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条件下会计论文范文

2024-03-19

网络条件下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2、2020中国大数据产业态势分析

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4、跨界融合: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进路思考

5、后扶贫时代扶贫资金配置成效的组合效应研究

6、2018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 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编辑部 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

7、基于信息技术的参与型青少年法治教育

8、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初中数学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9、24家城商行高管畅谈城商行发展与转型

10、“互联网+”促进教育精准扶贫:问题、方向与路径

11、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 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12、数字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

13、数字时代社会“智”理适老化趋向

14、我国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演进、问题分析和发展建议

15、百位营销领导者智见2016

16、2015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

17、新时代领导干部决策能力提升:现实约束与路径选择

18、中国疫情防控工作中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意蕴探析

19、“三个课堂”县域规模化应用模式与推进机制研究

20、理论意蕴、内在属性和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多维解读

21、信息贫困微观机理的深入洞察

22、发改系统全力战“疫” 保供应促复产

23、“饭圈”的拓扑结构及其参与社会治理的思考

24、以信息技术规模推进城乡教育均衡

25、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26、国外信息技术促进高等学校内部公平的举措及启示

27、传播学视角下算法推荐研究的学术场域

28、台湾都市诗的阶段性发展与蜕变(1930—2015)

29、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30、守正创新 融合传播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31、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的比较优势分析

32、我国虚拟养老院发展的优势、风险及路径

33、教育现代化体系中四川电大转型发展的方向

34、县级融媒体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逻辑理路与实践向度

35、精准扶智:内涵与典型实践的探析与思考

36、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

37、智慧城市教育公共服务数据治理研究

38、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体系与路径

39、无障碍战略与残疾人扶贫问题研究

40、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终身学习体系重构的理念与路径

41、习近平论“一带一路”

42、城市极端天气灾害的适应性治理研究

43、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44、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我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述评

45、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十大挑战与战略对策

46、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演进逻辑与理性选择

47、中职贫困生家庭资本、人力资本与就业支持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

48、党建“三建模式”引领西部油企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49、在新理念引领下开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新模式

网络条件下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1 新媒体条件下电子商务网络软文营销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编制技巧

1.1 新媒体条件下电子商务网络软文营销的概念

软文营销主要是将规定好的定义或者诉求, 用道理或者事实来使得消费者相信, 这是一种评价消费者心理来使得消费者认识并熟悉企业所宣传的产品, 进而达到消费者消费的目标。软文营销的形式多为文字方式或者口头的形式, 如采访或者新闻以及口碑等等。软文的本质就是一种广告营销, 通过运用广告宣传来实现企业的宣传和品牌效应, 从而促进企业销售目标的实现。网络软文营销是一种新型的企业营销方式, 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而传统的广告营销让消费者听到或者看到的仅仅是一种硬性营销, 就是告诉消费者我们出售的产品是什么, 你来买吧, 在以前, 很多企业都利用这样的广告方式, 使得市场出现严重的混乱和问题, 时间久了, 消费者在看到这样的传统广告仅仅是一眼带过, 根本不会上心去关注这则广告, 从而企业也达不到宣传企业或者产品的效果。新媒体条件下的电子商务网络软文营销是从多个角度去包装企业的产品或者公司, 将企业的各种优点、产品或者企业文化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宣传, 特别是企业的产品宣传, 在产品的外表包装以及内在效用等角度分析和宣传, 这样容易让消费者能够深入了解企业所要宣传的产品内在与外在, 与此同时, 还能够加深消费者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可, 从而实现了网络软文营销的效果和目的, 这是传统软文营销与网络软文营销的不同, 网络软文营销方式值得推广和使用。

1.2 新媒体条件下电子商务网络软文营销的特征

新媒体条件下的电子商务网络软文营销是目前企业营销当中最重要的营销方式, 电子商务网络软文营销实质就是企业为了宣传产品而研发的媒体广告, 旨在吸引消费者, 从而达成实现企业产品销售的目标。其有很多的优势, 具体内容如下:

新媒体条件下的电子商务网络软文的宣传范围更广阔, 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网络软文重在有网, 凡是有网络的地方就会有网络软文的传播, 网络是网络软文传播的直接途径。

新媒体条件下的电子商务网络软文的宣城成本和费用比传统的软文低, 网络软文的价值非常大, 不需要花很多高成本的广告费用就能达到比花了昂贵费用的高贵效果要好的多, 且电子商务网络软文的广告直接性不强, 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更容易让消费者了解产品, 了解企业

新媒体条件下的电子商务网络软文是将广告的内容和主旨进行有效的转化, 利用其他方式或者类型去传播广告, 既生动又形象, 还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 同时也使得消费者们在不知不觉中将网络软文进行了有效的传播和复制。

新媒体条件下的电子商务网络软文的时间性功能非常强大, 其没有时间长短的限制, 一则网络软文一般能够持续很长时间不会消灭或者被人们淡忘, 长时间的播放网络软文, 时间久了能够达到耳濡目染的作用植入消费者的心里, 这使得消费者在无形中就被迫接受了网络软文广告的营销。

1.3 新媒体条件下电子商务网络软文营销的主要分类

1.3.1故事类的网络软文营销。

主要是借用名人轶事或者典故传说来增强软文广告宣传单额效果, 生动形象, 容易使得消费者接受。如旅游企业宣传则可以运用秦始皇兵马俑、埃及金字塔的由来等。

1.3.2 感情类网络软文营销。

人都有七情六欲, 抓住人心灵的感情上的特点进行网络软文的营销效果会更好。

1.3.3 科学知识类的网络软文营销。

讲科学知识植入网络软文当中, 能够增加消费者的信服力, 提高营销软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3.4 新闻类的网络软文营销。

评价新闻的传播, 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多的了解产品。

1.3.5流行热点类的网络软文营销。

将时下最流行的热点或者潮流与网络软文有效结合, 能够增加消费者的讨论性, 从而了解和认识到企业所宣传的产品。

1.3.6趣味性的网络软文营销。

借用一些幽默风趣的段子或者笑话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 进一步引导消费者消费, 实现企业达到营销的目的。

1.4 新媒体条件下电子商务网络软文的制作技巧

在新媒体条件下电子商务网络软文的写作一定要将网络软文所要表达的背景信息和宣传主旨一定要清晰明了, 感情真挚有内涵。

设置醒目、特别的网络软文标题, 引起消费者的阅读兴趣。

网络软文的内容一定要简单短小, 不要繁琐和篇幅过长, 减少消费者阅读时间, 使得消费者能够用最短的时间索取最有价值的信息。

网络软文的内容要丰富, 多角度、多方面阐述网络软文的中心思想。

网络软文的发布一定选择有价值且消费者浏览量较高的平台进行发布和推广, 设置与消费者互动的环节, 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2 新媒体条件下电子商务网络软文的营销方法

随着科技信息化的不断进步, 电子商务网络软文的营销也在不断变化发展, 优质的电子商务网络软文的营销能够大大的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和商誉, 还能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 从而实现企业产品销售的目的。因此, 制定良好且有价值的电子商务网络软文的营销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新媒体条件下电子商务网络软文的营销方法如下:

2.1 做好市场调研和定位消费者市场

新媒体条件下电子商务网络软文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大多数受众群体的兴趣和爱好, 做好市场调研, 制作出适应广大消费群体的网络软文, 使得网络软文的营销能够直接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 从而实现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网络软文营销的效果, 进而实现企业产品的销售的目标, 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效应, 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

2.2 规划好电子商务网络软文的宣传策略

电子商务网络软文与传统的硬性广告不同, 网络软文重点在于广告语要“软”, 不是强行让消费者接受和欣赏这样的广告, 而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探索大众消费者的需求, 制定出符合消费者心理的网络软文, 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当中使得消费者接收到了网络软文所宣传的广告信息, 网络软文的营销方式能够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容易使得消费者接收这样方式来宣传企业产品, 从而刺激消费者消费, 实现企业销售的目标。

2.3 编制内容丰富且个性化的网络软文内容

在新媒体条件下电子商务网络软文的质量和发布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企业网络软文影响的结果有重要的影响。

2.3.1 设定醒目、个性化的网络软文题目。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里, 人们每天都在忙碌着自己的工作以及生活, 闲暇的时间特别少, 很多消费者阅读广告或者新闻的时间就非常少, 因此, 设置醒目、个性化的网络软文标题能够刺激消费者的眼球, 激发消费者的读取欲望, 从而引起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了解, 引导消费者消费, 实现产品销售, 达到网络软文的营销效果。

2.3.2 网络软文编制篇幅短而精、内容真实且有影响力。

编制短小精悍的网络软文, 能够让消费者利用有效的时间快速读完, 还能够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与此同时, 网络软文的内容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网络软文营销中的产品各方面的信息一定要真实有效且作用明显, 且值得消费者信赖, 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和对产品的了解和认可。

2.4 选择受众群体较多的平台发布网络软文

优质的网络软文发布平台能够大大提高网络软文的效应和价值。受众群体比较多的网络平台, 能够有大批的消费者去阅读网络软文, 增加网络软文的阅读量, 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提高企业产品销售。

结束语

在新媒体不断变革与发展的今天, 企业要不断与时俱进, 开展多渠道多领域的电子商务网络软文营销, 利用互联网的庞大资源, 编制好有价值的网络软文并发布于优质的推广平台, 并进一步做好产品的宣传和网络营销。新媒体条件下的电子商务网络软文营销能够大大的节约企业的广告宣传成本和费用, 提高企业产品宣传和传播的效率, 增强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进而促进产品的有效销售, 促进企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 电子商务网络软文营销已经是时下最流行的营销方式。很多电子商务的企业或者主体都把网络软文营销作为最重要的营销方法。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新媒体条件下的电子商务网络软文营销策略, 旨在发挥电子商务网络软文营销的最佳作用, 吸引消费者, 促进企业产品销售。与此同时, 还能降低企业的传播成本, 提高传播效率。

关键词:新媒体条件,电子商务,网络软文,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 赵丽霞.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开发研究, 2015.04 (12) :121-123.

[2] 黄淑贞.网络营销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J].湖南农机, 2015.09 (16) :23-25.

[3] 孙伟.网上营销的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研究, 2015.14 (08) :231-232.

[4] 阮云胜.浅析E时代下的网络软文营销[J].商场现代化, 2015.15 (28) :42-43.

网络条件下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作者简介]

韦文广(1967-),男,壮族,广西东兰人,河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文章阐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分析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式、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文献标识码] A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23亿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91.5%。互联网作为现代文明的载体之一,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的未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条件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不断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又紧迫的课题。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即是指基于网络条件下,充分运用一切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各种有利的条件,为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方式、机制、队伍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或转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而提出来的。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影响,社会正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即社会的网络化趋势和社会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知识的传播与获取自然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数字化生存”将是每个人要面对的问题。社会的发展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等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适应人的发展的需要

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其发展与网络密不可分,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网络的洗礼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人”。“知识人”的素质构成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思想道德素质;二是专业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导向功能在网络社会显得尤为重要。“知识人”的道德素质如果滑坡,必然导致自身发展受阻,其对社会的危害也是无法低估的,像网络“黑客”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普通犯罪所不能相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要能满足网络社会中作为主体的人的这种新变化,有效提高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网络化,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毕竟还处在成长阶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平衡,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

尽管有92%的高校已建成校园网,但并没有完全建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同时在人力资源、硬件投入、保障机制等方面发展也不平衡。有的高校学生宿舍还未接入校园网,很多学生的上网场所主要集中在电子阅览室、网吧等,学生点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仍然是一种自发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仅仅停留在提供思想理论资料、新闻报道等平面信息上,有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不仅内容单薄、信息量小,而且信息陈旧,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主动为教师和学生服务,重点解决师生的疑惑,理应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意识落后,教育的方法缺乏艺术性和互动性

在网络条件下,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平等地进行交流,在交流和讨论中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双向互动、平等、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图像、声音、文字、论坛等方式,创造出更具艺术性和互动性的适应现代人信息交流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然而,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基本上仍是沿袭传统的面对面或单向性正面灌输的模式。深受广大学生青睐的娱乐性教育和生动活泼的网上互动等方式,都未能很好地运用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或网页缺乏较强的吸引力,访问量较低。同时没有建立起一套较系统的适合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机制,创新不足,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处在低水平的运作平台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强大功效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三)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亟待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警觉性和敏锐性。面对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规律认识不足,对网络给青年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缺乏足够的关注,满足于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墨守成规。有的高校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了解和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缺乏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对网上信息缺乏应有的甄别处理能力,难以从网上信息发现问题,更谈不上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四)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缺乏引导性和规范性

在网络条件下,当今的大学生的独立性强、思维敏捷,特别喜欢对人或事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缺乏信息选择与价值判断能力的情况下,其思想和行为也容易被感情和网络的言论所左右,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产生了质疑。因此,在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在信息的海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在运用网络的同时也对网络信息进行必要的监管,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

三、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一)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实现教育观念创新

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方国家凭借着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的优势,千方百计地抢占网络阵地,按照其需要和要求对外输出大量信息,包括其政治观点和文化理念。一些发达国家在网上借“民主问题”、“人权问题”、“宗教问题”等攻击我国的政治体制,还竭力标榜其政治制度的合理与完善。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但由于缺乏经验与知识,容易良莠不分。面对开放性的、超国界的、全球性的、多元的网络文化,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的冲击,思想也容易受网络误导。网络空间如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弱点或盲区,这是极为危险的。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视,提升它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充分利用网络创造的机遇和提供的条件,主动走进网络及其使用者的世界,积极开发信息资源,用健康、有用、科学的文化资源去抢占一块与中国的历史、人口、经济、文化相适应的网络文化阵地,加强中文界面网络信息输出,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传播的积极作用克服其负面影响,从而在网络上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二)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实现教育内容创新

1.利用网络优势,及时收集、充实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迅速传播信息,从而改变取材困难、内容滞后、信息有限、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等弊端,使青年学生扩大视野,解放思想,提高境界。利用网络技术对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的综合处理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容量的素材和背景材料的同时,使学生在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信息引导下,优化对思想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2.增加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对网络使用程度越高,网络所带来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受到关注,保持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因此,应当为学生开设网络心理课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网络心理知识,主动预防常见的网络心理问题;开设网络心理咨询栏目,积极开展网上咨询,分析和解决网络心理问题;在生活中,还要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增加网络心理咨询项目,对容易发生的畸形网恋、网络成隐综合症、网络孤独症、网络依赖症等进行分析和诊断,帮助找出解决方法;在心理教育的方法、手段上应加强调研,跟踪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找出大学生网络人格的倾向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3.突出网络道德教育内容。通过增加网络道德、网络法规、网络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加强对适用于网际交往的伦理规范的学习和认同,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主动遵循一致公认的网络伦理规范和法律制度,增强大学生网际交往的道德自律能力。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考核,检查大学生上网过程中有无被网络管理部门处理和被网友谴责的记录,是否有破坏校园网、参与“黑客”行为的情况,是否有在网上恶意造谣、诽谤同学及对教师不良人身攻击的情况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三)借鉴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实现教育方式创新

1.充分发挥网络娱乐性、观赏性和交互性特点,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网络条件下,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环境、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根据这些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网络娱乐性、观赏性、交互性的特点,创造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网上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相结合,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余文化生活相交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和影响学生。要创设竞争氛围,引入辩论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平等的交流互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意识,努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精心设计、开发具有时代特点和较强感染力、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多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软件,使思想政治教育拥有强大的信息库支持;设立专门的电子信箱、创办电子刊物、举办网络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进行问题答疑、政策咨询,加强思想交流和交锋。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热点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以多种方式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四)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体系,实现机制创新

网络具有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匿名性等特点,它增加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因此,基于网络条件下,高校应当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协调配合机制。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家庭等各方面的有机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大政工”局面。政府要对网络信息做好入境防范,强化对网上信息的监控,过滤虚假、有害、错误、反动的信息,制定网络规范,纠正网上违章,惩罚网上犯罪。高校应该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构建由党委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各院系以及治安保卫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格局。家长是保护孩子免受网络侵害的一道重要防线,家长应当积极学习网络知识,经常通过网络与孩子交谈,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力争成为孩子网络教育的引路人。

2.网络监管机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是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重要途径。一是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网络行为准则和相关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建立、设立网站和主页的审批制度;二是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利用技术手段,对网上有害信息进行及时过滤和删除,对网上的热点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不断提高学生对网络媒体有害信息的分辨能力,消除网上文化垃圾,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学习环境。

3.预测分析机制。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各种思想观念碰撞,热点、难点日益增多,矛盾错综复杂的形势。网络条件下各种信息迅速传播,面对思想活跃的社会群体,如果对情况心中无数,反应慢、处理迟,甚至对一些突发事件的酝酿爆发缺少警觉,就会陷于被动。所以一定要建立起嗅觉灵敏、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预测分析机制,及时分析、反馈,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实现队伍建设的创新

面对网络迅速发展带来的挑战,要切实有效地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作水平,关键就是培养一支既懂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因此,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增强阵地意识、网络意识,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规律,懂得过滤、调控和发布网络信息,切实掌握网络信息交流的主动权,善于引导青年学生遵守网络游戏规则,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理解和利用网络信息,防止和克服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努力成为驾驭网络的行家能手,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力。

[参考文献]

[1]韦文广.关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4,(8).

[2]崔宝珍,张君维.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的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社会科学论坛,2006,(8).

[3]王晓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

[责任编辑:李国燕]

网络条件下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也给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分析和探讨了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期引起企业对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的重视,并对其构建和调整有所启示。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影响;存在问题;内部控制制度

控制与会计是不可分割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组织、程序、手段的总称,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即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也给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变化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

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保密性、安全性差

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是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却没有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从容恢复原来的数据。

2、系统兼容性差

由于各个系统都是自行开发,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各软件公司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就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很难在不同系统上实现数据共享。

3、各核算模块衔接性差

由于当前许多财会软件都着重开发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对于其他如成本核算、市场预测等功能开发力度较小,使得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需先将财会管理的有关数据输出,经人工核算后再从新输入,就是说从一个处理模块到另一个处理模块,不能自动转换数据格式,直接使用数据基础。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因为人工核算、人工输入等人为因素,必然增加出错机率,使得财会软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管理功效和预测功能。

4、管理及预测功能不强

在某种程度上,财会软件因为只实现了会计功能,并没有实现预想的管理及预测功能,以至于它的出现,仅是减少了会计的工作量,或者说减少了会计而已,并没有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三、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控制度

1、程序控制的形式

程序控制是指靠计算机程序对会计核算进行内部控制,以实现系统的自我保护,这种自我保护的内部控制往往比通过各种管理制度实现的控制更为有效。它包括以下几点:

1.1系统初始化控制 会计软件必须有控制系统初始化的功能。因为初始化包括设置系统参数、设置会计科目、建立各种账簿文件、录入各种余额数据等,因此在系统运行前应进行初始化控制。

1.2系统安全的控制

对用户、设备、文件分别进行授予不同级别的特权,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有意进入或无意误入系统。系统必须具有授权登记,检查用户身份和核对操作权限的机制。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地发展,公司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设置网络安全性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并且针对公司的特定状况,开发相应的技术来保护系统。

1.3数据输入控制

输入控制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保证输入的数据确已经过审批手续,并且能够正确而完整地输入计算机。经济业务在由计算机处理之前经过适当的批准,会计信息系统通过登记日记文件,以防止经济业务被遗漏、添加、重复或不正当地更改,并对不正确的经济业务进行删除或更正。

1.4数据处理过程控制

会计数据正确输入后,数据将要由程序进行具体地加工处理,遵循输入、复核、更改,汇总、分类、登账、对账、转账、结账等流程进行。这一控制过程是为了确保计算机运行时发现、纠正和报告某些有错误的输入,从而保证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数据处理控制主要有处理的流程控制、数据修改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控制、结账控制等。

1.5数据输出控制

会计数据的输出包括查询、打印和软盘输出等形式。内容涉及各种明细账、日记账、会计报表、总账等。输出控制最重要的目标是保证各种输出结果的正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保证输出的接触人员仅限于经过授权的人员。

2、制度控制的形式

制度控制一般是以管理制度的形式实现的,即由主管部门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制或监督会计部门执行,从而保证会计核算软件正常和安全运行,免遭外界干扰破坏,向企业提供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它包括:

2.1会计电算化组织控制

会计核算软件投入正式使用时,原有会计机构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会计岗位将重新划分,需严格分清程序员、操作员、管理员的职责,加强各级代码、口令的管理,并注意定期修改口令。

2.2系统操作环境的管理和控制

盡管软件一般都已有用户管理功能,但其用户管理的设置是由人工进行的,这就需要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加以规定,用来在用户管理的设置和具体的操作中执行。规定原始凭证必须经有关审核人员审核并签章后才能输入计算,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需由审核人员核对并签章后方可登记机内账簿,用操作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的上机操作内容等。

2.3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与控制

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文档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另外,对存有会计数据的各种磁介质也应妥善保管。档案资料应有专人包管,并指定备份、归档、借阅制度,以及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措施。

2.4大力加强人才培训

企业应高度重视电算化人才的开发与培养,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或聘用一批精通技术、熟练应用电算化程序的高级技术人才,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

四、结语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运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的新问题和新课题将不断出现。对其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使得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调整、改善,真正做到保证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网络条件下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以及在转型到位之后的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能反映国有权益损失的概念不是“国有资产流失”,而是“国有资本流失”,“国有资本流失”的内涵大于“国有资产流失”,

不属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国有资本流失主要表现在国有金融资本流失、土地使用费上的巨额流失、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的国有资本流失等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本流失将更多地表现为非资产形式的资本流失,所以应树立“防止国有资本流失”的理念,开展对“国有资本流失”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防止 国有资本流失 理念

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理论界也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然而,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以及在转型到位之后的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应引起重视的问题不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而是“国有资本流失”问题,最能反映国有权益损失的概念不是“国有资产流失”,而是“国有资本流失”,所以应树立“防止国有资本流失”的理念,开展对“国有资本流失”问题的研究。

一、树立防止国有资本流失理念的理论依据

1.“国有资本流失”的内涵大于“国有资产流失”

“资产”是一个会计学术语,是投资者投资行为已经完成并建立了企业之后形成的全部财产。在现代公司制条件下,资产就是多元出资者的出资和公司负债所形成的全部财产,它在法律上或产权关系上被叫做法人财产。资产等于所有者权益加负债,它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根据其性质和流动性的不同,被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从这里可以看出,资产主要以实物形式而存在。“资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其本质规定性是用于价值增值的价值。“资本”有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投资者的资本首先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存在,在购买了各种生产要素后,就转化成了生产资本,在经过生产过程之后,一部分生产资本就转化成了商品资本,将商品销售出去之后,商品资本又转化为货币资本,这是直接投资的情况。在间接投资的情况下,投资者的资本还可以有股票、债券等证券形式,在投资之前,投资者的资本主要以货币形式存在,在投资之后以证券形式存在,在证券拍卖后又以货币形式存在。此外,“资产”是一个与“企业”紧密相联的概念,没有“企业”就不会有“资产”,资本只有进入企业才会成为资产。而“资本”与企业的关系就不象“资产”与企业的关系那么紧密,投资者的货币资本在进入企业之前就已经是资本,就是说,“资本”不依赖于特定企业的存在而存在。

以上分析说明,“资本”的内涵要比“资产”广泛,投资者的货币资本在投资之前是资本但不是资产,只有在投资行为完成之后,投资者的货币资本才转化为资产。所以,“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概念只能概括国有资本被投资于企业后发生的损失,而国有资本在其他环节发生的损失是“国有资产流失”概念所无法概括的。例如,国有银行发放出去的贷款是货币资本(相当于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借贷资本),不是资产,如果发放出去的贷款收不回来,变成不良贷款,这里的损失即金融资本流失是“国有资产流失”概念所不能概括的,只有“国有资本流失”概念才能将其概括进来。再如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发生的国有土地使用费或地租等损失,也是“国有资产流失”概念所不能概括的,也只有“国有资本流失”概念才能将其概括。总之,“国有资产流失”概念无法将国有资本在许多环节发生的损失概括进去,而“国有资本流失”这一概念不仅包括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全部内容,而且涵盖了国有资本在其他任何环节发生的损失。

另外,“国有资产流失”只能反映国有资本的有形损失,而“国有资本流失”既能反映国有资本的有形损失,又能反映无形损失。衡量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是否发生国有资产流失,主要通过一个清产核资的过程,如果通过清产核资发现帐实不一致,出现盘短情况,就认为发生了国有资产流失,如果帐实一致且本会计年度的资产总额在当年没有净投资只有重置投资的情况下不低于上一会计年度,就认为没有发生国有资产流失。但如果该企业资产结构不合理,有大量处于闲置状态的不良资产,或该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产品没有竞争能力,那么通过资产评估得出的该企业资产的现实价值或通过拍卖能实际实现的资产价值很可能大大低于通过清产核资得出的账面价值,这说明此时企业的资本价值已经发生贬值,即出现了国有资本损失,这种情况只有“国有资本流失”这一概念才能确切反映。

2.树立防止国有资本流失的理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经济将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以资产形式流失的国有资本将越来越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独资企业越来越少,国有经济将越来越多地采取股份制形式,国有资本将以实物形式、证券形式、货币形式等多种形式存在,国有资本在运动过程中将在多种存在形式之间互相转化,此时一旦发生国有资本流失,只有处在实物形式的国有资本流失属于国有资产流失,而处在证券形式、货币形式以及在各种形式相互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国有资本流失就不属于国有资产流失。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本流失将更多地表现为非资产形式的资本流失。又由于“资本”能涵盖“资产”,所以应该用“国有资本流失”概念取代“国有资产流失”概念。

第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都应树立“经营资本”的理念,经营的目的是资本保值增值,对于国有企业或国有投资者来说,当然就是要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本流失”。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经营理念是“经营产品”,在体制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经营理念已经由“经营产品”转化为“经营资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经营理念应进一步由“经营资产”转化为“经营资本”。“经营资产”的理念会导致国有企业盲目地进行资产扩张,在资产扩张过程中,许多国有企业忽略资产结构优化和资产质量提高,导致企业大量资产处在闲置状态,企业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非常低下,甚至出现亏损。当政府对这些企业进行业绩考核时,很可能得出企业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结论,因为经过清产核资发现企业的资产总量扩大了。如果用“经营资本”的理念考核这些企业的业绩,结论可能完全相反。“经营资本”的目标就是“资本保值增值”,考察资本价值的高低不是看账面价值的多少,而是看现实价值的多少,资本的现实价值可以通过科学评估得出,也可以通过在资本市场进行竞价拍卖得出,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资本价值的高低主要由资本的赢利能力决定。当我们用“经营资本”的理念来考察前述企业时,就会发现这些企业的资本价值在“坐失”,在贬值,亦即正在发生“国有资本流失”。这在客观上给我们提出了“防止国有资本流失”的课题。总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概念是

“经营资产”理念的产物,是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相对应的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防止国有资本流失”概念是“经营资本”理念的产物,是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相对应的概念,是为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必须研究的课题。所以,用“防止国有资本流失”取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树立防止国有资本流失理念的实践依据

树立防止国有资本流失理念的实践依据是有大量的国有资本流失不属于国有资产流失,最主要的表现是:

1.国有金融资本流失。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很高,不少企业高达90%以上,总负债率也曾高达75%。与之相对应的直接债权人主要是国有银行,国有企业过度负债使银行信贷资产存量的20%以上已形成不良债权,成为坏帐贷款,迫使国家用银行坏帐准备金冲销,如1994年全国用于冲销坏帐贷款的坏帐准备金达70亿元,1995年国家又拿出140亿元用于冲抵银行损失。此外,在传统体制下,由于国家要对国有企业承担无限责任,不得不对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尤其亏损企业发放“安定团结贷款”,这种贷款一般都是无法回收的。显然,国有银行坏账贷款对应的金融资本流失只属于资本流失,不属于资产流失。

2.土地使用费上的巨额流失。在传统体制下,我国对土地实行的是一种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无偿使用制度。80年代以后,虽然开始对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但国家只是象征性地收取土地使用费,对事实上存在的土地级差收益(相当于级差地租)未及时收归国有,相当于绝对地租的绝对土地使用费收取不足,使本属于国家的土地收益落入土地的实际占有和使用单位甚至个人手中。这里流失的是国有土地资本权益,而不是资产。

3.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的国有资本流失。如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0477.44亿元,其中国有固定资产投资为25027.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5.5%,而全社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62875.3亿元。如果国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也占其中35.5%,那么国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22320.73亿元,比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少2706.87亿元,就是说,2004年有2706.87亿元的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没有形成国有固定资本,实际是流失了。显然,这里流失的是资本而不是资产。因为它是在由货币资本向资产转化过程中流失的,即在形成有效资产之前就流失了。

三、开展对国有资本流失问题研究的初步思考

国有资本流失问题是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被提出来的。企业转制是经济转型的微观表现。在企业转制前后都存在大量的国有资本流失,但在转制前、转制过程之中和转制之后的国有资本流失的表现、机理不一样。从而防范思路和措施也不一样,因而有必要对企业转制前、转制过程之中和转制之后的国有资本流失问题分别进行研究。

在转制前,从政府官员到企业领导再到企业员工各个层次的岗位上都充斥着一些能力差的人。即使是能力强的人,也会在客观上有力使不出。即使创造有力使得出的环境,一些人也会在主观上有力不愿使(偷懒)。承包制、租赁制只能解决短期激励,不能解决长期激励。在产权上,转制前存在国有资本产权不明晰、产权主体缺位等问题,而最主要的问题是产权主体保护产权的力度没有到位,也无法到位,从而制造了无数个使国有资本产权被“漏入”“公共领域”的“空隙”。

在转制过程中,国有资本产权“漏入”“公共领域”的“空隙”还没有被堵住,却又由于转制增加了新的“空隙”,为一些人进一步侵害“漏入”“公共领域”的国有资本的产权制造了机会。转制过程中形成的公司制企业既制造了“内部人”进行“内部人控制”的主观动机,又形成了通向“内部人控制”的路径。转制过程中的国有资本流失是体制改革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在转制之后,由于产权主体保护产权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监督成本等)始终大于零,国有资本产权被“漏入”“公共领域”的“空隙”仍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此时的“空隙”已大大减少和缩小。在转制之后,在许多领域一旦发生国有资本流失,往往伴随着“私人资本流失”。

可见,国有资本流失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少。国有产权私有化只能将国有资本流失转变为私人资本流失,不能实现帕累托改进。减少国有资本流失的根本措施在于尽快建成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总之,树立防止国有资本流失的理念,开展对国有资本流失问题的研究,将对我们正确看待和防范国有资本流失提供新的思路,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系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在读博士后,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宋忠霞

网络条件下会计论文范文第6篇

鹤壁市电厂的铁路站场为尽头式车站, 既有线路及站场为为万和、同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即电厂一、二期) 的配套工程, 目前处于不间断营运状态, 站场既有线路有卸煤线2股, 走行线1股, 存车线1股, 牵出线1股, 机修线1股。鹤壁丰鹤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即电厂三期) 专用铁路在一、二期的基础上扩建, 设计燃煤供应全部靠铁路运输, 将原有的工企Ⅱ级提升为工企Ⅰ级, 并新铺设卸煤线1股, 走行线1股, 对既有铁路站场进行改造。

为保证电厂一、二期的燃煤运输, 结合改造施工对既有线运营影响的程度、改造费用及其他方面等进行方案探讨, 从电煤运输进路、现场实际情况及投资费用角度综合考虑, 最终确定了困难条件下铁路站场的改造方案。铁路站场概况见图1。

2 既有站场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电厂一、二期燃煤运输进路为经13#、14#、8#道岔进入4道南头过衡, 然后送入4、5道卸煤仓, 由于卸煤仓南4道一侧平行开挖的三期卸煤坑深度超过20m, 最近处距铁路不到3m, 且施工期较长。严重影响了邻线路基稳定性和电厂一、二期燃煤运输安全, 电厂一、二期仅靠汽运满足不了燃煤供应, 不能长时间中断铁路运输,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 将会直接影响电厂一、二期的正常生产, 甚至导致发电机组停机的严重后果。为此, 须选择一个科学的方案, 既不影响站场改造施工, 又不中断燃煤运输。

3 方案选择

3.1 研究思路及方案构成

电厂三期卸煤坑开挖前,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组织设计, 确定了两个方案:一是对三期开挖的卸煤坑边坡进行喷锚支护, 以保证路基稳定及邻线行车安全;二是在卸煤坑开挖前, 要点封锁施工, 对既有铁路站场运煤进路股道进行改造, 将机车车辆通过14#道岔转入4道的路线改为经15#、17#、16#道岔转入, 以保证卸煤坑开挖施工及铁路煤炭运输均不受影响。

3.2 方案比选

(1) 基坑边坡喷锚支护方案:由于三期卸煤坑开挖较深、距铁路太近, 施工时需分层开挖, 每层约3m, 在上部基坑支护完成后, 再开挖下层土方, 施工期间须不断地对邻线铁路进行沉降观测, 无形中延长了施工工期和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 工期15d, 投资费用40万元, 工程费用投入及存在安全隐患较大, 影响电煤运输时间较长, 从技术上该方案是可行的, 但从对既有线运营影响的程度、改造费用等方面考虑是不科学的。

(2) 铁路站场运煤进路股道改造方案:在12#道岔前增设一组右开道岔 (即16#道岔) , 然后将2道在14#道岔后断开并与16#道岔相连接, 并在13#岔前增设15#道岔, 与2道增加的17#道岔相连接, 铺设机车车辆从15#、17#、16#道岔转入4道的进路, 该渡线距离三期卸煤坑在50m之外, 进行要点施工只需3d时间, 这样在改造施工前调整运输计划, 通过铁路运输及汽运, 储备足量的燃煤, 保证施工期间的燃煤供应, 即不影响三期卸煤坑开挖施工, 又不影响一、二期的电煤运输, 其主要工程量为临时铺设三组道岔, 投资费用约25万元, 与方案一比较, 工期提前12d, 投资节约15万元, 比较经济合理。

3.3 方案确定

经现场实际测量, 4道与2道的线间距9.5m12#道岔前基本轨接缝至煤仓端墙的距离为82.6m, 煤仓东南角距渡线中心须满足建筑限界2.44m, 由于现场客观条件比较困难, 通过计算分析, 在16#岔后和2道南头各设置一个半径为200m的曲线, 采用最短曲线长20m, 中间采用10m的夹直线, 能够满足要求, 确定方案二科学可行。

按方案二进行站场改造, 施工比较顺利, 保证了电厂三期铁路站场改造的顺利进行, 同时保证了电厂一、二期的燃煤供应, 效果良好。

4 结语

实践证明, 上述方案在鹤壁电厂三期扩建工程铁路站场改造施工期间收到良好的效果, 即保证了一、二期的铁路燃煤运输, 又节省了投资。

摘要:为满足鹤壁电厂扩建工程三期2×600MW机组的燃料运输, 在原有铁路站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本着尽量减少影响既有电厂一、二期燃煤运输的原则, 对三期卸煤线施工影响既有线路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比选, 最终确定了实施困难条件下的改造方案, 实施效果良好, 经济效益显著。

上一篇:大数据企业会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智能纺织品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