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企业经营论文范文

2024-03-15

我国煤炭企业经营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针对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做出长远的规划和建立长期的目标,煤炭经营管理的方法及策略需要应用于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为了使企业获得良好的收益,提高员工的收益,需要在经营管理方面做出不懈努力,这也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社会的安定也能做出贡献。本文主要对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做出分析和探讨,表现了加强煤炭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煤炭经营;管理策略;策略分析

企业的经营管理泛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整个活动做出的分析策划,安排、监督管理以及决断,并对员工进行精神及物质上的鼓励,以实现企业的任务。经营管理的任务内容包括对生产力的合理分配,对产品供应、生产及营销的各个过程的监督控制和协调管理,以保证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可以充分使用,减少其他方面的消耗,以此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商品。

一、煤炭经营管理特性

(一)长期性。所谓长期性,指的是煤炭企业具有长期的战略目标的同时,需要针对企业管理现状制定出长期的管理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煤炭企业新兴技术的产生,企业为了在现有市场中立足,需要为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进行规划,以顺应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

(二)特殊性。不同于其他的商品生产及加工型的企业,煤炭企业具有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得煤炭企业具有一定特殊性。从煤炭企业的开采成本来说,成本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并且由于构成因素具有多变的特性,导致成本构成不稳定,成本也不固定。经分析有以下几点:

(1)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构成产品实物及材料不包括原有的基本材料,且一些辅助材料如:木材、大型材料及特定工具等,虽是用于煤炭的开采过程,但也不在产品实体构成中,并且可以在开采过程中进行重复地回收利用。(2)煤炭生产。煤炭生产受多种条件限制,这些条件中最主要的有:地下土质的构造、煤的存储量以及品位。使得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其浮动也同自然因素有着丝丝屡屡的关系。煤炭生产经常会有很高的辅助费用产生。煤炭生产的环境通常是在水井的深处,这就导致了其生产过程中会受到水、火、土层的断裂、煤灰尘土等的威胁,一旦这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就需要增加人员和安排物资进行补救,在此过程中成本的增加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了避免突发状况,同时不影响工作进度,就要增加额外费用,如:定期通风驱尘,随时排水灭火以及照明。(3)地质勘测。地质勘测的作用是为了了解地下土质构造和煤存储的含量以及煤的层次结构进而决定是否对该区域的煤矿进行开采。在开采之前还要对有些煤层的水进行疏散和晾干。针对于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矿井,对开采所要准备的及开展的工作也有差异,工作的难度大小不一,采用的工艺流程也随之不同。通过对煤矿开采方法的选择使用、工作的安排布置、工具设备及技术的采用将会最终对煤矿开采的成本高低造成极大的影响。(4)员工收入。由于煤炭开采是一项劳动集成的工作,期间所作的劳动多而杂,因此员工的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煤炭开采工作需要的员工数量会越来越多,但是效率却没有比其他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而且,从事于煤炭开采的人员工作在条件很差,并会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所接受的工作需要的劳动强度也大,因此不适合从事较长时间,所以员工通过工作所得的补贴相对较高。在我国其他行业中,煤炭开采员工的工资成本就达到了总成本的40%。(5)掘进费用。 在分析了煤炭企业各项工作的费用之后,得出煤炭掘进费用所占比重较大,对成本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根据规定,在对矿井进行掘进时,其大部分掘进费用由生产成本负担。掘进直接费用达到全部直接费用20%。因此,要想使煤矿企业实现稳产、高产、低成本、高收益,就需要保证采掘的适当比例关系。(6)生产组织及成本管理。生产组织及成本管理这两方面比较复杂。对于煤炭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方面从井上到井下,具有面广、点多、线长的特点。而且大部分工作都是在井下进行,在对生产组织及成本进行管理时就会出现困难,针对成本管理所做的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没有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成本管理。

二、煤炭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针对国内煤炭企业管理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会因为企业自身性质,偏重于收益,而忽视了经营管理的本质。由于经营意识的不足和经营观念的落后,使得在煤炭经营管理中的潜在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其次,财务管理体系有待完善,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对部分成本的疏忽和遗漏。企业文化跟不上时代进展的步伐,公司员工没有精神上的支撑,工作效率有所下降,工作积极性不高。照此下去,煤炭企业的收益将受影响,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会有所下降。

三、煤炭经营管理策略

(一)管理意识和观念的树立。煤炭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是由于管理意识的缺乏和管理观念的陈旧、过时。因此,针对煤炭经营,企业管理者要具有较强的管理意识,要对社会中先进的管理观念进行吸收,随时关注同行业的管理观念的更新,以树立现代管理意识及观念为主,在对企业的收益进行核算时,对收益变化也要加以重视,理清思路,全面考虑如何使企业在原有基础上获取更大利润,并将其想法切实落实到日常成本投资过程中。

(二)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现如今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企业管理者没有对此给予重视,导致财务管理漏洞过多。因此对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基于国家制定的相关条例和法规并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有针对性和和合理性地进行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同时,应注重财务管理人才的储备及财务管理技术的引进。

(三)加强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针对煤炭经营企业的绩效管理,往往是企业管理者的盲区,绩效管理用于支持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对企业的发展现状展现给企业管理者。在绩效管理方面,对成本进行核算时,不恰当的方式往往会导致煤炭生产经营成本的差错。煤炭生产经营过程中,储存成本是容易受到忽视的一方面,交易成本也需要考虑在内,然而在实际核算时仅仅得到考虑的是产品销售层面上成本的流动,这将大大降低员工们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生产效率,更成为阻扰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方向发展的障碍。

(四)重视对文化的管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更是企业精神的载体。为了使员工团结一致地为公司的目标努力奋斗,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就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

重视对企业文化的管理,将对煤炭的经营管理起到辅助作用,以实现煤炭经营管理的高效性,并能在员工内部实现更好的效果。

结语: 煤炭企业作为国家能源供应企业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使煤炭企业的发展更加顺利,离不开国家政策体制与法律法规的支持,更需要管理经营者的智慧。本文希望通过对煤炭经营管理问题的探讨与对策的分析,让管理者了解到当前煤矿经营的管理需要改进,要在以后的发展中有所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使体制得以进一步完善。更希望给一些具有长远战略目标的企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俊连,刘晓晶.加强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途径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2]郭栩东.基于消费者参与的城市游憩型绿道经营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1).

我国煤炭企业经营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中国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以及连锁经营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医药流通企业也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连锁经营作为国际流行的零售方式也必然成为医药流通的主要方式。本文分析了中国医药连锁发展的行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医药物流与医药连锁企业经营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医药;物流;连锁企业;经营

一、我国医药连锁发展的行业现状

随着中国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以及连锁经营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药流通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现有的国有、集体经营等模式将被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的集约化配送制、连锁制所取代,众多医药连锁店迅速崛起。

1、我国医药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2002年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零售药店连锁制给予肯定并大力提倡。同年召开的“跨省市连锁试点工作会”又首次取消了对跨省市开办连锁店的限制,这无疑给连锁药店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市场的需要。我国人口多、分布广、老龄化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使医药零售业发展潜力很大。

竞争的需要。加入WTO是促成我国医药零售业连锁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入WTO后一是外资企业将为医药物流和医药零售发展成为独立的行业创造机会。二是各家医药零售企业将在售后服务、营销渠道管理等方面展开争耳。所以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药品零售业面临的挑战,走连锁化道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自身各方面的积累。长时间的资本积累,医药零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规模与效益的长期周转磨合,让规模经济产生,这是连锁药店发展的基本动力。在良性循环状态下所积累的资本为连锁药店的运作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2、医药连锁企业的经营优势

连锁药店与单个药房相比,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统一管理、行成了品牌更有竞争优势、具有连锁业的经营特点。(1)规模优势。零售药房与连锁药房相比,而场地面积、店内装修、设施改善、药品品种都是其他单个药房所不能比的。(2)品牌的优势。由于连锁药店追求的是规模效应,其药品品种、质量、价格都是规定的,服务也是确定的,品牌优势极为明显。 (3)渠道网络优势。由于经营正规和分销能力强,很多供应商乐于与连锁药店合作,而分店经营网,连锁药店以本地为经营中心,向周围地区发展经营网点,销售网络宽广,由于连锁药店品种齐全,品质有保障,服务标准高等原因,连锁药店锁定了一大批顾客,客户的回头率高出零散药店的25%。

二、我国医药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特许经营行业,准入门槛高。按照相关法规,医药零售行业是特许经营的行业,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才能够申请营业执照。

市场已开放,进入壁垒正在降低。2000年以前,我国药品消费市场基本上处于封闭的状态,2001年开始进行区域连锁经营试点,但随着政策的开放,这一壁垒已基本不再存在,估计2007年连锁药店的扩张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

现有企业缺乏必要的资源和人才。由于多数企业刚刚起步,缺乏诸如资金、人才、管理经验、技术以及克服零、散局面所必需的统一采购配送系统和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支持,难以打破“高运输成本、高库存成本或不稳定的销售波动”,很难形成“与顾客和供应商交往的规模优势”。具有资质的执业药师的匮乏,也是制约医药连锁经营企业的主要因素。

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品牌号召力、商品配送能力及信息化网络管理是医药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分割和企业缺乏必要资源等原因,目前国内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商品配送系统和品牌管理系统及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缺乏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医药连锁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经营模式,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徐应云.打造医药连锁企业的脊梁,医药经济报2005,12.

[2]杨玉福,万俊栋.药品营销策略,北京科学枝术出版杜,2004,4.

[3]曹嘉智.逐鹿农村,中国药店,2003,3.

我国煤炭企业经营论文范文第3篇

(1) 煤炭贸易属于大宗贸易, 对资金的需求量巨大。资金占用时间长, 资金风险较大。

(2) 煤炭贸易企业不是煤炭生产企业, 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 煤源紧缺, 容易出现保供风险。

(3) 煤炭贸易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受国家节能减排及经济增速放缓等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 容易形成滞销风险。

(4) 因铁路运输流向、流量重大调整, 煤炭发运会受到限制, 严重影响煤炭销售量, 容易形成库存积压风险。

2 煤炭贸易的生存与发展

经过煤炭价格下行的洗礼, 煤炭弱势地位已定, 煤炭企业直接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货款风险加剧。由于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 煤炭市场的现状愈来愈惨烈, “先款后货”、赊销将成为煤炭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新常态, 坏账、呆账的风险增加, 特别是应收账款持续增大, 致使煤炭企业经济运行举步维艰。二是销售渠道收窄。在国家环保新政的打压下, 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迅猛增长, 火电上网份额锐减, 电煤销量萎缩。

3 煤炭贸易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3.1 客户信用管理缺失, 风险管控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煤炭贸易企业更注重眼前利益, 单纯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 从而忽视了客户信息管理工作, 对客户的信用调查不到位, 增加了销售款项不能收回和遭受欺诈的风险。在交易中容易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一些煤炭贸易企业风险管控意识淡薄并未建立内部管理制度, 加剧了经营管理风险的发生。

3.2 资金过程管理缺失, 应收账款高居不下, 资金使用效率低, 加剧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煤炭贸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较为重视其销售量情况, 而对自身资金营运环节的过程管理缺失。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和风险预警制度执行不力, 为了眼前利益和销售量增加, 对一些客户采取赊销方式进行销售进而使得企业应收账款高居不下, 影响企业正常资金周转, 降低了资金使用率。并有可能转变成坏账损失, 给企业造成潜亏。

3.3 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导致经营压力倍增, 市场整体疲软, 弱势地位明显, 市场话语权不足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将使能源消费增速放缓, 煤炭下游行业如水泥、钢铁、建材经营困难, 煤炭产能过剩, 导致煤炭市场整体疲软, 产品供过于求, 库存积压比较严重, 整体销售价格持续下滑,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呈大幅度下滑趋势, 不少煤炭企业经营陷入困难, 整个行业形势不容乐观。

4 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防控对策

(1) 完善客户资信基础管理, 严控经营风险。首先, 煤炭贸易企业要完善客户企业相关资信档案, 对客户严格进行企业资质、市场信誉、经济实力、预期研判等综合分析, 根据客户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制定合理的赊销限额。其次从思想上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合同法》、《公司法》等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 减少煤炭购销中的风险。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合理设置风险偏好, 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估工作, 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运行。坚持现金、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以及先款后货、先货后款 (付款周期短、付款周期长) 的销售顺序, 严防“高价欠款”的陷阱, 以“货款安全和高效周转”提高营销综合效益。

(2) 合理统筹安排资金运用。企业应当加强资金的过程管理, 统筹安排, 灵活调配, 切实做好资金在各环节的综合平衡, 加速资金周转, 减少资金沉淀, 首先应在充分考虑企业短期和长期效益之间关系及企业资金收益与资金风险之间的关系, 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 按预算要求组织协调资金, 并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其次应加大应收账款回笼, 随时关注债主的经营动向, 确保债权安全。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预警及考核, 避免形成呆账坏账, 影响资金正常运转。

(3) 全面分析市场需求变动, 积极调整市场和产品结构, 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加大上下游资源整合, 提升区域市场话语权。对市场需求进行全面分析, 优化客户结构, 努力扩大销售半径, 拓展销售渠道, 减少对钢厂、电厂的过度依赖, 向市场多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切实推进“供应链经营”, 通过煤炭供需合作关联性, 开拓钢材、水泥、铁矿石等相关产品交易, 做到业务延深。提高煤炭产品质量, 从严商品煤质量考核, 减少质量超标扣款和亏吨运费损失, 在本区域根据煤炭品种、经营规模、市场信誉等综合评估, 选择具有相对资源优势的企业合作, 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以代理销售方式整合本区域煤炭资源, 提升保供能力, 发挥领航作用, 通过“区域代理”模式, 统揽本区域煤炭销售, 增强区域市场话语。大力拓展直销贸易, 与煤炭生产企业直接开展贸易合作, 减少中间商环节, 增强盈利能力。

5 结语

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且不可避免的。煤炭行业整体投资过热, 资源日益缺乏, 国家相关政策的不利影响给煤炭贸易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营风险与挑战。煤炭贸易企业必须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对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与规避, 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风险, 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煤炭十年黄金期”的结束, 煤炭彻底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煤炭产能过剩、库存积压, “煤难卖、价下滑、款难收”已成为煤炭贸易企业经营必须面对的市场现实。煤炭贸易企业的经营风险逐渐加大。有效防控经营风险已成为煤炭贸易企业健康发展的重点关注内容之一。

关键词: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防控

参考文献

[1] 杨勇, 浅谈煤炭贸易企业如何加强风险防控[J]经营管理者, 2016 (22) .

我国煤炭企业经营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优化煤炭生产的现场安全管理,需领导人员予以高度责任心和不怕苦的精神,能够深入井下,及时发现存在于采煤现场的实际问题,并尽快予以解决。尤其是对现场安全管理的一些问题要能够早发现、早解决,确保生产的安全性。

关键词:煤炭;生产安全;现场管理;意义

对煤炭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优化,于企业来说是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现场安全管理就是深入到工作和劳动的地方来对其进行管理,其中就有对人、机器、方法和质量等方面的管理。煤炭生产,将地下埋藏的煤炭以现有的手段采集并运送到地面,供人们的各项生活和工作使用,供国民经济建设使用。煤炭生产现场的条件多变,而且地点分散等特点,使其牵扯到安全和质量等问题。所以,要对煤炭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进行有效的优化。

一、煤炭生产为何优化现场安全管理

1、优化现场安全管理在采煤行业中,是一项非常迫切和紧急的要求。安全问题对于煤炭企业来说,与企业效益紧密联系。煤矿矿井事故的频发,导致工作人员的伤亡,造成了较严重的不良影响。

2、现场安全管理的优化,能夠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不管是产品生产,还是开采煤炭,这些工作都与安全紧密相关,也直接关系着企业效益,关系着队伍的稳定,更关系着每一位职工的家庭美满。煤炭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较多,需要制定管理制度,对操作的规程,对安全措施等进行约束。同时需要管理部门深入现场,真正落实各项制度和规程,避免工人乱干一通而使危险情况发生。

3、现场安全管理的优化能够使企业效益提高。优化现场安全管理,是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保障工人生命安全,提高企业效益。煤炭生产的事故发生,多半处于生产现场。工人为了开采煤炭,都聚集在作业现场,倘若此时安全管理出现了问题,施工的规程没有得到认真遵守,就会出现违章的操作,发生事故,事故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的伤亡是无法进行估算的。

二、如何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优化

(一)、建立各项生产和操作方面规章制度,明确管理目标,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1、建立规章制度,促使安全管理制度化的实现,依法治矿。现如今,各个矿务局都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也对工人的工种实现了岗位责任制以及安全责任制。这样一来,安全奖惩和管理的制度的明确,实现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

2、安全管理目标化,通过目标来调动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积极性,激励其创造性的实施安全管理工作。只有明确现场安全管理的目标,然后以此为核心展开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够促使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如通过职工大会,来审核和评价安全目标的完成情况,对责任进行追究,对重点工作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明确,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层层分解安全管理指标,形成全矿范围内的安全责任承包体系。全年的安全管理目标可以以“无死亡,无重伤,无轻伤,无违章”等作为核心。鼓励和引导管理部门深入一线,对井下的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解决,对每个层次管理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进行明确,规定下井天数,对于超过的部分需予以奖励,不足规定下井天数的予以批评和经济方面的惩罚。通过具体的规定来促使安全管理工作落到点子上,确保持续安全生产。

3、管理的网络化实现。安全管理工作需齐抓共管,形成各级职能部门的安全工作,实行矿长全面负责,各位职工遵章守法,促使全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网络的形成。

(二)、遵守国家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规程和条例进行安全管理,将上级部门的精神贯彻落实。1986年,我国颁发了第一步矿井开采相关的法律《矿产资源法》,后有《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等各项法规。2012年,为了加大管理力度,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以及《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等相关安全管理的文件。这些都以安全生产管理为核心制定,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力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各个矿务局对这些法律法规等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促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做到合法生产。2010 年,以《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为基础,制定了相关“矿领导下井带班”的一系列制度,要求矿领导与工人“同上同下”,且极少出现空班现象,杜绝了井下的重大事故,效果甚佳。在某矿工程师下井带班时,发现巷顶处有烟冒出,煤层也开始自燃,就立即在现场进行抢险的指挥。先组织采面人员撤离,又组织灌浆灭火,苦战十个小时后控制了火情,避免了事故发生,确保煤炭的正常生产。

(三)、狠抓工人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煤炭生产工人队伍整体管理水平,确保每一位职工都具备安全管理接受能力。借助培训和教育,来丰富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积累经验,提高每一位职工的接受能力。注重全体干部职工的相关培训,对招收的新职工也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相应的培训,对其进行考核,考核成功后再上岗。企业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一些特殊工种,也必须通过考试和学习,在取得资格证书后上岗。另外,还要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通过专修、自考等获得学历的职工,要适当予以奖励和表扬。最后,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也不能忽略“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要组织职工到有关部门进行参观和学习,邀请一部分科技人员对职工进行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为加强煤炭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安全投入,鼓励技术改造,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狂降技术改造,调整回采工艺布局等,为优化安全管理提供了契机,也创造出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通过结合两者,有利于现场安全管理面貌的迅速改变,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利于投资效益的实现。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引进,给工人较强烈的安全感,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从工作环境上渲染生产安全管理的氛围。促使煤炭产量的上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优化生产环境,杜绝事故的发生,取得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持之以恒,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管理的面貌,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质量标准化为现代化矿井建设指明了方向,是进行安全生产的基础。要始终坚持以标准化为前提,组织煤炭生产,成立领导小组以及各层验收小组,通过严要求来实现各个阶段的计划。对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各方面的严格考核。选准主要进攻方向,开展标准化会战,全面整治煤炭开采相关的各项工作,促使煤炭生产一级矿井的建造,改善煤炭生产现场的环境。

(六)、组织人人参与现场安全管理,通过重奖重罚的激励制度来促使安全管理的全面贯彻落实。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使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使广大职工自觉配合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将工作落到实处。

总结:煤炭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之一,而煤炭行业确实也是一项非常辛苦的行业。煤炭的开采中,往往会遭受到多种灾害的威胁,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需要工作人员能够保有不怕辛苦,不怕艰难的精神和勇气,能够深入井下,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贡献力量。提高队伍素质,优化安全管理,将煤炭生产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履宣.国有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9)

[2] 杨清亮.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筑牢安全思想防线[J]. 科技风. 2009(11)

[3] 王文铮,王洋.建设工程安全执法监督与六项安全管理制度探讨[J]. 建筑安全. 2005(08) [5] 黄传清.论煤矿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J]. 才智. 2009(27)

我国煤炭企业经营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 跨国公司既是全球经济化的重要推动力, 也是全球大市场舞台下的主要竞争力。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国际需求为导向, 以扩大出口贸易为目标, 进行包括海外投资、营销在内的一切对外经营活动。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的主体,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所以, 促进中小企业向全球化发展, 进行跨国经营, 是关系社会稳定和民生的重大战略任务。

2 现状分析

2.1 我国中小型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随着世界企业跨国经营进程的快速发展, 企业的跨国经营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热点。发展至今, 从数量上看, 全球范围内的跨国企业高达15多万家, 其子公司7万多家;从规模上看, 跨国公司的资产从刚开始的难以达到1亿美元, 发展到现在资产超过40000亿美元。中国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 始终坚持“走出去”战略目标, 但中国中小型企业的跨国经营一直面临一些弊端, 在当代国际局势严峻的情况下, 加大支持我国有实力的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力度, 鼓励企业走出去就显得格外重要。

2.2 我国中小型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1) 政府管理及相关制度的不合理。随着全球跨国企业经营的快速发展, 中国在此方面的相关政策及制度不能满足现今跨国经营的需要, 现有的管理体系不能适应如此激烈的国际环境, 造成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 中国政府未能及时对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进行指导。

(2) 企业文化兼容难。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来自文化兼容的风险。尤其是跨国并购, 由于企业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 而文化融合必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中国企业将自身的文化强加给被并购企业, 往往容易造成企业间的文化相斥, 甚至酿成激烈的矛盾冲突。

(2) 投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少。众所周知, 我国中小型跨国企业的投资方式较单一, 主要以新建独资与合资为主, 而融资渠道亦受很大的限制, 很难在国内外直接或间接从融资渠道获得资金, 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基本不存在优势。

3 中小型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战略对策

3.1 加强政策的引导, 建立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政府应加快对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相关政策的出台及传统政策的改革创新。虽然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在跨国经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相较于发达国家, 仍存在一定差距, 所以, 政府应当在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扮演一个“中间人”的角色, 建立较为健全的法律法规, 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 同时, 对有境外投资想法, 但缺少相关经验的中小企业, 积极引导。政府还应积极与国外其他政府进行文化间的交流, 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奠定文化基础。

3.2 中小企业提高自身创新力

中小企业能否在国际经营中获得稳定且长期的竞争力, 关键在于是否能提高自身的创新力, 增强核心竞争力。往往很多中小企业在安稳中“不思进取”, 而被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淘汰, 更别说在国际竞争这个大环境下生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核心资产。所以, 中小企业只有着眼于自己的核心资产, 大力开发属于自己的核心产品, 打造核心技术,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也因根据自身情况, 打造出专属的品牌, 拓展海外市场。

3.3 引进和培养跨国经营的专业人才

中小企业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是拥有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 致力于引进和培养跨国经营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普遍缺乏一些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企业应建立一套较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 通过企业内部员工去海外培训, 建立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也可以通过高薪聘请一些专业的海外人士, 努力实施海外机构人员的“本地化策略”, 更好地把我国中小企业推向海外。

4 结语

综上所述,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著的。通过问题提出对策,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调整企业产业结构, 确保竞争力;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是解决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小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应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政策, 与其沿线国家及地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打造出一条适合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全新的国际化道路。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 跨国公司有了迅速而广泛的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目标, 作为中国企业主体的中小型企业, “走出去”则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仍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 吴艳秋, 黄超.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战略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2 (5) .

[2] 童利忠.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策略[J].四川大学学报, 2000 (1) .

[3] 万丽娟, 徐孝勇.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4 (10) .

[4] 吴木松.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状况及对策研究.[EB/OL].道客巴巴, 2017-01-10.

我国煤炭企业经营论文范文第6篇

管理会计是在西方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工具, 它在我国企业推广、运用的过程中必然要受到我国企业生存的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1 管理会计与企业生存的外部因素具有

十分密切的联系, 外部因素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能否得到普遍应用。这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企业管理的需要不相适应。目前, 我国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快向前发展, 然而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则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 管理会计的基础教育缺乏统一、规范性。我们的管理会计教材从结构体系到内容, 甚至词语、方法都极不统一。另外, 也很难找到适应不同文化层次需要的实用教材。这就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它的学习和掌握, 更谈不上普及应用了。

第二, 知识陈旧, 理论脱离实际, 可操作性差。现在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还仅局限于对国外情况的翻译介绍, 没有很好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体系。

第三, 缺乏对实践经验的及时总结和推广。我国对管理会计的运用是在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开始的, 这其中有些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由于我们未及时地将一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 并采取措施进行广泛、深入地推广, 致使直到今天, 在实践中应用管理会计方法的企业仍屈指可数。

(2) 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会计体系, 没有从客观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比如人才缺乏, 是企业难以应用管理会计的关键所在。如果社会上能为企业提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 必能促进管理会计很快在企业中得到普遍运用。

第一, 经济体制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由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两大部分组成, 并以决策会计为主体。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 我国的企业制度改革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 使得经营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更重视一些行政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 而不能重视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 故造成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能普遍应用。同时,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价格体制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 使得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 环境影响。管理会计要给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必须在一个平等、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但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 市场经济环境处于一个相对公平的状况, 使得管理会计给企业提供经营决策信息时, 在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减弱。

1.2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

服务的, 企业的内部因素对管理会计普遍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关键是人的问题, 即企业领导与财会队伍的素质问题。

(1) 企业经营决策者的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当局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以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的控制, 而是向投资、设计过程延伸, 这就要求保证预测、决策的科学性, 而科学的预测、决策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参与, 更离不开管理会计的应用, 但目前相当多的经营者不懂财务和会计, 更不用说管理会计。这直接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2) 会计人员的影响。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人员素质上。从总体来看, 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 在会计披露上存在虚报、漏报、错报的情况,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 针对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1) 积极创建属于适合中国特色经济的现代管理会计体系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大部分还集中在介绍国外最新研究成果, 而我国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存在着与西方不同的经济运行环境, 被全盘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中国企业普遍使用, 我国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 易于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使用。

(2) 要抓好管理会计基础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一门学科成熟的最主要的标志是具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规范化的教材, 这是我们应用管理会计的前提条件。因此, 有关部门应组织编写队伍, 编写出适合各个不同层次需要的、规范实用、便于操作的教材, 解决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重复的内容, 并以此为指导, 展开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广泛研究和探讨。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系列考试必考科目, 是推广管理会计知识的必要途径, 同时有必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领导也应想方设法鼓励员工继续学习, 这样管理会计在企业才能得到有效的运用。

(3) 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 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企业的体制和会计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使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必然要求管理会计的运用, 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事项做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评价及信息反馈, 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使企业所有者得到更好的回报, 使企业管理者充分完成委托管理的履约责任。

(4) 广泛开展“案例研究”, 不断完善和发展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管理会计是否能适应中国国情并且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归纳、总结、整理、提炼, 然后在有关部门的指导推动下, 在企业中开展广泛的“案例研究”, 使一些实用、有效的方法很快得到推广和应用,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增强企业领导人的管理会计理念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 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各组织在培训企业领导人时必须加上管理会计的内容, 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这样企业领导人和财会人员密切配合, 管理会计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企业管理作用。

(6) 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 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管理会计要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 采用计算机可保证运算的准确性, 可减少大量的工作量, 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领导者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 满足企业领导者决策的需要。同时可以扩大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

摘要:管理会计主要是为适应经济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起源于西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被引入我国, 但由于中西文化、理念的差异, 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却不甚理想。本文从管理会计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上一篇:服装专业教学改革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采购成本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