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范文

2023-09-20

工程硕士范文第1篇

招生简章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在全国高校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前茅,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强强合并”组建而成。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核心的川大精神。张澜、吴玉章曾任校长,朱德、杨尚昆、郭沫若、巴金、童第周等曾在此求学或传道授业,两院院士中有50人为川大校友。

该校软件学院是国家教育部首批设立的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是培养信息管理高级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基地。

一、培养目标与优势特点

1、软件工程硕士(MSE)教育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硕士层次学位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时代管理人才的需求,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管理、技术高端人才。

2、MSE课程采用理论及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加强基础、工程实践、职业发展能力等全面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系统设计与分析以及项目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3、具有自主命题自主招生的资格,入学测试方式充分考虑了在职人员实际经验丰富而应试能力下降的实际情况,部分内容采取面试形式,录取率较高。

4、学习方式灵活,在2—3年内,修满所需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项目技术报告、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等)并通过学校组织的答辩即可毕业。最大程度上减轻学员的时间负担。

5、学习费用低。作为全国著名的重点大学,四川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费收费合理,低于国内其他院校同类项目的收费标准,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6、学院积极支持学员进一步学习深造。近年来,软件工程硕士毕业学员中,每年都有多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二、招生对象

各级政府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大专院校、部队等有关部门、单位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

—1—

三、专业方向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与公共管理、金融信息化管理、医学信息化管理、数字艺术设计与研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与测试、网络安全工程等(任选其一)。

四、报名时间、招生人数、开课时间 招生、开学分为秋、春季两次,每次招生60名。秋季班2-6月报名,7月中旬考试,9月开学;春季班7-11月报名,12月中旬考试,次年年初开学。

五、报名要求

1、报名时需填交《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表》一式2份。

2、近期同底版一寸彩色免冠照片3张。

3.报名时须交验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原件,同时提交相应的复印件各2张。普通高校大四本科尚未毕业应届生可持所在学校院系证明,办理相关报名手续。

4、入学考试前,四川大学在济南集中组织现场采集照片,同时审验学历、学位证书原件。

5、资格审查、报名费、考试费共计400元(报名后不予退还)。

六、学制、学费

1、学制:2-3年。其中,一年课程学习,其余时间为学位论文写作。

2、学费:全部学费3.2万元,按学年分两次交付。书杂费800元,研究生异地培养费1000元,入学时一次性交付。

七、 学习方式和学习地点

MSE硕士班采取不脱产学习和定期集中面授相结合的方式,每个月集中授课一次,每次授课2-3天。授课地点以济南为主。

八、学位证书

学员完成学业,由四川大学授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

九、测试、录取

入学测试由四川大学自行命题和阅卷,测试科目为英语、数学、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其中专业综合以面试方式进行。测试地点设在省科协科技培训中心(山东省科协在职硕士培养基地)。

录取名单将于考试结束后两个月内公布,并发放录取通知书。录取专业方向将在考虑学员规模、生源结构和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最

—2— 终确定。

十、课程辅导

1、入学测试前,举办各科科目考前辅导班。可单独选报一门或多门 参加辅导。辅导班报名与考试报名同时进行。

2、辅导班费:每门200元/人。

3、报名地点:山东省科协南楼201室,山东科技培训中心高级管理的蜜蜂有糖吃

人员培训事业部。

—3—

工程硕士范文第2篇

摘要:工程硕士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与工学硕士相比较,工程硕士的特点十分明显。本文从分析工程硕士的特点出发,结合工程硕士培养的现状,探讨了现阶段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工程硕士;特点;问题探讨

作者简介:龚玉玲(1973-),女,湖南怀化人,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湖南 长沙 410083)

我国于1984年开始工程类型硕士培养试点,20多年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持续的发展,已成为所有专业学位中培养单位最多、培养领域最广、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教育类型。工程硕士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引起了人们对其培养质量的密切关注和担忧。因此,分析工程硕士教育的特点和探讨其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工程硕士教育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工程硕士教育的特点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与工学硕士相比较,工程硕士的特点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主要是在职人员,与工学硕士生源区别甚大

工程硕士的招生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为企业、科研院所选择后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的过程。因而工程硕士的生源大多来自于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并且绝大多数都是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与工学硕士的培养相差甚大。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是“在职学习,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职攻读学位。工程硕士一般本科毕业后工作多年,而且大多数已成立家庭,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上压力都很大,各方面的事情都很多,因而工学矛盾十分突出。

2.培养具有明显的职业取向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所学习的知识除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主要是工程实践性能力和实用性的工程技能,重点培养的是学员的工程素质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际能力。工程硕士教育培养的目的是使学员在回到工作单位后能够直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去,发挥出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教育主要是培养在一线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强烈的工程意识,重视工程应用,愿意到一线工作,具有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善于综合思维的工程师和工程技术人员。

3.按工程领域进行培养,强调知识、能力的有机结合

工程硕士教育是培养工程一線的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复合性,这一思想体现在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在课程设置上,工程硕士教育突出“厚基础理论,博前沿知识,重实际应用”的特点,突破按照某一专业培养研究生的传统做法,既不按某个一级学科,更不是按某个二级学科设置课程,而是根据相应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和口径的要求,按“学科群”或学科领域设置课程,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较宽的知识面;在教学上注重实用性知识的传授,注重教学内容和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学位论文上,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强调论文选题的实用性,强调论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硕士教育是以培养高层次、实用性、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的研究生教育形式,主要是侧重工程应用,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工程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仅靠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一般贯彻教学、生产实践和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针,采取双导师制,校企联合培养,课程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在职学习基础知识,然后回到工作单位在单位导师的带领下参与单位的工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边研究边做论文。这种培养模式使学员既学习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工程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

4.论文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工程硕士的论文要求与工学硕士相差甚大,在论文选题上强调论文选题的实用性,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显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强调论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硕士论文要求结合本单位的技术改造、技术攻关、技术引进,或者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二、工程硕士教育的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

工程硕士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十多年来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工程硕士教育自1997年批准设置和试办,1998年开始招生,十多年来,规模迅速壮大:培养单位从1997年的14所,增至2008年的218所;授权领域从34增至2008年的40个领域,录取人数从1997年的1525人增至2008年的59212人;在学人数也由1997年的920人增至2008年的200744人。[1]但是,随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一些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师指导不到位,指导效率不高

导师指导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最大、最长远的环节。双导师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硕士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已影响到工程硕士的健康发展。

(1)导师指导的时间难以保证。“工程硕士最大的特点是不脱产学习,平时分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学习和科研只能放在工作之余,因此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并且在校时间短,与老师见面的机会少,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完备的渠道了解学校和老师的情况。”[2]显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特殊性,致使工程硕士培养在导师指导问题上处于两难困境,即使导师认真负责,想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也难以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与导师交流,讨论。

(2)导师指导的积极性不高。“工程硕士培养刚开始时大多是来自于工程企业,且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导师倒是乐意指导。但是,随着工程硕士招生规模的迅速发展,入学新生专业知识水平、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等参差不齐,加上为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宏观监督与管理,采取了双盲抽查的论文质量检查方式,使得部分导师不太乐意指导工程硕士。”[3]

此外,“工程硕士的论文课题属于企业,不是导师的课题。加上不同学校考核的不同导向,使得一些学校方的导师对指导工程硕士生的积极性不高。”[4]工程硕士是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工学矛盾十分突出,工程硕士不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加上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老师上课时,学生到课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导师指导的积极性。

(3)双导师制执行力度不高。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制,导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工程硕士的导师队伍中,主要存在力量不足,年轻导师缺少工程背景,课程教学、导师指导中联系工程实践少。双导师制要求校内导师具有深厚理论基础、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较丰富指导经验,而企业导师则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强基础理论和一定指导能力,但实际上为工程硕士生配备的导师与此有一定差距。有学者认为:“由于大多数工科院校长期以来采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导致许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专业知识面窄,知识单一,统一性差。尤其是许多青年教师缺乏过程实践经验,由他们来讲课工程硕士很难接受。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因此缺乏与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工程硕士对话的基础与平台。”[5]

2.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不足

对工程硕士培养中有亲身体验的工程硕士导师王进教授认为:“工程硕士采用集中授课方式,春季开始授课,春秋各一次。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大多数工程硕士很少出席教学环节,一般集中在课程结业考试的时候现身。”“工程硕士授课方式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6]

工程硕士的上课多安排在周末,这些学生平时工作忙,家务多,承受各方面的压力较大,而且他们认为交了较高的学费(每年一万,学制3年),就应该让他们及格。所以工程硕士迟到、早退、旷课时有发生。显然,大多数工程硕士的校内学习精力投入不足。

3.课程设置单一与课程教材内容滞后

课程设置与教材是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课程教学和教材是工程硕士更新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员科学使用现代化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工程硕士都在岗位上工作了多年,他们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际能力较强,对本领域的知识技术比较了解,但由于缺乏系统学习,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较差,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课程设置和教材对于工程硕士而言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但是 “在工程硕士的教学中,存在着‘课程设置整齐划一’与‘学生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专业课程教材内容落后于生产实际”。[7]

三、改革建议与措施

1.重视导师的指导

导师在整个工程硕士培養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直接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要明确校内导师和单位导师的职责,使其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对工程硕士的作用,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其次,要优化导师知识结构,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工程硕士导师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指导学生。

2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工程硕士研究生是工程硕士教育的消费者,也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必要条件。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相比,工程硕士具有明显的特点,是在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时间比较紧张。因此,在工程硕士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和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

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制定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选择教材内容时,要充分考虑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沿性、实用性、针对性(不同专业方向按不同过程领域开设课程)。

参考文献:

[1]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于: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网,(2009-06-22)[2010-2-10].http://www.meng.edu.cn/htmls/ztqk/basic.jsp?basic_number=00034.

[2]卢志芳,贺前华.完善管理 加强沟通 提高质量——工程硕士培养的措施及体会[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4):30.

[3]林建一,陆洪.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应对措施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S):109.

[4]吕淼华,许为民,姚善泾.生源·师资·论文选题——工程硕士培养中企校间易存异的三个主要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4):73.

[5]曾兴雯,史耀媛.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10):56.

[6]王进.工程硕士授课方式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EB/OL].科学网博客,(2009-11-3)[2010-01-20].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7139.

[7]夏天娟,杜朝辉.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2009,(1):144.

(责任编辑:张中)

工程硕士范文第3篇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尤为重要, 而教学模式 (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 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学校的教学思想, 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由于在职工程硕士课余学习时间较少, 故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工程硕士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希望能对工程硕士教育过程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内容提出有益建议。

1 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

第一, 工程硕士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工程硕士的招生对象是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工程硕士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 不仅具备本科阶段的知识与经验, 也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

第二, 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工程硕士的招收对象主要是本科毕业且工作三年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 已经长时间没有接触过课本。不少人的外语水平和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较差, 所以, 要求他们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所学课程难度非常大。

第三, 学习时间没有保障, 工学矛盾突出。工程硕士属于在职学习,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工作。如果学习与工作冲突, 一般会以工作为重。因此, 他们到校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障, 在目前我国远程工程硕士教育尚属空白的情况下, 教学质量势必会受到影响。

因此, 考虑工程硕士在课程学习中的优势与特点, 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工程硕士的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本文着重研究了在某校专业学位工作比较突出的MBA、EMBA的培养方案 (资料来源于某校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 从而将工程硕士的教学模式与MBA、EMBA作对比, 分析工程硕士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2 工程硕士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目前的培养过程已经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不少特殊培养方式, 如“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 “分段学习, 集中授课, 分散消化”的授课方式等[2]。尽管形式上体现出了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的不同, 然而在内在的教学细节上却仍沿用工学硕士的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不甚合理, 也未真正采用适合工程硕士的特色授课方式, 仍然用通过笔试考核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等。这些问题使得工程硕士生的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也难以真正发挥学校的培养优势。

2.1 工程硕士课程设置问题分析

对某高校工程硕士、MBA、EMBA的课程设置情况作对比分析, 具体见表1。

分析上表可以看出, 该高校的工程硕士课程体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课程学分和学时偏少, 公共必修课 (包括政治、英语、数学、计算机) 比例过大, 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偏少。

第二, 课程设置不够灵活, 整体选修课较少。这与工程硕士课程应该具有的宽广性和综合性是不相符合的。

第三, 缺乏实践应用课程和学科前沿知识获取环节。工程硕士的课程应该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 强调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的学习与实践, 培养其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工程硕士, 从而给企业发展创新带来良好效益, 故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必须加强实践环节和学科前沿知识。

资料来源:某校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2.2 工程硕士教学方式问题分析

EMBA培养方案明确阐述了研讨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课程学习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培养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能力, 研究我国企业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并要求师生互动, 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实现教学相长, 提高教学水平。

而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中没有对授课方式做明确详细的规划, 说明在政策导向上没有提倡和规定应该采取针对工程硕士的教学方式, 这使得所谓的“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更没有了保障, 未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必然很难提高教学质量。

2.3 工程硕士考核方式问题分析

为了保障专业学位硕士生的授课质量, 某高校对工程硕士的数学类课程和英语进行统考, 并由专业学位办统一管理。对这类公共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要求进行统一, 同时实行校内外教学点统一命题、考试与阅卷, 体现出高标准、严要求。然而, 调查却发现学生们很担心课程统考, 因为统考过不了学分修不够, 就无法顺利毕业。然而他们基础差, 而且学习时间非常有限, 因此, 目前的统考方式也未能使得工程硕士的数学与英语能力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还需要探索新的有效方法。

3 工程硕士教学模式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解工程硕士自身的感受以及看法, 本文对在校工程硕士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 回收有效问卷559份, 回收率为93.1%。问卷主要分三部分:基本信息部分, 课程设置部分和教学方式部分, 最后设有开放性问题请同学留下建议以了解问卷中没有的问题。

用SPSS软件对分析数据后 (因篇幅所限, 未显示数据) , 研究结果与前文对培养方案的分析高度符合, 这说明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确实需要改进。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 在课程设置体系方面, 专业课程比例偏少, 62.7%的同学反映急需加强专业课程;选修课中企业管理类的课程很受欢迎, 同时有不少学生希望开设科技论文写作和经济金融类课程。

第二, 在教学方式方面, 目前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授课方法 (51.8%反映现在采取全部面授的教学方法) , 授课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很少采用互动式、探讨式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内容方面, 应用性不强的问题最为突出 (占51.3%) , 其次是专业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课程内容没能体现工程特色。

第三, 在教学安排方面不够细致, 没有充分考虑工程硕士的特点。现学专业与本科专业无关的工程硕士学习起来困难较大, 他们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也较低。因此, 在课程安排时应当考虑到这部分特殊的学生, 如应该提前发放教材或教学大纲等, 使学生提前知道自己应补充哪些知识, 从而避免课堂学习中的较大困难。

第四, 课程内容专业针对性和应用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硕士对教学方式的评价。这反映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尤其是目前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结合不够, 多为理论讲述, 导致知识应用性不强, 专业针对性不强。这也是工程硕士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4 工程硕士教学模式改进策略建议

4.1 课程设置改进策略

针对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现状中专业课不足、选修课偏少、缺乏实践训练环节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 加强专业课, 强化专业领域能力。

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3], 而现行的方法是。为不同专业方向的工程硕士生按同一个工程领域开设公共专业课, 而且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 但都不甚深入。这种教育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 拓宽了专业面, 但复合型并不意味着淡化专业能力, 由于工程硕士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 要把开设的课程都掌握好几乎是不可能, 正所谓“事事通, 事事松”, 这也与一些工程硕士生“学以致用、立竿见影”的愿望相矛盾[3]。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课程设置必须有所侧重。

工程硕士的本质还是工程师, 其专业性很强。专业课太少, 并忽视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行不通的。设置专业课时需要针对各个领域, 由该工程领域内资深专家研讨决定。专业课应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领域内公共专业课;二是根据工程硕士所在单位的需求而定的专业课, 第二类型专业课适合向培训量大、生源稳定集中的大型企业的工程硕士设置。而对于生源较少且分散、变动较大的领域, 可以只选用第一类型的专业课。

第二, 强化实践环节。

虽然工程硕士本身动手能力就比较强, 但这并不代表高校培养可以忽略该环节。虽然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工程硕士培养侧重于知识和技术应用, 但在课程上仍然没有鲜明体现, 甚至在培养方案中都没有指出应该设置实践训练的课程。究其本质原因, 还在于高校对其的定位受长期以来科学研究的潜在影响, 潜意识里认为高校培养主要还是提高理论深度。美国工程教育掀起的回归工程的意义也就在于此[4], 高校的工程硕士培养不仅是提高理论水平, 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实践能力, 因此, 我国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应更加系统化, 增加实践环节, 使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相辅相成。具体形式可以借鉴EMBA课程中的管理实践形式。

第三, 丰富选修课程。

目前工程硕士存在选修课比例偏少的问题, 与宽广性和综合性的要求不相符合。增加选修课, 不仅可以使得课程设置更加灵活, 而且还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 增加学生学识的厚度和宽度, 并且可兼顾到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专长, 符合培养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比如根据需要给工程硕士开设企业管理类、经济金融类课程, 以及最新科技前沿知识的讲座等, 都能对工程硕士培养带来良好影响。而且实际中不少高校已经开设此类选修课, 而且还作为一些专业的必修课。

4.2 教学方式改进策略

针对工程硕士教学方式方面存在的课程内容应用性不强、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 可以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 加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针对性与前沿性。

目前工程硕士授课基本还是沿用工学硕士的内容, 主要还是理论讲授, 加上学生理论知识欠缺, 接受起来难度很大, 课堂反应迟钝, 工程硕士从这样的课堂中能学到多少知识可想而知。

课程内容与教学大纲必须注重应用性和针对性。例如, 英语课主要是训练学员比较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数学课主要是训练学员熟练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针对工程硕士的不同专业授课, 比如不同专业对计算机使用的需求就不同, 有的专业需要侧重于工程计算, 有的专业侧重于绘图等。同时课程还应该体现前沿性, 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频繁地更新知识, 获取最新信息。这一切都要求工程硕士课程中体现领域最新知识、最新发展和最新成果, 反映本领域及相关领域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

第二, 采取灵活多样启发性的授课方法。

采用启发式的授课方法, 有助于思维的训练和技术创新, 授课效果会更好。因此在授课方法方面, 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 改变一味的“满堂灌”方式, 注重培养思维方式, 提高创新能力。课程形式可以包括案例、讨论、实习、模拟等方式。

第三, 加强工程硕士的教材和师资建设。

教材对于任何教育活动都至关重要, 教材选用不当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然而研究生教材绝大多数是在校人员编写, 侧重点在理论的阐述、探讨上, 对于工程应用则讲的很少, 有的几乎丝毫不涉及, 这些教材对于工程硕士很不合适, 学生对此反映较大, 故不应该选用这类教材。

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工程硕士的授课教师应既具有课堂教学能力, 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 教师的配置要有针对性。教师要到有关企业去挂职锻炼, 参加企业新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等, 以丰富其工程实践经验。其次, 学校应聘请相关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家、高级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工程硕士教学。另外, 要选好校内外指导教师, 明确提出导师的职责, 把好培养质量关。

第四,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教学安排也不可忽视, 工程硕士主要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 既不离开工作岗位又要掌握好学校课程是很难的。目前企业生源相对集中, 高校派教师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 是解决该问题的一种可行的方式。但随着工程硕士规模的发展, 来自同一企业的生源趋于减少, 现在学科、专业区域分散, 同一企业的生源规模难以保证此种教学方式的效益。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矛盾, 还需在实践中摸索。

4.3 采用新型考核方式

目前工程硕士课程考核方式较为统一。一般对学位课程闭卷考试, 其中, 外语、数学使用试题库, 选修课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确定, 可以是笔试、实验报告和课程论文等。然而实际中对学位课的统考虽然严格, 但仍未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 如果降低试题难度、放松阅卷条件, 结果又事与愿违。

可以尝试将考试题型以及内容进行改革, 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性, 这样既能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又能考查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将题型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以目标为导向,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学习质量。

摘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自1997年设立以来发展迅速, 至今已经成为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程硕士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薄弱、学习时间保障性差的特点。统计数据与调查结果均显示, 现行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模式、以及新技术与知识的教育等方面都存在着进一步改善的需求。从这些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 对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升,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程硕士,教学模式,改进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 祁晓庆.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十年[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9) .

[2] 刘惠琴, 沈岩, 等.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

[3] 刘鹰.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与教学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6.

[4] 赵婷婷, 买楠楠.基于大工程观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特点分析——MIT与STANFORD的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工程硕士范文第4篇

【摘 要】施工组织编制是铁路工程投标阶段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进行施工组织编制以及如何发挥编制技巧,本文以施工组织编制技巧为主线,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以施工组织编制的重要性、编制的原则、编制的技巧、编制的方法为主体内容,从信息准备阶段、总体规划阶段、内容编制阶段、评审完善阶段四个方面,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就施工组织编制工作开展的内容、方向及技巧为侧重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铁路工程;投标;施工组织;编制技巧

一、投标阶段施工组织编制的重要性

1.施工组织是投标企业施工能力、水平的重要反映文件,是投标活动中的基础性资料文件。

2.施工组织总体方案、施工工期、大型临时设施数量是编制报价文件的基础,为编制报价文件提供依据和指导。

3.施工组织为投标活动中基础保障提供支持,是企业展示自我的窗口。

4.工程中标后,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方案为编制现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是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化和深化。

二、投标阶段施工组织编制的原则

1.对工程准确理解分析,工程特点、重难点选择合理,表述正确、详尽且针对性强;对施工中涉及到的各种保证措施、保证有力,措施到位;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尽量利用既有设施,做到临时工程与永久工程相结合。

2.全面贯彻并符合招标文件对总工期目标、节点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以及特殊施工方案、施工方法的要求。

3.全面响应并符合招标文件对施工组织目录结构、内容、版式的要求。

三、投标阶段施工组织编制技巧

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将施工组织编制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信息准备阶段、总体规划阶段、内容编制阶段、评审完善阶段。

(一)信息准备阶段

(1)信息收集来源。信息收集来源有:招标文件、补遗文件、答疑文件、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工程量清单、现场踏勘等其他相关信息来源。(2)如何收集信息。施工组织投标阶段前夕,首先要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交通运输条件、现场施工条件,沿线考察地材供应情况以及供应价格,对上述情况的充分了解和掌握。

(二)总体规划阶段

(1)总体规划内容。总体规划内容有:施工组织目录、总体方案、分项编制、绘图、编制、检查、评审、完善、成稿、打印装订等内容。同时规划中要明确内容任务、责任人员、进度时间、质量要求等组织内容。(2)总体策划书。总体策划书是施工组织编制过程中的纲要文件,通过文字、表格等形式将总体规划内容准确、及时传达给编制人员及相关人员。

(三)内容编制阶段

1.技术标目录。

(1)国铁项目招标文件有明确要求的,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提供的目录框架进行编制。(2)地方铁路项目招标文件无明确要求的,原则上按国家颁布的招标文件范本提供的目录框架进行编制,也可按客观认识规律编制。

2.施工总体部署、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总体顺序、施工技术方案。

(1)施工总体部署根据工程特点,进行工程分析,初步确定分解单元的工作量、阶段工期目标,同时考虑资源与初步组织思路确定区段、队伍、资源、工期、顺序等,进而分析区段划分、队伍部署、组织顺序、临时设施、资源规划、进度规划、平面规划等内容。(2)施工组织方案重点体现如何组织施工,区段划分、队伍部署、组织顺序等。(3)施工总体顺序重点体现组织顺序,可考虑从专业、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等必要层次进行组织叙述。(4)施工方案考虑含盖组织方案、专业技术方案,有时一般侧重在专业技术方案。

3.工程特点、工程重难点分析。

(1)工程特点是从工程本身及所处环境、工期目标等具有的特性进行描述。(2)工程重点是从工程、环境、组织、目标、要求等众多指标中提炼出的与工程密切相关的主要部分。(3)工程难点是从为实现工程、环境、组织、目标、要求等众多指标的途径中分析,将途径或途径中的关键环节确定为难点。

4.专业施工方案、专业施工方法、专业施工工艺。

(1)施工组织方案是从组成实体的各类要素,就其组合情况、逻辑顺序、时间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描述。(2)施工技术方案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根据公司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和现有的机械设备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方案。(3)施工方法根据投标阶段确定的施工技术方案,从组成实体的各部分,就其各部分的施工方式进行描述。(4)施工工艺可根据施工方法按施工方式就技术、操作、过程控制的标准、流程、要求等进行描述。

5.资源配置。

工期作为一个工程最为重要的形象进度指标,编标阶段首先满足业主强制性要求的总工期、阶段工期目标,根据施工区段划分、控制性工程安排、配备主要劳动力、材料、机械数量、进场情况。

劳动力、材料、机械作为一个工程进度主导因素,合理安排劳力、材料进场计划、机械配置情况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劳力数量的确定既要满足高峰施工期间劳力充足,同时又要避免出现窝工现象的出现;对于材料进场计划本着提前调查、贮备充足、货比三家的原则,对于甲供材料,提前与业主沟通,提前备料。对于机械的选择安排,满足现场实际情况、性能好、效率高、配备足够的机械数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合适机型,满足现场实际需要。

6.有关保证措施。

(1)工期保证技术措施、质量保证技术措施、安全保证技术措施等,充分结合工程本身实际情况针对性编写。(2)施工技术措施,针对工程施工各方面的技术措施(如:专业、工期、质量、安全、测量、检测、环保等)。(3)工程特点(重点、难点)施工技术措施,针对确定的点去写;一般考虑:技术措施重点从技术的角度去描述施工的方式和工艺参数等。

7.图表格式风格。

施工组织中的表格、框图、平面图、过渡图等图表:图表体现出一种统一的风格,确定一套主要的标准,形式上追求美观、内容上追求科学、简单、明了、实用,能够体现出公司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四)评审完善阶段

施工组织首稿编制完成后,首先要进行部门科室内部检查、其次进行公司内部评审阶段、最后进行集团公司评审整改。在此过程中,必要时会组织专门针对性的讨论,就检查中提出的问题、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安排、落实。总之,整改完善是成品施工组织确定前的关键工作,需要认真做好检查记录,明确整改内容、确定如何整改、整改责任分工及时间安排等内容。

四、结束语

编制好施工组织,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支持,更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合理的思路、编制的技巧。

根据目前铁路工程招投标市场情况,作为一个专业工程其施工组织的编制是有客观规律可寻的、是有系统思路可找的、是有编制技巧可总结的,本文就是出于这样的观点、认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总结表述了工程投标施工组织编制的技巧。

参考文献:

[1]《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示范文本》(试行)铁建设[2007]107号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15113-2500

工程硕士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算控制

引言: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造价预算管控工作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策略有效控制进行了探讨。

1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主要问题

1.1预算编制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想要获得发展,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来设计不同的预算模板,从而实现工程预算编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合理规划工程预算编制工作,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预算编制体系,但是体系中存在许多漏洞。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提高编制工程预算的效率,甚至还会降低预算、评估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此外,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相应的预算编制部门。尽管有些建筑施工企业配备了预算编制人员,但他们往往缺乏经验,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精准性。

1.2施工控制不合理的问题

建设项目的成本预算工作并不是孤立静态的。相关人员根据各个施工环节的工作量来开展工程预算工作,有利于保证工程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目前,相关企业往往没有在工程施工前预测相关成本,导致后期施工资金不足,从而影响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在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的时间较长并且实施过程较为复杂,建筑施工企业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就会导致施工的实际成本与预测成本之间出现较大的误差。此外,建材市场的波动和施工周边环境给施工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施工进度,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

2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策略

2.1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如何有效控制工程投资是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的重难点。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加强施工管理与控制,并且制定相应的施工操作规范来约束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在施工设计阶段,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来严格控制工程预算造价。只有保证数据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才能够保证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环境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施工图纸会出现变更。一旦图纸变更,相应的文件也需要变更,审核和预算的标准也需要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难度。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做好调查与预估工作,避免在后期施工阶段发生图纸变更,以此来节约施工成本。

2.2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1)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前,相关部门需要合理分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并且安排专业人员来全面监督施工的全过程,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2)降低施工成本。一是,控制人工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最大,其次是人工成本。在项目总预算资金中,人工费占1/5。不同类型的工人之间的收入存在差别,建筑企业需要向他们支付不同数额的工资。按照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来分配相应的费用,有利于避免出现虚假报账的情况。二是,控制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费。施工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费是主要的施工费用之一。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合理规划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费,合理安排设备使用时间,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因设备闲置而增加施工成本。三是,控制材料费。材料费在工程预算中和总成本中的占比最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控制材料费。在一般情况下,相关部门会采用造价计算和量价分离这两种方法来控制材料成本。在选材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材料成本控制目标,相关人员需要加强节约意识,以节约施工成本为原则杜绝浪费现象。在购买某一种材料时,相关人员需要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

(3)加强签证和索赔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天气、地质条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工程量变更问题在所难免。当工程量变更时,施工人员需要及时变更当前的施工方案和相关文件。其中,变更与签证是工程结算审计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文件变更的准确性,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文件变更管理,做好变更文件的整理、保存和归档工作,从而保证施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施工环节较多并且施工内容复杂,使大部分施工工序都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签证负责人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结束后,签证负责人还需要结合实际施工路线来分析签证发生的主要原因。当施工项目发生了索赔事件时,监管人员需要检查施工质量,确定是否需要索赔以及具体的索赔金额。

2.3提升预算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当前针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预算管理的作业过程中,相关造价人员需要对各项信息资料进行有效的收集和管控。同时,结合现场实地调研,优化现有的施工设计,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管控。相关预算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实施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控工作,从各时期的细节处抓起,无论是在原材料的选择、采购、运输、仓储管理层面,还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对各项技术工艺选择使用的状况,都需要进行明确,将每一项造价预算管理工作细分到各项工程管理作业中,并且在造价管理方面实施货比三家策略,在保证施工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性价比较高的材料。

2.4增强工程预算审核

在审核工程预算时,相关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需要结合招标文件以及施工合同来审核工程施工方案,并且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二是,必须严格遵照施工图纸、施工方案以及签证来审核施工工程量,并且保证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三是,在审查建筑材料时,必须记录和计算每一种材料的单价、成本,并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关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管理与控制,從而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策略,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星宇.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21,(05):50-51.

[2]岳阳.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策略分析[J].居舍,2021,(14):133-134+136.

[3]薛香臣.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1,(07):39-41.

工程硕士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教育;工程能力

工程师不同于科学家,“科学家发现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从未有过的世界”。工程师所从事的工程构想、设计、实现和运行工作,均是实践的过程与体现。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实践是创造性应用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综合能力形成的过程,大学本科四年是参与工程实践、形成工程思维、获得工程经验的极重要时机[1]。对比时代要求,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人才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工业产品评估认证的发展目的即最大限度保证工程教育质量,突破原有的工程教育技术壁垒,使得具有工程能力的学生的培养实现标准化、规模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地方工科院校要不断提高对工程教育的认识,切实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国内外工程师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推动教育国际化,增强工程教育竞争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工程教育。美国推行了加强STEM教育体系的国家行动计划“2020工程师”计划、工程教育联合体(EEC计划)等系列工程教育计划,并强调今后要加强和强化高等教育评估,将政府拨款跟评估挂钩;欧盟亦提出了加强欧洲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欧洲工程的教学与研究计划,培养21世纪的优秀工程师[2]。

一、地方工科院校进行专业认证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工科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应用型工程能力培养遇到瓶颈时,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性是教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质量工程”为今后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方向和目标。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需要以及工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工程师,尤其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更需要较多市政基础设施设计与施工管理人才。

在欧美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工程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应高度重视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并树立正确的工程教育与工程认证观念,认清工程认证的结果与学科水平无直接相关性,对待工程认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证据说话,摒弃工程认证过程中的模糊判断与预设结论,以提高学生工程教育质量为目的,摒弃功利心,以持续高质量工程教育为目的,抛却功利心,并持续改进提升教学质量,力戒攀比风[3,4]。

二、基于专业认证的课程体系改进

课程体系关注是否体现了认证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即要以全体学生成长为中心,全方位指导结果作为导向,有效结合形成性评价、课程目标,毕业要求达成度,持续改进,机制与有效运行等指标,改进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需要聚焦(标准)要求的内容,要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围绕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对学生期望设计,注意不要脱离标准,并关注机制是否健全与执行,执行效果如何,是否有利于学生达成预期目标,评价的焦点是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必须考虑全体学生。课程设置参照国际工程人才培养的OBE (Outcome-Based-Education),结合专业实际设置与修改课程体系[5,6]。

根据表1中OBE教学体系与传统教学体系的差异与要求,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积极准备住建部专业认证的契机,修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如在《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中增设增加一周《水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就业后完成给排水规划设计及工程咨询项目中涉及的经济分析和成本核算完成能力。原有《给排水CAD》及《给排水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中增设鸿业市政管线和BIM的教学内容,真题锻炼学生利用鸿业市政管线进行给排水规划图纸编制、水力计算及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图设计能力,并对图纸的标准化进行强化。同时,增设1.5个学分共48学时的《给排水设计规范解读及应用》、《水工程运营与管理》及《水工程案例分析与解读》三门课程,三门课程聘请校外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以讲座的形式进行集中授课,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给排水专业课程理论教学、设计规范及工程案例之间的有效衔接,对后续的毕业设计及工作能力构成有效提升。

三、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生工程能力提高的教学环节建设。学院成立了市政工程研究所、城市水环境研究所及教师工作室,除高度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外,积极发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把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注重学生较复杂工程与科技问题的认识与初步解决能力。从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实验方案的制定、数据检测及仪器分析方法到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纵向科研课题,培养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在国内外科技文献查阅、研究方案的制定与开展及探索性实验的开展等环节给予充分指导,使得学生掌握纵向科研项目研究的基本程序、步骤与方法,初步掌握科研项目的独立思考、论文写作到投稿的基本能力。近三年本专业学生主持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5项,国家和湖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各2项,申报专利3项,发表论文5篇。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共赢互惠的原则,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办学合作与联系。与中国水务(长沙)有限公司及湖南泛华设计公司合作申请湖南省产学研示范基地,通过与企业的紧密结合与协作,促进学生进行城市市政工程的规划、施工图设计、改扩建工程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对学生的工程能力训练取得良好效果。近三年,学生参与教师及产学研示范基地的各类给水工程规划、排水规划、消防规划及水厂施工图设计、美丽乡村农村污水收集规划、各类给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近30余项,学生的工程规划设计能力、绘图软件应用能力、设计规范应用能力及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后续将继续通过工程教育与工程能力特训,使得学生在以下方面获得较大提升,如表2所示。

四、基于工程认证的条件与问题分析

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于1984年,在软硬件方面已有较好的积累,具备了较好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同时,2017年上半年修订了新的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工程能力提高的培养方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1人,外聘实践教学指导专家5人,双师双能型教师9人,能满足工程教育、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实习实训基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拥有流体力学实验室、水质工程学实验室(Ⅰ、Ⅱ)、水质分析师、水处理精密仪器室(Ⅰ、Ⅱ)、分析天平室、开放性实验室(Ⅰ、Ⅱ)、金工实训室、市政工程研究所及城市水环境研究所等实践教学基地,可满足学生校内工程实训的需要。拥有中国水务(长沙)有限公司省级产学研基地、北京首创常德污水净化中心、常德自来水公司、益阳自来水公司、常德海绵城市建设公司、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设计分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学校有成熟的规章制度,确保项目研究的正常开展和运行。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在积极准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工作,专业实验室及综合实训室条件得以大幅改善,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更好条件。学校对工程教育改革、实践工程改革、专业认证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有长远的规划,在2016年制定了《关于实施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学校一直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将为本项目提供环境、制度支持。近三年获得湖南省教學成果三等奖1项,湖南城市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五、结束语

目前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在于缺少具有工程经验的实践教学教师,教研室年轻教师居多,教学经验与手段尚不丰富,缺少教学团队,学生工程能力培养难以有效衔接。主要拟解决方法为扩大产学研基地合作力度,使实践教学工程化、规范化;其次通过安排专业教师到设计院、设计公司训练,参与企业生产、设计、研发、管理等实际工作,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再次,通过建立高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的合作机制,使两者在处理和解决复杂实际工程问题的经验及学生教育教学方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提升专业办学质量,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使专业办学逐渐满足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办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孙爱晶,等.卓越背景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学,2013(6):79-80.

[2]寇有志.美国工程技术教育专业鉴定制度的特色与借鉴[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0):78-80.

[3]蔡小春,等.美国高校工程沟通能力培养课程分析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57-60.

[4]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

[5]林健.如何理解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基于《华盛顿协议》的界定和要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

[6]张华,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高教学刊,2018(9):29-33.

上一篇:创业培训总结范文下一篇:二月二的习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