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管理探究论文范文

2023-11-15

中小学教育管理探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记录是学生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展科学活动的必要手段。文章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为例,探究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优化表格设计工作的有效性,以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与实践的兴趣,以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

关键词:小學科学;探究活动;表格设计;

一、乡镇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记录表使用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记录表不够重视

据调查,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对探究活动中使用记录表的作用和价值认识清晰的、表面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科学探究活动中记录表的使用率很低。

(二)教师对记录表的设计缺乏科学性

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时使用的记录表,需要教师将表格设计得科学、合理,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在设计记录表时,缺少基本信息,如学生的姓名、探究活动的日期、活动的名称等。这样一来,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就没办法通过记录表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进行评估,相应的也就没办法对学生进行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除此以外,还有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所设计记录表的难易程度和内在逻辑,造成学生难以操作。

(三)教师在学生使用记录表时没有专业有效的指导

一是记录表收集探究信息、客观反映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功能不突出。由于一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情,忽视了学生缺乏记录经验积累和记录能力不高的实际情况,而对记录表的使用和记录的要求描述不清,不够具体,通常都会告诉学生“把你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上”“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下来”等笼统的话语指导学生记录,而没有指导学生该如何科学具体地使用和记录,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使用记录表。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随意记录。

二是教师对学生的记录行为控制度较高,指导方式较生硬。部分教师教学思想落后,没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自己预 设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即使有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也通常会直接予以否定并让学生依然采取教师给出的记录行为。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的记录的信息应该是真实的、客观的,它体现的是学生本人的探究过程和思维。而部分教师没有仔细了解学生的实验过程、倾听学生的想法,就依照自己的经验要求学生修改记录表,记录表也是没有了它实际的作用和价值,只是成为了科学探究活动的一种形式而已。

二、记录表的设计原则

(一)目标清晰

教师在设计记录表时目标必须清晰,通过主题的引导了解调查对象﹑观察对象、探究对象以及记录对象。这样才能让教师联系学生的过往探究活动经验开展教学,并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基于这一目标设计观察记录表非常重要。

(二)科学性强

为了符合学生的探究活动,活动应用的记录表设计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性。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差异的表格以及实践材料,坚持简单至复杂,具有梯度性的原则。其次,学生所专注于探究的时间不要过长,所探究的内容也不要过多。

三、提升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优化表格设计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要符合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

教师在设计记录表格时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根据相应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合适的记录表格。由于低年段学生识字还比较少,不能完全认读太复杂的文字,所以教师在设计记录表格时应该简单明了,尽量用生动的图形来代替文字,这样学生更容易认知,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低年段学生对动手实验的兴趣远大于做记录,生动的图形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同时,低年段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做记录的能力有限﹐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采用打勾﹑画圈﹑选择等形式更符合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要能体现对学生的引导

首先,教师要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前对其引导,要让学生清楚进行探究活动时需要做哪些准备,应该怎样开展探究活动,探究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将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哪些现象或情况记录下来等等,最终形成探究活动的教学目的和结果。之所以要强调引导学生如何开展和进行探究活动,是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在开展探究活动时,通常需要各种各样的材料来给学生选择使用。而小学生由于好奇心较重,在探究活动还没开始,就先被种类丰富的各种材料所吸引,自顾自地先对材料“研究\"起来。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全都在材料上,而忽视了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而影响了探究活动的教学目的,如此一来也就降低了课堂效率。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的思考。记录表格是用来呈现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的,而不是单纯地、形式化地让学生按照记录表的步骤来进行探究活动的。例如“设计制作小车”记录表格中,“小车的各部分需要用哪些材料”“怎样将小车的各部分进行连接”“怎么让小车动起来”这些需要由教师来引导;而选择什么材料工具﹑设计怎样的图形,就可以是由学生来思考和解决的。

(三)要启发学生的反思与改进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在完成科学探究活动之后,学生能知道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因此,反思和改进能帮助学生获得更科学、完善的科学探究结果[3]。

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中用到的“物体导电性检测记录表”,要求学生在探究活动前先预测实验结果,再通过探究活动检验自己的预测。探究活动完成后,教师要启发学生分析探究活动过程中记录下来的数据,从而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通过分析数据,进行反思,能了解到自己在探究活动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科学概念加深了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记录的过程即是学生探索、思考、发现快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分享快乐、收获成长。教师应利用记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基于记录不断展开探讨,促使学生根据记录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不断整理自己在活动中的经验及收获,从而构建完善、系统的科学认知,为之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郁波.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2]潘霞.小学科学课堂中探究式学习之我见[J].小学教学研究,2018(17).

[3]张红艳,谭婷.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 [J].数字教育,2019(6):63.

中小学教育管理探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互联网的信息指数性增长,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使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显得无所适从、成效低下。我校分析了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围绕学校的德育要求,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重要性,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对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中小学;信息技术;SEL

一、研究背景及学校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互联网的信息指数性增长,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和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获取的信息与学生身心水平的发展不匹配。德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和重点,新时期的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更加严峻,使得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效率降低,德育效果降低,甚至出现学生经过德育后,不但没有正面效果,反而出现负面反馈的情况。寻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契合点,双向借鉴教与学的方法,为学生的智育和德育提供更有效的贴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服务。

据调查数据显示,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理素质薄弱;情绪调节能力差;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学习焦虑无法排解;亲子关系问题;青春期烦恼;升学压力;人际交往障碍等。我校分析了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围绕学校的德育要求,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对策略。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重要性

学校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充分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心理健康和德育共同育人的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人的任何一种思想品德形成,都是一个心理发展过程,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等德育问题,本身就是人心理中最高层次的东西。只有当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才能更好地接收德育。

2.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工作具有调节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能较好地协调道德教育与生活实际和学生心理需要之间的关系,使德育更加切近学生的心理需求,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在学生眼中往往显得高高在上,空洞难以接受,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却能让学生产生心理共鸣,乐于接受,消除逆反心理。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1.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我校德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主题包括青春期心理问题、学习策略风格问题、亲子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通过这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在遇到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自我调适、挖掘自身潜力,克服困难,提升自信,化难为易。再者,心理健康教育渗入日常班级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思想品德,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更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

2.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提高科任教师的德育能力。有数据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是很难得到提高的。而一般非班主任的科任教师也存在德育能力较弱,对问题学生无从下手、无计可施的问题。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学一直是主导活动,而学生的心理困扰往往也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对学生的各科学习方法和习惯进行诊断,缓解学生的考前压力,对升学适应性做出相应学科的指导。智力教育与心理教育需要相互融合、相互配合,在各科教学中增加心理教育内容,为教师科学地教育和管理学生提供了针对性有效性的方法,对学生的德育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我校定期举行学生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简称SEL)课程和家长学校SEL课程。该课程有学校德育处组织并研发,面向学校孩子和家長展开,计划愿景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以促进学生学习,有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学业和生活的成功、健康发展作好铺垫。该课程围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问题,或者目前家长和学生之间最急待解决的问题展开,在场景模拟和发言交流中,引导学生和家长的情绪调整,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表达自我,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亲自沟通、交流。

例如,在七年级一节学生社会情感课程《用积极的想法取代消极的想法》中,笔者先通过案例,让学生观察主角的经历和心理,帮助学生觉察出自己的情绪。再创设情境,比如,“我”与好朋友吵了架,本想和他(她)好好谈谈,结果她根本就不理“我”;比如,这次考试“我”又没能达到目标,等等。互动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说出不同情境下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感受,或难过,或害怕,或内疚,并启发学生们认识到这种情绪的属性,同时引导学生们遇到这种情绪要积极去调整。课程最后,教师给出调整方法:首先暂停这种想法,不要让消极情绪蔓延;接着用积极的想法取代消极的想法;然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4.建立全校学生的心理档案,建立学生大数据心理健康档案,生成个人分析报告。学生心理档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教师日常观察记录、心理测评、心理咨询等手段,从背景资料、在校学业表现、在校德育表现、个性特征、心理素质及健康状况、学习适应性分析、思想品德和价值观、职业能力倾向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量化分析、描述和评价。

我校在心理教师和心理顾问专家的协助下,为全校班级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每学期进行量表心理普查,系统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同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在试点班级已经通过学生心理档案系统和学校智慧校园平台的连通平,建立学生大数据心理健康档案,在定期系统普查的同时,增加对学生的常态化心理健康测评,通过学生或家长日常简单多次易操作的小问题、小问卷监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德育表现。

在我校的智慧校园综合评价系统上,德育与心理健康结合有一项专门的评价项目,下列三级评价指标。包含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学习适应力、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状态等。学科教师及班主任在发现学生的心理或德育问题后,在系统上及时记录点评。亦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类的校内或校外活动,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在家长端还可以随时进行心理健康数据上报,在平台中能生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表,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长期实时有效的追踪和预警反馈。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平台数据,第一时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德育管理和及时干预。

5.依托信息技术,我校还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平台内设有专人管理,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在本校网络心理论坛上畅所欲言,分享心理德育故事,互助解决心理、教育、德育难题。学校德育处从小一到初三9个年级班主任、科任教师上交的德育故事、德育案例中,整理、挑选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邀请各年级班主任、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线上、线下的心理健康德育交流和心理健康沙龙。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力争培养学生保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乐观向上、阳光健康的心态;学会合理表达、控制调节自我情绪;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具备应对学业压力、生活困难和寻求帮助的积极心理素质和能力。学校德育工作有的放矢,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形成科学有效又富有活力的德育措施,育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  梁国胜

中小学教育管理探究论文范文第3篇

小学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又处于各项能力发展的初期,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薄弱、言语表达能力欠缺的小学生来说,掌握集抽象性与概括性于一体的数学概念有很大难度,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主题。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独特价值

(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数学概念本身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概括的过程。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的本质属性,摒弃了事物的表面属性,具有抽象性。比如数字“1”可以代表1个人、1辆车、1瓶水……。这里的数字“1”忽视了人、车、水等事物之间的差异,只是从数量上加以抽象。因此教师在精心设计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概括能力。

(二)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概念具有严谨性的特征,数学概念的严谨性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重要的载体。在教材中有很多相似或者相近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它们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真正理解概念,才能在新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迁移,而且对概念理解水平越高,迁移速度就越快。对于具有相似关系的新旧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比较新旧概念的相似属性,把相似属性迁移到新概念中来,从而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结论轻过程

”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表现为教师读概念或引导学生读概念;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缺乏对概念的讲解分析,缺乏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对概念外延的了解。这种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二)重内涵轻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所有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就是该概念所包含的一切对象的总和。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认为揭示了某个数学概念的内涵,就明确了某个数学概念从而忽视了数学概念外延的教学。每一个科学概念都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让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准确地了解,才是真正掌握了概念。

(三)重过程轻语言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见,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学生重要的数学素养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学生对概念的表达式建立在背诵的基础之上,并没有经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概念的过程,这样的识记只是机械识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概念。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及有效策略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教学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概念,采用灵活多变的引入方式,既要具备趣味性也要具备启发性。对于从现实生活中抽象而成的概念,如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一般可通过生活实例、情景设疑以及直观引入等。对于一些纯数学抽象概念的引入,可以通过旧知迁移、联想、概念产生背景、数学史引入等。当然,概念的引入也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等。总之,引入概念的方法较多,有时需要将几种方法配合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概念的建构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关注概念本质内涵,精心寻找、配置恰当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对熟悉素材的中激活旧知,逐步形成新概念。比如对于平行线这一概念的认识,学生容易在脑中出现练习本上的横线、铁路上笔直的两条铁轨、双杠等形象,这些都是平行线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这些原型就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概念的建构除了可以借助于原型,也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初级概念,上位概念或者同级概念。把新概念置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通过新旧概念的相互作用——同化,形成分化程度更高的新的认知结构。比如公倍数数和公因数意义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倍数和因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学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建构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变式策略。

(三)概念的巩固

概念来源于生活,就必须要回到生活中。学生学习的目的也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把所学的概念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巩固所学概念。 巩固概念的练习方式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既要注重概念的关键性,又要注重其综合性。首先,练习的目的要明确,使每项练习都突出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使练习真正有助于学生理解新学概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其次,练习的层次要清楚,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事物往往不能一次完成,需要一个逐步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因此练习时要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

(四)指导学生建立概念体系

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教师应当对所有概念进行梳理,并将其串联起来,做一个归纳,从纵向、横向等多方面找出各个概念之间的关联,从而将一些概念概括到一个系统当中,形成系统概念。这既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为学生理清了头绪,解决了概念模糊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充分熟练地掌握各种数学概念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例如,分数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三年级学习分数初步认识,四年级学习分数意义,五年级学习分数计算,六年级学习分数、 百分数应用题。 在三四五六年级均有涉及,我们要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 这样更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整体把握, 可以让学生将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点形成网络图,存储于头脑之中。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依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着手,建立数学概念,然后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深化概念,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好数学概念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中小学教育管理探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尚未成熟,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的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做到学以致用。要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教师要改变以往老式的科学教学模式与理念,把科学课堂教学的主导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平台,师生之间共同构建轻松、高效的科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问题;探究能力;方法

教师不能够只把小学科学这门学科作为一项教学活动,而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学科素养,例如,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是小学学科中所隐含的知识信息。教师要善于去创新科学课堂教学方式,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模式等,引导学生自主的动手、动脑,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有较为透彻的认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为以后长久的学习之路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在課堂上学生缺少思考

因为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就会组织大量的动手操作科学实践活动,但是这些科学实践活动存在形势重于实质的问题,导致学生只是盲目的动手操作,从来也没有真正去思考所学到的科学知识,缺乏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精神,而对于小学科学学科中所要表明的现象学生没有真正地去理解,科学这门学科的真正教学意义没有体现出来。

2.学生缺乏主体意识

由于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与理念,而自己掌握着科学课堂的主导权,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只是教师讲学生机械式的记忆课堂知识,学生成为了科学课堂教学的观众,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参与科学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科学小组活动中学生都在旁观,很少有人真正地参与进去,无法对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展开相应的探究。

二.新课程理念下,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去探究课本中存在的德育教育内容

小学科学是一门教育意义较强的学科,其中隐含着较多的德育教学内容,而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科学素养,例如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庭的精神,让学生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生活,将来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例如,在学习“纸”的时候,教师要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参与本堂课的积极性、自主性,从而对所学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随后让学生去思考纸的特点与用途有哪些?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与概括,随后教师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利用优秀的课外科学素材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纸张的发展过程和造纸术这项发明,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重要性,从而能够树立强烈的民族意识,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希望自己也能够为社会、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2.创设优秀的问题教学情景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优秀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优秀的问题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感悟和理解,这样才能够对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和认知,并且具备良好的探究能力,拥有正确的思考模式和学习方法。小学科学问题教学情境的设定要和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如果问题教学情境内容过于复杂,学生就失去了参与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而选取学生熟悉、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磁铁有磁性”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塑料尺、木头、铜、剪刀、小刀大头针等物品,把这些物品都混合在一起,然后提出问题:学生认为哪些是磁铁能够吸引的?这是为什么?然后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教学知识,然后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白了铁类物质能够被磁铁吸住,然后教师在补充关于磁铁和铁的教学知识,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到的课堂内容,并且无形之中具备了探究未知问题意识。

2.3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

因为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知识量比较多,而教师一味地采用板书教学模式非常浪费课堂时间,学生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所以教师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探究、思考,并且很多科学实验现象较为抽象、复杂,无法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往往只能够口头表述,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从而失去了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把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抽象的科学知识采用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更为直观地表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提高参与科学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勇于去探索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的形式来播放昆虫的一生、种子和植物的萌芽与生长,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都很难捕捉,学生往往对这类现象非常感兴趣,那么教师利用视频模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就能够感受到大自然和生命的神奇之处,从而有想更加深入了解的想法。

总结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培养学生优秀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对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陈彤光.浅析美术教学在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与现状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2):105.

[2]刘同祥.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J].华夏教师,2017(02):53.

中小学教育管理探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又是学生科学进行学习的有效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式教学活动为主的学习是学生了解自然、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式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了解科学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探究式 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评价

一、探究式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模式和目标

(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

小学科学通俗的讲是指导小学生有兴趣的研究课程标准(或教材)中涉及的,与他们成长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训练和形成科学探究能力,逐步确立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自己的教学,讲真课,做真人。科学知识要让学生记,科学方法教师要扎扎实实的教,科学能力要反复的训练;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的日常生活学习与教学活动中进行持之以恒的渗透。先学会讲课,在尝试指导学生探究。教师的教学本身就是探究活动,教师要在探究中学习探究,在探究中教学生探究。而且小学教师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创新不能只是落实在口头上,要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

(二)小学科学学科“探究教学法”基本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满足学生求知欲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探究式教学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探究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融会贯通;因此探究式的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反思;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感受,是他们理解科学本质、理解科学精是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

(三)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课堂环节和目标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环节是:1.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2.对结果做出猜想和假设;3.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的实验计划;4.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5.搜集、查阅、整理资料和实验结果;6.分析和解读数据、思考及得到相应的结论;7.表达、交流和评议。

探究式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目标: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学生能通过自己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且发现和提出疑问;学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做出对问题的设想答案;学生能根据设想的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并且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学生会查阅、整理从课本及其他途径获得的一定的资料;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进行验证的;学生也能学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与学生和老师进行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建构主义(情境)教学理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要据此来考虑后面的教学安排。教师要考虑、设计一些情景,使学生暴露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重建: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交流中明辨是非;教师可以告知科学家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广义:实验、观 察等)重建新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理清,去伪存真。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一)创设情景,暴露思想

如:让学生回顾自己在观念上的变化!同学们外星人从来没有看到过水,你们能告诉他们什么是水吗?

观察一杯水:看、嗅、尝、听、摸。分组进行,组间交流;教师不断在规范孩子的表达。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是无色的(白色),水是无味的(清凉的)——重建新的概念。

比较水、可乐等饮料与水的不同。抽象出“液体”的概念。

现在你可以再告诉外星人,对水你们有了哪些新的发现,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回顾自己在观念上的变化。

(二)有效提问

在观察蜗牛一节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教师这样去问学生:1.这是什么动物?知道的同学请举手。2.蜗牛属于什么动物?3.适宜蜗牛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4.蜗牛的特征有哪些?

问题可分为:事实性和思考性两种。事实性问题:如“是什么?”“有哪些?”之类的问题。学生只要照书本,不假思索就可答出,应尽量少提事实性问题。如“鸟类的特征是什么?”不如问“鸟类为什么适于空中飞翔?”;问“两栖纲和鱼纲有哪些不同点?”不如问“如何证明两栖纲是由鱼纲进化而来的? 题目尽可能是开放性的,要有一定的难度;基于学生的认识基础来设问。问题提出得越明确,认识任务表达得越清晰。减少那些无效提问:是什么?对不对?对于学生思维活动没有任何帮助。

三、总结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要有个性、有创新,关注已有经验,简单明了,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中心问题。猜想与假设——关注学生有的经验,重视指导学生如何想问题。制定计划——因课而异,方法灵活,体现个性与创新。搜集证据——观察、试验、看书、查阅资料、上网等都是搜集证据的途径,科学教学中,观察和实验应作为首选的搜集证据的方法。重视合作。表达交流形成结论——重视学生交流的实效,重视用多种方法交流自己的成果,重视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重视合作,重视学生的结果。教师要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恰当的评价,教师要重实事。拓展与延伸——知识的应用与巩固,问题的迁移与深化等。研究什么问题,对此问题怎么想,用可行的方法研究研究是否这样,到底怎样,把研究的结果与大家分享。要正确处理小学科学教学探究活动中的问题,教学时多样化学习方式及相互促进,科学探究要进行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科学探究学习应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科学探究的重点不要放在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上,应着眼“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要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的拓展,让学生主体科学对待学习,科学对待自然。

参考文献:

[1]张伟峰.小学科学课堂合作探究教学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1,(9).

[2]江美华,潘瑾.小学科学开展中长周期观察活动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1,(9).

中小学教育管理探究论文范文第6篇

对儿童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本身。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课堂中设计学习游戏是教学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参与游戏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参与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一、游戏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是小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把游戏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强烈兴趣和探究欲望,又能促进小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生识字时,教师可以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目前,关于儿童识字的游戏软件非常多,如“熊猫识字”游戏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重点在于实践,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游戏应用到语文实践课的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探究兴趣,学生通过实践,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应用能力。同时,学生参与游戏活动,能培养创新意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能拓宽学习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要把游戏化的教学理念引入语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语文教师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游戏的设计与应用能力。然而,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比较匮乏,游戏教学方式的运用能促进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从而为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游戏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使教师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二、教学游戏设计策略

(一)创设有序的学习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充满未知的挑战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游戏能让儿童欲罢不能、百玩不厌,即便是玩游戏失败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因此,为儿童创设有序的学习空间,是游戏教学的重要形式。

(二)开发形式多样的游戏资源

教师要开发语文游戏教学的系列资源,针对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综合学习等知识板块,开发相应的游戏资源,融入绘画、音乐、故事等元素,形成系列游戏教学资源,并将其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

(三)唤醒学生的情境记忆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语文知识,运用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创设有趣、有料、有效的新课堂,唤醒学生的情境记忆,达到“在玩中学”的效果,使语文课堂异彩纷呈、活跃有趣。

(四)实现游戏和知识的结合

实施游戏教学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时要尽量做到适时、适度,使语文知识和游戏有机融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游”有所得,“玩”有所获,让语文学习更科学、更快乐、更高效。

三、游戏教学的实施策略

设计完教学游戏后,教师要对游戲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进行探讨。笔者针对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学习园地等教学板块,通过反复打磨,逐步提炼出游戏教学的操作范式,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开创有趣、有效的游戏教学新模式。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以一个单元一个主题的方式来编排课文内容,有以“动物”为主题的单元,有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单元,有以“童话故事”为主题的单元,有以“古诗”为主题的单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以“童话故事”为主题的单元时,开展游戏活动能让学生深刻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师在此基础上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单元时,开展游戏活动能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MOOCs开放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数学辅导观教育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