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

2023-10-04

合作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地理是高中学习阶段较为重要的学科,在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除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外,还需要对地理中的各种图形进行理解,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解答题目。小组合作是一种基础性学习方式,其能够帮助我们在学习中和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进而实现学习最终目的。本文就以高中地理知识为基础,从几个方面详细的阐述小组合作在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读图能力;作用

地图,即为地表图形的描绘,其能够将地理信息进行精炼的浓缩与直接性表达,地图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有着很大的作用。高中地理中的地图不但是我们学习知识时的重要工具,并且也是地理知识的基本载体。而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地图,进而培养自己的读图能力。

1 小组合作在地理讀图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之后,我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地理课程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若是我们没有较好的读图阅读能力,仅仅是依靠文字记忆,则很难以将知识进行理解与吸收。地图能够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而让地理学习更加简单轻松。不过地图阅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地理图形种类很多,不同知识点的图形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在学习读图的时候十分的认真才行。在学习的时候,只依靠教师对知识的灌输和技巧传授是不可能的,还需要我们在学习时通过小组合作来带动自己的积极性,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之间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够让地理学习更加的有趣。小组合作对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其是建设在我们已经学习的知识基础上,经过小组合作实践之后,提升自己的地理图形分析与和阅读能力。

2 小组合作在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2.1 掌握读图技巧

要培养自己的高中地理读图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有效的读图技巧进行掌握。我们从高一的时候就接触到地理图形,一直到高三的时候部分学生还不能够对相关图形进行充分理解,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图形中一些代表符号以及表现形式掌握不够。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我们会因为阅读兴趣以及知识结构的不同,在学习中会将自己不同的看法分享出来。在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中,还能够激发小组成员各自的想象能力,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待问题,这样我们就能够获得更多不同的知识点和观念。例如在学习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的图形时,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各个组员将自己所知的各种矿产知识和其他同学分享,之后再综合实际图形进行验证与补充。在这种模式中我们就能够进行更加高效的学习,对地理位置中的海陆、经济地理以及经纬度等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与掌握。并且在合作中发现地图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别人的读图经验和方式中掌握更多读图技巧,进而提升自己的读图能力。

2.2 加强地图训练

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对图形的学习不但要做到充分的读图,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填图与绘图,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中进行相关的地图训练,以此提升自己的读图能力。在进行填图训练的时候,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对各大洲、各分区以及各个国家的轮廓底图进行填写,可以分配小组成员完成各自的任务。例如将山脉、河流、海洋以及城市等相关地理事物进行分配,这样分工合作的训练方式能够有效的节省答题时间。在完成各自任务之后,再进行统一性讨论与分析,分享自己在标注时填写的具体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利于我们对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理解。比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的时候,还可以使用彩色描绘的方式进行填图,或者是在对一个国家的综合性地理事物分布情况进行了解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填图训练,能够提升我们对图形填写的兴趣,进而提高读图能力。

2.3 绘制简单图形

在我们对地图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我们就可以亲自动手进行绘制,提高自己的读图能力,加深对地理事物的印象,以此便于读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针对这方面我们就可以在小组合作模式中进行图形的绘制,和其他同学一起画出和教学内容相应的地理简单图形。以此让我们构成一定的空间概念,并且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比如在学习我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与地形区域分布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的相关知识,并且综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和小组中其他的成员一起绘制出我国地形图。比如让其中一个同学绘制出主要的河流,然后再让另外一个同学绘制出高原,以此方式相继绘出我国的盆地、平原以及丘陵等地形。通过这种简单的绘制方式画出简易的地形图,这样不但能够让各个地理事物在我们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能够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图形的绘制,进而提高自己的地理读图能力。

3 结束语

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对我们的地理读图能力进行培养,这样不但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效融合在一起,让我们在合作中掌握更多的读图技巧。还能通过小组合作填图训练的方式加深自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然后在绘制简单图形的基础上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读图能力。

参考文献

[1]魏秀霞.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1):199-200.

[2]吴晓敏.谈高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4(01):64-64.

合作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小组合作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地理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频次和团结协作精神,培育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在新时期的初中地理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小组合作  应用方法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仅仅依靠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实际教学效果有限。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提升读题能力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容易激活初中生的活跃思维,锻炼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树立人本思维,在小组人员分配,小组合作氛围,小组合作质量,地理学习评价等方面做好帮扶,彰显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

一、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区别于教师讲授的内容。一方面,小组合作应该引导学生归纳地理知识,借助于一问一答和思维导图等在小组中展开地理知识的复习,总结,反思,检测等工作,使学生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一方面,地理学习中涉及到的大量图例,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培育学生的读题能力,诸如人口分布图,世界气温图,大气垂直分布图等,围绕提升学生的读题能力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整合地理要素知识,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发展。此外,互相纠错,激励,帮扶,也可以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优等生帮助后进生,中等生互相探讨相关内容,使地理学习呈现出分层互补的动态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师生关系科学定位,明确学生主体课堂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和分析的学习形式,教师在其中的角色只是辅助和引导,维护合作氛围和秩序,引导合作方向,对合作情况进行评估。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就要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少灌输,少干预,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比如在学习《认识地球》时,教师就可以在讲解相关地理知識之前,先把地球仪发给每一个小组,让小组成员观察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初步了解海陆分布情况,能够辨识一些重要的大陆板块,认识一些重要的国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提问,在集体学习中感受到地理课堂的乐趣,同时为教师接下来的深入教学奠定知识地理和形象感知。

2、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保障合作分配合理

小组合作在分组上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由于不同学生在个性,交流能力,地理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一方面要给学生自由分组的主动权,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保障合作氛围和兴趣,一方面要注意调控,根据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能力进行科学分配,保障每一个地理学习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优等生一组,后进生一组的分组模式。在教学《走进国家》时,为了保障分组效果,教师可以首先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世界重要国家的认识,对于日本了解兴趣浓厚,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学生,可以成立一个小组,想要了解更多俄罗斯知识的学生可以成立一个小组,对于美国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成立一个小组,这样的分组模式保障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兴趣,同时教师把制作好的相关国家的学习课件发给不同小组,可以丰富小组交流素材,拓展他们的认知视野。

3、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一般方法

保障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必须要教会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当组员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考的时候,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不能随意干扰和打断;当A组员指出B组员的地理学习问题的时候,B组员要虚心接受,同时A组员要帮助B组员打劲加油,不能带有歧视情绪;当组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质疑的时候,其他组员要积极主动的帮助一起研究,不能打消组员的地理学习兴趣,小组解决不了的可以采取跨组交流,等等。这些方法的落实,需要在每一次的地理合作学习中进行观察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初中生地理知识相对不足,对于地理科目的学习方法尚存在一个磨合阶段,形象化思维往往是主要的学习表现,在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中,初中地理教师要关注合作内容的难度,避免过于抽象,既要保障一定的探究深度,又不能影响学生的探究动力。

4、注重合作的目标性,促进合作学习的多元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的地理知识是否变得更加丰富,地理思维是否变得更加活跃,地理综合素养是否变得更加完备,需要教师做出科学的评价。一方面,教师要保障合作学习的目标性,从地理教学内容出发进行合作学习主题的设计,避免合作学习的盲目性。一方面,在合作学习之后,初中地理教师不能草草收场,要选择一些组员发言,关注他们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对于好的建议注意采纳,不断修正和完善合作学习模式,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和对话兴致。并注意评价的多元性,关注组员对组员的评价,小组对小组的评价,让学生从同学的评价中受到激励,同时也为教师发现学生的地理学习潜能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5、依托信息技术,创新地理合作学习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组合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了更宽广的实践空间。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于微信和QQ等,组织学生建立一个个地理学习和兴趣小组,各个小组在群主和管理员的带领下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测验,拓展,问答竞赛等,活跃业余生活,教师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及时回答学生的质疑,并适时提供一些地理探究问题和方向,引导小组主动思考和交流。一方面,教师可以把社交平台作为地理教学向课外迁移的重要目标,在预习阶段发送微课视频让各个小组观看,在作业设计中围绕不同学习小组的地理基础进行差异化的作业包推送,让学生下载和完成,有助于实现地理作业的针对性和开放性,对于彰显新时期初中地理课堂的实践性特征裨益良多。

总之,作为一种十分有益的现代教育模式,初中地理教师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勇敢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地理探究潜能,不断提升合作氛围和合作质量,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尚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教师要正视这些问题,把问题作为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向前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添雯.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及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0,{4}(29):102+104.

[2]张爱云.初中地理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4}(17):74-75.

合作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以合作学习为教学方式,融合初中地理教学,并以“月球”为案例实施教学,从四个方面对合作学习的含义、实施过程、实践意义、具体案例的设计及效果评价的探讨,以此能对合作学习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突破。

【关键词】合作学习 地理教学 应用 月球

合作学习具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协调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教学成绩,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还不够完整,经过对合作学习的认真的研究,笔者从理论层面和具体的实践着手来完成合作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 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1.1 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同学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真诚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1]

1.2 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学习小组是地理合作学习必要的组织形式,是地理合作学习展开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 地理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人员一般为4—6人,要进行角色分工,以明确各自的责任。

第二,落实好地理合作学习的环节。(1)制定地理合作学习的目标。(2)教师启发引导,教授学习方法。(3)开始学习,体验探究和实践。(4)交流成果,互相学习。(5)组间竞争,反馈提高。(6)达标测评,完成任务。

2 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合作学习具有很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1)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合作学习能够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活动空间,使学习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3)满足了每个学生“表现欲”和“归属感”的情感需求。

(4)树立共同提高观念,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合作学习的方式既是一个同学之间互教互学、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互助互爱、情感沟通的过程。同时,也分享自己成功的快乐和满足归属感的需求。[2]

3 合作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例——以“月球”一课为例

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步:分配及布置问题

教师把全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由A组到H组,每组6人,然后每个组布置6个问题:

(1)月球表面的景观与地球相比,有什么不同?

(2)月球的物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3)月球的公转和自转的特点是什么?

(4)如何计“月”?

(5)人类对月球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6)我国现在是否应该发展登月技术?

每个小组都承担上述6个问题的研究,每个问题都由小组中的一个人承担,A组承担第一个问题的同学简称A1,承担第二个问题的同学简称A2,依此类推。

现在按承担的问题分为6个新的组,即A1、B1、C1……H1为一组。每一组都承担同一问题的同学,因此可称为“专家组”,可得6个“专家组”,每组8名同学。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发给每个“专家组”。资料包括图片、文章、图表、模型等等。

第二步:进行“专家组”研究

每个“专家组”用阅读材料、观察图片、操作模型的方式讨论所承担的问题,采取“自由发言”方式,可以争论,最后就问题的解决达成一致的意见,个别不同意见的同学也可以保留意见。当每个“专家组”都就自己的问题做出解答后,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专家”讲解,小组讨论

“专家组”成员各自返回原来的小组,即又回到原来组A、B、C……H8个小组。由每个问题的“专家”给其他同学讲解自己承担的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指出个别同学的保留意见。按问题的顺序进行。6个人讲述完了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对每个问题形成本小组的解答。答案可以与“专家组”的一样或稍有差别,也可以不一样。

第四步:小组汇报

教师:现在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每个小组汇报一个问题,别的小组可以谈谈与这个小组不同的意见,小组内由非问题的专家汇报,现在回答第一个问题(可以问哪个小组愿意回答该问题,或者点名哪个小组直接回答该问题)。

教师:请B组回答。别的组注意听并提出不同的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可随时讲。

学生B2:月球表面的景观与地球很不一样,它没有亮光,所以天空一片漆黑,而耀眼的星星在天空上发光,星星也不眨眼。地球上是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地面向阳的一面十分明亮,而背阴的一面则黑得很。月球上没有青山绿水,也没有任何可见到的生命。

学生H2:月球表面散布着一层“月壤”,像一层碳粉一样,在录像上看到宇航员走过时也“沙土飞扬”。

学生C2:月球上也有较平坦的表面,叫月海;一共有22个月海,也有深深的裂缝,叫月谷或月隙。当然都没有水。

教师:以上讨论和分组学习以及专家教学都非常好,同学们提供了大量新信息,A5同学的问题,我们可进一步研究。

4 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合作情况给予适当的认定,在达到特定目标后对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按照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学生评价(学生自评、组内自评、小组自评、组间评价等),二是教师的评价。[3]

合作学习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作出评判并诊断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对于评价结果的处理要注意策略,要因人而异,不可伤及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自己所获取的评价信息描述的只是学生已有的行为。尽管这些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学生的潜能,但课堂教学评价仅靠这些信息作出一个全面的评价可能還是不够的。

5 总 结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当前很受重视。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宜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合作学习只是对集体教学的补充,而不能完全取代集体教学。合作学习要与传统教学的合理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才具有生命力。目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合作学习的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不过还很不充分、完善。当前,作为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人才作为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每一个国家都在积极注重本国人才的培养。因此,开发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轻松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知识已经是社会和教育界迫切关注的大事。我们相信,通过社会的普遍关注的加强,研究的不断深入,实践的不断摸索,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一定会得到全面的重视和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振华.合作学习与地理教学[J].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2]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151—153)

[3]郑金洲.合作学习[M](143—147)

[4]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郑金洲.合作学习[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6]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蔡育红.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上海市敬业中学

[8]人类探索月球[J]. 2003年10月17日

合作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观察学习是一种通过亲身观察、感受和体验来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形式,巧妙地借助观察学习开展教学,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分析了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探讨了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观察学习 高中地理 应用

观察学习主要是指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比较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从中探求出内在规律和本质,再有效地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掌握地理知识,突破学习重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一、明确观察目标,推动观察学习的有效开展

目标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明确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在开展观察学习时,观察目标是否清晰明确,将直接影响到观察学习的实际成效。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为了确保观察学习的有效进行,提高观察学习效果,教师要立足于实际,根据教学目的,明确观察对象和目标,合理安排观察时机和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时,笔者要求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式图,并提出“太阳系的组成成员有哪些?”“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他们应如何排列?”等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能力。

二、优选观察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观察热情

地理是一门观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观察内容丰富,观察形式多样,既有地图、景观图、插图、挂图等图片观察法,有现实世界中自然现象、人文环境等课外观察法,又有石膏、磁铁矿、金刚石等实物观察法,还有借助多媒体软件进行动画演示的观察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灵活地选择观察学习法,借助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点燃学生的观察热情和探究动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研究地壳运动规律、地球公转规律等一些抽象的自然现象规律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制作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深入分析、总结规律,主动获取知识。

三、科学指引学生,强化观察学习的实效性

观察学习并非单纯地从表面观察对象后得出表面特征,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思考、分析和探讨观察对象,挖掘观察现象背后蕴藏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受知识、经验、阅历等方面的限制,许多高中生在观察事物时容易停留在观察对象的表面现象和明显特征上,忽略了观察对象的内在本质,所以在开展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透过现象把握内在本质。

如在教学《气压带和风带》时,笔者一边让学生观察热力环流示意图,一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单圈环流是我们在: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这三个假设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倘若去掉地球不自转这个假设条件,那么大气运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如果考虑公转这一因素,三圈环流造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有什么变化呢?”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注重课外观察,提升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

地理知识与生活是分不开的,高中地理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内,而应注意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生活,积极开展多种课外观察活动,鼓励学生实地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完有关《地形》《地貌》的内容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去所在城市的制高点,实地观察城市的地形、地貌和河流情况。

总而言之,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智慧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观察学习法,明确观察目标和任务,并注意教会学生科学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充分挖掘和把握观察现象隐藏的本质规律,同时积极开展课外观察,提升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增强观察学习的实际效果。

合作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5篇

当今社会,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工作群体,要想赢得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必须依靠众多大小群体的创新能力,而群体的创新能力则来自于众多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个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然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其中,培养探究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式学习一般是指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正确运用探究式习学方法,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运用了探究式学习方法,就大不一样。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唱主角,教师甘当配角。教师不再大篇幅地讲授,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思考和探索。

首先,在地理新课教学中让学生阅读课文,学生自己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教师给以恰当的说明和补充;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准备简单的实验用具,教师提供一些专用器具,做好配角。如在讲地球自转方向时,新课程内容只用语言叙述了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没有给图像。学生往往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不要立即演示说明,上课前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个小球,最好是小地球仪,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实验、观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再作一下演示,把课本上的文字转换成动态的形象,直观、生动,学生就会很清楚地认识到差异产生的原因,既解决了问题,又掌握了知识。再如在讲“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时,教师先提出问题,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提供实验用具,教师简述实验步骤,学生动手去做,然后通过大家的充分讨论,形成结论性的文字,最后教师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教师稍加指导便可让学生掌握。学生由于是亲身体验所得的直接经验,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所以他们对课堂内容记忆深刻,根本不用死记硬背。

上复习课时,也可以对课堂形式进行创新。以前的复习课大多是教师先把知识一一罗列,然后再做几道习题了事,现在可以大胆抛弃以前传统的做法,尝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回忆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例如,在复习地球运动内容时,教师只给了一个主题:给你一个地球仪,你能用它来做哪些地理实验(允许添加一些必要的辅助器材)。教师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头进行探究的研究,研究后让每个人说说自己的想法,看看谁的想法最奇特新颖且合理可行。接着教师将他们所需要的器材发给他们(事先教师将学生有可能用到的器材准备好),每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认真设计探究方案,并一起动手实践他们自己设计的方案,作好探究报告,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他们提出方案有:

(1)拔动地球仪让它转动,从南极和北极分别观察得出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2)用较强的光透过一块红色玻璃照射地球仪观察昼半球、夜半球、昼夜交替以及东早西迟。

(3)晨昏线及其视运动以及其与经线夹角的变化。

(4)认识观察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5)拔动地球仪让它转动,用一束强光水平照射,观察直射点的移动,从而说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

(6)用较强的光透过一块红色玻璃照射地球仪,模拟地球围绕太阳转,得出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

(7)观察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五带范围和变化情况。

……

通过同学们这么多的探究实验,串联了地球运动的许多知识点,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样的课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打好了基础。

新课标安排的问题研究的学习更应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作用。教师可让学生按小组进行探究学习,将学习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作业的形式交上来,教师简单地总结。如课本51页的问题研究 “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的学习。学生通过读图,认识了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通过搜集、阅读资料,分析出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和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问题研究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把课本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得出的结论有理有据,提出的建议有针对性,有说服力。

探究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每一节课上,体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因此,探究式学习方法要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走出教育的误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塑造新世纪的栋梁之才创造科学的氛围。

(全椒县全椒中学)

合作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的研究能力进行培养,需要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促进自身技能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系统学习,基于相关目的有效学习,促进自身研究能力的有效提升,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的探究方法,促进开放式学习方式的有效形成。

一、发现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书本中、社会中以及生活中获取知识,通过课堂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对其进行研究,保证分析的问题具备较大价值。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分析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比如:研究资源短缺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等。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当地的发展情况进行观察,利用学习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地理学科教学中,观察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在课内、课外完成。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学会对图进行观察,理解其中的内涵,保证在其中能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这种观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思想等都能被激发。因为地理学科存在直观性,其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等,能够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比如:引导学生对京九铁路地形图进行观察与研究,观察其中含有的城市、河流等,并根据该线路的原理,分析该线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研究能力,自愿参与到问题观察过程中。

二、实践能力

地理课程实践活动是除了课堂以外的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地理学科知识参与到实践学习中去。实践活动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促进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效培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使学生养成合作精神。

在课外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究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对研究课题进行选择与研究,保证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研究中去,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因为研究性学习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养成动手动脑能力。基于教师的积极引导,根据某个问题进行实验,使学生能够对其中的现象、产生的规律进行了解,获取正确的学习结果。

在地理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学会操作,在不断研究与探索中掌握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生活条件与社会现实,选择一些有意义、具备社会背景的相关材料,对其进行有效分析与研讨,实现相互合作学习,保证在这期间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在观察过程中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某个问题的存在,学生还能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提升。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并在不同程度上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知识或者课外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同时,需要引导学生自行对研究目标、话题等进行设计,每个学生在这期间都有发言的机会,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步。

四、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地理知识与人们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当前,社会存在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都影响着人们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所以,实现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促进研究方法的获取,保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充分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促进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学习多元化的知识,借鉴先进经验,培养自身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科学技術在不断进步,学科知识也得到延伸,为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研究性学习中,需要实现多个学科之间的联合,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关注和认识。期间,学生也可以善于发现其中的观点和意见,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之间不仅能相互交流、互相沟通,还能对自身的合作精神进行培养。

五、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只是提升地理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要想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还要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才是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高中地理教学更是如此。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地转换自己的角色,由传统的课堂主导者逐渐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转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启发,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运用有效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和探索的欲望,从而使学生逐渐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在地理课程内容的组织和设计方面,老师应该重点关注知识本身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基本技能作为地理课程的主干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在保留原有知识体系和价值的基础上,从其他学科的教育成果中汲取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体现出更强的学科教育特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能力。

六、合作学习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交往和表达的频率,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高中地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活跃课堂形式,改善课堂氛围,而是应该强化和训练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合作意识,但是,在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仅仅为了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忽略合作学习的最初目的。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所以,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合作学习的时间加以控制。也就是说,如果合作学习的时间过短,很可能使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形式,起不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如果时间过长,又可能会使学习和讨论偏离教学主题。所以,在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时间的控制,最理想的应用状态应该是,既起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不至于偏离教学的主题,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高中地理教育方案,使每个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都能有所提升。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获取更多渠道,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感知实践学习经验,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优化完成。

参考文献:

[1]黄师刚.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2,(2).

[2]孟宪雷.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3]尹仕敏.在高中地理学习阶段如何训练高中农村学生的识图能力[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9).

[4]林森.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2,(16).

上一篇:高职院校教育实习论文范文下一篇:国有企业廉政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