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2024-01-18

纺织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摘要]纺织业经营模式,实质上是纺织企业整合和利用内外部资源、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式。我国纺织业从传统计划经济体系下的产品生产模式,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商品经营模式,目前又在实践虚拟经营、资本经营、文化经营等不同经营模式。为應对当今激烈的竞争和诸多发展矛盾,纺织企业应该对这些经营模式进行有效地整合,以进一步增强行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纺织业;经营模式;整合

Evolution and Integration of Running Mode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China

Pan Shaolai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Nantong, Jiangsu 226007)

Key words: textile industry; running mode; integration

企业是为利润而存在的组织,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同时不断获取利润。一个企业的经营模式,就是企业通过吸引客户、雇员和投资者,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等行为和方法的集合;或者说是企业用来建立并利用资源,以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价值给其顾客,并凭此获取利润的方法(鲁东亮、李志刚,2007)。有效的经营模式可以将企业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以企业能力的形式显示出来。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已经不是产品竞争,而是经营模式的竞争”。成功的经营模式未必要求创造全新的产品或服务,但可通过对现有运作方法的改进和突破,为企业的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取代原有不能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方式与途径,培育和发展企业的能力。有研究认为,经营模式是企业能力与竞争优势之间不可或缺的“关联因素”,是企业能力的显示器和孵化器(李庆华等,2004)。

我国纺织企业经营,经历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属于计划经济体系下的产品生产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纺织企业内部机制和外部运营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催生了商品经营、虚拟经营、资本经营以及文化经营等各种各样经营模式的实践。当今的经营模式及其创新,已经成为纺织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与走出竞争困境、维持竞争优势并最终获得成功的首选战略。

一、纺织业从产品生产模式到商品经营模式的转变

一种经营模式应当与特定的经济体制相适应,从根本上说是由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不同的市场状况,对企业经营形成不同的要求。

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纺织业的生产力还欠发达,解决全体民众的衣被紧缺问题是重大任务。在这样的卖方市场下,纺织企业的经营模式呈现的基本特点有:(1)生产什么甚至连生产什么花色品种都由国家计划统一安排,全体民众都是企业的顾客,企业不必考虑顾客的需求差异;(2)销售上实行“以产定销”,即企业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生产多少就卖多少;(3)企业管理上“以生产为中心”,企业不必考虑如何盈利,不必关心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只要把精力放在抓生产上。

随着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政策的落实,我国纺织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政企分开和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使纺织工业规模和实力迅速增强。随之,实行了30年的发布票限量消费的时代结束,并随即在国内商品供应中最先出现了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随着1992年国家确立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后,纺织企业恢复了市场主体的本来面目。依据市场经济规则自主竞争,企业开始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上转变。通过纺织工业结构大调整和适当压缩规模,到20世纪末,我国主要纺织品和服装、化纤的生产量,均稳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由此纺织业也全面实现了从产品生产模式向商品经营模式的转变。(1)生产前首先必须进行市场调研和顾客需求分析,充分考虑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偏好的顾客需求差异,准确定位自己的目标市场;(2)管理上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按需定产,顾客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3)企业需通过各种营销方式推销自己的产品,并在产品价格、服务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多种便利,强调通过顾客的满足来赢得市场份额和获得利润。一些企业通过产业链延伸模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如江苏南通二棉集团曾经是国内纺织业纵向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企业,实现了所谓“从棉田到西服”的全流程生产体系,将利润全部留在企业内部。

二、应对市场竞争加剧与客户共赢的虚拟经营模式

“虚拟经营”模式,最早由美国学者于1991年提出。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有生产、营销、设计、人事、财务等职能,但企业内部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职能的组织,仅保留最关键的职能如知识、技术等,而将其他的职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部资源来完成,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最大效率地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竞争力。因此,虚拟经营实质上是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为我所用”,从而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弥补自身不足和劣势的一种经营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经营模式下企业之间是竞争对手和威胁的排斥性思维,转而走合作性竞争与共生共赢之路。虚拟经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是对传统的企业自给自足生产经营方式的一种革命。

我国纺织企业的虚拟经营实践源自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生产模式,并由此打通了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理念的渠道。通过近30年的不断吸收和实践,虚拟经营在业内已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具有以下几种形式。

1.虚拟生产制造系统。即利用其他企业的生产体系实施生产功能,改变传统企业中间产品自制率高的自足自给生产方式,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扩张。如温州的美斯特·邦威公司是纺织业成功运用虚拟经营的典型企业之一(刘志平,2008)。这家创立于1994年、以生产休闲系列服饰为主导产品的企业,目前已拥有800多个品种,年产销量达300多万件,而如此大的产销规模,企业走的却是外包加工的路子,即所有产品均不是自己生产,而是先后外包给广东、江苏等地人工成本低的200多家企业加工制造,仅此就节约了2亿多元的生产基建投资和设备购置费用。而公司则主要关注产品设计、市场管理和品牌经营,集中精力去创造竞争优势。

2.虚拟销售网络。即利用相关销售机构及人员实现销售功能,如江苏联发集团,集团总部高度放权,让下属销售网络都成为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销售公司,使其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集团总部不必再支出市场开拓费、管理成本和工资。江苏海澜集团的“海澜之家”服饰销售网络,主要采取特许连锁经营的方式,通过契约将特许权转让给各地区的加盟店。

3.多元经营的虚拟发展。一些纺织企业为减少经营风险,增强自身实力而实行多元化经营的策略,如江苏大生集团是以棉纺织为主业的企业,涉足房地产新的领域缺乏相关技术和经验,集团拟与当地一家中型房地产公司结为联盟,交换彼此资源,以改善资源配置能力和共同创造競争优势。

4.虚拟共生。虚拟共生是指在企业本身并不擅长某方面工作时,又要考虑成本高低或保密程度而不愿外包时,几个同行公司共同组成一个作业中心,共同负担成本,从而以规模经营的优势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这种形式在绍兴轻纺城、江苏叠石桥家纺基地、山东即墨针织基地等纺织产业集群较多采用。

5.组织机构的虚拟化精简。即利用企业联盟的科研能力完成产品开发功能,或利用外聘经营顾问和管理专家等智囊人才实现企业的管理功能。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也能解决纺织企业长期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

从严格意义上看,我国东部地区一些纺织企业仍在实施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方式还不是虚拟经营的模式,因为那仅仅是没有核心能力的对外加工而已。纺织企业在实施虚拟经营时,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关键性的资源,如产品的设计、技术开发、销售网络等,以免受制于人;二是掌握核心竞争优势,这样才会有对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力量,与虚拟对象的合作才能长期稳定,并能不断地吸引新的虚拟对象加入队伍;三是掌握驰名品牌商标。市场竞争的核心主要在于品牌的竞争,企业无论实施何种虚拟经营方式,都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像红豆、七匹狼等企业的成功都足以说明这一点。目前,虚拟经营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所重视和采用,特别是一些受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限制的中小纺织企业,虚拟经营正成为其发挥优势、快速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资本经营为纺织业提供了全新的盈利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社会资源,包括商品、劳务、房地产、金融资产(货币、有价证券等)、无形资产、产权等,都可以资本的身份加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参与周转而实现增值。资本经营,就是企业对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方式。严格地说,资本经营是为了达到企业经营目标而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的一种手段,但由于总是与兼并、收购、合并、股份制改造、证券及其投资、控股参股等联系在一起,通过“货币—股权—货币”的运动方式实现其增值的目的,所以才成为一种经营模式。

资本经营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具有开放性、运动性和风险性。只有开放,才能将企业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本投入到企业的经营系统中来;资本只有流动才能增值,资本闲置就会有流失;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风险,资本经营必须注意回避风险,但高收益往往要冒较大的风险,这是符合资本收益与风险均衡原则的。企业资本经营过程如图-1。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物质运行管理了如指掌,却对资本运行较为生疏,不能根据市场的长期预测决定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资本流向,致使企业的资源在闲置和凝固中浪费和流失。其实,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一个运用资本生产经营的单位,是资本生存、增值和获取收益的载体,生产经营是实现资本目标的手段。资本经营的理念,为纺织企业经营者思考和解决问题找到一条新的途径。资本经营,就是把资本投入到能够赚到更多钱的产业、行业和产品中去,不再局限于产品生产或商品经营,还可适当扩展到产权交易市场、金融货币市场、证券市场等,使企业资本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

目前,纺织业资本经营的形式很多,从大类上可划分如下:(1)通过生产性投资而实现的资本经营。近几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业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如浙江华孚纺织集团收购阿克苏纺织厂,浙江象山定点生产“阿迪达斯”、“老人头”、“耐克”等世界著名品牌的服装企业计划迁往江西鄱阳,山东如意集团投资40亿在三峡库区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紧密纺基地等。这既实现了产业的转移和升级,也有力地支持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2)通过商业性或证券性投资而实现的资本经营。如雅戈尔集团在宁波和上海设立的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从事拟上市公司和已上市公司的投资,分享资本市场发展的收益,使雅戈尔集团形成了“以品牌服装为核心,股权投资与房地产为两翼”的经营构架。(3)通过对资产的处置转让而实现的资本经营。如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利用资产重组、兼并并购、租赁、托管与联合等方式,成功实现了上海纺织行业的结构大调整和战略转型。(4)通过科技参股投资而实现的资本经营。

四、文化经营成为现代纺织业持续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模式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发展史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学派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学者比较了日本与美国企业管理的经验后提出的。它一经提出,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魅力深深地吸引和震撼了企业家和管理界。到目前为此,企业文化管理仍处在成长和完善之中,但已成为世界企业管理的大趋势,成为从科学管理向现代管理阶段发展的重要标志。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文化的引入,CIS的导入,文化经营在我国企业也初见端倪。所谓文化经营,就是以企业文化为底蕴,以人为中心来全面系统地分析、运作和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物、资、人的整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建、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构成了文化经营的本质内涵。可以说,文化经营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和模式。(1)强调并树立“文化制胜”发展观。“文化制胜”是国际上百年企业和百年品牌成功的奥妙所在,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关键。只有那些能够成功塑造符合时代特点的企业文化,注重企业内在人文力量的企业,才是最有发展前途、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的企业。(2)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实物形态的商品和价值形态的资本都是人创造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最宝贵的资源。文化经营的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培养人。现代企业不仅要生产提供一流的产品或服务,也要造就一流的人才,重视文化氛围营造和人力资源开发,帮助员工实现自身价值。(3)明确价值取向,凝炼企业精神。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凝炼和表现。优秀的企业必须很清楚自己主张什么,并依此建立和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从而指导、规范和激励企业的发展。(4)重视品牌文化经营,打造优秀企业形象。当今民众的质量意识、商品意识已升华为品牌意识,品牌的背后是文化。现代市场竞争与其说是企业商品的竞争,不如说是文化的竞争,谁家商品承载的文化含量高,谁的生意就红火。公众不仅消费企业的商品,还消费企业的形象。因此,通过设计企业形象,注入文化因子和新鲜感,就能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地位,进而产生更大的经营效应。

纺织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更是具有实施文化经营的基础。目前,纺织业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和企业家,已对文化经营的深远意义和无穷魅力予以关注。以雅戈尔企业文化为例(刘光明,2000),雅戈尔通过凝炼“装点人生,服务社会”的企业理念并通过品牌传达出来,使消费者能感受到接受雅戈尔装点的温馨和情谊,找到一种文化归属感。江苏、山东的纺织企业近几年来纷纷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将自主品牌建设视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选择。环太湖流域的纺织企业注意采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降低资源消耗水平的设备和技术,企业开始走上良性发展之路,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我国纺织业第一个“中国世界名牌”江苏阳光集团的“阳光呢绒”,在企业内部共同使用“一块牌子”开发生产系列产品,形成了一把名牌大伞下聚集系列产品的“品牌大家族”,发挥了品牌的规模效应,增加名牌的价值。作为世界大都市的上海,通过“科技纺织、绿色纺织、品牌纺织、时尚纺织”,将传统纺织业转型到“高端纺织”上,可以说是纺织业文化经营的典范。

五、紡织业经营模式的整合与创新

对当前的纺织业,不同的经营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各种经营模式之间又存在着必然联系。商品经营是纺织业服务于消费者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获得利润的必要手段。资本经营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但资本经营不能取代商品经营,资本经营的最终实现成果必须通过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商品或服务的商品经营才能得到。虚拟经营将企业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有利于形成最大优势的领域,企业有选择地把部分价值链活动环节让渡出去,实现有限资源的价值增值最大化和资源效益最大化,通过培育和控制关键资源,形成让传统企业无法匹敌的优势。虚拟经营也是为了更好地达到商品经营的目标,它与资本经营、文化经营密切关联,虚拟经营离不开品牌经营的高级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经营也是虚拟经营的一部分。文化经营则是相对于商品经营、虚拟经营、资本经营而言的一种新的企业经营境界。资、物、人的配合,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规模与效益并重,是文化经营的本质内涵。企业各种经营模式的特征比较如表-1。

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除了比谁拥有关键性资源外,还要比较谁的企业组织组合得快,不仅要在技术上领先一步,还要在经营模式上也表现出相当的优越性和超前性。大量事实证明,企业的成功有赖于其所应用的经营模式、所处行业的经营特点、企业经营能力以及三者的协调关系。价值会在经营模式各主体之间浮现和流动,利润只会随着具有最好经营模式的厂商。当前我国纺织业受到国内宏观政策和国际市场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生存环境日益严峻,企业的经营模式正面临着整合与创新的良好机遇。

所谓纺织企业经营模式的整合,就是要以运营资本使之不断增值为目标,以向客户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的商品经营为企业经营活动的载体和基础;通过实施虚拟经营,实现“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借鸡生蛋、借船出海”,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境地;文化经营则是企业更高层次的追求,是纺织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纺织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就是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主导性经营模式也应作相应的调整,不再固守一种经营模式,如近几年来一些纺织上市企业“主辅业并进、多元化发展”的方式,赢得了投资者的认可。其次,要尽快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重视市场份额”转向“以客户为中心、重视价值和利润”,重视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第三要不断改进完善当前的经营模式。企业的经营模式,实质上是企业如何将已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有效组合,从而实现企业价值不断增长而达到盈利的方式。要以核心战略创新为主导,在战略资源、企业的价值网络、顾客界面等三个作业层面上积极创新,从而在创造顾客价值中赢得竞争优势。

纺织企业的经营基础千差万别,不同的企业经营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和阶段,但都需要以创新为动力。可以说,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整合,开拓市场、竞争合作共赢共生、保值增值与让员工与企业同发展,是商品经营、虚拟经营、资本经营和文化经营四种模式的融合和提炼。整合和创新这些经营模式,将为我国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胡立君.虚拟经营[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1.

[2]鲁东亮,李志刚.企业经营模式理论研究综述与前瞻[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95.

[3]刘光明.\"雅戈尔理念:装点人生\"《中外企业文化案例》[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0.

[4]李庆华等.经济模式:企业的能力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7-58.

[5]刘志平.\"虚拟经营\"将何去何从?[J].北京:经贸时代,2008,(1):37.

[责任编辑:李国燕]

纺织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 部门机构设置简单, 应收账款清收管理职责分工划分模糊, 居于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管辖的灰色地带;

(二) 风险意识淡薄, 只着眼于销售规模的增长, 盲目扩大赊销规模, 以达到虚高利润的目的, 却忽略盲目赊销带来的大量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经营成本与信用风险;

(三) 对于应收账款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般财务部门对于应收账款仅仅进行基本的记录、核算和报告, 缺乏管理, 监督, 控制意识, 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对赊销业务进行信用审批和控制;

(四) 经营业务比较单一, 客户群资源比较固定, 一般忽视了客户的资信调查, 习惯用表面情况以及经验进行臆断, 没有进行科学客户信用评级, 相互之间拖欠货款成了一种风气, 三角债盛行。另外, 清收货款时, 不敢催收, 害怕失去客户, 一般没有采取积极的追讨行为。

二、中小纺织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必要性

(一) 现金流是中小纺织企业的命脉所在, 大量的应收账款会相应的挤占企业流动资金的经营空间, 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增加了企业的机会成本。

(二) 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 中小纺织企业无法采用成本较高的风险转移措施, 例如信用保险、保理服务等。

(三) 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会使得逾期账款的比例增大, 企业应收账款清收难度加大, 账款催收工作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增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三、S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原因

(一) 盲目赊销, 没有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

近年来纺织行业普遍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公司迫切采用赊销方式来吸引客户, 忽视对客户资信调查, 并且不断放松信用政策, 没有培养客户按时付款的习惯, 造成了后期大量应收账款的拖欠, 甚至出现坏账风险。

(二) 缺乏系统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信用政策混乱

S公司现行的公司制度将销售人员的工资与销售业绩挂钩, 同时将赊销的权限下放, 这导致了销售人员在激励机制之下盲目追求高销售业绩, 反而为企业带来了严重应收账款负担, 对公司利益造成极大伤害。

(三) 部门职责划分不清, 应收账款管理具有滞后性

S公司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清收工作职能划分模糊, 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推脱。财务部门不直接与客户接触, 且缺乏市场敏感度, 无法把握催收时机;销售部门害怕失去固定客户, 对催收行为有抵触情绪。这使得应收账款的清收效率十分低下, 经常出现前清后欠的状况, 企业应收账款总额逐年增长, 一直居高不下。

(四) 过于依靠合同约束, 缺乏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S公司的所有赊销业务都采用标准的统一合同, 虽然明确了债权, 但是其应收账款的逾期比例接近半数, 合同约束力匮乏, 收账难度大, 更有一些购货单位利用破产、重组的方式来逃废债务, 再加上公司缺乏对应收账款的动态监控, 不能对客户及时付款能力进行更新并重新审核客户资信条件, 造成一部分应收账款成为坏账。

四、针对S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 转变经营管理观念, 理性赊销

S公司须转变以“低价竞争, 赊销引客”的传统经营思维模式, 加大产品创新和产品质量管控力度, 走品牌化路线;同时管控赊销规模以及调整销售结构, 将现销也纳入考虑范围, 重视企业现金流的管理, 将欠款的及时回笼上升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上来。

(二) 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完善客户管理

对客户所有相关财务及非财务信息以及相关交易记录进行分类整理, 综合分析、建立资信档案评定信用等级, 根据信用等级差别化管理, 给予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不同信用政策。要定期对客户资信状况进行动态管理评估, 并且根据信用评级的变化进行相关的调整。

(三) 明确部门分工, 从制度上强化对赊销业务控制

以企业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与赊销相关的岗位责任制, 制定规范的赊销流程, 严格管控赊销审批程序, 明确赊销各个环节的职责权限, 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原则, 强化责任机制。合理设置内控层人员, 对于不相容环节的岗位要明确分离, 使其相互制约监督, 使赊销有度、赊销有理。

将赊销货款的回收状况作为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标准之一, 综合考量绩效进行相关的惩奖措施, 调动销售人员的收账积极性, 同时对应收账款规模起到了一定把控作用。

(四) 应收账款事后管理

分析逾期账款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催收清欠。根据赊销责任制度, 进行坏账追责程序, 信用管理部门应根据账款回收情况记录客户信用档案, 并对应调整客户的信用政策, 对逾期恶意不归还账款的赊销客户应降低它的信用评级或者拉入黑名单。并且向社会公布赊销拖欠的具体信息, 构建行业的信用规范。

摘要:纺织业作为传统轻工业的代表, 行业准入门槛低, 竞争尤为激烈, “赊账扩销”似乎成为了纺织行业的“潜规则”, 企业纷纷采用赊销策略来吸引或者留住客户, 以缓解销售压力, 由此也带来了大量的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它的科学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S公司作为中小纺织企业的代表, 研究探讨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赊销,应收账款

参考文献

[1] 朱霜.中小型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4.

[2] 刘旋进.OMT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4.

[3] 周瑞卿.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2, 02:109-112.

纺织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纺织行业呈现低科技含量、劳动密集型与低附加值等特征,基于工业发展的新常态下,纺织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结合当前纺织企业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纺织企业转型升级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技术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能够有效解决纺织企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以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常态下纺织企业的发展趋势,接着探讨了纺织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存在问题,最后研究了新常态下的纺织企业技术创新途径,如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以实现技术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新常态;纺织企业;技术创新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当前基于转型升级期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且经济产业结构面临着调整与升级,呈现出“新常态”特征。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工业的支柱产业,新常态背景下,纺织行业面临着较为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为保证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纺织企业需发现非常态、颠覆旧常态、引领新常态,因此需紧抓技术创新,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加快推进纺织企业产业转型,注重纺织企业产品质量以及整体效益,促进纺织行业朝中高端水平发展。

一、新常态下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

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再加上“新丝绸之路”战略方向的指导,纺织企业转型升级是必然发展趋势。具体而言,第一,以往消费者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更多的是刚性需求,而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消费者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呈现新的消费特征,即弹性需求,逐渐关注纺织产品的功能性、环保性、个性多元化等,纺织产品的内需消费加快,再加上经济新常态发展,给纺织行业发展,带来不容小觑的市场机遇。第二,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具有显著优势,生产以智能机器制造为主,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能降低综合成本,再加上国际竞争格局变化与调整,我国作为纺织出口大国,通过建立欧盟、日本与美国等纺织出口市场,纺织产品出口比重逐渐上涨。第三,新常态下,纺织行业的发展,需关注纤维原料市场,包括其品质与价格,另外还需注重纺织企业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确保人力资源质量,才能有效促进纺织企业可持续发展,除了人力资源以外,还需注意技术、管理等要素,加大投入。第四,改革开放以来,粗放式经营尽管能促进经济高速增长,但也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当前,环境承载能力逐渐下降,资源、环境与纺织工业发展相互制约,而目前纺织行业绝大多数企业的软硬件设施,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存在不少差距,一定程度制约了纺织行业的发展,需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升整体效益保证企业稳健发展。由此可知,新常态下,纺织行业的发展,需适应新常态并保温其趋势,可通过思维、模式与技术创新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为企业持续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新常态下的纺织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

1.新常态下纺织企业发展现状

新常态下,当前纺织企业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中小型民营纺织企业在纺织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绝大多数纺织企业都是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发展至今暴露出不少弊端。

首先,纺织行业原材料成本价格不断上涨,如纺织产品中的主要原材料——棉花,当前我国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不断改革,棉花成本价格也持续波动,会给纺织企业生产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其次,以往纺织企业生产多雇佣廉价的劳动力,因生产成本低,纺织产品价格也较为低廉,然而近些年来,新劳动法的颁布与实施,劳动力成本价格随之提升,削弱了纺织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最后,我国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受到规模、技术与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仅有部分纺织企业配有自主研发室,从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线,转变为技术密集型。

2.新常态下纺织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

基于当前纺织企业发展现状,产业转型升级是适应新常态、保证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则是技术创新。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扶持民营经济技术创新,给纺织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对于中小型纺织企业而言,更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注重技术创新。然而因自身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对技术研发与创新多是模仿其他先进成熟的技术方式,难以有质的飞跃,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金投入不足

纺织企业多是通过科研来进行技术创新,但绝大多数纺织企业对科研经费与设备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设备多是对国外机器进行仿造与加工,或者直接引进国外设备,设备较为落后,存在创新延时,并且对技术进行创新,通常是模仿国外先进技术。

(2)缺少创新型人才

新常态下,纺织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部分企业大规模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现象,缺乏自主创新研发的动力,且绝大多数纺织企业缺少创新性人才,新劳动法的颁布与实施,法定最低工资上调,增加纺织企业用工成本,难以聘请创新型人才,尤其是中小型纺织企业。

(3)决策缺乏民主性

我国中小型纺织企业,多是家族式管理,进行決策时缺乏科学性与民主性,并且大多数纺织企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不高,鲜少组织开展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三、新常态下的纺织企业技术创新途径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企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中杭州市、海宁市以及宁波市等城市是比较大的纺织业发达城市,与此同时,因地理地势、人文环境等优势,该地区注重创新,纺织企业能够如火如荼地经营与发展,其重要原因便是技术创新。

譬如,浙江XX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塑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气密材料与柔性材料,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工艺与生产装备,坚持持续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从而该公司的产品研发与创新能力突出,近年来,先后研发了“环保热塑弹性膜”、“无毒环保复合材料”、“高气密性游艇布”以及“抗芯吸高强大型水池布”等项目。以该公司为例,来探讨新常态下的纺织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

1.建立技术创新机制

XX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品质卓越,不断创新”为宗旨,坚持以“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为经营理念,在经营与发展中注重对产品的品质与技术水平的提升,营造良好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技术创新奖惩制度,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针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纺织企业需紧抓机遇,了解并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研发进行技术创新,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因此,纺织企业需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主要包括对市场体系进行创新,以及对技术创新建立奖惩机制,首先需保证市场竞争环境和谐有序,确保能够良性竞争,企业与企业合作以共同构建技术创新共享网络,以此为动力来促进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另外还需积极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培训员工的创新能力,并建立奖励制度对具有技术创新突出表现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

2.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当前,我国中小型纺织企业因规模小、资产有限,仅靠自身集资来投入资金到技术创新中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可吸引政府、金融机构等资金投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创造具有企业特色的新技术与工艺。比如,XX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开发中心,并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工艺与生产装备,多产自德国、瑞士等地,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坚持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创新能力,在纺织行业内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不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3.加强人才队伍建設

该公司具有高素质、专业化且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层与研发团队,拥有较强的科研人才与团队,因而积累了良好的技术研发与创新优势。基于此,新常态下,纺织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当前我国纺织企业员工大多数是受教育程度低的流水线操作工人,缺乏技术创新意识与能力,因此,企业应该对一线操作工人进行培训,促进其转化为技能型人才。另外,还可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纺织技术,培养纺织行业科研人才。

四、结语

综上,新常态下,纺织企业技术创新可通过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途径来实施,从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纺织企业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佘安,黄毅.纺织服装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以上市纺织服装企业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02):16-22.

[2]高勇.在全国纺织行业党建和诚信文化建设专题交流会“中国纺织大工匠”命名大会上的讲话[J].东方企业文化,2018(06):22-25.

[3]阚勤.“一带一路”背景下南通中小型纺织企业营销竞争力提升研究——以南通鹏越纺织有限公司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12):83-84.

[4]李文瑞,刘奕,沈聪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企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嬗变——以LS纺织企业智能制造项目建设为例[J].企业经济,2018,37(10):61-69.

[5]李勃,曹茹悦,和征.中国纺织企业绿色采购实现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压力视角[J].生态经济,2018,34(08):75-80+99.

[6]张翔.县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8.

[7]高顺成.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小棉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探讨——基于对河南省尉氏县纺织产业园区中小棉纺织企业的调查[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5,28(01):1-6.

[8]徐可,王瑞.我国中小纺织企业科技创新驱动探讨——基于知识、技术和管理视角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4(06):68-73.

作者简介:蒋生华(1962.02- ),男,浙江海宁人,学历:高中,研究方向:产业用布市场分析和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等

纺织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1 我国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现状

近年来, 国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 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工作, 同时由于资源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变大, 纺织印染企业节能、降耗、减排的意识也逐步提高, 全行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上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1.1 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所取得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 纺织印染企业水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管理工作逐步加强。大部分纺织印染企业都专门设置了能源和用水管理机构, 部分纺织印染企业用水、用能实现了三级计量管理, 同时制定了完善的用水、用能管理规定。虽然目前行业的整体用水和用能管理仍比较粗放, 但对于相关资源的使用及污染物的管理正逐步加强。其次, 能耗总量增幅得到控制, 单位产品能耗有所下降。相关调查分析表明, 近几年来我国50%左右的纺织印染企业能耗增幅得到有效控制, 企业生产总能耗增幅大多控制在10%左右, 总能耗并为大幅度增加。同时, 大部分纺织印染企业单位产品的能耗都有所下降, 部分企业下降幅度更是超过了5%。再次, 单位取水量和排放量有所下降, 水的重复利用率有所提高。跟以往相比, 近两年来大部分纺织印染企业单位取水量和单位废水排放量有所下降, 部分企业降幅甚至超过了20%, 而对于水的重复利用率更有显著的效果, 绝大部分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超过了20%。

1.2 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的相关进展

首先, 从宏观政策上来看, 各省、市政府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 结合地方实际, 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活动的开展, 奖励节水型、节能型企业, 对节水、节能项目进行技改贴息或是设立节能减排专项等。其次, 开发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我国已开始广泛使用高效、低耗的前处理工艺和设备, 前处理剂也有了显著地进步;生物酶也已广泛应用到纺织印染企业, 在印染的前处理、染色、后处理以及污水处理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他方面, 如染色、印花技术在节水、节能、减少污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再次, 很多纺织印染企业已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实现从源头控制污染、节能、降耗。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中费和高费方案, 一般可减少20%~30%的废水排放量, 同时减少15%~30%的污染物排放量。

除上述几点外, 纺织印染企业还制定了系列的标准和规范, 为纺织印染企业实施节能、降耗、减排的工作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废水余热回收技术和中水回用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可大幅回收热能;同时, 近年来, 纺织印染企业也在积极研发各类资源回收技术, 如蜡染印花松香的回收利用, PVA浆料的回收和利用, 涤纶碱减量工艺中对苯二甲酸的回收利用等。

2 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现存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纺织印染企业在节能减排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国纺织印染企业在节能减排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纺织印染行业是高能耗、高水耗和高污染大户, 与国外纺织印染企业相比, 我国纺织印染企业单位产品的水耗和能耗都在发达国家的2~3倍左右, 而纺织印染的废水排放量在全国各工业部门的废水排放总量排名第五, 废水的平均回收率也仅有7%, 污染物排放总量, 以COD值来计算, 位于第六位。印染废水更是具有水量大、色度深、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等特点, 属于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 且随着纺织印染工业的迅速发展, 印染废水排水量和污染程度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此外, 目前只有少数纺织印染企业采用预热回收利用技术, 大部分企业热废弃和热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 设备控制没有节能装置, 企业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2.1 企业节能减排积极性不高, 环保意识薄弱

纺织印染企业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能源的消耗, 能源消耗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整体经济效益, 大部分纺织印染企业更多的是重视产品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工作, 但在减少污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方面, 由于考虑到成本因素, 其执行的积极性并不高。尤其那些中小型的纺织印染企业, 或是出于成本的考虑, 或是由于环保意识薄弱、环保设施不健全, 污水和污染物的排放经常会出现问题, 偷排现象更是屡禁不止。

2.2 管理粗放, 资源浪费, 节能减排措施不到位

一些纺织印染企业在建立的时候并没有充分的考虑节能、降耗和减排的问题, 工程设计时并未系统的考虑厂房、水、电、热、汽等之间的设计关系, 设计不规范, 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而一些纺织印染企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用水、用能及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大, 但相关设备和管理却没有跟上。这主要是由于纺织印染企业缺乏约束性的管理机制, 对水电、煤、汽油、染化料、各种肥料等的管理方法比较粗放, 不利于节能减排的监管和实施。另一方面, 由于纺织印染企业产品大多缺乏原创性, 一次性染色成功率低导致企业生产消耗过高, 且主要以生产低档印染产品为主, 往往使用质量低的染化料, 印染用水水质也较差, 产品合格率低、回修率高, 这些都是会增加企业的能耗和水耗, 造成企业资源浪费, 节能减排措施无法落实到位。

2.3 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研发投入不足, 无法推动节能减排的开展

由于多方面原因, 我国纺织印染企业对节能、降耗的关键技术、工艺、设备的投入严重不足, 中小纺织印染企业更是盲目的追求短期利益而无视环境保护。国内技术和工艺水平相对落后, 而要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其成本又十分巨大, 使得节能减排的推广难度进一步增大。由于现有水回用技术不够成熟, 加之成本高等因素, 企业对提高水利用率的积极性也不大。同时, 我国目前仍缺少对纺织印染行业能耗、水耗的科学评价体系, 过去的标准与难以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要求。

2.4 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健全的环保法规

目前, 由于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产异性较大, 且各地区对节能减排的扶持力度和监管力度也不同, 导致一些纺织印染企业在衡量二者的权益后, 从监管力度大、管理严格的地区向扶持力度大、管理不严格的地区转移, 加大了整体的治理难度。而国内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 对违法企业惩罚力度小, 企业违法成本低和守法成本高德状况使得环保法律法规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起不到震慑作用。

3 纺织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的措施

纺织印染企业要促进节能减排活动的开展, 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加强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纺织印染企业推行节能减排首要的条件是鼓励全员参与, 加强员工节能减排意识, 制定相关奖惩制度推动员工节能、降耗、减排的行为。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和控制, 例如安装电表、水表等对水、电、蒸汽等能耗进行计量考核, 同时实行染化料等得消耗日报制度控制原料使用量, 并与员工薪酬挂钩, 充分调动员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 应用计算机技术, 为生产线配备自动测控系统、自动称量和配送系统, 按工艺所需实现精准的控制,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对于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3.2 应用新工艺和新技术促进节能减排

对于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印染前处理技术, 传统的处理方式具有废水排放量大、pH值高、污染物浓度高、能耗大的特点, 而目前主要以缩短加工流程、降低处理温度、以生化酶代替化学品为发展趋势, 基本选用冷轧堆一步法工艺和酶氧一步法工艺。二是染色节能减排技术, 目前染色节能减排技术更多的是从研制新型的低浴比染色机、改进工艺降低染色温度、采用非水介质进行染色和开发新型染料改变染色工艺等方面寻求突破, 同时采用涂料染色和印花的新技术。三是后整理节能减排技术, 低给液技术代替刮刀、轧液、给湿等, 采用泡沫方式进行涂层及功能性整理的技术已趋于成熟, 这对于节水、节能、降低成本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功能性整理 (防污、防水、抗菌等) 节约化学品10%以上, 在进行涂层时节约烘干时间30%以上, 另外使用泡沫整理可减少很多污水。

3.3 应用回收技术变废为宝

首先是染化料的回用, 它包括染料的回用和丝光后的淡碱回用。在目前染化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对残留在染槽中的染料回收后加以利用, 同时采用专业设备将淡碱浓缩或沉淀过滤后回用, 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次, 加强印染废水的处理和回用, 包括印染废水处理回用、染色机冷却水回用和冷凝水回用。在印染废水方面, 利用生物氧化法技术、臭氧处理技术等进行中水回用, 对轻度污染废水则进行清浊分流、深度处理后回用, 而对重度污染污水则进行相关处理、达标后排放。在染色机冷却水回用方面, 为避免冷却水直接排放造成浪费, 可接一条分管把冷却水引到回贮水池, 用于前处理或染色工序。在冷凝水回用方面, 由于其水量少、水质好, 软水可直接回用于锅炉和高级棉型织物的染色。再次, 热定型机废气的消烟除尘余热回用, 热定型机高温废气的直接排放, 既造成了大气污染又带走了大量热能, 因此可将其产生的混合废气通过净化过滤装置过滤, 热回用空气交换机的热能转换, 特殊填料高效水幕净化室和优质纤维装置的二次净化处理, 既可达到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又可降低排放量和污染, 一举两得。

3.4 加强相关标准和法规的执行力度

虽然目前我国纺织印染企业相关计量技术手段、标准和法规都比较完善, 但由于某些方面的因素, 如成本, 企业对相关标准和法规的执行性不强, 因此国家需要加大对违法违规现象的惩罚力度, 提高法律的威慑性, 让纺织印染企业主动执行相关标准、遵守法律法规的约束, 并使用先进的计量手段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总体来说, 节能减排对于纺织印染企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 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纺织印染企业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就需要严格的实施科学管理, 并持之以恒从源头进行控制, 利用高效环保染化料以及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纺织印染行业既是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属于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排放的行业。节能减排对于实现纺织印染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近年来我国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取得的进展出发, 探讨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现存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促进节能减排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纺织印染,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 陈荣圻.开发节能减排型印染助剂[J].印染助剂, 2009, 8:1~10.

[2] 田志颖, 刘顺芳.浅议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的几项措施[J].2010 (2) :19~21.

纺织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在这一个星期里,我对纺织行业有了大概的了解。纺织业作为制衣业的其中一员,浓缩了制造业的普遍特点:以产品为中心来组织运作,而且更兼具了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生产运作方式:工人的劳动是价值的来源。而且江南集团的生产是贴牌生产,外商来样,企业按样版生产。所以,在这里还学到了一些国际贸易的知识。

江南集团的生产车间给人舒适的感觉:宽敞明亮,每个生产区之间、每台设备之间都隔开一定间隔,并装有“简易空调”,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益。

作为纺织企业,缝纫机是最必要也是最主要的设备。经了解,才知道缝纫机可分为三大类,有平缝机、包缝机、特种机,而这三大类里面,每类又包括150种机。缝纫机主要根据不同的衣服式样和客户要求来配置,现在生产车间有300台左右不同种类的缝纫机。在另一边的辅助车间,主要进行验布、剪裁、剪线、整烫、包装这些辅助工序。这里用到的设备分别有预缩机、验布机、电动剪刀、整烫设备、验针机等。

该厂的生产运作流程,成一个环形状,首先从厂房东边的辅助车间开始,然后转到西边生产车间进行生产,最后回到东边的辅助车间进行最后工序。当然,这只是正常情况下,大致而言的。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其品种多、变化大、不固定、结构复杂,导致这个环形的内部经常出现工序间的交叉。而且有时会需要配合工厂外面的资源、工序来完成生产,例如:客人要求衣服上要刺绣上图案,那么生产到某部分必须停下来,运到外面加工,然后再运回来再生产。可见,该厂以混合组织方式进行生产。

具体地介绍一下生产流程,首先是接订单。然后制衣厂的设计人员会根据客户带来的衣服样版,用电脑排版,试制一件,根据试制过程中得出的方法结论,制出工艺技术图,以该图与客人商量、协商修改,当客人满意后,这份工艺技术图就定下来,不许再变动,成为该厂的“天书”、“圣旨”。接着就根据要求采购材料,材料五花八门,大至布匹,小至小配饰。布匹运来后就要验布,然后合格布匹送到裁剪间用电动剪刀根据衣样剪裁成衣服不同部分,再对这些“细块”进行“查片”。“查片”合格的“细块”送到生产车间开始主要的生产,生产完成后就到后整部门,即进行剪线、整烫、包装工序,合格的就进仓库,等待客户派人到厂进行最后验货。验货合格的,就可以签放行条,运输、交货。

所有工序中,工艺设计是全厂最最核心、要求最高的部分,而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牵连。品质检验与车间生产关系更表现为:车间生产过程中每到一个阶段都需要品质检验。该厂将很大精力放在了这上面,对质量要求很高,可见在其竞争策略中,产品质量居于首位。这样做十分现实也是可行的。由于该厂不必担心供应链、库存管理和产品销售问题,所以他有大量精力投放在品质检验上,只要在成本许可范围内,将质量做到最好,就不需要担心其他问题了。

根据调查,江南集团的生产作业属于小流水作业。生产工人分为八个小组,每个组有一个师傅监督,全组人分工完成。衣服需要平缝的部分,统一由平缝工人完成,要包缝的部分由包缝工人完成,要缝特种线的就交由特种工完成。由于每件衣服要求不同,可以先做平缝部分,也可以先做其他部分,三大工种的编排有很大灵活性,每批货都不同,所以三大类缝纫机的摆放可以经常根据需要变动。通常一个缝纫工序完成后,就会有一次品质检验,检验合格后,直接进入下一个工序。各个工序所需的时间主要根据该衣服的式样变动,就单单以生产步骤来说,最简单的只要一分钟,最复杂的一个小时也不一定可以完成。通常一批货从客人下单到完成,要半年。采取小流水作业的原因主要是由时装的式样加上该厂客观情况决定的:时装工序短,交货期短,品种多,结构复杂,不固定,而且厂小人少,不可能大批量、用大流水方式去完成,所以小流水比较适合。

在这次实践中,有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时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有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作补充,我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3年之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要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纺织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一、中小纺织企业与企业管理云平台结合的背景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中强调,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结合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之后《指导意见》更对工业互联网发展指出了大方向。目前,我国的纺织行业企业已经超过20万家,虽然数量庞大,但是大型纺织企业数量不足,并且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不够深入。我国纺织工业正在处于转型升级期间,要想实现稳定发展就要借助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不过长期以来,受资金、人力等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制约了中小纺织企业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深刻影响到工业的各个领域,以及纺织企业自身意识的转变,对大数据、云平台更加认可,在充分利用云平台同时,降低了管理费用,提升了生产效率,但是对云平台的利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相较于其他行业,纺织行业存在着特殊性,比如集群效应高、产业链较长、流程对接紧密、工序繁杂、原料价格高、市场流行期短、集群效应高。同时,纺织企业管理还具有现代制造业企业管理的特点,比如企业内部指挥系统严密、工和协作规范、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管理多层次、产品质量、品种受到市场高度重视。

二、云平台建设原则及总体框架

首先要充分反映中小企业的需求。云平台的主要功能在于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实现生产、管理、销售等流程实效性的提升。其次是具有先进性。在信息环境下,可以利用弹性计算技术减少生产和运营成本,最大程度的满足市场需求,进而打造高质量的平台,推动行业的升级发展。同时也可以实现中、小纺织企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对先进的软件利用,提升平台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再次要提升安全可靠性。在云环境下,系统得以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下运行,借助平台的安全防护功能可以抵御网络黑客攻击,并且关键的数据不会丢失和被篡改。最后,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操作的特点。在云平台环境下的操作系统便于操作,借助网页APP和Stateless API架构,平台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得到提升,前后端耦合度也得到了优化,有利于对云平台维护。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了企业管理服务平台和云服务支撑平台。其中,企业管理服务平台主要体现在管理服务功能,而云服务支撑平台可以起到提升服务器访问速度的作用。

三、如何在中小纺织企业中利用企业管理云平台

(一)发挥平台主要功能

首先,企业管理服务平台。该系统针对综合管理部门,该平台为纺织行业提供云管理服务,在系统下涵盖了营销管理系统,可以对销售计划编制和检查,然后组织货源,生成发货申请单。此外,通过采集的销售数据生成销售统计分析报表。其次,供应管理系统。该系统针对供应部门,在该系统中可以体现生产计划、需求计划,然后在系统中依次管理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到货检验、入库和付款。再次,仓库管理系统。该系统针对仓储部门,可以把原料、成品进行分类管理,在仓储管理系统中自动生成三大板块,包括原料、成品和物料,并且为对应的用户设置管理权限。第四,财务应收、应付管理。该系统针对财务管理部门,应收、应付款管理是纺织品销售中产生的资金流动体现,其直接影响到财务状况。最后,系统管理子系统。该系统针对系统维护部门,其作用在于管理、维护系统功能、进行系统权限分配、做好参数设置。

(二)打造云服务支撑平台

该平台以服务器、系统软件、网络设备和工具软件组成,可以实现网络分流,还具有加速服务器访问速度的作用,让用户体验更加良好。首先,明确平台的设计思路。需要设计人员打造出完整的云平台体系结构,让用户把握云平台资源。其次标准化的服务平台。该平台具有数据库结构化、服务模块化、底层虚拟模块标准化的特点,此外还体现出API数据接口标准化特征,可以达到国际的标准。再次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比如通过集中交换统一利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规划和调度。利用集中管理维护云平台中心模型、结构、存储和服务安全。最后,利用强大的可扩展性。在深入利用云平台的同时,会对原有服务项目调整,但是云平台系统可以更好的适应这种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云平台可以帮助纺织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对于信息化程度低、软件产品少、应用比例低等问题,可以有效进行解决,进而实现我国中小纺织企业发展。

摘要:纺织行业属于轻工业,在信息时代下,我国的中小纺织企业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互联网+纺织企业”让我国的纺织行业将更加优质的产品销售到国内外市场,使得中小纺织企业的利润极大提升,本文对中小纺织企业与企业管理云平台结合的背景概述,讨论云平台建设原则及总体框架,并分析如何在中小纺织企业中利用企业管理云平台,希望促进纺织企业增收,可以带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云平台,中小纺织企业,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影杰.企业管理云平台在中小纺织企业中的应用[J].纺织服装周刊,2018,(30):38-38.

[2] 徐轶群.中小型企业能耗管理“云”服务公共平台构建与应用[J].中国能源,2016,38(5):45-47.

[3] 朱丹丹,赵小惠.看板管理在中小型针织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8.

上一篇:服装公司介绍英语范文下一篇:法治创建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