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资源生态文明论文范文

2024-03-18

矿山资源生态文明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生态文明是后工业文明时代的文明类型,它是人类社会在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并且努力建设的一种文明形态。当前中国的快速发展遭遇了环境、资源和能源的巨大压力和代价,因此。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资源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社会的进步、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市一种高级形态的文明。生态文明不仅追求经济、社会的进步,而且追求生态进步,它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协同进化的文明。

二、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生态危机

中国的快速发展遭遇了环境、资源和能源的巨大压力和代价。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

由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应对“气候变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各国环境外交和政治斗争的最重要的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但我国政府已经采取行动,为减排做出贡献。据估算,当全球气温升高1.5-4.5°C时,海平面将可能上升20-165厘米。海平面上导致低地被淹;海岸被侵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地下水位升高。此外,温室效应会使高温、热浪、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

2、大气污染严重

根据受监测城市的数据统计,我国有65%的城市处于中度或严重污染状态一些大城市空气中悬浮的微粒和硫含量是全世界最高的,大大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超标达2-5倍。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我国酸雨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它落到水里,水中的鱼群就会毙命;它落到地上,土壤的肥力就要被淋滤;它落到植物上,嫩绿的叶子就会变得枯黄;它落到建筑物上,材料就要被腐蚀得千疮百孔,锈迹斑斑;它进入人体,人就会渐渐衰弱不堪,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3、水体污染严重

水环境每况愈下,全国七大水系的408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6%为劣V类水质,基本丧失使用功能。重点流域40%以上的断面水质没有达到治理规划的要求。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近岸海域赤潮和三峡库区支流“水华”现象接连发生。

(二)资源问题

1、水资源枯竭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须臾不可或缺的资源,是各种资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资源。21世纪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问题之一。有人预言,不久的将来,水价将超过油价,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

目前已有1/2的城市缺水,1/3的城市严重缺水,1/10的城市面临水危机,农村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到2020年后,全国将出现缺水高峰,处缺水量可能达到500多亿立方米。淡水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所以联合国已大声呼吁:人类要开展一场用水革命。

2、土地荒漠化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土流失面积已达到367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面积的38%;沙漠化面积已经达到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已达27%,而且呈扩展的态势。有4亿人口笼罩在荒漠化的阴影之中。同时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土地利用强度加大,土地退化加剧,土壤肥力降低或丧失严重,导致地力衰竭。

3、能源矿产资源匮乏

我国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特别是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大宗资源将严重短缺。它们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0、1/20、2/5、2/5和1/10。并且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

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分别是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

4、生物物种也在加速灭绝。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据保守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种类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年来的资料表明,白鳍豚、野象、大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种,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近海的一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也因失去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营养供应地而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

三、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把生态意识的形成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努力把生态文明意识变成全民共识,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深入开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增强公众的生态忧患意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道德意识,不断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的认知度、生态知识的普及度和生态建设的参与度。

(二)依靠科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根据资源、地理、经济、科技、人文基础,科学规划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附加值提高,也就意味着单位耗能和排放的降低。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信息网络产业和工业设计、创意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推动发展模式创新。一方面拓展绿色经济理论研究,形成绿色经济理论体系。把绿色经济作为内生变量,引入生产函数,纳入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创新过程。构建包含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概念的绿色经济体系、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及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形成绿色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体系;另一方面加快绿色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大对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节能建筑等“绿色经济”领域的投资,加快培育和发展清洁再生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推动生产、流通、分配等各个领域的节能增效,促进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形成绿色发展模式。

(四)要完善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要完善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并实施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政策、制度。将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损耗记入成本。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体制与机制。将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绩效纳入干部考核任用指标。完善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标准。依法完善科学监测、行政管理、民主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付治平.《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等.

矿山资源生态文明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我们的生活中是种种的物品组成,这些物品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和我们的生存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世道变换和技术的提高产品被淘汰率的也越来越高。这就造成了既浪费资源有污染环境,由于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回收问题造成大部分的淘汰产品没办法被大自然吸收,至今仍然危害着我们的生存环境。产品的产生过程中设计师起到重大的作用,这就需要设计师提高自己的技能,创造更绿色的材料替代原有材料,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关键词:设计;材质;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感

一、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设计在人类的持续发展中扮演者双刃剑角色,在促进社会文化进步的同时,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走向边缘。作为设计师,在人类的文明发展中,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设计师是产品生命的赋予者,涉及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一涉及产品材质的选用为例,产品的既定年限,和产品后期的循环利用等要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的一切活动都会留下痕迹,生活垃圾包括生活工具,生活垃圾,生活废气,活动范围等,这些都需要大自然来吸收消化。这些都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产品有直接的联系,我们的产品设计师就有着直接的责任。

二、中国产品设计面临的问题

设计师社会责任的缺失,随着社会发展的大众化,多元化格局在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得越来越明显。“设计的公共性”受到了设计师们广泛的关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随着物质条件的富裕以及钱权利益的诱惑不断增加,设计师们应有的责任感趋于淡薄,随之而来的价值取向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主要表现在,在文化方面,设计师们在设计中摒弃中国与元素,从艺术主体标准到审美视角,对西方设计理念完全照搬。在生态方面,设计目的过于功利化,缺乏可持续发展性考虑,没有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设计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世俗利益的冲击和影响,一些设计师不顾职业道德,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生态环境长远未来。忽视了产品本身设计、绿色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材料回收各个环节的可持续设计考虑。

三、产品设计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如果我们视可持续发展为一个过程,那么可持续设计业应该是以过程为导向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策划、选材、制作、运输、使用和回收各个环节的考虑都是必要的。确定产品最佳使用寿命。设计的创作过程是表现的过程,是设计意念的展现过程,是为人类贡献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产品的使用寿命时,设计师要把产品的实际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结合起来,并作出全面的评估,最终确定产品的最佳使用寿命。

(一)一方面,对材料和能源的消耗越少,产品的使用寿命越长,环境收到的影响也就越小。另一方面,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人们对产品的性能和外观要求日新月异,这就造成了众多产品被淘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把握好各方面的关系,确定出科学合理的产品使用寿命。

(二)选择健康环保材料。再设计时,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功能要求、审美要求以及技术要求,还要保证产品的环保性能。目前市场常见的材料有很多种,也同时有多种材料可以代替,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充分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功能特点等。设计师在选择材料时首先扩大材料的选择范围,实现材料的多样性。其次,减少材料的耗用,尽量避免过量使用。再次,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重点选择可回收利用材料。

(三)降低产品耗能。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耗能,还要注意使用过程中的耗能。一家用电器为例,在设计时就要减少水电消耗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是要通过材料创新和技术创新,把产品的耗能降到最低。

(四)实现产品的回收利用。设计师在具体的设计中,应该全面考虑要从五个方面对产品进行考虑:分别是减少消耗、可替代、可循环利用、可再使用、易于维修。一个好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到产品使用期间对环境带来的部分伤害,还要考虑到当他生命结束后是否能够回归大自然,甚至反馈大自然。

(五)做到为大众设计,而不是为少数人设计的理念。最重要的就是从实际出发,以民生需求为设计点,政府和社会人士鼓励设计师们走进民众生活,把自己及的社会责任与大众的生活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四、结论

我们的健康乃至人类的生存都在受到环境和生态危机的威胁,因此,建立生态文明的社会不仅是改善目前环境状况的要求,更是为了子孙后代創造更宽发展道路的要求。作为设计师,其社会责任就是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出环保,可循环利用的产品。作为优秀的设计师必须要将这一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从业道德,并以此作为设计活动的基本准则。设计师要对社会负责对人类未来负责。

作者简介:李雪艳,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生,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与品牌视觉设计。

矿山资源生态文明论文范文第3篇

:地质环境修复与生态设计是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渣石堆设计为例,通过个例探讨渣石堆的成因、分布、危害因素来优化设计的具体措施与步骤,达到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

关键词

:矿山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渣石堆设计;地质灾害

胶东半岛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区域内矿产开采程度较高,伴生的各类地质环境灾害问题日益明显。对于地质灾害防治而言,最基本的任务可能是:①科学描述地质灾害体的特征及其成因的地质环境,自然衍化过程或人为引发因素,初步判断地质灾害体的发展趋势,解决其是什么(What)的问题;②给出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建立地质灾害概念模型和变形破坏力学模式,评价其稳定性或变化性,预测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危害性或变化性,解决为什么(Why)的问题;③提出防灾减灾对策、工程方案、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工艺和工程效果检测评估等,解决怎么办(How)的问题。地质环境修复与生态设计是解决怎么办(How)的具体措施之一,是指依据实际的地质灾害类型有针对性的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对破坏的土地及潜在的地质灾害体进行整理,使其恢复可供使用的状况。本文以“丁家金矿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为例,重点探讨矿山环境中渣石堆的防治设计及生态修复设计工作。

1项目背景

下丁家金矿区开采历史悠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小型断裂构造发育。现阶段矿区内山体已遭到严重破坏,渣石堆遍布,且分布杂乱无章。导致了大量土地破坏、潜在不稳定高边坡的形成、泥石流诱发松散堆积体、新的崩塌滚石、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一系列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2治理与修复设计思路

设计的目的是不良地质环境向良性转化,消除安全隐患,改善视觉效果,从而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为。在工程地质调查、勘察的基础上,结合堆积区原始地形、地貌特征,兼顾安全、成本控制等,确定设计内容为:渣石堆边坡修整设计;挡土墙设计;盖板涵设计;截水沟工程设计以及生态修复工程设计。

2.1渣石堆边坡修整优化设计

目的是提高松散堆积体自然条件下的稳定性,满足修整后边坡坡角小于松散堆积体自然休止角。在充分考虑防治地质灾害危害和生态修复的双重作用的基础上,将治理区内现状堆积的渣石堆,依据竖向标高,自下而上重新规划坡体标高,边坡坡率≥1:1.5,分级放坡,坡体表面压实度≥90%,理顺坡面,保证坡体的稳定性。

2.2挡土墙优化设计

目的一是在通过修整坡体坡度后,通过埋压坡脚提高渣石堆整体稳定性;二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防止渣石体滚落,对交通及人员安全造成影响。通过稳定性验算,在渣石堆坡脚处设计挡土墙,上边墙宽1000mm,外侧坡为1:0.05,内侧坡为1:0.35,外露面采用块石镶面。砂浆强度M7.5,毛石强度不低于30Mka、中部厚度不小于20cm的毛石,墙顶、外露面采用1:2水泥砂浆勾缝、抹平。

2.3盖板涵优化设计

目的是有效疏散地表水体,防止地表水对坡体冲刷。根据渣石堆周边地形现状,东侧为三处沟谷,雨季时地表汇流水量较大,对坡体冲刷现象严重。故此在汇水区主动截流,增设1m~4m盖板涵及两侧附属沟槽,以解决雨季汇水对坡体冲刷问题。

2.4截水沟工程优化设计

目的一是在雨期山体汇水量较大,防止其对治理坡体进行冲刷;二是减少渣石体滚落到安全区以外,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根据现场渣石堆与原始地形地貌相对位置关系,截水沟位置设置于与原山体原貌衔接处外1m,截水沟出水口的位置根据总体设计图沿坡体向外一侧自由排放,一侧进入板涵内;截水沟为浆砌片石,砂浆强度M7.5,形状为矩形,上边宽90cm,下底宽40cm,深度50cm。

2.5生态修复工程优化设计

所谓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人工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依据渣石堆特点,设计既要充分考虑坡体条件、土壤成份,又要结合区域人文地理环境及生态要求,做到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根据以上条件,生态环境修复设计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黑松、紫穗槐等作为主要绿化树种。黑松种植于南侧道路挡土墙外,用以遮挡挡土墙;紫穗槐种植于坡体,起到护坡固土的作用。

3结论

回顾并总结以往胶东地区中小型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设计经验,得出以下重要认识:(1)渣石堆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极易产生滑塌、滚石、泥石流等,对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构成了较大威胁。(2)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回答How的问题,设计必须使不良地质环境向良性转化,消除安全隐患。(3)工程设计首先在满足安全的条件下,充分考虑不利因素,采用多种设计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进行优化设计,最大程度使设计效果与自然环境融合。(4)生态修复工程设计的根本原则是必须与当地生态环境相一致,不能违背生态发展的自然规律。

参考文献

[1]DZ/T0219-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

[2]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3]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S].

矿山资源生态文明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文化,提倡用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

关键词:生态文化生态文明

一、生态文化的内涵及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化包括广义的生态文化,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生态文化是以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为取向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及心理意识,体现在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及消费方式文化,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文化。

二、辽宁省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众参与生态自觉意识缺失。一是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把环保行为贯彻渗入到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二是虽然公众的生态意识逐渐增强,但公众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生态文化建设中,公众没有真正参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决策和监督。

(2)城市特色文化的生态失衡。当前,我省不少城市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文化的塑造缺乏科学的认识与时代感的把握,重物质建设轻精神建设倾向严重,造成城市特色生态文化发展不足,城市精神缺失现象明显,主要表现为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体系不健全,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与生活生产行为无法形成科学的规范与引导。

(3)培养人才职能中的生态失衡。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人的教育。教育是生态意识、生态伦理等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物质主义导致目前人才培养职能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高等教育长期存在偏重技术知识的教育,忽视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受功利主义影响,高等教育以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致使科学主义泛滥,大学功能趋于技术化和商业化,人文教育重视不够。

(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生态失衡。近些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的迅疾改变,影视的普及与流行艺术的影响,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等文化生态的变化,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危机。一些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遭到破坏,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杂技、习俗、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人们经济利益的驱动,外来商业文化的侵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摇钱树”进行商业化运作,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的特质与美感。

三、加强辽宁省生态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实现教育生态化,培养生态型人才。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人才培养应着眼于通识教育理念,调整教育结构,尽量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人才生态化发展相适应。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他们能够融入人类活动的各個领域,通过学习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所需课程,获得适当的职业资格,包括高水准的知识与能力。

(二)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实现人才文化环境生态化。(1)优化教育结构,改进教育模式,培养多层次创新人才。教育中强调科技创新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制定科技人才创新计划,实施高等教育奖学金计划,吸引、培养、激励更多的年轻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2)突出科技主体的协同效力,优化科技创新团队。辽宁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指出:坚持人才投入优先保障、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让人才真正成为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第一,要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机遇,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放手让科技人员和企业自主创新,放开让市场自主转化创新成果,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科技创新原动力。第二,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领军型企业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专家型人才,并积极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和海外留学人员来辽宁创新创业。第三,建立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为代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完善高校、科研机构与市场的对接转化机制和联合攻关的利益分配机制,共同提升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能力。第四,从人才发展的优化性、生态性、可持续性整合、优化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开展高端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第五,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3)培育自主创新文化,激励自主创新精神。面对文化的多元化和世界范围内文化的转型,在构建自主创新文化时特别需要以辽宁省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基础,提高全民创新素质,实施青少年创新计划,为青少年认识科学、建立创新意识搭建平台。其次,辽宁省要努力培育建设创新型公众素质。要扎扎实实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完善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长效工作机制,发挥新媒体强大的宣传功能,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矿山资源生态文明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从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理论出发,对大庆市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进行探索。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旅游;探索

中共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使中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是中共中央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而在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回归自然从而引发了生态旅游的兴起。生态旅游是一种欣赏、控制和认识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它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以其生态和环保特性成为旅游资源的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自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20世紀8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便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生态旅游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解上的模糊和管理上的疏漏都将造成严重后果而与生态旅游的初衷相悖。国内外的大量实践最终得出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途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的结论。

因此,大庆市只有坚持“生态文明”理念,让“青山绿水”的生态旅游诠释和谐科学发展。在开发生态旅游时需要进一步借鉴和运用国际上发展生态旅游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及学习国内成功案例—如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态旅游精品九寨沟及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做法。

在大庆油田发现47年之际,从遥远的北京频频传来喜讯—大庆获选2006年度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称号。正如颁奖词中所说的那样,“这里拥有中国最大的油田,这座城市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深刻地影响着共和国。她是一座能源城市,又是一座环保城市,在对自然的索取和付出之间,他们掌握了平衡的秘诀,丹顶鹤也喜爱这里。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地方——黑龙江省大庆市。”2007年3月31日,大庆市荣获第三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称号。回首47年前,这里还是荒原一片,47年后,这里建成了“中国魅力城市”和“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人们在此安居乐业。那么今天的大庆,魅力究竟在哪?城市如人,其魅力来自于它独特的个性和特色。大庆这座举世闻名的共和国石油能源的璀璨明珠,让无数石油人自豪、景仰。广阔的平原,星罗棋布的湖泊,在落日下放射出绚丽色彩的磕头机,灯火通明的井架,构成了一幅幅人间美景。自1978年邓小平同志的一句“建设美丽的大庆”开始,一个崭新的现代化都市便屹立于世人面前。《直播中国—走进大庆》特别节目通过油化之都、生态之城、康居之城和活力之城四个部分,分别从石油开采、环境保护、安居乐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向世人展现了大庆现在的风采,并描绘了大庆未来的蓝图。该节目的播出,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应,极大地推动了我市的生态旅游事业。大庆市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将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开发服从保护,开发促进保护。大庆人深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发展生态旅游必须依赖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就能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一、生态旅游发展方向

以石油工业旅游、石油开发回顾、大庆精神展示、油田和现代城市观光为主线,以湿地生态旅游和民俗风情游为补充,优化配置旅游资源,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游览功能、科研功能、公众环境教育功能,努力把大庆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油田与城市景观旅游和湿地生态旅游胜地(简称大庆双“SHI”之旅)。

二、生态旅游发展重点

景观建设与旅游环境优化并重。突出石油/湿地双“SHI”之旅的开发形象,确保一切旅游活动不破坏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不存在资源安全隐患,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要求;提高旅游项目的科教含量。将基础设施最大限度的融入旅游产品,突出纪念馆、综合公园、油田建设等与油区景观的结合,游乐健身设施、服务设施等与旅游产品的结合,提高科教在旅游中地位与作用;优化配置旅游资源。建立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学研究、科普考察于一体的全方位的旅游地网络(线路)。注重旅游与调查、科研相互穿插。

三、基地建设

建设油田和城市生态旅游基地。主要以大庆市让胡路区、萨尔图区和龙凤区为核心,向外作零星辐射。包括石油开发纪念地、石油矿厂景观等10个旅游点,主体工程为油田科技博物馆、铁人纪念馆、松基三井纪念地、儿童公园、花卉公园和炼油厂、化工厂等石油矿厂等。其它包括林甸地热生态组合园、大庆体育场、大庆石油化工总厂模型室、净觉寺、世纪大道、时代广场、铁人广场、大庆草原蒙古式赛马场。通过油田和城市旅游基地建设追踪大庆石油开发历史,展示石油开发成就、油城人文景观和大庆精神,传播石油化工科技知识。

建设大庆湿地生态旅游基地。北起林甸县的西北部,向西南到杜蒙县的西部和西南部,转到肇源县的东西两侧,即乌裕尔河和双阳河在大庆市的尾闾滞留区和嫩江、松花江的部分江岸地带,基本上处在油田与城市景观生态旅游组合区的外围。主体系列为大庆湿地游客中心和狐狸芯湿地水禽观光站、连环湖游览区、民意古文化景园、莲花湖野趣田园等1个旅游中心和6个旅游点构成。其它包括黎明湖公园、万宝湖公园、三友湖公园、碧绿湖公园、明湖水上乐园,以及相继建成的采油四厂绿化基地、城市森林、政西园等生态园区,形成“以点带面”、“个性开发”、“网络支撑”的湿地生态旅游建设格局。

四、保护现代工业遗产

现代工业遗产是大庆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市发展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源。2001年,大庆油田发现井—松基三井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的第一处珍贵遗产。2005年,油田会战指挥部旧址—二号院,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建成的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成为油田发展史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外,还有18处大庆市首批命名的工业遗产保护单位:二号从式井采油平台,红旗村会战干打垒群,中区电话站,葡萄花炼油厂遗址,大庆缝补厂遗址,大庆油田第一座水源—西水源,大庆展览馆,东油库,石油会战誓师大会广场,“五把铁锹闹革命”诞生地—创业庄,庆深气田发现井—徐深一井,储运销售分公司西油库,南三油库,贝16作业区贝16井,中十六联合站,北二注水站,北1-5-65注水井,“三老四严”发源地—中四队。

总之,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在于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因此要重视生态旅游的科研普及和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对生态旅游管理者、从业人员、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环保知识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把加强旅游者“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首要工作,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做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倡导者和实践者。要通过多种方式,在生态旅游区营造珍视环境、关爱环境的浓厚氛围。

矿山资源生态文明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将十三五时期德清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分为四个方面:制度先行、产业跟进、环保贯穿和理念落脚。

关键词:生态文明;县域;德清

经过几个五年规划的努力,德清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美丽德清”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无可否认的是:与同一时期的其他县域相比,德清的生态文明建设显然不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对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目标,德清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德清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三五时期将继往开来、任重道远。

一、十三五时期德清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美丽德清、创造美好生活”的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着力培育生态文化,提高全县人民的生态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制度品牌;坚持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现代体系,走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紧抓生态环境保护不放松,牢固树立生态红线意识,助推德清生态环境不断向好,为美丽德清奠定基石。通过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创新、产业体系不断现代化,在十三五时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德清模式”。

二、十三五时期德清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通过德清县各部门的协同努力,集合全社会的参与力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参与的局面,将德清建设成全国领先的生态文明县域。具体而言,分解目标如下:

(一)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理念增强

以绿色低碳消费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形式不断涌现,形成多样化的生态文化品种,并且初步发现生态文化的经济价值。伴随生态文化的繁荣,生态理念覆盖到社会各个阶层,形成全社会共谱生态旋律的和谐氛围。

(二)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取得突破,打造一批具备德清特色的制度品牌

进一步完善以生态补偿机制为代表的已有制度,在全国率先突破生态文明考核制度等制度;从其他地区复制移植碳排放总量控制等制度。初步形成“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恶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以生态补偿机制为代表的一批制度培育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德清特色生态文明制度。

(三)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

到2020年,生态建设经费占GDP比重达到8.56%以上,生态环境污染事故零发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小于2 042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2 945 吨,全年API指数优良天数320天以上,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率分别达到100%和100%;景区环境达标率达到100%,100%的旅游区(点)要通过国家质量等级评定;城市绿化率达到60%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四)生态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显著提升

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生态化程度显著提升,生态绿色农业在农业产值中占主体地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0%以上,单位GDP能耗降到0.3吨标煤/万元以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生态旅游总收入突破120亿元。

三、十三五时期德清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地域性原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德清的县域实情。无论是制度创新的高度,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方向,都应与德清的县域实情相对应。

创新性原则。秉承创新性原则,十三五时期德清的生态文明建设应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培育新的生态经济增长点,创造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效率性原则。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为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

协同性原则。生态文明绝非单打独斗能成,而是众多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十三五时期,应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协同性,将德清的各方面力量统一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舞台中来,从而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四、十三五时期德清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分析

(一)制度先行,着力打造一批体现德清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品牌

1.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与生态文明考核制度

这两类制度是德清县十三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其中生态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方向是:(1)对使用者付费模式进行探索,实现生态补偿模式的转型。目前的生态补偿模式是:政府付费模式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尤以转移支付模式最普遍。无论是政府付费模式还是转移支付模式皆以政府财力作为运转基础,长此以往,政府的财政会因此承受巨大负担。因此,若要维持生态补偿制度的持续发展,则必然要求对德清县生态补偿的模式进行转型,实现由政府付费模式过渡到使用者付费模式。(2)生态补偿覆盖到绿色产业体系,激发“生态红利”。借助生态补偿机制对绿色产业体系进行扶持,补贴绿色产业的成本,扩大绿色产业的利润空间,赋予绿色产业新的活力,促使“生态红利”从理论转化为现实。(3)探索区域之间以及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德清县目前的生态补偿制度只覆盖县内,对于涉及到德清县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尚未建立相关制度。因此在十三五期间,德清应探索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制度,从而将生态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

其中生态文明考核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有:(1)将民意调查作为生态文明考核的重要评判依据。在考核制度中应充分重视群众的满意度,建议在考核制度设置一条群众满意度红线,例如50%,一旦群众满意度低于50%就视为生态文明考核不及格。(2)在考核过程中建议设立现场评审制度。具体内容为:由生态办召集成立生态文明建设评审团,评审团的成员应多样化,包括环保专家、各行业代表以及普通老百姓。评审团现场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评审材料为依据进行打分,最后通过加权平均形成一个总分,该项总分被列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3)考核结果应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可以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对于不合格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应责令限期整改,严重者可以进行相应的处分。

2.完善总量控制类制度的实施

总量控制类制度在十三五期间的创新方向在于: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农业用地转为工业用地总量控制制度以及通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实施空间管制,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总量控制制度体系;对总量控制的各项意见、办法、方案做进一步的调整、完善,从而整合成一套体系化的制度框架;转变总量控制的模式,实现从容量总量控制向目标总量控制转变;探索跨区域以及流域总量控制制度;通过以上步骤最终促使总量控制与环境质量改善之间的协同作用逐步显现。

3.加快多规融合从试点到推广的步伐

2014年德清被国家四部委(发改委、环保部、建设部、国土部)确定为多规合一试点(全国仅28个)。多规融合意为多个规划在规模、时序、基础数据、布局、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做到用统一的平台管理基础数据、用统一的流程完成规划审批,实现规划之间的统一、协调,避免出现矛盾冲突。目前德清县已经开展多规融合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对多规融合进行大范围推广,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自身的规划融合以及与其他方面的规划融合。为此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建立规划协调机制,通过统一基础分析、基础数据、规划内容、技术思路解决规划协调技术,通过联合行政模式、区域政府模式、单设区域规划协调模式、专业协调机构模式、基于共识的协调模式等制度保障手段促使传统规划向协商型规划转型。

(二)产业跟进,积极培育生态经济增长点

1.培育休闲观光创意农业,构建生态农业体系

从德清农业发展现状出发,十三五时期德清的生态农业体系由以下几大支柱构成。(1)重点培育休闲观光创意农业。德清的休闲观光农业有着良好基础,2013年德清县共有在册登记农家乐、“洋家乐”共350家,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2家,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13个,星级农家乐53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30家。十三五时期应大力培育以“洋家乐”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争取新增2到3家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打造若干个有影响力的品牌。(2)寻找技术突破口,发展绿色养殖业。借助于产学研联盟平台,在“稻鳖共生”、“稻鳝共生”、“稻鱼共生”等生态、绿色、高效种养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绿色种养模式,为绿色养殖业的壮大扫清技术壁垒。(3)推广循环农业。鼓励扶持发展秸秆气化固化、堆积发酵施肥、基质栽培加工等技术,推进农作物秸秆向生物质肥料、饲料、燃料等综合利用转变。建立并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处置机制。进一步推广沼气工程建设,在“猪—沼—果”、“猪—沼—鱼—鸭”、“猪—沼—果—鸡(鸭)”等良性循环利用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新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2.实现由产业集聚到创新集聚的转型,提升工业的生态化程度

在德清的产业政策框架中,产业集聚被广泛运用。德清因此涌现出了许多的产业集聚区,例如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产业基地、省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国家级装饰建材集聚区等。相较于产业集聚,创新集聚更能体现工业的生态化改造。创新集聚是创新或创新产出具有在时间或空间上成群出现的特征。十三五时期德清提升工业生态化的方向在于:(1)提高产业园区的创新准入门槛,无论是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产业基地、省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还是国家级装饰建材集聚区,在引进企业的过程中应把技术创新作为一项重要门槛条件,对于缺乏技术创新、仍然依赖传统生产要素的企业予以拒绝。(2)在省通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3)加快改造提升纺织服装、装饰建材等传统产业集聚区,使工业创新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从而提高工业的生态化程度。

3.整合生态服务业资源,构建生态服务业体系

德清积蓄了丰厚的生态服务业资源,但是欠缺系统、有效的整合,十三五时期德清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即为整合现有的生态服务业资源,构建生态服务业体系。具体而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通过舆论宣传及文化支撑,做大德清的名山湿地品牌。德清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6.5万亩,森林覆盖率46.1%,林木覆盖率46.9%,位于县城中部的江南最大湿地下渚湖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和4A级旅游景区,因此德清具备丰富的名山湿地资源,十三五时期德清应加强舆论宣传,做强名山湿地的文化支撑,为名山湿地品牌的形成打下基础。(2)在七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以“洋家乐”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业,将“原生态养生、国际化休闲”的生态旅游理念推销到国内外。(3)把金融新业态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争取早日把德清建成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并打造新莫干山金融家集聚区,从而将金融新业态培育为德清生态服务业体系的重要支柱。

(三)环保贯穿,紧抓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不放松

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使生态经济得以发展。与此同时,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应更加严格化、更具紧迫性。

1.对面源污染实施最严格的控制

十三五时期对面源污染的控制应比之前更为严格。具体而言从两方面着手。(1)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落实生猪养殖禁、限养区制度,大力推进生猪养殖场关停工作,以此强化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对温室龟鳖大棚进行生态化改造,做好养殖业尾水处理工作,推广生态高效的种养结合模式,以此控制温室龟鳖养殖业污染。对农药废弃包装物进行回收并无害化处置,以此严格控制农药废气包装物面源污染。深化秸秆综合利用,全面禁止农作物秸杆露天焚烧,以此严格控制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2)严格控制工业面源污染。对工业项目实行严格的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审查,把有可能带来面源污染的工业项目拒之门外。对工业废水排放实施严格监管,将工业企业废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标排放率维持在100%。对重点污染企业加强监控,对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严格执法。保持对农村家庭工业污染的整治力度,对农村家庭工业污染废水的排放严格把关。

2.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十三五时期德清优化人居环境的方向为:(1)通过建设大型河道垃圾上岸点、小型河道垃圾上岸点,新建洗扫车和洒水车加水点、镇区垃圾桶清洗点等方式强化城乡人居环境设施建设。(2)通过增加洗扫车、垃圾压缩车、洒水车、垃圾桶平板转运车等方式强化城乡人居环境设备建设。(3)通过采购服装、手套、扫帚等相关物资强化城乡人居环境物质保障。(4)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作业规范程度。在《镇村环卫作业质量标准》、《镇村绿化养护质量标准》等城乡人居环境作业规范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城乡人居环境的作业规范标准,从而促使作业质量标准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根据环境功能区划完善区域生态保护

严格执行《德清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在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完善环境功能区的区域生态保护。(1)加大对西部山区的生态修复工作。扩大25度以上陡坡修复面积,持续推进莫干山镇、武康镇、开发区的6个村组织生态修复工程,通过“造、补、改、疏、育”等措施打造西部山区生态景观林。(2)完善下渚湖湿地保护。在《浙江德清下渚湖湿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德清下渚湖湿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的基础上,对下渚湖湿地进行严格保护,以此维护德清的湿地品牌。(3)持续推进对河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在2006年的《德清县对河口水库水源水域保护管理办法》、2011年的《对河口水库水源保护建设规划》、2012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河口水库为重点的饮用水源保护的议案》、2013年的《关于加强对河口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的决定》等文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对河口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和办法。持续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建设,提高水污染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进一步改善水库水源地入库水质。

(四)理念落脚,深入开展生态文化及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生态经济增长点培育、环境保护严格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在生态理念的升华上。为了促使生态理念的升华,需要借力于生态文化及宣传教育的辅助。因此十三五时期德清的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生态文化及宣传教育工作。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深入挖掘、整合德清生态文化资源

德清的生态文化资源尚缺乏深度开发、整合,生态文化资源的宣传价值未能得到最大程度释放。十三五时期深入挖掘、整合生态文化资源的方向在于:(1)挖掘与生态有关的人文历史材料,增加生态文化的历史厚重感。生态文化最好的素材是人文历史资源,不过在整合生态人文历史资源过程中应避免稀缺性资源的利用方式,尽量将生态人文历史资源向必需品的方向转化。(2)引入题材研发的营销方式,增加生态文化的现实质感。通过寻找、打磨德清生态文化中的生动题材,为德清生态文化的营销增加现实质感。(3)打造德清生态文化馆群落。在德清生态文化馆的基础上,新建一批生态文化附属馆,形成一个成体系的德清生态文化馆群落。

2.创新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方式

十三五时期德清生态文化需摆脱传统的说教式宣传教育,探索宣传教育方式的创新。对宣传教育材料进行创新,改变传统宣传教育材料死板、生硬的面孔,添加生动、活泼、趣味的内容,从而提升宣传教育材料的亲和力。对宣传教育载体进行创新,在传统的载体之外,开拓一系列现场教育基地及互动式教育平台。对宣传教育的组织机构进行创新,尝试新设一个专门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小组,整合社会各个层面的宣传教育资源,统一规划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

3.将生态文化转化成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生态文化要获得最持久的生命力、最深远的影响力,必须实现身份的转变。生态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需求,更应该是一种与大家朝夕相处的生活方式。十三五时期德清的生态文化要实现突破,需要寻找生态文化与日常生活方式的桥接点,比如生态消费、低碳出行等,以此作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上一篇:单位财务会计报表论文范文下一篇:语文创新教育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