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孝道现实意义范文

2024-02-24

论语孝道现实意义范文第1篇

1《论语》中的主要师生关系分类

笔者将《论语》中的主要师生关系分为三类,一种是孔子对其赞赏有加并给予足够肯定的,我们称之为亲近型,一种是孔子对其感情深厚但时常批评的,我们称为管束型,第三种是孔子不常提及的,我们称之为疏离型。

亲近型主要代表人物是颜回,孔子在《论语》中不止一次对颜回大家赞赏,在“雍也”中,孔子说:“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以说,在《论语》中,对自己的学生,这样的评价是绝无仅有的,孔子对颜回的赞扬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欢欣,而在颜回过世的时候,这种发自内心的欢欣却转化成了发自内心的忧伤:“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孔子对学生的爱是真切的,也是发自内心的,在“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公西华的理想生活也给予了同样热情洋溢的肯定,孔子的喜爱其实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行为深得孔子的心,另一方面是学生所表述的思想看法或流露出的品格是很符合儒家思想精髓的。

管束型最典型的代表是子路,孔子对子路是带有一种很铁不成钢的感情的,子路在孔子心中是带有很多缺憾的 ,在“先进”篇中,孔子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文学:子游,子夏。”将学生的优点进行了分类,但却没有提及他平日提到最多的颜回和子路。没有提及颜回的原因是他的优点自不必提,没有提及子路的原因则是子路的缺点太多。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子路与颜回在孔子看来是一类的,都是不必提及的那一类,子路在孔子去见南子的时候横加劝阻,在“子路”篇中两人讨论国政,孔子说:“野哉,由也。”都可见子路的鲁莽是其最致命的缺点,孔子时时管束却又感情颇深,可以说,孔子对子路的态度是很矛盾的,又爱又恨。

疏离型则有很多,孔子弟子数量众多,虽然孔子的教育方针中含有“有教无类”这样的思想,但其实孔子还是有个人亲疏好恶存在在内的,这是人之常情,况且在当时封建社会,所谓的平等与当今人们谈的平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孔子对待这些疏离型的学生,只是做到日常讲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都成竹在胸,但并不会多花出分毫经历去思考或是关心某个学生的不足或是优点,这样看来,其实子路是幸福的,颜回也自然是幸福的。

2形成师生关系特点的成因

首先,孔子自身决定着这种师生关系的走向。孔子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但孔子作为个体,也会有亲疏好恶,孔子的思想是高深的,但孔子作为一名封建社会的官员,也会将师生关系带上个人的色彩。况且在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就是阶级的,孔子无法超出自身社会的惯有属性。在那种阶级的社会中,师生关系是由教师主导的,教师决定一切,因此,这种特点的形成与孔子自身无法撇清联系。

其次,儒家思想的观点左右着《论语》中的师生关系走向。孔子的好恶,归根结底是儒家思想对这种观点和行为的认同,也即是说,符合儒家思想要求和规范的行为和思想,就会得到孔子的认同,不合儒家思想和要求的行为,就不会取得这种认同感。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自然自始至终贯彻着儒家思想的精髓。也因此,儒家思想的观点左右着《论语》中的师生关系走向。第三,学生的出身与社会角色暗合着这种师生关系走向。孔子时代是讲究门第的, 学生的出身与社会角色决定着这个学生的看法及行为,甚至决定着学生在孔子教育中的等级。子路与颜回便是这样的典型。我们要认识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论语》产生的时代也自然不例外 ,具有那个时代的特点。这种时代的特点和烙印致使学生的出身本身就与这种师生关系有了暗合。

3《论语》中师生关系的现实价值

教育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要问题, 师生关系是其中关键一环。我们要看到,《论语》中的师生关系问题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是有启示价值的,而又有一些是需要我们吸取经验教训的。

我们要看到孔子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思想在当今教育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孔子对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两个概念的贯彻是“孔子式的”,并非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含义由于社会形态的差异, 导致孔子的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有很大的局限性,是小范围小团体适用的,而在我国当今教育形式下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大范围大团体的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我们需要将“孔子式”的意义扩大化,将教育惠及到更多人之中去。

孔子的师生交流有过于直接的弊病, 同时又有温和处理的案例。这是孔子对待师生关系不稳定的一种表现,孔子的弊病和成功之处都在同一方面,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我们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孔子的成功之处与不当之处,取长补短。在对子贡和子路的很多问题上, 孔子的回答过于直接, 这是封建思想的产物。在当今教育中,这些回答会挫伤和打击学生积极性,而在“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回答却含蓄而明朗,既有所肯定又有所顾忌,值得我们学习。

《论语》是一本读不尽的书 ,单单是它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便足以让后人仔细琢磨,我们从中看到他所蕴含的师生关系内容还远远不够,这只是个开始,我们要探究的,要弄清的, 是在这种古今师生关系的映照下, 我们现代人所迷惘的,所缺失的,到底是什么。

摘要:《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大量关于师生关系的描写,例如孔子与颜回,孔子与子路等等,《论语》中的师生关系并不单一化,而是复杂饱满的,包含了很多内容,并对我国现实问题有很多启示和价值。

上一篇:论语及其艺术特色范文下一篇:六一游园谜语低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