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美术教学论文范文

2024-01-01

情感教育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初中美术教育除了要教学生们一些课本上的绘画技巧,认识一些课本上的著名画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但是现阶段很多初中美术教师都不够重视这一学科,对美术教育越来越消极,完全无法发挥初中美术教育应有的作用。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文章针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一话题进行分析讨论,希望对初中美术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审美能力;培养

初中美术教育除了教科书上的美术作品鉴赏和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的传授之外,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作用。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美术作品鉴赏的作用,以一些经典的美术画作为例,在带领学生们欣赏美术画作的同时,渗透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现阶段的初中美术教育不作为考试科目,很多初中美术教师都不够重视初中美术教育的作用,因此现阶段的初中美术教育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 初中美术教育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指示,现阶段的教育不能只是单纯教会学生教科书上的知识,而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进行美术教育的同时,也要从多角度出发,让学生在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的同时,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美术这一学科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为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美术不但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与初中语文和历史的学习有很大关联性。美术中的优秀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不仅有利于初中生的语文和历史学科的学习,美术作品的教育意义也对初中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塑造作用。除此之外还有这一学科原本的教育意义,美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明确目标,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从大自然中感受自然之美

初中美术教育除了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教科书中的经典画作,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大自然的美是不加修饰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欣赏到的,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过程就是感受美的过程。初中生由于普遍年纪小,审美情趣还有待提升,审美能力也不够强,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就可以给学生一些意见,怎样才能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师在带领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最原始最纯粹的美带给学生的灵感,有助于提高他们写生能力,还可以带给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教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对环保的印象。

例如在进行《第一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在保障好学生的安全的基础之上,才能带领学生们进行一些户外写生,带领学生游览山河感受大自然最原始的美,让学生在山水花草之间写生,不仅可以帮学生放松身心,缓解学生平时学习的压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在理解自然之美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美术,提高审美情趣,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二)引导学生感受社会之美

美术的教育范围其实非常广泛,除了自然之美还有社会之美。社会之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有人工雕琢出的美,倾注着作者的感情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和看法。如何教初中生欣赏这些体现着社会之美的艺术作品也是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想要帮助学生感受社会之美,初中美术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美术素养的提高,注重平时生活中关于社会之美的点滴积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设计教学方案,可以带他们欣赏美术作品并进行分析讲解,可以观看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有益的电影作品,还可以结合自身经验设计其他的教学方案。初中美术教师如果可以很好地带领学生感受社会之美,那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行为举止、思想品质甚至综合素质都有很大教育意义,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

其实很多艺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无不体现着生活的艺术,对学生的社会之美的教学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其实只要教师仔细观察,并将这些艺术作品带入学生的视线之内,他们就一定会从中感悟到社会之美,自然而然的提高审美能力。因此,初中美术教师一定要重视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综合素质的培養。

例如,教师在进行《第六课 蓝白之美》这一课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前布置作业,找出生活中那些蓝白的设计,总结出蓝白搭配给人的感觉。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总结出蓝白常用的设计,并指导学生设计一些蓝白颜色搭配的方式用于需要的地方,在感受到蓝白之美的同时,感受到社会之美。

(三)带领学生从美术的学习中感受艺术之美

想要提升初中美术的教学质量,除了要提高老师对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之外,初中生们作为初中美术教育的对象,也一定要提高对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初中美术教育应有的教学作用。这就需要初中生们积极参与美术作品的欣赏,积极思考美术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很多美术作品其实都是艺术家们对自己生活的看法和自己对某件事物态度的表达,结合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通过自己的美术作品进行表达。这就需要初中生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对作者的思想、生活背景、时代背景等相关信息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一幅美术作品的深层含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而不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积极表达,不仅能很好地培养审美能力,还能锻炼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有了教师的引导和时代背景的了解,还可以有效规避审美误区,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四)通过名著阅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美术教学方面也是如此。书中有很多有关美术作品的作家的介绍,以及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介绍,学生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的不同背景以及不同知名画家,学生对画家的经历和时代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时候自然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采用读书的方法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在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的同时,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从而使得自身的审美能力能够得到不断提升。

例如,在学习《第一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简单易懂,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并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重点讲解一下我国花鸟画的历史演变和不同流派的各自特点,通过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讲解这节课的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络,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同时,由于近现代花鸟画与古代花鸟画也有很大不同,因此教师在具体讲解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近现代的花鸟画与古代花鸟画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近现代花鸟画是在理解花鸟画的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集聚强烈的自我意识,体现了近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我国古代的花鸟画技法多样,从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例如唐代的《五牛图》就属于工笔花鸟画,而清代的《鸭》则属于写意花鸟画两种同是花鸟画,由于技法的不同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也都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品读有关这些画的赏析名作让学生通过文字了解画,同时,学生通过欣赏画来品读文字,这样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五)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会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又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不同的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情境中去,并根据教师的引导在合理的情境下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拓展到教学领域,并且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的各个阶段都有了一定的应用。事实证明,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过程,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动态连续立体的全面的艺术,从而让学生更清晰地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给学生构造一个广阔的发散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现代化的空间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育效果不理想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和初中生们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态度也比较消极,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和初中生们提高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学校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利用初中生美术教育提高初中生的审美能力,除了教师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深入观察生活感受社会之美以及从艺术作品欣赏中感受艺术之美之外,还有很多方法有待发现,这就需要初中美术教育者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最终达成利用初中美术教学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婷.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C]∥教育部基礎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55-156.

[2]巩淑红.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中国教师,2018(S2):66.

[3]姚丽红.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203.

[4]伍岳.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9):115.

[5]宋海波.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724-728.

作者简介:

范丽华,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华冲初级中学。

情感教育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提高中学美术课教学的有效方法。在中学美术的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极大地提高中学美术课的教育教学实效。那么,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呢?在教学实践中,作者结合近年来的美术教学经验来探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 情感教育

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落实,情感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特点,在中学美术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在欣赏课和技法课这样两个教学过程中进行,通过欣赏美等审美教育和表现美等课业实践来实现,开辟一个贯穿情感教育与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新天地。

一、在欣赏作品时落实情感教育

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的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美、体会美、享受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例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通过全景式构图使学生为祖国北方雄奇险峻、气势磅礴的山川景物面貌而自豪。而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则描绘了恬淡自然、清新秀美的江南水乡景色,体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情趣。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萌芽时期。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为他们所喜闻乐见,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而且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中受到良好教育。

大型泥塑《收租院》通过114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被迫交租、验租盘剥、算账逼租及走向斗争等四个主要内容的展开,逼真地再现了解放前农民向地主缴租时受到敲骨吸髓的剥削的情景。在教学中,当我与学生共同欣赏这组雕塑作品VCD光盘时,许多学生泣不成声。思想上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并懂得了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用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感人的农民形象:他那爬满皱纹、被太阳烤得发黑的脸上流淌着辛勤的汗水,无怨无悔的眼神,稀疏的黄胡须、干裂的嘴唇,一只树皮似的满是泥的大手端着盛满水的大碗,耳朵上夹着用过无数次的圆珠笔。

通过欣赏,学生不仅能领略到照相写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得到致美的享受,而且能发现这幅思想深邃的作品所描绘的“父亲”已不再是哪一个人的“父亲”,而是我们大家的“父亲”。这样的“父亲”其实就是我们的衣食创造者。这样的欣赏,能使学生在灵魂上受到极大的震撼,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从而培养了学生珍惜粮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在技法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

技法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则主要通过美术作品的临摹、写生与创作等的实践,使学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我国传统美术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物象的理解、感受和想象,进而在临摹塑造形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传统民族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以此来激发其爱国之情。

中学美术技法教学中,教材要求对学生安排一定内容的临摹、写生、创作等课业实践,应该说,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

在课业实践方面,学习中国画是广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绘画种类之一。因为中国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为东方绘画的主流,它在材料、题材和技法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中国画技法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国画艺术特征,在讲述其基本技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临摹或写生实践。

如在辅导某一作品临摹或某一实景写生时,教师可围绕作品外在形式的美、围绕其写生场景,结合直观演示向学生讲解中国画艺术特色及其技法特点。着重指出中国画十分重视对事物本质的表现,讲究形式美;塑造形象以线条为主,尤其重视用笔用墨;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并十分注意画面空白的运用。同时强调文学、书法、篆刻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在创作过程中,从观察生活、研究事物到表现形式上都有它独特之处等要点。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特点有较深的认识,便于学生从艺术角度来加深理解、掌握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及技能技巧。此时此刻,学生会被中国画特有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他们的艺术感受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从而激发出对传统民族美术热爱的浓厚感情,同时也激发起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受到了情感思想教育又能兴趣盎然地投入临摹与写生。

三、在传授方法上落实情感教育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是十分广泛的,除在美术欣赏课与技法课教学中落实外,还可以在雕塑、工艺、年画、书法等方面的传授方法上广泛进行。如何根据美术课及其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深入钻研教材、体现教学层次、重视情感激发,寓情感教育于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和思想教育实效,这是每位教师应该重视的。

情感教育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营造生动课堂情境, 拨动学生情感心弦

美术作为一门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能力的科目, 在创作美术作品过程中, 只有无限的想象力, 才可以创作出内涵丰富、形象生动的美术作品。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要想更好的融入情感教育, 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生活现象营造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 引领学生从中感悟到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和作者情感发生共鸣, 拨动自身内心深处的情感心弦, 以此焕发他们的想象力, 使其在内心形成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

比如, 在讲授《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时, “中国民居建筑”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熟悉, 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一组民居图片, 将各地的民居建筑进行对比, 包括:新疆喀什的院落四周设廊, 廊下砌土坑, 上铺地毯;福建永定县古竹乡圆土楼;北方四合院、三合院;南方楼房等。要求学生概括我国民居建筑的特点:平面形式丰富, 空间组合多变;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造型朴实, 群体和谐, 环境优美;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样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通过对民居特点的了解, 学生从中获取一些正能量因素, 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情趣的效果, 激发他们的情感。

二、强化美术欣赏能力, 丰富学生情感世界

美术作品中往往蕴涵着作者表述的深刻思想内涵, 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侧面展现, 不过受限于高中生固有的欣赏能力, 通常难以读懂与体会到美术作品中所隐藏的情感因素。对此, 高中美术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欣赏教学的实施, 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 组织学生认真鉴赏美术作品, 强化他们的欣赏能力与鉴赏能力, 使其掌握一定的欣赏技巧和方法, 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美术作品中融入的情感, 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这里, 以《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为例, 针对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 教师利用事先搜集的山水画布置教室环境, 播放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课件中显示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包括:水墨代表作是五代时期董源《潇湘图》, 青绿代表作是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共同冲击下感受美和欣赏美, 鉴赏两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 知道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是中国的山水画的高峰。接着, 教师组织学生欣赏明代戴进的《风雨归舟图》和清代石涛的《淮扬洁秋图》, 他们能够从中领略到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深刻的立意、巧妙的构思和优美的造型。

三、深入发掘情感素材, 形成良好思想品质

教材是高中美术教学的基本依据, 蕴涵着大量的情感教育素材与资源, 它们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 是融入情感教育的优质载体, 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质。所以, 高中美术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善于发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 将情感资源渗透至多个教学环节, 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深受美术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最终促进他们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诸如, 在《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中, 在瓷器教学环节, 教师播放歌曲《青花瓷》的MV, 提问:画面中出现什么元素?学生将会回答到:青花瓷、陶器、瓷器、陶瓷等。启发:陶和瓷一样吗?指导他们区分陶和瓷, 知道两者的烧成温度、坚硬程度、使用原料、釉料和透明度不同。接着, 教师展示各个时期的瓷器图片, 设置问题:由于工艺不同瓷器特点不同, 你们能说出青瓷、青花瓷、白瓷、彩瓷的特点吗?引导他们从瓷器的造型、釉色和装饰等角度进行欣赏。使学生了解到瓷器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 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的结晶, 培养他们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继续发扬和传承。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做好情感引导工作

高中美术知识比较深奥, 极具艺术特色, 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 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而美术作品的创作又来源于实际生活, 和社会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因此, 高中美术教师需认识到融入情感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室, 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构建第二课堂,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社会, 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创作灵感, 并从中接受情感教育。

举个例子, 在《中国民间美术》教学中,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和民俗艺术馆等, 为他们带来近距离接触民间美术的机会, 使其从中获取一些民间美术资源, 包括:刺绣、年画、剪纸、泥塑、玩具和风筝等。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是由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 是智慧的结晶, 突出审美性与实用性的相互融合, 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在第二课堂上, 学生同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对照, 通过近距离观察或接触, 使其进一步体会及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 了解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及艺术特征, 及其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五、总结

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 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与要求。教师需善于利用美术知识的特色, 通过营造生动情境、注重欣赏教学、发掘情感素材、开展第二课堂等途径, 在多个教学环节融入情感教育, 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摘要:美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类学科,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高中美术教学提出新要求。在高中美术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求, 还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也有助于良好学习气氛的形成。基于此, 本文主要对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进行认真分析和探讨, 同时罗列一系列适当途径。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长龙.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的融合性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 2018, (04) :147.

[2] 环磊.高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研究[J].教师博览 (科研版) , 2018, (02) :87-88.

情感教育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被提上了日程。所谓情感教育, 主要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融入情感的理念, 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思想, 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以及信念等, 进而挖掘学生潜在的情愫, 属于一种新型教育体系。也可以说, 情感教育是能够让学生愉悦身心的教育, 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提高他们的情感调控能力, 促使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美术又是中小学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自身包含了大量的情感教育资源, 为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与健全人格产生了重要作用。

二、情感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融入情感教育能够帮助

学生更好的体会美术作品的内涵, 让学生学会欣赏美, 能够辨别是非, 进而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 用情感带动美术教学发展, 成为深化教学成果的重要基石。

三、新时期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融入情感教育的前提

要在美术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 首先就要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 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 才能为情感教育的融入做准备。比如, 某一个孩子他在语文课或数学课上没有特别好的成绩, 导致内心是比较自卑的。作为美术老师就应多鼓励他, 多关注他。孩子慢慢地找回了自信, 不仅成绩有所提高, 其他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总之, 教师能够用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对待学生, 具备高尚的德行, 在美术课上营造民主、有爱的活动氛围, 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就会拥有乐观积极的情感态度。

2、在师生交流中渗透情感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 跟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跟学生进行交流, 在交流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比如, 在义务教育阶段, 学习“向日葵”课程的时候, 这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对色彩以及绘画有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增加学生对色彩情感的体验,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教师可以以向日葵作为出发点, 向学生进行提问:“大家有没有见过向日葵呀?那么向日葵的主色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向日葵是黄色的?它为什么又叫向日葵呢?”学生便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明白了这种植物有着跟太阳一样鲜艳的黄色, 在生长过程中朝着太阳的方向, 因此, 大家就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向日葵”。接着教师就可以启发大家:“你们从向日葵身上学到了什么呢?是不是积极、乐观以及温暖呢?”因为黄色在美术绘画中经常就是为了表现乐观与阳光等精神的颜色。接着, 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些交流给学生讲述关于颜色的知识点, 几种色系代表的精神分别是什么, 像红色代表着热情与奔放, 绿色代表着生机与活力等。这样的交流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 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 让学生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 在绘画中融入情感色彩, 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更加丰富。

3、在情境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 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模式, 把课堂归还给学生,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通过情境创设, 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作用, 进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情境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 让学生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 在学习“给树爷爷画像”的相关知识的时候, 美术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模式, 在整个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因为树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 不管是在公园里, 还是在马路边, 树的身影到处都是, 它们形态各异, 大小不一。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情境, 让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画出来自己心中的树是什么样子, 有的学生画的是春满枝丫的树, 有的是树叶茂密的树, 有的是落叶纷飞的树, 从这可以看出, 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对树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教师就可以给大家讲解这节课的要点, 也就是怎么画出树的线条与纹理, 表现出树爷爷的沧桑感。最后引导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思考身边的环保问题, 总之, 通过教师创设出来的跟美术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启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成效明显。

4、在手工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作为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进行手工活动开展的时候,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 根据教师设定的活动主题来发挥自己的想象, 表达内心美好的情感。在手工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开展是行得通的。比如, 在进行“一种奇特的脸”的教学的时候, 要求通过手工制作, 结合具体的揉、捏以及压等方面的技巧, 把那些没有形状的泥土打造成一张张奇怪的脸。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多媒体展示不同的脸的样子, 像京剧、川剧中的脸谱等, 让学生自主比较开始动手制作, 当制作完成之后展示给大家观看, 通过比较自己作品跟民族脸谱进行比较, 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与精神,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在美术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 体现了教学体制改革的要求, 也是提升美术教育水平的重要策略, 成为当前美术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所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美术教育要关注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融入情感要素,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美术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专业的美术知识, 还要在技能训练基础上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本文分析了情感教育的内涵, 接着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与审美理解力等方面分析了情感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最后提出了新时期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关键词:美术教育,情感教育,探究

参考文献

[1] 吴敏.情动辞发披文入情——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考试周刊, 2015 (9) .

[2] 季燕飞.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吉林教育, 2015 (5) .

[3] 陆春.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美术教育研究, 2015 (9) .

[4] 何云生.情感教育是初中美术教育的支点.成才之路, 2016 (33) .

情感教育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认为,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学习欣赏情感态度,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和学科综合素养发展需要。由此可见,从学生的课程学习发展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其丰富的情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价值观是优化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情感观,增强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加深识记理解;激活学生课程学习的内驱动力,丰富其艺术情感思维;培养学生高度的美术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课程教学运用效果。

一、探究事物现象内涵,培养学生的深厚美感

客观事物或者学习对象的客观存在具有千差万别的特性,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义所在。从事物的现象出发,注重其中的美术内涵挖掘,能够为学生提供可发散的思想情感源泉,同时,能够让学生在探究事物现象内涵的过程中,形成富有辩证意义的社会审美价值观。

从事物的现象以及内涵特点出发,深入探究其中的客观性和多元化,让学生形成丰富的美术情感思维,更为其发现美感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鼓励学生运用质疑思考的方式来深入探究其中的多元化表达意义。其次,结合文化背景,多层次性探寻作者的创作思维情感,从社会的深广背景意义中去发现文化价值内涵。最后,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辩证审美观,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符合人类认识和发展规律的观点来对审美对象进行思考探究,让学生能够形成科学规范的学习思维。

二、超脱审美功利主义,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现象告诉我们,人类的思想情感融入审美事物中就会形成一定的功利性。这样的功利性客观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正确的评价欣赏思维,容易使作品的思想内涵陷入一种肤浅的思想境地,还让学生在审美判断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缺少应有的丰富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根据审美的基本要求和运用原则,从生态性和价值意义出发,多以丰富的人文性和客观性来审视审美现象,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教会学生从审美事物的本质去深入认知、感悟审美对象,形成丰富的感性思维。同时,要求学生能够从文化发展的内涵价值出发,深入思考作品的发展意义,建议学生带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去体味其中的美感价值内涵。

在名画的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作品表达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以与创作时代相似的内心情感世界来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感悟和生成想象,从而让他们具有正确的情感体验观。同时,教师可以从名画的人物表现风格、画像的构图特点、事物呈现方式等方面分析,深入探寻其中的人物内心情感世界。这样深入理解作品,不仅能够体现审美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富有特色的审美价值取向,还能够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激活自身的思想情感,丰富文化知识和运用技能水平。

三、尊重多元发展需求,增强学生的心理效能

满足学生的课程学习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让学生的学习发展得到满足应该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任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得到全面满足,这样有利于激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教学实践来看,尊重学生多元发展需要,能够让学生主体价值得以体现,体现“生本主义”教学理念,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的多元学习发展需要得到全面满足,能够让学生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得到进一步丰富。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让学生能够在自由化和和谐式的课程教学中体味美术的美感和情趣,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现事物现象的主题价值。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由表达和探究权利,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主张,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以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兴趣。

总而言之,从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发展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课程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不仅是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是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健康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美术审美情感观更是满足其课程学习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郑集镇中心中学)

情感教育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1体会情感精髓于学生体验中

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知识学习当中去体验。同时, 体验式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情感教学的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环境的装扮,开展游戏,播放与教学相关的视频来开展体验式教学。比如:在《小手帕》的教学中,在课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将适合的纹样以及学生的作品贴在两边的墙壁上, 然后悬挂各种手帕。通过手帕这一个环境的创设,利用问答式的教学模式,就可以逐渐地将学生引入到对手帕的认识之上, 并且引导学生对各种基础的色彩知识以及图案知识加以了解,进而培养学生绘画设计的爱好。

2体会情感精髓于渗透教育中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拘于形式,也就是以往教学模式当中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方式不仅呆板、单一,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对学生的情感思维产生启迪。反之,如果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去接触美术,感受绘画之美,这样的教学必定会事半功倍。

比如:在《给树爷爷画像》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地美术教学情境, 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贯穿情感教育。第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树是非常常见的,无论是小区、公园,还是在马路旁边,处处道道都是树的身影,并且其高低、大小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到生活情境,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那一颗树。在学生绘画中,教师看到有的学生画的是春天小树的刚刚发芽,有的学生画的是秋天落叶的树, 也有夏天枝繁叶茂的大叔。这就说明了学生对于生活当中的树也有了一个初步整体的认知与认识;第二,教师将学生从生活中重新带入到课堂,提出其中的要点,也就是应该如何才能够合理地绘画出线条和纹理,将树爷爷本身的沧桑感和苍老画出来。那么,应该如何画好线条呢? 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个小游戏, 让学生加深对于线条的理解。比如:让学生在纸张上面画出线条,然后让每一根线条都去连接一个词汇,像垂头丧气———细线、兴高采烈———粗线、胆战心惊———波浪线。通过不同的的线条来表达情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第三,还可以进行延伸的教学,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在对树爷爷绘画的过程当中,你是否能够联想到环保问题呢?比如学生绘画了树爷爷微笑的时候,是不是就是环境保护的很好, 树爷爷很高兴呢? 当画到树爷爷流眼泪的时候,就表明树爷爷在看到狼藉的环境的时候,表现的非常伤心呢?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所创设的美术知识都是同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相互结合的, 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情感思想以及情感体验产生了启发,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体会情感精髓于用心创作中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重点,但是创造力的培养却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去“打破常规”,想象出独树一帜的事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意去想象,比如:太阳可以想象成为方形,月亮可以想象成为黄色,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抽象的图画或者是三维图加以观察, 培养其想象能力。

比如,在讲授与茶壶相关的美术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茶壶的了解, 说一下茶壶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然后,教师再找出具有时代特征好趣味性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提出问题:“在你们的想象当中,茶壶应该是怎样的? ”有的小学生说茶壶有三个壶嘴;有的学生说茶壶有很多很多的腿;也有的学生说茶壶身上有一条美人鱼等等,小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小学生自己做出来的茶壶也是五花八门的,有的小学生将茶壶做成了小动物;有的甚至做出了一个人形。很多小学生都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作品,并且还讲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这样,每一个小学生都成为了一名小小艺术家,改变了以往单一地模仿的局面。在这样的美术课堂中,和谐融洽地师生关系所营造出来的情感氛围,对于小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有着极大地帮助作用。

4体会情感精髓于学生评价中

在学生情感的培养环节,作品评价是其中有效的方式之一。比如:在课堂前结束的几分钟,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展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从色、形、线等绘画要素入手,对作品表现的的方法以及存在优缺点加以分析。如此,对于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非常有利。同时,在这一环节结束之后,还可以让学生相互赠送自己的作品,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感情增进。

5结语

在小学美术美术教学中, 除开对学生专业美术知识以及美术技能的传授之外,还应该多多开展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更不能忽视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美术欣赏能力都有帮助作用,并且,也可以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目标的达成。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精髓所在。本文对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可以让情感教学充满小学美术教学课堂,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提升,让学生体会到真情实感。

上一篇:发展模式林业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