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论文范文

2024-01-01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分析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议,以期能对我国内部控制环境研究提供一点有用的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环境;组织结构; 企业文化

前言

从美国的安然、世界通信等著名国际大公司因为财务会计丑闻导致股价暴跌,到国内的“郑百文”、 “银广夏”、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等案件的发生,使得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我们不仅要将目光集中在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资产流失等不良经济现象上,主要还应重视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上。上述事件我们发现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条就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使得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而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致使权力集中,缺乏制衡。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的发挥,因此良好的内部控制及控制环境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案例分析

(一)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煤集团”)为重组主体,于1998年3月17日经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经营范围主要是从事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及深加工、煤炭销售;公路运输;机械设备制造及修理;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矿用物资、橡胶制品的销售等。

(二)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内部控制环境情况简介

1.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结构

2.公司企业文化,平煤集团把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作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其基本特色:把学习型组织理论导入企业文化建设,用\"学习型\"定位企业文化,创造性地提出了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进行了理论创新。其具有的特色:(1)管理文化新颖实用。(2)安全文化个性突出.(3)团队文化效果彰显。(4)和谐文化凝心聚力。(5)群众文化异彩纷呈。

3.公司员工情况,截止2006年12月末,员工的结构如下(摘自[年报]该公司2006年年度)

4.培训制度,(1)被录用的员工无论是一般工种还是特殊工种,上岗前都要经过公司人力资源部、安全部等部门组织的安全知识与业务技能操作培训。(2)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培训,重点抓好现职领导干部任职资格培训。优秀中青年干部任职资格培训学制四个半月。人力资源部要把领导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工作计划和任免程序,按期抽调和选送干部参加培训。

(三)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1.股权结构集中,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做为最大股东,股份比例为57.127﹪,而且平顶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国有企业,也就是说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是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这样使得公司一股独大,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2.监事会监督不力

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的监督事会主席,也是来自于其第一大股东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样处于董事会权力控制下,也就是说监事会很难保持独立性,监事会难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首先,监事和监事会缺乏必要的独立性。监事人选由大股东控制,而来自公司内部的监事,其工资、职位等由管理层决定。其次,监事会开展监督活动难以在法律上找到可操作的依据。监事会地位受制于董事会和经理,其行动缺乏法律上的依据,其素质难以适应公司监管的要求,难以起到制衡作用。

3.人力资源存在问题

1.员工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本科以上员工仅占2.41﹪。公司已经设立员工培训制度,但是没有一个长期的培训计划,只是简单的资金资助,这不利于员工受到持续有效的培训。很多企业领导认为自己非常重视培训,对培训投入也不少,但效果却不好,其原因是这些企业只是狭隘地理解培训,不把培训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进行规划和实施,没有进行培训的需求分析。

二、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一)优化股权结构,加强组织建设,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1.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目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监事会独立性较差,为了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提高监事会的整体素质,加强监事会功能,可以借鉴独立董事制度,在上市公司中引进独立监事人员。2.完善董事会人选的选举和产生制度。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看,让高素质的社会人员担任董事,进入董事会。3.健全独立董事制度。企业要加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需要独立董事对公司的法人治理、资本运作、企业管理发挥监督、制衡的作用,从而达到防范“内部人控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转变观念,重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定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重视制度创新;重视如何更加有效的留住人才;制定适宜的人力资源政策;健全对员工和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1.积极参与企业改制方面的业务审计,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做好服务工作。2.积极参与企业重组和扩张业务的审计,为企业资本运营做好服务工作。3.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和内部管理审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战略的实施做好服务工作。4.变革审计观念。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是内部控制环境应逐步升华为企业文化。知识经济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诸方面变得更加柔性化,更多的成为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科学。企业应该通过主动建立和加强良性的控制环境,引导、激励人们正确地履行责任,实现企业的目标,将外来的压力变成人们内生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控制环境逐渐与企业文化融合。二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时刻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当代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不再是以前以体力为主的阶段,而是以智力资本为基础,是包括服务、沟通、筹资、投资、战略、形象等因素在内的广义技术,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企业所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

[2]王秀萍,赵锋.论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M],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孙晓妍.刍议内部控制环境与审计的关系[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01)

(作者通讯地址: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三鹿事件; 内部控制; 控制环境

根据COSO报告对控制环境的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层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企业人员的个人诚信、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组织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因此,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能够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控制要素无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

企业控制环境可以分为三类因素:第一,管理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第二,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风险预警。第三,人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者素质。本文以三鹿事件为例,从这三个角度透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一、三鹿事件

三鹿集团全称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开创了“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曾为三鹿确立了为同行所效仿的奶源优势。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但是这种高增长背后隐藏的内部控制及其环境问题却被严重忽视。从2008年3月份起,三鹿就陆续接到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儿童家长的投诉,一些媒体也开始以“某品牌”影射三鹿,但是三鹿并未就此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导致事态日益恶化。据估计,9.02亿元的巨额医疗费和赔款已经造成三鹿集团严重资不抵债。2008年12月25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布三鹿破产消息,破产裁定书已送达石家庄三鹿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曾经作为奶业龙头的企业一夜之间消失。究其原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管理因素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现象

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公司治理不健全,公司必然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无论设计多么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都会流于形式,难以达到既定的效果。因此,只有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中,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三鹿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自1987年到2008年任职长达21年。可见,该公司股权相当分散,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无从谈起,“内部人控制”现象不言而喻,治理机构的制衡机制失效,这为“毒奶粉事件”埋下了治理隐患,这种不良的内部控制环境成了管理层道德缺失的温床。

(二)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内部监督可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的运作。监督的过程,是由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并采取必要的行动,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只要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三鹿集团内部质量监督的具体做法是在养殖区建立技术服务站,派出驻站员,监督检查饲养环境、挤奶设施卫生、挤奶工艺程序的落实。驻站员作为内部监督的手段是内部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驻站员监督检查等并没有严格实施,在原奶进入三鹿集团的生产企业之前,缺乏对奶站经营者的有效监督。

(三)风险预警缺失

风险管理和控制是企业内控的基本要求。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既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内容,更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的产业链越长,风险点就越多。对食品行业而言,质量监控无疑是风险控制的关键。通过预警系统,企业一旦有风险的苗头出现,即可进行防堵,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避免或减弱对企业的破坏程度。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37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可悲的是,风险控制不到位正是压倒三鹿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从2008年3月份起,三鹿应对危机的方式是“推、拖、瞒”,导致事态日益恶化。

三、组织因素

(一)组织结构与盲目扩张

内部控制来自组织内部,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组织变化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组织嬗变是内部控制的发展诱因,它推动内部控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由于三鹿集团有牌子而缺乏奶源、一些地方小乳品厂有奶源而缺乏品牌,因此集团在内部开创“牌子和奶源”结合的发展模式。沿着这种模式,三鹿集团以产权为纽带,以品牌为旗帜,相继兼并了山东、河北、陕西、河南、甘肃等省濒临破产的30多家中小企业,使得三鹿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行唐三鹿乳业有限公司由三鹿集团控股51%,另外49%的股权由行唐县政府控制。本质上,这种兼并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企业规模,扩大了市场份额,有利于三鹿集团的发展,然而,在被三鹿集团兼并之后,没增添任何新设备和资金,开动老机器就开始生产奶粉,厂区内景象破旧不堪。三鹿集团旗下类似这样的分公司或子公司比比皆是。这种扩张导致了资金投入跟不上、机器设备及内部管理跟不上的现实,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二)企业文化与“责任做秀”

企业文化是现存的一种无形力量,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发展、成熟,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控制环境。比如,企业通过建立符合单位自身情况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树立全体员工的是非判断标准,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向员工传递单位对其责任、诚实性、道德观的期望。同时高层管理者更要应注意自己的言行,起到表率作用,引导员工做道德范围内的事。三鹿集团曾宣称其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为提高大众的营养健康水平而不懈地进取。其宣传资料显示,三鹿集团多年来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饲养奶牛80万头,带领8万多户农民脱贫致富,吸纳5万下岗职工和8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扶持农民养牛、抗洪救灾、抗击“非典”、老区扶贫、扶残助教、捐助多胞胎家庭等捐资捐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200余项。三鹿集团所履行的社会责任和取得的各种荣誉无可厚非。但是,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通过提供给社会优质的产品来实现。三鹿集团产品中含有大量三聚氰胺已给婴幼儿及食用者造成身心伤害,给中国奶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尤其是发现问题后的处理方式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这种沽名钓誉式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应该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制裁。

四、人本因素

(一)人力资源政策与用人机制不当

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的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还能确保执行企业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不少奶农和专业人士不相信三鹿集团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对原奶在收购环节中被掺入三聚氰胺毫不知情,三鹿集团奶源部的几千员工大多是农村人,来自奶源地,可见三鹿的用人机制不当是人力资源政策制定不完善的突出表现之一。

(二)管理者的理念和经营方式

管理当局在建立一个有利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业制定的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超越设立这些制度的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样也无法超越那些创造、管理与监督制度的人的操守。管理思想是支配企业运行的灵魂,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对社会及员工的责任观念等的集中体现;管理人员对控制的态度决定了整个公司的态度和行为。管理阶层的管理哲学及管理风格,包括企业承受营业风险的种类,管理当局对待经营风险的态度和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法,极大地影响着控制环境。

三鹿事件中,企业管理当局在利润的诱导下以工业用原料三聚氰胺加入奶粉,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完全突破道德规范。这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违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短期行为,使制度的执行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了不应有的弹性,导致内部控制的功能大大削弱,引起整个企业“群体越轨”现象,致使控制环境恶化,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首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并形成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明确的管理目标。另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除了自身起表率作用以外,还要引导其员工以道德标准统驭自身的行为,进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管理者应将内部控制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在尽力用权力维护其有效运行的同时,对控制的遗漏和功能缺陷进行弥补和完善,使内部控制为实现经营目标服务。

五、研究结论

“三鹿”事件暴露了乳品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最为突出的三鹿集团,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要求,影射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种种弊端。三鹿集团为我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创建和谐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关乎企业的盛衰荣辱和生死存亡。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确定了一个企业的基调,它影响着整个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控制意识,在三鹿集团的案例中,如果该企业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就有可能降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所以,企业应从各个方面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使企业能够提高效率和功效,防患于未然,为企业健康运行提供保障。内部控制的加强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单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国家也要给企业塑造一种重视、开发和研究内部控制的宏观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玉凤,曹琼.基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管理层道德建设[J].煤炭经济研究,2007,(10).

[2] 黄杨梅,刘广瑞.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案例分析[J].财会通讯,2008,(02).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论文范文第3篇

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构建

(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目的在于,在合法合规的前提条件下,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而言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基础与保障、如果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超出了标准水平,证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科学有效的,如果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低于标准水平,证明企业的内部控制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完善。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模式是一种基础性的常识,通过对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模式的有机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然而,中国企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比如投资者法律意识淡薄、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股权制度的特殊性等,直接导致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出发点为监管与企业管理。

(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元素,无规矩不能方圆,如果企业缺少科学的评价标准,那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就没有可比性,自然失去了内部控制评价的意义,进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无效性。因此,设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有利于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方便第三方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水平高低的判断。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能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过程,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评价、反馈、整改的循环模式,不断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避免企业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对预防与控制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进而保障了企业正常的运营。同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还可以维护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的认可度,强化投资人、债权人等多方关系。

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面临的风险

(一)政策风险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内部控制的管理办法,同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我们内部控制的发展基础薄弱,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管理水平依然不能与发达国家媲美。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多为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具体的落实细节却非常少。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知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领导对内部控制没有充分的重视,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流于表面。

(二)数据收集风险

任何新型的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也是如此,企业可以借助它对内部管理进行精准的分析,通过对相关信息多角度的分析,进而生成企业需要的数据结果。然而,面对海量的信息,给人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尤其是很多信息都是无用的内容,进而加大了数据分析的难度与准确度。现阶段,信息收集方面依然是企业需要面临的挑战项目,需要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全力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过程风险

无论是高质量信息的采集,还是海量信息数据的处理,都给内部控制数据分析加大了难度,这就要求内部控制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意识,懂得数据分析原理,准确发现数据分析的切入点。不仅如此,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还要掌握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对计算机技术有熟练的应用能力,其中包括熟悉结构化查询语言、懂得数据传输过程、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等,无形中提升了对内部控制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

四、大数据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资料的数据化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云计算等划时代的科技成果呈现在社会面前,进而大量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开始涌现,它将信息资源以电子数字的方式集中起来。企业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的资料也从传统的纸质化,变成了电子数据表格,时代的革新要求企业勇于创新,大胆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操作的智能化

企业的内部控制旨在保证企业经营的合规合法化、财务报告的真实有效性,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效果与经营效果,实现企业的发展部署。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与高效性,在大数据环境背景下,内部控制也实现了智能化。人工智能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有效实现了对项目的有效跟踪,通过深度挖掘与行业比较,能及时扼制潜在的风险因素,对企业内部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技术的创新化

管理体系是防范风险的重要因素,专业的企业管理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数据资源,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摸底工作,能积极的反映出企业的运行状况,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借助大数据可以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充分的记录,甚至可以发现藏匿于数字背后更具价值的资源,为策略的定制者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因此,在大数据下,内部控制的科技化,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自身发展的需要。

五、大数据背景下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办法

(一)内部控制体系的重建

随着大数据的兴起,企业务必要认清时代的发展方向,企业想发展,就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而对适应提高对新环境的适应性。首先,要建立立体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内部审计部门实现与经营业务部门的独立关系,两者之间不存在附属关系,都由最高决策层进行垂直管理,进而彰显内部控制部门的严肃性,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其次,重新拟定新背景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当然,重新拟定的过程中,要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依据企业业务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修正,针对不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给予及时的限制,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定期调整,对制度进行及时的更新,避免新老制度的相互的对立,实现业务发展与制度的建设的动态同步。最后,建立有效的内部评价体系,企业内部评价体系要突出范围广、过程全、面积大的原则。新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原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延伸,或者在原内部控制内容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创。评价体系的改变,造成员工对业务缺乏熟练程度,企业应合理引进第三方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检验,为实现内部控制评价的最终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数据库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人机交互环境是科学利用大数据的基础,加大数据库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对完善内部控制信息交流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控制数据实时分析系统,可以发现潜在的威胁,其中包括非法供给、数据威胁,以及各类影响数据使用的非法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加大数据库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对用户访问限制进行加强,通过对数据的保密程度,对其进行分级处理,并赋予不同需求者不同的访问权限,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此外,充分发挥单点登录优势,统一登陆者的身份信息,严格访问形式,强化权限管理,加大数据的保密工作,是数据库基础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加大数据库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提高数据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

信息时代,也是人才的突起的时代。企业不仅要提高大数据管理意识,更要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因此管理层要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与人才的建设工作,最大限度地培养优秀的数据内部控制人才,加大对内部控制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充分的使用大数据带来的优势。

优秀的数据内部控制团队是化解管理风险的先决条件,在内部控制人才专业素质培养方面,一定要重视计算机人员与内部控制人员的科学搭配,提升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而实现内部控制人员全方位的发展,不仅能有内部控制分析能力,还有计算机网络的构建能力,不仅有业务的分析总结能力,还有组织规划刘能,极大程度的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演越烈,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一定实现大数据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加强也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大数据与内部控制的相互加强,完善控制管理制度,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数据走上了历史舞台,对企业管理模式的革新带来了生机,同时,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企业自身缺少融合大数据与业务的意识,导致忽视了大数据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作用。笔者通过分析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良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评价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茂林.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2):48-49.

[2] 宋文池.大数据时代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6):187-188.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论文范文第4篇

孝感麻糖诞生于以孝而闻名于全国的城市——孝感市,它有着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位于湖北省的中部地区,靠近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有着便捷的交通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国家中部崛起政策的影响下,作为孝感的支柱产业之一的麻糖产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现共有近30多家企业的得到国家安全生产认可证,并且孝感麻糖作为当地的传统食品,是一种暖肺养胃的纯绿色食品,生态经济效益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麻糖产品的需求层次和样式也不断提高和增加,麻糖产业会不断深入发展,行业整体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30家麻糖米酒生产企业规模都不大,平均资产约300万元,其中规模最大的孝感市麻糖米酒公司有效资产也不到1000万元。与孝感市的麻糖米酒企业对比,成立于1997年的四川巨龙食品有限公司,以醪糟(实际就是四川米酒)为主打产品,十年内从一个年营业收入仅百万元的企业发展为一家亿元企业,销售额十年增长了100多倍。

二、 微观环境

2.1竞争者分析

企业家素质不强。协会内30个麻糖企业老板,仅有本科生1人,专科生1人,中专生2人,其余人大多为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老板文化程度的低下,直接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短视和老板工作上的失误。 管理水平不高。一是财务管理不全。二是营销管理落后。目前,孝感麻糖生产企业在市场营销上没有拿出任何有效的策略,仍是传统的老板兼业务员型、糖酒会订货型、老市场维护型、节日团体购买型,真正完全依靠终端市场的仅有生龙、一品、原创三家企业。在营销手段上,孝感麻糖生产企业既没有一个成功的策划个案,也没有找出和发掘麻糖产品新的亮点,甚至一个响亮的广告宣传词都没有拿出,仅仅是啃传统名气的老本。三是生产及现场混乱。

经济实力和技术开发力量不足。30家麻糖生产企业规模都不大,平均资产约300万元,其中规模最大的孝感市麻糖米酒公司有效资产也不到1000万元。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技术研发力量严重不足,设有专门研发机构的企业只有3家,且基本没有发挥作用。30家麻糖生产企业仅有从事食品专业的院校毕业人员20余人,薄弱的技术力量,很难组织有效的产品研发,也很难形成竞争优势。

企业竞争不规范。由于规模不大,加之老板的素质不高,孝感麻糖生产企业对短期利益追求过甚,呈现无序竞争状态,企业各打各的牌,各唱各的调,抢市场,拼价格,让消费者难分良莠,真假难辨。一旦个别企业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往往就导致一损俱损。 2.2商品分析

是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润燥、暖肺、养胃等功效。色泽淡雅,酥脆香甜,口感细腻,并有和胃顺气、止咳和医治便秘等作用, 是具有多重功能的营养保健珍品,是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必选佳品。 2.3消费者分析

麻糖作为孝感地区的特产传统美食,孝感地区的年幼老少都是潜在消费者,都是我们所需要宣传的目标群体。我们对孝感麻糖的目标群体进行了一步细分,将“进城”战略的目标群体定为青年群体,注重大学生市场的开拓,围绕目标群体的需求进行了行销和传播策略的设置,旨在通过赠送父母亲友将孝感麻糖品牌产品的文化观念和进念高效准确传播给消费者,使其产生认知。

三、 SWOT分析

3.1优势

1、孝感麻糖的荣誉

1981年荣获国家银质奖。

1994年国务院总理邹家华亲笔题词“中国一绝”,并捧回湖北仅有的“真绝杯”。 1995年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国际食品科技之星”产品。

1995年荣获中南地区交易协会金奖

1998年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国际金奖”、“中国市场名牌产品”。

2、孝感麻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公元924年后唐庄宗时期孝感麻糖就成为宫中必备的贡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四年编撰的《孝感县志》也有关于孝感麻糖的记载:“麻曰脂麻,可以为油,和糯饧以为糖,曰麻糖。处处有之,而孝感独著。”随着历史发展,人们开始用圆木桶和大篓子挑着走街串巷的卖,喊着“孝感麻糖”的吆喝,有的还将其分成一至五斤,方便顾客馈赠。久而久之,就有了“孝感麻糖”这个品牌。

3、孝感麻糖是孝感当地的特色美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据湖北职院余仲明教授组织的调查显示,孝感麻糖在湖北省7个县市的知名度高达100%,其他县市为81%。在省外,其知名度虽不及本省高,却也有50%以上的人知道“孝感麻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孝感麻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市场潜力较大,且购买孝感麻糖的有老人,中年,青年及儿童,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4、孝感麻糖米酒作为地方特色,享有政府的补贴政策,降低了其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5、孝感麻糖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首先,孝感麻糖有一定的品牌优势。目前,孝感市麻糖行业拥有一批省、市知名的品牌,孝感麻糖为湖北名牌产品,正团公司的“神龙”为全省著名商标,楚特、天宜、红龙等一批商标为全市著名商标。其次,潜在生产能力较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行业协会所属的30余家麻糖米酒企业,均有成套完善的工艺设备,共有生产设备451套,厂区面积79876平方米,建筑面积40823平方米,总资产4452万元,具备年生产能力4.9万吨。然后,在孝感有很多土专家。在孝感市掌握完整生产技术的人有近200人,他们中虽然有的没有文凭、职称,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传承工艺,为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最后,市场开发潜力大。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繁荣,孝感麻糖米酒作为地方特产,其销售大幅度提高。 3.2劣势:

1、孝感麻糖米酒在销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孝感麻糖米酒主要是以低价格来迎合众多消费者,几乎没有高端产品,这样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使得企业的的盈利停滞不前。

2、其科技含量不高。基本都采用传统工艺进行生产,没有吸收现代技术,没有结合现代科技,这样就使得生产力得不到明显的提高,降低了效率,并且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3、品牌意识不强。在市场上有很多自称是“孝感麻糖米酒”的品牌,在其他省出现假冒侵权的现象,随坏了企业自身的信誉,企业的形象没有得到较好的维护,既乱了品牌,又坏了企业形象,更扰乱了市场秩序。

4、企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存在问题。由于是本土企业,存在很多土专家,所以其人员的素质整体都不高。主要表现在企业人员的学历不高,对其管理看不到长远利益,只重视眼前利益。

5、企业的竞争不规范。由于规模不大,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又不高,盲目的追求企业的眼前利益,呈现出无序竞争,企业之间打价格战,来抢市场,让顾客难以分辨产品的好坏。一旦有极个别的企业出现质量问题,会导致消费者对所有企业的商品产生排斥心理。

6、成本控制不力。近年来,原材料和销售成本上升,影响了孝感米酒行业。

3.3机会:

1、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国家中部城市崛起的政策及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影响下,利用好孝感邻近武汉的优势,利用便捷的交通,把孝感麻糖米酒融入到城市圈的运作中去,争取使更多的人了解孝感麻糖米酒,扩宽销售渠道,增加企业的利润。

2、在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孝感麻糖米酒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并且逐步加强企业在外国的品牌影响力。

3.4威胁

1、“孝感麻糖米酒”作为地方特色小吃,在市场上具有众多的竞争者,例如:武汉“周黑鸭”、武汉“热干面”、“天津狗不理”等,都是“孝感麻糖米酒”的竞争者。

2、在麻糖行业,“孝感麻糖米酒”也存在着诸多的竞争者,如“武汉麻糖米酒”等,挤站了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而且在别的省也存在其他的麻糖品牌。“孝感麻糖米酒”应居安思危,保持警惕,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

3、销售渠道。主要是以节日礼物的形式展现在顾客面前,平时大家很少作为食物成为大家的热爱之物。而仅有的销售则是小摊小贩的兜售,没有统一的包装,而且不方便。尤其是作为糖果销售的主要市场:孩子们都没有成为顾客,实乃遗憾。

四、促销建议

1、人员推销

企业通过派出推销人员或委托人员亲自向顾客介绍,推广,宣传,以促进产品的销售,可以是面对面交谈,也可以是通过电话、信函交流, 推销人员的任务除了完成一定的销售量以外,还必须及时发现顾客的需求,并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需求。

2、广告

针对产品定位和目标消费群,决定方针表现的主题。

a.在孝感周边各个车站、火车站、地铁、轻轨、旅游景区等的出入口刊登广告 。

b.向省级、市级电视台投放广告;在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发布自己的广告视频 。

c.在孝感日报、孝感晚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槐荫周刊中刊登广告 。

d.通过发宣传单页的形势让大家了解孝感麻糖 。

3、公关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必须对原来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 才能适应当今市场竞争的需要。但是由于许多的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了解得不够全面, 在实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致使信息化管理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成效。为了我国更多的企业能更好地运用好信息化管理这一策略, 本文就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策略进行探讨析。

2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第一, 制度管理问题, 制度很多但是没人执行, 是企业管理中最常见的现象, 不仅仅体现在财务管理上, 而是普遍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任何环节, 企业经常颁发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 但大多一时新鲜, 很难长久坚持形成习惯, 比如在企业货币资产的管控中, 不严格执行财务相关流程, 比如借据无领导签字, 没有盖章, 只口头传递没有实际凭证, 这样的流程不合格但是在没有造成实际损失的时候就得过且过, 类似事件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如此下来, 自然受到大家的轻视而不再按制度执行,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在管理上, 企业也要重视制度的管理。第二, 员工不专业、素质较低问题, 如果员工素质较低, 不够专业, 会直接影响信息化制度的实施。第三, 很多企业的领导、单位负责人没法做到真正的放权, 财务收支仍旧一人说了算, 各项财务流程也形同虚设, 负责人直接审批到底, 财务人员没有实权, 只单纯负责“数钱”, 这样也就导致了企业在招聘时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逐渐放低, 业务能力以及职业能力都较差, 且法律意识薄弱, 对财经法规掌握不熟。数据安全问题, 无白纸黑字凭证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信息化技术之下, 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记录的数据的存储、传递的方式也随之改变, 数据由原来的纸上记账变为了计算机会计报表, 这种情况下使得内部控制必须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监督。

3 中小型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需要我们完善管理制度、明确战略目标等。首先作为营利组织的制造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 必须有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中小企业需要构建起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迅速适应市场经济。对企业来说, 要适应经济大环境, 就要对客户群体进行分析、对同行竞争进行分析、对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其次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 细化企业战略目标, 明确员工的工作目标, 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全面信息化管理体系, 不可以照搬大企业的策略, 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 因此应该建立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战略。

3.2 增强员工素质

社会进步的同时, 社会中的人才也在不断进步, 人们为了在社会中立足, 也应该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社会中得竞争归根结底也就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的发展没归根结底也就是人才的发展。我们要想做到企业蓬勃发展, 就必须保证我们的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职业技能。中小企业人员是否能抗住重压, 敢于碰硬, 因此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有超高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工作实践经验, 所以在招聘时必须全面考虑, 并时常组织信息化知识的培训, 反复熟悉相关法规和制度, 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把关、恪尽职守, 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小企业内控发挥作用。

3.3 细化日常制度

信息化管理背景下, 紧靠大数据是不够的, 因为光有制度体系不够, 必须细化到流程中的小环节, 严格规范小细节, 制度的推行必须要有牺牲, 健全制度需要有明确的规范和边界。比如收借据的填写、报销票据的填写都应该有财务人员严格填写模板, 从小细节抓起对公司内部人员做统一讲解培训, 细化到字迹是否清晰易于辨认, 大写前不可以流出空格, 小写的前面必须添加符号。强制要求一切资金收支只凭票据, 必须见领导签字或盖章方可进行。

3.4 培养专业的审计人员

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下, 内部控制会发生变化, 因此增加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十分重要。只有专业能力过硬的审计人员, 在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招聘专业的审计人员, 这样的员工会清楚中小企业信息化改变前后的变化, 在工作中计划会更加清晰。审计部门的工作做到位, 企业的控制风险才会降低到最小, 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企业内蛀虫的“公款吃喝”现象, 促使企业的良性发展。

3.5 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

中小型实施信息化管理后, 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也会有一定的风险。因此, 保护中小企业的核心信息安全就是重中之重。宝华信息系统安全包括信息录入安全、储存安全、输出安全, 这就要求企业信息录入时要严格按照系统的限制操作, 防止公司的机密被泄漏。

4 结语

综上所述, 中小型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使企业更快地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 企业必须改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 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信息化企业管理体系是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向, 合理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模式, 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促进自身管理价值的提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 引进信息化管理,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不少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中都采用信息化管理, 许多企业管理者都不断地进行探讨, 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实现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就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展开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 孟东辉.对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的思考[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6) .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论文范文第6篇

一、ERP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

ERP概念, 由美国的Gartner Group公司最先提出, 即企业资源计划, 能实现企业内部多部门共享企业信息, 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 由企业全体员工, 包括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共同参与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有效, 可以保证企业资产安全, 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促进和提高信息报告的质量、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管理效率, 促进企业最终实现发展的战略。利用ERP系统, 来对企业的财务、供、产、销, 以及人力资源等各方面, 进行资源整合, 通过计算机技术, 完成对企业的控制, 可以实现实时化管理, 避免了员工的主观因素, 管理更加客观, 数据更加准确有效, 从而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各项内部控制, 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ERP系统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 企业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必然选择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包括企业在内的各个社会参与者都必将参与并适应这样的时代。大数据时代要求企业必须能够从多元途径及时快速完整的收集大量数据信息, 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抢先提供有价值信息, 为企业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推行精准营销、判断市场竞争形势、设置人才资源计划等各项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客观数据支撑。

(二) 企业培育和维持自身竞争力的强力工具

市场经济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 是企业间理念与实力的不断较量。成功的企业无不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强化企业自身优势, 培育和维持核心竞争力, 是现代企业做强做大走向长远的存效途径保持先进的管理水平, 不断提升管理效益已经成为企业公认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要保持先进的管理水平, 向管理要效益, 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首要问题, 是解决如何合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 使之最大、最优发挥效能, 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那么, ERP信息系统便是一种能将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合二为一, 将企业的各项资源、业务链条集中统一管理并有效分配, 发挥企业资源最大效用的强力管理工具。

(三) 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 业务流程增多, 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会变得复杂, 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增多, 为实现持续经营, 企业必须能够实时预测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以采取有效的内控应对措施, 使经背管理风险可控, 保证企业健康运行。ERP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计算机技术, 信息通讯技术, 能够将庞大组织机构下各业务流产出的众多信息进行动采集、筛选、分类、整合、分析, 并能够智能判断并发出预警提示、错误提示等信息信息的及时传递, 使内部控制能够贯穿事前事中事后, 云技术等能够将内部控制的范围比较容易的覆盖企业所属的各业务单元, 海量数据的自动分析判断使内部控制的层次更加深入。毋庸置疑, ERP系统已经是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三、ERP环境下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 管理理念的提升和转变

因ERP系统可以很好地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就要求企业配备专业的管理团队, 对企业各项内控, 进行规范和强有力的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实施, 得到了保证。企业的管理层要提升风险管理意识, 正确认识到ERP系统, 带给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有利和缺陷之处。

(二)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大部分企业在引进ERP系统之前, 各部门的管連是相对分散和独立的, 不愿插手其他的事务。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实施将企业各业务链条紧密相连。一个环节数据处理的正确与杏直接关系到之后其他各环节数据处理的正确与否, 一个部门事务处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部门事务的处理。ERP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要求企业所有组织机构所有部门的所有员必须密切配合方可达到目标。这就要求企业的各部门和各员工必须具备积极性, 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企业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才能够不断培育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以实现内控目标。

(三)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的长短期目标, 战略和年度行动计划很好地协调, 促使企业战略更好地落地, 是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没有引进ERP时, 企业靠人工进行全面预算确实较为困难, 因此很多企业要么不做要么半途放弃。但引进ERP后, 企业可以借助系统的智能化, 较为容易的实现全面预算。企业要真正做好内部控制, 就必须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巨大控制作用, 充分借助ERP系统的力量完成全面预算。

(四) 培养和提高企业内控人员的个人素质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 企业的会计人员, 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 还要学会和运用ERP软件。企业应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有关技能培训, 让他们更加胜任本职岗位, 能灵活运用计算机技能, 促进财务和其他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各部门员工之间, 更加要有团队合作精神, 共同努力, 共同学习,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从而将ERP条件下的内部控制水平发挥极致。

摘要:我国近几年市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信息的现代化管理, 在广大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施行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基于ERP系统下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 并且就ERP环境下,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ERP系统,企业,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 鞠成晓.基于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思路[J].企业经济, 2013 (9) .

上一篇:企业绿色管理战略论文范文下一篇:西北地区建筑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