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范文

2023-09-22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范文第1篇

[摘要]在高职院规模扩大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进行财务控制,才能确保高职院目标的实现。若财务控制不严,资源浪费现象就会发生,甚至出现败德行为,使高职院目标难以实现,所以认真研究有效的高职院财务控制方法,创建科学合理的财务控制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职院;财务控制;途径

在高职院内客观上存在着院级领导与部门(系)负责人、部门(系)负责人与部门科级、部门科级与教职工之间以财产管理责任为核心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本质体现为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即财务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均是理性经济人,各自目标不完全一致,掌握的信息也不一定对称,往往是代理人拥有的宏观信息比委托人更多,而委托人掌握的微观信息又大大超过代理人。这时代理人就可能选择有利于他们的信息,诱使委托人按照代理人的意愿进行决策,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委托代理各方利益的相互冲突。解决的方法就是建立和完善高职院财务控制。

一、高职院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控制是指对高职院的资金投入及收益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与校正,目的是确保高职院目标以及为达到此目标所制定的财务计划得以实现。财务控制总体目标是在确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基础上,优化高职院整体资源综合配置效益,厘定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委托责任目标与其他各项绩效考核标准来制定财务控制目标,是高职院理财活动的关键环节,也是确保理财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所以财务控制必须服务于高职院的理财目标。

(一)高职院财务控制与高职院内部控制的关系

高职院内部控制作为高职院管理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高职院管理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高职院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职院的管理活动中,教学、设备、人事、后勤、行政、财务等工作各不相同。应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内容、范围和实现的条件进行控制。而财务控制是一种价值控制,可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业务活动相结合,进行综合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财务控制的综合性最终表现为其控制内容都归结为资产、收入、支出、结余等综合价值指标。

(二)高职院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管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有不同的表达: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筹描、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财务控制。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高职院内部的多层次代理关系使财务管理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多个层次。从高职院内部角度分析。财务管理主要属于经营者和财务经理层次,他们的基本职责是落实院党政会议的战略决策,实施高职院预算,所以称其为执行型,而不是决策型。二是在高职院财务活动中,必然会与各方发生各种经济关系,只有解决和协调好高职院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矛盾,才能保证高职院目标的实现。基于这种认识,财务学主要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它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高职院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不对称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的财务活动去实现高职院总体目标,财务控制的任务就是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起来,追求高职院短期或长期的财务目标。所以,财务控制在高职院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高职院财务控制方法

高职院内部财务监督贯穿于高职院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可以更经常、更全面、更及时地进行监督,它集防护性与建设性于一身,在发现问题后,可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性措施并形成预防性制度。是监督体系的中心环节。

(一)健全、完善高职院的财务、会计制度

健全、完善高职院财务和会计制度是高职院财务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高职院的资金只有在各个运行环节上得到合理控制。才能防止被恶意占用或无意滥用,从而为资金的有效使用提供制度条件。所以,建立健全高职院的财务会计制度是进行财务控制的首要工作。

一个合理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货币资金及相关业务的控制制度;资产管理和处置的控制制度;投融资风险控制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内部监控制度等。而保证以上制度实施运行的关键力量是完善高职院的治理制度。

(二)搞好财务预算和财务计划

如何有效地聚合高职院内部各项经济资源,并使之形成一种强大的、有序的聚合力,即以内部高度的有序化来对付外部茫然无序的市场环境,不仅是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而且直接决定着高职院竞争成败与经济效率的优劣。这种有序的管理称为计划管理,当计划以定量的方式表现出来时,即转化为预算,高职院的财务预算和财务计划不仅为高职院管理者提供依据,而且还为高职院资金的获取和配置提供导向。

(三)合理配置财务管理权限

高职院治理结构是一种权利制衡机制,有权力,就应有制衡。高职院治理结构中的党委会、院长会、教代会、工代会以及各个管理层都应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在各自的一定范围内独立行使权力,承担相应责任,享有相应利益:同时又彼此制约,任何一方都没有无限的权力。高职院管理中财务管理是管理的中心,合理配置财务管理权限有利于避免代理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高职院财务危机,从而有效保护各方权益,达到相互协调和制约的作用,保证高职院可持续发展。高职院财务管理权可分为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监督权。

财务决策权包括财务战略决策和财务战术决策。财务战略决策必须集中在高职院党委会。而一般的或日常的财务决策则可授权各个管理层。管理层在实施党委会的战略决策时必须采用职能专门化的授权实施体制,即日常的财务活动主要由职能化的财务管理部门来负责实施,并以责任中心和责任制的形式细化到具体部门和岗位。

财务监督权在高职院内部是分散配置的,包括横向财务监督、纵向财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员工财务监督。其中,横向财务监督是在高职院治理结构内部相平行的组织机构之间进行的财务监督和约束行为,包括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约束及会计部门的常规监督;纵向财务监督是在高职院内部上级组织或个人对下级组织或个人的财务监督约束行为;内部审计的监督是审计部门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高职院的会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及其他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员工监督是基层群众对高职院财务活动进行的民主监督,是群众理财理念的具体化,有利于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但它是一种软性监督,须辅之于激励方式。

上述权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合理配置和落实,否则就会权责不清,滥用职权,损害他人利益,导致高职院管理混乱。加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四)完善内部财务制度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对建立内部财务制度不够重视,内部财务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高职院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制度建设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没有制度就无法按章行事,管理就失去了标准。因此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高职院内部监督的重要环节,应引起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须遵循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从经济学的观点看,财务制度的制订和选择过程是一个相关利益者根据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为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进行博弈斗争的过程。通过多次博弈之后,使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社会公认程度日益提高,纳什均衡点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最终趋向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五)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考核

为了保证高职院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得到完善,高职院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检查时,一是看高职院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原因如何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二是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六)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完善信息系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是强化财务监督的前提条件。要做到信息的可信和有效,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安全,防止舞弊行为,促进经济活动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快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设,在高职院内部构筑纵向沟通、横向沟通、内外沟通的信息网络体系。达到信息交换的及时性。

(七)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为了评价自己的努力及结果,高职院会采取各种切实能够提高高职院绩效和监控高职院运行的措施、手段,出现了除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等基本财务控制方法外,逐渐从以财务控制审计为主。转向以绩效评价审计以及计划、效率、能力和效果审计为主的管理审计。另外,由于非财务因素对高职院价值的深刻影响,高职院现行的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人们尤其是实务界的批评,必须以新的高职院绩效评价体系代替旧体系。即以定量指标、财务效益、资产运营、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主体,辅以定性指标、领导班子素质、报考率、就业率、基础管理水平、员工素质等的绩效评价体系。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在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以及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高等学校完善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并针对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于高等学校健全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内部审计; 对策

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高等学校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就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展开讨论。

一、高等学校完善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法人地位得到不断强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不断扩大,高等学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亟须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可以在高等学校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作用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学生缴费、银行贷款、校办企业创收和社会捐赠为辅,教育经费来源趋于多样化。尽管来源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投入明显增强,但是我国高等学校正处于改革扩张的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保证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运转,高等学校仍然受到教育经费不足的困扰。这要求我国高等学校优化资产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内部审计作为监督部门,可以在高等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亟须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对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进行审计,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内部审计可以对高等学校收费行为进行监督

我国高等学校收费改革后,学生缴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学校资金紧张的局面,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收费公示制度执行不到位、违规变相乱收费、滥收或侵占各种暂收款项、盈利性收费项目层出不穷,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也容易造成学生与校方的双边矛盾。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相对独立的监督部门,可以对高等学校收费行为进行监督。因此,亟须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让内部审计参与高等学校收费制度的制定,对高等学校收费进行审计,从合法性和合规性等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三)内部审计可以提高高等学校校办企业和后勤经济实体的管理水平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涌现了一大批高等学校校办企业,高等学校参股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另外,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各方投资高等学校后勤设施,形成了一些高等学校后勤经济实体。不管是兴办校办企业还是创办后勤经济实体,都需要明确界定产权,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监督部门,在改制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帮助理顺资产和管理的关系,确保国有资产评估的真实性,为校办企业和后勤经济实体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制度基础,在改制完成后可以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审计工作,促使校办企业和后勤经济实体提高管理水平。

(四)高等学校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日趋复杂

这主要表现在人事改革以来,高等学校对中层领导干部的任用实行了聘用制,形成了高等学校与中层领导干部之间的内部受托责任关系;高等学校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很多科研合同是以高等学校的名义签订的,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与高等学校之间形成了实际的受托责任关系。因此,亟须完善内部审计,更好地评价高等学校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强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有两种,一是独立设置的内部审计部门;二是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的纪监审办公室,并且在行政上受高等学校的领导,在业务上受上级审计部门的领导。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的纪监审办公室这种机构设置方式,混淆了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作用,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开展,降低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关系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有影响,内部审计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领导意志的左右,而且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的员工属于同事,在形式上就不能保持独立,更谈不上实质上的独立,很多时候不能坚持原则,尽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范围狭小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认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是高等学校专门设置的对高等学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的部门,其工作重点是查错防弊,工作范围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物质采购跟踪、基建预决算等方面。狭小的审计范围强调审计的监督职能,忽视了审计应有的服务职能。

(三)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包括从事内部审计所必需的政策法规水平、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审计技能、职业道德素养等等。经过近年的发展,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人员不乏具有审计职称、经济师职称、会计师职称、工程师职称的人员,部分审计人员还具有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从业资格。但是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涉及到高等学校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除了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例如,基建项目的审计涉及到土建、给排水、电照及装饰装修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工程审计这方面的技术力量,让仅有财务背景的审计人员从事基建项目的审计,势必造成审计工作的被动。

(四)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制度匮乏

尽管高等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了一些与审计工作开展相关的内部审计制度,比如: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基建修缮的审计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建设在理念上不够科学、不够重视人员激励、不够全面、缺乏前瞻性、缺乏系统性,明显滞后于高等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对规范和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起到的保障作用有限。

(五)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不够先进

尽管高等学校的财务核算工作早就实现了电算化,但是目前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大多数停留在传统方法上,仅有少数高等学校使用审计工作系统进行审计。在目前高等学校快速发展的阶段,这种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承担不了越来越繁重的审计任务,无疑会影响到审计效率。

三、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对策

鉴于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必要性,针对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

(一)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和无偏见地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保持独立性,审计人员才能自由和客观地完成审计任务,取得期望的工作成果。独立性要求审计人员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鉴于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存在独立性不强的现状,可以设置独立且与财务部门平级的审计部门,让审计部门不受打扰地参与审计工作;内审部门由高校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因为内部审计的直接领导者层次越高,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就越有利于发挥审计的作用;借鉴大中型企业,设置审计委员会评价学校内部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程序的完整性及有效性、听取审计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估、评价内部审计的作用及其工作的有效性、监控外部审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关注大学内部的舞弊预警信号等等;对下属的办校企业和高校后勤经济实体实行审计委派制。

(二)明确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目的

明确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目标可以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指导。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目的不应该局限于监督职能,从其本质上看,还可以为增加高等学校价值、提高高等学校运作效率和实现高等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提供服务。因此,应该将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扩大到评价财务与运营资料的可靠性与完整性、运营的效率与效果、合法性和合规性、资产的安全完整等方面,正确处理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能的关系。

(三)加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

内部审计队伍的业务素质对于提高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水平,推动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和防范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风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该重视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首先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按照内部审计协会的要求来组织内部审计队伍,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财务、税务、统计等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工程、计算机等技术领域,强调事务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书写能力;其次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根据审计工作需要,组织业务培训,帮助审计人员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审计需要;最后应该鼓励审计人员参加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专业资格考试。

(四)改进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

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对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在借鉴国外内部审计先进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实践,创新现有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其次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比如与计算机专业人员联合开发针对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审计软件等等。

四、结语

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受托经济责任也更加复杂,市场规律对高等学校的影响日益显现,这些变化使得高等学校亟须加强内部审计建设。针对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面临的独立性不强、审计范围小、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满足不了要求的困境,高等学校应该予以重视,采取措施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加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等,让内部审计真正在高等学校发挥出其监督和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德兰.关于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理论与研究,2003(6).

[2] 于明静.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会研究,2006(9).

[3] 李百超,赵金文.关于高等学校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7(3).

[4] 教育部财务司.教育内部审计规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范文第3篇

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高校学生档案则是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大学生就业及其今后各单位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目前出境、计算工龄、工作流动、考研、考公务员、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各种社会保险以及升学等都需要个人档案,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相当重要。

人事档案具有以下特点:

全面性

人事档案收存员工的履历、自传、鉴定(考评)、政治历史、入党入团、奖

人事档案

励、处分、任免、工资等方面的有关文件材料,因此,它能记录员工个人成长、思想发展的历史,能展现员工家庭情况、专业情况、个人自然情况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总之,人事档案是员工个人信息的储存库,它概括地反映员工个人全貌。

现实性

由于员工仍在工作,其人事档案则成为人事(劳动)部门正确使用人才、合理解决工资等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直接为现实工作服务是人事档案区别于其他档案的重要标志。

真实性

这是人事档案现实性的基础和前提。人事档案必须做到整体内容完整齐全,个体材料客观真实,才能为用人部门提供优质服务。 动态性

人事档案立卷后,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当事人人生道路的延伸将不断形成一些反映新信息的文件材料。因此,人事档案必须注意做好新材料的收集补充,力求缩短档案与员工实际情况的“时间差”,这就要求人事档案必须打孔装订,以便随时补充新材料。

流动性

人事档案的管理与员工的人事管理相统一,才便于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如果人、档脱节,保管人事档案而不知当事人已调往何处,即“有档无人”,这样的无头档案,保管得再好也无意义。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档随人走”,在员工调走后的一周以内,必须将其人事档案转往新的管理部门。

机密性

人事档案的内容涉及个人功、过等诸多方面情况,有的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有的是个人向组织汇报而不能向他人(包括家庭成员)言及的内心隐秘等等,因此,人事档案属于党和国家的机密,任何人不得泄露和私自保存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向社会无条件地提供服务。即使是处于档案管理机构的个人也不能查阅自己的人事档案。

存档方式

目前国家对于毕业后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档案,一般采取三种管理办法:

一是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事局接收。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

人事档案

备在生源地范围内就业的毕业生和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在生源地就业后办理手续简单方便,而缺点是两年内如离开生源地就业,需重新办理改派手续。

二是把档案留在学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申请档案留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的,学校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学校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这种方式适合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学校诚信度较高,代为保管户口关系和档案不收取额外费用,其缺点是毕业生档案留校只是延长了择业期,与学校没有人事隶属关系,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都不能出具。

三是把档案转至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考研、创业、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易于毕业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缺点是如果毕业生与指导中心交流相对少,则容易造成信息不畅。

作用

目前,毕业生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对档案不了解,也不关心;甚至已经毕业几年,但档案还放在学校;还有的将档案放在家里,更甚者档案早已丢失,似乎“档案没什么用了”。其实不然,在国家公务员的选拔,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成熟的民企在招聘时都要审查相关人员的档案,并以其记载的相关资讯作为甄选人才的重要证据,另外,如办理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出具各种相关证明等也都需要本人的人事档案。总之,现实生活中,人事档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参加工作以后,真正发挥作用的恰恰就是人事档案,如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相关事宜。所以在高校毕业生在毕业的当年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事档案管理科去存放档案(或者有人事档案管理权的单位落下档案,这种情况集中在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单位,公务员单位,学校基本是把学生档案直接寄送到这些部门),存放之后学籍档案就转化成了人事档案!人事档案在当年没有落下的话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有的评定是需要把人事档案落在工作单位所在地几年才可以!

真正能证明学生学习经历的就是该学生的学籍档案,而工作经历的证明就是该档案袋里面的工作档案!

学籍档案里面有本人在各个时期的学籍卡、成绩单、各方面的评语、获奖证明、还有本人的党团材料,全部属于原始材料,不可复制。(学籍档案一般是从高中算走,也就是从你的高考档案开始计算,党团关系的一般是由有党组织部门来接收,有的学校是把学籍档案和党员关系档案一起转档,有的学校是分开转档,即学籍档案一个袋交由自己递交于各地的人事档案管理科或者由关部门递交于各地的人事档案管理科,党员关系则是由自己转交在户籍所在地或者工作所在地的党委组织。工作档案就是工作之后的评级、获奖、晋升等这些材料!)所以,保存好自己的档案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根据有关规定,是要把档案转递给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事档案管理科和有人事档案管理权的单位!

管理制度

人事档案

一、人事档案保管制度

1.目的 第一,保守档案机密。现代企业竞争中,情报战是竞争的重要内容,而档案机密便是企业机密的一部分。对人事档案进行妥善保管,能有效地保守机密。

第二,维护人事档案材料完整,防止材料损坏,这是档案保管的主要任务。

第三,便于档案材料的使用。保管与利用是紧密相联的,科学有序的保管是高效利用档案材料的前提和保证。

2.人事档案保管制度的基本内容

建立健全保管制度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有效保管的关键。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材料归档制度;检查核对制度;转递制度;保卫保密制度;统计制度。

(1)材料归档制度。新形成的档案材料应及时归档,归档的大体程序是:首先对材料进行鉴别,看其是否符合归档的要求;其次,按照材料的属性、内容,确定其归档的具体位置;再次,在目录上补登材料名称及有关内容;最后,将新材料放入档案。

(2)检查核对制度。检查与核对是保证人事档案完整、安全的重要手段。 检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人事档案材料本身进行检查,如查看有无霉烂,虫蛀 等,也包括对人事档案保管的环境进行检查,如查看库房门窗是否完好,有无其他存放错误等。 检查核对一般要定期进行。但在下列情况下,也要进行检查核对:突发事件之后,如被盗、遗失或水灾火灾之后:对有些档案发生疑问之后,如不能确定某份材料是否丢失。发现某些损害之后,如发现材料变霉,发现了虫蛀等。

(3)转递制度。转递制度是关于档案转移投递的制度。档案的转递一般是由工作调动等原因引起的,转递的大致程序如下:取出应转走的档案;在档案底账上注销;填写《转递人事档案材料的通知单》;按发文要求包装、密封。 在转递中应遵循保密原则,一般通过机要交通转递,不能交本人自带。另外,收档单位在收到档案,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字盖章,及时退回。

(4)保卫保密制度。具体要求如下:对于较大的企业,一般要设专人负责档案的保管,应齐备必要的存档设备。库房备有必要的防火、防潮器材。库房、档案柜保持清洁,不准存放无关物品。任何人不得擅自将人事档案材料带到公共场合。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库房。严禁吸烟。离开时关灯关窗,锁门。

(5)统计制度。人事档案统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人事档案的数量。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补充情况。档案整理情况。档案保管情况。利用情况。库房设备情况。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情况。

二、人事档案利用制度

1.目的

第一,建立人事档案利用制度是为了高效、有序地利用档案材料。档案在利用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程度和手续,这是保证档案管理秩序的重要手段。

第二,建立人事档案利用制度也是为了给档案管理活动提供规章依据。工作人员必须按 照这些制度行事,这是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2.人事档案利用的方式

(1)设立阅览室以供利用查阅。阅览室一般设在人事档案库房内或靠近库房的地方, 以便调卷和管理。这种方式具有许多优点,如便于查阅指导,便于监督,利于防止泄密和丢失等。这是人事档案利用的主要方式。

(2)借出使用。借出库房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本机关领导需要查阅人事档案; 公安、保卫部门因特殊需要必须借用人事档案等。借出的时间不宜过长,到期未还者应及时催还。

(3)出具证明材料。这也是人事档案部门的功能之一。出具的证明材料可以是人事档案部门按有关文件规定写出的有关情况的证明材料,也可以是人事档案材料的复制件。要求出具材料的原因一般是入党、入团、提升、招工、出国等。

3.人事档案利用的手续 在通过以上方式利用人事档案时,必须符合一定的手续。这是维护人事档案完整安全的重要保证。

(1)查阅手续。正规的查阅手续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由申请查阅者写出查档报告,在报告中写明查阅的对象,目的,理由,查阅人的概况等情况;其次,查阅单位(部门)盖章。负责人签字;最后,由人事档案部门审核批准。人事档案部门对申请报告进行审核,若理由充分,手续齐全,则给予批准。

(2)外借手续。借档单位(部门)写出借档报告,内容与查档报告相似。借档单位(部门)盖章,负责人签字。人事档案部门对其进行审核、批准。进行借档登记。把借档的时间,材料名称、份数、理由等填清楚,并由借档人员签字。归还时,及时在外借登记上注销。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范文第4篇

一、内部审计在医院经济管理存在的必然性

(一) 政府存在审计盲区

一直以来, 政府审计手段在各界人士心中具有较好的信任度, 大部分部门都选择政府来进行审计。在这种大环境下, 医院很容易忽视自身的相关内部审计手段, 部分医院甚至认为内部审计完全可以摒弃, 采用政府审计就能很好地达到经济的规范管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 医院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 还需要优化自身的内部审计体系。第一, 相关工作人员要在意识上确立内部审计的重要地位;第二, 还需要不断健全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 从而提高内部审计手段对医院财务方面的管理力度。

(二) 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在医院经济管理的不断改革中, 医院的内部审计一直都存在着不足, 相关制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这将导致医院的内部管理能力直线下滑。医院的经济管理缺陷是管理制度中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有些医院并没有创设与自己医院财务情况相融的内部管理制度, 比如有些医院的领导层人物身兼多职, 财政大权一手掌握, 从而导致会计职能不能很好的体现, 媒体也报道了各类相关的医院贪污腐败事件, 工作人员擅自挪用公款等事故频频发生, 这些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存在很大的缺陷。为了应对这类情况的发生, 需要医院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提高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能力。

(三) 相关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均

医院对大众的实际生活起到关键的保障作用, 因此, 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发展和社会的建设有着很大的联系。不置可否, 医院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经过相关的专业能力培训的高素质工作者, 不过因为部分会计员工年龄的不断增大, 其业务能力以及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会有所下降。医院可能会为此遭受到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这类情况的发生, 医院的领导者需要对相关的会计人员进行人才的补充, 完善内部审计体系, 强化医院的内部财务管理能力。

二、内部审计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 对建设资金进行专项管理

在医院的内部控制中, 为医院资金进行节流管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功能。医院是群众健康的安全保障, 一般都会有相关的基建项目。而此类项目通常需要调动大量的医院资金进行基建建设, 而且一般医院的基础建设项目的规模都很大, 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投入, 该类项目的种种特点会引发一系列相关的经济管理问题, 以此需要对医院的建设资金加大管理力度。

(二) 重点优化医院内部财务管理质量

在医院的经济管理过程中, 内部审计手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能够强化医院的内部财务控制力度, 还是医院的内部财务管理的关键之一。医院的内部审计体制能够从根本上反映医院自身的内部经济健康状况, 一个医院如果拥有一个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 那么其内部财务控制质量一定是很强的。内部审计的运作机制是通过对医院的内部经济管理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监控, 确保医院的财务信息准确无误, 将财务收支与资金流动融为一体, 尤其是对相关的财务负责人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三、加强审计的控制力度

积极开展医院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建立完善、健全的执行流程, 确保内部控制力度的长期有效。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 其涵盖了结合医院经济特点产生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 相关部门需要规范的管理制度。以下是为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力度可能涉及的相关因素。

(一) 审查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

医院日常的财务状况, 大部分都是资金的周转流动, 其中包括资金的源头和运动。要想确保资金的安全, 就需要健全和完善医院的内部审计体系。正确判断相关部门的资金使用和源头是否符合规定, 加强监督管理职能。

(二) 审查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这是内控制度审计的重点

近几年来, 医院相关的管理制度在不断优化, 领导层方面也相当关注医院资金的合理运用以及内部审计制度。为了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 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财务收支规范, 要求医院不断补充、修订当前医院的内部审计制度, 确保医院的资金管理制度能够发挥其真正的职能。另一方面, 由于大部分医院还未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 经过长期的执行管理, 在监督力度方面有所下降, 如今的大部分制度都只是一纸空文, 不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有效执行。上述的医院管理缺陷大大提高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率。今年上半年, 广州市几家医院接连发生相关单位出现资金私用等违法事件, 其重要原因是没有严格规范医院的内部资金管理制度, 未能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 甚至有些部门还没有构建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体系, 而有些部门虽然建立了相关制度, 但也只是流于形式。

其次, 持续且不定时对医院的资金涌向进行审计, 改善医院的财务收支情况, 促进医院实现资金节流。对医院的资金管理体现在财务状况的掌握情况, 二内部审计手段变现在对医院财务收支情况的内部控制力度。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挖掘医院的资金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切实加强内部管理, 促进增收节支情况, 避免损失浪费的情况发生, 在院领导做决定时提供决策依据, 进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收益。

四、加强医院财务的管理

(1) 在医院的财务收支情况上, 医院颁布的相关医疗服务以及药品报价都需要根据物价单位的指令来制定收费标准。对收入审计的研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参照物价单位给出的收费规范, 审计先关药品及服务收费是否正确, 有无多收, 是否超出收费标准进行收费等;其次是保证收入核算的准确以及能够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根据医院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收入审计等相关管理制度:需要对财务是否规范, 票据是否真实进行审计, 会计人员能否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使用票据。

(2) 资金数额较大时需要设立专门的审计小组进行审核, 医院的大数额资金使用主要是设备的购置、维修, 基建的添加, 药品以及易耗品的添置, 医院先关工作人员的资金发放等等。上述的相关费用虽然项目较少, 但是单笔金额很大, 如果出现错误变回给医院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 对数额较大的资金项目设立专门的审计小组, 这也是医院内部审计的关键之一。

(3) 医院设备的采购维护以及基建的维修改造需要在相关单位办理支付手续, 审计支付账户, 并且在支付方式和时间上要与合同的信息相一致, 最后确定相关手续是或否完整。当前, 大部分医院在进行设备购置时并没有依照合同内容进行做账记录, 知识将支付状况进行备查记录, 更有甚者连备查记录都没有登记, 在支付资金时会发生以往的情况。因此, 在采用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时, 需要对之前的账户数额进行审计, 防止重复付款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损失。

(4) 大力开展医院的实际财务活动监督工作, 避免浪费和损失, 促进医院的收支节流, 确保不会发生经济违法事件, 保障医院的资金安全。在内部审计过程中, 主要是针对财务各项的收支是否规范合法, 办理手续是否齐备, 是否有铺张浪费的情况出现, 确保计算数额的准确无误。在社会保障等经费方面是否合理合法, 各项物件购置和设备维修等上报项目是否真实, 会不会出现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情况等等。要想达到从根源上解决医院的资金管理问题, 就需要切实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通过对医院财务收支的定期审计, 在还没有发生重大损失前扼杀根源, 让不法分子没有可乘之机。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医院执行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工作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医院的内部审计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综合性的复杂财务管理手段, 要想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对医院经济管理的作用, 还需要医院加强工作人员的审计管理意识,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规范工作人员的业务流程, 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制度。在前人的基础上吸取经验, 如此以往便能让医院的发展走向更为高效健康的道路。

摘要:笔者将通过两方面对加强医院在内审经营管理的力度进行针对性分析。首先是构建一个完善的医院内审经营管理体系, 确保该制度能够有效执行。其次, 不定时对医院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审查, 加强医院实际的经济监督情况审核, 以防发生浪费或损失的情况, 促进医院的经济节流, 防止不法分子进行犯罪活动。

关键词:发挥,医院内审,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小谦.内部审计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 (1) .

[2] 李梁娟.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J].经济管理:全文版, 2016 (7) .

[3] 程敏.浅谈公立医院经济合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办法[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7 (3) .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范文第5篇

经济责任审计, 简单来说, 就是指审计单位管理人员或者单位法人在工作期间所承担的责任。经济责任审计方便查清单位责任人或者管理者在经济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 为政府监察机关、考核干部以及人事部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近年来,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企业的审计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 审计风险的出现机率不断增加, 而一旦审计风险出现, 审计工作就会造成重大的事物, 从而发生错审和误审的现象出现, 这样不仅给单位带来较大的损失, 而且有关人员很有可能要承担法律上的责任。

二、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 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信息缺少精准性

一般来讲, 对某家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其一, 财务审计。财务审计主要是指审计工作人员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 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如果对某些部分有质疑, 必须要及时提出来, 找到真正的原因, 并且明确部门或者个人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其二, 采取有效的计算方式将单位的各项绩效评价指标计算出来, 而且对比被审计单位的指标, 找到问题所在和差异。其三, 根据之前两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客观公开的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责任。由此得知, 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各项信息是否正确, 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责任的最终结果和正确性造成影响。但是在我国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信息缺乏较高的准确性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 许多企业采取较为隐蔽的盈余管理方式将财务报告中假信息掩盖, 导致经济将责任审计人员在判断上出现错误, 从而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缺少精准性。

(二) 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

审计的独立性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 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从过程到结果均是公正客观的。但是在实际审计中, 审计人员可能会面临诸多问题, 其独立性面临极大的考验。比如, 审计人员可能会审查和评价自己以前负责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的私人关系、审计人员受到来自单位内部或外部的压力等等。若不能从根本上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 这样必定很有可能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甚至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合格

大多数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 都只是完全照搬审计领导干部《述职报告》的相关内容, 评价其实际履职情况, 造成其审计风险系数的加大。第一, 经济责任审计无法涉及述职报告中全部内容, 随意引用有可能造成对尚未核查或者没有涉及有关事项做出准确的评价;第二, 有可能造成审计评价和审计已发现问题两者之间出现冲突, 在经济责任审计时, 《述职报告》中的内容以描述工作业绩为主。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一) 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为了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首先以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为切入点。首先, 要求所有的审计人员应该持证上岗, 对于一些处于重要岗位的负责人还要拥有会计资格证书, 进而保证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都达标, 其次, 要求审计人员可以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动, 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创新。作为审计部门, 必须要注重审计团队的建设, 增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 通过相互交流与学习来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道德, 禁止审计及人员不按照审计程序和审计规章流程, 进行随意的审计。同时, 现如今社会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审计人员需要积极学习现代网络技术, 而且利用所掌握的现代网络技术来拓展出更多新得的审计信息来源渠道。在实际审计中, 必须要借助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进而获得更加完整全面的审计资料, 在最大限度上降低经济责任审计的漏报风险。

(二) 及时找到经济责任审计中所关注的重点

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关注的重点是审计单位资产、负债的真实性, 保证企业资本的增值保值, 关键是负责目标的完成情况, 审查经济活动是否合乎法律, 重大经营决策是否具有科学性, 确保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 对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的执行和构建情况进行审查, 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将事情的主要矛盾及时抓住, 避免出现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四、结语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可以对单位管理人员进严格的监管。结合经济责任审计所获得的结果, 可以更加科学的选拔管理人员。因此, 有关单位或者部门在发展中不能忽视自身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中容易涉及风险, 充分发挥出经济审计的重要作用。

摘要:自从推广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以来, 许多单位已经取得显著的效果, 有效增强了对相关领导人的监督, 防止出现腐败情况, 加快了国家法制体系的建设。但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面临更多的风险, 这些对推行经济责任模式有不利的影响。因此, 必须要采取适合的防范措施, 及时消除和识别风险, 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自身应具备的价值。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 王光健.浅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与防范[J].会计师, 2018 (16) .

[2] 赵临东.试析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成因及防范[J].法制博览, 2018 (22) .

[3] 王宏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J].知识经济, 2018 (15) .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范文第6篇

提高认识, 准确定位。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必须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使命感, 准确定位, 采用各种合适的审计方法, 正确协调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 积极处理发现的各种问题。

强化宣传, 获得支持。经济责任审计主审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作用、意义等广泛宣传, 使被审计领导干部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在维护财经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而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地开展。

二、严控风险, 保证质量

制定方案, 提高效率。经济责任审计主审为了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全面提高审计效率, 应善于收集信息, 进行细致的分析判断, 明确审计重点, 有的放矢地制定审计方案, 提出审计总体目标, 制定具体措施, 确定人员分工, 保证审计重点涵盖其中。

结合实际, 深入分析。经济责任审计主审要善于利用已有审计成果, 结合实际情况, 对被审计单位业务工作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既要抓住普遍性问题, 又要关注具有地方特色的问题, 把审计工作做出特点;还要善于结合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深入分析, 使经济活动向监督过程延伸, 关注审计中发现的关键问题, 提高审计效果, 以资金运作为主线, 将问题深查到底。

三、夯实基础, 理清思路

强化监督, 提高成效。在审计时, 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应该紧紧抓住涉及群众利益的审计重点、难点, 强化对资金、民生工程的监督, 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 对经济责任加大追究力度, 使问责、问效两相融合, 有效提高审计整体成效。

突出主题, 围绕主线。在经济责任审计中, 要重点突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这个主体, 在审计内容上, 对领导干部的权利运行状况围绕主线进行系统审查。主线包括领导干部是否廉洁自律, 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 被审计部门和单位是否能做到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任职期间重大财务收支活动是否正常等。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应该围绕以上列示主线, 做好审计工作。

四、严格程序, 抓住重点

调查全面, 充分准备。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在进行审计之前, 要做好审前调查, 为审计做好充分准备, 如采取审前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 进行全方位了解。在与其他审计单位的沟通中, 通过对各种财务资料的分析, 找到疑点和突破口, 进行精准判断, 提高审计效率。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 应做到详细、科学地制定审计方案, 对审计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确保实现审计目标, 为撰写审计报告提供有力事实依据。

抓住重点, 改进方法。在审计实施时, 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必须抓住重点,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 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收到良好成效。在审计过程中, 经济责任审计主审要善于采取多变的审计方法灵活安排审计项目, 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要尽快安排, 将审计与审计调查紧密结合, 加大问题的查核力度, 对审计中发现的疑点进行延伸审计, 追根溯源, 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认真复核, 报告严谨。在撰写审计报告时, 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必须对审计报告进行细致全面的复核, 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公平性。报告应做到事实清楚、目标明确、证据充分、法规正确、处理合理, 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评价客观。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在撰写审计报告时, 要做到文字条理性, 详细描述财务运行情况, 客观反映审计中的问题且处理适当。

五、公证审计, 运用结果

审计评价, 客观公正。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重大经济决策执行情况严格审计, 确保在审计权限之内的审计结果客观公正, 报告通俗流畅, 使相关部门能够真正用得上。

严格管理, 整改到位。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对于审计结果要定期检查、追踪问效, 对拒不整改的要进行通报, 确保审计整改落实到位。审计完成后, 经济责任审计主审还应对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分级管理、分级督查, 保证审计结果的充分运用。

六、勤于学习, 提升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主审不但行使部分业务管理的职能, 还要具有掌握审计细节的把控能力, 其职责贯穿项目始终, 直接影响审计的成果。经济责任审计主审不但要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突出,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才能、良好的协作能力、创新的审计观念。

早作谋划, 全面考虑。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必须对各项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未雨绸缪, 及早准备, 全面谋划, 使工作安排条理清晰, 善于全方位思考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建议。

善于动笔, 用心思考。经济责任审计主审要善于对遇到的审计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 找到问题根源, 归纳问题本质, 这就需要经济责任审计主审提升写作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坚持练笔, 归纳和整理思路。每当审计某个项目结束后, 就要对项目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入总结, 融会贯通, 不断提升审计能力水平。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财务收支与相关活动进行审计, 从而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主审是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对于加强干部管理、监督预防腐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应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保证质量,抓住重点,公证审计

参考文献

[1] 兰海清.如何当好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审[J].审计月刊, 2017 (4) .

[2] 石泉田.浅谈如何做好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J].财经界, 2016 (30) .

[3] 汤翠芝.浅谈如何做好优秀审计项目[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8) .

[4] 张妍雅.基于行为审计角度的经济责任界定路径研究[J].时代金融, 2017 (8) .

上一篇:如何写辞职书范文下一篇:儿童身心健康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