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管理农业发展论文范文

2023-09-23

农业机械管理农业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科技不断发展,各领域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的今天,利用机械自动化设备取代劳动力要素既能够有效节约成本,也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管理精度,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业机械;管理创新;发展

引言

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已经开始得到大规模应用,但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发现机械化操作水平不高、机械设备利用率低下。面对新时期农业经济建设需求,我们需要强化农业机械管理,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农业经济建设提供助力。

1加强农业机械管理的意义

(1)促进农业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加强农业机械管理,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有效提升我国农业产量,促进和优化农业发展,从而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2)提升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加强机械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可以提升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认知,实现农业机械的推广和普及,提升利用率和应用率,实现农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增加我国农业生产产量。(3)促进农业机械管理制度化。通过加强农业机械管理,对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发现目前农业机械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和法律建设上进行完善,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2农业机械管理创新与发展

2.1进一步有效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使农业机械管理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也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实现农业机械的信息化管理和管理的数字化,应用网络科学技术,使其重要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同时,要构建农业机械的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更加高端的网络平台和系统,针对农业机械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精准有效的把握和监测,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和机器化操作,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发展水平得到切实提升,利用数字化下的强大信息处理能力,使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得到切实解决,更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

2.2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机制、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应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农业机械管理,建设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服务体系,建设试验示范区,优化农业机械推广效果,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使经营者和农业生产者实现互利共赢。想要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我们应该以产业化发展目标为导向,整合多种农业机械服务形式,不断规范服务模式,体现创新服务理念,在售后、维护保养等环节体现主动服务意识,同时也要建立与之配套的社会化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机制,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使服务方式更加多元、更加先进,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活动的组织水平。

2.3制订强制报废与回收规定

要好农业机械在种类、生产厂家、材料属性等方面的综合信息评定,再针对不同农业机械或辅助设备给出最高限度的使用寿命,来帮助农民们能够详细掌握不同农业机械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时间限额,避免已经报废过的农业机械再次流转到市场的买卖之中,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在多个作业环境中应用。此外,针对符合报废年限和报废情况的农业机械,可以先根据不同企业的资质,进行回收批准,以此实现规范化回收,并为农业机械报废户主给予回收补偿。这样一来,农业机械在生产方面的事故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还能够通过强制报废与回收规定,保障本区域在农业机械方面的综合技术状况,实现本区域农业机械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有效管理。

2.4创新管理服务形式

农业机械管理人員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理念,在管理的过程中,有关管理人员要把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主动帮助农业机械人员解决在农业机械使用时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到“以服务做管理”,为农业机械人员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多为农业机械人员进行权益维护,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得到广大农民对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与支持。提高管理人员相关的技术水平,增强农业机械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进而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业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要为农民所想,从小的事情做起,为农业机械人员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营造出“安全农业机械,快乐作业”的和谐管理氛围。

2.5精细化农业机械信息管理

随着农业机械的种类不断增加,相关人员应精细化农业机械信息管理,让农业生产能够有条不紊地实施运作。例如,在进行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可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定位系统对相关农业机械进行精准操作控制,不仅能够有效解放人工劳动力,并且能对农业机械的维修和运用起到很好的技术支持。

2.6农业机械管理和农业生产过程中要进一步提升技术含量

在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要切实有效的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进一步充分应用各类科学技术,提升技术含量,确保相关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能够有效融合,配合应用,以此呈现出更加良好的应用效果,用全新的工艺和技术取代落后的机械设备,切实有效的走出科技发展之路。与此同时,也要确保农业机械管理和农业生产互相配合有效,协调打造特色农业和现代化农业,在实践的过程中灵活应用各类先进技术和设备,有针对性地结合市场定位,针对自身的发展策略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做好整体农业产品的布局,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客观需求。同时针对各类技术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这是关键所在,要进一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推陈出新,利用更新的机械设备等等,并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让更多的农户接受和认可现代化、机械化设备,同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学习,使更多农业从业者能够掌握相对应的技能,在生产实践中实现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

2.7朝着环境友好型和绿色化趋势发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我国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也在朝着绿色化的方向迈进,因此,在这一社会发展形势下,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和应用也应当朝着环境友好型和绿色化的趋势发展,任何设备的制造和应用应当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政府也应当加大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管控力度,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严格制止。机械自动化制造设备的绿色化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也在不断提升,这就要求在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绿色设计理念,将绿色制造、绿色加工以及绿色应用贯穿在绿色设计始终,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设计和应用标准执行,从生产工艺作为起始点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及时更新换代,实现农业机械制造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结语

总之,以先进的农业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推动现代农业经济建设,才是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当前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建设面临机械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因此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并且在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机械管理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郭庆.农业机械管理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河北农机,2020(5):22.

[2]林秀江,张景奇.农业机械管理创新措施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136.

[2]王云松.新形势下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考[J].南方农机,2020,51(14):29.

[3]黄艳.关于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20(14):115.

[5]李建平.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并发挥农机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22):72.

农业机械管理农业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设施果树生产技术是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相应的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教学对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人才培养有较大影响。所以,科学合理的建设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参考相关资料着重分析和探讨高职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而提高该课程教学水平,为将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职 设施果树生产技术 优质核心课程

优质核心课程是指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起关键作用、影响学生专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并运用系列的教学措施与手段的实施,教学质量优良的课程。示范性专业建设进一步要求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设施果树生产技术》是我院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适应果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设施果树生产技术》是实现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就业方向的主要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回顾近几年我院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此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对此,应当正确认识《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进而探究有效措施来促进《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而提高该课程教学水平,为将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一、高职《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的特色

高职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所设置的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1)通过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使之更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的需要,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果树栽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需求、适应就业岗位要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将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建设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过网络云平台实现共享,可以满足服务毕业生和社会从业人员的需要,甚至可实现远程教育。(3)相关课程教师通过全程参与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建设,将使课程组成员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总结性分析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设置及实施经验,确定该课程具有的特色是:理论知识较抽象、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乏味,加上高职学生文化课水平和学习状态普遍下降的现状,明显加大了该门课程的教学难度。

二、高职《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现在果树产业的发展需要

《设施果树生产技术》是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各农业院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已形成固定模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部分实用技术及理论知识已落后于目前果树产业的发展变化。目前,果树栽培管理已从传统的精细栽培模式向矮化、矮砧、柱行、宽行和密植等栽培模式方向发展和转变,向生草、免耕、节水灌溉、营养诊断施肥等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转变,园区管理更加省力化、机械化和标准化,而这些新的栽培管理模式及其理念在教材中没有充分体现。

2.课程设置

我院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主要安排在每年的上半年,讲授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所授内容与当时果树生长发育所处阶段及其果树生产需要的关系,从而使得所授内容与生产部分脱节。造成教学内容与果树生长发育及生产管理不能同步,个别实训内容因为时间关系没办法完成,学生不能及时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3.实践教学匮乏,深度不够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学生学习情境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其中实习、实训、实验是重要环节。《设施果树生产技术》的理论知识必须经由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才能够真正被学生掌握。虽然我院安排了一定学时的实训课时,但因为我院实践教学条件有限,校内实训基地并未完全建好,实训经费有限,使得学生的实际动手机会少,实训内容有限,造成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更难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

4.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授课的过程中应用较少,虽然该课程已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较差。尤其在当前高职学生文化课水平和学习状态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考核方式

目前,我院高职《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主要为过程性考核占60%,其中课堂纪律,学习态度(5%),课堂回答问题(10%),课后作业(15%);实验(30%),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占40%,存在问题主要是重理论、轻技能,重成绩、轻过程,重部分、轻全面,没有达到高职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技术能力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因此,积极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探索新的教學考核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职《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有效措施

针对当前我院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教学现状不佳的情况,应当探究性质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现状,科学合理的建设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才能促使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教学与时俱进,真正培养能够满足企业、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果树生产技术理论课教学内容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主要讲授一些与生产关系密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这些理论知识主要是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用于分析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脱离生产实际的高深理论。此外,在教学内容上着重添加果树栽培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及新技术,使教学内容一直保持新颖性、前沿性和前瞻性。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及时地向学生传递和分析最新的果树栽培相关书籍、期刊、网络信息,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加强与学生的课后交流,以促使学生可以获取更多最新的专业知识。

2.优化教学手段及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将许多教学内容以图片、动画、视频等较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尤其对于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来说,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不同物候期的内容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在课堂上,弥补现场教学的不足。果树生产受时空的影响很大,而多媒体教学就可打破这种限制,同时多媒体可将抽象复杂的原理和技术形象化、直观化,促进了学生对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微信、QQ、蓝墨云班课等APP发布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的相关文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前预习、课余温习提供方便,网络上可提供课程相关信息给学生,拓宽他们的知识和眼界,加强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利用网络平台还可推进协作学习和开放式教学,教师在网上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随时辅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为教师及学生提供了交流讨论的平台。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专家讲座,通过邀请国内外果树专家做学术报告,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果树生产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3.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项目,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满足大型的实训实习需要,如果树修剪、果园综合管理等。培养双师型教师,引进行业能手做兼职教师,定期给学生授课,尤其着重实践技能课。鼓励专业课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样既能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又能了解企业之所需、生产之所需,把握产业发展动态,了解市场情况变化,有利于回校后合理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

4.优化课程考核体系

根据高职《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督促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采取“职业素质+岗位技能+专业知识”的全方位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从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职业素质的考核包括考勤、参与态度和团队合作等;考核所有项目的岗位技能掌握情况;专业知识的考试重点是学生对《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把过去的“记忆式”转变为“能力式”,“综结式”转变为“过程式”,能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技术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随着社会在不断进步,现阶段对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人才需求也会产生变化,课程和课程内容也应随之发生变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优化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不断总结、探索、研究、创新,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更应又好又快地改革发展,切实进行改革以提升学生的关键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现在果树产业的发展需要,实践教学匮乏、深度不够,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对此,笔者建议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及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优化课程考核体系等措施来促进设施果树生产技术课程优化建设,促使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教学与时俱进,为培养优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梅创社.示范专业建设中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思考[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报,2009,(3).

[2]林凤功,何海涛.关于高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教論坛,2016,(23).

[3]朱运钦,乔改梅,李庆伟.高职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农业,2017,(23).

[4]曾斌,李伟阳,夏江宏.“特色果树栽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园艺文摘,2014,(3) :195.

农业机械管理农业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强农惠农富農力度。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是中央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国家政策确定的其他方向,是一项重要的强农惠农政策。地方各级财政、农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绩效目标的实现。

一、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的设立

2004年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统称为农业“三项补贴”)。“三项补贴”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效应递减,政策效能逐步降低,迫切需要调整完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明确要求在稳定加大农业补贴力度的同时,逐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改进农业补贴办法,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遵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农业补贴制度的部署,财政部、农业部于2015年5月13日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财农〔2015〕31号),指导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2016年4月18日财政部、农业部下发《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财农〔2016〕26号),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在全国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2016年6月23日,财政部、农业部印发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6〕74号),标志着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进入全面实施和规范管理阶段。

二、政策目标、补贴对象和范围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的政策目标一是支持耕地地力保护,二是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一)耕地地力保护资金的补贴对象和范围

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补贴资金,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补贴范围是种地农民拥有承包权的耕地面积。补贴依据可以是二轮承包耕地面积、计税耕地面积、确权耕地面积或粮食种植面积等,具体依据哪一种类型面积或哪几种类型面积,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自定。

对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等不予补贴。不予补贴的耕地认定标准和程序由各省级财政部门联合农业部门确定。

(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资金的补贴对象和范围

用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补贴资金,支持对象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体现“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采取贷款贴息、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等方式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不鼓励对新型经营主体采取现金直补,可采取贷款贴息、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等方式支持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近几年重点用于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统筹用于资本注入、担保费用补助、风险补偿等方面。

对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资本注入规模和节奏要根据担保业务运营情况合理确定;对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不超过贷款利息的50%;对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应采取“先服务后补助”、提供物化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不鼓励对新型经营主体实行现金直补。单户补贴要设置合理的补贴规模上限。

三、完善有关基础工作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是按照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总体部署推出的一项重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县级财政、农业部门应当配合做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实施的基础工作。

(一)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和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各地要按照农业部等六部门《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确权登记颁证,为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完善补贴政策、进行抵押担保提供重要依据。

(二)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是实施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的基础,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又会反过来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要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引导承包农户与流入方签订书面流转合同。新型经营主体应当在工商部门注册,其粮食经营面积应当在农业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农业主管部门要依据自然经济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研究确定本地区土地规模经营的适宜标准,一般应为全县(市、区)户均承包地面积10倍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服务主体的资质认定。

(三)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由省级财政部门、农业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建并独立运营。稳妥建立市县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省级财政部门要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资金,对省级、市县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进行资本金注入。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经营风险补助机制和农业信贷担保系统风险救助制度。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应优先满足从事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需要,对其开展粮食生产经营的信贷提供担保服务,支持在政策要求范围内适当放大担保倍数,增强服务农业能力。

四、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为促进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有效落实,确保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发放工作公平、公正、规范,省级财政、农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一)确定种粮大户认定条件

山东省规定,享受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种粮大户,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至少种植一季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粮食作物指小麦、水稻。其中种植小麦的,以小麦种植面积为补贴依据;种植单季水稻的,以水稻种植面积为补贴依据。

2. 种植规模符合适度规模经营标准。种植面积须在50亩(含50亩)以上。其中,50亩(含50亩)以上、200亩以下的,每亩按照6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200亩(含200亩)以上的,每户限额补贴1.2万元。

3. 租种合同符合要求。种粮大户租种土地时,与农户(土地承包户)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须使用乡镇农业(经管)部门统一制定的合同,经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审查签字并加盖村委会公章,乡镇农业(经管)部门审核备案。

4. 提供原始票据。提供与当年度种粮面积相适应的土地流转费用支出凭证及购买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原始发票或收据。

(二)制定补贴申报流程

山东省种粮大户补贴申报程序包括种粮大户申报、村初核、乡镇审核、县级农业部门复核、县级财政部门拨付资金五个环节。

1. 种粮大户申报。本着“自愿”原则,种粮大户向土地所在村委会自行申报。申报材料主要包括:种粮大户申报表及大户本人身份证、土地流转合同、购买生产资料发票或收据等复印件。种粮大户不受户籍、地域限制,符合条件的农村、城镇户籍人口均可申报;对在同一县域内跨村、跨乡镇流转土地的,分别向土地所在村申报,由县级农业部门负责汇总面积。

2. 村初核。所在村对种粮大户提交的申报资料进行初核。内容主要包括:地块的位置、种植粮食作物的种类和面积、土地流转合同的真实性及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等。初核无误后,由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申报资料上签字并加盖村委会公章上报乡镇。

3. 乡镇审核。乡镇政府组织对种粮大户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并实地核查种植的粮食作物、面积等。审核无误后在村、乡镇两级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内容包括:种粮大户姓名、种粮地点、种植作物、面积、补贴金额和监督举报电话等。公示无误后,由乡镇农业(经管)部门将种粮大户补贴信息录入到齐鲁惠民补贴“一本通”系统。乡镇政府对补贴对象、种植面积、补贴金额等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4. 县级农业部门复核。县级农业部门对种粮大户申报资料、申报流程进行复核。重点审核申报资料是否齐全、申报流程是否完备等。根据审核结果,认真测算资金需求,如实向县级财政部门提供补贴对象的个人信息、种植面积、补贴数额等信息。县级农业部门对种粮大户补贴信息的完整性、申报程序的完备性负责。

5. 县级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县级农业部门提供的种粮大户补贴信息,及时向金融部门拨付资金,督促金融部门及时把资金发放到种粮大户的“一本通”账户中,并及时将发放结果反馈县级农业部门。

五、认真组织实施

(一)创新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方式

应当按照因地制宜、简便易行、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创新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方式。不鼓励对新型经营主体实行现金直补。单户补贴要设置合理的补贴规模上限。

省級农业信贷担保平台资本金注入。资本注入规模和节奏要根据担保业务运营情况合理确定。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各地农业部门负责对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在粮食生产、储藏、加工、销售等环节,购置农机具、农业生产资料,基础设施建设等发生的贷款进行审核,贷款贴息不超过贷款利息的50%。

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应采取先服务后补助、提供物化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不鼓励对新型经营主体实行现金直补。单户补贴要设置合理的补贴规模上限。

(二)规范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发放

县级农业部门要认真组织做好本辖区内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基础数据采集、审核、汇总等工作,包括农户基本信息、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并应对补贴给农民的资金进行7天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县级财政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应按照便民高效、资金安全的原则,及时通过“一卡(折)通”等方式将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给农民。

(三)加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绩效管理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应按规定设定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运行监控。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农业部门按照预算绩效管理规定和资金管理需要,对市县级政策实施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以适当方式予以通报,并作为资金分配的因素之一。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组织管理,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支持做好补贴面积核实、补贴公示制度建立、“一卡(折)通”发放资金、推进农民补贴网建设、加强补贴监管等工作。

对任何单位和个人滞留截留、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以及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农业机械管理农业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农业产业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其不仅关系着我国众多农民的生活,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实现农业产业的长远、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实现。基于此,以广西贵港地区为例,分析其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强化该地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力求建立起一个全新、完善的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模式,促进广西贵港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对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贵港市

随着我国对农业耕种的鼓励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行业进步飞快。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各种新型、先进的农业机械研发,使我国农业耕种的现代化程度不断增加,农业机械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农业的生产条件,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说,農业机械的研发及应用,推动了我国农业的机械化进程,并且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鉴于此,探究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广西贵港地区为例,分析其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以期为贵港地区农业机械化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保驾护航。

1 广西贵港地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1.1 农业机械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安全管理存在盲区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国农业产业的机械化发展速度过快,进而导致现阶段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多盲区。目前,广西贵港地区农民使用的机械设备,不再仅是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大型的农机设备,微耕机、采摘机械等设备的普及程度也较高。但受到自身文化程度的影响,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大部分农机使用者未能熟读使用说明、且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1]。此外,对田园机械还未能实行牌证管理制度,操作人员也不需要进行培训、考核便可以上岗。因此,目前田园机械,特别是微耕机以及手扶拖拉机的安全管理便处在监管的盲区,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也存在着较大的隐患。

1.2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队伍弱化

安全管理人员一直是农用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农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关系着农机安全管理的效率及质量。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水平,必须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2]。目前,广西贵港地区从事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从其他行业转型而来,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技术培训,导致整个管理队伍的人员配置水平较低。再加上农用机械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不重视,导致该地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水平难以提高。

1.3 农业机械的报废政策难以得到落实

广西贵港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有限,该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该地区农业机械的整体安全技术水平也较低,这种情况下,农业机械服役时间超过使用年限的现象普遍存在,极大地增加了农机的使用安全隐患,对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就目前广西贵港地区农机使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是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在到达报废期限时,也很少有用户在农业机械安全管理部门去办理相关的注销手续[3]。更有甚者,在注销手续办理完成之后,仍继续将该机械投入使用,为了逃避有关部门的检查,甚至将报废机械转到更加偏远的地区进行作业,没有真正意义上贯彻落实农业机械的报废制度。截至2016年,广西贵港地区出现的悬挂外省牌照的农用机械共有1 263台。目前,“外挂”的农用机械仍处在无监管的状态之下,并且这类“外挂”农机大多数是超标车辆,为农业生产的安全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 强化广西贵港地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改变工作思路并增强机械安全管理意识

在新的发展时期下,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路必须与时俱进,这便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转变工作思路与工作方式,以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首先,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要实行分组包片制度,将管理责任切实的落实到个人,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出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管理人员深入农村第一线,通过知识培训班以及农机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普及农机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举办农机正确使用、维修、保养的技能知识讲座,确保每一位农业机械使用者均能够熟练掌握农机的正确使用方式[4]。其次,对田间作业的农业机械实行登记管理。机械购买者需要获得相关管理部门的手续之后,才能购买农业机械,而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则必须将购买者以及机械的信息资料进行登记,并及时反馈给购买者所在的村屯,再由村屯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之后,方可允许其进行生产,进而加强农机的安全管理水平,以免出现管理盲区。

2.2 强化队伍建设并提高农机监理设备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其队伍建设,提高整个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广西贵港地区可通过以下三方面措施,建设高质量的农机安全管理队伍[5]。其一,寻求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强化安全管理人员的编制;其二,合理科学地调整原有的队伍人员,完善执法人员的结构组成;其三,按照合理的比例配备农机安全管理执法人员,确保乡镇管理人员拥有执法的主体资格,并让其承担起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此外,还要更新农机安全管理的设备,通过购买执法记录仪、便携式微型打印机等设备,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购买先进的、新型拖拉机年检设备,进而改善目前仅依靠经验进行拖拉机年检的情况

2.3 强化工作措施并细化安全管理工作

在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将农机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与专项整治工作有效地融合起来,将其作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6]。首先,大力宣传国家政策中关于报废农机的补贴政策,并让农民意识到继续使用报废农机的危害,以此来改变农民对于农业机械的使用观念,引导其实现对农业机械的真正报废,避免报废农机继续进行生产作业;其次,相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知识讲座以及农机安全的专项整治活动,并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制定出合理的责任制度,细化农机安全管理的责任,同时成立专项检查小组展开田间路查,对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及其驾驶人员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最后,充分利用好联动的作用,促进农机安全管理人员与公安交警的联合工作,开展专项整治检查活动,以此来降低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促进农业机械生产的安全性。

3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广西贵港地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农业机械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安全管理存在盲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队伍弱化以及农业机械的报废政策难以得到落实。提出了强化广西贵港地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改变工作思路并增强机械安全管理意识、强化队伍建设并提高农机监理设备水平以及强化工作措施并细化安全管理工作。总之,为了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必须加强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水平,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农业机械安全环境,进而在根本上遏制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我国农业产业的机械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胡爱敏.重视和加强农业机械事故应急管理确保农业安全生产[J].河北农机,2016(3):4-5.

[2]高阳.关于加强镇雄县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思考[J].南方农业,2016(21):212,214.

[3]韦秀萍.关于兴宾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7(5):75-76.

[4]季娟.关于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与对策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7(7):165.

[5]陈福建.强化山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7(1):141.

[6]杨敬.借鉴国外经验提高中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水平——以河南省南阳市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为例[J].世界农业,2014(7):46-50.

(责任编辑:赵中正)

农业机械管理农业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虽然目前我国农业效率得到了一定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有了一些提高,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地区农业机械管理水平依然很低。为此,本文从信息管理技术背景下,对农业机械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农业机械管理问题,并在其基础上就信息管理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信息管理技术;农业机械管理;机械化水平

目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正不断推进,农业生产随之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很显然,机械化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势。在行业之中,如何提升竞争力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信息时代到来后,人们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我们服务,为农业发展提供推动力。对信息资源进行积极的开发与利用,可显著提升对农业机械的管理效率。下面笔者就根据自身经验,谈一谈如何在信息管理技术背景下加强农业机械管理。

一、农业机械管理问题分析

在农业生产领域,农业机械管理可以起到重要影响,合理配置机械设备非常关键,但是就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现状来看,其中依然存在着大量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形成了制约。首先,不同机械协同合作时,如果多种机械之间协调性差,配置不合理,那么工作效率就会比较高,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其次,在使用农业机械时,由于管理指导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极易造成机械损坏的问题。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农业机械难免会出现一些磨损,如果缺乏有效的维修和养护,机械设备将会受到损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第三,管理方法、管理技术比较落后。在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缺乏对农业机械类型、适用技术的考虑,管理、使用过程中缺乏统一标注,将会限制机械生产力,甚至造成一些浪费。第四,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在进行农业机械管理时,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管理人员拥有更高的管理效率,然而作为管理人员还要承担对系统进行维护的责任。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问题,为了使得管理系统得以稳定运行,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然而,部分单位并没有一个有效管理制度,对于管理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无法进行有效解决,而农业机械管理系统也没有充分展现出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最后,管理系统作用还需要有所提升。对于农业机械是否进行有效管理,那么将会对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造成严重影响。所以,需要根据每个地方农业生产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科学配置农业机械,所以需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确保农业机械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但从现阶段各个地区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健全的管理标准,导致农业机械管理水平没有得到提升,常常出现各种问题,这也是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目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信息成为各行业争相获取的资源,也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目前现代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目前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有必要将信息管理技术引入进来,从而更好的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1农业机械故障维修

机械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因此机械检测与维修工作的实施非常重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在农业机械故障维修领域引入了计算机控制系统,一提升故障检测、维修效率。通过故障检测系统的构建,企业可对整个行业的数据库进行利用,同时还可以在平台中实现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对于一些大型现代化机械来说,其中配置的零部件比较多,而企业配件储存的量比较少,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相关配件进行及时的调配。并且运用该控制系统,还可以查询到机械最初的检测数据以及维修记录,充分保证了农业机械维修的准确性与效率。

2远程故障控制与检测

系统中增加远程诊断服务器以后,即可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监测下对农业机械实施全面检测,同时还能和农业机械生产的厂家、科研中心以及相关维修企业之间建立起综合性农业机械故障平台,把那些遇到的问题放在该平台中,即可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进行解决。这种协调机制的建立,可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为故障处理平台提供快捷的、高效的远程故障诊断,同时在该平台上还可以对数据库、知识库内容进行共享,通过对多种故障排除方法的应用,提升对故障进行诊断的准确性。此外,运用故障处理技术还能有效克服现场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对机械故障进行诊断,对机械运行状态实施监测。

3信息数据库与管理系统

有关人员可以按照生产标准,对土壤肥料处理等数据、图件进行收集、整理,通过信息数据处理、总结后纳入到管理数据库之中,这样即可便于人们查询、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和信息,并及时进行信息的升级和更新。利用3S技术可以对农田有效利用图、土壤图、农业用地划分图等实施信息化录入与处理,按照具体要求建立数据库,从而将农业机械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库充分结合起来。数据库包含农田土壤肥力图、植物与土壤测试数据、各种肥力变化情况等数据,通过专业人员的总结、加工以及规范化处理后,可科学建立起完整的信息数据库,这样一来,在农业机械运行过程中,即可对各类农业信息进行实时获取。

4软件安全控制与安全策略

用于对农业机械进行管理的系统,其在操作上与软件应用存在紧密联系,所以应当充分利用相关技术手段隔离重要数据。在计算机中,还需要安装各种防护与杀毒软件,对于软件也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升级,如果系统出现了漏洞也要第一时间打不定。当对安全防范策略进行制定时,应当与农业机械管理自身需求相结合,所制定出来的安全策略则应当着重突出主动安全思想。对于安全策略则需要充分考虑到被保护主体自身情况,对其所承担的分工和职责加以明确,以便能够有效解决安全问题。所制定的安全策略需要具有一定普遍性,对农业机械管理本身的安全性需要不断加以强化。在制定安全策略时,应当明确具体需要保护的内容,而这确保农业机械管理风险能够得到控制的关键。安全策略如果想要得以有效实施,那么则应当有效利用安全服务方案,准确评估相关信息与数据,设计出能够对农业机械管理风险进行控制与解决的方案。

5合理利用系统提升管理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开始普及农业机械的应用,这使得农业机械管理的任务量与信息量两者可以得以有效增加,所以应当向管理中引入相应的信息技术,促使农业机械管理效率得以提升。在对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依托各种新技术,对于农业机械所出现的变化可以有一个及时掌控,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升在应急条件时所形成的处理能力。对于管理系统应当确保信息共享,以便让农业机械管理在信息存储、传递等方面都能够从原本的模式朝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这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管理数字化,从提升农业机械管理效果。

结语:

综上,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当前人们对农业机械管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要,这种情况下推广使用信息管理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通过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可以对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多种问题进行解决,从而真正实现农业信息化管理。总之,通过运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可对农业机械实施高效的、智能化的管理与控制,极大的保证了农业机械各方面性能的发挥,并且降低其潜在风险,最终全面提升其运行效率,在现代农业发展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姝.计算机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應用及积极影响[J].南方农机,2021,52(02):57-58.

[2]阚丽娜.浅议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1(02):51-53.

[3]张怀玲.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农机,2020(11):24-25.

农业机械管理农业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主要阐述了园林苗圃苗木生产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园林苗圃质量管理中采取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四项措施,并对园林苗圃在实行质量管理过程中如何实施这四项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园林苗圃 苗木生产 质量管理

园林苗圃生产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苗圃生产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核心是建立有效的苗圃生产质量体系,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确保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和实现。现从苗圃苗木生产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四方面介绍园林苗圃的质量管理。

一、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1、确定质量目标

根据苗圃苗木生产的特点,包括不同苗木种或品种不同生长发育习性及对环境的要求,苗圃现有条件,如苗木生产机械设备、苗圃技术管理人员以及苗圃的气候土壤条件等,策划苗木生产应达到的质量目标。

2、确定实现质量目标的程序

选择有效的程序和过程实现苗木生产的质量目标,包括确定各种可以量化的指标、目标的分解、工序(如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的质量管理点(控制点)。

3、实现质量目标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

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如人、材料、机械设备及机具、技术(方法)和信息、资金等。这些资源在苗木的质量管理中如何有效配置是实现苗圃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在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中必须加以重视。

4、质量计划的编制

通过上述的策划活动编制苗圃生产的质量计划,从而完成对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二、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控制

1、系统控制

园林苗圃的生产由若干生产部门组成。每一个生产部门的任务由若干个工序如育苗、锄草、防病虫、施肥、浇水和苗木的越冬防寒等来完成,苗圃生产管理按系统来说最基本的元素就是苗木生产工序,因此生产过程质量是形成整个苗圃苗木质量的基础。同时,合理运用苗圃生产过程质量度量方法监视苗木的生产过程,可有效检验是否达到生产程序改进的目的。

2、各种影响苗木生产质量的因素控制

影响苗圃苗木生產的质量主要有五大因素,即人、材料、园林机械、苗木的生产方法和环境因素。

(1)人的控制。主要对苗圃苗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技术水平、责任心等方面加以控制。把苗木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后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2)材料的控制。园林苗圃所需要的材料包括苗木种或品种资源、农业生产资料(如农药、肥料、农膜、农业机械设备等),其是苗木生产的物质条件,是提高苗木质量的重要保证。

(3)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有以下要点:①机械设备的选型。②要有专门人员操作。③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4)技术与方法的控制。技术与方法控制包括苗木生产周期内所采取的育苗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等方面的控制,保证所培育苗木的规格一致、生长健壮,提高苗木的质量,这也是苗圃苗木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关键。

(5)环境的控制。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分、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病虫草等生物因素。在苗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根据苗木种类和苗木的生长发育状况适时调整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

3、园林苗木生长的过程控制

在苗木生长的各个阶段,从播种、扦插等苗木繁殖到苗木出圃都要认真管理,以保证苗木各生长阶段的质量。

4、苗木质量的全员控制

苗木的质量决定苗圃的生存与发展,从苗圃的管理人员到场地职工都要重视苗木的质量。要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主人意识,关心苗木的质量,关心企业的发展。

三、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

园林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可分为对外的质量保证和对内的质量保证。对外的质量保证是指对顾客的质量保证和对认证机构的保证,对顾客的质量保证是指提供符合顾客要求的园林苗木:对认证机构的保证是指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的认证机构对园林苗圃苗木的生产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来实现其质量保证。现在许多园林苗圃企业已经通过了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对内的质量保证是苗圃的部门管理人员向苗圃经营者的保证。其保证的内容是苗木质量管理的目标符合苗圃企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

四、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

园林苗圃的质量改进是苗圃企业为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期望而进行的各项生产管理活动。

1、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分类

(1)对苗木生产过程本身的改进。

(2)对管理过程的改进。

2、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原则

一是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苗圃的最高管理者和各级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坚持质量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苗木市场对高质量苗木的需求。二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一种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或创新措施,是针对苗木的生产过程进行的,可以更好地提高苗木生产过程的效果或效率。三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苗圃苗木持续、不间断、充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苗木生产质量的过程。四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本苗圃企业全体员工及各管理层都应参与的活动,根据改进对象,质量改进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阶段、不同时间、不同人员之间进行。五是质量改进应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在苗木生产过程中,不断寻求改进机会,追求更高的质量目标。

3、质量改进的管理

苗圃的质量改进需由最高管理者授权,由苗圃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如果是大型苗圃企业,也可成立专门的质量改进管理机构。

4、苗圃生产质量的改进方法

质量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一样,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才能使整个管理工作循序渐进,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五、结语

在苗圃生产的质量管理中,要做到有效地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苗圃管理者必须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要确定由谁来负责苗木生产的质量管理与改进工作,制定合理的质量目标,并要制定为实现质量目标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或手段以及这一目标实现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改进目的的实现,从而提高苗圃生产效率和保证苗木的质量,最终达到苗圃生产管理的目标。

上一篇:学生意志品质历史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学生课堂教学电子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