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教育范文

2024-04-22

基础医学教育范文第1篇

1 基础医学教育现状及分析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职业教育目的标定位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目前的中职护理在教育上基本是高职的压缩, 课程体系上基本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翻版, 很多内容已超出了护士的实际需要。同时各门课程都为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 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忽略了与专业的相关性和实用性。

实验教学。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实验室结构、功能、内容单一, 只能以验证性、简单性实验内容的开设为主。由于学科间长期缺乏横向联系, 很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忽略了实验学对学生基本技术与方法、整体技能训练的主要任务, 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课时明显偏少, 安排欠合理, 无暇顾及实验教学的改革, 学生不愿意或者没机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结果造成实验教学多年来基本停留在反复做几个固定的实验, 没有多大的改进, 并且只强调实验课的上课率, 实验质量无法保证。这样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护理教育。

师资力量。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素质相对较低, 他们学历偏低, 知识面相对狭窄, 知识结构老化问题较突出, 缺乏综合知识。各学科之间界限分明、壁垒森严知识变得支离破碎, 教师隔行如隔山, 教学上很难对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训练和熏陶。

教学方法。由于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 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日益膨胀, 要在有限的课程计划内完成繁重的教学内容, 致使教师教学多采用灌输式, 以教师为中心, 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 忽视了对学生的智能和创造精神的开发。纯粹的专业知识传授, 只僵化于固定教材、大纲, 重视生物、医学护理, 而忽视了社会、心理护理, 培养出来的毕业生, 只会从事眼前的工作, 缺乏做人的意识, 不利于良好医德的形成, 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需要。

2 基础医学教育改革对策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基础医学课时约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 并有逐步缩减的趋势, 基础医学的教学内容快速发展, 新知识不断增加。如何缓解教学内容的增加与学时减少的矛盾是摆在每个任课教师面前的问题。其关键是改革教学方法, 即抛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加大课堂信息量和直观性, 探讨与护理模式和护理工作职能转型相匹配、与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空间和动脑的机会,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动手能力, 以及超前意识和终身意识, 使学生成为持续发展的个体。

加大师资投入、提高教师素质。实践证明, 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谁就掌握发展中职教育的主动权。与高职院校相比, 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师智能储备还有一定差距, 中职教师应有较高的应用实践能力, 具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等知识, 并能融会贯通, 通过教学活动, 以自身的素质形象教育和培养新一代护理人才。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医学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是十分必要的。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培训, 不断给教师“充电”。自身培养和外出培训相结合,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训和竞争机制, 打开对外交流渠道, 积极选送教员到国内外有特色的院校进修学习, 拓展与国外知名护理学院的对口交流。加快提高教员的学历层次, 拓展教员的知识结构,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本着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制度留人、感情留人的宗旨, 避免人才流失。在严格把关的条件下, 有计划地接收研究生、本科生, 以优惠条件引进急需人才和优秀人才, 建立多样的任职方式, 扩大人才的来源渠道, 充实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教育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优化基础课程、立足学科特色。中职护理教育的特色课程体系应以基础综合培养目标为依据, 以理论教学的应用为目的, 以必要、够用为度, 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 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其进行整合。基础医学教育的重点应该是整体优化课程结构, 淡化学科界线, 重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 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 做到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护理专业相呼应。压缩基础医学中有关疾病表现、诊治方面的内容, 增加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等有关的内容。如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可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 将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归纳为3类, 即注射类:如臀大肌、三角肌注射等;穿刺类:如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等;插管类:如胃插管术、导尿术等。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常用操作技术的解剖部位、特点、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损伤、并发症等为临床应用奠定坚实的形态基础, 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 使学生对解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启蒙作用。教学内容按专业需要进行精选, 着眼于实际运用, 压缩基础医学各门课程的学时, 以增加选修课, 拓宽学生行业知识面, 删除解剖学中神经系统的内容, 突出与护理技术相关的内容。在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 有不少相近或同类的课程, 可将两门或多门相近或同类的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 以减少教学内容交叉、重复, 避免知识点过难、过细、过于理论化甚至与临床脱节。

综合基础实验、突出实际训练。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护理教育的关键。实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训练, 是学生走向临床实际工作岗位的桥梁。因此, 如何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 使之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 是中职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 增加实践教学时数, 使实践与理论比真正成为1∶2,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探索。 (2) 顺应课程整合改革, 优化重组实践项目, 删除重叠、陈旧性实验, 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探索性、综合性及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实验, 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体化培养, 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3) 组织编写各类实验指导。 (4) 完善实践操作技能考核。

摘要:基础医学是培养“有知识、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启蒙和重要桥梁, 深化基础医学教学改革, 与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是提高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基础医学教育范文第2篇

[摘 要]高职护理教育属于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的教育。高职护理医学基础课程中的“三理”课程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教学重点为理论知识,实验教学隶属于理论教学,其实验内容偏向于验证理论和演示现象,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高职护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实现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通过教学改革将“三理”的实验课程有机整合,独立开展医学机能学实验是必需而紧迫的。

[关键词]高职护理;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问卷调查

高职教育以技术应用为核心,强调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高职护理教育亦秉承这种理念,旨在培养面向临床护理和社区卫生保健第一线、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员。因此,作为高职护理教育应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然而,当前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仍以理论教学为主,与现阶段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动手能力差造成的就业难及中国临床护理人才缺乏的现状相矛盾,这就使得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护理医学基础课程中的“三理”课程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以往的教学重点为理论知识,实验教学隶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偏向于验证理论和演示现象,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借鉴其他高职高专学校的成功经验,依据护理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向,合并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藥理学这三门主干基础医学课程,开设针对高职护理学生的医学机能实验技术,以2014级和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的318名学生为对象,对实验教学改革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一、高职护理专业开设医学机能实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含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2011年-2015年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优化护理人员的队伍结构,提高大专层次和降低中专层次护理从业人员的比例。如今,我国正大举实施五年制高职教育,广东省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施行对口自主招生3+2分段中高职教育,即3年中职教育加2年高职教育的教育模式,用于培养一批社会所需的职业技术人员。

可以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作为护理紧缺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教学中以突出综合素质培养为主,加强操作性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如今3+2高职的学生多数是中考后的毕业生,文化程度比高考后的毕业生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习方法需要指引。我们对新入校的护理高职生开设高职生理学课程。虽然他们在中职阶段对生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当他们接触高职生理学这样一门综合性强且难度又高的课程时,有的学生还像中职阶段那样知识点虽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理解,学习存在极大的困难。学生对学习时常表现出畏惧情绪,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欠佳。因为基础不扎实,到了第二学期随着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的陆续开课,学生已遗忘了曾经学过的生理学知识,到了上护理专业课时,部分学生已将之前所学基础知识点忘得差不多了,更谈不上知识点、线、面的结合了。所以,为了让高职护理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基础,完成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任务,医学机能学实验的开课是必需而紧迫的。

医学机能学实验是一门包括生理学实验、病理生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的实验性学科,其实验对象是活体动物,是对活体动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及规律、病理生理改变以及药物和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规律(疗效与不良反应及其机制;药代动力学及其规律)的研究。其所有的实验结论都来自活体组织器官、活体细胞或动物的整体反应结果;对传统实验方法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是它的特别之处。它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能力。“三理”实验课程的主要实验对象都是动物,通过使用相同的设备仪器观测实验动物的正常情况、病理状态和药物的作用等,能有效结合教学资源,让学生们更容易适应教学内容,让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因此,将“三理”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独立开设一门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是完全可行的。大部分的医学院校已经开始普及这门学科,如果能在五年高职教学中把这项教学进行推广,那么最终的受益人就是将来的护理工作者。

二、适应高职护理需求的医学机能实验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一)建立高职护理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课程体系

我校开设医学机能实验技术已有十多个年头,但以往课程主要针对临床专业。不同专业医学机能实验课程应该要有所侧重,实行分类教学。这门面向高职护理专业的机能实验技术课程,应当突显它的特色,即它能大力拓展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注重锻炼和培养与护理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相关的观察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培养护理专业的创新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编写了适用于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大纲,并且开设了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这门课程,课程共28节课。在同一时间,我校相关教师按照高职护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主编了适用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医学机能实验教材,教材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负责出版。另外,还编写了《医学机能实验技术教学大纲》和《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考试大纲》两本校本教材,制定了医学机能实验操作各项评分标准和实施细则。

高职护理教育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尤其重视实验教学。因此,建设高职高专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这门重要的实验课程时,应通过整合“三理”学科实验,避免在教学中出现重复交叉的内容;应削减有关的验证性实验,适当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以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参考张红英等设计的问卷,对2014级和2015级318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52%和41%的学生对所开设的实验项目非常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

(二)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以往大多数学生甚至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认为实验教学是辅助教学,部分学生不动手操作、不记录数据、不分析结果、站着看、照抄其他学生的实验报告;还有部分学生篡改实验数据和结果。为杜绝此类现象,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1.总成绩的40%来源于平时考核。在课堂上,考核出勤、纪律、实际操作及提问,课后小组内网上互评分,教师对每个实验小组打分。

2.总成绩的20%来源于电子版的实验报告。我们采取在高职护理试行网上提交作业,教师网上打分的方式,根据学生书写是否规范、记录数据是否合理、分析是否全面进行评分。

3.期末实验考核操作占医学机能实验学总分的40%。在考试之前给出实验操作考核范畴,以个人或小组为单元抽签确定每个小组或者个人的实验考核项目。在考实验操作的同时,要求学生有自己合理独特的剖析和阐述。教师按照实验的评分标准给学生的每一个步骤打上相应的分数。

由这3部分汇合而成的高职医学机能实验综合成绩,不仅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具体原理的领悟、把握情况,还能从侧面清晰地反映學生的操作能力,科学客观地评估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这种考核评价体系能更加公平、客观、具体地评价医学机能实验教学的效果,推动了学生自身创新观念和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交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师生很好地即时交流。我们为了更好地给高职护理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在建设校级医学机能实验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时,也搭建了机能实验网络教学平台。在医学机能实验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们可以获取各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操作指导、实验操作视频、实验仪器使用指南、各种实验试剂的配置方法等实验资源,以此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验失败率高、动手机会少、操作时间不足等问题。同时,我们实现了学生在线提交和教师在线批改电子实验报告,学生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在网上平台撰写实验小结和小组互评分。绝大部分学生使用一学期后,对机能网络教学平台的评价是正面的。

三、小结

机能实验教学这门课程是高职护理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观念和技能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重担。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认为,在高职护理学生中开设医学机能实验这门课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基础性操作课程,它在目前培育高技术、高水平的人才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高职护理教学中开设医学机能实验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在课程开设中要不断地摸索和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探索课程构建及运行规律,使医学机能实验在高职护理培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朱彩莲,杨润丰.广东省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及问题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4(8):25-27.

[2] 王珏,孙国铨,俞月萍,等.关于建设高职高专医学机能实验教学平台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30-31.

[3] 张春莺,吴惠文,李锦平,等.完善机能实验学考核体系培养护理技能型专门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30-112.

[4] 黄雅平.如何提高高职医学院校机能实验教学质量的初步探讨[J].海峡药学,2013(5):286-287.

[5] 张红英,扑日龙,李迎军,等.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效果的问卷调查与设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8-19.

[责任编辑:陈 明]

基础医学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 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室有优良的基础教学资源和设备,如何才能在学生的空余时间科学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及设备,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将来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型医学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是医学教学工作者应该共同研究和面对的问题。

[关 键 词] 基础医学;教学资源;实践能力

如何把医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性、全面性人才,是每个医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而如何让医学生在入学时学习基础学科时就抓好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乃至将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基础医学是学生学好医学知识的开始,而基础医学学科有着优良的教学资源和设备,这些年随着我国对医学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和设备,并能与学生的课余时间有效结合来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是现在基础医学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经验,本着为学生服务和提高技能的宗旨,把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希望能给基础医学工作者提供帮助和借鉴。

一、学生专人负责管理[1]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自主管理需要开放的实验室,采用实验室专人负责的管理原则,需要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和开展实验研究的学生,需提前写好实验室使用申请或通过实验室网络管理平台在线申请,管理教师同意或授权后可以在指定的时间进入实验室,后期的使用全部由专门的管理学生进行负责管理,包括实验室的卫生、学生的安全、物品及设备损坏的赔偿等情况,都要遵循相关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当然开展实验的时候可以申请教师科研指导。

二、解剖、病理陈列室及解剖、病理虚拟实验室开放

解剖、病理陈列室面向学生开放是为了从形态学角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了解和学习人体正常及异常组织结构,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对学生解剖、病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无疑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解剖、病理虚拟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是为了把解剖及病理学知识从理论上进一步强化,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学习、试题的模拟训练等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整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科普讲解员培训

基础医学实验室一直有一个想法,希望把解剖陈列室建设成为兼顾解剖实践教学和科普教育基地的场所。既可以满足教学需要,又可以发挥更大的功能和优势,为广大医学爱好者进行生命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但是由于实验老师的时间有限,因此通过对在校学生的科普培训,让他们既可以增长解剖学专业知识,又可以承担起科普讲解员的重任,并不断地传承下去,为广大群众能更好地了解解剖学知识和生命的奥秘作出一定的贡献。另外现在很多医学院校已经建设了高标准的生命科学馆或者人体奥秘展示馆,这对人体解剖学和生命科学知识的普及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科普讲解员的培训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四、完善基础学科资源库

对解剖、组胚、病理、生理学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利用他们的兴趣优势,对解剖、组胚、病理、生理虚拟实验室和相应学科教学信息资源平台上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完善和深加工。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给他们布置一定的工作任务,比如,图片的处理和添加、题库的完善、知识点的文字修改等,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但丰富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也为整个基础医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为学校储备优秀的基础医学学生团队,为今后的外出比赛和出访学习做好前期准备。

五、组织开展趣味性知识竞赛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现有的资源优势,对基础学科资源库或相应学科虚拟实验室里面的专业知识点进行提取、组合、加工,几个人形成一个团队,根据他们自己的想法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竞赛题库的提炼和重组,并应用到竞赛中,整个知识竞赛的流程和组织由学生自己完成,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基础医学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今后步入社会都是巨大财富和能力储备。

六、创新型实验的开展[2]

利用基础医学实验室的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生理学教学资源平台,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行设计具有一定科学参考价值的创新型实验,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完成,指导老师给予指导和配合。这些实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活学活用,而且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的理解和完善,这种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提高学生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

七、为大学生课题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平台[3]

国家这些年一直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课题的研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开阔思维,拓宽视野,而基础医学实验室正是在校大學生施展科研才华的平台,利用实验室的教学及设备资源优势以及指导老师的专业优势,通过自行设计撰写科研设计书,积极参与到科学研究的领域中,领略科研的艰辛与乐趣,徜徉在研究的海洋中,为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综合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

为了尽量帮助那些家境苦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可以通过勤工助学这种形式尽量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保证他们按时完成学业,为他们提供很多勤工助学的岗位。而基础医学实验室由于发展需要,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实验室的卫生需要打扫、标本和模型需要整理、物品需要洗刷和摆放,这些工作都需要完成,因此该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的勤工助学的岗位,这项工作既磨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又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还可以通过工作对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和实验室管理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可谓一举多得。

九、巩固和提高基础学科的主导地位

通过对学生课余时间的科学、有效利用,不但提高了他们的各方面综合能力,而且通过对基础学科知识的整理挖掘、实验的创新、课题的研究等形式对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及生理学等学科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这不但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和研究兴趣,而且进一步强化和提高了基础学科的主导地位,对学科长远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十、为其他实验室的科学利用提供经验和借鉴

通过基础学科优良教学及设备资源与学生课余时间的有机结合,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并从中找到有价值的方法和经验,加以推广和利用,进而借鉴学院乃至其他医学院校的实验室,使实验室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不但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无疑也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作用发挥得越大,产生的效果也就越大,对整个学校的发展和提高以及国家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医学生是国家医学事业进步的未来和希望,从医学生刚开始走进校门的那天起,就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为将来他们能独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促进学科的进步和发展,是摆在每个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任重而道远,希望广大师生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了推动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脚踏实地,不断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前行。

参考文献:

[1]郝撄.加强解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06(23):167.

[2]胡体玲.浅谈高校中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开展[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84-85.

[3]郭炜,袁琛皓,付亚辉,等.浅谈我校开设《大学生创新训练通识教育》课程的背景与思路[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6).

基础医学教育范文第4篇

[摘 要] 线上教学是新形势下重要的教学方式,如何开展线上教学督导,保障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是口腔医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根据现有的督导指标与权重,融合CanMEDS对于学生交流、自主学习能力等评价,探讨了构建网络课程的教学督导指标体系,形成督导—评价—反馈的改进机制。指出这一机制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辅导教学情况,针对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开展定期的检查、反馈、督促与引导,不仅完善了教学督导制度,更有效保障了线上教学质量。

[关键词] 线上教学督导;CanMEDS教学模型;督导—评价—反馈的改进机制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CanMEDS教学模型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评价体系建设”(广东省教育厅,项目序号:487);2019年度广州医科大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CanMEDS教学模型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评价体系建设”(广东医科大学〔2019〕178号文,项目序号:15);202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数字化仿真技术的《口腔修复学》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 陈良娇(1985—),女,安徽六安人,博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口腔医学教育评价与改革研究;吴 哲(1970—),女,吉林四平人,博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教授(通信作者),主任,主要从事教学新模式研究。

教学督导是由教学督导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反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教学手段[1]。口腔医学专科课程包含口腔基础课程,如“口腔解剖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专业课程,如“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修复种植学”“口腔正畸学和颌面外科学”等。各个课程之间相互独立且紧密联系。各课程在不同年级开展,部分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为了提高口腔教育水平,各院校也在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督导[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线上教学督导、保障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是口腔医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线上教学的教学要素不同于传统教学,教学督导形式也不同。线上教学督导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督导教学情况,需针对口腔医学网络课程资源内容、教学设计、网上PBL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定期的检查、反馈、督促与引导,从而确保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进行了线上教学,我们首次在新形势下开展线上教学督导,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从线上课程督导组筹备到督导评价指标制订等积累的一点经验。

一、实施方法与督导评价

(一)线上教学督导的实施方法

成立专业课程线上教学督导组,督导组人员按老—中—青比例搭配,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线上教学督导组进行线上督教督学培训,主要培训线上平台的操作、教学数据获取等平台使用方法。督导员除督导本专业课程外,还需要督导其他专业课程。交叉督导有利于督导员了解本专业课程进展,以及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存在的不足与优势,有利于专业课程之间的交流。督导员每周进行线上课堂试听,统计教学数据,依据督导指标进行量化评分与反馈。采取督教—反馈—再督教和督学—学生反馈—再督学的流程持续性改进教学质量。

(二)基于CanMeds教學模型,设置线上督导指标

CanMEDS教学模型强调以医疗知识为基础,即以医疗专家为核心角色,医师同时具备交流者(Communicator)、协作者(Collaborator)、管理者(Manager)、健康促进者(Health Advocate)、研究者(Scholar)和专业者(Professional)的能力[3]。CanMEDS对每个主题能力都设置详细的评价指标用于评价[4]。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同时结合CanMEDS教学模型的评价指标,设计了线上课程督导的指标。指标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即教学过程指标、教学内容指标、学生能力指标等。

教学过程指标包括七个二级指标:线上平台的课前准备和课程设计评价。课前准备包括发布签到、教学目标指引、师资介绍等。教学资料的准备,提前在线上平台上传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PPT、讲义、视频和音频等。课程设计,包括教师熟练运用线上工具,比如同步课堂、实时课堂或录屏等手段进行课程内容讲解。合理设计课堂互动,比如安排作业、章节测验、考试等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发布的主题讨论数量与学生回复参与程度合理。合理使用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避免输入过多繁杂的网课资料。最后给予总体评价与建议(见表1)。

教学内容指标包括5个二级指标,包括授课内容,要求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突出重点难点,教案紧扣大纲,适时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课程讲解思路,要求思路清晰,阐述准确,逻辑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病例使用恰当,注重理论知识与病例结合讲授;课堂互动,要求有课堂提问或讨论,增加师生相互交流的机会;授课过程中适当使用双语教学。最后给予总体评价与建议(见表2)。

学生能力指标包括监控学生的签到率、上线频次、资料浏览频次、回帖数据、任务点完成率、作业完成率、讨论参与度等数据,同时提供活跃学生排行,评价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能力(讨论表达能力评价)、书面汇报能力(作业质量)及主动拓展学习能力(作业质量)。最后给予总体评价与建议(见表3)。

二、线上教学督导的效果

将使用督教—反馈—再督教的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同时将督教过程中发现的优秀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推广。通过督学—学生反馈—再督学模式,不仅能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还可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再进行督学,形成闭环式督学,利于疫情期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保障学习效果。经过6周的线上督导与反馈,并对参与线上教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8%的授课教师认为线上督导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认为线上督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可见,线上教学督导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討论

教学督导是落实教学质量管理的手段之一。教学督导专家主要是通过随堂听课、看课、说课、参加教研活动等了解线下课程的开展[5],在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过程监控、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同样,网络教学的教学督导是保证线上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线上课程的教学督导体系能有效协助线上督教督学。张根乔[7]等报道了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德尔菲法制订线上课程的教学督导指标。德尔菲法通过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评价意见,使专家小组的评价意见逐步集中到一致的结果上,得到最终的指标权重[8]。该方法缺少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片面性。权重制定的方法还有专家意见平均法、层次分析法[9]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10 ]。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全线上教学是特殊情况下的教学尝试,构建口腔医学线上教学督导评价指标是实践需要。线上课程除了获得课程资源、实时督导授课等信息之外,还会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比如上线频次、资料浏览频次、回帖数据、学习轨迹、测试成绩、答疑和交流信息以及学习进度等。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同时结合口腔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制订适宜的督导指标是亟须解决的问题。CanMEDS模型和评价体系运用于口腔医学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1 ]。融合CanMEDS对于学生能力的评估,完善了线上督教督学的评价体系。因此,根据本校现有的督导指标与权重,融合CanMEDS对于学生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评价,以及线上教学的特点制订了新的线上课程督导评价指标,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和二十个二级指标,从课程统筹安排过程到授课内容再到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进行督教和督学。线上教学督导与线下不同,不拘泥于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但缺乏与授课教师的面对面沟通,因此,我们根据评价指标进行定期的反馈与引导,弥补无法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缺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线上督导及督导制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障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教学质量。

四、结论

新形势下对于线上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和持续性改进,线上教学督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线上教学督导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督导教学情况,针对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开展定期的检查、反馈、督促与引导,从而确保线上教学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而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线上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本课题结合线上教学特点和CanMEDS教学评价体系,设计了线上教学督导指标,有效保障了线上教学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曲丹,刘敏,徐红娟,等.浅谈新时代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和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4-25.

[2]郑家伟,曹霞,徐袁瑾,等.口腔医学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现状分析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173-1176.

[3]Frank J.R. The CanMEDS 2005 Physician Competency Framework. Better Standards.,Better Physicians, better care.[D].Ottawa: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2005.

[4]Frank, J.R. Jabbour, M. Reports of the CanMEDS Phase IV Working Groups. Ottawa: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EB/OL]. (2005-03-01)[2020-11-20].http://rcpsc.edu/canmeds/CanMEDS2005/index.php.

[5]王燕,杜少杰,胡亚涛,等.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与教学督导工作的相关思考[J].高等教育在线,2020(1):197-198.

[6]孙慧.教学督导运行机制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作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39-40.

[7]张根乔,李雪,国兆亮.网络课程的教学督导指标体系构建[J].开放学习研究,2020,25(1):48-55.

[8]熊才平,吴瑞华.网络课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1,11(4):13-17.

[9]李莉莉.应用FAHP确定网络课程评价指标权重[J].计算机时代,2016(4):55-57.

[10]柴艳妹,涂艳.网络课程评价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教育现代化,2018,5(36):229-234.

[11]江千舟,樊明文,葛林虎.荷兰口腔医学教育及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J].口腔医学研究,2015,31(6):568-570.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Online Teaching Supervision of Stomatology

CHEN Liang-jiao, WU Zhe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 and Prosthodontics, School an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182, China)

Key words: online teaching supervision; CanMEDS teaching model; improved mechanism of supervision,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基础医学教育范文第5篇

摘 要: 2016年,卫计委正式发布专科医师培训相关指导文件,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开始走上正规化道路,但目前仍然存在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关配套措施以及相关政策措施难以完全施行等问题,因此积极完善制度规章、细化相关条例,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及加强对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监管对我国专科医师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完善措施

2016年1月,国家卫计委、教育部、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一些专科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初步为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提前打下基础,并在2020年形成相对完善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一套管理体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一起构成完整的毕业后教育制度。2017年,卫计委正式公示了全国首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其中包括各省市自治区人民医院、解放军医院和各大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包含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和心血管病学等重点科室。

1.医师培训相关概念

1.1专科医师。

专科医师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获得某专科医师资格注册的临床医师。一般分为两类即普通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

1.2专科医师培训。

专科医师培训是医学院校毕业生通过个人申请,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择优录取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统一的专业性规范化培训,提升医学生医学素质修养,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水平。培训对象为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取得住院医师规培证书,将要从事相关临床工作的医师、拥有中级或以上医学专业技术水平自愿参加专科医师培训的医师以及医学博士学位研究生。

专科医师培训内容主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临床技能培训、外语以及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考核方式分为日常科室考核、阶段考核以及培训基地组织的统一考核。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认定有严格的标准,而专科医师的培训也一定要在国家认定的培训基地中,而且具有严格的时间和规范要求。普通专科医师培训时长为三年,按照要求在相关二级学科内轮转;而亚专科医师培训时长约1—4年左右,在三级学科内进行临床学习。

2.国内外专科医师培训现状

2.1国外专科医师培训。

美国医学生在毕业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后自愿申请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第一年完成培训后可以参加医师执业考试,通过考试获得医师执照后开始参加专科医师培训,时长为期三到五年不等,考核合格后授予专科医师资格证书。随后,可自愿申请参加亚专科医师培训,一般时长为2—3年,结束后通过考试可获得亚专科医师资格证书。美国的专科医师培训内容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化程度等,并且通过专科和亚专科的划分使医师培训更加专业化。

英国医学生通过两年基礎医学课程学习和三年临床医学教育,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接受两年的基础训练,掌握最基础的核心临床技能以及临床诊疗能力;随后医学生要接受专科医师培训,其中包括全科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全科医师培训为期三年,期间医学生在各大医院进行科室轮转并在社区参与社区医疗服务;专科医师培训分为初级与高级,不同专业培训年限不等,初级培训在选定科室专科轮转,高级培训进一步提升临床技能水平与临床思维能力【2】。在经过严格的初级与高级培训考核后,医学生可获得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注册成为专科医师。

德国的专科医师培训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时间长,一般需五年以上才能完成;培训内容多,包括医学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医学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培训者在通过综合理论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的考核后,国家医师委员颁发专科医师毕业证书。德国的专科医师培训有相当规范的行业标准,在整个医师行业内,医师的准入与考核、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都有统一的标准;课程成绩、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都能得到认可。德国医师法案将专科医师培训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定义,并制定了相当完善的配套措施来保障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实施。

法国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分别进行为期2年和4年的医学基础教育,第三个阶段医学生在经历2-3年的全科医师培训,通过考核后被授予全科医学博士学位和全科医师证书;经过4-5年的专业医学培养,考核合格后则被授予专科医学博士学位和专科医师证书。

2.2我国专科医师培训。

我国专科医师培训起步晚,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2004年,我国开展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的相关研究课题,在北京开始专科医师培养的试点工作,初步提出专科和亚专科的培训标准、准入制度以及考核机制等,为我国后来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正式确立奠定了基础。2006年,卫生部出台了《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正式确立了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并进一步区别了普通专科医师培训与亚专科医师培训标准。2013年以来,卫计委相继出台了相关指导文件,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院校医学生培养相结合,联系实际,摸索出医师培养的新模式,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相结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相结合。

我国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不足,由于专科基地选取的标准严格,因此卫计委公布的各省市地区专科培训基地数量极少,无法满足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需求;其次,缺乏全国统一的质量标准,同一地区不同培训基地之间培训能力、准入与考核标准存在差异,临床各专科岗位的医师素质和水平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存在差距,专科医师考核结果无法再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然后,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科学的培养体系以及相关配套措施,都给专科医师培养工作过带来了阻力;最后,规培人员在接受培训时,其福利待遇无法得到保证,各方面压力巨大,所以医师参加专科规培的意愿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发展。

3.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存在的问题

3.1制度不完善。

我国专科医师培训起步晚,发展缓慢,目前尚没有一套成熟的相关制度体系与组织管理机构。北京、上海都已作为试点先后开展了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北京试点将医学生纳入培训基地,进行统一专科培训与考核,并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假话与实施的相关课题;上海将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与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实现规培与学位教育的有效衔接。但二者都没有统一的专科医师规培的准入与考核制度、组织管理体系以及培养机制。最新出台的文件表明我国专科医师培训的对象要求为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医师、具有中级及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医师或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但具体涉及各专业、各技术等级对于医师的要求以及相关医学博士培养的要求却没有详细的说明。有关专科医师培训的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方式,仍然沿袭传统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与科室考核,但是对于不同等级的培训人员、不同层次的培训人员却没有各自适用的统一的考核标准。当前,我国住院医师规培考核合格后由培训基地颁发统一的规培证书,但专科医师规培没有统一的考核机制,考核合格后也没有相关部门授予的统一认证的资格证书,各地区各基地培训结果互不认可。专科医师培训缺乏完善的培养与管理制度,在一定条件下混同于当前的住院医师规培,无论是师资团队还是管理模式无法完全适用于专科医师培训,在一定条件下降低了专科医师的培训质量。

3.2缺乏相关配套措施。

专科医师培训涉及人事、学位以及组织管理等各方面,目前我国仍然缺乏专科医师培训的相关配套措施。专科医师培训由中国医师协会负责,同时涉及各基地人员的选取、培训团队的选拔以及相关负责人的安排,参与人员众多,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各基地学员通过自愿报名为主,基地择优录取,但今年我国七万多名医师只有千人左右的名额,基地人员的选取尤为困难;教师队伍的选择往往与住院医师规培教师团队相重合,无法迎合专科特色;缺乏独立的负责人,由相关科室工作人员监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上海试点将专科医师培训与临床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相结合,采取“单双证”的形式为完成专科医师培训的人员授予一定的学历证明,即“单证”以同等学力获得博士学位证书,“双证”直接以博士学位研究生身份进行学习与【4】。但不同学制下,针对专科、本科、研究生没有相应针对性的教育模式和培训体系,由“单证”模式向“双证”模式的转变也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同时,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分别需要进行为期33、24和12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再加上2-4年的专科医师培训存在耗费时间长,培训内容重复和生活成本等问题。专科医师的培训由中国医师协会主管,卫计委、教育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各部门参与,各地区卫生部门和培训基地进行管理,缺乏统一的负责机构。

3.3实施难度大。

我国专科医师培训虽然以试点的形式在各地区相继开展,但具体的实施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专科医师培训由中国医师协会主管,卫计委、教育部等多部门共同参與,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但多部门的合作使得工作量增大,工作效率低,同时各部门之间培养制度衔接不畅为专科医师培训的开展带来阻碍。培训基地的选取要求严格、各地区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培训基地的层次等级也不同,因此培训人员的培训质量不一。今年,我国专科培训目前开展了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和心血管病学3个试点专科,各省市基地招收培训人员约千人左右,远远无法满足培训人员需求。培训人员的招收以自愿申请为原则,而在进行培训时培训人员与院内人员无法享受同等待遇,且专科医师培训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进修或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因此医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足,培训工作难以开展。

4.建议

4.1完善制度。

2016年,卫计委等多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专科医师培训的主要任务、组织管理以及相关保障措施做出了要求,但缺乏具体的相关条例。首先,完善专科医师培训准入与考核制度,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统一的人员准入标准、人员培训标准、人员考核标准和基地认可标准,各地区各等级培训基地培训质量达到统一水平,互相认可。

4.2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开展要做好相关配套措施,包括基地建设、经费保障、人事安排以及相关学位教育对接。首先,做好基地选拔与建设,保障经费充足,做好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员保障工作;同时,做好人事安排工作。在培训基地设立独立的培训管理机构,将住院医师规培与专科医师培训一起管理,由独立人员负责;在各地区设立独立的机构,安排相关负责人处理监管各基地的培训工作,负责人要能够理解医疗政策,把握发展方向结合当前实际能够上通下达,良好的促进专科医师培训的发展;对于培训教师团队的选取要区别于住院医师规培,联系专科特点,选取合适的老师,创建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4.3加大执行力度,加强监管。

在制定详细的专科医师培训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下,加大对相关条例的执行力度,加强过程的监管与结果的把控。首先,对于培训基地的选取制定规范化的要求,基地的规模、等级、师资力量以及医疗水平等多方面要严格考核,提升规培基地选拔准入要求,加强对已入选基地定期与不定时的抽检与考核,对于不达标的医院或医疗单位取消其规培基地入选资格;同时,加强对培训老师的选拔与考核,区别于住院医师规培老师的选取,着重带教老师的专科能力,突出专科特色,并将其与带教老师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选相挂钩。通过统一标准来提升各地区之间专科医师培训质量,强化培训结果的认可度。其次,增加专科试点,扩大专科培训名额,目前我国开展了三个专科试点,全国范围内招收约千人,无法满足当前的医疗发展需求与医师培训需求,针对我国当前儿科与妇产科医师的需求量无法得到满足这一现状,开展相关试点,培训儿科与妇产科专科医师,提升医师水平。然后,严格落实相关人员薪酬福利制度,委培基地、培训基地与培训人员签订培训协议,对于专科培训人员按照专业技术等级给予一定的补贴,实现工资水平与院内人员同工同酬,区别于普通继教人员和三生,保障培训人员的生活标准。

上一篇:技能课程下一篇:基础医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