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2023-10-07

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親其师,信其道.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中的必然因素,并对人的认识过程起能动作用.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充分重视情感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知情结合,确定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方面的传授,还要重视学习方法、思想品质和审美情趣等情感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重视情感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一切能使学生得到美感和快乐的东西,都具有神奇的教育力量.高中数学知识所特有的结构、层次、形式、方法、过程所蕴含的丰富的逻辑美、科学美,数学知识高度的系统性及其之间内在联系的巧妙性,解决问题时推理的严密性,解题思路的丰富性和简洁性,都是其他学科所望尘莫及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地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包含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情感教育因素,把认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并重,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情感教育既作为教育手段,又作为教育目的.

重视情感信息在教学中的双向交流.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仅有语言交流和行为交流,还有情感交流.这就要求教师用良好的情绪与积极的情感表现如语言、动作、神态等去感染学生,把信任和关心、鼓励等情感因素融合在教学中,以此让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使他们学习数学的情感也兴奋和调动起来,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状态中主动地探究新知、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这种积极的渴求知识的心态,也会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希望和愉快.这样一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培养兴趣,激发情感

高中学生的情感是很容易激发的,学生积极的情感成为认知的内驱力.首先,教师要注意每节课的导入,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迈进知识的殿堂.其次,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中的一切机会,使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兴趣,以趣促学,并使学生由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产生一种求知的内在需要,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情感.

三、改革教法,调动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为课堂创设理智、情感并存的情境,激发学生自觉、愉快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获得情感上的自我教育.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

加强直观教学.直观教学由于同时使学生有视、听等多种感觉,往往记忆深刻.因而,对抽象的知识,如概念、定理、性质等要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学具的演示与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是高中立体几何中应充分注意这一点.同时,教师以亲切幽默、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使学生学得轻松、主动.

掀起教学高潮.平铺直叙的教学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每节课教师要设计2~3个高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高潮的引发点,并巧妙地推波助澜,不失时机地掀起情感与认识的高潮,不断地将积极的情感内化为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持久不衰.

强化成功激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让学生快乐地获取成功的机会,并使学生尽情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的学习进入“快乐——成功——再快乐——再成功”的良性循环,让他们生情、动情,并利用情感动力主动完成学习目标.

采用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无声变有声,使无形变有形,能增强学生的情感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敏捷性,还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充满着探究的情趣,最终达到知与情并举的教学目标.

四、加强反馈,沟通情感

反馈的情感效能与认识的情感效能是互相联系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种种情绪反应,迅速地运用手势、语言、眼神、提问等手段及时调控,使学生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同时,还要注意使学生情感的发展随着认知的发展而不断深化,通过认知的矛盾冲突以及获得成功的欣喜调动和激励学生的情感体验.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中、差学生因诸多原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要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关键在于要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愉快的学习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些易于理解、易于回答的问题,提高他们解答问题的正确率,当他们答对时,要及时表扬,抓住时机让他们获得学习上成功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给予积极的情感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非常重视自己的参与和劳动是否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充分地利用评价手段及时调动学生的情感,一方面要及时表扬,正面激励;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有台阶下,给他们热情的期待,让他们信心百倍地获得成功.

五、开展活动,深化情感

情感教育,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后开展数学第二课堂活动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有计划地展开数学的提优补差、社会调查、室外实践操作,通过故事会、数学竞赛、能力抽测、趣味数学和学习评比等有益的活动拓宽思路,启发思维,陶冶情操,发展特长,提高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将情感体验逐步内化为高层次的情感品质.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坚持知情结合,创设情感教育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利用情感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热情,才能使学生的情知素质得到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新课改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指出初中数学教师要全面优化学生的情感发育,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情感,利用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有效教学的改革进程。而且,有效教学本身就是以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宗旨的,本身便对情感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便要积极渗透情感教育,促使初中生实现有意义学习。本文将从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优化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学习心理优化教学评价、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优化教学形式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常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并不看重学生自身的情感发育情况,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忙于在数学课上渗透数学知识,拓展知识容量。大多数情况下,繁重、层出不穷的数学知识都已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这就将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积极、愉悦的数学学习感官,也必将限制初中生的长远发展。对此,初中数学教师也必须要渗透情感教育,切实关注学生的情感发育情况,通过不断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官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一、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优化教学活动

最常见的数学教学活动有两类,一类是灌输式的课堂听讲活动,另一类则是没有尽头的数学练习活动。且不说初中生是否能够适应一成不变、枯燥无趣的数学活动,单纯从学生的认知承受能力来说,这两项常规活动也将严重影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感官,消除学生可能产生的积极情感。因此,改善数学教学活动形式,丰富数学课堂内容,也就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方法。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初中生的兴趣爱好,据此拓展数学教学活动。比如,如果初中生的玩心较重,那么数学教师便可利用数学游戏来补充知识讲解活动,以便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再如,如果初中生喜欢听故事、寻内涵,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则可补充数学史,切实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就如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课教学中,学生们就需根据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与乘方知识来展开混合运算,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数感。但是,初中生对“数的运算”知识的学习态度十分消极,十分排斥机械、枯燥的计算练习。对此,笔者认真分析了学生们的学习心理,发现大多数学生依然对游戏活动抱有浓厚的好奇心。于是,笔者决定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堂上设计数学游戏,希望学生们可以全身心地投身于运算活动。这个游戏规则为:学生需自主制作“数的发卡”,随机选择一个有理数或者是运算符号,然后将其戴在头上;笔者会随机播放动感音乐,要求学生随意舞动、转圈,由笔者随机说出“正数”、“负数”或者是“0”,然后学生需自由组合,形成算式,保证计算结果与笔者的要求一致;反之,则被淘汰。比如,如果筆者说出“负数”,那么戴着(-3)、(+)(-2)发卡的学生则可自成一组,或者是戴着(-10)、(-)与(-9)发卡的学生也可自成一组。这个数学游戏有效改善了“数的运算”的训练活动,便于初中生及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巩固学生对有理数计算问题的思维认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数感与计算能力。

二、根据学生学习心理优化教学评价

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实则就是学习情感的具体反映。比如,如果初中生本身是十分喜欢数学学习的,而且也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效能感,那么他们的学习心理便是积极的、主动的。但是,如果初中生十分抗拒数学学习,甚至存在厌恶情感,那么他们便会不自觉地抵触数学学习,很难展开自主探究。因此,实施情感教育的第二步便是要全面观察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客观来讲,单一的考试评价是弱化学生学习效能感,增强学生受挫感的基本因素,让许多学生都错误地将自己定性为失败者。因此,为了优化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初中数学教师也要积极优化教学评价,以多元的评价手段去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就如在“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全面观察了本班学生在探究多项式按照某个字母进行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的学习行为,及时赏识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优势。比如,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全面观察多项式的字母构成,快速找到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的顺序与规律,积极解答相应的多项式计算问题,能够得到最简多项式。这些学生的认知能力很高,所以笔者也毫不掩饰地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学习能力,同时还鼓励这些学生担任小组长的身份,在四人小组内分享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的计算规律与解题思维。这就可以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知识的认知情况与数学表达能力,同时还可检测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笔者也及时根据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预期探究目标及其完成情况分析了初中生的学习行为。比如,有一部分学生不仅可以自己及时内化本课重点知识,还能够以简明概要的语言帮助本组成员及时突破认知障碍,懂得聆听与尊重,表现出了很好的合作能力。对此,笔者从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出发,肯定了生生互助活动的效益,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合作过程,由此客观点评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学习品质,使学生及时意识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精诚合作精神是十分优质的。如此一来,初中生便会对小组合作活动更有自信,自觉参与合作探究与学习共享活动。

三、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优化教学形式

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将处于递进式、反复式增长状态,而且会随着个人认知需求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但是,相对于被动接受,初中生更喜欢的是通过自主思考与全面探究去获取新知,十分注重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青春期的客观影响使得初中生当家做主的意识更加强烈,不再愿意被动听从教师的知识讲解。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客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借此优化教学形式,既要以课堂探究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积极利用数学实践、“做中学”活动去拓展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其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并为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感到自豪与骄傲。

就如在“由立体图到视图”一课教学中,笔者认为初中生虽然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但是空间想象能力却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所以他们很难通过想象来分析立体图的三视图特点。但是,初中生又十分善于积累感性认知,可以利用感性经验去提炼抽象规律,由此突破学习难题。因此,笔者就在本课教学中组织了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初中生自主制作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几何体的实物模型,然后利用这些模型引导学生从侧面、正面与底部观察三视图,借此总结各个几何体的三视图特点。由于学生们在模型制作活动中已经对几何体的三视图有了初步了解,积累了直观认识,所以他们很快便可绘制出各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也能因此感到兴奋、自豪。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在动手操作、数学探究、数学观察活动中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切实优化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本课的有效学习经验也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使其在平面与几何知识中展开有效探讨,从而全面丰富初中生的有效学习感受,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有效学习循环。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积极渗透情感教师实则是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理念的教学体现,需要关注的是初中生的真情实感,通过各种策略优化学生的情感体会,由此来保护学生的能动思维、主动学习意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渗透情感教育,全面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从而不断优化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卫卫.浅谈初中数学情感教育[N]. 发展导报,2018-06-12(020).

[2]付美玲.初中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147.

[3]王龙庆.乐意学习,积极向往——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75.

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新课改大环境下,数学教学应把情感教育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能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应把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使之彼此促进,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感

一、要注重情感投入

长期以来,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教师一般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这就是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被估计不足,由于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导致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如今,虽然情感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成为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许多教师没有真正去领悟学习。有些教师,专业水平很好,讲课很认真,课堂组织能力好,但教学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这是为什么呢?俗话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只有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教学中尊重学生就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和展开要围绕学生,不能做自我陶醉的演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要求;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难度的问题因人而异。只有教师的爱心为学生所感受,学生心灵的琴弦才会被教师所拨动。在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自然会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所以说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忽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塑造一个人的灵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它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目的。

从教学目的来看,虽然学生读书是为了他自己,但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读书也是为了老师、父母和社会。教师如果通过情感教育去激励他,鼓舞他,感化他,“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从而把情感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而向上的动力。这时候他会非常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初中数学课就好比是一块情感的绿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情理结合,倾注自己的情,倾注自己的爱,才能使这块绿洲中的花儿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要注重情感渗透

首先,情感教育的方式没有固定模式,主要以渗透为主。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其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基于此,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把讲课当成是一种享受,学生自然就会把听课当成一种享受。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有亲切感,形成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才能更多地参与,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師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也要成为学习上主动的探索者。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这种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让学生在融洽,有序而又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好知识技能和做人的准则,从而培养孩子对数学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创造性地组织课时教学内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有情可发。以情境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促进情感的发展。在这么多情境中,联系生活情境渗透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初中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受到初中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注重情感教育,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对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使以后的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要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情感作为人类重要的心理现象,以其一系列独特的功能特征影响教学活动。它具有调节功能。心理学实践证明,当个体出现愉快乐观情绪时,整修智力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国外也曾对两组儿童进行实验,一组儿童受益于教师良好情感的调节,其智商为105;而另一组儿童在紧张情绪下,其智商只有91。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如果情感感受者与刺激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则引起“情感共鸣”,相互之间必将产生感染作用。情感具有暗示功能。情感的暗示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能产生一种奇妙的动力作用。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情感的迁移功能是指个体对某个人的情感往往会迁移到这个人一切有关的行为的对象上,成语“爱屋及乌”则为此说。情感具有组织功能。情感的组织功能是指情感常常为想象组织材料。教学中,应重视情感的组织功能,唤起学生丰富的遐想和无限的创造想象,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培养和陶冶、激发和升华学生的情感,以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一、抓住作品,丰富情感

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心有所思,情有所溢,而后有所撰作” (叶圣陶语),作品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如果不能领会作者的感情,就不能说真正读懂了作品。正所谓:一部世界名蓍、一幅世界名画,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它的意蕴,体会它的情感,欣赏的美之所在。因此,在美术课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抓住作品,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由情感的浮浅性向稳定性和深刻性发展,丰富学生的高级情感,即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理智感是人们认识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少年儿童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对事物的好奇心和追求真理的积极进取心。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只有深厚的理智感,才能使人的智力发挥巨大的力量”。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曾说他对天文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潮和鼓舞”,才发明了日心说。法国作家大仲马一生写了二百多部小说和戏剧,他写《三剑客》时,狂笑不止,时时和书中角色开玩笑,好像他们就坐在自己面前似的。正是由于深厚的理智感,使大仲马的小说写得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凭借作品、抓住作品,丰富学生的理智感。如,在教学《中国写意画》时,我先出示了一幅齐白石的《墨虾图》,创设情境:“你们觉得这画画得好不好,为什么?”生讨论后,又向他们提问:“齐白石爷爷是老年时才开始学画的,可他仍画得这么好,难道他有什么秘决吗?”学生对此产生了好奇心。然后,我给他们讲了齐白石爷爷的故事和他画虾的趣闻,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崇敬之情,从而增添了他们学习中国画的信心和目标。这就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丰富了学生求真的理智感。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思想等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包括责任感、义务感、自豪感、尊严感、同情感、羞耻感、友谊感以及人道感等。儿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和把握作品,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周松生老师在《救救大熊猫》的儿童创作教学中,没有直接介绍大熊猫面临的灾难,而是在画好的熊猫眼睛上添上几滴眼泪。“咦!大熊猫怎么哭了?”儿童的情绪被吸引到本课的主题,大家纷纷展开联想,说:“熊猫没有竹子吃,要饿死了......。”老师又问:“小朋友,假若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难,你怎么办?”儿童的爱怜之心被激发出来,他们把熊猫当作“人”,当作好朋友,各式各样的想象跃然纸上,真诚地表达了一出抢救大熊猫的强烈愿望。当教师巡视时发现,有个儿童却画子一只大肥猪,教师想:唉呀!大家都画救救大熊猫,你怎么画成救救大肥猪呢?教师再仔细一看,惊奇地发现,原来她画的是一只大肥猪形的储蓄罐,上面写着“寄给大熊猫”收。这种来自情感促使的奇特构思,当场受到老师的表扬。在老师的进一步指导下,这位小朋友把自己也画了进去。画面上,一个不足柜台高的小女孩正踮着脚尖,向汇款处递上自己的心意的储蓄罐。整个画面流露出纯真、幼稚的童心,没有丝毫做作的痕迹。

美感是根据某种美的需要,对一定的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即审美体验。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引导生“入其境”、“会其意”,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在《画花生》的教学中,为也使学生全方位地对表现对象发生兴趣,增强审美情感和表现美的欲望,教师首先让学生品尝自带的花生,体味花生的“甜、香、脆”,进而由味觉引导视觉感受,让其讨论花生“美不美,美在哪里”。当学生满怀兴致说出花生“形态美、花纹美、线条美”时,师再引导生注意对美的表现,直接体现出美术教学的本质特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意,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可能激发学生的

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情感的情境性特点启示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画梅花鹿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了梅花鹿在大自然中自由活动的录相,范画时,又采用“一头多身、一身多头”的教学法,即头和劲不变时,或身子变几个形态。灵活有趣的教法,诱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他们也学着老师,随心所欲,自由表达,画出的梅花鹿千姿百态,令人百看不厌。

三、和谐关系,调动感情

契柯夫说:“师生之间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的气氛,这将有助于教学和教育任 务的完成。”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情感,使情感的感染功能和迁移动能充分发挥。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控制住不良情绪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以良好的情绪去营造一具融洽和谐的情感环境;教师还应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激励的评价,充分运用情感的暗示功能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和谐师生关系。

一次,有个低年级学生照老师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少年之后,旁边又加了一团黑色。教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学生回答:“少年的影子。”“谁叫你乱画的,你没看见老师就画了一个少年吗?”“学生看看范画, 再看看教师严肃的脸,呆呆地点头并顺从地用涂改液把“少年的影子”抹掉了。

这位教师在不自觉中就扼杀了学生创作激情。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著名作家丁玲一篇文章中回忆说:“自从叶圣陶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便激发了她酷爱文学的热情,从而选定了文学作为她终身的事业。可见,赏识能激发人的心理需要,使人在高亢的情绪中快乐地学习、工作。学生都渴望受到教师的赏识,获得教师的表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

在一堂小学美术课上,日本的教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于是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生回答:“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虽然把苹果画成方的脱离了实际,但这位日本教师却积极发挥了“皮格马称翁效应”,他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受到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往往没有认识到情感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出现的问题以及情感教育的意义,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实施措施。

关键词:应试教育 舞蹈教学 情感教育

过去的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常常遭到忽视。新课程改革以来,舞蹈教育教学中的新元素——情感教育逐渐走入教师的视野,它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渐渐被重视。然而,由于过去对情感教育的忽视,当前对许多教师而言,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跳富有情感、有生命力的舞蹈,而不是简单的模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舞蹈教育教学中情感教育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阻碍情感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受到中国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模式。而且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常常只注意到学生舞蹈动作、技巧等方面的训练。一个动作,教师会让学生练上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却容易忽视了舞蹈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元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单调、乏味,而且对技巧的严苛的要求,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老师的动作,类似于照葫芦画瓢,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和课堂环境下,学生对舞蹈没有兴趣,课堂上仅仅只应付教师的训练,很难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另外,目前许多的舞蹈比赛中,评委打分时都是根据表演者的技术水平进行评分,评价时也直接评论表演者的技巧方面怎样,而不关注表演者舞蹈中是否有丰富的情感演绎。这样一种现象就更加助长了教师在教学中把技术训练作为主要部分甚至是全部的趋势。

然而,没有情感的舞蹈,就好比是机器人在根据指令不停地运动着,毫无生机,是无法打动观众的。

(二)教育工作者对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感,包括审美感、喜欢、憎恶、理智感、道德感等。情感教育是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情感与认知的结合,通过让学生体验情感的方式,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情感。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意义所在。

(三)教育工作者没有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

当前,许多学校的舞蹈教学中完全没有注意到学生心理上的需要。学生都希望获得肯定、自尊以及最大化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旦学生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充满朝气与活力,油然而生出一种激情,使得他们在学习中兴趣大增、充满热情。而相反,如果学生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失望,容易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和热情。因此,教育工作者不应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否则,就相当于阻碍了学生的成长。

二、情感教育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

舞蹈是一种无言的艺术,通过肢体的完美配合,跨越语言的局限,给人带来心灵、情感上的震撼,启迪、丰富人们的内心。舞蹈教学中,教师教授学生舞蹈动作、技巧,从而让学生掌握舞蹈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并具备欣赏与创造舞蹈或者其他艺术形式的能力。情感的概念中除了喜欢、厌恶等,还包括道德感。情感教育作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情感教育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态度、情感和信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调控自我情感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养成积极的情感习惯。在舞蹈教学中,只有帮助学生理解了舞蹈作品中蕴涵的感情,并且将舞蹈动作和情感相互融合,才能突显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艺术高度。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与老师也建立起了情感连接,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愉快而且高效。

三、情感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摒弃错误教育观念,接受并理解新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音乐的能力是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根本目的。当代教育观念应该由之前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全面树立四大教育观念,即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观、教育内容观和教育方法观。其中,教育价值观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这样一种观念;教育目标观分别是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这四点也是它的核心;教育内容观主要内容就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这是它的特色;教育方法观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创造力,这是教育方法观的一大特征。

学校应该不断更新舞蹈教学的观念,发现现有教学模式中情感教育培养的学生的情感因素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比较这些因素,找出影响最大的因素。这样,学校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另外,教师要明确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高素质。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该给学生们创造轻松、有乐趣、和谐的教学环境,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变得富于趣味性和针对性。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东西,那么就要去了解学生。掌握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之后,教师就更容易帮助学生深入解读舞蹈的内容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要关注学生已经存在的生活经验,并发挥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舞蹈教学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启之以行,不要“填鸭式”教学,而应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把兴趣转化为积极的行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情感的教学目标。“动之以情”要求教师寻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舞蹈,这样的舞蹈才能够打动他们,而只有能够打动他们的作品,才能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在欣赏的同时能积极思考,不知不觉中及学习了舞蹈技巧又提升了自己的舞蹈欣赏能力。

“晓之以理”是指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舞蹈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舞蹈这门艺术有一个系统的基础的认识。另外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与舞蹈有关的文化方面的知识,比如舞蹈的服饰有哪些讲究。通过让他们了解舞蹈来引起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启之以行”要求教师理解舞蹈所蕴涵的情感,并在教学舞蹈时将之融入舞蹈动作当中。教师进入了角色,跳出的舞蹈就会更有感染力。

(三)利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作用,改变学生,培养学生

所谓“润物细无声”指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培养学生情感的目的。皮格马利翁说过:“热情地期待学生,拓展学生憧憬的情感道路”,这句话告诉我们,情感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舞蹈教学中,教师热情洋溢的教学风格、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都能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并感染到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环境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愉悦、欢乐、轻松、富有激情的教学环境;采用新鲜、有趣的表现形式,能使学生产生快乐、兴奋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模仿、学习教师的舞蹈动作。同时,场地在舞蹈教学中的地位也很重要,人在明亮、宽敞的空间里和在阴暗、狭小的空间里心情会有迥然不同在舒适的空间里学习,学生不会因为教学环境产生厌恶情绪。教师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场地,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利于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除了教师的情感能影响到学生之外,那些优秀的舞蹈作品中蕴涵的细腻的、丰富的情感也能够感染、熏陶学生。因此,教师更应当重视情感教育,启发学生注意体会舞蹈中的情感,由此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结语

情感教育是舞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应该渗透入舞蹈教学当中。文章希望为研究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这一元素的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同时也希望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龙朝晖.浅谈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1).

[2]李志晓.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16,(01).

[3]丹缨.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4]沈轶.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及发展策略[J].黄河之声,2015,(22).

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未来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这是清华大学校长留给毕业生的五句话。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地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态度、价值观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情感教育是地理学科育人功能的体现,是教学规律和客观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对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提高民族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学 情感教育 双赢 素质教育

上一篇:教育扶贫与教育公平论文范文下一篇:证券法若干问题思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