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局内部审计范文

2023-09-20

审计局内部审计范文第1篇

1、企业资质

2、营业执照

3、税务登记

4、商务标

5、中标通知书

6、施工合同

7、中标人员一览表以及执业证书

8、人员变更备案表(无人员变更则没有此项):相关人员的合同、工资证明、投保证明、执业证书

10、结算书

11、竣工图

12、工作联系单、签证

审计局内部审计范文第2篇

2001年12月2日,安然这家不久前还被华尔街的分析员强列推荐“买入”的明星企业一夜之间轰然崩塌,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规定,向纽约破产法申请破产保护,创下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贷款给安然的美国、欧洲和亚洲债权银行的损失可能超过50美元,且其股票原本一直是美国退休基金的最爱,持有安然股票的共同基金和退休金也成了“受害者”。对于这样一家颇具国际影响的能源交易商陷入破产的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美国股市和债券市场受到严重打击,也附带引发了美国两党的政治争斗。

负责安然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是安达信(Arthur Andersen)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于1913年,至2001年发生安然事件,已有88年的历史。在安然事件暴发之前,曾是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达信曾经是建立整个会计专业伦理标准的领航人,曾被全美大学教授公开评选为最值得推荐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2001年1—8月的全球收入就累计达93亿美元,98连绵上维持两位数的增长。

然而,安达信因未能发现安然财务报表中的不实表达而受到社会各界的指责。2001年10月中旬,美国SEC通知安然公司,其要调查有关安然的特殊目的实体(SPE)及安然CFO涉案情形。安然公司很快将此消息通知了安达信的负责为其审计的工作团队。安达信高层立即召开紧急电话会议,讨论有关SEC的调查,并作出结论,即要求为安然审计的工作团队整理有助于安然回答SEC调查的文件。然而,10月23日,负责安然审计项目的安达信合伙人突然发出指令,要求安达信在休士顿的事务所彻底销毁所有与安然有关的文件,数周后,安达令迅捷无比的效率,毁灭了也安然有关的实体文件及电脑档案。此外,波特兰、芝加哥和伦敦三地参与安然审计的工作团队也接到指示,将其与安然有关的文件销毁殆尽。

11月初,美国SEC将调阅有关安然公司审计要案的传票及美国院调查小组委员会传讯安达信成员的传票送达安达信,安达信此时对外承认,与安然公司审计相关的大批工作底稿与档案已经被销毁。

审计局内部审计范文第3篇

摘 要:新世纪以来,企业内部审计倍受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内部审计质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企业内部审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现实问题,为了帮助中国企业改善审计质量,本研究在委托代理、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和内外因等理论基础上,回顾了近年来企业审计环境和企业内部审计相应的研究文献,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350家企业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相关性与回归分析,验证了企业审计环境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关系,即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及其独立性对内部审计质量产生积极显著影响,即内审独立性越强,其质量就越高,而内部审计师素质、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第一责任人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即高素质的内审计师、完善的内审制度和优秀的内审第一责任人都是高质量的内部审计的根本保证,内部审计行业监管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关系不大等关系;依据本研究结论建议中国企业应从企业审计环境角度来优化企业内部审计运作机制,从而保证高质量的企业内部审计。

关键词: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质量 影响因素

一、绪论

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速度加快,同时互联网的普及和虚拟化经营趋势 ,导致了企业竞争的全球化,经营的战略化,公司内部治理比以前任何时候更显重要,而作为公司治理“四大基石”之一的内部审计越来越被管理者倚重,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企业舞弊案时有发生,并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如Enron(安然)、Xerox(施乐)、Worldcom(世通), 英国的Barings Bank(巴林银行),中国的中航油、银广厦、蓝田股份、生万福科、光大事件等无不透露出内部审计的职能缺失,并折射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失效,那么分析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能为内部审计质量改善提供重要前提和理论基础,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研究就成为了必然。欧美国家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关注始于18世纪,涉及内部审计质量涵义及其计量、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及改善内部审计质量措施等方面,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中国于1983年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但直到2003年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在过去30多年的大发展里,中国内部审计在实践和在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困窘; 2013年11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企业内部审计行业调研报告》揭示了目前中国内部审计行业基本情况并不乐观,调查发现,“中国89%企业已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够,权威性不强”“不足以保证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同时“内部审计师单一技能和狭窄的知识面,无法提出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建议,内部审计职业面临挑战”等,中国内部审计行业正面临亟待正视并解决的诸多现实问题。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1.企业审计环境相关理论。(1)委托代理理论: 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与收益权逐渐分离,这种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而内部审计产生的实质正是基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因此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产生的受托责任从本质上决定了内部审计的职能边界,即通过内部审计来监督企业受托责任的履行,同時也是这种受托责任要求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并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更加关注等。(2)公司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强调了代理人与受托人之间的经营行为,公司治理理论强调公司监督和报告责任履行的维度,包括治理结构、程序、激励机制等,是一个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其最终目的是确保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而内部审计直接涉及到公司各级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公司治理完善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内部审计是通过行使监督、确认与咨询服务的职能,来保证委托代理关系的有效持续运,从而最终达到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IIA《改善公司治理的建议》) (3)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从各自利益角度出发,对内部审计的持有不同要求和更多的期望,而内部审计在进行质量衡量时,也应综合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股东(决策层)更多地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能够从企业全局角度审核企业的战略方向和风险控制有效性,以及经营者经营绩效审计等;而企业的经营者(经理层),需要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职能部门进行经营绩效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以达到改善管理、控制风险、增加利润等,企业员工则希望内部审计部门能够他们保障自己的权利等;基于社会利益关系的相关者,如政府、行业协会等,他们希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能代理国家审计企业合规性和盈利性等。 (4)内外因理论:内外因理论指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即内部矛盾,外因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它决定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也是在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符合内外因辩证关系,企业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必要受到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影响,但这是外部因素的,而企业微观环境才是内部审计发展变化的直接因素,从而也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的质量。

综上所述可知,委托代理理论解释了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源,而公司治理理论说明了内部审计正是以行使审计监督职能来实现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执行内部审计过程中,设计企业内外各种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审计质量要求也是不同的;内外因理论解释了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必然受社会的、行业的影响,是在国家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最终还是审计内部微观环境起决定作用的

2.审计环境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

2.1宏观审计环境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18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寺院审计、行会审计、庄园审计、银行审计等各种形式存在的内部审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内部审计成为一种新型的内部审计制度和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内部审计领域的第一次深刻变革,进入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跨国公司的大批涌现,公司资本多元化,管理国际化,社会竞争加剧等社会因素和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引发了内部审计史上的第二次变革,从中世纪欧洲的萌芽状态的内部审计、18世纪的财务导向审计、进入20世纪的业务导向内部审计、管理导向审计,以及21世纪的风险导向审计,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管理的日新月异,内部审计也在不断的完善,内部审计质量也在持续提高,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而社会环境又影响着内部审计质量。因此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必然适应经济环境而产生,又伴随着政治、法律、科技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内部审计的质量作为内部审计服务这个无形商品的内在属性,它的优劣程度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这些因素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交融在一起就构成了内部审计环境,宏观审计环境涉及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法律等因素,而这些因素为企业发挥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提供大环境,但这些因素很难被企业把控,也导致很少有学者来研究宏观审计环境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但这些因素也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发挥直接相关,如张德志 (2006) 研究发现内部审计质量会受到法治环境、决策管理水平、技术方法、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杨树滋、鲍国明 (2008) 认为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机构制度、审计计划及外部的大环境等,冉龙飞 (2013) 认为企业内部审计的环境、机构的设置、审计程序、审计方法、企业文化等都会对内部审计质量产生影响

2.2中观审计环境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行业环境是同一行业环境因素总和以及该行业发展趋势,包括行业规划、行业组织、行业协调以及行业管理体制,一般由行业协会来管理,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中国内部审计实行自律性行业管理,其基本职能是管理、宣传、交流、服务,其宗旨是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服务的社团组织,它为所有成员提供业务指导和专业服务活动,采取各种宣传手段扩大内部审计的社会影响,维护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权益,促进内部审计队伍素质的提高(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章程)。内部审计行业监管能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及流程的完善,为企业内部审计完善提供国际和国内先进的行业管理思想,但只有极少学者进行中观审计环境研究,如毕秀玲、薛岩(2005)认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行业协会的监管和支持、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部门的督导复核、内部审计责任追究以及审计方案的编制都会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等

2.3微观审计环境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影响。(1)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及其独立性。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B.索耶曾经说过:“没有必要的职权,所有为提高、改善所作的宝贵的努力都是空想。”内部审计要想有效地开展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保证组织机构的独立性,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尤为重要。设置独立性强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够确保内部审计部门有较高的权威性,让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从而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一般来说,内部审计部门的直接领导者在组织中的层级越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越强,内部审计工作越具有权威性,内部审计提出的建议也越能得到落实;内部审计独立性又表现在审计人员的独立和部门隶属关系上,关于对内审设计和独立性对内审质量的影响研究学者有Abdel-khalik等(1983)、Wallace和Kreutzfeldt(1991) 、Gordon and Smith(1992)、王光远、瞿曲(2006) 、尹顺达、曲世友(2012)、江锋等(2013)等等。(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内审师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质量,要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内部审计师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中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提供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基前提。企业内部审计是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其质量好坏直接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专业胜任能力、职业判断等因素相关,特别是审计第一责任人技能直接影响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部门效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简称IIA)于2000年发布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指出,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须提出有质量保证的审计执行方案,以控制内部审计活动的效果,并最终为组织增加价值服务。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B-索耶 (Lawrence B- Sawyer) 在其著作《现代内部审计实务》 (1990) 中认同《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的相关观点,认为作为内部审计的负责人即内审审计第一责任人,设计并坚持一套可以保证审计质量的计划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前提是有位能胜任的内部审计负责人。在内部审计师素质方面的相关研究有: Kaplan和Schultz (2006) 认为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不够专业,后续审计调查仍然不容易开展。Rezaee和Zabihollah (2009) 认为,在复杂的审计环境中,内部审计人员是保证和改进内部审计质量所不可缺少的,尹顺达、曲世友(2012)认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前提是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江锋等 (2013) 认为随着内部审计战略地位的提高和内部审计环境的逐渐复杂,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構的要求有所提高。(3)内部审计的规模。程新生、张宜 (2005) 调查了2002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情况,结果发现,单设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相比未设立内部审计的公司来说规模更大,大规模的公司内部审计组织地位更高,审计质量也相对有保障。Sarens (2007)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利时金融保险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公司的内部审计规模和控制环境之间联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高管层的支持与内部审计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而审计规模与审计质量相关等,Sarens (2007) 运用代理模型分析了比利时公司内部审计规模与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内部审计规模受到公司所有权结构分散程度、公司规模、公司组织结构的影响,而审计规范与审计质量相关。Sarens和Gerrit (2011) 通过研究组织结构和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是否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结果发现内部审计质量主要受组织结构的影响。(4)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与企业高层支持。Mihret和Ylismaw (2007)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高管层的支持、组织结构以及被审计单位特征这三个因素共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且高管层是否支持的影响最大。陈沛 (2013)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SK企业的内部审计进行研究,发现,首先,SK企业没有专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部门共同办公,这样很不利于内部审计职能的落实;其次,企业配备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与企业资产规模不匹配,虽然是财务专业出身,但是没有进行审计知识的培训,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低严重制约内部审计质量。最后,SK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制度不健全,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没有依据、没有条理、质量不高。

三、研究设计

1.变量设定。本文研究对象为审计环境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而审计环境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维度进一步细分为7大因素,即研究宏观维度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中观维度的内部审计协会监管、以及微观维度的内审独立性、内审师素质、内审制度、内审第一责任人技能等因素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内部审计独立性、内审师素质、内审制度、内审第一责任人技能、以及内部审计协会监管为自变量,以内部审计质量为因变量展并建立相应的多元线性模型。

2.數据收集方法。本文采用问卷现场调查法收集相应的数据,主要以参加2015年5月10日至5月29日由中国内审师协会联合中国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在上海主办的企业内审与高管培训班学员为调查对象,此调查对象是企业的审计人员、财务高管、企业内控高管、以及审计委员会高管等,对内部审计比较了解,调查对象具有针对性,当场填写当场收回等,本次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0份,剔除无效问卷49份,有效问卷301份,回收率为87.5%,有效率86%。

四、实证研究与结果

1.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系数矩阵,得出以下结论:自变量内审独立性、内审师素质、内审制度与因变量内部审计质量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了内审独立性、内审师素质、内审制度对内部审计质量有积极影响。自变量内审第一责任人技能与因变量内部审计质量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了内审第一责任人技能对内部审计质量有积极影响的,但影响是否显著,还受其他因素的因素。自变量内部审计行业协会与因变量内部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其相关关系不大,说明了内部审计行业监管是否对内部审计质量产生影响,还存在诸多的其他不确定因素。

2.多元回归分析。在分析了模型的科学性基础上,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解释自变量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程度,详细分析结论如下:

2.1企业内审独立性回归系统为正,并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个结果说明企业内审独立性与内部审计质量显著正相关,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越是具有独立性,那么内部审计质量越好。

2.2内审师素质、内审制度和内审第一责任人技能回归系数都为正值,P值大于0.1,表明内审师素质、内审制度和内审第一责任人技能与内部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说明了优秀的内部师、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和卓越的内审第一责任人都对内部审计质量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2.3行业监管回归系数为负值,P值大于0.1,表明内部审计协议的监管与内部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说明目前中国内部审计行业协会对内部审计质量的改善作用有限或企业对内部审计协会的职能并不了解,从而对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质量的作用并不了解,这一结果与本文研究假设不相符。

3.研究结果。通过分析检验了本文的研究假设,企业内审独立性与内部审计质量显著正相关,内审师素质、内审制度和内审第一责任人技能与内部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内部审计协议的监管与内部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还利用了VIF、 DW 、AdjR2等分析验证了回归模型的多重共线性、序列相关问题和拟合度等,从这三个维度说明了回归模型的科学性,模型建立和验证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三个维度对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301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企业内审独立性、内审师素质、内审制度、内审第一责任人技能和行业协会监管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相关关系,其中内审独立性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内审师素质、内审制度、内审第一责任人技能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而行业协会监管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等,说明企业内审机构的设置和保证其独立性对内部审计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内审独立性越强,其质量就越好,就越有保障等,而内审师素质、内审制度和内审第一责任人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高素质的内审计师、完善的内审制度和优秀的内审第一责任人都是高质量的内部审计的根本保证;而内审行业监管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职能被不多数企业认可导致的。

2.建议。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互联网的普及和虚拟化经验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而作为公司治理四大基石之一的内部审计在公司风险管理与治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和作用,而中国企业更是如此,为了让中国企业更好的利用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的职能,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一个大的政治法律环境,而企业内部应从战略层面,规划中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及其运作,并以审计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为核心构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队伍,同时也不能忽视行业监管的作用,发挥内部审计行业协会的监管,促进中国整个内部审计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锋,唐均,于荣霞.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实践探索[J].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3.

[2]畅晶.基于公司治理下企业内部审计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3]中国内部审计准则[M].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

[4]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5]Lain Gray, Stuart Manson, The Audit process: principles, practice and cases, second Edition [M]. Beijing, China CITIC Press.

[6]Sawyer L.B and G.E,summers,The practice of Modern Internal Auditing (2nd,Edition [M].Florida: Altamante Springs,1998.

审计局内部审计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首先提出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依赖的决定因素的假设,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审计职业界就相关决定因素的认知情况予以验证。结果表明,企业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的依赖主要取决于被审单位的内部审计环境和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方面的因素,与外部审计方面的主客观条件则无多大关系;决定内部审计利用外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审计质量和独立性相对比较高以及利用外部审计能够更加引起领导对内审工作和结果的重视。本文最后针对如何促进内、外部审计之间相互依赖提出实务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依赖;决定因素

公司治理问题因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繁荣而备受瞩目。审计委员会、管理层、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1]。可见,整体审计监督体系及其内、外部审计的整合发展与交互作用对于公司治理有着重大影响。从审计执业层面看,审计准则着力建议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通过相互依赖,达到整体审计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全面提高审计效率,并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质量(注: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等,均强调内、外部审计相互依赖之问题。)。那么,现实执行情况如何?有研究者发现,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得到外部审计最大程度的利用[2-3]。我们曾通过对我国一定样本量的内部审计师和注册会计师作出调查,结论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依赖的程度非常有限[4]。因此,我们认为,对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依赖的决定因素的研究很有必要,这将有助于提供从决定因素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充分而有效地彼此依赖,从而提高整体审计效率与公司治理水平。

一、文献回顾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相互依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各种信息资料)及人力资源;二是内部审计利用外部审计的信息资料及智力资本。相互依赖体现在两者在工作中的合作、协作、配合、利用和协调等。致使外部审计师作出依赖决定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内部审计的质量。Abdel-Khalik, Snowball & Wragge认为,内部审计的报告水平(即评价客观性的标准)是决定是否受到依赖的最重要因素[5]。Schneider则认为在依赖决定中,客观性比起审计结果执行情况(如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支持、审计跟踪等)和胜任能力(如CIA资格)而言,相对并不那么重要[6]。Margheim发现胜任能力和审计结果执行情况的相互结合对外部审计师的时间预算有重要影响,也认为客观性在依赖决定中并不重要[7]。 Tissen & Colson利用档案资料以及实地研究数据考察外部审计师认为依赖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标准。在所考虑的12个标准中,发现内部审计的范围、内部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审计报告关系等三项标准极为重要[8]

Margheim & Label发现被审计单位管理者诚信越高,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越多,反之亦然[9]。Campbell认为依赖决定与外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以往的合作历史有关,与企业风险无关[10]。然而,其他研究则表明,内部审计质量因素对依赖决定的重要程度视客户企业的风险而定[11-12]。Whittington & Margheim发现当决定是否依赖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工作时,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是一个影响因素,而当决定是否依赖内部审计的实质性测试工作时,固有风险又无多大影响[13]。DeZoort 等的研究表明若某一审计任务需要的是主观证据,在对内部审计师存在激励机制和只有固定报酬的机制下相比,外部审计师较少依赖内部审计的工作;如果某一审计任务需要更多客观性证据,则在上述两种激励情况下的依赖决定没有什么差异[14]

审计师的个人特征对依赖决定也产生影响。Mills发现,如果外部审计师具有灵活的认知风格将会使他更依赖内部审计的工作,而如果外部审计师的认知比较死板,则不易依赖内部审计[15]。Brody, Golen & Reckers发现冲突管理风格以及对沟通障碍的感知力在依赖决定中很重要[16]。Gramling则从审计收费关系研究依赖决定。他认为,审计费用压力对依赖决定有着重要影响,当客户面临一个高的审计费用压力时,外部审计更多依赖内部审计,反之亦然[17]

现有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依赖的文献以外部审计依赖内部审计为主[18],而反映内部审计依赖外部审计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见。由于依赖工作是相互的,因此对于内部审计依赖外部审计的决定因素的研究也十分必要。同时,在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依赖的决定因素中,应该全面考虑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以及企业三方面的因素。现有研究针对企业以及内部审计的探讨较多,对外部审计方面的因素却考虑得很少。除了对外部审计师个人特征有所关注之外,事务所本身的规模、信誉等因素未在考虑范畴之列。

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依赖的决定因素假设

我们的假设基于现有研究成果之上,旨在验证我国审计职业界对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依赖的决定因素的认知情况。我们将外部审计依赖内部审计的决定因素分为注册会计师方面的因素、企业内部审计及其人员方面的因素、企业内部审计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DeAngelo认为,审计质量与事务所规模相关[19],因此,我们增加了事务所规模作为衡量注册会计师方面的一个决定因素。同时,我们增加了企业内部审计环境因素、公司治理因素等内容。对于内部审计依赖外部审计的决定因素,我们通过对内部审计利用外部审计的好处提出相应假设,并予以验证。具体假设如下:

(一)外部审计依赖内部审计的决定因素

H1:外部审计依赖内部审计的范围和程度与注册会计师方面的因素有关。

H1a:事务所规模越大,执业能力越强,越注重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工作;反之亦然。

H1b:外部审计是否依赖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本人的工作风格有关。

H2:外部审计依赖内部审计的范围和程度与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环境方面的因素有关。

H2a: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越完善,外部审计越易于依赖内部审计工作;反之亦然。

H2b:公司治理越规范,外部审计越易依赖内部审计工作;反之亦然。

H2c:公司管理者诚信越高,外部审计越依赖内部审计工作;反之亦然。

H2d:公司经营风险越高,外部审计越少依赖内部审计工作;反之亦然。

H2e:注册会计师对内部审计以往的工作越满意,越会依赖内部审计工作;反之亦然。

H3:客户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方面的因素。

H3a:外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工作与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报告层次有关。

H3b:外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工作与内部审计师的工作经验有关。

H3c:外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工作与内部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有关。

H3d:外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工作与内部审计在客户公司中的地位及影响力有关。

H3e:外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工作与客户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激励机制有关。激励程度越大,依赖的程度和范围越小。

(二)内部审计依赖外部审计的好处

H4:注册会计师专业水平较高,内部审计利用其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H5: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强,内部审计利用其工作成果可以引起领导重视。

H6:注册会计师审计过于简单及程序化,对内部审计的参考意义不大。

三、研究设计

(一)初始问卷设计

为了使调查更具有针对性,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一(企业卷)和调查问卷二(注册会计师卷),分别针对企业内部审计师、总会计师等(问卷一受访对象)及注册会计师(问卷二受访对象)作出调查。两份问卷共包含与本研究有关的题项24项。其中,问卷一的主要题项包含T12—T17,主要针对公司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协调的总体情况、具体方式、好处等作出评价; 问卷二主要包含Y1—Y8等题项,主要就注册会计师执业中对内部审计的依赖程度、原因及决定因素等内容作出评价。以上两份问卷的主要题项全部采用Likert五级制量表,1表示“完全不同意”或“完全不可能”等,5表示“完全同意”或“完全可能”等。

(二)问卷的预测试

2005年6月10日,我们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总会计师培训班(内部审计方向)及注册会计师培训班分别预发放问卷30份,以考察题项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读性。问卷设计的背景信息题目和单选分类题目的答案不是定序或定距变量,只测试逻辑性和可读性。对于定序(打分题)和定距(数字题)变量,我们通过描述统计检查各题项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偏度。对于数字题,由于题目设计的原因,离散程度较大,为了更严格地控制数据质量,我们剔除题项答案在3个标准差之外的异常样本。打分题的初步结果是得分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问卷的数据可供进一步分析使用。另外,我们多次针对问卷的设计、内容的安排听取理论界及实务界专家的意见,因此,问卷经过较为严格的专家效度检验。

(三)样本的抽样及其问卷实施情况

本调查的对象分别是在国内各大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CPA)和国内典型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内部审计师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因本研究属于探索性分析,综合考虑调查的可实施性和成本问题,没有进行复杂的抽样设计,按以往研究经验和统计上的精度要求,预计获得样本150个,估计的回收率为75%,故两份问卷均预先发放200份。

我们根据2005年8月至2006年第一季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培训计划,针对相关培训班的学员名单进行随机抽样,然后在开班时请该班的班主任将问卷分发给被抽中的学员,希望被访者尽可能于培训结束将问卷交回。根据预测试可能会出现对问卷语言及内容方面不易理解的问题,我们请班主任老师予以解释,并留下我们的联系方式,受访者也可以直接就问卷方面的疑问向我们咨询。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如下:

发放问卷一200份,回收132份,实际回收率66%。经过数据整理和审核,剔除数据有误样本、缺失严重的样本,共得到有效样本126个,有效回收率63%。从回收样本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占3成左右,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企业和采掘业各占1成,其他小行业占2成。与2004年国家大型企业行业分布数据基本接近,得出样本的行业分布基本合理。从被调查者的职称和受教育程度的分布情况看,6成人员具有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高级及中级职称人员各占41.6%,另外,2.4%的被访问人员具有CPA或CIA资格。被访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执业能力普遍较高,侧面说明数据的可靠性。

共发放问卷二200份,回收140份,实际回收率70%。经过数据整理和审核,剔除数据有误样本、缺失严重的样本,共得到有效样本82个,有效回收率41%(注:样本的回收率比较高,但有效回收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数被访者对于问卷Y4、Y5、Y6、Y7、Y8似乎没有兴趣,未认真填答。鉴于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将类似的问卷全部予以剔除,从而导致有效样本率大大低于样本实际回收率。)。从回收样本事务所的类型分布情况看,6成以上为国内一般事务所,国内“十大”事务所不到1成的比例,国内“百强”事务所占32%。从被访者职称和受教育程度分布看,学历在本科以上占多数。62人(82.67%)具备CPA资格,10人(占13.33%)同时具备注册会计师和注册评估师资格,还有2人同时具备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和注册税务师资格。总体看来,被访者的综合素质比较高,侧面说明本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四、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依赖决定因素统计分析、假设检验与结论

(一)注册会计师依赖内部审计决定因素分析

表1利用对各题项的条目进行描述性统计,根据其Likert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列出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从描述结果来看,除最后一个假设均值低于3分外,其余都高于3分。就是说,平均来看,被访者对前11项假设所持的态度都在“不确定”和“比较同意”之间。

我们继续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来验证被访者是否确实认同这些观点。如果均值显著大于3分,那么可以认为被访者确实认同该观点,通过检验。否则,均值不显著或显著小于3分,都认为未通过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前9项假设全部通过检验,验证了我们的结论,后3项没有通过,数据不能支持我们的假设(如表2所示)。

(二)关于事务所类型和规模与依赖程度相关性的进一步检验

1.事务所类型与注册会计师依赖内部审计相关性的再检验(注:需要说明的是,分组发现事务所类型集中在3、4、5,就是说没有1、2所指的国际性事务所。因此,结论只针对国内事务所而言,并不排除国际性事务所与国内事务所比较所存在的依赖程度差异。)

我们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来考虑不同类型的事务所对客户内部审计的依赖是否不同。首先做方差齐性检验,得到检验p值0.109,不能拒绝原假设。可以认为不同事务所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对客户公司内部审计的总体依赖程度的方差相同。进一步通过方差分析,检验p值0.099,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不同类型的事务所对企业内部审计的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再用非参数统计的方法,做非参数的多样本比较检验,得到检验p值为0.132,也不能拒绝原假设,与方差分析的结果相同。

2.事务所规模与注册会计师依赖内部审计相关性的再检验

我们希望考察不同规模大小的事务所对内部审计的依赖程度是否相同。在问卷中使用事务所上年的销售收入和员工总数来度量事务所规模的大小,根据回收问卷的数据结果,首先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把事务所按规模大小分为三类,在spss中用k-means聚类(聚类分析图略)发现事务所的收入与员工数的线性关系比较明显,那么我们可以比较合理地把聚类分析的3类结果命名为特大型事务所、大中型事务所和中小型事务所,接着做方差分析检验3类事务所在对内部审计的依赖程度上是否有差异。检验方差齐性,得到检验p值0.424,不能拒绝原假设,那么数据满足方差齐性假设。F检验的p-值为0.190,不能拒绝原假设,3类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再做两两比较检验及非参数检验,也未发现任何两类间的得分差异显著。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各种规模的事务所在依赖内部审计的程度上差异不大。

(三)内部审计利用外部审计的好处

根据问卷一的相关题项,利用SPSS “Multiple Response”分析(如表3所示),结果47.3%的被访内部审计师认为利用外部审计的好处是可以使领导更重视审计工作,提及的人数最多。相同比例的人员持正好相反的态度,一方认为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作用不大,另一方则认为外审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可见,目前内部审计界对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持不同看法。

五、结论与建议

注册会计师是否依赖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环境和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方面的因素,与外部审计方面的主客观条件无多大关系。具体而言,决定外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最主要因素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规范程度以及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报告层次;其次按先后顺序考虑的因素是,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及影响力、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企业管理者的诚信风格、企业经营风险水平、外部审计人员与内部审计人员以往的工作关系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等;而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风格、企业对内审人员的激励机制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与外部审计决定是否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无关。

决定内部审计利用外部审计工作的原因主要是外部审计质量和独立性相对比较高以及利用外部审计能够更加引起领导对内审工作及其结果的重视。

因此,为了促进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相互依赖,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企业管理当局应充分认识到内、外部审计相互依赖所能带给企业的潜在优势,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鼓励并促进内、外部审计在工作中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审计委员会应在内、外部审计的有效依赖与沟通中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时,企业只有确保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才能使外部审计师充分利用其内部审计工作,减少审计重复,提高整体审计效率。

二是我国内、外部审计人员应全面提高其整体执业理念及专业胜任能力,在执业过程中培养利用并与对方合作的意识。尤其应全面提高我国内部审计的总体质量。对内部审计人员而言,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外部审计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优势,在外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参与其工作,创造学习机会,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并尽可能在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中利用外部审计已有的工作成果。另一方面,在合理维护组织利益的前提下,对于外部审计工作不应是防范和抵触,而应该积极的配合与支持。外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也应尽可能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及其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与援助,以减少审计重复,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The Institute of Auditing Research Foundation.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Internal Auditing[R].First Printing, 2003.

[2] Taylor, M.E., V.S.Peden, and J.K.Welch.Internal auditor use: Different perceptions[J].Internal Auditing, 1997, Spring: 35-39.

[3] Ward, D.D.and J.C.Robertson.Reliance on internal auditors[J].Journal of Accountancy, 1980, October: 62-72.

[4] 傅黎瑛.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趋同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5] Abdel-khalik, A.R., D.Snowball, and J.H.Wragge. The effects of certain internal audit variables on the planning of external audit programs[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3, April: 215-227.

[6] Schneider, A.The reliance of external auditors on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5, Autumn: 911-919.

[7] Margheim, L.L.Further evidence on external auditors’ reliance on internal auditor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6, spring: 194-205.

[8] Tiessen, P.and R.H.Colson.External auditor reliance on internal audit [J].Internal Auditing ,1990, Winter: 10-22.

[9] Margheim,L., and W.Label.External auditor reliance on internal auditors when audit risk is high: Some empirical findings [J].Advances in Accounting, 1990,(8):293-311.

[10] Campbell, A.Internal audit reliance in the continuing audit engagement[J].Internal Auditing, 1993, Summer: 56-66.

[11] Maletta, M.J.An examination of auditors’ decisions to use internal auditors as assistants: the effect of inherent risk [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93,(1):508-325.

[12]Maletta,M.J., and t.Kida.The effect of risk factors on auditors’ config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3,(7): 681-691.

[13] Whittington, R.and Margheim, L.The effects of risk, materiality, and assertion subjectivity on external auditors’ reliance on internal auditors[J].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1993,Spring: 51-64.

[14] DeZoort,F.T., R.W.Houston, and M.F.Peters.The impact of internal auditor compensation and role on external auditor’s planning judgments and decision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1, Summer: 257-281.

[15] Mills, T.Y.The effect of cognitive style on external auditors’ reliance decisions on internal audit functions[J].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 1996,(8): 49-73.

[16]Brody, R.G., S.P.Golen, and P.M.J.Recker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auditors[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1998,Summer: 160-171.

[17] Gramling, A.A.External auditors’ reliance on work performed by internal auditors: The influence of fee pressure on this reliance decision[J].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1999, Supplement: 117-135.

[18] Gramling, A.A, Maletta, M.J., Schneider A., and Church B.K.The role of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 synthesis of the extant internal auditing literatur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2004,(23): 194-245.

[19] DeAngelo,L.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1,(12): 113-127.

Determinants of the Mutual Reliance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Auditors

Fu Liying

(School of busines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责任编辑:孟 耀)

审计局内部审计范文第5篇

近日,审计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集中传达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当前审计工作实际,就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出具体安排和部署。该局党组要求全局上下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做到学以致用,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确保圆满完成全

年审计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审计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质。通过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全文,深刻理解和把握全会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入领会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六条基本经验,从四个“着眼于”出发,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六大任务,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做好四个结合:即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各项审计工作结合起来,与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切实抓紧抓好抓落实。

二是进一步强化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审计工作任务。要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加快审计实施进度。要按照年初确定的审计项目计划,科学统筹安排,有效衔接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对尚未实施的项目,要抓紧时间进点实施;对已实施结束的项目,要抓紧时间提交审计报告。同时,要加大审计整改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强跟踪回访,督促被审计单位尽快整改落实,确保圆满完成上级审计部门下达的审计项目计划和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审计局内部审计范文第6篇

为了给贵公司提供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以及维修项目的预、结算审核等造价咨询服务工作,我公司特制定了工程造价服务实施方案,并罗列了实施方案大纲,以便明确说明审计实施过程方案条理性、完整性、可行性。

第一部分 审计实施方案大纲

审计实施方案大纲分三部分,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案大纲,

二、结算审计方案大纲,

三、竣工决算审计方案大纲。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大纲

我公司通过完善各阶段的造价控制程序,使工程造价在各个阶段都能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1、决策阶段的控制

根据建设单位的发展战略及项目开发的需要,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证,投资估算的编制或审核,协助建设单位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以达到有效控制工程投资的管理目标。

2、设计阶段的控制

主要措施是对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价值工程分析、设计概算的编制或审查、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或审查、项目资金使用初步计划的编制、概算执行情况与批复情况审核,确保设计产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交易阶段的控制

策划建设项目招标方式、编制招标文件、编制标底、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起草评标报告、起草合同文本并参与合同谈判与签

订。其目的是依据合适的建设工程招标程序,通过施工合同来确定工程的施工合同价。

对建设单位的项目立项、土地使用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现场三通一平等前期手续情况进行审核,确保其完整、合规。

4、施工阶段的控制

主要是工程款使用计划的编制、审核与确定、工程变更价款的审核与确定、工程索赔费用的审核与确定。其目的是以工程合同为依据,达到全过程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

(1)合同管理

1)合同主要内容;2)在合同中洽谈中应注意事项;3)合同价格条款;4)合同审批;5)合同履约情况审核

(2)施工过程管理

1)资金管理;2)现场工程量核对管理;3)工程变更签证管理;4)材料(设备)定价管理;5)施工形象进度完成情况管理。

5、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

主要是依据竣工图纸,结合图纸变更、技术核定单、现场签证等现场实际发生的情况,对已完工程项目进行量、价核实,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

(1)审核依据包括施工合同、竣工图纸、变更签证资料、招投标文件(2)工程量、定额套价计算计取审核(3) 编制《工程结算审核报告书》(4) 审核资料归档。

6、竣工决算审计阶段的控制

竣工决算反映是从项目筹建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用,主要包括:所有建设工程项目的建安投资审计,设备投资,工程物资、待摊费用、交付使用资产现场监盘审计,建设项目资金使用、工程价款支付、投资概算执行中超概和概算结余原因的审计,使竣工决算报告完整、真实、正确。

二、 结算审计方案大纲

编制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报告,其目的是反映建设工程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一般由承包单位上报结算书,由造价咨询公司进行审核。

(1)审核依据: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工程合同;工程竣工图纸及资料;双方确认的工程量、计日工按现场签证计入;双方确认追加和减少的变更工程量及单价;双方确认的材料价格调整、工程量签证以及相关的索赔事项;发包人向外分包工程,承包人计取配合费;投标文件、招标文件;工程竣工结算。

(2)工程结算审核内容:

确定送审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和充分性; 审核计价方式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工程量计算是否符合规则; 人、材、机换算及计算结果是否准确;工程量调整是否有依据,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综合单价调整是否有依据,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 主要材料消耗量计算是否准确,材料价格是否与报价相符,价格调整是否有依据;甲供材料的品种、数量和结算是否正确; 甲方单独分包项目工程量的划

分和结算是否正确;费用调整是否有依据,计费基数、取费标准、计算程序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税金和规费计取是否符合税务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 实际施工工期与合同工期比较,差异原因和责任,索赔和违约金支付的理由是否符合合同的约定或法规的规定,证据是否确凿、完整,费用计算是否正确;

(3) 编制《工程结算审核报告书》。

主要内容包括:委托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名称和委托事项;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建筑面积,结构类型,层次或檐高,开工和竣工日期,工程质量评定等级等;审核范围;审核的依据,主要程序和方法,审核时间;审核项目经理姓名及其执业资格证书号;送审工程结算金额,审定金额,核减(增)金额及其主要原因;核减、核增明细表,《工程结算审核定案表》及有关附件;有关审核的其他内容。

(4) 审核资料归档, 审核工作完成后, 由专业审核人员将上列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按本单位档案管理规定和立卷规则汇总组卷、编号,装订成册,统一管理。

三、竣工决算审计大纲

对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建安投资进行审计、项目设备投资审计、工程物资审计、待摊费用审计、交付使用资产现场监盘审计、建设项目资金使用、工程价款支付、投资概算执行中超概和概算结余原因的审计;使竣工决算报告完整、真实、正确。

第二部分 具体审计实施方案

我公司主要服务内容是: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及竣工结算进行跟踪造价咨询审计,对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决算进行审计。为了保证造价审计成果能够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进行真实、准确、公正、实事求是的反映,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促进委托人对建设项目的经济合同、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充分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实现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我公司结合多年实施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的工作经验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

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咨询审计,主要包括投资估算、投资概算编制、投资概算执行与批复情况的审核、预算编制、清单控制价编制、竣工结算审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等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在项目投资决策、设计、交易、合同签订、施工过程、竣工结算、交付使用、竣工决算阶段,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对工程造价进行研究比较,协助委托人把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在各个阶段都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1、协助委托人就本地区类似工程进行项目投资估算。

2、对设计图纸进行造价指标测算、分析对比,编制投资预算,协助委托人提出设计功能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提出工程造价是否满足委托人项目投资目标的建设性意见。

3、在招投标阶段和分包工程招标阶段,依据委托人定案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协助委托人对工程主要材料进行询价,参加委托人或招标人组织的招标答疑会议,对工程量清单有关

技术问题进行解答。开标后,协助委托人对中标人及潜在中标人的投标报价及商务文件进行严格审查,复核相关数据,对采取不平衡报价的中标人和潜在中标人提出合同单价修正意见,确保合同单价的公平。

4、在合同签订阶段,从造价角度进行咨询,协助委托人进行招标合同文本的制定,起草量身定做的合同条款,确保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维护合同双方平等利益。

5、在施工阶段,按照施工合同的计量方式及时组织工程计量、复核工程量、填报计量支付凭证,向委托人报审,审核施工单位提出的材料计划,控制材料数量,避免资金浪费,对于影响工程造价的隐蔽验收工程、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的工程,现场核实作相应的记录取证。对变更和签证及时出具咨询意见,提出签署意见。

6、竣工结算阶段,主要是(编制)审核工程竣工结算,收集各项结算资料,依据送审资料、取证材料、会商纪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规则、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规定、招标文件、投标书、施工合同、现场变更签证等,对送审资料逐项进行审核,编制竣工结算审核报告书,并将审核资料归档管理。

7、在项目实施阶段针对后期交付使用的生产成本、物业管理成本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项目交付使用后运行成本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强。

8、在竣工决算阶段对建设项目建筑安装投资、设备投资进行审计,对待摊费用、建设资金使用、工程款支付、投资概算中超概及结

余原因进行审计,对交付使用资产现场监盘审计,使竣工决算报告完整真实、准确无误。

9、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向委托人提供工程造价管理、经济法规等方面的有关咨询,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跟着咨询服务,认真完成委托人交给的其他相关工作。

二、造价咨询项目实现目标

通过我公司及时有效的全过程跟踪造价咨询服务、竣工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使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得到有效控制,确保项目投资及工程造价合理、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三、造价咨询审核原则

坚持合法性、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客观性的原则,严肃认真、诚实信用、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委托人的项目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严控工程造价投资满足委托人要求,规范出具审计报告。

四、造价咨询审核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筑法》、《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操作指导规程》、《山西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执业行为准则》、《造价工程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国家、省市政府及有关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工程造价审核法律、法规、定额、补充定额、定额解释以及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依法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协议)、补充合同(协议)、招投标文件等。

五、本方案的要点和难点

1、本方案的要点:

(1)对工程量的计算结果要求精度高,必须保证每期计量的工程量准确、单价与合同单价一致、调差完整准确。

(2)对所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价格询价要准确。 (3)对主要材料、造价指标进行经济分析、并为委托人提出改进性建议。

(4)对工程总造价、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结合市场情况进行合理的定价。测算达到既满足实际施工所需人工、材料、机械费用和承包人的合理利润空间,又能满足委托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之间的平衡点。

(5)对变更、签证及索赔的时效性反映必须足够的警惕,必须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变更签证的单项审核和核定。

(6)对主要材料的询价认价必须到位,可以采用联合招标方式确定。

(7)对合同条款的必须严格理解和把握,保证合同条款的严格履行,为了避免委托人违约,对委托人违约进行警示。

2、本工程的难点:

对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价格的确定。

六、全过程跟踪造价管理工作方法

我公司通过对多个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积累了许多的经验,通过完善各阶段的造价控制程序,督促委托人对建设工程的前期手续进行及时办理、对各阶段有关经济活动、造价管理进行有效控

制,实现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使工程造价在各个阶段都能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1、决策阶段的控制

正确的项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我们在决策阶段根据建设单位的发展战略及项目开发的需要,对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资源条件、市场预测、工程技术、环境评价和财务经济评价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证,协助建设单位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以达到有效控制工程投资的管理目标。

(1)收集和熟悉有关咨询依据

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任务和技术经济政策;有关的基础数据资料,包括同类项目的技术经济参数、指标等;有关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规范、标准、定额等,以及国家正式颁布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国家或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项目前期评价的基本参数和指标。

(2)合理编制工程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项目决策阶段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功能,充分地考虑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合理预测投资估算中各种动态因素的变化,尽量不留投资缺口,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3)进行方案比选和投资论证

在具备充分咨询依据的基础上,按客观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技术方案比选,确保项目前期咨询及可行性研究的严肃性、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4)准确确定项目造价控制目标值

随着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咨询单位所编制的投资估算应根据各阶段特点不断深化,并形成项目造价控制的目标值。

(5)对委托人建设项目的前期手续进行审核,督促完善,主要包括项目立项、用地规划手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现场三通一平情况。

2、设计阶段的控制

设计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设计质量和功能是否能满足使用要求,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的一次性投资,而且影响项目的使用效益。先进的技术、合理的设计不仅能使项目建设缩短工期、节省投资,而且能降低今后的生产成本及经营费用等。

这一阶段我们要进行的是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价值工程分析、设计概算的编制或审查、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或审查、项目资金使用初步计划的编制。目的是通过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关系的研究分析和比选,确保设计产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满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要求。

(1)收集和熟悉有关咨询依据

各设计阶段设计成果文件及相关限制条件,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批文、建设项目设计所采用的技术与工艺流程、建筑与结构形式、技术要求、建筑材料的选用标准及项目所涉及的规划、配套等限制条

件;编制或审核概算、预算所需的相关基础资料,包括参考选用的定额、市场造价数据、相似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2)采取设计招标优化设计方案

一个建设项目可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我们通过专业人员对设计图纸应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对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进行造价分析,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为业主提供合理降低成本的设计优化方案,确保所推荐的方案经济合理、切实可行。

3、招标阶段的控制

策划建设项目招标方式、编制招标文件(含评标方法及标准、实物工程量清单)、编制标底、提供评标用表格和其它资料、起草评标报告、起草合同文本并参与合同谈判与签订。其目的是依据合适的建设工程招标程序,通过施工合同来确定工程的施工合同价。

严格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工作、选择资质合格、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信誉可靠的单位参与招投标活动。

(1)收集和熟悉有关咨询依据

有关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法律、规定、程序、要求等内容;项目的实施要求,包括工程拟招标的方式、范围;编制招标阶段咨询文件所需的基础资料与相关的设计成果文件(包括满足招标需要的图纸及技术资料),建设项目特殊条件等;

(2)认真编制施工招标文件,合理确定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招标投标报价方式(综合预算法或工程量清单法)及相应评标办法。确保拟采用的招标方式切实可行并能达到预期目标;认真加强工程清单

编制和清单标底编制的审核;编制完整的工程量清单台帐,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提供依据。

(3)加强对设备、材料价款的控制

设备费、材料费在建筑安装工程中约占整个造价的70%左右,它是工程直接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材料、设备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建设费用的大小。因此,在项目管理中也应引进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条件,开展设备、材料的招(投)标工作,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4)督促委托人对施工许可证及消防、人防、园林景观绿化、节能、环境评价等相关手续进行办理,对其合规性进行审核,以保证工程进度顺利进行,使工程造价处于可控范围。

4、施工阶段的控制

主要是工程款使用计划的编制、审核与确定、工程变更价款的审核与确定、工程索赔费用的审核与确定。其目的是以工程合同为依据,达到全过程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

(1)收集和熟悉相关咨询依据

施工合同,特别是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工程进度款的结算与支付方式等内容;编制施工阶段咨询文件所需的基础资料,包括设计图纸与技术资料。合同计价的相关定额、标准等;

(2)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沟通协调,并确定作为工程结算计价依据的相关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的程序与职责。

(3)合同管理

在明确中标人并发出中标通知后,建设方与承包方即可就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具体内容进行洽商,签订合同。

1)合同主要内容

工程承包范围和主要工作内容;合同工期及关键的工期节点要求;工程质量的约定;工程造价及变更方式约定;工程款支付方式及验工计价形式的约定;主要材料单价及价格约定;合同价格调整的约定;工程结算的约定;文明施工和安全管理的约定;建设方招标选择的主要材料;分包与供货方的施工配合;工程水电费的计取;农民工工资不拖欠和工伤保险的约定。

2)在合同中洽谈中应注意事项

内容和范围的确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可就招标文件中的某些具体工作内容进行讨论,修改、明确或具体化,从而确定工程承包的具体内容和范围。在谈判中双方确认工程内容和范围方面的修改或调整,应以文字的方式确定下来,并以“合同补遗”或“会议记要”方式作为合同附件,并明确它是构成合同的一部分。

3)合同价格条款

根据计价方式的不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可以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在招标文件中要明确规定合同将采用哪中计价方式,合同款支付方式,主要就以下四个阶段进行谈判,即: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最终付款和退还保留金。

维修期合同条件中特殊条款的完善,合同文件中应当对维修工程的范围、维修责任及维修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有明确的规定。

4)合同审批

建设单位、造价咨询公司与承包商谈判完毕,由造价咨询公司审定合同上报建设单位批复后签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咨询单位、在合同审批表上签字、盖章,形成的工作记录:工程合同审核表。

(4)施工过程管理 1)资金管理

工程预付款:工程预付款主要是保证施工所需材料和构件的正常储备,根据工期长短、市场行情、供求规律等因素确定,所以应在招标文件中约定工程预付款的百分比(没有预付款的工程不用考虑)。

进度款:工程量的计算参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合同约定的验收计价办法和工程进度款支付办法。

质量保证金:质保金为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缺陷责任期内,由承包人原因造成的缺陷,承包人应负责维修,并承担鉴定及维修费用。如承包人不维修也不承担费用,发包人可按合同约定扣除保证金,并由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承包人维修并承担相应费用后,不免除对工程的一般损失赔偿责任。 由他人原因造成的缺陷,发包人负责组织维修,承包人不承担费用,且发包人不得从保证金中扣除费用。

2)现场工程量核对管理

根据施工图纸,做出清单台帐,经双方对审确认工程量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均在清单台帐上签字认可,建设单位、造价咨询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在台帐下达承包人时,组织工程量对

审,按照中标工程量进行核对,如有异议,15日内以书面形式上报咨询单位进行核对调整。在施工现场将月发生的实际分部、分项工程量在清单台帐上详细记录,按照每次进度工程量从台账中进行扣除,得出剩余工程量。工程变更增减工程量,必须在变更前确认,并做好签认记录,在清单台帐上标注,按施工合同规定,单独列项计入当月工程进度款中。对施工上报的工程量进行审核,如施工方对工程量核对不统一时,以书面上报,进行现场复审。再将审核结果上报建设方批复后下发施工方。现场管理人员必须详细将施工现场发生的情况每周进行一次汇报、工程量的汇总,避免工作的重复。

3)工程变更签证管理

审查技术变更和会签设计变更,修改必须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会签后交于施工单位执行;施工过程中必须执行先办理手续,后进行现场变更的管理制度,否则施工单位施工期间随意进行变更,势必将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

设计变更和签证必须按照规定日期上报相应的增减工程量和对工程量单价的影响,以便核定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实施有效的成本分析。

涉及造价或费用变更较大的变更或签证由设计单位出变更通知,监理、造价咨询公司连同上报建设单位和相关部门审批。

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无法核定工程量的工作项目,需要零星用工、材料的签证管理和支付,应由现场监理工程师和造价咨询工程师及时核定零星用工工程量,确保工程成本的控制。

工程签证实行先签证审批,后进行工作的制度,避免事后经济纠纷。

4)材料(设备)定价管理

主要材料、设备需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咨询公司选样订货的,施工单位应在使用前及时上报材料样品及单价,供建设单位选样订货的,建设单位批复价格后,施工单位根据批复的单价进行采购,确保采购的材料、设备与选定的样品品质、规格型号一致。材料定价单应经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造价咨询公司联合签认。

5、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

编制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报告,其目的是反映建设工程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一般由承包单位上报结算书,由造价咨询公司进行审核。

(1)审核依据: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工程合同;工程竣工图纸及资料;双方确认的工程量及清单工程量台帐、计日工按现场签证计入;双方确认追加和减少的变更工程量及单价;双方确认的材料价格调整、工程量签证以及相关的索赔事项;发包人向外分包工程,承包人计取配合费;投标文件、招标文件;工程竣工结算。

(2)工程结算审核内容:

确定送审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和充分性; 审核计价方式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工程量计算是否符合规则; 人、材、机换算及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工程量调整是否有依据,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投

标承诺和合同约定,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综合单价调整是否有依据,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 主要材料消耗量计算是否准确,材料价格是否与报价相符,价格调整是否有依据;甲供材料的品种、数量和结算是否正确; 甲方单独分包项目工程量的划分和结算是否正确; 费用调整是否有依据,计费基数、取费标准、计算程序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税金和规费计取是否符合税务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 实际施工工期与合同工期比较,差异原因和责任,索赔和违约金支付的理由是否符合合同的约定或法规的规定,证据是否确凿、完整,费用计算是否正确;

审核过程中遇有不明确或持有异议的问题,项目经理应与委托人取得联系,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到施工现场查勘和取证; 审核人员依据送审资料、取证材料、会商纪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规则、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规定,对送审的工程结算逐项进行审核,编制《工程审核计算书》和结算调整明细表征求意见稿,拟写初审意见,随同《审核质量控制流程单》交项目经理复核,项目经理复核同意后,将初审意见和征求意见稿交送委托人, 由委托人送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征求意见, 如委托人、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对初审意见有异议,项目经理应要求委托人及时召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审核单位进行会商,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必要时可实事求是地对初审意见进行调整,以求达成共识;对审核的结算达成一致意见后,项目经理将审定意见和《工程造价咨询质量控制流程单》交技术负责人进行最终审定;委托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和咨询单位技术负责人分别在《工程结算审定表》上签署意见,盖上公章,以示认可。

(3) 项目经理草拟《工程结算审核报告书》。主要内容包括; 委托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名称和委托事项;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建筑面积,结构类型,层次或檐高,开工和竣工日期,工程质量评定等级等;审核范围;审核的依据,主要程序和方法,审核时间;审核项目经理姓名及其执业资格证书号;送审工程结算金额,审定金额,核减(增)金额及其主要原因;核减、核增明细表,《工程结算审核定案表》及有关附件;有关审核的其他内容。

《工程结算审核报告书》由审核单位负责人签发,编号后打印成文,并盖上项目经理执业资格专用章和咨询单位公章。《工程结算审核报告书》一式四份,审核单位留存一份,送交委托人三份,由委托人将其中两份分别送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并办理送达手续。向委托人退还必要的送审资料并办理交接手续。

(4) 审核资料归档, 审核单位按《档案法》的要求和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建立工程造价审核档案制度, 并有专人负责档案管理。

工程结算审核档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工程结算审核报告书》正本原件和有签发人签发的底稿;审核过程中获取的取证材料、会商纪要;《委托人送审资料清单》(包括签收和退还清单);送审的工程结算书;工程招标和投标文件;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或补充协议;工程竣工验收及质量评定表; 《工程造价审核合同》、《工程造价咨询质量控制流程单》及其他需要存档的资料。

审核工作完成后, 由专业审核人员将上列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按本单位档案管理规定和立卷规则汇总组卷、编号,装订成册,统一管理。

七、竣工决算审计阶段

在对建设项目工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竣工结算审计完成后,需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主要包括:所有建设工程项目的建安投资;设备投资;工程物资、待摊费用、交付使用资产现场监盘审计;建设项目资金使用、工程价款支付、投资概算执行中超概和概算结余原因的审计;使竣工决算报告完整、真实、正确。

八、进度计划完成保障措施

1、进度响应:我公司完全响应委托人对全过程造价管理服务的时间要求,并在收到委托人发出的“造价咨询任务通知书”及相关资料后,立即组织人力开展工作。我公司将根据委托人提供的资料,合理安排项目组人员,实行项目管理手册制度,根据总体进度计划目标安排分节点工作进度目标,严格控制实施作业进度,在保证各项工作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按时完成委托人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任务

2、组织保障:公司充分调动公司的人力资源,形成以总经理为项目经理的项目团队,按照专业结构分工明确,复审人员监督到位,组成建筑结构组、安装工程组、装饰组、园林景观市政道路项目组进行工作。

3、设备保障:公司组织安排8台电脑,5台打印机,一台复印机,5套广联达软件,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4、实行经济激励制度,按照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对按照工作节点完成的项目作业人员予以奖励。

5、实行项目责任津贴制度,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对该项目按照工程量大小安排责任津贴,充分调动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6、展开劳动竞赛,实行优胜奖励制度,经质量复核满足要求,达到节点进度要求的项目组给予重奖。

7、积极组织询价管理制度,形成以总工程师为首的询价小组,及时与供应商进行询价,并向委托人进行汇报,取得对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价格认可

九.质量保障措施

要保证审计成果的质量,实现咨询目标,关键是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内部管理,将项目服务目标按阶段进行分解、控制,具体执行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控制措施:

在前期做好各项质量控制,不仅能从开始确保服务质量,降低风险,而且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成本。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推行“双承诺制”,即委托人向我公司保证提供真实、完整、合法的资料,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责任;从业人员向咨询公司保证合法、客观、公正地执业,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责任。

2.加强我公司自身的内部管理。首先,建立了科学的人员管理机制。我公司是一所智力密集型的“人合”组织,拥有一批有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注册造价师,对保证审核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我公司具有严格、合理、透明的各种制度,如人事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会议管理制度、劳动合同制度等。能确保全体

专业人员达到并保持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核业务。第二,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本项目确立了项目经理负责制;强化对业务质量的三级复核制度的执行;具有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依据统一标准,对本项目人员进行定期质量检查,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最后,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我公司根据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制定业务承接规定、审核人员工作委派制度、签订业务约定书须知、审核方案编制规定、审核外勤工作管理规定、审核取证注意事项、审核工作底稿编写及复核制度、审核报告撰写及复核制度、重大问题的请示报告制度、服务守则、人员考核等规章制度。

事中质量控制是整个服务过程质量保证的核心。

1、在具体业务实施阶段,要按外勤工作的管理制度规定,严格外勤工作程序,明确项目经理和编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经理对项目的工作质量负全部责任,规范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注册造价师在工作底稿上反映出其专业判断的过程和工作轨迹,把好质量关,重视方案和总结的编制,完善信息传递系统,保证上下之间信息渠道的畅通,避免外勤工作的失控。

2、采用可靠、有效的方法。强调以风险为导向,在选择了最小风险方案并予以实施后,还应跟踪业务过程,进行风险分析,以便发现方案的不足和新的潜在风险,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规范程序,严格执行三级复核程序。质量体现在报告的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数字等细枝末节中。严格三级复核制,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项

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都符合要求。

4、抓实着力点,完善督导机构,加强督导力度。这是搞好执业质量控制的决定因素。一要加强和设立督导机构,强化督导力量,把职业道德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督导岗位上。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为督导人员提供工作便利。三是加强指导、检查、监督的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四是项目经理必须对执业质量控制负总责,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规律,提高水平,不能抓而不紧,更不能放任自流。五是建立分级督导制度,要求督导人员对各层次的工作给予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必要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协作,征求专家的意见。

5、建立报告的签发制度,对报告的起草、签发、打印、签章及分发使用做出具体规定。保证报告按规定的程序、格式对外出具、避免出现纰漏。

事后质量控制,对总结经验,检验当前使用的程序与方法,以及提升以后业务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及时总结。每一个项目结束,项目经理都应对本次工作进行总结,简要阐述本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指明今后类似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2、加强档案的管理。档案是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工作的重要历史资料,是公司的宝贵财富,我公司做了妥善管理和保管。

十、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我公司决定委派具有注册造价工程师、国家一级建造师、投资(工程)咨询师资格且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的程远同志担任项目经

上一篇:初中数学公式范文下一篇:学语文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