电的符号,通过分析得出这是图形类型的信息。请学生说说你还见过哪些安全符号。第三个文件是老师的照片,学生可以找到老师拍照的地点、季节等信息,通过分析得出这是图像类型的信息。第四个文件是上课铃声,学生可以的到该上课的信息,通过分析得出这是声音类型的信息。第五个文件是大白机械臂的视频,学生可以的找到这个机械臂很软等信息,通过分析得出这是视频类型的信息。

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意识,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身边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游戏教学法解 决 本 课 的 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增进团队默契,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感受“信息”这样的抽象概念也可以通过游戏变得好玩、有趣,并通过使用计算机初步感受到现通过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总结出常见的信息表现形式: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板书)

2.小结 同学们真棒,那么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是信息吗?小组互相说一说(这些通过文字、图形、图像,还有声音、视频等方式传递给我们的各种消息就是信息。)对于得出结论和发言的同学,组长盖章奖励。

(三)游戏互动,传递信息(重点部分)

1.接下来我们来玩个“你比我猜”的游戏。出示游戏规则:每次请一个小组上台,一个人比划三个人猜。比划者可以用语言或动作传递信息,但语言中不能带有要猜的词或字,否则按不计分处理。每组 5 个词,计时 30 秒。

第一组:举重 小白兔 上蹿下跳 奥特曼 电脑 第二组:街舞 蜗牛 手忙脚乱 喜羊羊 手机 第三组:打篮球 大象 三头六臂 哆啦 A梦 iPad …… 恭喜获胜小组每人得到两个印章奖励,其

代信息技术在传递 信 息 时 的 便利,为下一环节信 息 技 术 做 铺垫。

通过学生自学和交流,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鼓励学生课下去了解更多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相关的故事,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通过我国成功 发 射 “ 墨 子号”,增强学生的名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他参与小组每人一个印章奖励。

2.接下来我们难度升级。出示游戏规则:将扇子图片通过教室软件在规定时间内传给老师的获胜。时间 10 秒。

3.小结 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不仅能用我们的身体和语言表达和传递信息,而且还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代表计算机和网络完成了信息的传递。

(四)信息技术,开阔视野 提出两个问题,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吗?除了计算机你还知道哪些信息技术工具呢?请大家自学课本第四页,时间 2 分钟。学生自学后发言交流(获取、加工、存储、管理和传递信息的技术统称为信息技术。)(数码相机、卫星系统等是信息技术工具)

我们平时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就是计算机,课件出示计算机家族中的明星。那么课后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通过网络去了解一下它们的故事。

除计算机技术外,还包含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通过“墨子号”发射的新闻视频让学生再

通过实例分析和微视频等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突 破 本 节 课 难点。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通过观看微视频,逐步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能够掌握简单的信息保护方法。通过问卷星进行在线当堂检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将“小组得分表”贴在黑板上,展次感受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短片)看完短片,交流感受。

(五)信息安全,社会责任(难点部分)

1.上课前老师收到一条短信,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播放中奖信息。提问:你觉得老师应该去领奖吗?为什么? 看来同学们都明白,原来我们收到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真的,对信息的真实性我们要加以区分。信息和信息技术为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但是,同时也衍生出了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高科技犯罪。那么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要怎么做呢? 小组讨论一下(应当明确信息和信息技术(计算机)使用规范,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及相关法律法规。)

课件出示,师生齐读。

作为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往往是信息侵害的受害者,那么接下来老师要通过一段微视频教给大家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播放视频。

2.总结 最后通过问卷星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的所学吧。公布答题情况,请组长将得分表贴到

示学生的学习过程。

黑板上,根据得章数颁发最佳侦探奖(3D 打印眼镜)。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课,对于这样一门学科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好奇。对于信息和信息技术这样抽象的词语只存在一些懵懂的意识,并没有系统明确的概念。他们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身边的信息缺乏归纳总结。学生使用电脑的水平是有限的,像通过教师软件传送文件和问卷星的操作还要提示和指导。

效果分析

不属于信息类型的是()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文字 0 0% B.计算机 (答案) 35 97.22% C.声音 1 2.78% D.图形 0 0% 正确率:97.22%

小明想给国外的朋友发几张照片,以下什么方式最快速?()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打印出来寄过去 0 0% B.网络传输 (答案) 36 100% C.自己送过去 0 0% D.没有办法 0 0% 正确率:100%

当你收到短信:“三星电子集团大陆分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恭喜您的手机号码中(二等奖)12.8 万元,兑奖热线:13858886588”。你应该()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直接删除短信; (答案) 33 91.67% B.置之不理 2 5.56% C.打个电话试一下 1 2.78% D.去领奖 0 0% 正确率:91.67%

个人信息都包括哪些?()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姓名 0 0% B.学校 0 0% C.家庭住址 0 0% D.以上都是 (答案) 36 100% 正确率:100% 学生学习的效果非常理想。其中第三题学生出的问题相对较多,学生会认为置之不理也是正确的,此处教师再加以引导。

教材分析 《信息和信息技术》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课。是理论知识课。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这个学科的重要一课。(不是电脑课、计算机课、上网课)本课教材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引,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为依据,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合理恰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 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因此这一课在整个小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

(1)了解身边的信息和信息技术; (2)如何传递信息; (3)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对教材内容的补充); 评测练习 信息和信息技术

学号: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属于信息类型的是()

[单选题] *

A.文字 B.计算机(正确答案) C.声音 D.图形

小明想给国外的朋友发几张照片,以下什么方式最快速?()

[单选题] * A.打印出来寄过去 B.网络传输(正确答案) C.自己送过去 D.没有办法

当你收到短信:“三星电子集团大陆分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恭喜您的手机号码中(二等奖)12.8 万元,兑奖热线:13858886588”。你应该()

[单选题] * A.直接删除短信;(正确答案) B.置之不理 C.打个电话试一下 D.去领奖

个人信息都包括哪些?()

[单选题] * A.姓名

B.学校 C.家庭住址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课后反思 1.结合《指导纲要》和《课标》,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站在四年级学生的立场进行了思考。

3.注重了学生在课上每一个环节和整堂课最后的评价,使用了“打分表”和问卷星等形式。

4.《信息和信息技术》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在一节课上既想把相关内容都呈现出来,但实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这个题目在课时设计和内容设计上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这也是下一步我要研究的重点。

课标分析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范文第4篇

第一, 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信息技术培训只停留在技术层面, 只注重讲授操作技术, 而没能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学习和教学, 更未能告诉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自如地把教育基本理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融为一体。培训的方式多采用灌输式而不给教师提供参与的机会;培训的模式仍然是“培训教师讲, 受培训教师听”, 教师在培训中只是单纯模仿, 而没有自己的主动创造。

第二, 忽视教师已有教育观念。在培训过程中, 培训教师常常忽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 认为只要将现代信息观念传授给他们, 自然就能够被认同, 并成为指导其教育行为的准绳。但是教师并未把现代教育观念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很难在教学活动中运用。

第三, 培训方式存在“一刀切”。有些地方把全员培训简单地理解成全体教师集中培训, 教师不论学科, 全都集中在一起学习, 讲基本操作时还可以, 但讲到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整合时, 问题就出来了。由于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差异, 对学科教师的技能要求不同, 教师培训需求的差异也就不同。所以, 有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自己所教课程关系不大时, 兴趣就大大降低了。此外, 虽然要求上机时间应占到整个培训时间的2/3, 但有些地方因开班规模过大、设备过少等原因, 仍以从上到下“满堂灌”的培训方式为主, 教师感到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过少。使教师对不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培训产生了不满与懈怠, 培训效果也打了“折扣”。

第四, 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低下。笔者曾对一个经济发展较好的县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水平的调查, 电脑在教师家庭的普及率为66%,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对电脑的利用率与上网率不到30%, 72.48%的教师还处在电脑启蒙阶段, 信息技术资格考试通过率只有6.45%, 86.84%的教师承认自己对电脑硬件基本没有了解;对于信息化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word等文字处理、网页制作、power point等简单课件制作类工具, 能熟练应用的分别只占27.9%、25%和30%, 这与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要求相差甚远。

总之, 目前中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仍有很多需要改善的环节, 笔者经过自己的研究与思考, 就如何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以下一些观点。

第一, 注意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的交叉进行。两者交叉进行, 一方面可以缓解教师接受技能培训的压力, 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有一个消化理论的时间。这样, 在教师技能提高的同时, 理论水平也逐渐上了台阶, 理论与技能的相互结合才能水到渠成。

第二, 制定出合理的培训目标, 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师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目标。笔者认为培训目标从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 着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努力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了解信息技术有关版权保护与信息安全知识。

(2)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般操作与使用, 具有使用教学软件的能力。

(3)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能编排教案、试卷、论文等。

(4) 了解因特网的信息服务, 能利用因特网获取、交流、处理与应用信息, 初步掌握将因特网的信息服务应用于教学工作的方法。

(5) 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模式和基本理论, 建立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初步掌握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6) 掌握文稿演示软件的使用, 能编排和演示教学内容。

(7) 能够应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教学信息的综合处理, 如统计、数据的图形显示、排序等。

(8) 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 了解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学术交流。

(9) 掌握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素材的编辑与制作的基本方法, 能制作简单的教学素材与教学软件, 具有初步的教学素材与教学软件开发能力。

其中, 可将1~5作为“初级培训”的目标要求;1~7作为“中级培训”的目标要求;1~9作为“高级培训”的目标要求。

第三, 培训必须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时, 都带着自身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任务, 有一个预期目标, 想将信息技术技能与教学应用到达一定的层次, 期望培训内容的实用, 期望训练信息技术技能技巧, 特别是期望以信息技术在所关注的某学科教学中如何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具体问题为中心, 而不是以信息技术本身为中心开展培训活动, 所以教师训练信息技术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期望解决的实际问题与目标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寻求解决的过程, 实际上是教师本人与培训指导者组合进行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过程。

在培训过程中, 培训指导者必须考虑教师本人的实际问题与预期目标设计一系列具体任务, 在有交流协作与指导的前提下, 规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具体任务的时间, 这种以教师本身教学问题为中心的任务驱动训练方式能大大提高受训教师的培训兴趣与实践能力。

第四, 培训必须是信息互动与协作交流的过程。受训者在整个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都需要引导与启发, 需要交流与协作。目前的培训大都是培训者单向灌输与传递信息技术技能与方法的教学过程, 由于将大批的教师集中在多媒体教室里受训, 如果没有几个辅导者, 培训者基本上无法满足受训者的即时问题与个性需求, 利用网络可以将受训者之间, 受训者与培训者之间联系起来, 打造一个三者之间交流与反馈的平台。

在信息时代, 教师不但要掌握信息技术, 具备信息素养, 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能有效地运用这些技术来实施最优化的教学。在培训中只有真正从教师的实际出发, 以教师的需要为目的,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摘要:当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培训已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 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 本文就此问题做一浅析, 希望能为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尽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状,浅析

参考文献

[1] 陈琦, 刘儒德.信息技术教育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7.

[2] 陈向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2, 1.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范文第5篇

【摘 要】笔者通过对2012年浙教版教材《初中信息技术》和《小学信息技术》的分析,结合自身多年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衔接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体会和经验。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衔接

一、引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目前,随着“微课”、“翻转课堂”、“MOOC”的出现,一场伟大的信息化革命以燎原之势席卷而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我国如不在这方面加快发展、迎头赶上,就会拉大与其他国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上的差距。我们要在全国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其中如何有效地处理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衔接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关键。

二、现行浙教版教材分析

1.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发展

1998年开始编写小学计算机教材,1999年正式出版。2003年开始,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重新设计,由6册改为8册。2008年,改為政府买单,8册教材做了“瘦身”,篇幅缩减20%。2011年开始对现行教材进行全面修订,2012年实施新教材。

2.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发展

1996年以前,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所用教材没有统一版本,由教师自由选择。

1994年,省教研室开始研究依据国家教学大纲编写中学计算机教材,1996年出版第一套中学计算机教材。2002年开始,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重新设计,改为5册。2008年,改为政府买单,5册教材作了“瘦身”,缩减了30%的篇幅。2011年,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开始全面修订,2012年实施新教材。

3.现行教材的特点

现行信息技术教材是在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深入调查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编写的。它符合当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念,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求,能扎实有效地推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一套求实务新的信息技术实验教材。

1.小学内容和初中内容的有机衔接

充分考虑了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内容,出现在小学教材里的内容一般不会重复出现在初中教材里,初中教材的内容是小学内容的深化和扩展,甚至是小学完全没有涉及到的新内容。新教材在处理小学和初中的内容时采取了“螺旋上升”的方法。

2.新教材知识面广,内容丰富

在模块设计上,小学八册教材共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获取、文字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信息简单处理等模块。

初中五册教材共包括信息搜索、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多媒体处理、网页制作和程序设计等模块。和以前的信息技术教材相比,初中教材增加了很多内容:如Photoshop图象处理、sharepoint网页制作,flash动画设计等,从编写来看,新教材的起点要高得多。

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①新教材在知识的学习中,非常注意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②根据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总结。③以任务为主线,一般在每课一个小任务基础上,合成一个单元的任务。④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中所强调的精神,新教材中有所体现。在很多探索活动中,一般都不设定统一的答案,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自己的结论。

三、小学和初中教学衔接的体会和经验

担任初一信息技术课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第一个学期的课最难上,上下来总是很累。为什么?因为学生的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学习习惯、信息技术基础差距、创新和探究能力各异等方面。下面就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衔接工作提出一些体会和经验。

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据笔者对本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所做的调查发现,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普遍不受重视。由于资金、设备、师资等原因,各校差别较大,导致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的差别也较大。农村和城郊的有些学校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城里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课时设置不足,有时还会被其他课占用,一个学期下来没有几节信息课。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工作重心不在教学上,信息技术课有时处于“放羊”状态。升入初中后,学生延续小学阶段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认为信息课不重要,上课随意、随性,学习习惯很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第一学期始业教育课我们就要向学生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的良好习惯

计算机是精密且贵重的教学设备,应该树立人人爱护的好习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教育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要求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就坐,不带饮料、零食等与上课无关的东西。进入机房后发现机器问题及时报告教师,不得自行处理,不故意损坏网线、键盘、鼠标都设备。操作过程中,不随意删除别人的文件。下课后及时关机,摆放桌椅,清洁周边卫生。要求学生文明上课、文明上机。

2)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好奇好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兴致勃勃讲解、演示时,学生有的东张西望,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故意电子举手捣乱,有的自顾自敲键盘、摸鼠标,有的晃动显示器,完全不听教师在讲什么;还有的虽然坐得端端正正,但思绪飘飞,任何声音没听进去。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别人发言时,他们又缺乏耐心去听。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倾听的良好习惯。由于很多不良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养成,初中开学伊始需要花很长时间进行纠正。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初一学生好奇好动的认知心理,给学生轻松愉悦的倾听环境,设计学生未知的教学内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进而享受倾听的魅力。比如在教学“自选图形的应用”(七上第八课)时,可以利用WORD2010版本才有的特殊的组合功能(类似FLASH中的功能,需要自定义安装),以及“编辑顶点”的功能,快速地绘出精美的图形。还有教学“引人入胜的音视频”(七下第十四课)时,我们还可以教学生利用PPT将文件保存为视频的方法。这些特殊的操作无疑会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吵闹自然消失,留下的只有倾听的热情。

2.教师勤练内功,肯于钻研,做好小学到初中的有效衔接

浙教版《初中信息技術》新教材完全遵循《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编写。从内容上,覆盖信息搜索、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多媒体处理、网页制作和程序设计五个模块,改变了过去“微软软件说明书”式的呈现方式,并有一些留白处理,给教师与学习空间。

1)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教材所涉及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很广泛,对任课教师专业知识要求较高,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没有条件的教师需要通过自学补课,否则很难胜任教学。一个老师不一定对于每个方面的知识都很熟悉,开始教学时,可以根据老师现有知识的掌握情况,把老师固定在一个年级,教完1-2遍以后再更换年级,逐步熟悉整个教材。

任课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其动向和发展,不断提高,不断更新知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如果不经过系统学习,在教学中可能会犯一些概念性的错误。要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教师必须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理解《纲要》的基础上,通过熟读教材、研读教材,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只有很好理解与把握了编写意图才能较好地处理好教材、运用好教材。

2)认真研读教材、强化教材,提高教学实效性

《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的内容与《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的内容的做到了有效衔接,真正达到“每一项在纵向上互相衔接,高年段内容是低年段对应内容的自然延伸”。第一单元《信息获取与整理》中就明确指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基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网络为基础,兼顾零起点。本单元作为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起始单元,考虑到初中和小学的教学衔接,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主要内容。”第二单元《文字处理与应用》提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WORD文字处理软件,为体现中小学的教学衔接,本单元从整体规划的角度出发,以制作电子杂志作为单元任务贯穿每一课。”在教材的修订过程中,是在小学阶段已经对文字处理有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自己成功编辑排版一本杂志的乐趣。因此熟读、研读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教学准备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理解编者编制教材这部分内容的真实意图,从而做好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衔接工作。

强化教材,根据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老师应该根据教材设计出具体的教案,不一定受教材的束缚,只要把握住知识点,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其实在教材的处理上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老师思考:①教材中的一节课是否就要安排1个课时?比如从课时的安排上,“编辑音频素材”、“编辑视频素材”分别作为一个课时,在这两个课时中,音视频的获取、类型和播放一带而过,重点放在音视频的编辑。这部分内容在一课时完成是有难度的,是否可以考虑增加课时。学习这部分内容需要耳麦,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不讲解。②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讲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建议:与小学内容无关的知识按教材讲解(如Photoshop、Flash、Sharepoint、Vb等);小学已经讲解而中学教材里不再出现的内容可以不补充。

信息技术教学衔接,是当今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中的热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衔接教学的完善和成功,必将赢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广阔空间,对提高素质人才和综合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苗逢春.《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解读与教学建议》

[4]魏雄鹰.《浙江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设计简述》

[5]魏雄鹰.《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设计简述》

[6]《浙江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2013年9月第2版

[7]王文燕.以教材为蓝本 探讨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衔接[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5):22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范文第6篇

一、“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

三位老师将新旧教材的不同之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我们了解了教材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意图是什么,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同时将后三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分析。最吸引我们的是三位老师逐个例题进行解读,使我们对后三个单元做到了心中有数,对教学内容由陌生到熟悉。

二、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观念和教法。通过这次教材辅导中的评课环节,我们认识到新教材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和针对性,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考、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

三、教学中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张校长和我们分享了一篇文章,使我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小学的数学教学能给孩子的一生留下些什么呢?知识?能力?由此我们联想到了三位老师都提到了要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数学思维。在新课标中,关于解决问题增加了两个能力要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多角度数学思维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关系,再根据所学知识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新教材的编排还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要过分注重结果的正确性,还应重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在解决问题时,要侧重检验、回顾环节,形成一定的反思思维,同时让孩子勇敢的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解决问题能力。

上一篇:新学校开学前工作安排范文下一篇:学校消防知识宣传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