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范文

2024-03-25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1.2

诊断符合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08年版) , 患儿粪便和咽拭子标本由我院内科重症监护室提供, 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及诊断由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1.3 调查方法

我院医务人员发现手足病病例后, 均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要求填写报告卡, 由疫情管理人员录入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1.4 资料分析

从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将手足口病个案报告卡导出, 生成Excel文档, 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2010年12个月份均有病例报告, 主要分布在3~8月份, 6个月共报告337例, 占72.3%。疫情从3月上旬开始迅速上升, 4~8月份达最高峰, 从8月份始缓慢下降, 在11月份又出现了1个小高峰。

2.2 地区分布

全省均有发病, 郑州市各县 (市) 区病例数最高, 占71.4%, 其中金水区占10.5%, 本省其它地市占28.3%。

2.3 人群分布

男性295例, 女性171例, 男女比1.73:1。年龄最小为46d, 最大为13岁, 3岁以下儿童病例发病447例, 占95.9%, 其中l~2岁年龄组为229例, 占49.1%。以散居儿童为主, 共发病398例, 占85.4%;其次为幼托儿童, 共发病66例, 占14.2%。

2.4 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2010年共检测重症患儿466例, 病毒分离阳性373例, 占80.0%, 其中PE和EV71交叉阳性309例, 占66.3%;阴性93例, 占20.0%。4~8月份病毒阳性252例, 占67.6%, 不同时间病原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92, P=0.000) , 从3月上旬开始迅速上升, 4~8月份达最高峰, 8月份开始缓慢下降, 11月份又出现了一个小高峰。神经系统合并症患儿329例, 占97.6%。

3 讨论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手足口病,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Cox Al6) , 1959年英国、美国正式命名为手足口病, 1974年分离出EV71病毒, 20世纪70年代亚太地区发生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 1981年我国上海首次报道手足口病后, 中国各地陆续报道该病[1]。2008年5月2日, 中国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与管理。

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以EV71型和Cox Al6型为主, 交替流行出现,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重症手足口病与EV71型病原体相关, 但实际上并非都是单一病原体所致。本次调查的病例中, 区域间、不同年龄段间重症手足口病病原体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但PE型和EV71型病原体交叉阳性率为82.8%, 由此可见, 混合性感染是重症手足口病的重要特征, 如果单论EV71型感染率, 这与2008年我国报告的EV71占81.59%[2]、河南开封占84.9%[3]基本相符。

国内外许多调查表明, 手足口病无论轻症、重症或危重症, 大都男多于女, 本次调查男女比为1.73∶1, 这种因人种、性别差异而发病率不同的原因目前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从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年龄构成情况看, 我国台湾地区[4]1998年至2005年间重症病例以4岁及以下儿童最多占93%, 其中≤2岁重症病例占75%。我们这次调查以3岁以下儿童病例为主, 占95.9%, 其中1~2岁组幼儿占50.0%。原因可能如下:英文文献中“Infant”是泛指2岁以下的小儿, 这个时期营养要求高而消化功能未臻完善, 先天性被动免疫已消失, 而后天获得的免疫又未建立, 另外1岁后小儿开始学习行走, 与外界接触的范围扩大, 故易得感染性疾病。这也解释了手足口病每隔2~3年流行一次的原因之一—积累出新的易感人群有关。

3~8月份是郑州地区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 同许多文献报道夏季是手足口病流行时间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 每年3~8月份需高度重视3岁以下儿童, 采取有效措施, 如进行科学防病知识教育、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个人卫生, 定期消毒玩具、餐具, 居室内每天要开窗通风;合理调节好孩子的活动、营养、睡眠, 提高其机体抵抗力;流行期间避免儿童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一旦发现有不适或可疑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有调查显示, 手足口病患儿EV71感染比Cox A16感染更有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症状[5~6], 其机理是病毒感染了人的脑干部位, 导致了其特异性中枢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发生障碍, 导致患儿发生肺水肿、肺出血这些呼吸系统症状, 这些神经源性症状机理已经通过尸检和影像学检查得到证实。本次调查资料与此结论相符, 神经系统合并症重症手足口病人占97.6%, 呼吸系统症状占少部分。至于手足口病病毒为什么主要侵犯损害神经系统, 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我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多是郑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病例, 基本可以代表郑州地区小儿手足口病发病数量等情况。其流行季节高峰为3~8月份, 人群主要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 尤其是1~2岁组幼儿, 男童多于女童, 因此每年3~8月份1~2岁幼儿是手足口病的防治重点;其主要病原体是EV71型, 且多与PE型病原体交叉性感染, 主要合并症是神经系统症状, 防治既要针对EV71型病原体, 又要兼顾PE型病原体, 同时加强对神经系统症状合并症的处理, 注重其发生发展机理的研究。

摘要:目的 了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郑州市的病原学及流行情况, 掌握其流行规律, 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3~8月份为重症手足口病高峰期,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男女比为1.73∶1, 3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5.9%, 其中l~2岁组发病数最多, 占总病例的49.1%;病毒分离阳性率以PE和EV71交叉阳性最多, 占66.3%, 神经系统合并症患儿329例, 占97.6%, 其中l~2岁组患儿阳性病例数最高, 占50.0%。结论 3~8月份是郑州市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 以3岁以下尤其是l岁~2岁组幼儿为重要人群, PE型和EV71型病原体混合性感染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其合并症主要见于神经系统。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EV71病毒

参考文献

[1] 杨智宏, 朱启镕, 李秀珠, 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648~651.

[2] 杨维中.2008年中国手足口病疫情概况和防制策略[M].手足口病国际研讨会:北京.2009:1.

[3] 李玉萍.小儿重症手足口病528例临床特点与救治[J].中国实用医刊, 2010, 37 (15) :48~50.

[4] Chen KT, Chang HL, Wang ST, et a1.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hand-foot[J].mouth diSCaSe and herpangina caused by enterovirus7lin Taiwan, 1998~2005.Pediatrics, 2007, 120 (2) :244~252.

[5] Chong CY, Chart KP, shah VA, et a1.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Singapore:a compraison of fatal and non-fatal cases[J].Acta Pediatr, 2003, 92:1163~1169.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重症高危患儿其中男20例女12例。病程为7~23d, 病危3例。临床表现为所有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手足口、口腔、臀部出现疱疹、斑丘疹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模糊或昏迷, 脑水肿或频繁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其中病危3例已有呼吸衰竭、心率衰竭和休克的症状。

1.2 结果

32例患儿经急救和护理后治愈31例, 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大量脑出血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2 急救和护理

2.1 急救

2.1.1 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和药品做到“五定”和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2.1.2 抢救措施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取头肩抬高15~30°, 保持中凹位, 必要时给予吸痰吸氧。其中11例患儿紧急气管插管, 接呼吸机持续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后缺氧症状改善。 (2) 持续心电监测和肛温监测:早期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减轻腹胀。昏迷患儿留置尿管记录尿量并保持床单干燥清洁。 (3) 迅速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若遇患儿末梢循环差可采用颈外静脉式正中静脉穿刺, 以保证药物输注。必要时可在病情稳定后行深静脉留置。 (4) 降温与保温, 高温在39~40℃为降低脑细胞代谢, 减少耗氧量, 给以冰帽使用。注意保护好双耳以免冻伤, 同时做好四肢的保暖, 给以按摩和温水泡手脚。 (5) 液体的管理:应用微量泵输液, 严格控制液体入量, 晶体胶体交替输入, 每2小时监测血糖1次, 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单路输液, 并观察血压和微循环改善情况, 及时通知医生调整剂量保持输液通畅以免外渗引起局部坏死。

2.2 护理

2.2.1 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严重并发症

观察生命体征、面色、神志、瞳孔的变化, 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有无四肢发凉, 指趾发绀的变化。

2.2.2 消毒隔离及皮肤护理

将患儿及时隔离, 安置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清洁的病房内。危重患儿安置在ICU病房。限制患儿及家属的出入, 加强床旁隔离, 用紫外线行空气消毒。对患儿的各种玩具、餐具及可接触到的物品行消毒处理。加强医护人员的卫生, 防止交叉感染。要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皮疹破裂者应涂以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 保持干燥清洁, 避免感染。

2.2.3 口腔及饮食护理

患儿口腔因疱疹溃疡而疼痛。进食前后可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溃疡处可用西瓜霜喷雾剂喷在患处以减少疼痛, 促进溃疡的愈合。给患儿进无刺激性的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危重或昏迷的患者给以鼻饲以增加肠道内营养。

2.2.4 心理护理

应此病属急性传染病, 必须实行隔离治疗。因此家长和患儿都很难接受, 医护人员必须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避免过度紧张以取得合作。并根据患儿的年龄性格特点做好心理疏导。要关心爱护患儿用温和的语言争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消除患儿陌生和恐惧感, 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2.5 健康宣教

宣传防病知识, 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做到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饭前便后洗手, 玩具餐具定期消毒。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运动, 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流行期间儿童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3 体会

EV71病毒感染不仅会引起手足口病, 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且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以1~2岁幼儿发病率较高, 发病年龄小, 病情变化快, 危及患儿的生命。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护士要有独到的急救意识, 扎实的基本功, 敏捷的思维, 预见性的观察。才能赢得抢救患儿的黄金时机, 达到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目的。

摘要:目的 通过对32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急救和护理。方法 对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32例重症手足口病急救和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抢救和护理的32例重症患儿治愈31例, 死亡1例。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及时的抢救和有效的护理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值得护理同仁们借鉴。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以来, 我市大同区手足口病爆发流行, 截至8月21日我院儿科共诊治手足口病患者数百余, 重症病例70例, 其中男40例、女30例。最小年龄1周岁, 最大年龄10周岁。故现将我科收治的70例重症患儿的救治与护理报道如下。

2 救治经过

(1) 首先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吸氧, 均给予心电监护, 观察血压波动、心率及心律的变化。根据神经系统症状及血压、循环变化, 遵医嘱立即给予20%甘露醇 (0.5~1.0g/kg) , 间隔4~8h快速静脉滴注1次。

(2) 应用米力农、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3], 酌情应用利尿剂。

(3) 烦躁者给予冬眠灵静推或鲁米那肌注以镇静, 维生素C或果糖二磷酸钠降低心肌耗氧治疗。

(4)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能有效抑制过度炎性反应, 阻止病毒复制, 发挥免疫增强作用, 提倡提早给入, 提高免疫力[4], 强的松龙早期干预对中毒症状疗效甚好。

(5) 应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 减轻毒血症状及毛细血管损伤, 同时注意观察脱水程度, 遵医嘱给予小儿电解质注射液和碳酸氢钠等补充体液, 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 西咪替丁、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

(7) 酌情选用糖皮质激素, 控制病情进展, 加用0.9%氯化钠50m L+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病毒唑针或糜蛋白酶等化痰药每日

3 次雾化吸入, 解除支气管痉挛。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 如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嗜睡、头痛、呕吐等, 睡眠时是否出现肢体抖动, 大的患儿出现下肢无力或软瘫者应立即通知医生, 对症治疗。患儿一旦出现N精神症状, 病情变化非常快, 抢救不及时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甚至死亡。所以早期观察尤为重要。注意体温、心率、呼吸变化, 如有胸闷气短、头晕、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冷汗、指 (趾) 甲发绀、皮肤发花等末梢循环不良患儿及时报告医生, 给予相应的处置。床边备吸引装置、简易呼吸器、呼吸机1台, 必要时通知医师做好气管插管准备。

3.2 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 使患者拥有一个舒适的环境。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 剪短指甲, 经常更换内衣。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时, 滴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防输液反应。应用甘露醇时, 勤察看, 避免渗漏, 防静脉炎甚至皮肤坏死, 一旦发生渗漏显现, 立即用5%硫酸镁湿热敷。应用心电监护仪注意探头和血压袖带压迫皮肤情况, 经常更换部位[5]。

3.3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口腔局部用0.5%碳酸氢钠清洗, 口腔炎喷雾剂外用。鼓励患儿饮水, 保持口腔清洁, 避免用刺激性或腐蚀性溶液漱口。

3.4 发热护理

卧床休息, 保持室内安静, 温湿度适宜, 衣被不可过厚, 鼓励多饮水或果汁, 对体温过高, 未超过38.5℃以上者, 以物理降温为主, 若持续不降者可以给予生理盐水加上扑热息痛保留灌肠。

3.5 饮食护理

患儿因口腔疱疹溃疡疼痛, 张口困难而影响食欲, 饮食应清淡, 多食蔬菜、水果、戒辛辣。应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等易消化饮食, 以略凉为宜。

3.6 做好患儿和陪护的健康宣教

做好患儿和陪护的健康宣教工作是避免交叉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爱护、体贴患儿, 安慰、指导家长如何护理患儿, 向家属讲解手足口病的传播的方式及手卫生知识。告知手足口病可防可治, 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取得家长配合。

4 体会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尤其对手、足、口症状不明显而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更应有高度的警觉性, 早期观察发现神经系统症状, 血循环系统症状, 提前干预, 加强生命体征、CVP、SPO2和血糖的监测, 协助做好各项辅助检查, 做好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及消毒隔离工作。通过对7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与护理, 无一例误诊和漏诊, 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除2例住院时间不足8h死亡外, 其余全部治愈出院。

摘要:目的 通过对7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救治和护理,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急救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 治疗和护理要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早期干预。结果 经抢救治疗及细心护理, 使病情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治愈率达97.21%。结论 通过对7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 在用药方法及护理措施上抓住了关键环节, 控制了重症患儿病情的进展,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间接地控制了手足口病的蔓延, 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救治,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兰娟.总论[M].李兰娟.手足口病[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1~8.

[2] 陈云飞, 单南冰, 张祝娟, 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氧疗和气道管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8, 20 (8) :497.

[3] 肠道病毒 (EV71) 感染诊疗指南 (2008年版) [M].北京:卫生部办公厅.

[4]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08版) [M].北京:卫生部办公厅, 2008.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范文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8月, 我院共收治小儿手足口病患者57例, 男32例, 女25例, 年龄4个月~13岁, 5岁以下占94.6%。

1.2 临床表现

1.2.1 5 7例患儿中5 0例出现发热症状其中1 0例患者腋温在39.1~40℃之间, 38.1~39℃的30例, <38℃的10例。

注:柯萨奇病毒9例, 其中3例合并埃可病毒

注:本组3例EV71中, 2例为II级, 无后遗症, 1例为III级, 颅神经受损严重

1.2.2 2 7例HFMD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发脑炎

其中4例表现为惊跳、嗜睡、双巴氏征阳性、四肢抖动;4例表现为抽搐;4例高热持续6d, 但无神经系统症状, 脑脊液细胞数143×106/L。10例头晕、头痛、颈部抵抗、呕吐、双巴氏征阳性;EV71感染3例并发脑干脑炎。

1.2.3 HFMD神经原性肺水肿

本组EV7 1感染并发脑干脑炎的患儿2例, 在无原发性心、肺等疾病的情况下, 发病第4天病情急剧变化, 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紫绀、花纹、四肢稍冰冷、咳出较多浅咖啡色样泡沫痰等, 根据胸片显示, 双侧对称性非心源性肺水肿, 符合神经源性肺水肿、休克的改变。

1.3 辅助检查

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 其结果如表 (表1) 。

1.4 HFMD治疗与转归

一般治疗:叮嘱患儿注意休息, 加强营养, 进食易消化的事物多饮热水。以抗病毒药物为主进行治疗, 结合对症支持疗法, 多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合并细菌感染给予抗炎治疗。重症病例在此基础上予大剂量甲强龙联合静脉丙球、降颅压、扩容、镇静止惊、呼吸机辅助呼吸、多巴胺改善循环、保护重要脏器等。其他合并症, 心肌受损29例, 支气管肺炎9例, 7例腹泻病, 3例喉-气管-支气管炎, 鹅口疮2例, 无死亡病例。4例EV71感染并发脑干脑炎1个月后出院, 1例10d后出院, 36例轻型治愈时间平均为6d。另外8例并发脑炎治愈时间平均为9d。

2 讨论

2008年5月2日, 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本研究组57例, 均并发脑干脑炎, 其中3例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等。本组资料显示,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则较凶险, 除引起HFMD, 更易导致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无菌性脑膜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脑干脑炎、心肌炎或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 且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 1岁以下的婴儿发病率最高, 而由柯萨奇病毒感染的患者预后比较好。EV71症状表现不尽相同, 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主要表现为脑炎和脊髓灰质炎麻痹, 手足口症状很少见, 而同期在日本主要表现则恰恰相反, 为手足口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比例较少, 而且症状较轻。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暴发EV71, 共计发生HFMD和红斑疹129106例, 其中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05例, 78例死亡, 原因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导致的肺水肿和出血, <5岁的死亡患儿占91%。

本组3例EV71累及神经系统, 患者年龄在7个月~7岁, Huang等通过分析1998年中国台湾地区EV71流行期间的44例神经系统感染者, 根据神经系统的受累的程度将脑干脑炎分为3级, 见表2。Wong等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病变部分在脑桥组织, 病理学检查可见血管周围套袖样病变及脑实质内炎症细胞侵润。本组2例MR影像主要病变在延髓和脑桥, 而同位于脑桥内锥体束则没有观察到上述现象。同样证实了这一点的还有我国台湾HFMD大流行时的MR影像。

2000年, 山东招远发生大规模小儿手足口病, 且并发14例病毒性脑膜炎, 12例病毒性心肌炎, 其中4例暴发性心肌炎, 短时间内死亡。可见HFMD不能心脏改变, 心肌酶监测及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组研究LDH异常率为62.2%, AST异常率为48.6%, CK-MB异常率为51.4%, 因只部分患儿心电图未做异常率, 李爱敏等研究发现HMFD组心电图异常率、血清心肌酶比对照组明显偏高。表明部分HFMD患儿存在不同心肌损害, 本组心肌酶部分研究无临床表现, 或轻微且不典型, 仅体检时发现窦性心律不齐1例, 心动过速3例, 未见暴发性心肌炎, 心肌酶中除有高度特异性的CK-MB外, 其他特异性低, 易受机体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 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治疗体会:目前HFMD的治疗, 缺乏高效、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 所以, 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为主。对于重症病例, 要进行及时干预治疗, 治疗方法一般有: (1)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分2~5d给予, 总量2g/kg。IVIG对由EV71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一定疗效, 能有效地抑制炎症的发生。 (2) 短期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冲击疗法。 (3) 限制入量, 控制颅内高压, 甘露醇4~6h/次, 0.5~1.0g/kg·次, 重症或危象时剂量可加大至2g/kg/次, 须2~4h·次。 (4) 如遇患者呼吸功能障碍, 可采取正压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 (5) 对昏迷病人的24h出入量进行详细的记录, 动态监测凝血功能、血生化、血糖、血气分析、血常规、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等。 (6) 前列地尔、磷酸肌酸、极化液等保护重要脏器。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总结我院收治的57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病因、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57例患儿均有典型皮疹、发热, 并发脑干脑炎27例, 其中3例又并发心力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柯萨奇病毒感染14例, 其中合并埃可病毒7例, EV71型感染6例。结论 HFMD重症病例易并发脑干脑炎、脑炎、肌损害等, 特别是病情发展快的EV71型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临床体会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 刘维婵.小儿手足口病病暴发性心肌炎4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 2003, 21 (1) :9.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50例手足口病病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26至2010年7月26至感染疾病科手足口留观室收治的患儿。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病例的普通病例的诊断标准, 无重症病例。50例病例均在起病后1~2d内就诊, 年龄7个月~7岁, 80%为3岁以下的患儿。其中2例有基础疾病先心病, 尿糖病史。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多表现为中低等程度发热, 偶有高热, 体温最高39.6℃;除手足臀部皮疹及口腔疱疹外, 部分患儿丘疹、疱疹还发生在膝部, 踝部、肘部, 个别外耳轮部, 无精神不振、嗜睡、烦躁、呕吐、肌阵挛性抖动、无力等、心律、呼吸基本正常, 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均偏高, 淋巴计数偏高或中性粒细胞数偏高。

2 治疗方法

本病至今无特异性治疗措施, 一般进行综合及对症治疗。

(1) 一般治疗。采取隔离措施, 在感染疾病科手足口留观室留观, 做好个人和环境卫生。

(2) 采用利巴韦林10mg/ (kg·d) 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 同时给予热度宁注射液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1~3岁0.6m L/ (kg·d) , 4~7岁10m L/ (次·d) 每日1次。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明显的口腔疼痛不能进食者, 必要时补充维生素、葡萄糖等。高热者及时退热, 基本不用激素。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5d为1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显效:用药后2d内体温恢复正常, 口腔溃疡及手足臀疱疹4d内大部分消退或结痂, 无新的皮疹出现, 一般情况明显改善, 复查血象恢复正常。有效:用药后3~4d内体温恢复正常, 3d后不再有新皮疹出现, 口腔溃疡及手足臀疱疹5d内大部分消退或结痂, 一般情况明显改善, 复查血象恢复正常;无效:治疗5d后仍有低热、复查血象仍偏高或中性粒细胞偏高, 或出现手足口重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3.2 结果

本组50例手足口病病例治疗5d为1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总结出显效35例, 有效1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8%。无效2例患儿无基础疾病但皮疹多, 皮疹分布在手足口臀部肘膝踝部及外耳轮部, 5d后仍低热, 未出现重症症状, 继续用药2d体温恢复正常, 皮疹消退。治疗时间最短3d, 最长7d, 平均5d。无一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重症、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4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人类肠道病毒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引起手足口病的人类肠道病毒有20多种 (型) , 主要为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 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 (Ev71) 及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 A16) 最为常见[1]。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利巴韦林是在体内外均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核苷类复合物, 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DNA和RNA病毒感染。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RNA多聚酶的活性, 抑制病毒复制时5’帽的形成, 并是新病毒RNA的链终止剂。但是长期大剂量使用, 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贫血、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 使其临床疗效受到抑制。

根据《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指出,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 普通型患儿治法为清热解毒, 化湿透邪。建议的中药处方有金银花、青蒿、黄莲、野菊花等。中药制剂热度宁注射液, 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组成。青蒿辛、苦、寒, 辛以解表, 寒以清热、是解表清热、宣郁散邪之良药, 金银花以清毒泄热为主, 而栀子清利三焦之火, 导热毒下行, 诸药合用, 共祛表里上下之邪。目前研究表明热度宁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炎、抗病毒及解热作用。

通过本组50例临床观察, 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在治疗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时退热明显, 皮疹结痂消退时间短, 3d内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疗程3~5d, 总有效率98%, 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重症病例, 未见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因此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起效快, 疗程短, 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并得到广大患儿家长的满意和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于应用利巴韦林及热度宁注射液治疗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 分析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退热时间, 皮疹消退时间、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以5d为1个疗程, 显效35例, 有效13例, 总有效率98%, 50例患儿无不良反应。结论 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无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利巴韦林,热毒宁注射液,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

参考文献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范文第6篇

2012年11月6日上午9︰30,**中心接到**乡中心卫生院报告,**乡中心小学幼儿园有多名儿童手、口出现疱疹。为核实并查明流行原因,尽快控制疫情,在县卫生局领导的组织下,县疾控中心流调、检验人员和县医院感染科医师于10时前往**乡中心小学进行调查和处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中心小学现有261名学生,其中幼儿园分三个班级,共65名学生,小班15人、中班25人、大班25人。

二、流行过程

首发患儿***,女,4岁,小班学生,10月29日因发热(体温39℃)、咽痛,到**村卫生室对症治疗,无外出史。小班幼儿***11月1日发病,5日到**市人民医院就诊,临床诊断手足口病。 11月6日,***中心卫生院通过晨检,发现小班和中班有数名儿童手、足及口腔出现皮疹,至11月6日县医院感染科**医师临床诊断,共发病学生13例,其中小班9例,中班3例。

(一)发病时间分布 病例主要发生在11月1~ 6日。

日期 发病数 10.29 10.30 10.31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 0

0

0

合计 13

(二)班级和年龄分布 13例病例集中分布在小班和中班,小班共15人,发病9人,发病率达60%。发病学生多为4周岁,其中3周岁2人,4周岁7人;中班共25人,发病4人,发病率16%,发病学生5周岁3人,4周岁1人。男女比例2.25︰1。具体年龄性别分布如下:

年龄(岁)

男 女 合计

3 1 1 2

4 5 3 8

5 3 0 3

合计 9 4 13

三、临床表现

患者以手、足部丘疹、水疱疹和疱疹性咽峡炎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伴有发热、流涕、咳嗽、咽痛,均为门诊留观病例,无重症病例患者。

四、调查结论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基本判断是一起手足口病暴发。

五、实验室检查

县疾控中心对其中9位现症患者采集了咽拭子送市疾控中心检验室进行病毒学分型,样本在等待检测中。

六、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县疾控中心向**乡中心学校和卫生院提出以下疫情控制措施:

1、对小班和中班采取停课措施。

2、幼儿园需加强管理,进一步落实消毒制度,对教室、桌面以及玩具等的消毒。

3、教室等公共场所每天经常性地开窗通风,保持幼儿园空气质量清新。

4、落实晨检制度,加强晨检管理,重点检查幼儿有无手、足皮疹和发热,加强缺勤儿童的追踪。

5、发现幼儿发热或出疹等可疑症状,立即对患儿进行隔离,及时通知家长带幼儿到县人民医院确诊。

6、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医院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7、加强对学生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8、卫生院负责居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工作,指导居家治疗患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一篇:遵章守纪廉洁从业心得范文下一篇:12345热线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