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unit1练习范文

2024-03-25

八年级下unit1练习范文第1篇

8.《观书有感》《观书有感》这首诗里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两句诗是:,。 9.李杜诗篇万古传,

10. 《论诗 》中表达创作贵在创新的诗句是。 《赤壁》

1、诗中用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 2,。

3、诗中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到句子是,。

4、诗中用。两句别出心裁地把孙刘联军的胜利形象化地归结为偶然的东风。

5、诗中蕴涵机遇造人,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是:

6、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

7、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

8、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9、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这首诗属于哪一类?它突出特点是什么?

10、这首诗与三国故事有关,“东风”指

11、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了解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12、本诗中“折戟”“二乔不曾被捉”这样的“小物”“小事”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3、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14、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

15、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诗写兴感之由。)

7、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8、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

16、不同意杜牧其实是借本诗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17、借赤壁之战故事,表达了诗人不遇“天时”,英雄无用武之地抑郁不平之气。(或作者有感于统治者荒淫腐化,不思进取而借古讽今,抒发了对历史成败的感慨,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同时也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或: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9、咏史诗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10、示例①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示例②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示例③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被改写。示例④这两句诗从反面落笔:假使东风不助周郎,那么双方的胜负就要易位。诗人借咏怀古事,寄托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11、火烧赤壁之事(或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1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大乔、小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13、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曲折地反映出他抑郁不平和豪爽的胸襟。

14、本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以小见大,写得具体可感。

八年级下unit1练习范文第2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B.怠慢(dài) .C.凫水(fú) .D.竹篙(gāo) .【答案】D 2.依次在横线处填上最恰当的关联词语。

我们年纪都相仿,________论起行辈来,________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________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________我们是朋友,________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________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源:学#科#网] A.可 却 由于 因为

如果

而 可

而 而

絮叨(wěn) .不惮(dàn)

.旺相(xiāng) .晌午(shǎng) .

船橹(lǔ)

.家眷(juàn) .屹立(yì)

.

松懈(xiè)

.

撺掇(chuàn) .

归省(shěng) .潺潺(chán) .

舀水(yǎo) .B.但 却 因为 C.但 却 由于 D.可 【答案】B 然而 然而 即使 即使

但 因为 由于 因此

3.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 【答案】D 4.下面是关于课文中心意思的三种概括,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通过回忆“我”少年时代在农村看社戏的愉快经历,赞扬了农民孩子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B.课文写的是“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情景。作者以饱含深情的优美笔触,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C.课文写出了一片难得的“乐土”,塑造出一群可爱的孩子,寄托着作者那时的理想,以及对新生的希望。 【答案】B 5.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 A.六一公公送豆给“我” B.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C.夜航赴赵庄看社戏 D.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E.看社戏之前的波折 F.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G.和伙伴们在赵庄看社戏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顺序:FDECGBA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C.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D.老张一辈子都勤勤恳恳地工作着。 ....【答案】A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答案】D 8.下面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请永远保存向往和平、向往自由、向往未来的美好愿望,反对战争、专制和恐怖主义。

B.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背影》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C.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就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D.由于升学考试的竞争,迫使他们失去了本应该享有的这些权利。 【答案】A 9.灵活运用词语,能使表达新颖活泼。请你参照下面示例中加点词的用法,自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要求:体现词语的灵活运用;不得选用示例中加点的词。)

示例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鲁迅《社戏》)

示例2:喝了几天,痛快了几天,哥们了几天。 ..(阿成《黑龙江的山很多了》) 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农民

他穿衣很农民。 (示例2)雷锋

你比那雷锋还雷锋。 (示例3)公式

他办事太公式了。

学科#网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答案】“跑”与“飞”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 2.选出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不熟练。 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

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答案】C 3.从第

一、

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

第一段________(A.活泼 第二段________(A.急切 第三段________(A.惘然 【答案】B A B

B.轻松) B.焦虑) B.陶醉) 4.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 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答案】D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救援 张铭书

①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②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③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④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⑤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⑥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⑦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 ⑧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⑨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⑩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⑪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⑫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⑬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⑭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⑮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⑯小伙子的手术顺利进行。

⑰此时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⑱那小伙子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小伙子出院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⑲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⑳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1.文章第②节中的“一件大事”是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答案】父亲将错就错,替偷“我”东西逃跑而受伤的小偷缴纳住院押金,从而挽救这个青年。 2.请赏析下句中“扑”字的表达效果。

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 【答案】“扑”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父亲误以为“我”受伤后焦急、迫切的心情,表现了父亲对我深厚的关爱。

3.第⑦段说“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请你说说前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父亲的“隐忍”? 【答案】①听闻我“受伤”后抽烟稳定情绪,思考对策。②冷静向村支书借钱,并对母亲隐瞒消息。③为安全考虑,放弃自己开车,请老战友开车送他到医院。 4.文章的标题“父亲的救援”有哪些含义?

【答案】①父亲误以为儿子遭遇车祸,筹措资金赶到医院救治儿子。②父亲支援“小偷”,帮他缴纳住院押金,救治了他受伤的双腿。③父亲用自己宽容、仁慈之心,博大的胸怀拯救了“小偷”的灵魂,使他迷途知返,后来成就一番不俗的事业。学#科网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淮安过年风俗记

①在淮安,一进腊月门,就有过年的气氛。过了冬至,日子飞快。十二月初八日吃腊八粥。制腊八粥用籼米、糯米各半,另加多种干果,如莲子、枣子、白果、核桃、龙眼、花生等,以及白糖、冰糖,根据各人口味,可以随嗜好加入煨煮。

②冬至,祭拜祖先。一过腊月二十,紧锣密鼓,大家忙过年。大扫除,将屋内屋外打扫干净,所有铜锡用具,皆去垢搽光,家家户户,焕然一新。之后贴春联、挂当、年画,更觉喜气洋洋。

③腊月二十四送灶,供麦芽糖、草料(稻草剪碎加黄豆),焚化送灶符。据说,麦芽糖可粘着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少说话。草料是给他赶脚程用的。

④送灶多由家庭主妇拜送,然后至除夕日,再将灶王爷接回来,名曰“接灶”,俗谓“男不送灶,女不拜月”。为何有此说法,言人人殊,无从查考。

⑤三十晚上更忙。送了灶,就忙重阳旗子,就是重阳糕的那个旗子,跟人家多要些个,各个门上都要贴。事先准备好一根青蒜、重阳旗子、一个葫芦——葫芦上还要写字。世上说的:“瘟神老爷,本姓雷,不姓葫芦,就姓韦。”门上贴,窗户上贴,房门口贴,堂屋门口贴,被要盖大红的,并把对联全部贴好。

⑥据淮安夯轮寺巷杨老太说,三十晚上,在杨家祠堂还要悬影。杨家是个做官人家,男像是补褂朝珠,女像则为凤冠霞帔,好看呢,有不少幅,多少代下来了。那个亡人牌子,能装两大箱子。除夕晚上就“请出来”悬挂起来,叫做悬影。第二天早上,各房头都来磕头,敬香烛。中间条桌上,四个豆碟早已摆下来供奉(豆碟,就是高脚杯,底下三个足,上面是个盘子,底下一个座子,官宦人家特有的)。四个豆碟摆下来,当中一个漆器盒子,常供在那里,要供多少天呢。到二月二,就落影了。家族里面,各房头来人都到影像和亡人龛子跟前磕头。如老祖宅夯轮寺巷杨家、多子巷杨仲和家等等,他们都来老祖宅夯轮寺巷杨家祠堂磕祖迎头。

⑦除夕夜守岁,多有家族族长通宵守岁。有通宵不眠者,先辞岁,而后长辈给小辈压岁钱。除夕日,还大开赌禁,男女老少均可尽兴,喧闹通宵。但天未明,即需迎接天地。爆竹声由除夕晚至初一上午,此起彼伏,连续不断。 ⑧正月初一早早起来,打扮得格格正正的,不然这个家也不像样子。人还要打扮好好的,堂屋内也清清亮亮的。遇见人都要都说些吉利话,弄个枣子给人家吃着,叫个早生贵子;弄个桔子,把人家吃着,叫个走局走局;弄个糕给人家吃着,叫个步步登高;弄个糖给人家吃着,叫个甜甜蜜蜜……都是吉利话。

⑨大年初五,过去淮安还有个风俗就是圆坟。如淮安夯轮寺巷杨家各房头都要到城东花庄、张家桥(在季桥)杨殿邦墓园祭祖圆坟。即日,一大早,多子巷杨家、城隍庙巷杨家、吕祖殿巷杨家、小观音寺巷杨家等杨氏家族,他们都到夯轮寺巷北街头集中,排一条街下来,伞扇轿亭、声势浩荡、车马簇簇,向城东花庄、张家桥出发,沿街挤满了人看杨家祭祖圆坟的队伍。

⑩正月初五,都要看皇历,出门向东迎财神,不是乱出行的!半夜子时开始接财神,燃放爆竹、松枝与接天地、架松门同时。沿街商店自此日开市,但所营为非日需品,其他有延至正月十六日才开市的。

⑪从初一至初七,天天要拜天灯,其中初六为人日,祭拜较为隆重。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如遇年丰,工商业繁荣,往往举行灯会。各家争奇斗艳,竞悬彩灯,并派人持灯,参加花灯大会,锣鼓喧天,爆竹连鸣。

⑫正月初五至正月底,淮安盛行吃春酒。请酒对象多以新婚夫妇为主,遍及亲朋。像淮安大户人家杨寿康与谢荣芳夫妇在新婚时,就有十六家子亲戚请他们吃春酒。杨老太说:有舅太太家、姨太太家(又是叔婆)、姑太太家、本家,共十六家子。都有厨子,都是城里有名的大户人家,少则一二桌,多至六七桌。有时时间重叠,新郎新娘一日连赴数席。

⑬元宵后,还有二月二祭拜土地公。至此,过年声息偃止。 (高建平/文 有删减) 1.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展开叙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时间顺序。条理清晰了介绍了淮安过年风俗的全过程,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2.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来阐述淮安过年风俗的?

【答案】①初八吃腊八粥;②冬至祭祖;③腊月二十四送灶;④三十晚贴旗子、对联;⑤初一穿新衣拜年;⑥正月初五圆坟、迎财神;⑦吃春酒;⑧闹元宵。

八年级下unit1练习范文第3篇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She talked too much and __________________(not drink) enough water.

2. I think I sat in the same way for too long without _____________(move).

3. The driver saw an old man _____________(lie)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4. A woman next ti him was _____________(shout) for help.

5. WangPing_____________(stop) the bus without ______________(think) twice just now.

6. He ____________(get) off and asked the woman what ____________(happen).

7. He expected most or all of the passengers ____________(get) off and wait for the next bus.

8. To _________(he) surprise,they all agreed ___________(go) with him.

9. The driver didn’t think about __________(he),he only ___________(think) about __________(save) a life.

10. You should ___________(rest) for a few____________(day).

11. She ___________(feel) sick yesterday.

12. Jim___________(cut) his knee last night.

13. His mother told him___________(rest).

14. The teacher took him to the hospital_____________(get) an X-ray.

15. Who ___________(come) to your office yesterday?

16. An American man is interested in ___________(climb).

17. He is used to ___________(take) risks.

18. This is one of the exciting____________(thing) about__________(do)______________(danger)sports.

19. He would have to do something______________(save) his own life.

20. He was not ready __________(die) that day.

21. He used his knife ___________(cut) off half his right arm.

22. He would not lose too much __________(blood).

23. After_____________(lose) his arm,he ______________(write) a book _____________(call)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24. He tells us the _____________(important) of ________________(make) good__________(decide).

25. He kept on _______________(climb) mountains.

26. She was very sad because of her father’s ______________(die).

27. Aron almost lost his life many times because of______________(climb) accidents.

28. Aron doesn’t mind ______________(take) risks.

29. Jack__________(hurt) his back______________(play) yesterday.

翻译下列短语

1. 怎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感冒_____________________3.咳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量体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6.躺下休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喝蜂蜜热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休息_____________________9.下车_______________

10.等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令。。。吃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幸亏____________________

13.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及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立刻、马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17.遇到麻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拍X光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摔倒____________________20.回家休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发生什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在那天________________

25.做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用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冒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坚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式,写在横线上

八年级下unit1练习范文第4篇

1 向老师寻求帮助___________ 2提高说的技能_______________

3听录音____________ 4具体的建议_______________ 5结束告终____________ 6 做一个调查________________7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8使发音正确___________ 9写作练习_________ 10开始______________11首先________________ 12决定干某事_____________ 13做某事有困难_______________ 14犯错误_____________

15 以后____________ 16害怕做某事__________17嘲笑 ___________18做笔记 _____________ 19处理、对付____________ 20生某人的气____________21 因……而生气_______________22尽某人最大努力_______________ Unit2 1对……感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游泳队里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极度恐惧______________ 4 开着卧室的灯入睡 _________________ 5 一直 _______________6 花费时间干某事 _______________7 不再 _________________8 和……聊天 __________9 在过去的几年里 ____________ 10 一个十五岁的男孩 ____________________11 负担……的费用_________________ 12 尽可能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13 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对……有耐心_______________ 15 令某人惊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尽管即使 ________17 对……感到骄傲 _____________18 对……留心______________ 19 放弃干某事____________ 20 怀念过去的日子____________21 以前做某事 __________ Unit3 1打耳洞 ______________2代替而不是_______________ 3全神贯注,专心于 ______________4挡道的,妨碍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5担心关心 ___________6对某人要求严格_________ 7对某事要求严格

_________________8考试失败 _______________9清扫整理_____________ 10允许某人干某事 _________________11有机会干某事________________ 12休息两天__________ 13实现我的梦想______________14 对……是认真的________________ 15花费时间干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16 花费时间在某17事上__________18前不久,几天前___________19 8个小时的睡眠__________ 20考试失败____________ 21走10分钟的路程_____________ Unit4

1两百万___________ 2医学研究 __________3如果……那么会怎样_____________ 4未经允许_____________5 和……相处_________ 6宁可而不是__________7 宁愿做某事而不愿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 8邀请某人干某事_______________ 9打扰影响某人____________ 10 做演讲_____________11 处理应付___________ 12出版,发表___________ 13使……失望__________14 提出想出__________ 15查明__________ 16提供给某人某物_____________ 17主动干某事________ 18拒绝干某事_____________ Unit5 1 组成,构成____________2为……而担忧_______________ 3赶车______________ 4从……逃走______________ 5太多的作业_____________ 6假装干某事___________ 7

用光用完___________8 渴望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9被采访_______________10 有……在进行______________当心小心_____________ Unit6 1使某人想起、回忆起___________ 2 这些年来____________ 3 一定干某事_________ 4展览___________

八年级下unit1练习范文第5篇

1.学会谈论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学习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2.1)掌握一些关于活动的词和词组如 go to the beach, go to summer camp, visit museums, go to New York City, go to mountains, stay at home等; (2)掌握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动词过去式:stay(ed), visit(ed), go(went), do(did), is/am(was)。能听懂关于过去活动的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以及简单描述语言的对话。 (3)进一步巩固一般过去时。 3) 能掌握以下单词以及短语:

anyone, anywhere, wonderful, few, most;go to the mountains, quite a few, go to the beach, 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多种常见的单词规则和不规则的动词过去式。

2.学习本单元的词组,并学会运用这些词组造句。 3.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以及动词过去式的使用。

教学步骤:

新课导入:谈论节假日的活动 3.教授和练习:

Step1.用你曾经都去过哪里度假?这个话题引入今天的单元。 Step2.学习本单元SA部分的新单词。用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引导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最后复习。

Step3.复习七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How was your weekend ? What did you do on the weekend?来进行一般过去式的复习。用动词词组do my homework play soccer clean my room go to the beach

play tennis go to the movies visit my aunt stay at home

have a party do some reading practice English study for the test来回答。

Step4.学习今天的新动词词组 以及规则与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stay --- stayed stayed at home

go --- went

went to the beach went to New York City went to summer camp went to the mountains visit --- visited

visited my uncle visited museum Step5.根据刚才复习过的知识,完成1a部分。

Step6.1)老师放听力(读)学生标序号,完成1b部分。

2)逐句讲解录音部分。

Step7.讲解句型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 the mountains.

Where did you go ...? 是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did是助动词,

动词go用原形。如:

—Where did you go yesterday afternoon? 昨天下午你去哪里了? —I went to the library with my brother.

我和弟弟去图书馆了。 Step8:根据句型的讲解练习1c部分。并进行中考练习。 第二节课

Step9.根据1b完成的对话,Listen. Where did the people go on vacation? Complete the chart. Step10:根据PPT的图片提示进行练习对话。

Where did he go on vacation ?He went to New York City /.She stayed at home 等短语。

Step11:Listen again. Check Yes, I did. or No, I didn’t. Step 12: Role-play conversation between Rick and Helen.

对话中主要词组:

八年级下unit1练习范文第6篇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在南京烧杀抢 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第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扬了: ( ) A. 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的事迹 B. 林则徐充军伊犁后开发新疆的业绩 C. 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D. 左宗棠率湖南战士收复和开发新疆的业绩 4.了解湖北钢铁业的历史。主要查阅的企业资料是 ( ) A.开平煤矿 B。湖北织布局 C。汉阳铁厂 D。江南制造总局 5.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6.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评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B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缔造 C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7.下列人物是按同一类标准相符的一项 ( ) 陈独秀、胡适、鲁迅

请从下列四项中选出与这一归类标准相符的一项 ( ) A李大钊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毛泽东 8.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 ⑴张作霖 ⑵袁世凯 ⑶孙传芳 ⑷吴佩孚

A ⑴⑵⑶ B ⑵⑶⑷ C ⑴⑵⑷ D ⑴⑶⑷

9.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的是 (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 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10.下列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应 是 ( )

⑴占领遵义 ⑵冲破四道封锁线 ⑶四渡赤水 (4)渡过金沙江 (5)强渡大渡河 (6)与陕北红军会师

A ⑴⑵⑶⑷⑸⑹ B ⑵⑴⑶⑷⑸⑹ C ⑵⑴⑷⑸⑶⑹ D ⑴⑵⑷⑶⑸⑹ 11.遵义会议后,红军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 ( ) A.四渡赤水 B 渡过金沙江后 C 强渡大渡河后 D翻过大雪山后 1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西安事变 ②九一八事变 ③伪满州国建立 ④一

二、九运动 A ③④①② B ④②①③ C ②③④① D ①②④③

13.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 ( ) A 西安事变 B “八一宣言”发表 C 一

二、九运动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4.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时间是在 ( ) A 1931年9月18日 B 1932年1月28日 C 1937年7月7日 D 1937年8月13日 15.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是 ( ) A 卢沟桥激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16.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 ( )

① 南京 ② 上海 ③ 武汉 ④ 重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7.陈毅在某战役结束后,深情地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场战役是指 (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8.在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家中,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的是

( )

A 陈启源 B荣宗敬 C荣德生 D张謇 19袁世凯曾经做过“皇帝”,但他在当时无法办到的是 ( ) A 照相留念 B 坐轮船到上海玩 C 观看电影〈歌女红牡丹〉 D浏览〈申报〉关注国内外大事 20.下列人物中,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一名言的是 ( ) A 郭沫若 B 鲁迅 C 齐白石 D 徐悲鸿 21.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 ) A 京张铁路 B 京汉铁路 C 凇沪铁路 D 滇越铁路 22.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的朝代正确的是 ( ) A 隋朝和明朝 B 唐朝和清朝 C 隋朝和清朝 D 秦朝和清朝 二. 列举题; (16分)

1列举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 (4分)

2.列举中国近代历史上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三个条约的名称 (6分)

3.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在南京建立过的政权的名称 (6分)

三、说一说(16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2分)

(2)与他同时遇难的还有杨锐等五人,后来历史上把他们称为什么?(

(3)上述材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决心和精神?你认为他的死值得吗?(

2. 阅读下列材料: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回答:(1)这是哪个革命组织的纲领?(2分)

(2)孙中山将它阐发为哪三大主义?它的使用是什么?(5分)

2分) 5分)

四、读一读(16分)

1.右图是著名思想家-------------和他的著作------------------- 作者编这部书的目的是“-----”

意思是说---------------------------

2.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近代也曾发生过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以上照片真实记录了--------------军队灭绝人性的暴行-------------年12月13日。该国军队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达------------万人以上。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周年纪念日。 五.想一想。(10分)

今年为了庆祝党的生日,小红和同学们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请你协助完成。 1. 首先布置图片展,在有关中共一大的人物介绍方面。帖出了四张图片。

请你分别说出他们的姓名;(4分)

2. 小红建议做一个大蛋糕来庆祝党的生日,当蛋糕师傅完成后。问需要插上什么数字的蜡烛时。小红却犯愁了。你能告诉小红该插什么数字的蜡烛吗?(2分)

3. 小红主张利用假日去追寻先辈的足迹。你认为我们应该去何处参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呢? (2分)

4. 最后。大家决定用歌声表达对党的热爱。你能为大家选出两首歌曲吗?(2分)

这份试卷是依据义务教育 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为落实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编写时注意让学生通过系统训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绝大多数是基本题,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少量题目带有一定的灵活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与能力,还设计了应用型、开放型、能力型等多种类型的题目,力求以新颖的生活背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试 卷 评 分 标 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

1.A 2.B 3.D 4.C 5.C 6.D 7.A 8.D 9.B 10.B 11.A

12.C 13.A 14.C 15.B 16.C 17.B 18.D 19.C 20.D 21.A 22.C

二、列举题:(第1题4分。第2.、3各6分题)

1、 前期:自强(2分)后期:求富(2分)

2、 《南京条约》(2分)《马关条约》(2分)《辛丑条约》(2分)

3、 太平天国(2分)中华民国(2分)南京国民政府(2分)

三、说一说(14分)

1.(1)谭嗣同(2分)(2)戊戌六君子(2分)(3)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的决心和精神。他的死很值得。(只要观点明确,即可给分)(3分) 2.(1)中国同盟会(2分)(2)民族、民权、民生(3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分)

四、读一读(每空2分,共16分)

1.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用来抵御外国的侵略”

2. 日本、1937年、30万、67周年

五、想一想(10分)

1. 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李达(4分) 2. 83周年 3. 上海

上一篇: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范文下一篇:考研真题政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