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教学范文

2023-09-19

物理化学教学范文第1篇

摘要:我国高中已经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这给后续大学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冲击,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如何正确把握学生物理基础,如何开展有效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怎样解决大学物理教学与中学教学的衔接成为大学物理教学必须要面对的课题。针对新课改标准下高中物理内容、目标及形式的变化,本文提出了加强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措施,以期通过教学方面的改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物理的学习。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积极探索物理发展前沿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物理课程标准;大学物理;教学;衔接

2003年,我国教育部颁布并实施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并于2006~2010年相继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改革,这些变化势必对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大学物理带来一定影响。大学物理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在高中课改背景下,如何解决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衔接问题成为当前课程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大学物理教学与同行进行商榷。

一、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教学目标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物理教师必须掌握高中物理教学体系,为做好大学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做好准备。2006~2010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此次高中物理课程最为明显的变化是采用模块式设计,共分为12个模块:其中必修l和必修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都为选修模块。这种选修的不确定性,造成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物理基础的非均衡性发展,因此在强调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的同时,也要满足不同基础或专业学生的需求。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有的放矢,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物理课是一门基础课,它包括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和基本粒子物理学,并且还涉及各种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在有限的学时里要想完成所涉略的全部大学物理内容是无法做到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依据不同专业要有所侧重和取舍。

我们对新入学的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在高中选修模块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选修模块的情况和不同院系专业的需求,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按照需求教学,并适当补充高中没有学习而后继课程又需要的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为专业教学打好理论基础。我校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针对不同专业院系的要求将大学物理分为两个层次,针对不同专业来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特别针对文科学生开设了《物理与文化》素质课程,有效结合学生基础和起点,努力做到搭台阶,小步走的教学策略,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确实做到了大学物理的教学和专业的有效衔接,起到了培养文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作用。

二、针对高中教材新增内容,引入相应演示实验,重在培养科学素养

现代的教育理念均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传统教师讲授向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转化,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掘学生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和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物理教材增加了很多与实际相联系的内容,针对高中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大学物理教学中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演示实验作品。

对于那些在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物理现象,由于学生头脑中缺少感性认识和体验,仅仅通过教师讲授来传输相关内容,学生接受起来是困难的,如果在教学中加强相关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给学生创造体验的环境和机会,从理论走向实际,从认识肤浅走向亲身体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实验分析等过程,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演示实验已经成为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如圆锥爬坡、尖端放电)一定要在课堂上演示,而对那些科技含量较高,无法在课堂上演示的,就安排在物理实验的演示室中进行。演示实验进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课堂参与热情和活力都有所加强;演示室的现场观摩,更大激发了学生创新热情,引起了学生的更大思考,实验的强化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

三、加强经典与近代的融合,课程内容现代化

从高中物理新教材内容可以看出:高中物理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加了与实际联系比较大的内容,紧密联系现代科技和社会问题。而现行的大学物理教材:在经典物理部分与高中物理内容重复较多,而近代物理内容却偏少,涉及前沿问题的内容也较少,没有体现物理在科技进步、航天技术、军事竞技等各领域中的生命力,课堂枯燥、教学乏味空洞、学生没兴趣、教师失去教学的幸福感。为了加强经典与近代的融合,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搜集整理近代物理发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现代物理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前沿内容,编辑整理成教学素材,依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和实际,进行适当的介绍和讲解,在与经典物理内容相关的近代物理要进行扩展和加深,如以每年公布诺贝尔物理奖为契机,及时将相关内容和材料背景做成PPT,并将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也补充进来,最快的时间介绍给不同专业的学生。

将近代物理测量分析方法的内容补充到教学中,如激光扫描自动测平、X射线衍射、红外测温、扫描隧道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电泳、差示扫描量热技术、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确定结构、激光俘获、CT、时间分辨光谱等等,结合学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可以将相关仪器和内容与学科进行有效联系整合,让学生看到所学内容与现代技术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深切体会物理思想、方法是物理学发展的根基和精髓,让学生感受前辈大师留给我们的宝贵智慧,使学生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影响。

四、拓展知识,注重内容更新,课堂教学应用化

针对高中新课程标准,后续大学物理教学也必须做相应的衔接调整,要注重内容更新,课堂教学应用化。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讲述物理学理论时能够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物理课可以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高。教学上进行教学内容拓展,强化物理学的科技含量,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如讲热力学第二定律时介绍厄尔尼诺现象;讲方均根速率时介绍同位素的分离和植物的光合作用;讲到致冷机时分析冰箱和空调的原理;讲磁场介绍了电子显微镜中的磁聚焦原理;讲传感器时可以给学生介绍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大型建筑(桥梁、高楼、机场、舰船、飞机等)健康安全方面的智能监测;讲到光栅衍射,可以从光栅衍射拓展到单色仪等。在教学中引入这些内容,不但使得教学内容充实饱满,也使得所教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科技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内心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热情。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能够让刚刚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低台阶顺利做好过渡和衔接,使得大学物理学的教学得以顺利开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大学物理相关内容,并将所学习的知识与实践联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对于大学物理教学的深化改革,还需要我們在实际的教学和工作中不断地做出调整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马书云.新课程下大中学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08.

[2]于军,朱伟玲.论大学物理热学部分与中学物理的有效衔接[J].物理通报,2011(03):11-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潮兴兵,刘坚强,魏健宁.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整合目的、方法及要求[J].大学物理,2010(2):47-53.

[5]李民生,席红叶.对新课改下物理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6):30-32.

■ 编辑/宋 宇

物理化学教学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从视觉素养的概念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视觉素养教育的相关策略,如积极开发视觉感知能力、强调视觉分析能力、提高视觉表达能力、激发创造潜能、灵活运用培养媒介和优化教育环境等,以所提相关策略为指导,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形成有针对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觉素养教育模式。

关键词:少数民族生;物理化学;启发

物理化学是化工、食品、环境等诸多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对于汉语授课学生,物理化学因为抽象、难懂,被学生视为“老虎”课。汉语基础差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物理化学更加困难,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但要具备较强的讲解能力,较强知识体系,还须要找出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方法。

1 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可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把物理化学中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的知识,巧用生活中的实例,言简意赅解决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如,讲稀溶液依数性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冬季下雪时,城市道路路政人员在路面撒食盐?学生讨论归纳,是应用依数性的凝固点降低原理。医院输液用生理盐水浓度0.9%,葡萄糖注射液浓度5%,高于或低于这个浓度是否可以?会出现什么症状?最后用渗透压原理说明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注射液,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和血浆正常渗透压维持平衡而配制的等渗溶液。

2 充分使用标准简洁普通话教学,增强师生互动

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汉语基础差,听课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顾及这些民族学生,授课中要控制好合适的语速。少数民族学生先把汉语转化为自己的民族语言再进行思维和分析。理解记忆需要一个过程,用标准普通话讲授,授课内容深入浅出,避免个人的方言,避免冗长的句子和生僻词语,以及文言文和歇后语。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吃透教材,掌握知识点。另外,在讲授临界状态时,CO2临界温度与压力对应关系,即P-V图,让学生提前预习,课上师生互换角色,少数民族学生充当“小老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促进物理化学专业课的学习,同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其锻炼机会。

3 综合利用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不高,教学过程中,完全依赖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学生会觉得是在“看电影”过眼烟云,热力学公式特别多,公式推导这个环节,切不可图省时省力,离开传统的板书演示。一定要在黑板上认认真真地详细推导和讲解,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度,掌握推导的技巧和技能。

当讲授Bi-Cd相图,用步冷曲线绘制相图时,用动画flash将课本中的文字和简单的插图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视听语言展现在学生面前,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 采用“精讲多练”,注重讲授习题的解题方法

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学课上讲的能听懂,课后看书也能看懂,就是做题时不知从何下手”,或者,不知该用哪一个公式合适。解题时学生缺乏灵活应变能力,原来题目上稍微改动一些条件、更改一下数据顺序,学生就束手无策。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备课时准备些有针对性选择题、判断题,课上教师讲授完新课,及时让学生练习,加强对概念,定律的理解。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这些题必须记笔记。在做作业之前,多举各种类型的例题,让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若抄袭作业一次,从平时成绩中减去3分。利用课外时间专门给学生安排习题课和辅导课,并详细分析讲解作业习题。

在讲解化学平衡习题时,给学生讲清楚,在解题以前首先必须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分析的一般步骤是:(1)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式,并配平;(2)写出反应物或产物的起始浓度或压力;(3)找出反应物或产物的平衡浓度或压力; (4)写出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例如:445℃时,反应: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50.1。取5.3molI与7.94molH,使之发生反应,计算平衡时生产的HI的量。

5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指导少数民族学生物理化学实验,不是单纯的“照方配药”,而是让他们深入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实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比如做乙酸乙酯皂化实验,让学生明白为何要测电导率。

总之,教好少数民族学生物理化学并非易事,以上只是作者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当然,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还在不断研究、探讨和改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斌 ,陈六平.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广东化工,2009.7,36(195):278-280.

[2]张保安.物理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体会[J].新课程研究, 2009.8,159:87-89.

[3]韩冬冬.高职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教法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178.

物理化学教学范文第3篇

摘要:教师在不同阶段的教学课堂中,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理论知识内容的强化,对于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有效的锻炼,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知识,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引入,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内容的认知模型,因此,本文就探析高中化学认知模型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指导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认知模型培养;活动开展;核心内涵;探究思维

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智能化教学设备在课堂中的运用情况是非常普遍的,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不同知识内容的过程中,也可以以此来巩固课堂中的教学效果,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让学生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进入到高中阶段之后,对于知识内容的学习热情就变得明显的下降了不少,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的疲惫期,这样才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认知模型、评价结构体系、构建认知模型等,从多个教学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也需要创新课堂中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引导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学习,进行深度的加工,促进认知思维模型的构建速率。

一、创新活动开展

课堂中教学活动开展的类型,随着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也需要得到有效的增加与拓展,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体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于认知模型的构建能力,学生在课堂中听讲的时候,就可以对于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构建,教师在创新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度加工知识内容,从而有效的构建认知模型。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时间的预习中,认知合金的特征和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分类、组成和用途,并且能够合理的选用不同的金属材料,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举例,对于合金的定义进行概述,由兩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金属,或者是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就可以被称为是合金,教师需要让学生抓住定义中的重点,金属或者是非金属熔合,合金的性质也可以从硬度和熔点这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合金的硬度一般都是大于其成分金属的,也就是组成合金的金属,而合金的熔点一般是低于其成分金属的,教师在创新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构建认知思维模型,让学生对于铜合金进行学习和了解,其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就是钢,教师需要从钢的化学成分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揭示核心内涵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任务是非常多的,对于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都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对于课堂中的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利用,学生在学习理论化知识的时候,需要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进行熟练的掌握和理解,在理解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通过匹配知识表征,认识认知模型,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师在揭示知识内容学习本质的过程中,也可以构建不同的思维模型。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化学键”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教学资源的引入,让学生明白离子键的含义,在这个基础上,在为学生讲解活泼金属,一般指的是第一二主族中的元素,与活泼非金属,一般指的是六七主族中的元素,它们所形成的化学物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需要特殊记忆的阳离子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对于习题册中的题目类型进行概括与总结,在揭示知识内容学习本质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是非常紧迫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中离子化合物的判断方法,可以从化学性质上进行,也可以运用物理性质进行判断,比如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学物就是离子化合物,熔沸点都是比较高的。

三、培养探究思维

在将探究性的教学策略运用在课堂中的时候,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对于学生的理性学习思维进行有效的巩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认知思维模型的构建,运用在知识内容的讲解中,在指导学生进行思维推理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认知思维模型的运用意识。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化学能与热能”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对于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复习,学生在学习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到化学反应中存在的变化,主要就是物质和能量,其中能量的变化就主要是体现在热量的变化上,在对于反应的热定义进行概括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思维,在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者是放出的热量称为是反应热,也就是焓变,在学生探究测量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线索。

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考察项目是非常多的,学生学习任务的增多,要求教师需要合理的安排课堂中的教学时间,并且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合理有效的加强,高中阶段的学习,不必其它,需要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力,这样才可以尽快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也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课堂中的教学活动,通过认知模型的构建,降低学生的学习紧迫感,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新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优化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认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6)

[2]范颖霏.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J].亚太教育,2016(04)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穆棱林业一中 高健

物理化学教学范文第4篇

摘要 结合我校化学实验中心的建设,探讨了大学本科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出了“四模块、分层段”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总结分析了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大学本科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在组织指导本科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相关实验课程的教学,这是化学及化学相关学科教学的特点。但是一般实验教材中的实验项目也均为经典的实验项目,从实验方法、内容、步骤到问题思考与讨论,基本上是预先设定的,学生没有太多选择和发挥的机会,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面向21世纪化学化工各学科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现已形成了以“实验原理与技术”为主线和以“制备——分离分析——结构性能测试”为主线的2种主流的实验课程新体系,这对我国化学化工实验教学将产生深远影响。但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充分体现学生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仍是高校面对的新课题。

在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方面,我院于2003年申报了山东省化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从实验室建设到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较大的实践创新。

1 化学实验中心的实验室设置与管理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科学学院原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实验室,1999年重新组建为基础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化学工程实验室和仪器分析实验室(测试中心)。化学实验中心建成后,经过优化调整,重新设置了9个实验室,其中应用化学实验室、绿色化学实验室、综合化学实验室、材料化学实验室和环境化学实验室为新设实验室(见图1)。

2 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体系的改革

2.1 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分析了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吸取综合大学的实验教学改革经验,从改革实验课程体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教学手段、实施新实验成绩考核办法等方面,探讨了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实验教学新体系建设。打破原有课程设置体系,统筹安排实验内容,将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基础实验等综合起来,重新设置为:基础化学实验Ⅰ、基础化学实验Ⅱ、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基础实验、综合与设计实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性实验(毕业论文)等(见图2)。

2.2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创新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是本次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实验开设内容方面,按实验由简单操作到综合训练,从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到理论的综合、应用的渐进过程,将大学本科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依次安排成4个层次的实验内容,即:化学基础实验技能、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构建了“四模块、分层段”的实验教学模式(见图3)。化学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基本化学实验操作等内容,在这一方面重点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各种常规仪器设备,充分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实验提倡学科交叉,通过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数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制备+性质测定”、“分离+分析+性质”等类型的综合性实验。设计型实验由学生根据实验课题,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完成实验内容的设计,经指导教师批准后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自主研究创新的能力。研究型实验主要是以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形式体现,在这一环节中,强调学生的实验内容与教师和科研课题相关联,与应用开发相关联,通过研究性实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外,学生除了在教学计划安排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技能学习以外,还可利用开放实验室独立自主地进行强化和创新。所有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自由选择实验内容,利用实验室的开放进行实践创新活动,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从实验时间安排上(见图4),基本实验技能方面的实验在一年级进行,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主要在二、三年级进行,设计性实验则是在进行了一定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安排,研究性实验与毕业论文环节相融合,一般安排在四年级,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并完成毕业论文。

3 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人才培养成效

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直接就业,到中学担任化学教师;二是报考硕士研究生。根据这一现状,我院积极进行因材施教与分流培养,对准备直接就业的学生加大进行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增强社会竟争力,提高就业素质;对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加强化学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提高考研录取率。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2001至2005年化学专业共毕业本科生1164人,其中有761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平均考取研究生的比率为65.38%,毕业生一次就业率5年平均达到90%以上。

以我院2001届毕业生为例,2001届共有毕业生205人,其中当年考取研究生138人(实际读研136人),参加工作69人。2004年10月,经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目前获硕士学位13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6.34%;在读硕士6人,占2.9%;有80名同学攻读博士学位(其中4人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占39.02%;有27人在全国各类高校工作,占毕业生总数的13.17%;有25人在企业、科研机构工作,占毕业生总数的12.20%;有55人在全省各重点中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占毕业生总数的26.83%;其他12人,占5.85%。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实验室建设到实验室管理,从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到实验内容创新,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探索。近年来,我们在实验中心建设、实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对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改革无止境,今后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高绍康,李荣华,陈建中,黄贞月.引进与咨询,2006,(3):49-52

[2] 王进福,韩喜江,周育红,刘新荣.化工高等教育,2006,(1):33-35

[3] 谭正德,宋欣荣,钟雯,王焕龙.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7):83-85

物理化学教学范文第5篇

【摘要】根据物理化学实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以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测试实验为例,阐述物理化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把胶体的基本知识贯穿在实验中,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有关胶体的制备和胶体的性质。实践表明,该综合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可为物理化学综合实验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实验;胶体;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础实验课之一,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化学理论,综合运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1,2]。

物理化学在实验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内容单一,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充分。为培养综合性创新型人才,追踪全国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前沿,我们经过探索和研究,对普通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和发展。在二年级物理化学理论课开设时,开设物理化学基础实验课,在三年级开设了综合化学实验课。形成了从易到难,从基础到综合,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新教学体系,也为后续的专业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3,4]。下文主要以物理化学重要组成部分胶体为例来阐述物理化学综合实验的开设。

1.胶体综合实验课程开设的意义

物理化学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主的实验课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探索。针对物理化学基础实验通常针对单一内容,使学生对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认识不清,综合实验就可以把许多物理化学理论通过一条主线串联起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胶体是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材料、生物、环境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在农业生产、医疗卫生、自然地理、日常生活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通过胶体综合实验课程的设立,有利于学生对胶体的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及实际应用知识的完善,也有利于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2.胶体综合实验课程内容设计

实验内容遵循综合性实验的复合性特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巩固并加深对胶体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结合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以及胶体实验的基本方法、实验技术和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

本实验内容涵盖胶体的制备和胶体的性质。胶体的制备通常有分散法和凝聚法,分散法包括研磨法、胶溶法、超声波分散法和电弧法;凝聚法包括化学凝聚法和物理凝聚法。根据实验条件,我们选择上述除电弧法的其它方法来制备溶胶,制出的溶胶再用渗析法和超过滤法来净化。如胶溶法:以新制的氢氧化铁或氯化银沉淀分别加入稳定剂重新分散,过滤即可制得氢氧化铁和氯化银溶胶;再如物理凝聚法:将硫的丙酮溶液滴入90℃左右的热水中,丙酮蒸发后,可得硫的水溶胶。通过上述溶胶的制备实验,使学生对溶胶制备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胶体的性质包括光学性质,布朗运动和电学性质。胶体的光学性质主要是丁达尔现象的观察,这也是判断所制备溶液是否为溶胶的最直观的判断,一般用激光笔照射在装有溶胶的玻璃杯就很容易在光线的垂直方向观察到的很强烈的散射光。胶体的布朗运动可以用超显微镜来观察,也可以在Zeta电位仪上观察。胶体的电学性质中,我们主要训练学生溶胶的电泳、聚沉和溶胶的Zeta电位测定。

3.课程的实践成效

通过物理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实践探索,在材料、化工、应用化学和制药工程四个专业的几届本科生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加深了对胶体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胶体理论对材料制备、化学工程、制药工程等领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参与课余科研活动的热情。

4. 存在问题

在综合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实验仪器、教师和学生的准备及异常情况的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实验设备及仪器台套数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实验经费一直是制约本实验的一个关键问题。在胶体制备过程由于多数使用的是常规仪器,能满足至少2人一组进行试验,但是溶胶的性质测定中,如电泳、Zeta电位测定等通常需要学生排队等候。实验安全也是本实验经常容易忽略的地方,学生对强酸强碱的安全操作规程重视不够,这需要老师反复强调并在实验中不断巡视。还有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问题较多,比如试剂用量过大,实验步骤不够具体,实验中往往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这也需要老师在实验前逐一的和学生沟通讨论,快速判断实验方案的合理性。以上的一些问题,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是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也要求老师有足够的耐心[6]。

参考文献

[1]宋晓芳,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的探索与实践,广东化工,2010(37):147-148.

[2]王可答,刘利军,侯林,金成树,综合实验浅析,科技教育创新,2011:236-237.

[3]刘品华,汪帆,杨芬,张锡军,有机化学设计性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115-117.

[4]曾鸣,严蕾,潘勇军,范力仁,顾宜,“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探索,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27):185-187.

[5]吴胜昔,胡勇,陈忠敏,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与探索,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14:127-128.

[6]刘秀军,化工及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实验室科学,2007:40-41。

物理化学教学范文第6篇

【摘 要】我国在现阶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目的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因此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身为一线的物理教师,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

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历经多年的教育教学探索,《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周围的许多教师中,由于教学思想上的惯性,残留在部分教师头脑中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不能立即消除,仍然妨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具体反映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做、并且有条件做的许多重要实验,因嫌麻烦而被人为取消,或者只在“黑板上做实验”,造成学生“听实验、背实验”。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是,造就大量高分低能、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学生。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创新是能力的灵魂,我国在现阶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目的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因此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身为一线的物理教师,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在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勇于质疑

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中学物理教学理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认为“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权威挑战。做到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评。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只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促进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章“光的传播”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想:“光的传播路线怎样”“你平时能看见光在空气中传播吗”“怎样才能看见光在空气中传播”。尽管学生立即就会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些是意料之中的,有些是意料之外的,不管学生的猜测结果是否符合教师的意图,教师都不要过早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而要把结果交给学生通过实验来证明。例如:在进行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的“欧姆定律”时,先让学生猜想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电流和电阻在让学生动手实验。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了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表测电路两端的电压,这里让学生自己用实验来探究出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以及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欧姆定律的内容。

通过这种设疑、释疑的实验活动,不断激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模拟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让学生逐步掌握探索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把一些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大胆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建立起“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进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导线,从材料上看,有的材料是铜,有的材料铝。从粗细上看有的要粗,有的细。从长度上看,有的长有的短,让学生猜想,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最后让学生讨论在这个实验中用的是什么方法,这样学生知道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一般能达到预期目标,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迷信权威”的思想,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果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只在旁边作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及实验技能,实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相符合的结果,极易引起学生对教材结论的“怀疑”。在进取心的驱使下,为了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他们必定会反复多次地进行实验,只有当自己经过反复多次地进行实验验证后,才会消除怀疑心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各种自主探索实验。

上一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范文下一篇:中班阅读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