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语教学范文

2023-09-23

综合英语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综合性语言实践

一、高职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改革背景

(一)高职综合英语教学现状

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至今。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途径已经非常明确,即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关键,加快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英语专业教育也应定位于职业英语(EOP)的范畴,遵循“打好基础,强化能力,立足实用”的原则,将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入到大量的实践应用中去。

目前。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英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有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式、翻译式教学正在慢慢淡化,“教师讲破嘴,学生写烂笔”的教学场景已经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并有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目前的高职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教材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使用的教材虽然涉及到听、说、读、写、译的各个层面。但就篇幅而言,“读”仍然占据绝对比重,因此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尽管目前的综合英语教学力求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整个教学仍然拘泥于词汇、语法、课文翻译的“老三段”模式。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过多地围绕语言点展开。忽视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及未来职业所可能涉及的语言环境。学习语言刻板有余,灵活应用仍显不足。

3、学生学习知识来源少。学习主动性不强。近年来学生综合素质日益提高,但在综合英语学习上仍然缺乏主动性,不会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去查找、建构知识。大部分的知识来自于课本和教师的课堂讲授,使得学生知识相对贫乏,打击了学生综合应用英语各项技能的信心和兴趣。

(二)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对于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

在“高职毕业生英语使用情况调查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所作的针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62%的受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看重英语水平。他们使用英语的主要业务情境涉及文件处理(如邮件往来、资料翻译等)、外贸业务洽谈、外事接待、陪同口译、英语导游等,其能力要求全面覆盖听、说、读、写、译。谈到在校时英语教学对目前工作的影响时,受调查者55%报告在校学习中所掌握的语言交际技能对其工作帮助最大,36%认为“在校所学专业词汇对工作最没有帮助”,并认为“在工作中更容易获得和积累专业词汇和交际技巧”。

由此可见,作为高职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核心课程的综合英语,在实际教学中,更应该跳出原来的“老三段”模式,把教学重点从词汇、语言点的教学转化为综合能力应用实践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在应用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能力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语言交际技能。

二、探索实践高职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一)改革措施

结合上述分析。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设置了专门针对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网络课程配套软件,结合该项软件的内容和特点,我们对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做出了如下调整:

首先,将综合英语原本的课堂面授模式改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课堂面授相结合的模式,结合网络课程配套软件里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学习训练功能,有目的、有任务地指导学生对教材基础内容进行自学。其次,课堂面授内容调整为各种类型的活动用以检查自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听说、应用写作和句型、篇章翻译的学习和应用。此外,学生根据课堂面授内容及个人情况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学习软件拓展学习内容并及时反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约课并分组指导学生,解决各项问题。结合课程配套软件,采取多元化的评测手段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

(二)预期效果

1、个性化的学习。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近年来,部分学生报考时只追求专业热门而忽视了自己的专业基础水平;同时,由于各地区中学英语教育发展不平衡,学生的语言应用交际技能参差不齐,课堂教学难以一一顾及。通过此次调整,我们期望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能重点有效地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而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可以结合配套软件提供的各项功能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如此一来。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在自学过程中主动应用自己已有的英语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提高。

2、更为灵活的课堂授课,多元化的实践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由于学生在课余根据教师指导进行自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将从繁琐的语言点和词汇讲解中解放出来,教师能够更为灵活地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而学生,因为有了之前自学的基础,将在课堂积极主动地实践应用所学知识,将书本上的词汇、句型更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交际技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内容也将拓展课文内容,学生可根据本人情况和小组情况选择相关内容的语言应用场景,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及日后的工作应用需要,并能通过学习任务的安排使学生主动去查询学习相关语言交际技能,使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初步在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得以实践:同时,课程配套软件的各项功能还能拓展学生应用英语的空间,与综合英语的面授教学形成良好的互动,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语言的技能。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同时进行自我知识的建构,锻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对于以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继续学习大有裨益。

3、全方位多层面的评测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技能并有效自我定位,使学生能够将语言技能学习的近期目标和就业的远景有效结合,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学生的自信心。全方位多层面的测评方式包括以下几方面:实践技能考核,即结合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心中各项技能练习的数量和质量来评价学生在一个阶段内的实践技能掌握情况。既是对学习的监督。也能让学生通过量化看到自己的进步。点、线、面的评估系统,即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自我评估,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估结合,形成点、线,面的评估系统。学生可以对自己准确定位,并能设定实际学习目

标,增强学习目的性。高职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容易忽视或忘记学习的目的,使得学习过程无法有效持续。而语言的学习又必须是一个坚持不断地持续性过程,因此,帮助学生克服此项弱点,将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此外,网络课程配套的引入,也将拓宽学生之间、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三、改革措施试行阶段效果评估

(一)试行班级问卷调查

此次综合英语教学改革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班级已经试行2个月(2009年5月2009年6月),涉及教学内容3个单元。为有效评估本阶段试行的效果,我们启动对试行班级问卷调查。经过3天(2009年6月22日-2009年6月24日)的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13份,提供有效问卷的反馈人员包括08级商务英语专业部分学生、07级商务英语专业和应用英语专业部分学生。为确保调查的真实性,避免学生误解问卷问题,此问卷由任课教师组织试行班级分批完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综合英语网络课程配套的各项功能在课外自学中的使用频率都较高,在被调查者中,48.6%的学生经常使用在线练习功能,51.9%的学生经常使用词汇和语言点讲解功能,53%的学生经常使用视听功能,36.6%的学生经常使用对话功能,64.3%的学生对本阶段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持认可态度,92.7%的学生认为在本阶段听力和口语能力获得明显改善。78%的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方法营造了更好的实践应用英语的良好氛围。

(二)教师使用心得

笔者参与了此次综合英语教学改革试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在充分了解并应用该项方案后认为:此次试行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广阔的学习和应用语言技能的空间,拓宽了知识面,开始学习构建个人知识库: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班级论坛的交流平台设施便于师生交流,能够使教师更为有效地处理学生学习中所遇的各种困难。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我们可以发现此阶段试行中存在的问题。如较多学生反映:由于电脑操作问题和电脑视听硬件问题,部分功能使用不顺畅,影响学习情绪;新闻视听材料更新不够及时,听力材料层次不够清晰;部分学生习惯笔头学习和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够很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等。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也发现:在缺乏教师监管的情况下,学生容易偷懒,降低学习效率;课后练习的系统评判中存在问题,会出现错判成绩,影响整体评估成绩。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下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做出调整。逐步完善综合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综上所述,综合英语应是一门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实践课程,其教学效果对于高职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此次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试行及其效果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以期为本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和进一步深入改革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雷兵,王艳,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调查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2、王琦,王维平,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7)

3、吴静,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7(5)

4、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李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特殊性探讨[J],科技信息外语教学,2007(36)

6、何雪莲,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12)

综合英语教学范文第2篇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教研室给我校提供这个向兄弟学校学习、共同探讨高三英语教学的机会。我代表我校高三英语集备组,把我校今年的一轮复习计划和打算汇报给大家,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我发言的题目:

指导思想

众所周知,复习本身意义重大。而要搞好高三英语全面复习,更是至关重要。那么制订一个相对周密、详细、实用、有效的,而且操作性强的复习计划是搞好复习的根本保证。我们将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外研社新教材为依托和基础,密切关注今年的高考动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扎扎实实抓好双基,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一、 情况分析

通过今年暑期的全省普高远程教育培训,通过对上届高考备考得与失的总结,通过对上届兄弟学校的备考经验的学习,我们充分领会到英语教学是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明确了考察学生把英语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考试方向,确立了在整个高三英语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我们确定了一轮复习的主线就是夯实基础、强化阅读,注重语篇、语境,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加强双基训练,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专项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具体复习打算及计划。

第一、抓住各种学习机会,提高教学水平

1. 邀请上届高三的老师与我们一起召开座谈会,交流上届高考备考中的得与失,把上届高三的宝贵经验吸取过来,以便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2. 积极参加学校每周两次的听评课活动,一起探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以期达到完美的境界。平时相互听课,相互学习。

3.积极参加外出学习、听课、交流的机会,包括每年学校组织的到兄弟学校学习,青岛市组织的研讨会,以及省组织的研讨会进行学习,及时了解高考信息,为我们的复习工作指明方向。

第二、抓教研、促教学;抓集备,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学校英语集备组教研气氛一直很浓厚,老师们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及时反思,及时整改,优化课堂,共同提高。今年我们将继续继承以前的优良传统,发挥集体的力量,抓教研、促教学;抓集备,提高课堂效率。

1. 群策群力,集中智慧 ,搞好集备

我们每周有两次大的听评课集备活动,集备做到定时间,都是学校统一安排,一次在周二下午三四节,另外一次在周四下午三四节,每次集备听一节课,评课;

另外研究出两天的内容,由一人主讲。上课老师介绍上课思路,老师评课交流。主讲老师提出重点、难点,以及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其他教师积极补充、完善,做到集思广益。教学内容具体到每堂课课堂环节、试卷讲评思路,专题复习思路等,这样,集体的智慧会丰富每个人的教学方法,也会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2.组织和上好先行课

学习兄弟学校平度一中、青岛五十八中去年采用的先行课。每周都设一节先行课,在集备的基础上,组内有一位老师上课,其他老师都去听他的课。先行课结束后,大家一起讨论这节课,指出优点,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同时也谈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他老师再修正自己的教案,使教案不断优化。通过先行课,进一步规范教师个人的备课,对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积极转变教师角色,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用心体会省远程教育的精神,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要重新认识,教师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把教学过程自觉变成为学生活动的过程。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这一理念让教师主导作用的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可以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使其敢想、敢说、敢问,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集备的基础上,把每节课备充分,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记忆,总结,归纳,以达到最终掌握的目的。

4.认真做好老教师与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老教师有责任培养青年一代,每人带一位青年教师,负责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青年教师必须听指导老师的课后,再上课,其他老师的课也可以随便听。同时多给青年教师安排一些任务,比如组织出题,专题知识梳理等,使青年教师在集体的智慧中迅速成长,尽快成为组内的中坚力量。使他们不但不会影响整个备课组的教学,相反,使整个备课组因他们充满青春活力,使教学蒸蒸日上。 第

三、注重细节,搞好落实,夯实基础

高考年年抓,措施千千万,但我们认为落实是关键。所以怎么把工作做细致,怎么把所学知识落实到位,就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利用自编教学案,全力以赴夯实基础

既然一轮复习的主线是夯实基础,强化阅读,注重语篇、语境,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我们自编了教学案。在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过程中,我们遵循 “严、细、透、活”四字要求,尽量做到了:教学案的内容突出五个“点”:起点、重点、难点、弱点和考试热点;起点要低,要让每个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重点要明确。在教学案当中时刻突出语境、语篇的作用,而不是只列知识点,做到词、句、篇一体化。

例如:对于plain 和fix 两词的学习,可以放在以下语境中

1.The plain girl in plain clothes explained the sentencein plain language .2. The man fixing his eyes on me fixed a time for fixingmy motorcyc

le.

有了实际的语境比只死背条条杠杠,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又例如:

1.put sth. on (sth) (v.t. noun + prep.+noun)这一词组

put his cap on (the head)戴上 (帽子)

put his coat on (the body)穿上 (衣服)

put the lid on (the teapot )盖上 (茶壶盖)

put a new play on (the stage)上演 (一部新剧)

put an aggrieved look on (the face)装出 (一副可怜相)

put the laptop on打开 (笔记本电脑)

put weight on增加 (体重 )

put bureaucratic airs on摆出(官架子)

2. put sth. up

put up your hand (Put your hand up)举起 (你的手)

put up the Chinese flag升起 (中国国旗)

put up high-tension lines架起 (高压电线)

put up a telephone安装 (一部电话)

put up her umbrella撑起 (她的雨伞)

put up many tall buildings盖起 (许多高楼大厦)

put up a shed搭起 (棚子)

put up a notice张贴 (布告)

put up struggles进行 (斗争)

put up (sth.)( for the night)

如果我们忽略或根本不依据语境,只是将“put on”译为(戴上、穿上、盖上、上演、装出、打开、增加、摆出),将“put up”译为(举起、升起、架起、安装、撑起、盖起、搭起、张贴、进行、留下过夜)那就显得有些让人头大了。另外, 教学案的习题体现五个“有”:有层次、有广度、有梯度、有代表性、有针对性。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案的形式包括:基础检测过关、重点、难点剖析、高考链接、知识拓宽、能力提升等。实践证明,自己编的教学案最有针对性,最有实效。

(二)、重视课前10分钟检查,千方百计落实词汇。

词汇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础,这一环节将贯穿

一、

二、三轮的复习。尤其是一轮复习过程中课前10分钟单词检查雷打不动。通过省暑期远程教育培训的学习,把各种词汇的学习策略都运用上,比如,利用语境猜词义,利用联想最大限度的串联相关词汇,利用构词法背单词等等,以达到熟练记忆和运用词汇的目的。

(三)、人文教育,体现师对生的关爱

在平时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化教育,体现对学生的关爱。比如:作业后,加上老师鼓励指导关怀的评语;平时习题卷子开头,必须写上老师的温馨寄语;平时课下必须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心理动向,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等。

(四)、组内教师树立了精品意识,为学生提供了精品试题。

在各个阶段的备考中,我们一律不用成题,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分工,精心选题,做题,改题,最后组题。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最到最精品的习题,得到最有效的训练。

(五)、错题一周一现,难点盲点一扫清。

我们经常批评那种“只知低头拉犁,不知抬头看路的”做法。学生平时若对自己平时出现的问题不去总结,不去思考,不去落实,做再多的题也是徒劳的。所以,我们将继续沿用以前的每周错题重现(或叫精彩重现)把学生一周来的难点盲点一周一清。

(六)、 培优补弱,不留漏洞。

我们继续采用尖子生和后进生承包制度,每个教师承包几个尖子生和后进学生,尤其是英语相对薄弱的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和生活。有很多已毕业的学生,对老师会久久不能忘怀,还经常会问老师:您还记得在作业本上您给我写的话吗?虽然记不得当时给学生写的什么,但我敢确定那是对学生鼓励的话语。其实,有时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目光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所以,培优补弱关键要信任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第四、加大双基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一)、.安排好高三英语第

9、10册教学

高三英语与总复习有一定的关系,教材丰富,信息量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交际性,语篇数量增多,词汇量也明显增加,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课文教学速度加快,课文用两课时分析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主要让学生自己分析,老师从旁指导。以提高阅读能力,加大词汇量为主,快速处理完

9、10册的学习。

(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力争一轮拿下语法。

一轮复习是学生对高中知识的一个梳理过程,语法也不例外。虽然现在高考已不再对语法进行单独的考查,但它是英语知识体系的基础。所以,在一轮复习开始阶段,我们将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语法知识要点。我们将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讲解语法规则,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重点对动词时态、语态、情态动态、非谓语动词、动词词组进行专项强化训练,并精选一部分试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动词词组进行引伸和扩展,因而扩大学生的词组量;让学生学会把握句子主干,理顺各种句子结构,辨别词汇的句法功能,注意句子中词性的识别和转换。另外,在课本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将对相关模块出现的语法进行第二遍复习落实。争取一轮复习彻底拿下语法这一难关。

(三)、 进行专题训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对于高考所考察的听力、完型填空、阅读理解、阅读表达和书面表达,我们在一轮复习中从高考题型所考查学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做题方法和技巧策略等各个方面、各个角度,结合练习,进行专题讲座和训练,讲命题依据、命题特点、命题思路、解题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和做题技巧。

1.听力训练常抓不懈

高考英语听力分值是30分,这在试卷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要得高分,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练习英语,多做听力练习,多听多看英语广播电视节目。每周至少进行三次的听力训练,并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平时也要求老师上课尽量用英语讲课,来创造一个听的语言环境。

2.加强语篇训练,进行限时阅读

在高三总复习中,将语篇训练作为贯穿高三英语的主线,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新教材、新大纲和新考纲所要求的。语篇训练不仅包括阅读理解,还包括完形填空,阅读表达。在这三项专题训练中,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一定要限时间。在选择正确答案时,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学过的阅读技巧。如寻找主题句,猜词,推理,跳读,略读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对照答案,反复揣摸作者意图及思路,并要求自己在单位时间内每天做一篇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坚持持之以恒的自我阅读训练,阅读速度和正确率定会日渐提高。

3.重视书面表达,突破写作

英语写作的完成有赖于坚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所以,提高写作能力离不开基础和有效的训练。

① 抓常用词、词组和句型的积累。

无论哪种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基本的、常用的词、词组和句型。换句话说,有了基本的词、词组和句型,一般的交际内容就能表达了。所以,要通过各种渠道(包括课本、限时阅读、课外阅读等)积累并掌握住这些常用词、词组和句型,短文写作就有了基本保证,也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②抓基本句型的写作练习,尤其是基础比较弱的同学。

事实上,历年高考的写作题所给的参考答案,都是以简单句为主,所以,基本句型的训练很重要。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平时读过的文章中挖掘高级词汇,复杂句型,在自己的写作中适时地正确地使用它们,使所写的文章枝繁叶茂,文笔流畅,这样就能打动阅卷老师。

③抓各种体裁的写作。

目前中学生英语作文能力相对较弱,这是长期以来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所造成的。中学课文有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纵观近几年高考题,写作体裁至少出现了应用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三种,因此,比较全面地进行各种体裁的练习势在必行。当然,我们必须重点关注半开放及开放性作文,这是我们练习的重点。我们将所有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放在课内解决,限时限量,并指导学生做题方法,发现学生做题时存在的不良习惯,及时解决。

④ 改革作文的批阅方式

通过以往的经验与教训,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多样化方式批作文。可以通过面批、自批、抽批、互批相结合,让学生与参考译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或同学文章中的要点是否齐全,语言运用是否恰当,并有针对性的记忆一些参考译文中的句子,好短语,只要坚持写作,不断修改,写作能力会得到提高的。我们每两周至少有一篇作文训练, 练后紧跟讲评,加强写作方法指导和写作习惯的培养。

四、教学安排

1.九月至十一月中旬完成第

9、10 册新课教学。注重阅读能力培养,注重词汇量的扩充。同时完成语法集中复习。

2.十一月中旬至三月初,结合自编的教学案进行第一轮复习和语法分散复习。其中每两周进行一次综合练习及写一篇作文,两者轮流进行。

3.一摸前进行语篇综合训练,进行两次模拟练习。

4.一轮复习过程中结束第一遍词汇过关,主要以课本和《词汇风暴》为主。

以上是我们学校高三英语备课组的一轮复习计划和打算,希望领导和老师们多多指教。

综合英语教学范文第3篇

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由此看出这次课改提倡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学习英语。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是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途径之一。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补充和完善、检验和运用。于是,我们便大力力气抓了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但在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些问题,部分老师对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教学重视不够,只是在教学的安排上,有部分实践活动课,缺乏努力提高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质量的意识;重视计划,少实行,导致课堂效果不佳.部分教师非常重视课外实践活动教学,但教学方法陈旧、实效性差。学生学习质量虽有了付出,但收效甚微.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校的英语课外实践活动能力整体水平提升缓慢,影响了我校任务型英语教学的开展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探究”这个课题。努力提高老师们对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探究这个课题的重视程度。研究出一套具有实效性和推广价值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方法,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我校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水平。以局部带整体,促进我校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实验的开展,从而使我校学生的英语素质有显著提高。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探索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2.探索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英语与生活紧密结合、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英语课外实践能力的方式、方法。

3.探索通过评价机制促进课外实践能力提高的方式、方法。定期开展英语学科的测评活动,及时奖励,促进提高. 4.拓展思维,在真实语言情境中交往、实践。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的得体性,形成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讲礼貌的良好品德。

5.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国外的文化,在他们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开拓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扩展学生知识突破,课堂教学和教材的时间、空间以及资料范围的限制,引导学生直接潜入知识的海洋去寻求各种珍宝。使学生的智慧、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展露和体现。为此,我们学生所能接受的节奏,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素质为纲,做到All for students, for all students and for students all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一) 定期开展文化活动,拓展文化视野

英语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也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社会习惯、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语言的本质是为了交际,学生只有具备了语言的能力,交际才能顺利进行,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他们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文化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为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打下基础,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活动方式:

1、以英美点滴文化风俗为话题办英语墙报

在七至九年级范围内举办了此次活动,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收集整理布置,举办了“英语墙报”设计,这样使校园充满了英语学习的气息,也为学生展示英语和表现自我搭建了“平台”,激活了学生们学习的潜能,提升了他们的求知欲,开发了英语学习的渠道,这样充满英语氛围的教室布置,能给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得轻松而愉快,为日后学好英语奠定了良好基础.

2、为培养节约意识,锻炼实践能力,体验奉献快乐,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组织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丰富的角色体验培养合作团队精神,借五一活动的契机,与英语学科知识相连,形成人人学英语的良好氛围,在活动中是学生和老师学会利用一些英语购物日常用语,增加交流机会,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在假设英语街内买卖双方尽可能用英语交流,英语老师提前做好购物常用语的使用指导,各班培训英语翻译者,为在英语街购物的不会说英语的顾客当中翻译,及英语导购员促销员,收银员,市场管理员,活动取得了老师,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得到了孩子们的特别喜爱,也取得了让我们这些设计者及组织者们都意想不到的效果。

3、以适合中学生特点的“英语谚语”为主题作窗贴,来营造走廊英语文化。

为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及空间,我们英语组全体教师,在学校教室门窗及走廊的玻璃上粘上英语窗贴,让学生在玩时,课前及英语课中向老师询问及学习英语并将所学到的英语谚语努力运用到口语交际及英语写作中,而且学生班级,教师办公室,多媒体教室中的谚语各俱特色,同样也适应于本校的任课教师学习及应用。

4、以开放读书活动,开拓学生文化视野,让读书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文化方式。

2008年10月以来,学校在三个门厅内举办了“开放读书活动”,学校将存放在图书室内适合学生读的各类书籍拿出来放到开放书架上,供学生可以在学校的任何时间内借阅图书,无需办理任何借阅手续,可以在校读也可以带回家,看后养成自主还书的习惯,并在学生读书及还书的过程中进行诚信的教育,与英语相关的书籍有《开心英语》,《英语画刊》,《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阳光英语》,《我爱学英语》等。在这里学生们可以领略异域风情,感受西方文化,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也从中了解了中西方间的文化差异,理解了英语在交流中的巨大作用。学生们分享着英语以外的世界的多姿多彩,让学生在活动中阅读,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让学生在身后文化熏陶中成长,积累丰富自身底蕴,培养自身整体素养。

(二)开展竞赛活动,培养竞争能力

中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望,我们便利用这一特点将竞争机制引入活动,组织不同层次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个个聪明才智,显露身手,检查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学习乐趣横生,变幻无穷,竞争活动系列可以以个人或班、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内容从现有学生水平出发,可略有提高,竞赛的主持,评制及整个竞赛过程的组织全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英语课成了学习乐园,没有了以往的古板生硬死记,有了新鲜灵活的快乐场所,学生们兴趣盎然,学英语蔚然成风,其主要形式有:

(1)制作英语手抄报比赛 (2)英语朗读演讲比赛

通过竞赛,获胜者受到了鼓舞,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未获胜的学生也受到了鞭策和激励,暗下决心,要超过竞争对手,这种积极的竞争氛围转化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保持对语言学习的极大热情,在英语竞赛活动中,我们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创造性,要面向全体学习,以正面评价为主,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潜力,我们还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充分参与、不断进步。

(三)开展应用活动,发展和谐个性

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合作交往运用语言的过程,它能够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通过互相评价、互相矫正,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形成民主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学生们在比较鉴别中培养了择善而从的学习品质,为其学会做人、学会求和创造了条件。

四、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一>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师生关系更加密切、融洽。

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通过研究,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机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呈上升趋势。 〈二〉学生的收获

1、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能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有愉悦的学习情绪,有了愉悦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主动,有了新颖的学习方法,才会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有了优异的学习成绩,才会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2、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

实践活动可是学生较快地培养起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口语是操练人在非正式场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使用的无拘束的言语,口语的无准备性不允许言语活动者通过翻译来表达思想理解对方的话语,久而久之,学生的这种交际能力会不断提高。

3、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了,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4、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组织能力。

5、学生掌握了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过程,乐于积极参与,敢于大胆尝试,学会了积累,敢于并善于表现自己,使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愉悦。

6、学生的作品及表演的节目通过精心的准备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

五、英语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1、实施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作用。 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参与和认识,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组织能力。

2、进行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而繁杂的地工作,教师一方面须与学生家长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更好地沟通,另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循序渐进,将课外实践活动逐步开展下去。

3、有关时间和精力问题。

教师在设计各项实践活动课时,必须充分考虑每一个活动的时间以及范围,尽量使操作步骤直接一些,次数不宜过多,最好要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密切结合课堂教学。

4、应加强教师培训。

综合英语教学范文第4篇

课 程 标 准

(7-9年级)

- 1

第一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7-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信息意识与技术意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适应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

- 3

(二)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的活动主题、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 5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与其他类型的课程一样,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也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但与其他类型课程的目标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注重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目标包括:

- 7劳动习惯。

(四)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了解并学习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具有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

?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与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研究方法,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学生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

- 9运用获得的信息描述或说明问题,并做出恰当的解释。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既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又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彼此协作;自觉遵守合作规范,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主动与同伴分享信息、创意和成果等。

(5)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形成“崇尚真理、尊重科学”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不盲从、不迷信;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认真踏实、善始善终,胜不骄、败不馁;善于对学习过程与结果认真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并尝试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方法意识,体验研究的基本过程;尊重他人的思想与研究成果等。

(6)增强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心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学会关心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初步形成维护社会进步、承担社会义务、服务社会的公民意识。

2.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7-9年级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主动探究来获得直接经验,因此主要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选择和确定专题。

(1)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基本特点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

- 11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如航空航天、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等,并把这些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满足学生的探究需要和兴趣,启迪思维。通过这些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发展的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参与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拓展研究性学习的领域。

●重视与各科知识的联系

进入初中阶段,学科门类逐渐增多,学习难度逐渐增大。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注意创设各种情境和条件,加强与各科知识内容的联系。要注意从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应用中生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在研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各科知识。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设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强化课堂、学校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增强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举措。

1、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标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公民责任感。7-9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阶段目标是:

(1)增强服务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和充实进取的生

- 13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时刻准备着。这对于实现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质量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最大追求不是授人以书本知识,不是记忆、背诵,而是培养学生不断地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因此,要特别注意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体验中寻求学习的动力,克服重分数轻发展、重书本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学习场所从教室拓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使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蕴藏于邻里、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育资源,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全面提升学习质量。

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领域是开放的,非常广泛。选择内容时应着重考虑:

(1)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应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学生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主题,把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对于初中生来讲,选择的内容可从日常生活扩展到地区、国家乃至世界范围的一些问题,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和发展空间。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引导学生适应课程目标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去选择和设计内容,在活

- 15年级的学生人人必须经历的实践活动内容。接受劳动与技术教育、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经历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劳动与技术教育应当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应当从促进学生积极劳动体验的产生和着力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这一基本任务出发,形成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上的多样化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应当在注重劳动教育的多学科渗透和多渠道实施的同时,注意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的有机联系和有序整合,努力发挥劳动教育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并注意引导学生用良好的情感态度与积极价值观,融入劳动与技术世界;应当重视学生的手脑并用,注重学生的技术探究、试验与创造,强调以技术内容为载体的“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不应只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操作活动中学生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探究与试验,重视对技术的文化特性的理解与感悟,重视对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创造;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性,提倡以具体的技术项目为单位来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活动。一般地,一个具体技术项目包含着一系列具有综合特性的学习内容,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学生通过系列性的实践活动,能够获得相应的工具应用、材料认识、简易设计、作品制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

1.基本目标

(1)认识劳动世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 17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

(5)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认识,形成初步的职业选择意向和初步的创业意识

了解从事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劳动保护知识和相应的职业道德;关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进行学习或就业的初步选择;知道创业过程的艰辛和乐趣,形成初步的创业意识。

2.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范围及主要活动形式 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可以在以下范围组织: (1)劳动实践活动

包括校园内的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在社区进行的社区公益劳动;在当地厂矿企业或在农村的农田、林场、牧场、渔场等场所进行的简单生产劳动等。

(2)技能练习活动

主要有常见的工具使用、常见材料加工、常规构件或部件的连接,日常生活中的技术产品的使用、简易维护与保养;具有一定技术特征的生活技能,如日常烹饪、衣物缝制、常见洗涤等方面的技能学习,以及一些简单的、通用的工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练习等。

(3)工艺制作活动

主要指体现技术特征、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的制作活动,以及纸塑、泥塑、编织、印染、雕刻、刺绣、电子等项目作品的制作等。

- 19影、养殖技术、农副产品贮藏和加工、农作物良种繁育、树木种植等基本技术项目;家政有营养与烹饪、服装与缝纫、家用器具使用与保养、家庭理财与购物等项目。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实际,选择其中3个以上的项目作为载体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职业引导可结合学生的毕业教育、社会调查和技术基础学习确定具体内容;此外应结合课外活动、社区活动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四)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

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信息技术教育具有特殊性。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1.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高

- 21整合:应注意从各学科学习任务中设计活动主题,引导学生以学科学习任务为载体探究和掌握信息技术;同时,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价值的理解,推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解决研究性学习问题,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4)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各地在内容选择及其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要体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地域特色,鼓励多样但不失合理的选题。

(5)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学习内容应丰富多样,要求要分水平,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殊发展需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讨论确定合适的活动方式,活动空间要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鼓励更自主的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

3.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结构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

4.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1)了解信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讨论衡量

- 23指标计对计算机功能的实际影响。学会根据学校、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具体需要,设计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方案。

?讨论分析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和主要功能,认识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学习或进一步熟悉资源管理器的有关功能及相关步骤和命令(例如:格式化、恢复格式化;建立目录、复制、移动、搜索;常用硬盘管理功能;设置安全与共享等)。通过实践,加深对资源管理的认识,养成资源管理的意识。

(3)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下载信息的能力,体验超链接在网页中的作用,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学会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

?能根据学习主题或实践任务,识别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讨论网络信息获取与其他信息获取形式的异同点。

?能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学会判断不良信息、主动抵触不友好网络交往的必要方式,如学会管理电子信箱和反垃圾邮件的方法、学会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断并主动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等。

(4)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欣赏分析动画作品,比较动画与其他信息表达方式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动画在信息表达方面的独特性。

?通过剖析作品,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熟悉动画制作的基本概

- 25素材进行初步的编辑、加工。

?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媒体制作软件(有条件的可学会使用一种新的多媒体著作软件),集成各类素材,制作多媒体作品。

?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能讨论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进行评价,能在评议的基础上对电脑作品进行有效的优化以增强表现力;能比较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脑作品与传统制作过程和传统作品的异同。

?讨论所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缺点,提出可能的技术改进建议,形成技术创新意识。

(7)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结合自己使用网站的经验,比较网站与其他多媒体作品之间的异同,比较网中和网页的关系,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学会根据学习或社会交往的需要,设计学习支持网站或其他主题网站,学会合理规划网站的内容栏目和必要的交互功能。

?学会使用合适的网站制作工具(如所见即所得工具)制作网站,尝试使用常用网站制作技巧支持课程学习、合作研究或健康的社会交往,例如,利用表格对网页进行布局,了解和使用导航功能,设置超链接,初步了解(如,能看懂简单标识)超文本标志语言(Html)的作用。

?在使用网站及相关现代通信技术开展学习和交往的过程中,能

- 27用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小学阶段已开设机器人选修课的初中学校,可参照下述要求组织相关教育活动:

?在制作和操纵简单机器人的基础上,探究机器人的机械装置、电子装置,了解计算机程序控制机器人做出各种动作的简单流程,体验机器人对信息技术多个门类的综合运用。

?通过使用和剖析一段机器人(仿真)程序,感知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了解“确定算法-编程实现”这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通过剖析机器人教学平台中的程序实例,理解程序的基本结构。 ?学会使用一种机器人编程控制软件编制小编程,在仿真环境中运行或导出到实物机器人中运行程序,观察计算机运行程序的结果。根据运行结果对程序进行必要的修改和优化。

?开展机器人创意实践活动,学会搭建实物机器人(在不具备搭建实物机器人时,学会规划搭建机器人的创意实践活动,能描述搭建常用机器人的方法);初步了解复合结构的机器人机器搭建方法。

?了解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前沿,分析我国在机器人领域存在的差距,树立责任感。

?通过合作设计、搭建机器人及参加有关竞赛活动,学会分工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5.实施建议

(1)重视结合学生经验,突出实践性

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活动要求学生能将获得的操作技能迁移到实

- 29理和方法,更需要学生通过信息处理、设计制作作品等技术活动表达自己的创意、想法和认知活动结果。理解和建构等认知活动是有效技术操作的前提,也是技术操作的提升与经验总结,更是探究科技奥秘的必要过程;而技术操作是认知活动结果的外在表达与实践检验。

信息技术教育要注意“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和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应用技术;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探究原理、总结方法、积累经验。在技术活动与认知活动的互动中培养科技创新精神,提高技术实践能力。避免脱离思考与探究的机械操作和简单模仿,或者脱离技术实践的“纸上谈兵”式的信息技术教学。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培养交流能力、形成良好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学习不仅需要个体的自主探究和建构,更需要表达交流、讨论合作。信息技术不仅提供了有力的探究和学习工具,还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工具,计算机网络更是提供了跨时空互动交流的环境,使随时、随地、随需的合作学习和研究成为可能。

信息技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分享资料、合作交流,通过讨论深化理解,通过合作促进社会建构;引导学生学会在合作过程中合理表述个人观点,恰当地应用他人观点,在利用社会公共信息的基础上共享个人的信息资料,培养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交流能力和信息共享意识。

(4)活动要兼顾趣味性和挑战性,提高信息加工深度,促进高水平思维

- 31逐步适应学习进度,减少挫败感,确保所有学生都得到适度的发展。尽量保证学生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内容,避免“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信息技术创新的关键期明显早于其他领域,初中学生已经开始在信息技术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创造性。应通过必修与选修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的方式,创造条件发展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少些对主题的统一要求;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少些机械模仿;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操作方式或问题解决方法,要多些接受和认可,少些打击和漠视。

6.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评价建议

(1)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

在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课程目标,适当选择和灵活运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以学生在操作或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记录和评价学生在信息素养、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实际表现,避免采取一次测验或考试评定学生一学期或整个学段学习情况的局面;评价以诊断学习、鼓励进步为主,弱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和分数排名。

除成长记录之外,信息技术活动的评价主要以典型作品评价和项目型实践活动评价为主。典型作品评价主要是通过作品,分析学生的作品设计思路、制作过程以及技术应用的合理性,而不能只评价作品

- 33是否合理,或把握学生对相关社会问题的看法。避免假借机考之名,实际考察对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和命令的机械记忆,杜绝通过“偏、难、怪”的选择题、填空题来误导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甚至使信息技术教育误入“只重应试,不重实践”的误区。

7.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和资源建设建议 (1)基础设施与设备的建设和使用建议

?必要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条件是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物质基础。要尽量配备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房或多媒体教室,配备数量合理、配置适当的计算机和相应的外部设备(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等);

?尽量建设满足学习和活动所需的局域网,尽量连接因特网。 ?务必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安全的信息环境,提供健康有用的信息,通过技术防护过滤与人员监控相结合的方式,主动预防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侵蚀。

?各地可根据本地的设备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灵活选择具体的技术平台和学习工具,不必拘泥于一种技术平台;鼓励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避免教师统一指定所有活动工具。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应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条件较好的家庭、当地中心学校、图书馆、信息中心等场所的计算机设备和数码相机、扫描仪等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生的上机实践和动手操作创造必要条件。

(2)信息技术活动材料和学习资源的选择和使用建议

- 35开,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反毒品教育等内容,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是学生活动主题,因而具体内容应由学校根据学生需要来确定。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需遵循下列要求: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是教师或课程编制者预先具体设计的,而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准备阶段,应由学生自主地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提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

2.体现学校和社区的特色

学校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基地。每所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社区背景各异,学校发展的理念和学校传统不尽相同,因地制宜,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的基本要求。初中学校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选择并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统整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领域,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一方面,学校应在人力上,充分调动学校教师

- 37题、能源研究、环境保护等等。各学校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多种活动,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探究自然,获得丰富的体验。

2.人与社会的关系领域

要增进学生的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走入社会,通过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提出关于人与社会问题的活动主题,在参观、访问、考察、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中了解、探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领域

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可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探究自我和同伴生活中的问题。使初中生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探究等活动,提高自我认识,发展反思能力;学习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发展生存能力,树立自信、自尊、自立等良好的品质。

第四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课程对学校、对学生的适应性。与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不同,它更强调妥善处理好教师与学生、认识与实践、内容与形式、过程与结果、规范性与生成性,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 39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克服形式化倾向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基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必要的工具,作用于客观对象的过程。学生实践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一是以研究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实践。包括制定方案、调查、访问、观察、实验、统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二是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为主的活动方式。包括参观、服务、宣传、义务劳动、经济活动等。此类实践活动一般要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中进行,如社区福利院、孤儿院、小区、农村或农场、文化古迹、社会有关机构、街道、商店、公园等场所。三是以技术实践为主的活动方式。包括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两大类。具体有设计、制作、研制、种植、养殖、信息发布、出版(小报、墙报等)技术实践并不等于科技小发明和小创造,而是实践过程的必经环节。

学生的实践过程要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克服盲目的实践的局限性。认识是实践的基础,真知来源于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要切实克服活动形式化、表层化的局限性,需要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

- 41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特殊领域,应注重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为学生进行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为教师进行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指导提供条件。

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某些内容,可根据需要在初中阶段某一学期或学年独立开设。7-9年级信息技术教育的总学时为72学时,但不能完全用信息教育取代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注重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信息技术知识教学或技能训练。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与组织形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可分为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与交流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基本任务。

1.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阶段的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明确学习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准备必要的活动条件等。

准备阶段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认识

- 43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两种组织形式:

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初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初中学生独立进行的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组织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全班活动的组织形式。允许并鼓励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体现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根据学生活动主题或课题的实施需要,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

- 45案。指导教师在要求学生制定活动主题实施方案的同时,应针对学生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及其需要,设计教师指导方案。教师指导方案应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目标、学生活动过程与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与工具准备、学生活动评价策略等。制定教师指导方案,有利于教师明确指导任务,落实具体的指导行为。

(二)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指导常规 要初步建立起来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活动准备阶段的教师指导应包括提出问题、形成活动主题的指导;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必要的活动资料与活动工具准备的指导等。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师指导主要包括进入活动情境的指导、方法论的指导、搜集与处理资料的指导等;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的教师指导主要包括活动结果总结的指导、活动过程总结的指导、活动体验总结的指导、表达与交流的指导等。建立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指导行为常规,有助于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第五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

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整体评价

- 47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成长记录评价”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发展要作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纳入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初中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依据,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实效。

对学校的评价,侧重于对学校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状况的评价,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师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

综合英语教学范文第5篇

【摘要】 各种媒体无论是现代的还是传统都应该为教学服务,媒体运用要有目的性,要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拒绝现代教学媒体,也不能盲目攀比,扔掉传统教学,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有优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关键词】 语文;传统教学;媒体教学;整合

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传统教学。

对于从事多年教学的教师来说都有一种体会用老得胜过用新的、用惯的胜过用陌生的。但教无定法,老的、惯的,都可以发挥它的极致,简单不等于简陋。让学生静下心,体悟书面语言里面丰富的内涵,让学生仰起头,听听教师精彩的口语中纵横驰骋,这自然生动;但多媒体更有传统媒体所缺少的立体、多向、宜于接受、善于调动无意识注意等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不但改变这人们的生活而且改变这我们的教学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丰富的信息内容充实了学生的感性世界弥补了学生感性材料的不足,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鲜活,在画面声音和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的学习充满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获得启发,受到熏陶,知识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现在的初中课本中有許多优秀的课文,它涉及了文学、艺术、美学、宗教、风俗习惯领域,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教师可利用录音机、幻灯、投影、多媒体等教学设施,营造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我在讲《春》时,《安塞腰鼓》时运用录音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了春的美好与生机勃勃,在优美的音乐中学生既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又有了美的感受,安塞腰鼓的豪放与壮阔被展显得一览无余,同时播放了安塞腰鼓的激情豪迈的表演,通过这样的感性材料,学生对安塞腰鼓的表演有了全面而立体了解。

多媒体教学在传播语文知识时能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扩大课堂容量和密度,加深学生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实现高质量、轻负担。如在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不仅制作了课件将有关画面和作者的形象展现给同学们让他们对这些先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将作者的个人资料、以及他们的作品加以展示拓宽学生的视野。我还用它来设计练习:先来完成书后的再有重点的扩展一些练习内容,再有时间可和学生一起欣赏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章和诗篇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此来扩充学生的信息量,这样就可把许多课下的练习课上做,也可把许多课外知识容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从本质上说计算机多媒体给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运用教学媒体方面,我们还是处于初步的探索之中,不少教师走入一个误区,认为媒体用的越多越好,越现代越好。

1、过于看重现代媒体的作用,忽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价值。

有了多媒体有的教师就单纯的利用媒体传授知识,而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探讨意识。多媒体已经成了知识推销的工具,由过去的满堂灌教师讲授到现在的电脑传授,又形成重机器,轻教师的弊端, 忽现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甚至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僵化地使用现代化媒体教学的不良现象,形式变了但本质却没有变。

2、过多的依赖多媒体来营造教学情境,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丧失了文本的自身魅力。

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存在误区,有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片面理解,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的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现代媒体教学。没有把媒体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认真分析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表现为好,利于学生学习。在公开课上甚至出现了不用电教媒体就不算公开课的怪现象。多媒体可以打破课堂的时空限制,使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以直观可感的图像与声音,直接进入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但多媒体的缺点它在作用于学生多个感官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过于直观的媒体,有时会使文本本身的多向性散失,并抑制学生的发散思维。网上课件,不乏精美图片来再现课文内容,但这些图片所绘之景音乐所营造之情与作者笔下的景物特点、渲染的情境是否一致呢?真实的情况往往是:文本本身所蕴含的情境魅力、意象多向性,要远远超过图片但能否真正引起在每个解读者心灵深处的富有个性的显现。诵读体味在许多时候,更能引起联想与想象、触动心灵体验要远远胜过多媒体。

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若长期使用电教媒体教学,学生会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会感觉单调,视觉疲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教师不能一味的依赖于电教媒体教学,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实际。发挥多媒体的价值,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怎样教-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

2 《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教育深度改革的影响》

综合英语教学范文第6篇

【摘要】美术教学具有美育功能,美术教学与美育教学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在美术实际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优化美术教学组织结构,提升学生美术作品欣赏能力,培育学生审美修养与艺术鉴赏能力,实现美术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对此,本文立足于美术教学现状,分析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价值,论述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方法,提出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美术教学;美育功能;美育教学;艺术之美;审美观念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视人才综合能力的培育,其中学生美育的培育意义非凡。美术教学在学生美育培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美术课程内容多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以及国外美术作品,这些美术作品在时代背景下,是艺术家对社会发展现状的深入思考,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与人生哲学。当前,美术教学中美育教学渗透力度不足,影响到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在美术教学中重视美育教学的渗透,发挥美术美育教育效能,培育学生美育,彰显美术教学的价值。

一、美术教学现状

(一)美育教学渗透力度不足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通过对学科知识的讲解,从艺术作品的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视角出发,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迪,使学生在知识的引领下,认知美、发现美、欣赏美、体会美、收获美,以此培育学生审美情怀,达到良好的美术教学成效。但从当前美术教学开展现状来看,美育教学渗透力度不足,影响到学生美育的培育。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忽视美育教学的渗透,对美育教学认知度缺乏,使美育教学落实到美术教学中的力度缺乏,不仅不利于学生全面性发展,更使美术教学缺乏育人性。

(二)美育教学渗透缺乏情感融入

在美術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渗透,需要情感的融入,推动美育教学、美术教学、情感教学的融合,以此为学生开展有效性、针对性的美术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情感启迪、美育培育,进而彰显美术教学的根本性教育价值。然而,从当前美术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认知到美育教学渗透的重要性,但在美育教学渗透中缺乏情感的融入,使美育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力度不足。例如,在美术作品讲解中,教师重视美术专业信息的讲解、渗透,但针对作品的理解缺乏自身情感以及学生情感的启发,使学生对美术作品内涵理解能力缺乏,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

二、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价值

(一)优化美术教学组织结构

蔡元培先生针对学生美育教学的实施提出重要思想:“美育的实施,应以美学理论,以陶冶个体的情操为目的。”这一思想理念为美育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实施指明方向。因此,美育教学的实施,应与美术教学相融合,以美术教学作为美育实施的载体,实现以往美术教学模式、方法的优化,重组美术教学结构模式,发挥美术美育教育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美术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美育的培育。例如,在美术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渗透,教师立足于美术素材,不仅讲解美术作品的专业化知识,更以情感为导向,将艺术家的情感经历进行讲解,通过这些信息内容,引领学生体会作品内涵、情感,进而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此同时,以美育教学为导向的美术教学模式,对传统美术教学是一种变革与创新,打破传统美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氛围沉闷的状况,激发学生美术参与兴趣,引领学生发现美、认知美、创造美,促进学生绘画能力以及艺术能力的有效性培育。

(二)帮助学生树立审美观念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对学生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发挥美术教学效能,为学生综合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其艺术价值源于生活,但在以往美术教学中,缺乏美术信息与生活信息的融合,使美术美育教育性缺乏,影响到学生主动性学习美术知识。而将美育教学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促进美术与生活融合,以生活现象、元素、信息引领学生探析分析美术作品、美术知识信息等,增强学生对美的进一步认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参与到美术教学中,实现有效性的美术学习模式,加之教师的引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助力学生艺术道路、艺术生涯的发展。

三、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方法

(一)融入生活,渗透美育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理念“教育即生活”的提出,为美术教学融入美育教育提供契机,并且推进美育教育与生活的衔接,实现美育教学在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渗透。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艺术家优秀作品的创造,都与生活元素、现象以及自身生活经验关联密切。相比较枯燥的美术文字教育形式,生活中的风景、事物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美术学习主动性,以此培育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美育教学的融入,可以推进美育、美术、生活的相融合,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美育教育。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以美育教学为导向,根据美术课程内容的指引,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融入到大自然中,开展写生。首先,在课前引领学生预习美术课程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前传递一定的绘画技能;其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写生,引领学生进行观察,获取大自然的美的信息,之后运用绘画技能将自身喜好的事物、景色进行创作,在学生创作实践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技能知识的传递,增强学生创作实践能力,以此使学生运用创作媒介更好地记录大自然,增强学生美育教育,培育学生艺术创作热情与兴趣。学生在生活化的美术创作中,只有通过观察获取美,才能够在实践中以美为导向,记录、创造美,达到有效的美术教学目的。

(二)创设情境,品味美感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的运用,优化美术教学模式,发挥美术美育教育效能,助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育。以往美术教学方法、内容形式的单一性,使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热情不足。而将情境创设教学方法运用到美术教学中,不仅推进美术与美育教育的融合,更能够为学生提供美术实践平台,引领学生感知美、品味美。情境创设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助力美术教学的开展,推动美术抽象知识向生动化模式转变,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氛围,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对美术信息知识的深入理解。在美术教学中,不仅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鉴赏,学生更要学习相关的美术专业知识内容,而这些美术专业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使学生对美术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影响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进一步学习。而通过情境创设教学方法,能够优化美术教学结构组织模式。例如:在讲解绘画技能时,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创设绘画情境,将抽象课程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学习、探索、理解绘画技能,之后教师以情境教学为导向,开展情境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展示自身绘画技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促进对绘画技能的理解、运用、掌握,从而降低美术专业教学难度。

(三)融入实践,创造艺术之美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对当前教育失衡问题提出新的教育指示,要求教育的实施既要重视理论教学的开展,更要重视实践与理论融合性开展,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为主的教育弊端,构建系统性、整体性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培育。在此背景下,美术实践教学的开展,使美术教学不再停留在对美术理论知识学习、认知层面,更多地向美术实践、美术创造、美术创作方向发展,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动力,使学生融入到美术实践中,以自身能力创造艺术之美。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需要重视美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性开展,以实践教学开展的优势创造艺术之美,进而培育学生美育。例如:将美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重视美术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以美术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平台,让学生思考、讨论、创造艺术之美,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有效性培育。

四、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路径

(一)转变美术教育观念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最为重要的问题是需要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转变教学与学习观念,践行美育思想理念,推进美育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的实施与融入,以此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发展。思维观念支配个体行为举止,只有个体的思维观念得到一定的转变,才能够促进行为举止的转变。因此,以美育教学为导向开展美术教学,需要转变美术教学观念,树立美术美育教育观念,推进美育教育在美术教学方方面面的运用,彰显美育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融入价值。首先,教师应转变思维观念,正视美术教学的艺术性,认识到美术教学中美育教学融入的重要性,增强对美育教育的认知,实现自身教育观念的革新、转变。例如:教师研究美术教学,找寻美术教学中美育教学渗透的契合点,推进美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渗透。其次,教师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理念,本着一切为学生的教育理念,推进美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实施。例如:围绕学生实际情况,以美育教學为导向,设计、开展美术教学模式、方法,构建系统性的美育教学体系,并且在教育实施中,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践行美育学习观念,促进学生美育的培育。最后,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教师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发挥美术育人功能,以美育教育为基础,使学生不仅学习到美术专业知识,更以相关理论知识、美育元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素养的教育,实现美术智育、德育、美育的教育成效。

(二)以绘画课进行美育

在美术教学中,绘画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占较大的比例。美术绘画课程内容丰富,包含国画、油画、版画等,将美育教学渗透到课程中,增强美术专业课知识面的开阔性。因此,将美育教学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以专业教学为导向,发挥美术教学根本性教育效能。例如:在专业课中,教师首先应引领学生欣赏绘画名作,并且讲解绘画作品运用的绘画手法等信息,然后,以绘画作品为导向,融入绘画情感,深入认知绘画作品的艺术性以及内涵性,以此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读懂绘画作品的意境。同时,针对艺术作品,渗透文化信息内容,推进作品与文化的融合,发挥美育教学效能,丰盈学生美术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美育的培育。例如:在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欣赏中,以文化为导向,促进学生爱国情怀、爱国思想的培育,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绘画的深入解读。

(三)以传统工艺进行美育

美术教学是生命体验的过程,需要学生去探索、认知,才能够发现这个过程中的美。工艺课作为美术教学中重要内容,能够促进学生体验美术中的美元素。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重视工艺课的开展,推进美育的实施,提升美术教学质量。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根据课程指引需要,为学生开展多元化的传统工艺课程,包含陶艺、剪纸等,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工具,让学生在实践的氛围中根据自身喜好自由进行创作,教师在其中发挥引领作用,指导、指引学生,增强学生工艺制作的实效性。通过传统工艺课的开展,渗透美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享受传统艺术带来的乐趣、喜感,增强美术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以网络进行美育

当前,网络教学成为美术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借助网络教学模式推进美育教学的开展,助力于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方面,在网络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美术教育资源,包含优秀美术教学课件、美术名家作品信息等,供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知识以及欣赏美术作品;另一方面,在网络中开展讨论性的活动,借助微信平台,以美育教育主题为基础,加强学生对于美的讨论,增强学生对美的深入认知,提升学生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的能力。

(五)以鉴赏课进行美育

将美育教学融入到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鉴赏课发挥美育教育效能,推进美育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性融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是让学生认知、理解、发现美的最好路径,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领会艺术作品中的内涵美,能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自身绘画作品创造中将这种美融入其中,凸显作品创造的价值。同时,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够获取与作品相关的时代信息,为学生今后发展助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通过鉴赏课进行美育教学,符合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要。例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多元化的美术作品题材,让学生欣赏,在欣赏中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与他人之间讨论,在讨论中获取较多的作品信息,以此更好地获取艺术作品中的艺术之美。通过美术作品欣赏课的开展,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并且渗透较多的作品信息内容,使学生更好理解作品意境,包含艺术家要传递的思想情感、文化背景等信息,以此达到对学生美育的培养。

五、结语

研究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十分必要,不仅是美术教学中美育教学得以有效性渗透的需要,也是美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得以优化的需要,更是学生美育培育、综合素养提升的需要。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重视美育教学的实施,打造美育教育平台,引领学生认识美、欣赏美,提升美术教学质量,进而彰显美育教学融入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建华.美育视角下高职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以《中国画基础》为例[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8(1):56-62.

[2]张宗登,张红颖.论民间工艺美术的美育价值:以高校设计类专业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136-137.

[3]祝玲.树人树德 美育相长:苏教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八课《奇妙的墙》教学中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86-187.

[4]杨加国.美育特色绘今朝 翰墨丹青写未来:黑河市第五中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美术特色教学成果展示[J].黑河教育,2018(11):89.

[5]何艺鸿.让创新植根于学生的心灵: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和美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8(11):125.

[6]丁瑗.美育托起中国梦: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创新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231-232.

作者简介:党永田(1979-),男,汉族,山西绛县人,硕士,长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与现代陶艺研究。

上一篇:医院督导员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媒体宣传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