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诉求与包装设计论文范文

2024-01-25

情感诉求与包装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追溯设计的本源, 远古人类因为生活的需要, 在面对实际问题中制造出了解决问题的工具。所以, 设计的出发点, 是解决问题。

人之所以为高级动物, 是因为人不仅会使用工具, 还会创造工具, 并且在满足了实用功能的前提下会追求造型的美感以达到精神上的满足, 这是人类智慧的表现。

包豪斯认为“设计源于生活, 并高于生活”, 就是形象的概括了设计从实用到精神的升华。

由此可见设计的初心, 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享受它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二、何谓情感

情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东西。从远古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 到逐渐适应自然的试探, 最后到征服自然的喜悦等都是人类情感的体现。从最初的制造工具, 也是出于人对觅食的渴望;建造房屋, 出于人对庇护的需要, 这一系列的人类活动都是以情感为支撑点。有情感, 才有喜悦、兴奋, 悲伤、失望, 骄傲、炫耀等心理活动。为了满足或消除人的某种情感, 相应的出现了不同的活动和创造[1]。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关于情感这样说道:“无论什么—我们的言词、思想, 甚至我们的行为, 都不能象我们的情感那样清晰、确切地反映我们自己和我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在我们的情感中可看到的并非个别的思想和个人决定的特点, 而是我们心灵及其结构的全部内容的特点。”[1]由此可见, 人的情感表现代表着他的个性、代表它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从中也可以体现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情感与设计

1、大众视角下对设计的评断

这里所说的大众指没有经过专业设计知识训练的普通大众, 这些普通大众占了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他们通过生活中的经验, 对所接触的设计做出反应:我喜欢这个颜色;这个摸起来很舒服;这很有意思;这个空间阳光充足让人心情舒畅等等, 这些都是他们非常直接的心理感受所做出的评价。只有进一步的了解, 才能够接触到设计的内涵。在形形色色相似的物品之中, 如何才能让你的产品脱颖而出, 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故事。人往往在这方面没有抵抗力, 遇到能够触动自己的东西, 即使它比较昂贵也想得到它, 即使它很不起眼也想珍惜它。这是设计情景与人的体验所碰撞而产生的化学反应。

农村的老奶奶往往能够做出色调鲜艳但是整体和谐的棉袄、门帘、坐垫等日常用品, 她们并没有经过专业的造型及配色的训练, 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感受和体验赋予她们的灵感。这往往是设计师都难以做出的朴实的作品[2]。

2、设计师视角下对设计的评断

与大众视角相反, 设计师在观察和评断设计的时候, 往往摒弃了个人喜好, 而是从造型、空间尺度、配色、结构、材质、造价等视角来审视的。这已经成为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

恩·劳森在《空间的语言》中提到这样一个现象:“建筑师谈论设计的布局是, 他们会把它作为一个个活动空间来描述—“这是休息区, 这是餐饮区”, 事实上, 居民更喜欢坐在舒适的椅子上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2]这是因为有时候设计师太执着于设计的原则, 而忽略所使用人的情绪和心理感受。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对客户侃侃而谈, 很多时候却忽略了客户真正的心理需求。家对人们来说是一个让人放松和感觉温馨的地方, 它承载了住户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情趣, 设计师提前规划好的空间划分, 住户也许并不会按照常理出牌。

3、大众的情感体验与设计

大众的情感与个人的社会经历及生活体验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一些作品能够引起这部分人的共鸣, 而另外的人却并无感觉, 这是个人情感经历与体验的不同所导致的。但可以说明一点, 只有相似的情感体验才能引起共鸣。

人的情感赋予看似普通的物品深层次的含义, 这些物品成为人抒发情感的对象, 也成为人情感的寄托。例如, 玫瑰本只是普通的花朵, 是人赋予它代表爱情的含义, 而设计师则抓住这一心理感受, 用玫瑰这个符号制造出各种各样浪漫的产品, 让人的情感有了依托。

4、设计师的情感体验与设计

设计师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所作的设计, 是自己情感的寄托, 而这种无声的情感通过作品来引起大众的共鸣。但不同的设计师对自己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和情感, 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会与自己的作品相遇。

中秋将至, 各类月饼琳琅满目, 相似的包装与宣传语让人过目即忘。而中央美院胡永和老师所带领的团队“喜物”推出的一款月饼脱颖而出。他们耗费了8个月时间, 走遍国内42个城市, 搜集了372款各地传统月饼, 绘制出了独一无二的“中国月饼地图”, 并从中精心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8枚老字号月饼。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它已经不只是单纯的月饼, 更是代表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设计师把自己对文化对事物对生命等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 通过大众的解读, 而使他的观念深入人心。设计师把情感通过作品抒发出来, 从而让大众的情感也有归宿, 这是设计师的厉害之处。设计师以大众的情感需要为出发点, 将它实物化或是精神化, 这是大众所做不到的。

四、小结

综上所述, 情感是设计的先导, 是设计的出发点。即使从实用的角度来进行设计, 也是为了满足人们某方面的需求。设计不能脱离情感而存在, 设计是满足人情感的手段, 设计的成果是安放情感的载体。人因为自己的情感对生活中的物品, 建筑, 空间等做出喜好判断, 这反应的是人最原始最直接也是最忠实的感受, 是不经过理性修饰的原始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左右人的判断, 是内心真实的表达。设计只有从情感的角度出发, 才能够赢得大众的芳心。生活因为情感而丰富多彩, 设计来源于生活, 从情感中获得灵感, 进而使得情感得到寄托和升华。

摘要:人是情感丰富的高级动物。世间万物因人的情感而充满意义。人的情感左右着人们的判断, 人在社会中的实践与体验左右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设计从情感的角度出发, 满足了人们对实用性、功能性和美感的需求。设计不能脱离情感而存在, 情感则是设计的指明灯。

关键词:情感体验,感性设计

参考文献

[1] (俄) П.М.雅科布松著;王玉琴等译.《情感心理学第2版》.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7页.

情感诉求与包装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真实的世界

1、认清真实

人类作为生物生活在地球上, 由于地域和思想的局限, 眼界常常狭小, 此外生活又使我们受很多问题不同层次上的影响。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提出大多数人对于世界的关注只停留在对自己周围世界的短期变化中。当我们放宽视角, 看看千里之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 真相往往触目惊心。人类的自我满足与对真相的忽视, 使看不见的破坏正在蔓延。世界是真实的, 人类的需求也是真实的, 要认清的是人类的需求作用在世界上的真实。

2、被扩大的“需求”和被忽视的“欲望”

社会发展到今天并不纯粹, 国家和个人似乎都在围绕“经济”这个点在高速运转。任何活动都被潜在的既定目标规划好了, 即以市场为导向, 以利润为目标的运营模式。《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的“真实的世界”讲的就是“需求”, 设计应该为人的“需求 (needs) ”而不是“欲求 (wants) ”设计。需求被扩大之后则成为了欲求。现代社会的广告和市场就是让我们去寻找并且认可那些肤浅的改变, 期待并最终需要他们。

“欲望”和“欲求”是不同的, 可以认为“欲望”才是人内心的真正需求, “欲望”太多并得到了实现就变成了“欲求”。“欲求”得到实现的同时, 任然会存在不满足的事实, 也就是真实“欲望”被忽视, 这成为了广告商抓住的商机。那些更新换代的产品, 美轮美奂的广告语所突出的每一个重点, 都是上一代产品没有满足给我们的欲望的实现。错误在于过度夸大和强调, 这会使后期出现需求不平衡的现象, 被夸大的功能不能满足真正的欲望, 形成正反馈回路, 所产生的就是资源浪费和贪婪索取。

真正的“欲望”源自对自我内心的观察和认知, 它富有情感, 如同潜意识一样存在在可知又不可知的记忆表层。人类对于事物的选择, 往往并非来自对环境的理性判断, 更多的是来自于潜意识的欲望选择, 这种本能决定着我们喜欢什么, 厌恶什么, 害怕什么。

二、基于真实需求的设计

1、“局限三角”的反思

帕帕纳克在书中第四章:你自己完成的谋杀——设计的社会和道德责任中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图像“局限三角”。根据这个“局限三角”, 社会价值变得可被评价, 不过它的悲观性在于, 它把人类的不断突破和寻求当成是一种终结, 进步到了最终阶段就变得没有意义。但是三面牢笼存在的矛盾性和反复性决定它并不是那么好突破。就如同设计所面临的问题一样, 设计师们常常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尝试着改变世界, 而真实的世界则被所有人忽略掉了。找到一条真正适合的道路最重要的是发现, 唤醒情感和直觉。设计需要进步, 并不是每一个往三角牢笼上靠近一步的努力都就会让我们和毁灭接近一步。设计除了美学和功能以外还应该有更高的价值, 实现一种人类对自我世界的持续进化。

2、为精神的设计

在旧城或社区改造中常常提到一个词“场所感”, 它强调的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 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行为习性, 这些行为是源自时间累积的本能情感反应。有精神记忆的环境使精神有所依托和慰藉, 时空的变化感和历史的沧桑感本来就是有感情的。基于塑造场地的情感的设计, 拥有更多潜在的功能, 不仅可以在物理层面上使人类得到满足, 同时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为满足自我实现需求提供有一种可能。

三、结论

帕帕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 给我们警示的是设计师需要拥有的莫大责任感。他强调:“我们设计的东西都会造成后果, 这些后果会延伸到包括政治、健康、收入和生物圈在内的不同领域。”我们不想让这个世界变糟, 是因为自己所完成的谋杀。时代在改变, 正因为帕帕纳克他们在那个年代的努力,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关注到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人的内在需求。作为当代设计师必须做到时时刻刻审慎的走每一步, 每一个设计都将被世界审视, 每一个设计都应致力于美化这个世界。现代社会需要激进的观点来促使进步, 也需要设计师更多的关注到内心的需求, 带给人情感的满足。

摘要:本文以《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为基础, 主要探讨了需求的尺度, 为何需要关注需求, 以及为需求而设计。文章围绕着帕帕纳克的设计伦理思想, 通过对其设计思想的合理性以及局限性的分析, 引出当代设计师的职责以及大众对设计作品精神性的需求。本文认为设计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到内心的需求, 设计作品应该更多的带给人情感的满足, 才能使设计实现对自我世界的持续进化。

关键词:维克多·帕帕纳克,需求,情感设计,设计伦理

参考文献

[1] [美]维克多·帕帕纳克著,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 周博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3.

[2] [美]伊恩·伦洛克斯·麦克哈格著, 《设计结合自然》[M], 芮经纬译,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3]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著, 《人类激励理论》[M], 许金声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4] [美]丹尼斯·梅多斯等著, 《增长的极限》[M], 李宝恒译,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

[5] 林玉莲、胡正凡编著, 《环境心理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6] 周博, 《维克多·帕帕奈克论设计伦理与设计的责任》[J], 《设计艺术研究》, 2011年第2期, P108-114.

情感诉求与包装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在经济时代的今天,艺术设计的审美化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包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形式,其审美性对生产商及消费者来说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针对如何营造包装的审美化及包装设计师须具有的素养,来阐释包装设计中审美化应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审美化 意蕴 创新

“审美”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提及的一个词语,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裕,包装设计的审美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包装设计在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环保性的前提下,其自身的审美特性也日益成为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主导因素。我们所谓包装设计中的审美化主要体现在用审美因素来装扮产品,用审美眼光来审视产品,无论什么产品的包装,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它带给人们带来怎样的视觉美感及心理美感,其次应考虑的是这种美感是否对消费者审美素养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其实,在国际化经济的浪潮中,包装设计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因为优秀的包装设计能够极大地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能够为企业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使人们的审美观念随着产品包装的审美化不断的得到升华。设计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很多人不但接受了“设计”,并认识到了“设计”,而且还认为更加需要“设计”。由此可见,设计便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许多给我们带来审美感受的包装设计,例如日用品、图书、时装、家用电器等,所有这些商品都有精美外形与包装,为的是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这些都是设计审美化的表现形式,都对刺激消费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墨子说过:“故食必长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这就表明消费者在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就会追求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因此,如何能够在保护商品、方便运输、环保、节约资源、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出极具审美价值的包装设计,这是值得我们来探讨的一个课题。

一 包装设计的必然出路——审美

现代的包装设计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同类商品的竞争必然会导致优胜劣汰。比如说相同质量的产品,如果包装精致并具有审美意境肯定会更受消费者的欢迎,进而促进产品的发展;二是要满足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通过什么手段才能事半功倍,这不仅是对生产商的历练,也是对包装设计师的一种考验。因此,包装设计在满足保护商品、方便运输的前提下,如何使商品赢得消费者的厚爱,使产品能够长盛不衰,最主要的还是要在包装上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这就对包装设计审美化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众所周知,消费时代的美学与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致使制造商由原来的以产品实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为重心的传统经济,转变为以实用与审美,产品与体验相结合的经济。使人们在进行购物时,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买东西”的快感,还有就是精神对美的需求即美的体验或情感的体验,进而使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使人们在购买到了心仪产品的同时,精神上也得到了满足。

另一方面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由于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致使各个时期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形式也不相同。因此审美观念会随着时代、地域以及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而变化,进而产生出适合其审美趋向的包装设计作品。单单以实用功能所带来的有限价值和益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渴望更美更富装饰性的包装设计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从个人的审美需求来看,由于受经济的冲击及多元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欲望在不断提高,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追求个性化的审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所以包装设计只有与时俱进依据大众的需求不断创造出新的审美形式,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

从上述几个方面的阐述可以验证包装设计审美化的重要性,它牵扯着生产商的利益,影响着消费者的审美观念,成为维系商家与消费者的桥梁。因此,要想在市场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使该产品能够持续发展,除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外,还要依靠一些辅助性的艺术设计来打造出奇制胜的销售策略。其中产品包装设计的美感就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 包装设计审美的完善——创新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包装设计的审美创新是体现在包装设计活动中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科学技术为包装设计提供了新材料、新工艺,促进了其艺术形式的新发现与新创造,使包装设计实现了科技内涵与艺术元素的统一。包装设计的审美创新过程与一般创新过程的区别在于它不仅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而且具有情感性,同时还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和意蕴内涵。

1 独特的思维方式

包装设计是商品的外观展现,是为了使该商品能够从同类商品之中凸显出来,包装可以说使商品的符号形式。但是,这种商品的符号形式不能是一个纯粹抽象的符码,必须是生动形象的图像符码,因此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必须具有的。从包装设计的造型语义上来说,包装设计是通过文字、图形、色彩、造型结构等元素构成的。而终其所有的过程无不闪烁艺术思维的光辉。优秀的包装设计在其构思的过程中就运用了独特的思维视角。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是能够出奇制胜的法宝。

本人在指导的08级艺术设计专业刘春萌的红酒包装设计时,让其抓住该红酒是为现代女性而作的这一主题,将现代女性身材的曲线美融入到酒瓶造型的设计中,借此传递现代女性的柔美身姿和时尚元素。由于该作品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此作品荣获了“2010年重庆市大学生普拉斯杯创意设计大赛”的优秀奖。另一方面,如果从图形的设计角度来分析,图形的运用要选择能体现出与内容相统一的具象形、抽象形或意向形的表达方式,使消费者看到后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图形的变化要恪守艺术的主次、强弱与和谐的规则。就色彩搭配而言,色调、色相、色彩的运用,都要能使人们感受到设计传递出来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象征寓意等。因此,运用独特思维方式创造出来的产品能够刺激大众的视觉感官,提升人们的精神愉悦,加深商品在消费者头脑中的印象。

2 意蕴的营造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对当前各门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包装设计必须要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里,努力寻找建构于现代意义上的民族风格,从民族民间的艺术瑰宝中寻找造型语汇。把中国的文化凝练成视觉符号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因为设计形式是时代精神的载体。设计不但会说话,有表情,而且还具有思想。优秀的包装设计既可以弘扬中国文化又可以美化商品,消费者的文化修养也能因此得到提高。我们所说的意蕴美作为中国美学的一个范畴,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心体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审美愉悦。它徜徉在人们的心间,是一种“超形独存”的艺术精神。因此,在面对西方设计风格占强势地位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发扬独具中国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中国的包装设计在创意构思时必须要注入“意蕴美”的表达。因为包装设计的“意蕴美”是无形的,是一种虚灵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但是包装设计的意蕴之美,又是建立在图形、文字和色彩的基础上的,是设计者在客观媒质中注入的主观感情,是设计者凭借艺术技巧酿造出来的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如学生张志远的 “泸洲老窖”包装设计,就是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祥云和蝙蝠的巧妙结合,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处理出一种意境美。只有具备这种有内涵的包装设计才能符合在当今这个比较张扬的时代,才能让人们得到所渴求的含蓄美。

3 情感化设计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越发变得淡漠。如何借助包装设计去展现人情、去进行情感交流,使无声的包装设计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这也是包装设计审美化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包装设计不仅是通过设计促进商品销售,同时也是设计者独具匠心的情感载体,情感化在设计中是通过图形与文字符号来发送信息的,消费者在接受这些信息的同时,感受到商品独到的人文关怀,从而使消费者渐入佳境,产生购买欲望。因为商品并不单纯是物质的东西,它是给人使用的,与人有着密切关系。单纯的商品包装设计很难打动大众的心灵,要引导大众消费,就必须设计出美妙的情感氛围去烘托主题,使消费者在看到商品包装时,被其所表达的情感信息所感动,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在创作主题情感时,要将“情”与产品主体相融合,并带感情化,创造出主题画面的意境,使要传递的“情”的形象与消费者发生关联。由此,包装设计不止是要求实用、形象生动或者诱人,它还必须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蕴含深厚的审美意蕴与富有情感化的设计观念相融合。总之,“需要是创造之母”,对于包装设计的审美创造来说,人的需要是它不竭的创意之源。

三 包装设计审美化的缔造者——设计师

艺术设计师是经济审美化的具体操作者和实施者,包装设计作品是设计师智慧的结晶。设计师个体的因素对设计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设计而言,设计师心中美的理念就是设计的灵魂。为此,在当前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下,包装设计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来面对这样的时代呢?

1 深厚的文化底蕴

包装设计师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提升包装设计产品的品位。任何民族的设计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脱离不了社会文化环境中滋生的民族精神。包装设计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各民族的设计风格和各民族精神的创造集合,世界性的设计文化是不可能形成的。因此我们在设计中考虑更多的应是中国文化本身的价值,将传统文化融入设计,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肤浅的美化上。只有具有文化底蕴的中国设计才能够屹立于世界设计之林,才能创造出更有审美意蕴的设计作品。这是有民族责任感及中国气质的当代包装设计师所要具备的素质。

2 紧随时代的发展

包装设计的观念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冲击人们的设计观念。反之,设计的超前也会引领商品经济繁荣,如服装设计、汽车造型设计甚至建筑设计等,都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这就要求包装设计师要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当前的设计动态及人们的审美需求。亲自深入到生活中去发现设计灵感,确立设计思路,憧憬设计理想,使设计作品在品位和风格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3 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设计师必须具有常人不及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是随着社会发展、大众审美需求以及个人情趣等不断变化的。为此,设计师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可以先从设计本体方面提高,超越不适应当代审美需求的模式;其次,在认识上完善自己,重视创新并把设计理念融入多元共生之中;最后,在具体的设计实践及美学追求上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实现双层超越,既要植根于传统又要有所突破,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设计形式。总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有实干精神来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还要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达到创新。

四 结语

包装设计与其他艺术和文学一样承担着人类文明延续的角色。21世纪的今天,包装设计又称为“绿色包装设计”,其环保性的体现不仅在材料、造型、视觉上,而且还体现在对使用者的精神关怀直至带来的审美体验上。因此,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消费者,都应该理解时代的变化和时代的特点对包装设计提出的要求。要关注时代变化所引起的设计风格变化,对于每一个时期出现的设计风格,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它的表面,不是肤浅和简单地理解它们的形式,而是要深刻地理解他们所包含的时代和文化气息,理解深层的审美需求,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设计之路走的更远更长久。

参考文献:

[1] 凌继尧:《大审美经济形态中的艺术设计教育》,《装饰》,2006年第8期。

[2] 冯永华:《民族风格的创新设计》,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出版,2005年版。

[3] 陈红:《浅谈包装设计中摄影元素的应用价值》,《美与时代》,2010年第11期。

[4] 宋生贵:《当代民族艺术之路》,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 彭建祥:《包装设计的时代特征和民族性关系的思考》,《装饰》,2004年第1期。

作者简介:陈红,女,1976—,安徽淮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情感诉求与包装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药品是一种特殊化的商品。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各种保健、治疗等功能不同的药品层出不穷。而影响药品销售的原因除了质量、效果外,与其外部包装也息息相关,药品的从内到外设计不仅要达到治疗患者身体疾病的要求,与此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去讨好患者的心理要求,增加药品的利用价值。所以情感化的药品包装设计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其也是现代衡量药品的一个尺度。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 药品包装 包装设计

我国是一个药品用量大国,受研究现状影响,国内药物的质量普遍低于国外水平,尽管我国医药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内中医也通过提取重要因子来将中药西药化,但是这种差距还需要长时间的拉近。如何能够提升我国药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如何使得我国药品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我国人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1 情感化设计概念和背景

情感化产品设计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设计过分强调产品的机能导向、忽视人的情感需求而提出的。情感化产品设计旨在扭转功能主义下技术性凌驾人情感之上的局面,使得以物为中心的设计模式重新回归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主线上。情感化产品设计即是一种着眼于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和精神需要的设计理念,最终创造出令人快乐和感动的产品,使人获得内心愉悦的审美体验,让生活充满乐趣和感动。

2 情感化药品包装

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刺激着我们的情感发生变化,人的情感对我们健康的生活是有重大影响的。包装设计本意在于,通过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胶囊外壳、纸盒等外部包装来达到安全运输流通的目的,而现在也被用于去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起到促进销售作用。情感化的药品包装设计,旨在通过视觉、诙谐幽默语言的交互作用,使患者产生积极情绪,帮助一些特殊群体更好的服用药物,及时的治疗病症。而我们需要通过药品的外观包装即视觉效果、药品包装的内在水平、及药品包装给患者带来的情感思想上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完成对药品包装的设计,我们无法去设定用户即患者的情感,但我们可以从包装上出发去影响其情感。

3 药品的使用群体及其特殊性

我们大致将人类患者按年龄段划分为幼年期,成熟期,老年期。因为年龄段不同对药物的抵抗情绪不同,而药物包装的一些特殊处理都有助于所有年龄段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幼年段儿童虽五感健全,但是缺乏对事物的成熟解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成熟期的人们已经有了对世界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事物具有自己全面的解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最强。而老年期的人们,由于细胞器官的老化,诸多行动不便,五感减弱较大,处于人生的多病期。

4 药品的包装设计

4.1 针对幼年期人群的设计

对幼年期人群的药品的包装设计首先必须以安全为第一要点,由于该特殊时期的人群正处于大脑身体发育时期,相对较为活泼多动,他们的行为多没有定向性,很难猜测,且其对未知的事物总充满好奇心理,甚至拿嘴咬包装,我国因为误食药品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极多,所以在设计儿童药品时应该增加其打开难度,可以采用反向旋转方式。其次,根据幼年群体的多动特征,可以将药物包装盒设计成卡通形象或是积木等有利他们健康的形状,增加药品的游戏性功能,以达到良好的交互要求。在包装上取其所好,画一些正能量的动漫人物,在治疗患童的同时还丰富了其想象力,有助于其脑部的开发。

4.2 针对成熟期人群的设计

正常的成人都已有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五官去判断事物的好坏优缺点,所以该类人群的药品设计考虑情况较少,在药品包装方面,我们可采取标准的,中规中矩的形式去包装,将药物的使用说明性能写于起眼的地方,包装盒可以简单大气,也可在其上面添加一些幽默广告词,使他们在服药的同时得到较大可能的情感交互,使其心情愉悦。

4.3 针对老年期人群的设计

一般来说,老年人会有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空巢、行动不便老人的老人。由于一些年轻人的背井离乡,留守老人需独自去处理生活中的杂碎繁琐的事务,在生病时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另外,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在生病时,更难照顾自己,使得他们更加缺乏安全感。基于以上原因,药品的包装设计需要考虑以上情况,遵循积极快乐的情感化原则,设计出合理的、能给人带来安全感的包装。由于老年人的记忆衰退,导致他们用药极为不便,少服、漏服、重服情况多有发生,考虑到这个因素,药品包装设计可向人工智能方面着手,可以设计出带有语音提醒的药品包装盒,利用蓝牙等无线功能与手机连接,起到实时监督提醒作用。

结语

由于现在市场竞争极为激烈,患者数量庞大,为凸显药品的竞争优势,我们必须结合各种患者的心理特征,设计出合理、特色的、情感化的药品包装,以此来满足患者的需求,增加药品的市场占有量。

参考文献

[1]张俊华.论现代药品包装设计[J].设计艺术,2008(2).

[2]陈蒙.儿童药品包装设计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3.

[3]王向阳.基于消费者心理的药品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07,28(2).

情感诉求与包装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建筑已不再是简单的遮风挡雨的钢筋加水泥,没有生命的冰冷空间,而是被赋予了情感思想,情绪思愫,这些思绪感情被人们融合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使建筑有了生命,有了温度。它们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情感;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建筑关注人文思潮的变化,满足人心理审美和精神追求是居住环境进步的阶梯。建筑情感空间和环境空间的同构关系可以通过视觉语言来传达给居住者,或者听觉、触觉同步感官汇聚成内在表象的抽象具体化。空间设计,它是通过人的生理感验,进而与人发生情感的直接诉求联系,从而蕴藉其诉求的各种情愫。关注人类情感变化,关注受众心理需求,满足精神财富追求,浅谈其中与环境艺术设计的缠绵悱恻之关系。

1 情感空间通过视觉语言传达

任何空间效果和环境艺术的传达,视觉是最直接的传达方式。各种不同形状巧妙组合或单一呈现的空间形式,无论错综复杂或简洁单一。都在或抽象或具象的程度上承载了居住需求者对环境的诉求。建筑情感空间和视觉语言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融合视觉语言作为建筑情感空间的载体,情感空间的设计实效借助视觉语言传送给环境居住者;情感空间的架构韵之以色彩点缀,同时遵循视觉空间秩序性的规定;以建筑情感信息定位为依据的准确色彩描绘,利用色彩本身的情感属性和人的情感信息定位紧密结合,丰富了视觉语言的传达效果和受众接受率。不同环境设计中不同的色彩,其所表现出的情感也各异。色彩和谐地存在于建筑空间视觉语言之中,为建筑情感空间赋予极佳的视觉表情和恰切的心理感情定势。充分传达建筑情感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是视觉语言的使命。

2 空间结构与建筑情感的同构关系

空间结构是建筑情感空间的魂,运用实质存在中有限的物理空间,通过空间结构和几何线条、节点的巧夺天工之艺术思想构建出环境需求者五花八门的心理情感需求,是如今环境艺术设计的一大命题,随着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如何运用有限的空间构造营造出无限的空间感受,已是建筑情感课题的使命。建筑空间情感化、人性化的塑造,使其充满了特定的情感信息。应该通过其特有的空间结构关系和艺术表现力传递建筑的情感。这种特定建筑情感的凝固和展示,就是以具有可感性、可视性、可触性的空间结构汇聚成的。即把抽象性的情感概念以抽象的空间符号或具象的结构形式,转化为可被感知的情感符号或视觉语汇,以空间结构语汇来完成情感的寄托。北京水立方建筑特定的水滴造型,有意借鉴水滴的圆润和柔和之造型,同构出一种曲柔之美,银白色的外表同时辉映天空的背景,强化造型透视的逐层柔软加快的节奏伸展,增加了建筑的固有高度感,高峻威严、稳重直观。使人自然产生定位联想从而表达建筑情感。升高的架空结构性语汇既符合这个建筑的构造逻辑,内部钢化结构榫接得当,相连细密有间且不显突兀,犹如自然界生物体的体位神经脉络,清晰而又各自有着重要作用,不至于浪费器材而哗众取宠。既满足内部空间需求,给人以宽阔的空间感,又自然地作为了造型的视觉元素,本土的传统建筑情感意念与现代设计审美思想,通过简约的塑形和空间序列的有机整合,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话语转化成现代感的设计语汇,保留在了特定的结构之中,从而展现出华夏雄厚的建筑文化和气度非凡的精神。

人对于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投注,是一种极具抽象意义的无法捕捉的思维运动,也是众多情感本质外化的分支之一。是个抽象概念意义的阐述和信息传达,这就必须依附于具体的客观实体,建筑空间的多维度表现,即是基于此基础之上。建筑情感转换成几何图形或是空间意象以及色相元素等一种符号或者综合作用的诸元素集合体,传递给受众。而建筑本身的固有属性,决定了情感信息的转移,必须依赖于视觉和触觉等多维度感知和对它的准确识别和判断,以可视化的形式被人们认知。建筑信息通过刺激人的各种感触器官,使人产生一定的思维冲动和心觉联想,在大脑中经过与已有经验、知识和心理概念的相对比、分析联系、类似整合,进而与所要传递的建筑情感信息达成心觉共识,进而引起心理上的共鸣和精神共振。

3 环境色彩与建筑情感空间相互依存

色彩在建筑中是不可缺少的元器件,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更是评判环境艺术设计结果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于不同色彩的色相、色感、色性以及色调冷暖的把握,是一个环境艺术设计者的必修课。各种颜色有各自自成系统的色彩意象。例如,蓝色给人以智慧、平和、清新、勇敢的抽象联想,有明晰合乎逻辑的心态,能够促使人思维明朗。很多后现代派的建筑紧紧抓住蓝色基调的这些属性和情感特征,利用蓝色的反光材料地面和周围深蓝色湖水图像的墙面,营造出一个轻松、安宁、舒适的环境空间。蓝色同时还传递给人一种健康的信息。在空间设计中利用色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特有属性渲染空间氛围和环境改造,能够取得建筑形体语言想要表达而无法比及的表情效果。建筑色彩空间情感语汇构建、展示,直接构筑起现代人与环境及其构成元素间沟通桥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色彩不仅提供各种视觉美享受,根据色彩各种特性、属性的联结架设起人与自然对话的桥梁,促使人与其相通的心理性质和社会文化发生联系,引发相应情感沟通。也可以宣泄某些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对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正面积极的影响。抽象的情感色彩含义,通过特定的色彩符号的空间语序构造,塑造出完美空间艺术设计。通过这些象征或寓意的手法借助环境设计和空间营造融化人类情感,是建筑情感诉求的具体表现,也能够促使环境设计向人文领域发展。渗透进以人为本、以居住者舒适,满意为空间环境设计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 邓福星,王菊生.造型原理[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 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M].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

[3] 安藤忠雄.论建筑[M].

情感诉求与包装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情感化的儿童服装设计要求在设计中充分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本文从本能情感设计、行为情感设计、反思情感设计三个层面着手,分析儿童对服装的色彩形象感知,使用时行为感受,对于服装的想象反思等三种心理感受水平的综合作用,从而引出针对儿童的服装设计原则。

关键词:儿童 服装设计 情感化设计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在其撰寫的《情感化设计》中,根据现代心理学对情感的分析,认为人的情感体验来自于情感产生的三个水平: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诺曼认为,情感化设计相应地也有三种水平,即本能水平设计、行为水平设计和反思水平设计。服装的情感化设计是人的内在情感和精神的需要,目的在于创造出令人愉悦、令人感动的产品,以满足人在各种日常活动中的相关需求。

本文讨论的儿童服装情感化设计原则就是从以上三个层面来构建的,通过对各种设计元素的把握,将儿童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情感需求融入其中,以本能、行为和反思情感设计等形式塑造良好的场所氛围,让儿童在穿着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拉近儿童与外界的距离,营造积极的成长环境。

儿童阶段的身体机能和心理发展有其特殊性,表现出的情感需求也有其独特性。通过对儿童日常生活的考察,可以发现:儿童对父母等亲人较为依赖,基本不能独立生活;特别希望获得父母、周边成年人以及同龄人的认同,渴望归属感;其行为举止、兴趣爱好都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

由于儿童主要是依赖其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觉对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产生正面或负面的情绪,进而生成某种情感,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在顾及服装所处的环境、监护人及周围人群态度的同时,更需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以儿童的天真之眼去看待\"服装\",才能做出更科学的设计。

一、形象与印象:本能情感设计

当我们感觉某物\"好看\"或\"不好看\"时,这一判断首先直接来自本能水平。诺曼认为,本能水平的设计的基本原理来自人类本身,在人们之间和文化之间都是一致的,在本能水平设计中,人对物的印象直观地来源于物的形象。因为本能水平的情感先于意识和思维出现,所以本能情感设计给予人的最初感观效果和第一感觉有直接关系。

儿童可以敏锐地接受到周围事物发出的情感信号,所以设计师应重视从造型、色彩、材料及肌理等基本形象因素入手,使儿童在喜欢和穿着时获得第一感觉上的认同。

造型所带来的亲和力是情感产生的途径之一。首先,儿童服装的款式设计要贴近自然,符合儿童对自然的感知,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和谐;其次,儿童服装可以带有某种玩具的性质,设计可以通过儿童熟知的游戏、动漫人物形象或场景来创设强烈的游戏趣味,迎合儿童的天性,获得儿童的情感认同。

在阿恩海姆看来,对色彩反映的典型特征,是观察者的被动和经验的直接性。情感化设计中色彩对人的视觉刺激是最为强烈的,甚至可以影响我们正常的心理感受。服装的色彩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儿童通常偏好明亮、轻松、愉悦的色彩,所以儿童服装宜选择此类色彩以求产生积极、活泼、愉悦的情绪情感。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服装色彩调和孩子的性格,比如给内向的孩子使选择亮丽色彩的服装,给急性子的孩子选择柔和色彩的服装等。

儿童通过服装的穿着,可以感性而直接地建立起对某种材料及肌理特有的视觉、触觉等的综合印象,进而产生对特定物质的初步情感。所以儿童服装的材料选择需要注重自然和环保,在满足儿童亲近自然的情感诉求的同时,培养他们形成对于周围物质世界的健康感情。

儿童服装情感化设计的本能情感层面的成功表达,在于服装的造型、色彩、材料及肌理等物理因素造成的综合形象效果所带给儿童的良好印象,要达到造型生动有趣,色彩明快有益,材料及肌理环保自然,结构科学安全等。

二、功能与人机:行为情感设计

诺曼提出,可用性研究界的实践者对设计强调的是,情感化设计中行为水平的设计主要讲究的就是效用。在这里,外形事实上并不重要,设计原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性能。

人与物交互的情感来自人们在对物的使用中所感知体验到的功能效果,即物的效用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如《庖丁解牛》中庖丁凭借锋利的刀,将他解牛的精湛技术演绎到了艺术的境界,使观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这里\"刀\"的性能效用是关键。

儿童的行为是设计关注的焦点,服装的性能则是设计的关键,设计必须符合儿童行为特征的要求,让儿童在使用服装的过程中,因为其行为的参与而被唤起某种有益的心理感受,服装性能的设计考虑主要在功能与人机交互这两个层面:其中功能性是最基础的,即某种儿童服装最本质的使用要求;人机交互则重在易用性,在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设计要符合儿童的使用特征--身体尺度、活动操控能力及认知能力等方面;。

行为情感层面的儿童服装情感化设计重视儿童使用时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与感受。儿童在使用服装的行为过程中,可以体验舒适和乐趣,获得一种对于事物具有的心理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儿童服装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功能细节体现对儿童活动的包容与关怀,让儿童使用时产生被关心、被呵护的感受。

三、想象与感受:反思情感设计

物通过自身的形态语言和功能符号传递信息,人们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对物产生想象与感受,直至理解或认同。期间产生的反思情感是由人类意识中的反思水平决定的,与人的阅历、所处的文化和时代背景有关。有时、一个物品并不好用,甚至已经根本没有用,但却仍然受到喜爱,这是由于该物品曾经被有效地使用过,或对某人发挥过重要作用,或是因为物品的某些稀有品质,从而使人喜欢,这就是反思情感在起作用,因为该物品会让人们为拥有或使用它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反思情感是经过人类理解处理后产生的感受和情感,不同于本能情感和行为情感。

反思水平的设计注重的是信息、文化及产品对于使用者的来说的意义。它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从情感上对物产生某种习惯和依赖感,建立起两者之间的长期纽带,甚至可以帮助使用者建立自我认知。服装设计中的反思情感是指服装整体所包含的某些信息在引起使用者的联想、共鸣和思考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感受,如温馨、感叹、崇敬等。反思情感设计关注的是从\"产品\"到\"思考\"再到\"感受\"的过程,即设计产品整体形象给使用者留下的感性印象。

在儿童服装反思情感层面的设计中,服装通过其形态、色彩、材质和功能符号等带给儿童视觉、触觉和使用的感受,而儿童通过对服装的观察、触摸、使用和领悟来理解其功能、寓意和文化内涵。比如,设计师可以赋予服装以儿童喜欢的动物的概念化特征,儿童熟悉的童话或神话人物形象的概念化特征,儿童从这样的服装所获得的感知信息,经过反思、信息解码转化,就能唤起对这些形象的某种特殊情感,使其在与这些服装的相处与使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氛围与交流:室内空间场所精神的传达

任何室内空间都是有着某种特性的场所,这种特性就是空间氛围,作为空间的附属物,任何服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除了提供自身本质的使用功能外,还会营造出某种空间特有的氛围,传达着某个空间特有的场所精神,为人与空间环境架起交流的桥梁。人在室内空间中感受到的氛围,是人的三个情感水平与服装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情感感受,儿童生活其中的室内空间,是成人们尤其是父母们提供给儿童的休息、活动、学习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成年人所提供的每一件服装都应该是包含着对下一代的浓浓爱心,他在整体上传达着社会成年人对于儿童的冠心爱护的信息。儿童在通过其对于服装的形象与音响的感受、通过对于服装使用行为的体验、并且通过反思与想象的体验等,产生着注入方向感、安全感、认同感及归属感等诸多的认知与情感体验,从而慢慢地领悟这蕴含其中的,并且使自己潜移默化的场所精神。

总而言之,一套设计优秀的儿童服装不仅能够提供给儿童身体健康成长的环境,还应该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在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周围世界十五的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发展。让他们在与服装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良好的交互性,从设计的巧妙与便捷中发现并享受乐趣,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舒适感和愉悦感,在美与哎的环境熏陶中快乐迪生活、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⑴(美)康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付秋芳,程进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第49、51、65页。

⑵(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堯、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98,第455页。

⑶(中)童俐,《装饰》,中国装饰杂志社(100084),北京,2012年2月,总第226期,第102/103页。

上一篇:财务管理下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