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

2023-07-06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ICU各类工作人员职责

第三部分 ICU各类工作人员职责

1、ICU主任职责................

2、ICU主任(副主任)医师职责.............

3、ICU主治医师职责.....................

4、ICU住院医师责职.....................

5、ICU护士长职责.......................

6、ICU责任护士职责.....................

7、ICU护士职责........................

8、ICU微机护士工作职责................

9、ICU治疗室护士工作责.................

10、ICU换药室护士工作职责..............

11、ICU护工职责.....................

12、ICU护理员工作职责.................

13、ICU保洁员工作职责.................

1、ICU主任职责........

2、ICU主任(副主任)医师职责..........

3、ICU主治医师职责...................

4、ICU住院医师职责..................

5、ICU护士长职责...................

6、ICU责任护士职责.................

7、ICU护士职......................

8、ICU微机护士工作职................

9、ICU治疗室护士工作职责............

10、ICU换药室护士工作职责............

11、ICU护工职责......................

12、ICU护理员工作职责................

13、ICU保洁员工作职责................

一、ICU 主任的职责

1、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医院内感染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领导和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完成医疗护理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4、组织和完成分担的教学及进修人员培训工作。

5、按期查房,检查医疗质量和病房管理工作,组织对重、危疑难患者诊断治疗、抢救和出院、死亡等病案讨论工作。

6、组织科内业务学习和科研工作,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7、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对本科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

8、负责安排科内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及对基层医疗单位技术指导工作。

9、定时出门诊、参加院内、外会诊,决定科内患者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10、负责本科室人员政治思想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和医德医风建设。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主任公出或缺勤时代行主任职责。

二、1CU主任(副主任)医师的职责

1、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医院内感染工作并负责下级医师的技术培养、业务考核与理论提高工作。

2、按时查房,对新入院患者按规定期间做出诊治意见。参加和指导急、重、疑难、特殊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决定重大抢救方案。主持疑难病例会诊和术前、出院死亡病案讨论。

3、指导和培养本科下级医师做好各项医疗、教学及科研等工作。有计划的开展基本功训练。

4、担负教学和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培养工作。

5、定期出门诊及参加院内、外会诊。

6、制定科研课题和计划,参加科研及论文书写、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和科研工作,提高医疗质量。

7、督促检查下级医师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发生医疗差错事故。

8、协助主任进行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和医德医凤建设。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三、ICU 主治医师的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正、副主任医师指导下,承提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預防、医院内感染等和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工作。

2、按时查房,对新入院患者于48小时内提出诊治意见。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病案书写及特殊诊疗操作。

3、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危、重患者要做到及时巡视和处置。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检查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4、对患者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等情况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及上级医师汇报。

5、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及负责院内转科及病案、术前讨论工作。

6、主持相应的临床病例讨论及决定患者出院和审签出(转)院病案工作。

7、承担住院医师业务指导和考核工作。

8、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技术及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总结经验。

9、承担临床教学及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10、做好精神文明和医德医风建设及宣传工作。

四、ICU住院医师职责(见习医师参照住院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一定床位患者的诊疗工作。

2、对入院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执行情况。

3、书写入院患者的住院病案(一般应于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负责检查、指导、实习医师的工作和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病案、病程记录。按时观察患者病情并书写病程记录和出院、转科、转院、手术、死亡患者的病案小结。

4、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患者的诊断、治疗上存在的问题及病情变化,提出需要会诊、转科(院)或出院的意见。

5、参加科内查房。对负责患者做到早查房晚巡视,下班前做好交班工作。上级医师查房时,应详细汇报病情并记录上级医师的诊疗意见,他科会诊应陪同参加。

6、参加临床病例及术前讨论,负责报告患者病情及诊疗情况,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

7、担任病房、门诊的值班工作,三年以上住院医师可担任急诊室值班工作。

8、随时了解患者的思想生活情况、加强精神文明和医德医风修养,经常征求患者对诊疗工作的意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9、认真学习国内外新理论、新技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及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五、ICU护士长职责

1.在护理部、科护士长领导和科主任业务指导下。根据护理部及本科计划制定本病房护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根据病人需要和护理人员情况合理安排护土工作。

3.全面熟悉病人情况,组织、指导并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教及护理工作、

4.指导护士按护理程序评估病人,制定、落实护理计划。

5.按照质量标准评价病人护理效果。

6.参加科主任查房,落实护理业务查房。

7.组织完成临床教学和科研任务。

8.组织完成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提高护士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

9.负责差错事故分析、制定并落实预防措施。 10.负责监督检查整个病房环境、秩序。 11.检查护工、护理员及保洁员的工作。 12.ICU相关科室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六、ICU责任护士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组病人的评信、制定护理计划,指导、检查本组辅助护士运用护理程序。

2.落实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参与并指导辅助护士完成相应的治疗、护理工作。根据病人情况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措施,准确记录。

3.负责危重病人的抢救指导及护理指导。

4.参与并指导、检查辅助护士对病人及家属的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工作。

5.检查辅助护士及护工的护理工作完成情况,保证护理质量。

6.完成临床带教学及科研工作。

7.及时与医生、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8.负责本护理小组的工作分配:人员分配、患者分配、床位分配。

9.负责本护理小组的突发事件的汇报工作。汇探护士长并做和初步处理。

10.带领本组护士正确执行医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七、ICU 护士职责

1.在护士长的领导和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实施临床护理工作。

2.对病人实施连续床旁监护,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3.全面掌握病人情况,明确护理问题,在责任护士指导下制定护理计划并具体实施。

4.评价护理效果,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实施护理计划,并准确记录。

5.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护理健康教育,教会病人进行自护及家属对病人的照顾方法,做好接待入住ICU、转出、特殊检查、治疗等特殊阶段的指导工作。

6.参与临床带教学习及科研工作。

八、ICU 微机护士工作职责

1、每日录入新医嘱时应检查前一天夜班医嘱录入情况,有无领药、退药,有无漏收、少收、多收,如有欠费及时催促,恢复执行。

2、严格执行医嘱录入程序,录入时注意核对病人姓名,避免误收。

3、录入、停止长期医嘱时,准确核对时间、姓名及项目。

4、毒麻药当日生成药单,当日取药有效。

5、计算机转出病人信息时应检查收费项目情况,确认无误。

6、转出病人前,打印病人收费明细清单,核对并记录本科室收费项目。

7、负责向病人家属解释收费情况。

8、负责计算机、打印机清洁保养维护。 9.负责核对医嘱的监督工作。

九、ICU治疗室护士工作职责

1.检查急诊急救药品及物品数量和有效期。

2.监督检查一次性物品毁型情况。

3.坚持每天清洁制度,保持治疗室内清洁。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5.每日空气净化消毒2次,及时准确记录消毒时间。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化验单贴至紫外线本上。

6.医用冰箱每周除霜一次,不许放置治疗以外的其他物品。血制品空装标明病人姓名、日期、时间,放置冰箱保留24小时后及时毁型放入医疗垃圾桶中。

7.毒麻药及常备药品的管理。

8.熟记并严格遵守《治疗室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十、ICU换药室护士职责

1.负责换药室各种医疗、护理用品的供应,每日更换治疗盘。 2.每天及时进行呼吸机管路的消毒。

3.每日清点并补充治疗车上的消毒液、棉签等。

4.手术通知单及排好的床位安装呼吸机管道和呼吸机湿化瓶. 5.换药室卫生。

6.负责消毒物品的打包消毒。

7.每日空气净化消毒二次,及时准确记录消毒时间,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化验单贴在消毒记录本上。

8.熟记并严格遵守<〈治疗室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9.值午班。

一、ICU护工职责

1、物品交接。

2、每日上班后在护士长及护士的带领下进行晨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

3、为病人行漱口、洗脸、梳头等生活护理,协助护士为卧床病人更换床单,给病人放置便器等。

4、每日协助病人做各项检查项目,取送各项检验报告单。

5、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定期开窗通气。

二、ICU护理员工作职责 1.协助医护人员推车转送患者。

2.出入库房物品的整理、登记以及请领。 3.所有仪器设备外表的清洁。

4.每日上交所需清洗物品至洗衣房,及时回收并核对数目。 5.整理暂时空床。

三、ICU保洁员工作职责

1.病房的清扫工具与公共区的清扫工具分别放置,拖把用消毒水浸泡后可使用。

2.厕所、洗漱间保持上下水通畅,地面干净,干燥。 3.便器、便池经常用硫酸消毒,保持干净,无臭味,无污垢。病房内不许放拖把及条帚。 4.消灭室内蝇、蚁、虫。

5.每日彻底打扫病房及公共区卫生,保持地面清洁,干燥。 6.晚八点前清扫病房、走廊、厕所、洗漱间。

7.每周

六、日彻底搞-次卫生,包括:墙壁、门窗、暖气、办公区。

8.门诊每日空气消毒一次,走廊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 新鲜,走廊放卫生箱,每日下班前处理干净,摆放原处,卫生间随时清扫。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探讨提高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实习带教模式。方法:選择进入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实习的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学生各30名。对照组采用教师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试验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不同带教模式的带教效果,观察医疗差错发生率。结果: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综合能力对比分析,试验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医疗差错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实习效果的自我评价普遍高于对照组,在提高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带教模式能更好的培养临床实习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 学生主导型; 病例讨论; 教学模式; 临床实习; 综合能力

Research on Students Leading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 to Train Interns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JIANG Xiao-gan,LU Wei-hua,JIN Xiao-j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0):067-070

【Key words】 The student leading;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 Clinical practice; Comprehensive a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Yij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by 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241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0.019

医学临床思维是医疗人员运用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结合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所采取的思维活动,也可以认为是医疗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认识的具体化,并由此指导进行临床诊疗活动的思维过程[1]。临床本科医学生毕业实习是本科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质量[2]。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病例讨论无疑是巩固所学的临床理论、提升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临床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3]。现今的临床实习教学中,病例讨论过程一般以教师为主导,实习生作为旁听者或者被动接受者参与这一过程,不符合当今教育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的意识,启发学生思维的理念[4]。自2012年以来,皖南医学院重症医学科与危重病医学教研室在保持系统性教学基础上,创新病例讨论模式,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临床生产实习过程中病例讨论相结合,旨在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技能,以期增强实习学生综合素质,并改进临床带教方法,提高实习带教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进入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实习的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学生各30名。其中对照组采用教师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试验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两组学生基础医学学习成绩情况基本相同,实习期间实习环境、管理制度一致,实习期间参照实习大纲要求,所讨论的病例内容及诊断、病例讨论次数相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教学方法 每组学生在同一科室的实习时间为4周,实习期间由通过教师资格考核的高年资住院医师直接带教,上级医师参与指导。每周选取两例诊断相同的病例开展病例讨论,其中对照组采用教师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病例资料收集、整理、验证、组织讨论与问题提出由带教老师完成,病例讨论时实习生参与旁听并记录。试验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病例资料收集、整理、验证、组织讨论与问题提出由学生完成,具体工作步骤包括:(1)资料收集:按照实习大纲要求选取病例资料,并将相关资料结合实习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制作汇报幻灯。(2)病例验证: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体检和病史收集,带教老师对采集的病史,体格检查进行验证。(3)讨论及问题引申:各小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采取交互式问答方式进行讨论,通過对病情特点和发展经过的汇报,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重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有论据的讨论,并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

1.3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由师生双方共同评价,包括由教师方制定的出科考核和学生方的自我评价两部分组成。(1)教师制定的出科考核在实习结束后由考核小组进行,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分数各100分。理论考核题目由本教研室制作的题库随机抽取,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还包括病史追问、体格检查、诊疗计划等。考核由本教研室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的考核小组参照皖南医学院制定的实习教学大纲考核内容及标准进行,并对评分标准及考核指标量化。同时记录两组学生医疗差错发生率。(2)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实习结束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匿名评价,采用10分制,调查项目以优、良、中、差四种等级评分,每种等级分别对应10、8、6、4分。教学效果评价项目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方面。共发出调查问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及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综合能力成绩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疗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实习效果的自我评价普遍高于对照组,在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现阶段,培养实用型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5],这就造成了在教学中重视临床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而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认识不足[6]。临床思维能力体现着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相对临床实际操作能力来说,其培养过程更为复杂和漫长[7]。医学本科阶段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临床能力的医生,因此需要不断进行临床教学改革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8]。而在临床实习阶段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高效地解决临床问题,从而提高疾病的诊疗效果[9]。但目前大部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存在片面性、表面性以及被动性,对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无法系统并正确的理解,其主要原因在于教与学两方面因素[10]。因此,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中,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合适的病例带教,让学生建立规范的临床思维模式,提高综合能力,为将来从事临床实践工作打下基础[11]。

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病例讨论无疑是巩固所学的临床理论、培养创新意识、提升临床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目前比较多见的带教模式是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无益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2]。学生长此以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仅扮演讨论记录者的角色[13]。教学的目标往往仅注重实习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对系统的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实习生完全按照带教老师的思路进行诊疗,无法将理论与临床技能融会贯通[14],因此会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产生打击[15]。学生往往仅局限于进行开列化验检查单,书写病程记录等机械性工作,但却不理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和对诊断的价值,更不能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现个体化治疗。长此以往,实习生在学习中得不到乐趣,认为实习就是写病历记录病程开具检验申请单和写病程记录,同时又因需要经常进行理论考试和对未来工作问题的担忧,实习倦怠感增强。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让实习生主动学习能力增强,临床综合能力提高是实习带教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16]。

近年来,笔者教研室在临床生产实习带教中,摸索、实践并推行了以学生为主导的病例讨论模式。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执行过程中,病例资料的收集、验证和问题的提出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发言既有对未知问题的疑问,也有对已知问题的理解性,还可以是将来问题的探讨[17],而教师自始至终发挥了积极的辅助和引导作用。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带教老师运用“病史资料收集是否完整”“体格检查是否遗漏”“实验室检查是否合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是否充分”以及“未来的诊疗方案该如何调整与进行”等多元化的启发方式,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探索,从而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带教教师适时监督,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笔者通过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为载体的临床实习带教实践中,发现学生可以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主动学习能力增强,即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讨论学习并经带教老师归纳总结后的成果极大地满足了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兴趣,从而开始了主动学习行为。第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即实现了“得鱼”向“求鱼”的转变。在这种实习带教模式下,学生能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问题相结合并实现独立思考,运用各种医学资源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化解决问题[18]。第三,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转变,即将“知书”转变为“获术”。实习生在个体化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积极提高临床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从患者实际出发,通过所学的基础理论和所掌握的临床技能探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主动了解病史、亲自进行体格检查,随后根据这些资料探究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应用循证医学的观念和最新医学资源来处理临床问题。从研究结果来看,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增强知识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别对于提高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将多学科复杂的理论知识初步应用于医疗实践的关键一环[19]。研究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模式,对于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維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0]。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增强知识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从而对医学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鲍娟,张媛媛,赵晓红,等.谈“角色扮演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6):150-151.

[2]郑力峰,叶君健,林建华,等.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9):137-141.

[3]刘波,肖际东,毛玉瑶,等.临床病例讨论法在超声诊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146-147.

[4]孙晓楠,刘莹,张静,等.加强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中“教师评学” 环节的研究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0):11-13.

[5]倪致雅,成信法,夏瑢. 基于非医学类专业的《中医临床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12):2357-2358.

[6]胡青,张高岳,楼国光,等.电子病历结合PBL教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0(7):575-578.

[7]黄小平,邓常清.PBL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7):537-539.

[8]金辉,沈孝兵,方霞,等.自主研学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机-以预防医学本科教育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0(4):31-32.

[9]高毅英,马宏,赵研芳,等.影响医学生实习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76-78.

[10]孟晓燕,谭鹤长,王英,等.PBL结合CBS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0):121-124.

[11]李凛,任晓燕,张海燕,等.高等中医药院校西医内科教学改革及西医临床思维培养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6,35(6):64-68.

[12]马聪,陈柱,肖立志,等.PBL与LBL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9):933-936.

[13]刘勇.PBL与LBL两种教学方法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6):182-184.

[14]王焕勤.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153-155.

[15]刘继平,冯素梅.有声思维病例分析讨论法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16-17.

[16]张金荣,韩东亮.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11-13.

[17]周海燕,潘央央,王锡萍,等.自主学习和能力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9(12):68-69.

[18]周力,续畅,陈晖.循证医学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教学的效果评价与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7):132-134.

[19]吴雪树,耿敏,周典.临床本科实习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连贯性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6(8):55-57.

[20]张保俭,姜海兵.观察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监护室中的教学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148-150.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我科是按现代化医院要求,严格遵循最新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建立而成,布局合理、规范,与相关紧密科室临近,便于转运及检查。根据与医院整体床位比,设有床位7张,1间为隔离病房,为临床科室急危重病人的监护、抢救与治疗提供良好的救治基地。另外,科室还配备多功能电子病床、多功能吊塔;费森CRRT机1台、多功能有创呼吸机、可转运便携式呼吸机各3台、输液泵10台、微量泵28台、机械排痰机4台、气压治疗仪1台、除颤仪1台等多种精密医疗抢救设备,大大满足临床使用需求。

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轮转主治医生1名、住院医生2名、护师4名、护士7名,根据实际开展床位数,后期逐步再增加医患、护患比。

科主任(吕莹康):029-81004171 81004274 医办室联系电话:029-81004214 护办室联系电话:029-81004161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3.1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 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病房,为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

3.2 空气洁净技术air cleaning technology 通过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创造洁净环境的手段。

3.3 中央导管central line 末端位于或接近于心脏或下列大血管之一的,用于输液、输血、采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血管导管。这些大血管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

3.4 目标性监测 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感染高危人群、高发部位、高危因素等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血液净化相关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器械相关感染devic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在使用某种相关器械期间或在停止使用某种器械如(呼吸机、导尿管、血管导管等)48h内出现的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如果停止使用相关器械时间超过48h后出现了相关感染,应有证据表明此感染与该器械使用相关,但对器械最短使用时间没有要求。

3.6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associated-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 患者在留置中央导管期间或拔除中央导管48h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3.7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 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所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

3.8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 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后48h内发生的尿路感染。 3.9 医院感染暴发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outbreak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

central line 4.1 ICU应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兼职感控人员等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2 应制定并不断完善ICU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于诊疗、护理工作实践中。

4.3 应定期研究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4.4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对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4.5 应针对ICU医院感染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进修人员、实习学生、保洁人员等,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6 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及指导原则。

4.7 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

4.8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家属宣讲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定。

5 建筑布局、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

5.1 ICU应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 5.2 ICU整体布局应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5.3 床单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 m2,床间距应大于1 m。 5.4 ICU内应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室(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8 m2。

5.5 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30%-60%。

5.6 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消毒的原则。

5.7 不应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6 人员管理

6.1 医务人员的管理要求

6.1.1 ICU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业医务人员,ICU专业医务人员应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技能。护士人数与实际床位数之比应不低于3:1。

6.12 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固定。

6.1.3 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6.2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6.2.1 医务人员应采取标准预防,防护措施应符合WS/T 311的要求。

6.2.2 ICU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等。 6.2.3 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6.2.4 应保持工作服的清洁。

6.2.5 进人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6.2.6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上岗前宜注射乙肝疫苗。 6.3 患者的安置与隔离

6.3.1 患者的安置与隔离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应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

b)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6.3.2 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单间隔离如隔离房间不足,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集中安置,并设醒目的标识。

6.4 探视者的管理

6.4.1 应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者人数。

6.4.2 探视者进人ICU宜穿专用探视服。探视服专床专用,探视日结束后清洗消毒。

6.4.3 探视者进人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6.4.4 探视呼吸道感染患者时,探视者应遵循WS/T 311的要求进行防护。 6.4.5 应谢绝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 7 医院感染的监测

7.1 应常规监测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构成比、病原微生物等,做好医院感染监测相关信息的记录。监测内容与方法应遵循WS/T 312的要求。

7.2 应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BSL)、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多重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患者,应采集相应标本做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具体方法参照WS/T 312的要求。

7.3 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a) 应制定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b) 应通过收集病例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检验,分析确定可能的传播途径,据此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c) 对疑有某种微生物感染的聚集性发生时,宜做菌种的同源性鉴定,以确定是否暴发。

7.4 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 15982。

7.5 应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医院感染发病趋势、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积极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7.6 宜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监测。 8 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1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1.1 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8.1.2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

8.1.3 宜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8.1.4 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 8.1.5 置管部位不宜选择股静脉。

8.1.6 应保持穿刺点干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征象。 8.1.7 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宜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

8.1.8 当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检测,同时送静脉血进行微生物检测。

8.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2.1 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8.2.2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2.3 置管时间大于3d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 8.2.4 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

8.2.5 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

8.2.6 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 8.2.7 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d-10d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

8.2.8 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8.2.9 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

8.3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3.1 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

8.3.2 若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

8.3.3 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 h-8 h—次。

8.3.4 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3.5 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8.3.6 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

8.3.7 宜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8.3.8 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8.3.9 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

8.3.10 呼吸机内外管路应按照11.4的方法做好清洁消毒。 8.3.11 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 9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9.1 应严格掌握患者出人ICU的指征,缩短住ICU天数。 9.2 应符合国家关于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要求。 10 手卫生要求

10.1 应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2,单间病房应每床1套。应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每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10.2 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10.3 医务人员手卫生应符合WS/T 313的要求。

10.4 探视者进人ICU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1 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 11.1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法如下:

a) 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洁并消毒; b) 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c) 计算机键盘宜使用键盘保护膜覆盖,表面每天清洁消毒1-2次;

d) —般性诊疗器械如卩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宜专床专用;

e) 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如交叉使用应一用一消毒;

f) 普通患者持续使用的医疗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氧气流量表等)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g) 普通患者交叉使用的医疗设备(如超声诊断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表面,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位患者使用后立即清洁消毒,不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h)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应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11.2 地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11.3 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的ICU,空气净化系统出、回风口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11.4 呼吸机及附属物品的消毒如下:

a) 呼吸机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b) 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 c) 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 12 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

12.1 床栏、床旁桌、床头柜等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12.2 床单、被罩、枕套、床间隔帘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

12.3 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保持清洁,防止体液浸湿污染,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 应随时更换。 13 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 13.1 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 13.2 腹泻患者的便盆应一用一消毒。

13.3 有条件的医院宜使用专用便盆清洗消毒机处理,一用一消毒。

14 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

14.1 ICU空气应达到GB 15982的要求。

14.2 空气消毒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并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a) 医疗区域定时开窗通风。

b) 安装具备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 空气洁净技术:应做好空气洁净设备的维护与监测,保持洁净设备的有效性。

d) 空气消毒器:应符合《消毒管理办法》要求。使用者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并定期维护,保证空气消毒器的消毒效果。

e)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应遵循WS/T 367的规定。 f) 能够使空气达到卫生标准值要求的合法有效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ICU护士常见职业危害与防范

ICU是危重患者、高新仪器设备集中的医疗场所,作为ICU的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相对特殊性,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若不注意防范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

1 ICU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 针刺伤:我国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约60%。艾滋病的流行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ICU的护士面临严峻的职业危害的考验。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可能将疾病传至医务人员,尤其以针刺伤最为多见。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IV污染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的比率为1.8%[1]。

1.1.2 负重伤:由于搬运重物、患者等引起护士脊柱、关节损伤。ICU患者病情危重,有的由于疾病限制,不能正常翻身、更换床单等,必须由护士搬动。在搬动患者时往往要使很大的力气,日积月累引起护士腰椎损伤,很多还引起腕部受损、肿胀。另外长时间的站立,静脉曲张也极易发生。

1.1.3电离辐射的影响:ICU中患者常需在病房做床旁X线检查,护士应协助拍片。常暴露于小剂量的放射环境中,长时间的接触会蓄积作用产生致癌、致畸、杀伤白细胞、脱发等不良后果。

1.1.4 噪音:ICU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仪器、抢救设备,如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输液泵等,这些仪器运转时产生大量的噪音,其音量>70(db),而正常人在>45(db)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听力系统、心血管系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烦躁,听力下降,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2]。

1.1.5 空气不新鲜:ICU病房相对封闭,空气流通差。

1.1.6 触电仪器非常多,引起触电的原因有设备带内线路老化,接线板损坏,微量泵损坏漏电,无安全用电知识等均可引起触电。

1.2 化学因素

化学消毒剂的广泛应用ICU 的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大量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对皮肤有轻度损害,强烈的稳定. 1.3心理社会因素

紧张的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负性因素,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1.4医务人员的相关因素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双语教学;临床实习;重症医学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双语教学成为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英语在当今国际学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全世界有关医学、生命科学的文献和专著中使用英文的占86%[1]。由此可见,以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医学双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在开设双语教学课堂教程的同时,对临床实习也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尝试,为学生创造实际运用英语交流的更多机会。我科于2012年8月~2013年7月对重症医学临床实习试行双语教学,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8月~2013年7月在我科进行重症医学临床实习的2008和2009级麻醉学专业本科生共85名。其中男45名,女40名,年龄21~24岁,平均(22.7±1.72)岁。

1.2方法

1.2.1制订教学计划 ①明确教学目的 临床实习是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在重视专业知识掌握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决定英语教学比例,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②拟定教学目标通过临床实习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具体的临床环境中逐步掌握重症医学的常用英语词汇和句型,基本具备与患者简单交流的英语能力,能够阅读专业英文文献。③教学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双语小讲课、情景式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查房三种方式。其中既有中英文交替讲解,也有全英文教学。

1.2.2教师的组成 医学专业外教2名;医学专业的留学归国学者2名;日常教学的带教老师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在临床工作多年,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

1.2.3教学方法 参照实习大纲选取典型病例,就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安排。①双语小讲课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对典型疾病都有了理论认识,进入实习阶段,针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双语小讲课。先确定教学的难点重点,如难点较多,则英语教学的比例相对减少,主要在巩固和加深学习的同时,熟悉专业英语词汇。如病例容易掌握,则增加英语教学比例,教师先准备好有关的英文资料,选取难易适中的部分让学生提前准备,然后进行全英文讲授。②情景式双语教学 针对接诊患者、技能操作等临床实践内容,采用情景式教学。选取可行性教学案例,布置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扮演医生和患者,多方面情景模拟,其间穿插常用英语句型表达,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③双语教学查房 在学生熟悉患者病情的基础上进行双语教学查房。如床旁病情分析、相关知识拓展等,多采用中英文交替讲解,部分内容为全英文讨论。

1.2.4教学评价 ①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测试 临床实习双语教学前后,对所有85名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测试,对测试成绩进行比较。②问卷调查 在实习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馈意见。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测试成绩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和描述性分析,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实习双语教学前后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测试成绩比较

结果显示,包括基础知识、仪器使用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专业成绩,实习后明显优于实习前(P <0.05);专业英语成绩也有显著提高(P <0.05),见表1。

表1 实习前后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测试成绩比较(x±s,分)

2.2问卷调查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85名学生中,88.24%知晓双语教学;65.88%了解双语教学的目的;62.35%认为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见表2。

表2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n=85,n(%)]

2.3问卷调查学生对临床实习双语教学的评价

实习结束后,全部85名学生接受了问卷调查,67.06%的学生认为对医学英语的兴趣有提高,77.6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50.59%的学生认为教学安排合理,72.94%的学生认为教学气氛良好,96.47%的学生认为教学达到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而没有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加重学习任务。见表3。

表3 学生对临床实习双语教学的评价[n=85,n(%)]

3讨论

3.1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为促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习多以学生为主体[2,3],实际参与病例的临床诊治,当其所掌握的知识不足以解决已产生的认识任务时,就会引起智力困窘状况,有利于促使其积极思考问题,启发思维[4],充分调动求知欲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引导学生利用英语这一工具来获取前沿信息,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本组调查资料显示,67.06%的学生认为对医学英语的兴趣有提高,77.6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2有利于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重症医学是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既涉及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的知识,又与临床实践紧密相连。在临床实习中,以实际病例为导向,将学科基础与临床知识重新整合,根据病例特征和教学要求,采用双语小讲课,使学生深入学习重症医学专业知识,利于把握对应的医学英语[5];应用情景式双语教学,在模拟情境下使临床操作具有可行性,增强学生实践积极性和技能操作的能力[6,7];通过双语教学查房,使学生懂得如何将理论运用于临床,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对于英语教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从词汇开始,逐步扩展到句型、片段资料、全篇英文文献,逐渐提高英语读、写、听、说能力[8]。本组资料显示,实习结束后,学生的基础知识、仪器使用、操作技能和专业英语测试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由此可见,通过多方式的系统教学,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较全面的提高。

3.3临床实习双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3.1认识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act subjects)是指“在学校里对所授学科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教学”[1],医学双语教学首先是传递医学知识,继而以双语交流为手段,提高医学生的英语能力[9]。本组调查显示,只有88.24%的学生知晓双语教学,而对其目的34.12%的学生不太了解或不了解。不了解学习目的,甚至不知晓双语教学,必然影响学习兴趣。同时,11.7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很大原因也与不了解双语教学有关。因此,双语教学的前提之一是要认识双语教学,这样才能保证其有效开展。

3.3.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改进,不论何种教学方式均有其优势和不足,需要灵活应用。临床实习中,既要保证理论的可实践性,又要确保患者安全,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教学方式。本组问卷调查提示,按需采用双语小讲课、情景式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查房三种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技能实践具有可操作性,真正达到理论与临床相結合,充分调动学习热情,而不会感觉加重学习任务。但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英文教学的比例,还需要广泛收集建议,不断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重症医学临床实习阶段开展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但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尚无成熟模式,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逐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罗红,张钢,郑善军,等.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 基础医学教育,2011, 13(5):474-476.

[2] 王培吉,张勇,赵家举. PBL教学模式在手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2013,42(24):2943-2944.

[3] Schmidt HG,Cohen-Schotanus J,Arends LR. Impact of problem-based,active learning on graduation rates for 10 generations of Dutch medical students[J]. Medical Education,2009,43(3):211-218.

[4] 薛芳. 情景教学在ICU监护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1,20:146-148.

[5] 孙婕. 浅析医学英语的语言特点[J]. 重庆医学,2011,40(8):827-828.

[6] 黄春玉,冯力民,王歆莉,等. 提高医学生妇产科临床实习质量方法的探讨[J]. 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191-193.

[7] 张英谦,吴石白,刘静,等. 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检体诊断学教学实践与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95-96.

[8] 李晓鲁,彭毅志. 医学高等教育双语教学之现状与策略浅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1 ,27(1):153-154.

[9] 张吉强,郭强,张东梅,等. W3H1:让医学生双语教学不再流于形式[J].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35-137.

(收稿日期:2013-11-13)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我院的ICU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室,位于医院的外科楼(3号楼)九层西侧,总面积约800平方米。拥有一批训练有素、甘于奉献、工作严谨的专职医护团队,全科现有医生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医师8人;护士16人,其中主管护师1人,护师5人,护士10人。ICU实行封闭式管理,不设陪护,拥有独立的护理单元,可对病人的医疗、生活进行精心的护理。

病区环境优雅、整洁,设中心监护站,周围设有11张监护病床,呈开放式设置,利于观察病情变化。监护大厅装备中央空调、中央供氧、中央负压系统,及层流空气净化系统、紫外线循环系统,体现了现代ICU的特点。并配备多参数中央监护仪、谊安VT5250多功能高档呼吸机、罗氏Cobas b123血气分析仪、心电除颤起搏仪、心电图机、微量注射泵、输液泵、营养泵、亚低温治疗仪、电动排痰仪、简易呼吸器、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等所需的各种急救器材,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重要保障。

ICU病人收治范围,包括:(1)严重创伤、大型手术后 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的支持者;(2)需要心肺脑复苏者;(3)某个脏器(心、肺、脑、肝、肾)功能衰竭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病人;(4)急性心肌梗塞;(5)重症休克、脓毒血症及中毒病人;(6)其他经短期强化治疗可望恢复的各系统、器官功能减退的急性衰竭病人等。

上一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总结下一篇:大一语文考试重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