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2023-10-24

农业机械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把会计信息化推向了高潮,虽然现阶段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和应用还十分有限,但也逐渐意识到管理会计应当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实现信息的自动化管理。本文通过对管理会计信息化近几年来的发展探究,研究其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不难看出,在云计算的环境下搭建起来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关键词]管理会计;信息化;ABC作业成本法

[ DOI]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26. 100

1、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背景概况

管理会计最早出现于19世纪早期。而在我国,管理会计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进行传授,直到近几年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1999年,我国提出了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会计信息化将网络的办公自动化运用到了会计中去,通过高速的信息网络,对收集来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处理,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实现了信息共享化,是科技网络迅速发展必然产物。管理会计信息化即是将管理会计与信息化相结合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会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会计信息化是相继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会计电算化、财务一体化后的又一次会计领域的浪潮,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2.1 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管理会计本身就具有深厚的管理思想。在会计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人员的责任早已不仅仅局限在做账、做报表等,而是需要将管理会计的各种理论运用到财务软件中,财务人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只有这样,财务人员在信息化的浪潮中才能不被淘汰。管理会计信息化所建立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以看成是管理会计和信息系统的一个集合,即用现在系统方法,对各种财务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处理,来帮助信息使用者快速有效作出决策。管理会计信息化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帮助管理者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分摊风险。

2.2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领域

我国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运用领域,是从单一领域向整体建设发展的。在单一领域方面,例如预算管理信息化、成本管理信息化、业绩评价信息化等方面,已经逐渐成熟并不乏成功的案例,而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建设,依旧仍重而道远。

信息化在中国企业成本管理应用领域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以ERP系统中的功能为主流的大部分是以失败告终的,但在作业成本管理领域,信息化依旧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为此,本文主要针对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领域进行探究。管理会计的发展不是飞跃性的,而是持续渐进的,而ABC作业成本法可以说是关键性的一步。如今,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制造业以及部分服务业。许继电气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例子。许继电器采用作业成本法来确定成本信息和实现其战略目标,通过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对成本查询与分析以及未来成本的预测,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还能够满足不同层面的信息需求。然而,如果没有计算软件以及云计算平台的支持,许多工艺复杂的大型企业根本无法完成成本核算或者获得精确的生产参数。王平心等也曾介绍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西安农业机械厂的经验。由于成本核算对一个企业有着决定性作用,可见ABC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对信息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将作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理念融合进信息系统,是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2.3管理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并不成熟,在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以下不足。

(1)财务工作者的管理意识不够高。中国的财务工作者是不缺的,但据统计,80%的人只能从事记账等基础性工作,既懂财务又懂战略决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十分紧缺的。现有企业的财务人员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创新意识,都直接或间接阻碍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2)管理会计信息化所依赖的企业内控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目前仍有许多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考评系统不够完善,落实得不够具体等,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管理会计的作用。

(3)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度不够。目前,管理会计信息化较多的仍是被一些信息化较高的大中型企业实施,而对于小型企业而言,由于自身条件的阻碍以及发展的因素,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中小型企业中的运用并不理想,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4)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缓慢。在我国,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于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重视远于管理会计,再加上管理会计软件的落后,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许多模型都无法得到应用,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较低,发展缓慢。

3、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对策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依旧面临着许多阻碍。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应对未来发展对策。

第一,提高财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受教育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计的许多基础性工作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办公,因此并不乏一般的财务人员。但是对于既懂财务又懂战略决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却依旧十分稀缺。国家必须注重对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严格控制教学质量,充分重视综合素质,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理念,而不仅仅是将管理理念停滞于管理层。只有这样,才能将管理会计信息化落实到企业。

第二,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是管理会计信息化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要为管理会计信息化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制定适合企业的考核制度。例如责任考核制度,有助于将成本控制与责任部门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日常工作进行分权管理,各层管理人员都能在权限内搞好管理,并通过绩效考核来激励员工,给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

第三,加强中小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推广。首先应该对中小企业强化引导与促进,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出于对投入成本与实施效益的担忧,一直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大门外徘徊。对此,政府应该为这些企业免费提供包含账务、报表等基本功能的会计核算软件,营造信息化氛围,促进信息化的实施。

第四,加快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化的程度是由对财务软件的利用程度来决定的,所以财务软件的功能与思路也引领着企业的发展。例如,开发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系统技术平台迫在眉睫,只有建立了统一的企业信息化技术平台,数据才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整合,才能使管理会计信息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企业应尽快实现XBRL技术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集成与融合,来达到数据的集成与最大化利用。

除此之外,构建合适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尤其是法律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只有在健全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下才能实现,其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才得以有效地运行。

尽管我国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上,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但总体来说,我国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认知还是十分有限的。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企业只有把管理系统搭建在云平台上,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浪潮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农业机械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我国电子商务刚刚起步,农业电子商务更是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只有全面客观分析我国电子商务的各种优势与劣势,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整合农产品流通,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的农产品流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将我国农业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文章针对我国农业特点,分析了网络模式下的农业信息化,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 农业信息化

一、引言

电子商务是在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人,系统化地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将电子商务引入农业系统,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可以提高农业的科技化和信息化,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改善中国农产品产销、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讲究高科技、高集约、农工贸一体、多元化和综合性,是一种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电子商务技术可以消除传统商务活动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时空障碍,从传统模式下的农产品流通,发展到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整合农产品流通,减少流通费用,使供需双方直接在网上见面,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经济效益,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户进行广告宣传、信息搜寻、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的成本费用,可以突破农产品从小农户迈向大市场的瓶颈,成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产品经营市场化的强有力的手段。

二、互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互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不论是从建立商业模式的角度,还是考虑操作规程的实施而言,似乎都要比其它的产业如工业、服务业的推广应用难得多。现阶段,我国农业网站基本上覆盖了农业领域的各个方面,农业电子商务功能和农村信息服务日益增强,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市场流通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引起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在农业领域应用信息平台,实施电子商务,对改善我国的农业价值链和提高农业竞争力具有很大帮助。从单纯提供信息到大环境成熟的条件下实现面向终端客户的商务服务,是农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目前,我国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信息服务模式,这是我国开展农业电子商务采取的最主要和最常见的一种模式。具体表现在通过手机短信、终端机、电话机附加信息传输功能、电视机加机顶盒等方式来实施信息服务功能。商务对象主要面向农民,也有一部分兼顾涉农企业。目前应用于农业的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各类软件、通信、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3S技术与计算机自控系统的综合应用等,力图实现农业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和全程智能化。

三、网络模式下的农业信息化

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整合农产品流通,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的农产品流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农产品的网上交易,这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对改善中国农产品产销、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网络技术,可以组成“虚拟公司”,将分散开的千家万户农民组织起来进行规模生产和经营,或进行一种点对点的针对性生产;利用电子商务的实时性和交互性,农民可以向网上的购买者展示农产品的特色;利用跨地域性和时间性,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和销售时间。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使各个农户自主经营的权利得到了最充分的保证,同时又由于承担了一定的信息功能而具有实体性。网络模式下的农业信息化,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如下两个方面。

1、实现农产品的在线交易

农产品的在线交易与其他商品有所不同,农产品属于低值、易腐蚀、科技含量低、规格不一的商品,尤其鲜活产品的物流问题,相对来说在线交易的成功率比较低,条件要求更高。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有关农产品的拍卖信息,约定具体时间、地点来招集竞拍人,成交后电子商务公司向买卖人收取相应的佣金。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垂直型综合服务社区及网上洽谈、拍卖、直销等全方位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网站,可以将增值内容和商务服务平台紧密集成,通过网上大型B2B农产品交易市场,涵盖果蔬、粮油、食品、饮料、水产、肉禽蛋、花卉、饲料、畜牧、服务等各行业,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销、消费以及农业科研、行政等单位,提供一个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桥梁,让农产品能够迅速找到买家,让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迅速找到所需的农产品;也可以将农产品信息要进行深加工,综合处理分析后,按地域、品种等分类发给相关企业。

2、加快了农业信息化进程

与传统农业最显著的不同是农民可以不用亲自到田地里操作,而是坐在办公室里通过鼠标操作,就可进行施肥、灌水、各种环境资料的采集;农场的各种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分析,一系列的农事活动如耕种、田间管理、收获与运输、产量评估预测等都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系统、遥感监测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协调各项作业完成;农民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各种信息资源,例如天气预报、农产品供应、科技信息等,以制定最佳生产与销售计划、确定优化管理方案。通过计算机与农机的结合,逐步实现农业耕作的自动指挥和控制(定位、定量和定时),即现代化的精准农业,以指导和帮助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村通讯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装备的信息化,加大对信息源的整合。要在公司内部设立信息化专家坐席,专职负责整体策划,加强对农业信息源的整合规划更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系统,整合人力、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资源。一是实现农田基本建设信息化和自控化。二是农产品的仓储内部环境因素变化的滥测、调节和控制完全使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运行。三是畜禽的棚舍饲养环境的测控和工作完全实行自动控制或人工遥控。

(2)农业技术操作的全面自动化。一是实现农作物栽培管理的自动化。对于各类蔬菜采用岩棉栽培、袋培、水培、营养液膜栽等方式,可以通过电脑调节环境因素和栽培措施,进行监控和管理。二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信息化和自动控制。实现信息的自动传输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由计算机分析数据并进行模拟运算,确定最佳的管理方法,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三是畜禽饲养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可以通过埋置于畜禽体内的微波器或微型电脑及时发出家畜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状况,通过计算机模拟,判断畜禽对于饲养条件的要求,及时自动输送、饲喂配方饲料,实现科学饲养。

(3)农业经营管理的信息网络化。一是建立适合各农业生产单位自身的计算机网络,及时了解信息。二是通过省、全国、全球的信息网络如因特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按照市场需求选择生产和合理销售自己的产品,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三是通过全球信息网络,广泛获取各种先进的科技信息,选择和学习最适用的先进技术,了解市场行情、政策信息,按照市场需求和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及时进行模拟决策,优化配置和销售产品,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改造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使之和市场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农业产业化的建设需要软、硬两方面的支撑,其实现要以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信息技术为重要依托。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通过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兵: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分析[J],中国信息界,2006(22).

[2]姜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

[3]曹暕: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分析[M],新西部,2007(4).

[4]郭瑞林、刘庆红、王艳峰: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内涵、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9(2).

农业机械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阐述了基于ASP.NET的农业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依据西部地区一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企业信息管理需求,采用基于B/S架构ASP.NET技术,以SQL Server2005为后台管理数据库,设计开发了一个便于集中管理、交互性强的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农业中小企业生产管理中涉及的农户、产品、种养品种、生产合同、农户扶持、产品收购及产品销售的出入库等的信息管理操作。

关键词:ASP.NET;农业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现代农业企业,特别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企业产业化后,对实现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改造的需求,与日俱增[1]。国内外,专为农业企业定制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甚至ERP系统已经不少。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非农企业投资农业成立了农业中小企业,但管理层人员较少,下属基地比较多而分散,管理人员不足,投资者和管理层员工与各生产基地相隔遥远,维护管理信息系统能力有限,不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又导致市场中现有产品难以适应管理需要。因而依据自身需求与企业实际情况,构建一个便于移动办公、集中维护,网络资源占用少,能实现远程操作,安全而可靠的Web应用程序来进行信息管理尤其必要。

1开发背景

该文的研究是基于重庆祥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该公司是一家集种、养、加工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产业+基地,公司+农户的地方农业企业,目前几个主体经营单位位于重庆的一些远郊区县,且随业务发展还会在更多地方设立分公司。公司中、高层管理团队远离其农业生产、加工基地及其销售分公司,各个基地之间也相隔遥远,各个生产基地的生产管理人员只具备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维护管理信息系统能力有限。因此,祥云公司希望能构建一个Web应用程序来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

2系统的需求分析

根据对重庆祥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实地考查,对公司管理人员进行调查访问后,明确了本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需要达到如下功能:

1)按区县、乡镇、社组三级区划组织管理农户信息,管理业务合作单位信息。

2)管理区县、基地中的员工、主营的农业生产品种及其对应的产品种类、生产资料信息。

3)以在区县下设立的产业基地为主体,与农户进行种养合同签订,制定种养计划。

4)在种养合同基础上,依据种养计划的实施确定对农户种养生产提供初期资金、生产资料的扶持管理。

5)对生产出的产品、扶持农户的生产资料等进行采购、收购、销售、扶持等出入库管理。

6)能实现多维度的查询及容错修改。

7)能实现基于用户角色进行系统权限的分配与管理。

3系统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数据库主要分为:用户及权限管理、农户管理、生产及农户扶持及产品采购销售与库存管理四个部分系统,选用SQL Server 2005作为DBMS。其中生产及农户扶持部分主要包括:sc_HeTong(合同)表、sc_PinZhong(品种)表、xs_ChanPin(产品)表、sc_ZhongYang(种养)表、sc_FuChiHeTong(扶持合同)表。图1为该部分表结构及关系图。

4程序编码实现

本系统采用B/S作为体系结构,可为今后数据库和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改造打下良好基础。在B/S结构中,只有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浏览器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Web服务器端处理,实现对数据库服务器的操作,形成所谓三层结构。具有无需开发客户端软件,可以跨平台操作,易于和Internet连接等优点[3]。

微软公司推出的ASP.NET是用于形成Web的应用程序的内容丰富的编程框架,提供创建动态Web应用程序的全新编程方法,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比以往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功能。作为.NET框架的一部分,ASP.NET在任何安装了该框架的地方都可以使用,ASP.NET不再是一个附加部分,而成为一个标准设置[4]。本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2005作为开发平台,采用C#作开发语言,该版本中的ASP.NET 2.0引入了一组新的功能,以减轻开发Web应用程序的编码工作。其增强功能包括:更有效的ADO.NET数据访问,对最新Web服务标准的支持,以及基于设备的开发的扩展功能。

4.1系统的用户权限控制

本系统的主界面采用框架布局,任何操作都在一个主页面default.aspx中调用其他子页面完成,使得站点中页面的名称不致外泄。在default.aspx页面的左侧,采用导航控件ViewTree进行页面导航,控件的各个Item,由后台程序代码根据登录的用户名、用户所属的角色、角色对应的权限表动态生成,有效实现了根据权限显示ViewTree菜单项,达到用户权限的控制,增强系统安全性。下面为动态加载用户菜单的方法代码。

protected void addTree(int ParentID, TreeNode pNode)

{

//获取用户角色

int account;

string accountSql = \"select account from sys_user where username=’\"+Session[\"username\"]+\"’\";account = Int32.Parse(operateData.getTier(accountSql));string rightStr;//获取角色权限字符串

string rightstrSql = \"select rightstr from sys_popedom where account=\" + account;

rightStr = operateData.getTier(rightstrSql);//获取角色的权限导航列表

string SitMapStrSql = \"select * from sys_SiteMap where id in (select * from dbo.f_split(’\" + rightStr + \"’,’,’))\";

DataTable SitMapDataTable = operateData.getRows(SitMapStrSql);//根据权限导航列表,在TreeView2中添加节点及子节点

DataView dvTree = new DataView(SitMapDataTable);//过滤数据,选择当前父结点下的所有子结点

dvTree.RowFilter = \"[Parent] = \" + ParentID;

foreach (DataRowView Row in dvTree)//循环当前所有子结点

{

TreeNode node = new TreeNode();

if (pNode == null)//如果当前结点为根结点

{

//显示结点的文字信息并加入TreeView2中

node.Text = Row[\"Title\"].ToString();

TreeView2.Nodes.Add(node);//添加为根结点

addTree(Int32.Parse(Row[\"ID\"].ToString()), node);//递归调用,把当前结点作为根结点继续添加所有子结点}

else//如果当前结点为子结点

{

//显示结点的文字信息并加入链接地址

node.Text = Row[\"Title\"].ToString();

node.Target = \"main\";

node.NavigateUrl = Row[\"Url\"].ToString();

pNode.ChildNodes.Add(node);//添加为子结点

addTree(Int32.Parse(Row[\"ID\"].ToString()), node);//递归调用,把当前结点作为根结点继续添加所有子结点

}

}

}

4.2子页面的多功能布局

为了杜绝频繁的页面调用与跳转,增加系统的用户体验效果,本系统在各个子页面中充分发掘了Menu、MultiView及GridView服务器控件的组合使用的强大功能,实现了类似Windows程序中的选项卡功能,并用类的私有字段flag记录不同的操作状态,轻松实现了数据库中同一种对象的添加、查询、修改与删除功能能够集中在同一个页面进行处理,而不致错乱,同时还实现了数据的组合条件查询。

比如,在“员工管理”页面中,“添加新员工”与修改一个已存在的员工信息是页面的同一部分完成的,而“查询员工”则是另一部分实现,但这两个部分却是位于同一个子页面中,采用两个不同的View容器控件进行界面布局,两个控件又同时位于一个容器控件MultiView中,通过Menu控件的事件代码来控制两个View控件的显示,从而实现了“选项卡”功能。同时,利用页面类的静态变量flag的不同状态值加以区分,并控制整个页面的.cs隐藏代码的运行流程,实现不同的功能。图2为选项卡的运行效果截图。

5系统性能测试

1)测试用例

在本系统的代码编程过程中,即对各个页面的功能进行了测试,因此在此只论述系统的集成测试。

在本次系统集成测试中,假定公司在合川区古楼镇开办的枇杷生产基地,与1 00多户农家签定枇杷的种植合同,合同约定每记种植一定数量的枇杷树,承诺五年内,以保底价方式收购农户收获的枇杷,并在签约初期由基地向各农户提供一定金额的起动现金,一定数量的农资物品实物进行生产扶持。

2)测试运行

系统测试按如下流程进行系统测试:以管理员slsun的用户名进行系统登录后,管理区县、乡镇、社组;管理基地、户主、产品、品种;管理合同、种养计划、扶持合同;进行生产资料采购入库;进行扶持兑现出库;进行自营产品收购入库;自营产品销售出库。图3为种养计划测试运行截图。

3)系统性能分析

通过在程序编码过程中的页面功能测试,以及根据前文所述的系统集成步骤进行数据测试后,程序运行流畅,程序界面统一、协调、美观,结构紧凑,代码重用率高;程序通过IE浏览器运行时,其URL地址始终显示为同一页面地址,具有一定保密性。基本能满足前文需求分析中所设定的系统功能,比较适合中、小型农业企业进行生产、销售及农户基本信息方面的管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

6结束语

到目前为止,该系统运行基本稳定,能满足重庆祥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信息管理的基本需求。本系统具有开发周期短、开发成本低,功能适中、流程简单,技术较先进、可扩展性强,安装部署方便,运行维护工作量小,重要设备便于集中托管等特点,适合西部地区农业中小企业的企业信息管理应用方面。因为时间、人力因素限制,本系统难免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对企业的需求调研还比较单一,没有很详细地对系统抛出的各种异常进行分类处理,执行效率的考虑还不够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林建.ERP在现代农业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0(10):62-63.

[2]吴再海,张增武,张书金,等.NET技术B/S结构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研发[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9)32-38.

[3]鲍学阳.ASP.NET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17.

[4]马思红.论计算机ASP.NET[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4):721-724.

农业机械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生态农业;发展

一、传统环境下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瓶颈”

(一)气候缺陷

农业种植与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黄陂区位处我国湖北省东部偏北,黄金水道长江中下游临近黄陂南端,北部依偎着大别山南麓,水域和山脉构成黄陂区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渐倾斜的地势。黄陂区水资源并不缺乏,无愧于百库千渠万塘之雅称。

黄陂区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具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这极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黄陂区多种植水稻,气候特征无疑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与水分。当然利弊相依,黄陂区虽多降水,但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也是个致命的缺陷,农作物生长不稳定。冬春季节寒潮天气使水患灾害频发,农作物收成极其不稳定。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年来不断向城镇流动,是我国现存的普遍现象,也是黄陂区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与突破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呈现了很多方面矛盾。

黄陂农村人口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不惜背井离乡,纷纷进入城镇打工谋生。在给家庭增进经济流入的同时,也引发了农村劳动力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白叟幼儿留守于农村,家中劳动主力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向愈加明显。

而往往留守于黄陂乡村的老人与小孩,并不具备足够的务农能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诱发了一系列问题。农田因缺少人手垦植而被遗弃至荒芜,农业产量也因此直线下降。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了许多问题,农村文化水平普遍下降,缺少青壮年和较高文化水平的人群,向农村投入的建设性资金也因缺少劳动力而无处可施。

(三)农业技术落后

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提升对生产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传统环境下农业技术落后,大大制约了黄陂农业产量增长。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传统环境下的黄陂仍然处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模式,耕作辛劳,生产效率低,农业器具也是沿用的传统的人工器具,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还很落后。

二、生态农业信息化应运而生

当今世界正处于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的转变,黄陂经济与需求的大飞跃使传统农业也向生态农业转变着,农业信息化也就应运而生。

社会信息化发展得如火如荼,农业信息化是其分支,农业信息化是黄陂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的需求与发展,同时又促进着人类社会的上升与革新。农业信息化的来源是农业电气化,根本是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信息化是农业智能化的条件,是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内容和重点。

农业信息化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体现。数据为王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黄陂农村社会需求和发展战略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计算机等高科技因素的产生,人们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将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农业、工业、手工业等等,由此,充分利用高科技的农业信息化趋势应运而生。

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的推动。信息技术用于农业生产中,从根本上解决了黄陂在传统农业中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监测到病虫害的发生期和发生量,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及时防治,减轻农作物受病虫害干扰,同时合理适度利用现代科技,开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防治污染环境,现如今黄陂区已形成良性循环的综合系统。黄陂同样也引入了遥感技术,实时检测自然灾害,成功统计农业资源。引入气象卫星预测多变的天气状况,让农民能提前做好防护工作,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黄陂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农业信息化使生态农业得到保障。

三、生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农业正在由传统的保障粮食安全到提供安全食品转变,象征着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变。

生态农业信息化是新世纪的娇子。黄陂区若想有序的过渡到现代农业,就必须增大对信息科技的依赖度。和黄陂过去的传统农业相比,黄陂现代农业是一个拥有产前、产中及产后三大领域的综合产业,它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其次,黄陂现代农业的经营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通过统一和规范的标准产品和知识型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实现了黄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发展。

对于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黄陂地区在以下几个方面卓有成就:

1. 该地依托其发达的网络系统,构建“农村移动通信网”,有效的消除了数字鸿沟,让农民能够使用最基本的网络协助农业发展。例如,在电商平台上出售农产品等方式。

2. 为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网”,黄陂区通过引入移动网络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同时将农村市场负担得起的品牌手机引入黄陂农村供普通老百姓使用。

3. 通过一流的网络业务,创建“农信通网络平台”,进而来搞好信息工程,用信息来帮助该地农民走上小康之路,改善生活质量。

4. 通过各种渠道综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农民提供周到且实用的服务,为农民创造价值,让农民受益。

四、农业信息化背景下国外生态农业发展方式对黄陂区的启示

(一)缺水少地也能做好生态——以色列

以色列属于夏季炎热的地中海气候,由于长时间高温少雨而严重缺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色列应用了滴灌和其他微灌技术,使该地农业在缺水的情况下也能正常生长。

黄陂区虽不缺水资源,但在冬春季节水旱现象也时有发生,若能采纳以色列滴灌和其他微灌技术,定能应对季节性水旱问题,农业作物也能得到稳定生产。

(二)严格的德国生态农业

德国在十九世纪就有了生态农业的观念,德国人严谨的习惯在农业上也有充分体现,他们对农业化肥有很高的要求,不使用有害农作物生长的的化学肥料和杀虫剂,代而取之的是机械化大规模操作,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附加原料全部来源于纯生态农业绿色生态产物。

黄陂区地处我国东部平原,土壤较为肥沃,但近期由于过度的耕种开发黄陂不少地区出现了土壤酸性化沙土化的现象,学习德国绿色耕种,绿色加工,合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进行绿色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黄陂生态农业模式化,构建标准体系,需搞清楚生态系统内部各模块的构成,尤其是模块间的联系以及由此引起的技术变化。

五、农业信息化对生态农业的影响

随着黄陂区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协会+农户”、“公司+农户”、“大户+小户”等多种新兴组织模式,为我国农业集约化高效化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农业信息化有利于调整生态农业经济体系,促进黄陂经济飞跃增长

需求决定供给,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决定市场方向,而市场方向需要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来预测,所以是否能够掌握黄陂周边地区、我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农业市场信息就显的尤其重要。

由于黄陂不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严重的道路交通问题,农产品市场信息很难及时掌握 ,导致农产品严重滞销。为了避免生产和需求不匹配的情形再次发生,加强生态农业信息化建设,让农民更快、更好、更准确的知晓市场供求信息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二)有助于农产品市场经济服务系统得到完善

一个成功的生产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就是能够及时知晓、完全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并能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频繁的市场需求变化。他们往往通过市场信息就可以基本预测到近期农业市场的大致走向。农业信息化将帮助农民更好的做好农业安排,生产市场导向的生态农业产品。同时,也可以让农民们及时了解到农业生产中的不足,以便于做更好的调整。

(三)农业信息化可以促进生态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代农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之一,解开了不少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症结,生态农业的完善同时也少不了市场经济的持久推动。

在现代信息经济的推动下,市场资本和劳动力、耕地资源等传统农业经济因素被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由此产生了黄陂区大力施行的O2O模式,繁杂的生态农业资源也得到了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高万林,李桢,于丽娜,王 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03).

[2]王儒敬.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与应对策略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03).

[3]杜清,王建武,李志贤. 生态农业 模式标准体系构建探析[J].中国农业通报,2011(08).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

农业机械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立足农业生产实际,论述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情况,分析其在智慧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从服务意识、体系构建、队伍素质等方面,提出完善气象服务体系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气象信息服务发挥应有的作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体系;智慧农业;精准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气象信息服务提出较高要求,使得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精准性明显提升,有效规避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大幅提高,使农业生产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气象信息服务站利用各种先进的系统和技术,使气象信息服务更加精准,助推现代农业平稳快速发展。立足农业生产实际,论述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和完善策略,以期发挥气象信息服务应有的作用。

1 气象信息服务及其发展

气象是指大气中各种物理现象与过程的总称,包括风、云、雨、雪、光照等,其与气候、天气等在内涵上有着明显区别。传统的气象信息服务操作单一,主要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气象信息服务产品,满足日常生活对天气情况了解的需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中明确提出气象现代化发展目标,为我国气象事业指明了方向。当前,气象信息服务以多媒体网络为平台,借助现代气象监测技术自动收集、分析和整理气象数据,然后通过手机、平板、网站、新闻、广播等渠道告知农民,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规避气象灾害的作用更强。

近年来,气象信息服务的精准性明显提升,有效规避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基于B/S结构构建气象信息服务站,为广大农户提供形象具体的气象信息,有助于农民更好地了解气象变化。农民收到气象信息后,对灾害性质有大致了解,并根据气象提示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

2.1 利用遥感卫星技术指导农事活动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基于B/S结构的气象信息服务站,为广大农户提供形象具体的气象信息,有助于农民抵御气象灾害的不良影响。可以说,智慧农业成为继工业农业、科技农业后又一发展新趋势,通过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气象信息来指导农事活动。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在实现耕地可视化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卫星技术建立农作物生长模型,帮助广大农民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预估生产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以便能够灵活调整用肥用药方案,提高水肥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在经济作物生产中,依托传感器、水肥系统等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服务,并结合气象阈值所提供的灌溉依据,在降雨时直接执行延时灌溉指令。在此过程中,降雨量、延时灌溉时限、避免低温对农作物影响等信息,与气象、土壤等数据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农业部门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实现数据互通共享,使气象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

2.2 利用实验监测站提供精准气象数据

通过气象实验监测站监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数据,并以此作为确定农作物全育期和各个生育关键期的依据。同时,气象站实时监控风向、风速、温度、光照、降水量、土壤水分、测土施肥等气象要素,为农业生产提供详实全面的数据。

依托气象APP实现实时服务与预警功能,及時向农民提供气象预警和灾害评估信息,并根据灾害发生概率提供科学的预防意见,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尽可能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另外,通过APP直接向农户发送农业技术等信息,并根据气象分析结果提供精准服务,有利于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近年来,气象信息服务站引进各种先进的系统和技术,使气象信息服务更加精准,与当地地理信息的融合更加深入,可为广大农户提供个性化、可视化的气象信息服务。

3 依托气象信息服务保障农业生产的应对之策

3.1 强化服务意识

在面向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强化责任意识和坚持气象发展方向,严格执行“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站台”的建设要求,做到实时监测和准确预报。同时,加强服务主观能动性,提高气象信息服务敏锐度,想政府之所想,急社会之所急,念百姓之所念,以优质的服务态度推动气象信息服务立体化、多元化发展。不断完善气象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建立涵盖多元主体的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并改善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产品,切实满足广大农户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3.2 构建综合性信息体系

为发挥气象信息服务的作用与价值,还应构建完善的综合性气象信息服务体系。不断推进各部门的交流合作,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共享服务机制。此外,气象部门还应加快气象预警发布平台和实时监控平台的建设,并通过奖励机制提高气象局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气象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强对气象灾害的调查与评估,增强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突发公共事件的保障能力,切实提高农业生产中的防灾减灾抗灾水平。

3.3 提高信息服务精准度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手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其转化成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气象信息,助推农业生产有序开展,提高气象信息的服务效能和精准度。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构建良好的应用体系,及时向农户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湿度、大气压强等气象要素。同时,完善农业气象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气象信息发布流程,有序开展农业气象预报预警服务。

3.4 加強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与气象信息之间关系密切,亟需一批具有丰富气象知识和扎实气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应出台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通过高薪引进优秀的气象技术人才,推动气象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同时,气象局还应依托政府部门与高校合作,建立校企共育机制,共同培养现代气象人才,为气象队伍储备人才。

4 结语

农业生产周期长,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这使得农业生产与气象服务的联系愈加紧密。发生气象灾害时,运用现代科技进行有效干预和及时补救,能够减少农业损失。近年来,气象信息服务的精准性明显提升,在规避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恶劣影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应继续发挥气象信息服务的价值,使其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为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田书奇,张亚光,张鹤,等.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化农业,2020(4):10-11.

[2] 赵继锋.浅谈气象科技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127-128.

[3] 乌日罕.新形势下农业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6):154-155.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AI Haiyan, YI Hang, ZHANG Li

(Chaoy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Chaoyang Liaoning 122000, China)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precision

农业机械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2、互联网+大数据应用背景下智慧农业发展的数据挖掘与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3、基于遥感技术创新的智慧农业保险

4、智慧农业使戈壁滩变“米粮川”

5、极飞科技为中国智慧农业输送人才

6、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主要应用

7、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挑战与实现路径

8、基于物联网的辽宁省智慧农业物流体系构建研究

9、基于智慧农业的生态旅游的应用研究

10、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系统探究

11、《智慧农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

12、智慧农业,农业现代化最佳形式

13、植保无人机助推粤北山区“智慧农业”发展

14、市场经济下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

15、拼多多持续赋能智慧农业 2021年GMV同比增46%

16、智慧农业背景下辽宁省农业转型发展探究

17、基于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农业订植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8、基于物联网智慧农业平台建设大数据的研究

19、极目机器人:为智慧农业精准赋能

20、ERP系统:开启智慧农业物联网新时代

21、智慧农业让农户省力增收

22、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23、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24、基于异构网络的智慧农业环境信息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25、智慧农业:推动产业扶贫升级 助力乡村振兴

26、基于STM32的智慧农业系统设计

27、智慧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

28、智慧农业温室环境下种植的番茄品质的研究

29、校企合作农村电商 共育智慧农业新“农人”

30、非常时期 智慧农业助力园区正常生产

31、基于短视频的智慧农业科普创新手段研究

32、发展智慧农业的重大意义

33、智慧农业:风吹雨打都不怕

34、渝北:吹响智慧农业集结号

35、山东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36、智慧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分析

37、智慧农业在促进粮食安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分析

38、智慧农业服务平台——运动农场App

39、聚焦智慧农业 服务乡村振兴

40、苏州获批智慧农业国家试点

41、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智慧农业实现路径

42、智慧农业在浏阳生根发芽

43、面向智慧农业的物联网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44、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对策分析

45、浅析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战略目标

46、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大棚动态监测与决策系统

47、智慧农业驱动湖北农业现代化创新发展

48、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49、数字化开启智慧农业新时代

上一篇:餐饮品牌管理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