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范文

2023-09-21

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1篇

【摘要】保险业一直伴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拓展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保险投资渠道中进一步放宽了保险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本文在此背景下,通过马科维兹风险与收益模型研究保险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佳比例和方向,提高投资收益率,有助于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方案的完善。

【关键词】保险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策略

一、引言

保险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古代社会里就萌生了抵御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保险更是起到了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1}。自1979年国务院批准恢复国内业务以来,保险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保险公司格局日趋多元化,保费收入快速增长,险种不断增加,开放程度提高。改革开放后,保险业一直伴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随着国民保险意识的提升,保险业务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保险公司积累了巨额的资金。原保险保费收入从1999年的1393.21亿元发展到2012年15487.92亿元;资产总额从1999年的2604.09亿元到2012年73545.73亿元;投资金额从1999年891.41亿元到45096.57亿元,增长近50倍。保险可投资的资金越来越多,但投资渠道却相对比较狭窄,为了改善保险资金的投资问题,我国从1995年《保险法》颁布到十六大以后、2003年保监会专门设立资金运用监管部、2009年新《保险法》的实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逐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逐渐走上专业化、市场化的道路。到2013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6.85万亿,占行业总资产的93.2%。其中银行存款2.3万亿,占34.16%;各类债券3.06万亿,占44.67%;股票和基金8080亿元,占11.8%;长期股权投资2151亿元,占3.14%;投资性不动产362亿元,占0.53%;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3240亿元,占比4.73%。为了进一步拓展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我国于2012年7月开始陆续推出了“13条”保险新政,涉及保险资金管理范围和保险投资渠道两大方向。包括《关于拓宽保险资产管理范围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关于调整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有关规定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等。保险投资政策意味着可投资范围的基建项目增加。投资于实体经济既能很好的与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的期限匹配,收益比较稳定,又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来源的问题。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保险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希望能够更好地探讨保险投资基础设施的最佳比例和方向,有助于保险投资方案的完善,提高投资收益率,并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二、保险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性分析

(一)从基础设施特性分析

基础设施具有社会性。绝大多数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面向全社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有很多基础设施是免费的,每个公民都可以消费,比如广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社会性特点决定了一般政府是基础设施的主体投资主体。

基础设施具有成本积聚性。城市基础设施的初期投入大,并且呈高度积聚状态,由此导致其管理成本积聚度也比较高,除一部分项目的成本可以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回收外,相当一部分项目的成本形成积聚沉淀,从而致使低回报或无直接回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民间投资者不愿涉足纯公共项目建设领域。

基础设施有规模经济性。城市基础设施从产业经济属性上看,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点。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在功能上必须达到足够的生产规模或者空间规模才能实现最低经济效果。

根据项目区分理论,可以把基础设施分为以下几类:经营性项目包括收费高速公路、自来水、煤气;准经营性项目包括地铁、公交等;非经营性项目包括城市道路、广场等。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考虑到基础设施项目的特点,经营性项目有较大的现金流入量,可以通过市场方式运作。准经营性项目可以形成区域垄断,但收益率不会太高。非经营性项目主要是公益性的。它们在前期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后期现金流逐步回流,时间跨度比较大,流动性较差,适合保险资金中时间配置为长期的资金。由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是政府为主体或是政府牵头,保险资金的投入会比较有保障,符合保险资金安全性原则运用的要求。

(二)从保险资金的特性分析

保险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和其他投资资金。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资金额越大,需要的资本金就越多,以此来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根据《保险公司会计制度》规定,财产保险业务提存的准备金包括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长期责任准备金等三种。人身保险业务提存的准备金包括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四种。此外可用于投资的保险资金还有应付同业款项、存入分保准备金,其他应付款、本年损益和盈余公积金等。保险投资运用的原则第一考虑因素是安全性,应避免投资失误保证资金安全,然后是收益性和流动性,流动性则要求保险资金的投资和期限匹配{2}。基础设施和不动产项目具有投资期限长、资产价值波动性较低、不受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影响和收益率较稳定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够满足保险投资长期性和收益性的要求。

三、保险投资基础设施策略分析

根据马科维兹资产组合理论,如果有组合中各项可投资种类的收益率、投资比例和它们之间的协方差就可以确定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和期望风险。如下公式所示:

那么,首先是找出保险投资于各项项目的收益率。根据保险统计年鉴(2010)可以得到以下表3.1的结果。

由于基础设施的投资时间一般比较长,收益在后期才能体现出来,收益率的大小也和保险公司参与的基建项目有关,其收益率并没有在每个保险公司的年报中明确指出,但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末,保险机构累计发售了83项基础设施投资计划、11项不动产债权计划,备案金额达3025亿元,平均投资年限7年,平均收益率达6.36%。那么就以这个收益率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平均收益率。

然后,根据这几项投资的种类,设定了六个投资组合方案,如表3.2所示。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逐渐等比例增加,其他投资品种的比例依次等比例减少,设定六个方案的目的在于观察随着基础设施投资比例的增加组合风险和收益的变化情况,以检验是否存在关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最优比例的区间。

确定六个投资组合方案之后就可以利用excel计算出以上投资组合的协方差矩阵。如下表3.3所示。

根据马科维兹组合理论可得到关于保险投资于不同组合的收益与风险情况。

如图3.1所示可以看出保险资金投资于不同组合的风险和收益的情况。随着组合中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的增加,组合收益和风险都是同步提高的。也就是说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比例可以增加保险投资的收益率,但相应的风险也提高。一个保险公司需要得到高的收益也必须承担相应的高风险。从图3.1也可以看出,这条线是逐渐平坦的,随着基础设施占比的提高,增加同样幅度的收益率所需要承担的风险逐步加大。尤其是在保险投资于基础设施比例占35%之后,增加同样幅度的收益率所需要的风险补偿越来越大。考虑到安全性与收益性配比的原则,认为在投资于基础设施的比例在20%到35%之间是比较合理的,保险公司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这个区间内选择合适自身的投资比例。

四、完善保险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根据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仅占保险总资金运用余额的4.7%,与文章中提出的20%到35%的比例仍有差距。也就意味着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新政下,保险资金可进行基建债权投资的范围扩大,保险公司可选择更多的项目进行债权投资。在如今资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债权投资计划不失为配置投资组合的好选择。

(二)可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交通运输业

保险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可重点配置那些收益较高的行业,应选择基础设施中的经营性项目,以获得较大的现金流入量和长期稳定的收益。交通设施项目属于经营性项目,保险资金投资交通运输业是提高资产组合收益率的不错选择。并且,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未来会完善区际交通网络,建设城际快速网络,会有一系列的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高速铁路等需要建设,届时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保险资金可以此为契机加大对于交通项目和国家重点工程的投入以获取高收益。

(三)应根据项目性质选择适合的投资模式

保险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可选择债权投资模式或是股权投资模式,债权投资模式的具体形式是债券型信托计划,股权投资模式有直接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或是资产证券化等。保险公司可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投资模式。股权投资对保险公司要求比较高,需要有熟悉基础设施领域的相关专业人才,但其收益一般高于债权性投资模式。如一些具有上市潜力的项目可选择股权投资,以期上市时获得高额的收益。股权投资项目的期限一般长于债权投资项目的期限,如果对项目以后的走向不确定或是不容易退出的情况,可选择债权性投资,到期时获得本息。

注释

{1}王绪瑾,中国保险市场的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2}李心愉,释放保险资金投资新政红利,中国经济报告.2013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王绪瑾.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杨明生.保险资金运用新规的历史跨越[J].保险研究,2011,6.

[3]李心俞.释放保险资金投资新政红利[J].宏观与金融,2013第4期.

[4]苏加峰.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探讨[D].硕士论文.湖南:湖南大学,2004.

[5]王礼.金融危机下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策略与思路[D].硕士论文.四川: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09.

[6]张学江.保险投资论[D].博士论文.厦门:厦门大学,2012.

[7]潘相麟.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运行模式研究—兼析重庆实践[D].硕士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7.

作者介绍:刘可心(1989-),女,汉,贵州遵义人,硕士,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资本市场。

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2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经济的长发展。没有农民生活的富裕小康,国家的现代化和社会和谐只能是空中楼阁。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对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因把资金集中在城市、集中在大项目、大企业而导致三农融资不足。后劲乏力。出现金融服务畸形发展的局面,不仅将限制金融的发展,也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出现结构性失衡。因此。建立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支持机制,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是进行市场调节。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采取行政手段促进金融支农的同时,运用市场手段。利用利率这个价值杠杆,使金融支持“一农”能够获得丰厚的收益,矫正农村金融资源配用利益机制,吸引金融机构向农村倾斜,将信贷资金投向农村,从而实现平等竞争,互动选择。一方面,使金融机构感到支持“三农”有利可图,乐于投人;另一方面,在资金充裕。服务机构众多的条件下,客户可以进行比较,选择自己满意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价格。

二是纳入法制轨道。引导金融机构把资金投向“三农”,不能只靠宣传,也不能只靠市场手段,还必须有一定的法律保障。国家应该就农村的融资制定相关法规,依法规范农村的融资行为,依法管理金融市场。依法保护融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健全的法制,可以让农村得到相对优质的金融服务。也可以免除金融经营者的后顾之忧。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同时,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和生态环境。

二、全社会金融机构齐心合力

支持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各类金融机构共同的责任,涉农金融机构责无旁贷,其他金融机构也应该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是一项浩大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为此提供持续的金融支持,就成为城乡金融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以,必须依靠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互动共促,政策金融、开发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合力支持,才能完成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

首先,金融要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主线,以创新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支撑。以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确保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其次,要建立政府、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推动,相关部门配合,各金融机构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按照国家对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定位和要求,在发挥主力军及支柱作用、政策导向作用、重要补充作用、保障和支撑作用五个层次上细化各金融机构的支农措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积极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稳步推动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加大农村消费贷款支持力度,促进农民消费升级和农村经济增长;农业银行系统重点在支持县域经济和业务发展上实行金融资源倾斜政策,打造经济强县和产业集群县(市),着力打造一批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保险公司要加大农业保险创新和推动力度,积极研发涉农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覆盖面。

三、要从重点特色上实现突破

一是要加快金融创新,提高服务水平。经济欠发达。但人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金融机构可以在支持农村劳务输出上作文章,制定相关办法,严格资金管理,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的开展,支持当地建立劳动力输出基地。农村信用社应加快结算、汇兑渠道、工具的联网升级进度。拓展业务品种,为农村在外地就学、打工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二是结合本地实际,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开发的

旅游产品,如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开展金融服务,突出旅游特色;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系,随时掌握政策信息。稳妥慎重地支持经营合法、管理规范、效益良好的氽业。突出资源特色;在产品加T、制造业相对成熟或正在起步但前景可观的地区,可予以金融支持,突出产业特色。总之。各金融机构应根据本身的职能定位,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合理确定金融支持的重点,开展行业特色、地域特色或产品特色服务,让信贷资金收到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切忌“撒胡椒面”式的信贷投入。

四、建立农村资金回流和有效投入机制

近十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格局,撒并了一部分基层服务网点,但新的相匹配的金融机构并没有及时设置,大大增加了农村融资的难度。同时,农村资金大量流人城市,形成了资金来自农村,农村融资却极其艰难的局面。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设想。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贷款利率市场化。不如此。农村金融商业上的可持续性将难以为继。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一方面,冈为贷款难,许多农村企业担忧的不是利率高低,而是能否取得贷款;另一方面,因为农村贷款相对额度小。但管理成本高,加上利率低,收益也不高,金融机构普遍不愿在农村发放贷款。如果贷款利率随行就市,“三农”贷款效益可观,各家金融机构自然有积极性向农村投入。才会出现“心往农村想、钱往农村投”的可喜局面。 成立农村信用担保中心。以农民的房屋使用权和房基地等,通过发证确权等方式,促使农民将自己的资源转化为金融机构认可的、可流转的、叮抵押、可用来担保的资产;吸收以亲友链、社区链、企业链为主的担保成员,相互制约,相互担保。发挥集政策性担保与商业性担保于一身,中小氽业、农户融资与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担保职能作用。 政府建立激励机制。采取灵活的市场化手段和经济手段,鼓励农村资金回流到农村,通过财政资金的注入,有针对性的促进和引导金融资金向农村的投入。另外,可将某些给农业的补贴转移为金融部门的贷款贴息或贷款风险准备金,调动金融机构服务的积极性。同时,地方政府要注意保护金融机构的合法经营。避免强制干预带来的伤害。采取有效措施,为金融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激励会融机构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持续的金融服务。

增设新的金融机构。鼓励支持在农村开设村镇银行等新的农村金融机构或其他民问融资组织,以拓宽融资渠道,引进金融竞争,激发金融机构的创造力,提升服务水平。综上所述,不仅有利于融资、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不断繁荣,农村资金的回流也就顺理成章。

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3篇

二、四好农村路建设拉开序幕。借助“四好农村路”有利政策,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4.83公里,养护大中修41公里,小修保养160公里,大中型危桥改造18座。其中,新建魏集通韩路6.4公里,麻店镇15公里、辛店镇14公里的环乡路已完成养护大中修,其他镇办也陆续开展准备工作。

三、城乡公交一体化不断深入。在惠民县新汽车站建立了大型停车保养站场,停车坪面积达6.6万平米,公交车进场率达100%,彻底告别了公交车长期“露宿街头”的历史状况。建成新能源公交加气站6个,标准化充电站3处,充换电桩53个,乡镇客运站点280个,农村客运班线停靠点587个,92个省定贫困村客运站点全部投入使用,并相继建成了新汽车站、李庄汽车站、魏集、姜楼等一批首末站和城际城乡换乘枢纽。

截至目前,惠民县共投入使用新能源公交车246辆,开通了8条城际公交专线、14条县内公交、4条旅游直通线路、180条校车路线,线路总里程达到1100公里。至此,累计投资达1.2亿元,实现万人公交车保有量达3.8标台,公共汽车准点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今年购置的15台8.5米长的上海申龙新能源公交即将投入运营,改善群众乘车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4篇

二、经验实用,特点鲜明

我州新农村建设有自己的特点,一年来取得的经验值得提炼推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对新农村建设一是关心、二是用心、三是创新,指定专门领导抓新农村建设工作,负责协调各涉农部门,注意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短期与长期的关系、远景目标与自然村近期发展目标的关系、建设与农民受益的关系、建设与农民参与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等,制定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务实又不乏超前意识,体现了务实、超前、服务村民生产生活的基本思想,以人为本成为贯穿规划的一条红线。

二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府部门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没有包办代替,更没有强迫命令,而是把动员和组织群众贯穿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注重抓好农民的培训工作,通过农村中的新生力量,特别是注重培训农村中的团员青年,以此带动和感染更多村民投身建设自己家园,改变了农民以往“要我建”的落后思想,形成了“我要建”的共识,产生了巨大的动力。我州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资金带动农民自筹资金建设以及吸引社会资

1

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等都充分说明了政府扮演的主导作用,以及农民发挥的主体作用。

三是科学切入,循序渐进。新农村建设内容繁杂,全州有2200多个自然村,数量多、范围广,底子薄、要求高,不可能一开始就全面铺开,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州委、州政府确立了典型示范,科学切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符合我州的实际。各试点村从农民看得见的项目入手,培植具有指导作用和启发效果的示范点,以典型引路带动面上工作,在村容村貌的整治上,选择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农民群众最迫切希望做好的“五通”起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自觉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首先突出农村特色,不用城市的标准要求农村。比如,在编制规划时,普遍保持了农村传统文化特色,充分利用了我州的自然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基础设施与农民生产生活相配套,在绿化方面,提倡种树、种果、种菜。其次是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动态管理,不搞一刀切,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比如,在村容村貌的整治上,根据各村的不同情况,实行“一村一策”。

五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科学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形成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所在。州农委办及各县(市)创新工作机制,

2

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特别是涉农资金的整合成效显著,积极动员和组织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尽其所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基本形成了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格局。比如,勐海县发挥指导员和各方面的作用,整合“现有的,动员本地的,借助外面的”,多渠道寻求人力和物力支持。勐腊县、景洪市通过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动员社会各界投资新农村建设和捐资捐物,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六是齐心协力,营造氛围。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表现出的一个亮点是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合力,产生了“1+1大于2”的效果,特别是各涉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相关部门服从大局,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减少了不必要或者可有可无的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许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企业主动垫资搞建设,如:中国华能水电集团为我州的新农村建设投资200万元,并认真制定了投资参与计划,工作态度非常认真。注重发挥我州农垦的优势,使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农垦与地方和谐相处,营造了新农村建设的农厚氛围。

三、找准问题

一是试点村基础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我州山坝区、民族、乡镇之间差别较大,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不平衡,建设新农村的难度加大,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才能克服工作中的急躁情绪。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目前我州还有21个村自然村未通路、410个自然村未通自来水、116个自然村未通电、1499个自然村未通广播电视、705个自然村未通固定电话,以道路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尤

3

其薄弱,农业水利设施不足。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民增收难。粮胶糖茶是我州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仍处于原料初加工销售为主的低级阶段,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难度较大。

四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全州还有94个村委会、1190村民小组属于集体经济空壳村,无钱办事现象在我州农村较为突出。新农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政府不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的钱投入,这个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会逐渐显露出来。

五是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思路不够明确,紧迫感不够强,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存在重建设、轻管理或无人管的现象,村寨“脏、乱、差”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六是干部引导农民群众建设自己家园的力度不够。新农村建设是长期的过程,农民始终是建设的主体,工作队、指导员不可能一直派下去,说到底还是农民的事情,我们干部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引导她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激发农民群众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但目前,我们的干部还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建设新农村方面,无论是深度、广度、宽度都不够。

七是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方面力度不够。尽管有一些企业投入了一些资金、捐赠了一些物资,但参与的面并不大,特别是州内企业参与的并不多,缺少应有的沟通。

四、几点希望

4

州委书记江普生同志在视察结束后就如何加快推进我州的新农村建设作了重要讲话,州党代表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及奋斗在新农村建设战线的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江普生同志的讲话精神,又好又快地推进我州的新农村建设。

(一)思想认识上要坚持“三个基本观点”。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实现富裕民主文明和谐西双版纳的重大举措;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县(市)、乡镇党委和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是党的自身建设,都要把农村这个基础打牢。

(二)组织领导上要坚持“三条基本经验”。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州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坚持把中央“一号文件”与我州实际联系起来抓好贯彻落实;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进一步鼓舞斗志、凝聚力量,进一步挖掘潜能、发挥优势,进一步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的精神。

(三)工作布局上要坚持重点抓好“六大工程”。继续抓好农村建设“六大工程”,即农民增收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社会事业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基层组织建设工程。

(四)试点工作要抓出成效。试点工作一定要起到试范作用,希望继续加大力度抓好“十一五”期间的试点工作,真正做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善于培养典型、树立典型,发挥典型带动效应。

(五)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农民的问题,重要性讲得多,做得比较少,培训农民的工作,应该有操作性很强的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

5

短期培训主要针对实用性,长远培养主要针对不同年龄结构的农民,通过大学、职业学院等途径为农村培养真正留得住的中专生、大学生。 (六)点面协同推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目的是为全州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符合我州实际的借鉴,起到试范的作用,从而推动面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在做好试点工作的同时,必须做好面上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实现“试点引路、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思路。

(七)增加投入。积极主动向中央、省争取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政策、项目、资金和改革试点指标,进一步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建立农业投入的激励机制,拓展支农投入渠道,发挥金融支持“三农”的作用,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集中用于解决农村最薄弱、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问题。

(八)充分发挥指导员的作用。我州农村的形势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今后我州的新农村建设任务更加繁重,因此,希望强化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建立健全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各种制度,充分发挥指导员的智慧。

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5篇

一、5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近年来,县农机局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我县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机械化作业水平持续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农机资产总值(原值)达到 5.6亿元,比2007年增长37%;农机总动力达到101.8万千瓦比2007年增长35%;拖拉机保有量1.53万台,比2007年增长26%,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800多台、联合收割机1800多台、各种机引配套农机具33000多台(套),农机配套比达到1:2.2;农机专业合作社42个,入社农户700多户;农机维修厂及维修点198个,从业人员472名;农机供油点99个,从业人员265人。2011年小麦联合机收率达到98%,玉米机械化收获率达到36%,玉米秸秆还田率达到75%,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1%。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极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农业劳动力的投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

二、存在问题

在看到农机化迅猛发展的时候,我们还要清晰地看到目前我县农机化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农机维修网点,分布不均匀,缺乏修理技术,农机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的农机维修点,修理设备简单,又缺乏修理技术。由于有的村没有农机维修点,农机出现故障,有的甚至跑到县城进行维修。

2、机耕道路管理养护存在的问题。机耕道路由于没有明确由谁来管理和谁来养护维修,因而长期处于无人管理和无人养护维修阶段,使原有的机耕道路日益损坏。有的机耕道路被恢复成了农田,机耕道路越来越窄,变成了羊肠小道;有的被雨水冲坏,坑坑洼洼,沟坏桥毁。

3、农机停放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各种农业机械发展迅速,但农机停放场、库棚缺乏。据了解,我县有80%以上的农业机械都没有建停放场、库、棚。有的农机手用完后,把农机放在屋檐下,有的放在院子里,严重地影响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和以后的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三、建议与思路

1、加快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为农民的农机维修提供方便。一是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修理设备和仪器。二是向农机维修人员传授农机维修技术,帮助解决维修中的难题。农忙时随同他们一起,巡回田间地角,维修机具。三是推广科学合理的农机维修制度,推广季节性检修制度。四是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农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使之遵纪守法,诚信为民服务。

在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的形式上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培训经费,弥补农机事业经费不足的困难,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职业技能考

试考核结合起来,使学员取得技能资格,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结合起来,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即方便农民,又可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2、加强机耕道建设,确保农机能顺利下田作用。在农村机耕道路建设中要实行统一领导、精心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兴修和养护相结合的原则。为落实机耕道路建设的资金,要做到“机耕道路建设与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与村村通公路建设项目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加快农村机耕道路建设的步伐。

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6篇

一、重点镇建设全面展开

今年,我镇把重点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坚持人口向城镇聚集、产业向城镇配套、服务向城镇布设,把一切工作物化为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城乡统筹,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农民知识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管理,打造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环境优良、承载力强的新兴城镇,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两名干部”的包抓办法,共实施12项工程,总投资1.6亿元,现已完工7项,完成投资6830万元:沙湾河市政工程为2011-2012年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地下管网铺设2.6公里、供气管道铺设1000米、道路硬化3.5公里、安装路灯29盏,总投资830万元,其中2011年完成投资360万元,2012年完成投资470万元,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沙湾河美化亮化工程为2012年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防护栏900米、安装路灯40盏、排污排洪渠1580米,自来水管网1.8公里,绿化885平方米。总投资228万元,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垃圾填埋场为2012年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可容纳2.34×105方垃圾场1个,总投资679万元,现已完成投资500万元;文化站建设为2011-2012年工程,由县文体局负责实施,共3层30间,占地面积4.3亩,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总投资360万元,其中2011年完成投资60万元,2012年完成投资300万元,现已完工;卫生院建设为2011-2012年工程,共1栋3层66间,总占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2026平方米,总投资536万元,其中2011年完成投资216万元,2012年完成320万元,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土地所建设为2012年工程,由县国土局负责实施,共3层27间,占地面积3.08亩,建设面积1094.8平方米,总投资360万元,现已完成一层主体建设,完成投资80万元;供电所建设为2011-2012年工程,由县电力局负责实施,共1栋3层30间,占地面积2.8亩,建筑面积930平方米,总投资420万元,其中2011年完成投资100万元,2012年完成投资320万元,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移民搬迁安置住宅楼为2012年工程,共两栋6层48套,占地面积3.8亩,建筑面积5862平方米,总投资930.5万元,现已完成主体建设,完成投资610万元;产业建设:新建苹果园5535亩,弓棚220座,建成杨城万只养鸡场1个、千头养殖示范小区1个,石畔千头养猪场1个。杠树台千头养殖示范小区1个,总投资550万元;镇区山体绿化工程为2012-2014年工程,总面积4105亩,可作业面积3910亩,总投资3862万元,2012年完成1200亩栽植,完成投资800万元;镇区气化工程为2012-2013年工程,线路总长5公里,总投资2000万元,现已启动,完成主管道铺设3公里,打气井4眼,完成投资300万元;110kv变电站建设为2012-2013年工程,由县电力局负责实施,线路全长37公里,主变1×31.5mva,占地面积16.52亩,总投资5525万元,现已完成外线架设、生活区建设,完成投资2352万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相关要求,今年我镇将搬迁230户987人,其中搬迁至镇上108户412人。经数次摸底调查统计,我镇有意愿搬迁农民共计339户,其中搬迁至镇上已落实108户412人,搬迁至县上124户575人。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上一篇:禁毒教案范文下一篇:七夕走心文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