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范文

2024-01-19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范文第1篇

1 党的建设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1.1 党的建设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组织保证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 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组织保证。这需要建立高校党委高度重视、统一领导, 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大力支持的领导工作机制;从而动员全部力量, 统一思想, 健全机制,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强大合力。

1.2 党的建设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思想源泉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在高校中的体现, 所以党的建设在高校中更侧重于进一步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 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源泉。

1.3 党的建设深化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 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 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情商, 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党的整个教育方针和政策, 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1.4 和谐师生关系是党的建设的目的和体现

和谐社会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任务, 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构建和谐校园也逐渐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 而师生关系作为校园中的核心的、主体的关系, 它的和谐直接关系到校园整体的和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 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 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也正是高校党的建设目标的体现。

2 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

和谐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交互活动中民主、在相处氛围上融洽。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 心灵互相接纳, 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 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师生个性方面

每个人都有需求, 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集体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正当的精神方面的需求, 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意见。关心集体, 心胸宽阔, 以诚待人, 先人后己, 能经受挫折, 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批评。

2.2 和谐的班集体方面

教师采用民主的或宽容的教育方式, 对学生的活动加以引导的同时, 给学生各方面训练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民主平等的班集体生活上, 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有关问题的讨论, 并共同参与制定班规、班活动计划等。

2.3 学生学习方面

他们能合理地计划安排学习时间, 科学学习。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会了独立思考, 能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

2.4 师生交往方面

教师能从启发学生自觉性, 促进自我教育出发;从尊重信任学生,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出发;从教育的长效出发, 注重培养学生、教育学生, 给予正确的指导。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 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 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 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 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3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待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党委高度重视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

党委高度重视, 形成全院合力, 各个部门相关配合, 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纳入学院发展的规划体系之中, 组织设置健全远行机制合理, 思想统一, 这样才能保证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组织上的保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得到有力的贯彻和落实。

3.2 教师观念转变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改变两个观念, 一是传统的师道尊严;二是传统的“学生观”, 这两个观念往往是影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思想问题, 它也是改变教师行为与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其次, 是提高自身素质, 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根本。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高超的教学艺术和严谨的作风、爱生如子的胸怀、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 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教育学生的科学方法, 并努力将其形成一种教育习惯。

3.3 学生尊师意识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能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问题在教师, 但我们关注教师问题的同时, 更不能忽视学生问题, 否则教师再怎么努力工作, 也可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基于以上考虑, 一定要十分重视唤醒学生的尊师意识, 经常对学生进行尊重教育与感恩教育等。得到学生应有的尊重是每位教师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而学生的感恩则是对一个教师最大的肯定与鼓舞。

3.4 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

合理、公平的评价不但有利于师生的自我认识, 还有利于师生的全面发展与师生关系的和谐, 因而我们必须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 强调学生个体的进步, 同时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评价、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级方式。多元、合理、公平、公开的评价, 对培养师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 和谐教育的关键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进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 促进教育的发展, 促进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这都是党的建设的目的和要求;学生全面、健康、快乐的发展, 是我党教育方针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和谐中求发展是高校党的建设要求和目标之一。

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党的建设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政治保证和思想源泉,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党的建设目的和体现。

关键词:党建,师生关系,和谐

参考文献

[1] 孙云晓.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5.

[2] 程晓林.论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及其构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4 (7) .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范文第2篇

一、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现状

(一) 师生之间价值观念对立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教师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学生应该尊重他的劳动, 尊重他的人格, 不应该在课堂上消极听课, 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学生认为与老师有代沟有距离, 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 加上自己对学习的信心不足或其他一些原因而在课堂上表现出一种消极态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因素的熏陶下, 非同龄人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 在思想认识存在显著冲突的情况下, 师生之间价值观念对立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二)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相对较少

师生之间关系出现隔膜。有的教师上完课便离开学校, 很少找学生谈话, 交流思想, 一个班一学期课上下来, 认识不了几个学生;老师不找学生交谈, 学生更不会主动与教师交流, 师生间的距离自然拉开, 形成隔膜。因而, 有的学生不愿与教师合作, 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教师威信难以维持, 学生学得被动, 教师教得难受, 整个教育过程死气沉闷。

(三)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厌学情绪重, 组织纪律性差

一些学生本来基础差, 进入中职校后仍无心学习, 纪律松散, 不求上进, 行为习惯较差, 教师讲的知识听不进, 教的技术不学, 对学习无兴趣和动力, 还对教师不尊敬、不文明、不礼貌, 甚至出言伤害老师, 顶撞教师, 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导致师生关系陷入紧张状态。

(四) 来自中职学校管理的压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在中职学校还没真正落到实处。导致了有的教师还在教学中仍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继续用老眼光看学生, 用“老三段”组织教学, 不管教的东西适不适用, 过没过时, 学生听不听得懂, 学不学得到东西, 一概不过问, 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算完事。学生对其所教的课程不感兴趣, 学习起来便缺乏动力, 无心学习, 便会在课堂上开“小差”, 讲话、搞白、喧哗, 扰乱正常教学秩序。

总之,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很多, 但它的根源在于我们教育思想观念的偏差和行为方式的不当, 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笔者认为, 化解师生间的矛盾,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关键。现就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一) 中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有彷徨更具希望, 有懒惰更有活力, 有盲动更富勇气。中职教师要转变观念, 用积极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包容学生、体谅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及思想教育工作, 要针对当代中职学生爱好及兴趣广泛性的特点,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及思想教育“入情、入理、入目、入耳、入心”的科学方法和措施, 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奠定思想基础;其次, 加大感情的投入, 关心关爱学生。在师生关系上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既要认真研究当前中职学生带共性的思想、心理、情绪、要求等, 又要注意分析少数学生中暴露出来的具体问题、思想苗头、个性特征, 在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坐标体系中找准对接点, 做好教育工作, 以预防和消除中职学生的一些不健康心理, 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 在教学和管理上就会多一份理解与尊重, 多一份耐心和爱心, 就会有效地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二) 克服传统的教育方式, 搭建师生的民主平台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完成教学内容为宗旨, 因此, 教师的教学观、自我定位、素质要求、学生观、教材观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策略的设计上, 无不带上与之相适应的方式、方法。新课程要求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从“分数指标”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方式重新确立教学观念, 制定新的教学目标, 改革教学方式, 从管理者传授知识, 改变为参与者共同探究知识, 改变教师的角色, 把自己定位在学生之中, 构建一个民主平台, 与学生一起学习, 共同探讨与研究, 更好地使师生关系正常、和谐发展。要主动适应当代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 通过改革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手段等措施,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在教学形式及方法上, 要多采用平等交流, 民主研讨的教育形式及方法, 师生共同摆问题、谈看法、论道理、辩是非、明正误, 让学生在互动式的教学中, 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提高素质、全面发展。

(三) 学校建立起健全的师生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对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 按照成绩评优劣”的传统的学生评价模式, 体现了“以人为本, 关注发展”的原则, 建立起一套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学生评价机制, 以此促进中职学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之,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搞好师生关系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

摘要:师生关系作为中职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贯穿于整个中职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师生关系处理得如何将直接影响中职教育教学的效果, 影响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 中职学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应该成为中职教育所有工作者必须积极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范文第3篇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以爱为本, 多一点尊重和信任

“教育不能没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 才能爱之切。学生年龄虽小, 但也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 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 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 少一些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可以说, 尊重是爱的别名。尊重学生, 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 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 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 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当然, 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 一味迁就, 而是爱中有严, 严而有度。严父型也好, 慈母型也好, 良师也好, 益友也好, 都必须以爱为前提。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 因为爱, 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才会有师生教学的互补。

2 发扬民主, 讲求一点“参与效应”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 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 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 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 如果适时让学生们体会“我长大了”的成人感, 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 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可见, 教学的民主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所以我们在跟学生商量事情的时候, 要注意表情和语气, 要有尊重他们的感觉, 而不是敷衍了事。所以我们可以用平常的语气, 就像和一个朋友在说话一样。

3 注重个性, 多一点欣赏眼光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 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 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 适度的表扬和鼓励, 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不容怀疑, 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 关键是怎样挖掘, 何时挖掘。对学生而言, 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 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而教师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 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

4 换“位”思考, 让自己真正去理解学生的行为

“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 他们放不下架子, 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 以管代教、以堵代疏, 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 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 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很多时候, 老师会觉得学生的行为不可理解, 甚至不可想象。其实, 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问题, 我们就会很好理解他们的行为, 他们的说话态度, 他们的处事方式。因为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 他们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如他们贪玩, 有时很闹, 自控能力不够, 情绪化, 没有百分之百分辨是非的能力等。如果把孩子想象成跟我们一样做事, 我们就可以理解可以想象了?那样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如果是师生之间发生冲突, 我们不妨真正换个位置思考——如果我们是当时的孩子, 孩子是老师, 我们会怎么当这个孩子?这样一想, 我们的“怒气”也许马上就消失了。如果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发生冲突, 我们不妨把自己当作其中的某一方, 再来考虑如何解决问题。有时甚至可以告诉他们, 如果我碰到这样的事情, 也许会处理得更糟糕。通过这样不同的换位思考, 我们就会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们, 对他们的错误观点和思想不会要看得太严重。

5 做个“懂很多事”的老师, 让学生崇拜你

在学生的眼里老师是很威风, 很厉害的。他们会做很多东西, 知道很多东西, 可以做很多事情, 极具威信。所以他们很喜欢依靠老师, 信赖老师, 仰慕老师, 模仿老师。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有老师的样子, 做典范, 做楷模, 要求他们做到的事情, 我们要先做到。而且, 我们要尽量解决他们的问题, 为他们撑起一片天。当学生遇到疑问的时候, 我们要主动关心, 伸出援手, 指导他们去解决困惑。千万不要让我们的威信降低, 所以我们要不停地学习和进步。让自己知道很多很多的事情, 也让自己知道学生世界里很多很多的东西, 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就是“很棒的”代名词, 所以他们很喜欢老师。

教师和蔼的态度, 亲切有神的目光, 真诚的信任和鼓励, 是学生乐学的动力。在新课程的理念中, 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 成熟者与未成熟者, 有知者与无知者, 长辈与晚辈等多重角色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还是朋友关系。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同时, 还要有让学生认为你是他们能够信任的朋友。即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 有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无私和没有偏见的品格, 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等, 还要有朋友的那种知心知意。只有当你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 才会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才会使你担当的教育角色发出耀眼的光彩。

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 也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提供了有利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其重要意义却显而易见。

摘要:和谐, 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同样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在新课程教学中, 这种作用尤为明显重要。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 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 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范文第4篇

1 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为学生铺设最亮丽真纯的底色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 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 追求人的和谐发展, 已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远大目标。语文学习应以孩子精神成长为主线, 用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 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 铺设最真纯亮丽的心灵底色。

在课堂教学中, 应当常常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特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的自主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涨起来。当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时, 课堂教学就会引发想象力, 激活思维力, 诱发创造力, 教学任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完成。比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的教学中, 课前, 让学生自行收集有关双龙洞的资料, 开启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自读自悟, 潜心研读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给学生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 生动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在授课过程中,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勇于质疑问难, 允许学生对课文不同于教师和专家的理解, 比如学生提出作者对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颜色写的不够具体等。实践证明, 只要教师更新观念, 学生中更多创新人才将脱颖而出。

2 立学导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架设通向成功的阶梯

新的教学理念下, 我们应该怎么来摆正师生关系?早在二千多年前, 就有“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我们通常只认识到教师的“导”, 学生的“学”, 没有认识到学生在“学”中又能引导教师发现自己的困惑, 教师在学生的引导下“学”, 然后再“导”, 学生再“学”。如此交融进行, 不断向前发展, 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和谐永远是万事万物之间生存的最高理想境界。课堂教学一旦解决了师生和谐发展的关系, 就会汇成一股推动师生积极上进的巨大影响力。师生在这股力量的驱动下, 由无知变得有知、少能变得多能、愚笨变得聪明、懒惰变得勤奋, 师生的知、情、意、行都得到良好发展。《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石钟乳的色泽和石笋很感兴趣, 我就鼓励学生仔细观察, 大胆质疑。像石钟乳和石笋的结构和成因, 我不能给学生完整的答案, 就和学生一起学, 在学的过程, 适时地告诉学生学无止境, 只有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究, 才能解开大自然许多神奇的谜底。受益的不止是学生, 更是我本人, “教学相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 才会得以实现。深入实际, 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例如:作文要写景状物, 就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寻找素材;要写一件事, 老师和学生一起表演小品。为学生创设好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架设通向成功的阶梯。

3 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 为学生未来学习和成长寻得动力之源

看着身边有些学生写作文胡编乱造、无病呻吟, “写作大全”、“优秀作文”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而真实的自我被“排斥在文外”。学习和生活是错位的, 语文学习真的成了一种工具, 并非他成长的需求, 而是累赘。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我们的教学走人了歧途。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 要找回语文教学的灵魂, 必须“返璞归真”, 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学完游记类的文章后, 我要求学生仿写一篇游记, 所写的游览场所, 必须是自己亲自去过的, 不能胡编乱造。大到名胜古迹, 小到一所房子, 都必须有自己的游览顺序和清晰的写作思路,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内心感受, 从而使学生在表达自己情感世界的过程中发展了语言, 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总之, 生活是多元的、五彩的, 我们的思维也应是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产生写作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 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寻得不竭的动力之源。

十几年的教学工作, 让我始终坚信: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的人必须与时俱进, 拥有科学的育人理念, 调整教学结构,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学导和谐发展”。只有这样, 我们的语文教学, 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需求, 才能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语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 求得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在“学”中能引导教师发现自己的困惑, 教师在学生的引导下去“学”, 然后再“导”, 学生再“学”, 如此交融进行, 不断向前发展。只要课堂教学需要,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 师生的关系是随时可以转换的, 只要相互之间是和谐的、愉悦的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范文第5篇

1 灵活运用教材,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 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 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现行的数学教材中, 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情感因素, 值得我们认真去挖掘。一组数据、一幅美丽的图画等都可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师在依托教材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 仍需对教材进行“编辑加工”——积极选择, 有效重组与完善整合。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 我把军营训练的情境图改成班级座位图进行教学, 因为班级座位图比军营训练图更接近学生的实际, 学生在自己的身边寻找列和行, 更容易理解列与行的概念, 进而能准确地用数对确定位置。创造性使用教材, 结合生活实际,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数学、用数学。

2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创设环境与气氛,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有人说:“环境造就人, 气氛熏陶人。”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 做到环境与气氛的和谐, 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学学科由于其本身具有抽象性, 学生往往感觉到乏味、单调、枯燥。所以,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 精心安排好教学过程, 创设好每个教学环节的环境, 把知识的探究学习置于好奇的气氛中。例如, 设疑激趣、做游戏、比一比等学生感兴趣的环节, 活跃课堂气氛。再如动手操作, 分组合作, 自由组合等形式。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如多媒体演示, 实物投影等, 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学一年级“数的认识”时, 我采用动画的方法, 通过教师的演示配合学生动手摆实物, 使数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先显示一幅反映新学年开始的图画, 图中的老师、学生、鲜花、树木、房屋、飞鸟等画面一个接一个地慢慢出来, 通过数画中的人和物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 画面中的每一个图都是可以移动的, 通过鼠标对物体的拖动, 可把同类的物体分在一起, 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 把枯燥的抽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学得高兴, 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也增强了师生间的和谐关系。

3 转变教学理念, 改变教学方式,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 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 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例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的教学, 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 利用知识迁移的原理, 通过画、剪、折、拼等手段来探究和获取新知。教学时可让学生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 然后, 放手让学生任意地等分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如采用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对折便得到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其中的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整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可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来推导。先制作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用拼接的方法, 可以得出一个长方形 (或者一个平行四边形) , 而其中的一个三角形面积便是这个长方形 (或者一个平行四边形) 面积的一半。这样, 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底 (长) ×高 (宽) ÷2 (一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而学生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是一个探索者的角色。教师的“教”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成了一个和谐的教学共同体。

4 提高课堂训练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训练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要着眼于学生会学。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思考, 讨论, 探究等过程会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学生的会学和教师的善导要汇合于一个综合的、立体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之中。这种训练要区别于传统的刻板的训练, 不能搞题海战术, 要有针对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适当编设一些集趣味性, 科学性于一身的课堂练习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 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如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数对卡片, 让其寻找自己的新位置, 接到开始的“命令”后全班同学都迅速找到了自己的新位置。这样的练习学生既不乏味又学到了知识,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深入研究学生、教材、新课标, 并改变教学方式,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才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走出困境, 成为趣味性, 科学性于一体的生动活泼的一门学科,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让课堂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阵地, 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要:课堂是学生求知、获知、发展的主渠道, 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主阵地。本文从现实生活出发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例,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 灵活运用教材,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创设环境与气氛,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3) 转变教学理念, 改变教学方式,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4) 提高课堂训练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和谐,师生关系,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1]21号) [Z].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6

[4] 崔相录.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M].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7, 3.

[5] 胡佐勇.教育环境的和谐共生[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5.

[6] 张斌.愉快教育模式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9

[7] 如何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J].黑龙江教育, 2002 (12) .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范文第6篇

1 变“单向型”为“双向型”

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单向型”。所谓“单向型”是指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 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这种师生关系模式是传统教育模式的承袭。所谓“师者”, 所以“传道, 授业, 解惑也”。它之所以能长期的存在, 是应试教育的需求。为了大面积、大容量的灌输知识, 这样的师生模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是它的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丧失, 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展能力, 进行自我完善, 作出独立的判断。

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 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 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 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

2 变“功利性”为“合作型”

应试教育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功利性。因此服务于它的师生关系也必然有着这种特点。师生围绕升学率的指挥棒转, 而提高升学率所付出的代价是损失了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更为严重的是, 功利性正有发展为物质性的趋势。“有偿家教”、“集资赞助”等现象已越来越普遍, 不仅严重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 也给师生关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所谓师生合作, 就是互动的师生关系。它在师生关系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境界。合作是现代生活中交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也是新课程的内容之一。因此, 师生合作也给予了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 促使学生自我塑造, 逐步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应有的品质。在教育实践中, 但凡成功的班主任, 都能善于精心培养班级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制定目标, 而不是包办代替, 充分发扬课堂民主, 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3 变“间离型”为“和谐型”

“间离型”是师生活动的功利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唯应试、升学为目标, 没有情感的交流或少有之, 怎能不产生隔膜, 间离?此外, 教育者自身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 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交心谈心、“话语”单薄、单调使师生活动日益生疏, 愈发陌生。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 即师生共同参与教育。因为只有当教育和教学指向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一致时, 才能达到最经济、快捷的教育效果。同时要求师生互相适应, 达成默契, 相互补充。当然这都要以和谐为基础。

我自己曾有过这样失败的例子。在我的学生中有一位班干部, 各方面素质都不错, 我对他的期望也非常高, 一直把他做其他学生的榜样。一次音乐课后, 任课教师告诉我这堂课纪律非常不好, 还指出几个人的名字, 其中就有这位班干部。听了之后当时我就气过了头, 急匆匆走进教室, 大声的责问全体学生是怎么回事, 并当众训斥了这个班干部。事后我对自己发那么大的脾气很懊悔, 但没想到的是我的小题大做给这个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来话就不多的他言语更少了, 轮到他值日的时候, 登记本上总记了一大串名字。刚开始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只到后来在意见箱中看到学生给他提的意见, 说他动不动就记人名字, 我才知道他的心因为我的那一次过激的行为变得有狭隘倾向了。

虽然后来我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这个学生纠正了过来, 也让每一个学生和我一起懂得了宽容对每个人的重要, 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但这件事留给我的教训的确是非常深刻的。

4 变“主仆型”为“平等型”

学生是人, 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 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传统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 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 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 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由教学中的主教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 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 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 这种关系得以建立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是交往, 离开了交往, 师生关系就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 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好心做坏事”的例子。例如在教室门锁了的情况下一个学生为了帮助同学拿丢在教室里的文具翻窗而入。我们的教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该如何处理呢?我相信绝大部分老师首先会肯定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 然后再把翻窗的危险性告诉他, 再告诉他今后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 我也相信这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乐于助人, 而且处理事情起来也会成熟很多。我们再试想一下, 如果教师采取相反的态度, 忽视学生助人为乐这一美好动机, 而一味指责他违反校规爬窗户这一行为, 那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 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 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新课程条件下怎样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要做到四变:变“单向型”为“双向型”变;“功利性”为“合作型”变;“间离型”为“和谐型”变;“主仆型”为“平等型”。

上一篇: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范文下一篇:好心情美文原创文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