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论文范文

2023-03-07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情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现象,它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满足个人的需求为中介的。当客观事物和对象满足个人需求时,就会产生高兴、满意、喜悦和爱慕的积极情感,从而可使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反之,那些妨碍个人需求满足的事物和对象,就会引起焦虑、厌倦、苦恼、紧张、恐惧等消极否定的情感。

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含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积极的情感对学习的动力、过程、行为具有强化、促进、巩固作用,而消极的情感对学习的动力、过程、行为具有削弱、瓦解和阻碍作用。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事实证明,在构成教学过程的诸多因素中,情感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学是一门有着特殊魅力的学科,而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教学中若只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单纯靠记忆来学习数学,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必然会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造成“学而无乐”的结果。只有注重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结合,情知互动,才能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应。因此,控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是提高教学质量、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

一、热爱数学,影响学生的情感

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会非常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对其任教的学科十分的喜欢和投入,并对之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而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献身和热爱,对业务知识的精益求精,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著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仅仅当做职业来从事。此时此刻,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们就会乐意地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着热爱知识、科学的感情。”研究调查表明,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是他最喜欢、最崇敬的老师所教的科目,而且越是低年级越明显,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实现“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

二、热爱学生,唤起学生的情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师德的集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不仅指向每个学生个体,而且指向学生群体,这是由教师的职责所决定的。“师爱”是一种社会性的高尚情感,犹似父母之爱,又胜似父母之爱。正如有一位学者所指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热爱学生首先要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具体分析,充分保护它们的自尊心。特别是对犯有错误的学生要耐心帮助教育,多鼓励、少批评,给以更多的期待和信任,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重视。“数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和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来感染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使学生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三、展示数学美,陶冶学生的情感

数学美虽然是一种真实的、自然的美,但它是美的高级形式,是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交融的产物,它不像艺术美那样外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受阅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还很难体会出数学美的真正含义。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运用美学原理,深入挖掘、精心提炼初中数学中蕴涵的数学美,如在七年级欧拉公式的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欧拉公式是数学中“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無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怎能不令人惊叹不已!而教学黄金分割时可介绍维纳斯的美之所以被所有人公认,那是因为她的身材比恰恰是黄金分割比,黄金分割比在许多艺术作品中、建筑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这又体现了数学中的和谐美。通过介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美,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逐步消除学生对数学“枯燥、抽象”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

四、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

氛围是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师在内的群体的心理气氛。和谐的教学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悦、宽松、自由、心理安全的气氛中学习,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注意、关怀和喜爱,就会使他们心情舒畅、充满信心;反之,如果学生无法得到教师的关怀和注意,就会产生焦虑和不满情绪,特别是当学生遭到教师的斥骂和嫌弃时,就会产生自卑或对抗情绪,形成逆反心理,那将是教育的严重失败。

和谐的教学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长期的教学基础之上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对学生提出一些感兴趣的、并有适当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增进师生的友谊,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创设成功机会,增强学生的情感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能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这就有利于积极情感的形成。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学生学习数学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教师应随时注意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并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而不致使问题成堆,为学生顺利学习、获得成功奠定基础。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尤其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经过努力后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六、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的情感

情感具有感染作用。教师在讲解任何内容时都融进了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态度,这种情感色彩自然而然地感染着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有时比教学内容本身更重要,正是由于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动作,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的学生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和学生交流时,教师要以丰富的感情投入其中,以亲切信任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回答,以热情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以点拨和启发。在教师的感染作用下,学生就会激起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

七、用适时的引导,调节学生的情感

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些学生可能会因此产生苦闷、烦恼、沮丧的情感,情绪会变得消极低落,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要及时观察、分析,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找到失误原因或纠正措施,排除各种干扰,自觉调整情绪,变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2) 也就是这些改变, 使得情感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而教师作为任何教学模式的实施者, 是决定任何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要想使情感教学模式真正得到好的效果, 就必须对教师情感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这是因为, 教师情感素质是教师素养的有机成分, 是教师的人格特征的主要动力, 更是教师在情感教学模式中表现出来的, 决定其教学效果, 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核心因素。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 过去我们片面强调教师的认知和技能深化而忽视教师情感素质。

1 强调对学生独特个性尊重是教师情感素质的前提条件因素

这是因为:首先, 情感教学模式所提出的四个方面21种情感性处理策略, 从严格意义上说都是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学。其中明确要求因材施教的有11条, 占到一半以上。如认知匹配策略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调整学生对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关系的认知评价, 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被学生主观上感到满足其需要, 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 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4]试想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做到这一点, 如果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尊重的情感素质为前提条件, 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可能有其外在的形式, 而没有实质的内容。

其次, 情感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情感为基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有机主体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具有个体差异性和无限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情感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差异和多样性。才能做到超出预期策略、特色性评价策略和典型影响策略等。

再次,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对积极关注的需要是有机体最重要的基本需要之一。也就是说, 学生生来就有一种要求别人积极关注的基本需要。尤其是教师的积极关注是学生积极关注自己的前提条件。传统教学之所以受到诸多的非议,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而强调认知的统一性。

最后, 对学生的尊重是时代的要求。在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中, 人与人的相互尊重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基本要求;是对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具体要求;是人之为人的前提条件。何况情感教学模式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 教师要培养的就是情感健康的全面发展之人。那他自己必须是情感素质良好的人。

2 强调对学生无私博爱是教师情感素质的核心组成因素

情感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其核心内涵是“以情优教”“视情感为目标”、“视情感为手段”。而师生情感是有其特殊性的情感, 具有单纯性、持久性、多样性、广博性和无私性。对学生来说, 教师之情感应是一种真正的无私博爱。对每个学生都必须一视同仁,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 只有教师的无私博爱, 才能成为学生积极实行认知、社会性、情感、人格等方面健康发展的心理背景;才能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评价标准;才能保护学生良好的心境。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存有偏心, 就会使教师的情感产生刻意的外化形式。那么无论教师如何用语言加以掩饰, 也会被学生发现。

情感的领域是十分丰富的, 以此为内容的情感教学模式自然也是应该丰富多样, 应该把做人的基本亲情作为主要情感素质要求。而情感素质的提高又不是说教就可以形成的, 只有那些被深刻认识的客观事物才能引起人的丰富情感, 即“知之深, 爱之切”。

3 强调对学生合理发展期望是教师情感素质的隐藏动力因素

人的情感具有积极或消极、肯定或否定的特性;其程度的强弱与期望的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 期望决定情感活动的数量和质量。这是因为, 期望是人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是对行为活动结果的一种心理需求或预估。所以必须确定合时的期望才能产生好的期望效果。关于教师期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已经通过教育实验进行研究, 得到的结论是:不同的教师期望具有不同的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正是如此, 情感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合理的期望。因为只有教师合理的期望才能构成合理的教师情感素质;才能达到合理的教育效果;才能使学生对自己做出合理的预测, 形成合理的归因和自我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因素。另外教师合理的期望, 也是对学生个性尊重的表现。因此, 在情感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中提出了认知匹配策略、形式匹配策略、超出预期策略、发掘情感策略、诱发情感策略、特色性评价策略、主体性评价策略、期待激励策略、良性积累策略和典型影响策略等合理期望的情感素质要求。

4 强调自身情绪相对稳定是教师情感素质的重要外显因素

情感的交际功能就是通过情绪的稳定外部表现而实现的。人的情绪在不同的情境下, 会有不同的情绪状态, 教师也不例外。

首先, 学生对教师的情绪行为具有极强的易感性。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因素。但任何时候都是教师占有主导地位, 学生对教师的所有行为都存在模仿性的特征。对教师的情绪行为更是具有较强的易感性。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情绪的本身具有弥散性和易感性的特点;二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产生较强的情绪影响力;三是学生情绪的极不稳定性特征所决定。

其次, 教师的情绪行为具有明显的优劣之分。现代心理学指出, 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动力功能。在教育活动中则表现为学生一定程度的情绪兴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反之学生的情绪偏低就会明显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果。

再次, 教师情绪行为的相对稳定是教师个性特征的要求。个性是人的相对稳定的、典型的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情绪是个性的主要构成因素。在崇尚个性的今天, 只有个性鲜明的教师比较容易被学生所认可,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之心, 顺利完成情感教学模式所要求的任务。

最后, 教师情绪行为的相对稳定是教师职业角色的基本要求。教师职业角色是一个特殊社会角色, 本身具有多方面的压力和角色冲突。这样必然带来教师情绪的多重性, 如悲观、烦闷、孤独、焦虑等。如果教师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外在表现完全把自己的情绪外显出来, 那么学生就无法形成稳定的情感判断准则和标准。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情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总是保持一种水平的情感外部情绪状态, 但是必须要求情感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教师能把消极的情绪状态控制在教学过程之外,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使积极情绪要相对多于消极情绪, 实现情绪的外显形式相对稳定。

5 强调对生活积极乐观是教师情感素质的高级现实因素

培养学生自我发展意识, 形成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情感教学模式所追求的高级目标。积极乐观的人可以把人生感受与生存状态区别开来, 做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达到宁静致远的状态。) 因此, 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我发展意识的人, 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只有教师本身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才能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拥有安全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得到最佳的发展。同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是教师情感素质可以明确感知的高级现实因素。

当然, 要保证情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还有许多情感素质因素, 这里就不一一论述。

摘要:情感教学模式是针对现实教育中所存在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现状, 由卢家楣教授所提出并加以试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即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 又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努力发挥和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 优化教学效果, 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学模式。教师情感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该教学模式的成败。由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教师情感素质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情感教学模式,教师情感素质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3.

[2] 亚米契斯夏丐尊译.爱的教育[M].人民出版社, 1997, 3.

[3] 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207.

[4] 卢梭.爱弥儿[M].商务印书馆, 1978, 97.

[5] 罗素.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108.

[6]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107.

[7]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 91.

[8] 裴斯泰洛齐.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197.

[9]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87.

[10] K.T.Strongman王力译.情绪心理学---从日常生活到理论[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6, 1.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班主任是在学生学习阶段与之接触最为频繁,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类老师。班主任情感素质的高低对于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加强班主任情感素质地培养,增强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引导性作用,对于中职学生情感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班主任 情感素质 学生 引导作用

情感素质作为人类综合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情感素质的养成,既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其对人的认知以及情感表达、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借助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引导作用,能够言传身教地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地提升。

一、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特点

班主任情感素质中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相统一的特点,其在养成过程受到教师实践工作的影响;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特点,深深地打上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由于班主任在职业发展中需要与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因此呈现出了较强的社会性;具有稳定性与可塑性相统一的特点,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相对稳定性,但是也会随之教学经验和自身经历的积累,逐渐优化,呈现出较强的可塑性;具有内隐性与外显性统一的特点,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只有在特定场合才能够有一定的显现,但是其自身行为举止又有所表露;具有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特点,班主任的情感素质中有很多元素具有共同性,但是同样的,各位班主任由于其自身经历的不同又会呈现出差异性的特点。

二、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1.中职学生情感素质不高的原因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也正是由于中学阶段学习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久而久之使其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仅导致学生自己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还导致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叛逆心理,抵触自身综合素质地提高和发展。

通过对中职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家庭问题也是导致中职学生情感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下,部分中职学生被过分溺爱,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而严重影响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除此之外,部门中职学生来自离异家庭或者家庭不和睦,这一问题严重扰乱了学生的学习。面对父母的不和睦使得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形成了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导致其情感素质较低。

2.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

(1)班主任的情感素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地培养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处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但是当前中职教育中,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推进,班主任也积极地转变自身角色,采用更亲和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在中职学生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一个主导地位,其自身情感素质能够发挥强大的影响力,几乎决定了所教班级的精神风貌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最为常见的教学案例便是某学校的典型“差班”通过一位情感素质较高的班主任管理后,班主任利用其丰富的任教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发挥自身情感素质的感染力,最终改变了“差班”懒散、叛逆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2)班主任情感素质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

学生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还包括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在中职教学中,学生的情感素质的发展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学生综合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职教学中,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学生们通过效法班主任的行为,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情感素质。通过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可以使得其学习能力也相应地提升,有助于提高中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提高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有效措施

1.完善中职班主任选用制度,引入末位淘汰制度

班主任情感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为了加强中职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的引导作用,首先就需要完善中职班主任的选用制度。在中职班主任选聘中,应科学设定班主任的准入门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对班主任竞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学历水平等可以量化因素的考察,还需要加強对竞聘教师的情感素质的考察。具体操作方法是通过为期一周的教学实践,由教务老师通过其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积分达到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同时,通过观察竞聘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情况,可以对教师的情感素质进行科学有效地考察。

在班主任选聘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当前时代的发展,引入末位淘汰制度。上文也提到了由于中职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无形中加大了对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在中职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各个班主任管理班级进行综合评定,表现最差的班级的班主任应当自动离开班主任的岗位,并由学校选出情感素质更高的教师担任该班的班主任。通过这种末位淘汰制度,班主任教师碍于面子,也会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自觉地加强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并利用自身情感素质感染和引导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

2.优化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下,很多评价工作都是“走个形式”,并没有真正地发挥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的作用。在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机制建设,建立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科学评价机制。在这一机制下,赋予学生充分的权利,要求学生加强对班主任行为的监督。通过定期回收家长的反馈意见以及学生的反映,可以有效约束班主任的管理行为,使得其利用自身调度情感素质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引导。

3.促进班主任情感素质培训的日常化

班主任情感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仅有先天性的情感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应促进班主任情感素质培训的日常化,使得班主任将情感素质的培训作为平常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加强对自身的情感素质培养,从而提高其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

4.增加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班主任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通过日常化的培训,还不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经历,并将这些经历融入班级管理的理念当中。在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增加其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会倾听学生的情感诉求,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在交流中逐渐增加对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影响,提高中职学生的情感素质水平。

情感素质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完善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鉴于中职学生情感素质普遍不高,增强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职教学中,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相统一等特点,充分论证了后天培养对中职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可行性。班主任情感素质在中职教育中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加强通过引入末位淘汰制,加强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培训,完善班主任调度评价机制等方式提高班主任的情感素质,能够间接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对于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俊山,卢家楣.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提升的干预实验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31.

[2]卢家楣,王俊山,刘伟.中小学班级氛围、班主任情感素质对青少年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基于多层线性分析[J].心理科学,2014,(05):1174.

[3]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前提下设置的教学目标中,不仅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要求,还有情感价值观的要求,因此,情感教育在教学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创设相应情景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优化学习技巧形成情感共鸣,以有效利用情感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2.081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说的也就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作用。可见,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氛围对教学有着促进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内涵

(一)对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理解

情感教学涉及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广义上讲师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都可以理解为情感教学;狭义方面的情感教学专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小学生的心理情感很丰富、很敏感,教师也有七情六欲。教师的情绪情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情感因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时,教学效果会达到最好。

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结合教师的情感因素的表达,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再加上教师的情感引导,可以起到感染学生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特点

语文科目本身就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一篇文章总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思想,因此,语文科目具有情感性的特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以语文的情感为依托,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互动,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优化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语文科目中的文学作品能带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美的意境,教师在讲解时如果将审美情趣引入,让学生体会语文作品、语文课堂的美感,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表达,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學科还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缺乏,对于抽象性的知识难以理解,而形象性却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能让学生快速的深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创设相应的情景教学的模式

情景教学是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景场景,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课文的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另外,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在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从而为提高课堂效率创造条件。如以《一面五星红旗》学习为例,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五星红旗,并解释五星红旗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自己画一面国旗,亲自实践并最终达到深刻理解的教学效果。

(二)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关系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尤其是对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关注、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心,以情感为动力来推动语文教学的进行,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奠定基础。

(三)优化学习技巧形成情感共鸣

对于小学生,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一般在对课文进行分析时,首先是重点的字、词的把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放开手脚让学生去查字典自己解决,也是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同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接着对关键的词句的理解,这个问题上教师可适当地引导,以发挥其主导的作用,期间让学生能够上升到情感的感受,并能对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可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以提高学生的表达的能力。小学语文课本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并且小学生对图画也更感兴趣,这也成为增加课文形象性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图说话,感知图画的意境,并能发挥想象联想,使表达更加地贴合课文的意蕴。然后是对课文的朗读,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朗读也是一项抒发情感的措施,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把情感融入到课文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的说来,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注入情感的因素,情感不仅是师生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学生和课文之间联系的基础,通过情感教学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主人公之间进行内在的情感的交流,可以起到陶冶情感、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也会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愉快地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1]章和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模式及其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

[2]刘红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6(28).

[3]孙世建.因情入文,以文育情——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7(10).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张娟(1968.4— ),女,汉族,河北晋州人,高级职称,研究方向:语文课堂教学。

情感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情感是语文的底色,语文课往往是靠情感获得力量的。注重情感既是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促进手段。我认为,语文教学需要情感,语文教师要有情感,如何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应该是语文教师执著的追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带着激情走进学生的课堂,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在绽放着师生情感互动的火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加深感悟,张扬个性,升华思想,从而促进语文教学整体目标的达成。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呢?下面我谈谈几年来在探索和尝试语文课堂情感教学中的粗浅作法和体会。

一、抓契合点——努力架设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课文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架设学生与作者、作品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契合点就是指课文中那些在传情达意上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或表现手法。只有抓住课文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契合点的选择应是对学生有所思考、有所启发的词语和句子,它是唤起学生情感的突破口。如,在学习《故乡》这篇小说时,我就紧紧抓住课文开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这句话,引导学生通过查找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小说所涉及的当时社会背景,联想自己离开或重回故乡的情感变化这一契合点来走进课文,加深学生对作者、背景和小说的理解,以引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再如,教学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一诗时,我这样设计了导语,我给学生深情地讲述了一段我自己读师范时的往事,母亲亲自送我离家求学,一路上对我关怀备至,自己却两顿没有吃饭,望着母亲离去的背影,我深刻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对冰心这首歌颂母爱的诗歌的学习。学生听了我的往事,也受到了感染,联想到母亲对他们点点滴滴的关爱,引起了强烈的感情共鸣。这样,我就找到了这篇诗歌和学生感情的契合点,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随着作者走进文本,对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及文章的主题的掌握和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二、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对课堂情感氛围的体验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以充分调动情感氛围的因素。可以利用实物演示、声情并茂的朗读、挂图、音乐渲染、表演体会、录像视频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性。教师要努力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寻求作者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悲欢,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这样,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才能充分释放自己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境与情节,才能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指引学生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运行,从而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共鸣,通过情感氛围和效果的加深,加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每堂语文课,我都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设计好创设情感氛围的手段和方法,以追求深层次的课堂情感渲染和促进学生情感因素的形成。例如,教学《南京大屠杀》一课,我课前搜集了大量的日军侵华的图片和录像资料,在课上结合这些资料播放,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这些血淋淋的铁一般的事实让我们看到了那段屈辱的历史,更能引发学生悲愤的情感,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加强了学生对课堂上的情感氛围的体验。

三、遵循规律——抓住课堂环节,层层深入地将学生带入情感高潮

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过程有产生、发展、跌宕、高潮等步步加深的环节。语文教学也应遵循这一心理过程,要结合教学环节,使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都离不开“情”字,将学生的情感层层深入地带向高潮。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和手段:

1.激情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要首先进入情境,以充满激情的导语或其他手段,创设、渲染激发学生情感的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入情的朗读:或范读、或音樂伴奏朗读、或分角色读,用琅琅书声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走入文本,反复品味,体验作者的情感。

3.引情的提问:巧妙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4.抒情的研讨:创设恰如其分的讨论议题,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发表自己的情感体验,联系实际,在语言交际、情感交流、心灵碰撞中抒发自己的心之所想、心之所感、情之所悟,从而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浪花洶涌、师生互动、忘情忘我地进入文本中。

5.升华情感的写作:学生在口语交际、抒发自己情感的基础上,继续捋顺思路,经过缜密的思索,写出表达自己情感的文章,使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个性得到张扬,这是情感语文教学所应达到的最高层次。

总而言之,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但要善于把握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还要在注重情感教学的同时,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协调统一,使情感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增长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有力手段,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语文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上一篇:教务系统论文下一篇:学习体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