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

2023-09-21

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我校开展了爱国主义的德育基地教育活动工作,积极组织校内各班参加有关基地教育活动。活动中,学生的思想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爱国的良好品德。

二、加强认识,统一思想

德育活动在教育中占什么地位,决定着它受到的重视程度。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多,而且一般的家庭都比较富裕,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娇生惯养,独立性较差、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孝顺父母。自从我校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后使他他们懂得爱国、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道德品质。

三、开展活动的过程

1、由于在全校铺开了德育活动,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很多学生都懂得了为学校、为集体、为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思想和行动都上了新的台阶。

2、在活动中经常召开班主任会议、各任课老师会议,积极探讨活动开展的方法与措施。明确落实,形成制度,保证开展的德育基地教育活动的质量。

3、在活动过程中,学校都能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活动、并通过学校广播宣传栏对爱祖国、爱学校、爱集体的学生给予适时的表扬和奖励。

4、组织学校各班收集、整理参加德育基地教育活动的案例,积累资料,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及学生个人进行了表彰,为全校的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5、学校结合德育教育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了爱祖国、爱学校的故事演讲比赛。

6、在全校表扬了一些典型事例,活动开展有特色和成效的班级,树立榜样。

7、通过参加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动,长期有效地活动开展,必将推动我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开展德育基地教育活动,带动了全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促进了其它教育活动的良好开展,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学校的良好品质,继承了中华民族良好的传统美德。

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1 情绪感染

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感情体验, 激发学生激情,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把乐观的情绪带进课堂, 以和蔼可亲的教态, 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始终以愉悦的心境去诱导、感染和激励学生, 从而达到教师的乐教和学生的乐学相互促进。

2 表扬、鼓励、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青年学生自尊心很强, 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鼓励。而教师对学生真诚的信任、积极的期望、适当的肯定与鼓励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注重采用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 特别对差生, 更要格外“照顾”, 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 答对了给予大力表扬, “对”、“很不错”、“有进步”。答案错了, 鼓励他们“不要紧、下次努力”, 对于敢于提出问题, 积极发言的同学, 给予肯定和恰当的评价。对某一问题的分析有独到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鼓

《中外医疗》投稿说明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论点明确、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3、所有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

4、参考文献应引自正式出版物, 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5、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表格设计要合理, 推荐使用三线表。7、图片要清晰, 注明图号。

励……总之, 对学生点滴的成绩和进步, 教师都要及时捕抓住, 使学生有一种受到老师理解、尊重、成功的感觉, 使学生体验到通过政治课学习能增强自信心, 培养能力提高参与意识, 从而保证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的场所。

3 语言直观、幽默、有趣

政治课由于思想性、理论性和政策性特别强, 许多概念原理抽象, 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古人云:“教未见趣, 必不乐学”。政治课的感召力、说服力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技巧和风采。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言语直观, 就可化抽象为具体, 激发学生兴趣。如:在讲国家利益关系时, 朗诵了冯玉祥“鸟爱巢, 不爱树, 树一倒, 无着落;人爱家, 不爱国, 国如破, 家无着”。短短几句诗, 形象生动点明整体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帮助创设良好的教学情趣。讲解资产阶级两党制使应用了“一个老板, 两家商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时, 应用“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等比喻, 使学生觉得形象生动, 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4 将歌曲引入课堂

学生大多数喜欢唱歌, 内容健康的歌曲能活跃课堂气氛, 调节学生情绪, 促进他们学习。如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时, 首先播放了一首“十五的月亮”的歌曲然后提出问题, “月亮、家乡、夜晚、战士、妻儿”这些事物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一首充满感情的歌曲, 把学生带进了知识内容的情景之中。

5 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在讲到经济特区时, 我把我国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按照从北到南的顺序一一标注在中国地图上面, 使同学们一目了然, 能清楚了解特区的具体位置, 我又详细介绍设立特区位置的优势, 为什么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又是我国了解世界的窗口。一张地图缩短了与世界的距离, 内容更清晰了。

6 讨论、辩论、知识竞赛

老师讲的再精彩, 若满堂讲, 学生势必乏味, 而通过讨论、辩论、知识竞赛等形式, 则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参与性。因此, 在教学中, 我根据教材内容, 设计一些专题或出知识竞赛题,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例如在讲完民族理论前三章的内容之后, 我编写了40道小知识题, 把学生分发为三大组, 分为小组必答、小组抢答和风险题, 组织学生搞了知识竞赛,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讲“公平与效率”“政党制度”中的两党制、多党制进行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辩论, 使他们主动参与, 积极发言。这些形式使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获得满足, 同时又为他们展示了才华, 提供了快乐的平台。

7 用好多媒体教学更生动

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感染力强, 能调动多种感官的作用, 深入体会教材的内涵, 便于记忆, 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如讲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时, 我就播放了从网上下载的我国少数民族资料, 这里介绍了我国各个少说民族的服饰、习俗、宗教、文化, 给同学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讲到“科教兴国”战略时, 组织学生观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讲我国的改革开放时, 让学生观看了“太平洋的呼唤”的录像, 同学们触景生情, 深受教育和启发, 写了观后感,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只是在教学多年总结的点滴经验。我深信, 只要从我做起, 从教学的实际出发, 不断探索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提高教学质量, 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适时引导, 就能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摘要:要增强德育课吸引力, 就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采取多种措施, 把教学内容融入其中, 就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课程 教学质量 策略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愈来愈高,国家对于中职德育课堂也有了进一步的关注。虽然当前多数中职学校已按照教育部要求开展了德育课,但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再者,德育课本身属于理论课程,其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深奥,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关于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应当采取什么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呢?

一 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中职学校要站在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的高度,切实做好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建设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校对德育课重视不够,德育必修课开设不齐不全,且学时难以保证。此外,由于文化氛围不足,周边环境对学生学习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由于目前社会发展快速,各类科技信息产品迅猛增加,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影响了学生静下心来读书的情绪,这样的生活社会环境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容易导致学生焦躁不安,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提升德育课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二 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贯彻开展德育课教学的必要性,提升德育教师的师资水平

第一,充分贯彻开展德育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德育课程教学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必须切实提升中职德育课程地位。针对目前中职问题学生的现状,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切实提升德育课程地位。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时期,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的中职学生,正由儿童向成人过渡。他们思想单纯、充满幻想,但由于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因此,教师运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要求,德育教育对于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第二,提升德育教师的师资水平。首先,除了贯彻开展德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之外,还应同时提升德育教师的地位,加强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保证教师队伍配备数量和质量。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德育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的要求配备数量足够、质量较高的德育课专任教师。其次,加强教师岗位培训。新任德育课教师要具备本科学历和相应的教学能力,并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最后,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学校要建立教学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学科研讨、公开课展示等活动,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逐步形成骨干教师队伍,同时,每個学校要重点培养1~2名德育学科带头人。

2.健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研机构

第一,规范教研活动。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并落实专人负责。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将德育课建设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做到统筹管理、分工负责、措施到位、保证实效。教研活动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加强集体备课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认真分析教材,不断提高本校教研的质量。

第二,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根据“三贴近”原则,积极开发教学资源,丰富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三贴近”原则,即贴近职业特点,教活课堂内容;贴近学生实际,优化课堂结构;贴近社会生活,深化课堂知识。因此,学校在开展德育课程时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实际、就业岗位实际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实际,积累岗位成才的典型案例,制作教学课件和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三,加强德育课教学工作的评估与考核。加强质量监管,市教育局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定期进行考核,组织开展德育课建设指导,确保德育课教学计划、课时、教材、教师“四落实”。开展优秀德育课教师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德育课教师的先进事迹。市教科所要定期组织开展全市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观摩活动,发现、培养、选树典型,加强课题研究,开展优秀德育课件、教案的评选活动。

3.优化教学手段

第一,优化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一方面,德育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的开端,从而引出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更好地加强教师在德育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

第二,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开展德育教学活动。首先,要使德育目标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德育目标就在生活中,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其次,德育内容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考虑学生实际需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最后,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德育调查,参观社区德育建设,参与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

第三,加强德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要强化德育课的实践体验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增加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一般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充分利用本市、本行业、本校奋斗历史、杰出人物成才成长等方面鲜活的事例,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课教学,通过活动课、实地参观、市场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优化、改进德育教学考核与评估办法

德育课在改革考试评估制度时,可对考试方式做一些改革,如开卷、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相结合,学生出题相互考核等,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出好题互考的方式,可达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此外,要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也纳入考核范围,因为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课程在中职学生的学习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对启发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养成良好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不断提升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以最适宜的教学手段、最优化的德育课教学师资力量来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冬梅.浅谈德育课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中国农村教育,2012(7)

[2]邵俭福.中职德育课社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J].当代职业教育,2012(11)

[3]张丽娜.提高中专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2)

[4]汤波.高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兼论德育课的有效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3

〔责任编辑:范可〕

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为了正确地进行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思想政治教育,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准确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

1、抓住文章特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教者在施教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在钻研教材中,准确地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思想教育内容明显,较容易把握渗透的内容,但有一些说明自然常识的课文较难把握。只要教师认真挖掘,就能把准编者意图,或者抓住重点词句, 也就能发挥文章的熏陶感染作用。

2、感悟作者流露思想感情的重点词句。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应从体会重点词句入手。如《桂林山水》一文,要引导学生去细细咀嚼品味文中的甲天下,从中体会文章的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感。

文章特点不同,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的突破口也就不一样。如:《长征》可从文章的背景去挖掘,《将相和》可从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方面去挖掘,《凡卡》可从故事情节方面去挖掘,《再见了,亲人》可

1 以从指导、议论抒情方面去挖掘。

二、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适时、适度、适量地渗透思想教育。

1、渗透德育的和谐性。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学科,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语言信息和德育信息的和谐统一。那种忽视双基训练,离开字、词、句、篇的分析而抽象地提观点、抓中心、挖思想和德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相反,抓了语言文字的教学、学习和训练,“文道结合”,德育生根了,就容易开花结果。《小英雄雨来》的教学我们如能抓住两处描写还乡河美丽景色的语段和三处反复提到“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语境,小英雄雨来的优秀品质和智勇行为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学生们就容易从雨来身上学到最宝贵的东西,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2、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强化课文某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施加恰当的德育信息,是达到德育有效度的关键,即使是单元自测或综合练习的阅读部分也不放过对学生的德育。如我教《钻石》这篇短文时,大多数学生对短文思想道德的理解止于姑娘拾金不昧的品质上,但还有一些学生以为故事是编出来教育人的。针对这一信息,我从几个方面加强德育:第

一、指出这是一篇写实性的记叙文;第

二、抓住文章末段对小魏姑娘形神兼备的描写文字进行赞颂。点明:两颗钻石,一颗是天然钻石;一颗是姑娘的爱国之心。第

三、强调姑娘优秀品质得以形成的渊源,这就很好地收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抓住关键词句、深化情感体验。

2 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是作者情感传递的载体,是作者炽热情感喷发的“火山口”,关键词句选得准,学生一旦触及,就会迸发出感情的火花。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可抓住“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壮士们在生死关头,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舍生取义的崇高境界。学生会很自然地因此而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和熏陶。

四、 渗透德育还需要注意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同类课文,其思想内容基本一致,大致有两种情况:

1、讲同一个人的。其思想教育目的往往是同一的,只是取材时间、角度、写法不同,例如写周总理的课文有《温暖》、《送雨衣》、《一夜的工作》、《十里长街送总理》等,这些课文都是歌颂、缅怀周总理的,学了易引发学生对革命领袖的崇敬热爱之情。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要求学生把以前课文中感受到的有关总理平易近人、关心人民、忘我工作、俭朴生活的种种高尚品质,倾注在望灵车送总理的思想情境中,使学生产生感情深切、发自内心的悲痛,从而使崇敬与怀念之情融合在一起。

2、写同一类事例。

其思想教育目的一致,在渗透思想教育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前者为后者打基础,后者在前者基础上提高。如《狼和小羊》、《会摇尾巴的狼》都是写狼和羊的故事,同样是狼,前者是凶相毕露,诬蔑陷害;后者是狡诈伪善,花言巧语。如在渗透思想教育时,将两文的思想内容有意识地结合联系起来,则让学生对狼的本质认识更深刻,更有利

3 于提高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1更新观念, 以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

教育指导思想决定着教学的设计, 对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 教师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思想。

明确德育课教学是为培养“四有”人才打基础的, 它肩负着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的光荣使命。只有从这样的高度认识自己的工作, 才能教着“今天”, 想着“明天”, 提高教学的积极性。

要更新观念, 改革教法, 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 愉快地获取思维方法。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改变唯教师为中心的教法, 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创造条件。

2深研教材, 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是备课和上课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只有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这也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前提。

3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现代教学论认为, 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 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只注意知识的讲解, 而忽视情感的交流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师生这种情感的交流, 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矗。

怎样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首先, 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目光、大方的仪表, 会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祥的基调,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其次,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处于积极探索新知识的状态, 就必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之中, 这正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的理想环境。

再次, 建立平等、民主和友好有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悦课堂气氛的基矗这种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于教师, 学生要亲其师, 教师必先爱其生。热爱学生是师德的集中反映。

4用教学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德育课是具有情感性、抽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德育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 用艺术化的形式诉诸于学生, 使之入心入脑。

首先, 以开讲艺术萌发学生的求知欲。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开讲得好, 就能先声夺人, 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 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引起“探究反射”。开讲一般从“情、趣、疑”入手。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 导入新课, 达到酝酿情绪, 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疑是思维的开端和启动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趣是激发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兴奋剂和催化剂, 它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高度活跃。

其次, 以点拨释疑的方式,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导入后, 只有通过点拨释疑, 才能使学生在解开疑团的基础上, 切实掌握知识, 提高认识能力, 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下去。只有这样, 才能变“苦”为“乐”, 增强知识的吸引力, 使得学生想学、乐学、勤学。点拨的方式多种多样, 常用的有: (1) 借势诱导, 引向深入。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 学生一般能答出一二、且思考方向正确, 但认识深度不够。这时, 教师应在肯定学生认识方向的基础上顺势点拨, 诱导其认识走向深入和系统。 (2) 夸谬正误, 转变认识。当学生对一个问题发生错误认识时, 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 则难以使学生信服, 且易产生逆反心理, 这时, 如采用夸谬法, 由学生认识导出明显错误的结论, 学生就会幡然醒悟, 转而寻找正确认识。 (3) 搭阶造梯, 指点迷津。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 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分析, 此时教师应善于在到达认识彼岸的路上筑上阶梯, 指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从而启动学生思维。对于理论性较强, 学生通过思考, 老师点拨尚无法真正解决的疑问, 可由教师讲解释疑。对于现实性较强, 光依靠课堂教学还不足以使学生真正理解的知识, 可通过社会调查释疑。

再次, 巧设练习,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识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促进它的完成。课堂练习不仅仅是对所学新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反馈, 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思维, 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教师要用练习设计的艺术粘住学生的心, 使他们找到“用武之地”。德育课教学常用的练习设计方法主要有: (1) 角色模拟法。是指联系课中的有关知识结合现实问题创设一定的新情景, 让学生模拟扮演情景中的角色, 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练习方法。 (2) 知识竞赛法。把学生分成小组, 进行知识竞赛, 或抢答或必答。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结合掌握知识,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 (3) 登台演讲法。教师事先给学生布置好问题, 学生毛遂自荐, 也可由教师指定在讲台上解答的方法。这种方法可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 (4) 撰写论文法。通过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 使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将课本知识和社会现实结合一起, 并把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写成小论文。论文可进行展评, 让学生从中获益。这种方法, 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识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

摘要:根据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认为, 更新观念, 深研教材, 把握教学目标, 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用教学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是搞好德育课教学工作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

参考文献

[1] 湛蓊才.课堂教学艺术[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黄振发.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9) .

[3] 张文英.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6) :56~57.

德育课教学总结范文第6篇

[摘 要]通过对1985年~2013年间有关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文献的全面梳理,了解已有研究文献的主要涉域及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提出应切实依法办事、加强学科建设、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满足社会人才培养需要的四点建议,以期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推动后续研究。

[关键词]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综述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也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弘扬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具有战略意義。自国办发【2001】48 号文件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颁布以来,明确规定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学界对军事理论课教学领域的研究就不断增多,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涌现出了一批学术成果。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的梳理与回顾,从而把握当前研究的总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后续研究。

一、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朔源

我国1984年颁布的《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1985年起全国许多高校开展了军训,于是以集中军训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开始为广大高校和社会认可,但此时的军事理论课尚未进入高校视野。2001年,国办发【2001】48号文件颁布,规定从2002年起,各地要将学生军训列入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列为考查科目。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育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3周。此时的军事理论课虽已被提上高校议事日程,但没有像军事技能课那样列入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因此还不被广大师生重视和认可,在教学中也存在诸多问题。2002年6月19日,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并把其作为普通高校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依据。《大纲》明确规定“军事课是城市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至此,军事理论课正式列入高校的教学计划,成为一门必修课。2006年修订的《大纲》中又强调指出: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外,应积极开设选修课和举办讲座。从此,军事理论课教学领域的研究才逐渐增多。

在CNKI总库中,以“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等为题名跨库初级检索1985年~2013年间的文献,共检索有58篇文献(检索时间为2013年12月2日),其中期刊全文数据库56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库2篇。

不难看出,学界对军事理论课教学领域的关注是从2006年逐渐增多的,2006年至今的成果数量占到了总篇数的87.93%,而1985年至2005年20年间的成果数量才7篇,仅占总篇数的12.07%。这表明之前军事理论课教学并未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引起应有的重视,到了2006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对《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明确规定“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军事课列入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才受到重视和得到相应发展,有关研究成果也才不断涌现。从所检索文献来看,军事理论课教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等方向。可见,如何上一堂大学生爱听的军事理论课、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确保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授课教师和学界同仁共同关注的话题。

二、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涉域

近年来,学界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关于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研究

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兴趣,以及能否有效发挥高校国防教育的“国防”和“育人”双重效益。学界对此论述多从课程定位、教学重点、教材建设、师资力量培养等方面展开,主要观点有:邓秀金、郭大为认为,要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确立学科地位是前提,建立规范的教学运作机制是保证,重视教师队伍培养是关键,加强教材建设是基础,加快设施建设是物质条件〔1〕。陈世利指出,要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建设;改革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内容体系,更新、充实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改进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军事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改进军事理论课考试的内容及形式,通过考试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2〕。彭易纪、彭欢强调,只有瞄准课程定位,突出教学重点,保证内容鲜活,开展课外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质量上求突破〔3〕。

2.关于优化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军事理论课“怎样教”,直接影响着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对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学界在这一领域做了诸多探讨,主要有:张湖北从目前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影响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优化的主客观因素,创造性地提出合格的思政素质、先进的科技素质、博厚的军事素质、教师的人格特征等是影响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优化的主观因素,并提出了教学方法优化的原则〔4〕。李国杨认为,要改进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授课教师精心设计、认真备课是基础,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核心,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保障〔5〕。强军锋等则从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6〕。

3.关于推进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研究

自国办发【2001】48号文件和《大纲》颁布,明确规定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以来,学界致力于军事课教学改革的研究就不断增多。代表性的有:邹晓芟以三明学院为例, 认为课程设置规范化、课程教材体系化、教学目标科学化、教学内容特色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交流制度化等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可为地方性高校更好地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7〕。胡勇胜、贺幸平提出,高校军事理论课实行模块化教学将会极大地改变现有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困境,并探讨了实行模块化的教学理念设计、模块化的教学目标定位、模块化的课程内容构成、模块化的师生角色互动、模块化的教学策略实施、模块化的教学评价组织是构建军事理论课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8〕。唐高峰认为,军事理论课在知识技能教育和德育上对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起到了重要的特殊作用,因而研究了基于德育创新的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9〕。

4.关于构建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学界关于构建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多,从检索的文献来看,只有3篇直接论述这个主题,其他只是部分涉及。徐敏从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探索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改革课程考试环节四方面提出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确保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10〕。张曦从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出发,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程的特点,并提出积极认同教学法、高科技信息教学法、榜样教学法、集体价值观教学法等课堂教学方法,以探索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11〕。易文安、苏红磊则汲取地方高校开展混合教学的成功做法,结合军队院校的实际,积极探索了信息化条件下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12〕。

三、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界对于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仍有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研究是在相关法律和文件“外力”推动下展开

我国学校国防教育起源很早,但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发展缓慢。从检索的文献可以看出,1985年~2005年长达二十年间有关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只有7篇,此后才逐渐的增多。显然,只有当《国防法》(1997年)、《国防教育法》(2001年)、《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1】48)、《大纲》(2006年修订)、《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1】8号)、《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1】6号)等法律和文件的相继出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在各高校才逐渐展开,也是直到此时,才引发学界同仁对高校国防教育理论的研究高潮(此特点在表1中已得到充分体现,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2006年至今)。这种长期在相关法律和文件“外力”推动下的课题研究,不是处于内心的主观愿望,恐怕缺乏长期的、持久的内在动力。

2.已有研究成果不够系统深入

从目前检索到的文献可以发现,除刘浩波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从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新教学方法及其应用的角度对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外,再无其他学者把这一课题作为硕博学位论文来做深入系统研究,绝大部分学者在CNKI上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都是从某一个方面来研究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从而导致对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整体研究不足。目前已有研究成果虽涉及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等领域,但大多是停留在对“重要性”、“紧迫性”、“意义”、“现状”等内容的研究,涉及“对策”、“思考”、“实践”等深层次内容的研究较少,从部分期刊论文使用“初探”、“刍议”、“试论”等措词也可见其论证的内容深度。

3.研究成果重复严重,创新不够

国办发【2001】48号文件和《大纲》的颁布,引起了众多学者纷纷参与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创新精神不够,创新观点不多,尤其在如何开展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可操作的实践层面研究不多,导致众多研究思路一致、研究内容相仿甚至雷同,论文标题也只是在他人基础上增加或删减或替换其中个别用词。再有极少数学者一篇论文或一个观点翻来覆去的变换表述形式,投到不同刊物上多次發表,过于追求提高自己的学术产量。试想一项研究成果如果不做注释的被多人转抄挪用,以至不能查清其原创及原作者,这既是对原创作者的极为不尊重,浪费了学术资源,也会导致该领域研究停滞不前,缺乏创新,不利于该课题的深入研究。这类行为性质与生活中的小偷并无二样,应该为权威学术界所杜绝和不齿。

4.理论层面研究很多,实践层面研究较少

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既有赖于纯粹的理论推演,更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与实证分析作支撑。已有研究成果基本上是从文本到文本,即从“是什么”、“为什么”的理论层面研究较多,而从“怎么样”的实践层面研究较少,缺乏充分的实证性的调查数据支撑。邹晓芟在实践层面虽做了一些研究,他结合三明学院, 通过对三明学院军事理论课教学经验和成效的介绍,为地方性高校更好地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但这样的研究实在太少。其他学者要不就是纯粹从理论到理论,根本未涉及实践层面研究,要不就是虽有部分涉及,但论证浅显,比较零散,提出的解决办法多是对策性、阶段性的,缺乏深入、科学、系统的分析,亟待进一步深化。

四、推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的几点建议

1.将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切实置于法制化建设的话语体系中

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为加强学校国防教育,国家在先后颁布的《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的条款里都有涉及学校国防教育的有关规定,如《国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国防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些国防法规精神,又先后出台了国办发【2001】48号、《大纲》、中发【2011】8号、教体艺【2011】6号等文件。不可否认,这些法律和文件的相继出台,推动了全国各高校陆续开设军事理论课,学界对高校军事理论课的研究和探讨也不断增加,但是,从笔者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各地学校国防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明显中东部地区发展趋势较好,西部地区尚在起步阶段;本科高校虽大部分已开设军事理论课,但高职高专院校很少开设;即使已开设军事理论课的学校,基本未按照《大纲》要求开足36课时,不是偷工减料就是随便应付。可见,关于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待于各部门、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规范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学界全体同仁也需要长期不懈地艰苦努力,深入挖掘和研究这一课题。我们要将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切实置于法制化建设的话语体系中,严格依法办事,加强监督管理,用国防教育法规和相关文件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研究提供充足的法律政策支持。

2.加强学科建设是推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学科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母体和重要依托,不仅为课程建设提供学科教学理论支撑、方法论引导,也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建立可靠的学科依托,还从外部建制层面为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合法性依据,有助于保持课程建设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活力。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要走规范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客观上必然要求创建国防教育学科,以学科的引领和支撑促进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然而,当前缺乏学科理论支撑正是制约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高校军事理论课要突破这一瓶颈,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解决课程建设的三个核心问题,一是系统理论知识体系问题,即传授什么,二是学科教学理论问题,即怎么传授,三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即谁来传授。这三个问题解决的关键就是加强学科建设。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文件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抓好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将之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适时推进部分条件成熟的高校搞好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坚持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协调发展,以促进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的关键

高校军事理论课是一门集历史与时事、人文与理工、军事与政治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教学内容丰富,知识涉及面广,这不仅对军事教师的综合知识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对军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军事理论课“怎样教”,直接影响着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如何真正把军事理论课教学搞好、搞活?新时期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应该如何改革?笔者认为,学界不能再囿于以往的纯文本到文本、纯理论到理论的纸上谈兵式探讨,而要更多强化实证研究,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一方面,必须紧紧围绕《大纲》的课程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大胆突破当前传统讲授式教学,不断研究、探讨符合青年学生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适应新军事变革需要的新型教学方法,如战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导问式教学法等,既要从概念、特点、理论依据、一般模式上展开纯理论研究,更要在教学实践上具体实施这些方法,以达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确保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还可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开辟一条国防实践教育途径。如在革命传统佳节期间,组织大学生参观访问烈士陵园;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热点,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大学生进军校、军事基地开展“军营一日”活动等。可见,当前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到底开展得怎样,需要在实证层面铺开兼具科学性、普及性、权威性的实践研究,以便切实提高军事课教学质量、发挥军事课“国防”和“育人”的双重效益。

4.满足社会人才培养需要是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旧的冲突根源远未根除,局部动荡时有发生,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天下并不太平。同时,新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出现,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犯罪、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上升,国际安全领域的不稳定、不可测因素明显增加。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也不容乐观,当前日本政府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所显示的挑战我国和亚洲人民感情和一意孤行的扩张主义行为日渐嚣张,南海周边国家在中国的传统海域上侵占岛礁、分割海域、掠夺资源的事端络绎不绝……。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目标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受到空前的挑战。要维护我们国家的安全,除了加强自身各方面的建设外,还必须加强学校国防教育,因为未来战争需要大量高素质后备力量,而普通高校在培养预备役军官和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具备诸多的有利条件,是培养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基地。因此,各级领导、各个部门要高度重视,特别是直接担任这一光荣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和军事教员要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满足社会人才培养需要的目的,切实把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这一利国、利民、利军、利校、利学生的工作做好。

〔参 考 文 献〕

〔1〕邓秀金,郭大為.努力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J〕.国防,2006,(10).

〔2〕陈世利.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3〕彭易纪,彭欢.略论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途径〔J〕.湘南学院学报,2012,(08).

〔4〕张湖北.刍议优化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J〕.文论博采,2010,(10).

〔5〕李国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J〕.科教文化,2012,(02).

〔6〕强军锋,王国新,赵佩燕.对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探索〔J〕.科教论丛,2008,(01).

〔7〕邹晓芟.地方性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效〔J〕.福建论坛,2008,(02).

〔8〕胡勇胜,贺幸平.基于模块化的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13,(04).

〔9〕唐高峰.基于德育创新的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2013,(02).

〔10〕徐敏.关于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9,(06).

〔11〕张曦.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东盟博览,2013,(08).

〔12〕易文安,苏红磊.信息化条件下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信息界,2012,(06).

〔责任编辑:侯庆海〕

上一篇:库管员实习工作报告范文下一篇:年会主持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