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感

2022-12-16

第一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感

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感

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感——红色龙岗

美丽的高邮湖畔,相依着千年的古镇龙岗,它位于天长市区以北30公里。 清晨,迎着初升

的朝阳,沐浴在温暖的霞光里。近处,老街旧宅,古典安详;远处,高邮湖堤,白帆点点。是的,龙岗是古典的,古街、古庙、古阁、古楼、古树、古牌匾相依相偎,相得益彰,错落成一个描摹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古民居群落,她纯天然地向人们展读着历史,展现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龙岗,走出了陈门四进士,至于举子、秀才则不胜枚举,还有传说中的文武双探花韦镜湖、韦镜川兄弟,而关于状元戴兰芬的逸闻则尤为夺目。然而这一切都比不上红色的记忆,龙岗是红色的,是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旧址坐落于古镇之中,与古民居交相辉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陈毅、粟裕、张云逸、罗炳辉、郑位

三、方毅、张劲夫等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文化界著名人士贺禄汀、范长江、沈亚威、沈西蒙、涂克等先后在这里任教生活过,他们的光辉事迹使得这座千年古镇又成为皖东地区独具魅力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红色旅游的胜地。

龙岗的风貌是古典的,龙岗的历史是厚重的,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龙岗有着值得骄傲的光彩页章。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八分校旧址在这里烙上了红色的印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过抗大军人的足印;这里的每一处旧址,都蕴含着许多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

在龙岗,文艺活动的景象是繁荣的,陈毅老总曾亲自命令一师的服务团和二师的文工团,在抗大八分校,在新四军军部驻地黄花塘,多次联合演出曹禺的大型话剧《蜕变》,陈毅、罗炳辉、谭震林、邓子恢、曾山、潘汉年,范长江、钱俊瑞等和二师师部机关部队,附近的民兵及群众一同观看。这样的演出一发不可收拾,在龙岗,在铜城,抗大人和老百姓共同在这样的文艺熏陶中度过了难忘的岁月,正是这些演出将革命的文艺思想与具体的时代,与具体的战争,与革命的事业成功地结合起来,为革命文艺开创了新的天地,也为龙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埋下了先进文化的种子,直至今天仍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回忆起当年的生活,87岁高龄的著名剧作家沈西蒙先生于2004年4月曾这样动情地写道:“龙岗,谁知它的夜晚如此清新,如此幽静,我身不由主地往地上躺下,头枕在背包上,张开四肢,身上像卸下千斤重担,仰天长吁了口气,只见眼前水天一色,一钩新月与荡漾的湖水交相辉映,寒风抚弄着我的头发,芦苇花丛在我耳旁沙沙作响,我好似躺在水面上,又好象睡在摇篮中,顿觉自己沉浸在云雾之中了。清晨起,又见小镇上挑担车水的,鸡鸣狗叫的;才出炉的烧饼,才出锅的油条热气腾腾,小茶楼小吃铺子挤在一起,人来人往,摩肩接踵,显得我根据地一派兴旺的景象。……部队的演出给龙岗、铜城、黄花塘一带的军民增添了热闹。然而,很快我又打起背包,跟随苏中军区党委书记陈丕显同志,乘一叶小舟,在月如钩,水如绸,情景依旧的夜晚离开了难舍的龙岗,向高邮湖远方驶去,寒风依然拨弄着我的头发,心中惦念着不知何时再与你龙岗相见。”这由衷的心语和龙岗人们的记忆至今还执著地穿越着时空的隧道,一脉相承,两地情牵。

龙岗的人民是勤劳的,当年八分校紧缺练兵场地,淳朴的龙岗人义无返顾,自发地带着自家的农具义务帮八分校同志修整场地,而和善的八分校领导却盛情地招待辛劳的民工,与他们同桌共餐,练兵的“操场田”和育才的“跳台田”就这样在军民深厚的情谊中流传下来。一九四二年春节来到了,龙岗人民是倍加高兴的,因为他们能和“抗大”的同志们一起过着太平吉祥的特殊年,家家户户,蒸点心、办年货。分校领导也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宣传抗日的大好形势,并征求群众意见,帮着群众写对联,各队学员也忙着排演节目。然而就在大年三十晚上,住在各家堂屋里的抗大分校的同志却突然搬走了,有的搬到房东的破屋里,有的搬到城隍庙里。原来,分校的领导得知当地人有过年堂屋不睡人,家里不挂白毛巾的风俗,校部便在节前作了布置,所以,大年三十这一天,大家一齐搬了出来,这种严明的纪律着实让龙岗人民为抗大军人的风采而震撼。

今天,和城市的现代相比,龙岗依然有着江南般小镇独特的古典韵味,有着鲜明的红色基调。龙岗人民世代依恋着被高邮湖拥着的这座古镇,因为这里有着令人仰慕的光荣,当年高邮湖水一如甘甜的乳汁哺育过革命。也是这座古镇,曾经生活过众多的抗日勇士和中国革命的脊梁。六十多年来,龙岗的人民一直把对抗大的怀念珍藏在心底,一代流传一代,伴着岁月的河流在人们的心底缓缓流淌,流淌着古镇的历史记忆,也收获着古镇的文化精神。

第二篇:参观湛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感

在这片我生活了20年的博大的土地上,在这本我读了许多年的历史中,曾有一段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之痛心的屈辱史,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我重温了战争的残忍,也让我明白了身上的重任。

瑟瑟秋风中,我们来到了寸金桥公园的烈士陵园。这是法国侵华的历史见证,在这宏伟的烈士陵园中记录下的是帝国主义争先掠夺中华大地的无耻与野蛮。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再次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巍峨的青山向我们讲述着一部交织着鲜血与泪水交织的辛酸史,斑驳的墙壁向我们展示着百年前的中国的屈辱和落后。此刻,我的心情沉重了。

也许我们以前经济是落后于其他国家,我们是没有足够好的生活条件和精良的装备,但是我们有的是坚强的斗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赶走法国侵略者了。汤汤华夏土地,其容人任意践踏?战场上我们战士英勇不畏、顽强抗敌,仿佛谱写一首首爱国诗篇,红色的沙场上中留下的的爱国同胞坚定的脚步声,激烈的战争中回荡的是先烈们爱国的呐喊!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想象昔日的战场上,我依稀看到了烈士们英勇就义的场景,令人发指的帝国主义侵略者竟然打断他们的颈椎腰椎,让中国人在死后也抬不起头。虽然身体倒下了,但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不会弯!

走进历史,我们来到到了寸金桥。坚固的桥下,是痛心的眼泪,夕阳西下,犹如当年壮士们的鲜血把大地染红。浴血奋战的人们,用自己的血肉堆叠起了一座永远不倒的爱国大桥。汩汩鲜血啊,汇集成了一条奔腾不息的爱国海洋。虽然我们没有体会到那代人的痛苦,但我们决不会忘记这段蒙受耻辱的历史。中华儿女都永远忘不了那个悲惨的时候,忘不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恶历史。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百年的战争带给了我们太多的伤痛,落后的中国遭受了太多的欺侮与嘲弄。但是当年的侵略者们绝不会想到,现在中国的腾飞和富强。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透过历史我依稀可见当年的惨烈。滚滚战火已经熄灭,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行,岁月的画卷还在书写。雨水冲刷走了烈士们的鲜血,但是带不走我们心中永远的红色。时间抚平了战争的伤痛,但是抹不去我们心中的耻辱。今天的我有幸循着前辈们的脚步重新感受了战火硝烟,也让我的人生接受了一次洗礼。

结束了一天的行程,我陷入了沉思。现在的我们肩上的胆子究竟有多重?我们不仅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好牢记历史的教训和烈士们的期盼,我们最大的目标是社会建设好、国家发展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这个概念,我觉得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的梦,我们要有强烈的历史责感,将个人梦与国家梦紧密联系在一起,贡献自己的力量于国家梦实现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上实现个人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而每个人梦想成真离不开中国梦、民族梦的实现。这一次的爱国基地参观中,我收获颇多,我深刻理解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每一位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今天我们距离实现这一梦想越来越近,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重要精神力量,是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也凝聚中国力量最深厚的基础所在。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人才和希望,应该要具有民族责任感,要把专业知识和科学知识学扎实,为以后出来服务社会、建设祖国做好准备。感谢老师给我们这样的一个实践机会,让我们懂得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让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很大的提升。明日中国的的兴旺与发达要我们来创造,堂堂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参观爱国法制教育基地(监狱)有感观后感

参观爱国法制教育基地(监狱)有感

9月27日上午,按照单位防线建设教育活动安排,组织部安排各处级单位部分人员参观了***监狱,一行所见、所闻,给我们每个参观者都上了一堂生动的的警示教育课,敲响了法制教育的警钟。

***监狱位于***,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2006年爱国法制教育基地在此挂牌成立,一走进监狱的大门,面对高墙电网,让我们的心情压抑了许多,高墙隔开的是自由,是一片美丽的蓝天,电网拦住的是失去自由的心灵,是被禁锢的身体。在基地办公室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依次观看了案例庭审纪录片,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最后参观了监狱和案例展览室。这里的每个人曾经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过突出的成绩,深受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而被委以重任,却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把上级赋予的权利变为了满足个人私利的工具,从而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活生生的反面事例,让我深深感到,监狱之门离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并不遥远,违纪、违法仅一字之差,自由人、犯人仅一墙之隔,他们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每个人应引以为戒,自觉做到拒腐防变,但是如何把握自身,不迷失人生的方向,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历史证明,树立了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能前仆后继、

舍生取义,就能抵制诱惑,拒腐防变。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把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放在事业和人生的首位。二是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宗旨,用权为民。要正确认识我们手中权力的性质,明白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的道理,信守掌权为民的原则,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必须严格自律,经受住市场经条件下各种诱惑的考验。比起普通百姓,我们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会面对更多的诱惑。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严格自律。要耐得住清贫,顶得住歪风,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四是必须自觉地接受监督。要始终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始终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如果不愿接受监督,可能就会失去约束,自我放纵,走向腐败。

第四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林州·红旗渠纪念馆

兰考·焦裕禄烈士陵园

安阳·殷墟博物苑

新县革命纪念地(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军委、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箭厂河革命旧址等)

河南博物院

第五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全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

1933年,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由此成为西北革命的摇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绚丽的篇章。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二十世纪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吴岱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34年1月在华池县南梁创立的山区革命根据地。它以庆阳市华池县南梁乡(现南梁镇)为中心,在此成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在多次反“围剿”斗争中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和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同志是现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的父亲,他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织者和创建者,习仲勋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建国以来长期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

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历史:“1932年2月,谢子长、刘志丹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抵达照金。他们发现这里进可夺取渭北,威胁国民党在西北的统治中心西安;退可据险固守,是个得天独厚的游击战活动区。同年12月,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

1933年3月初,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成立,4月初,在照金召开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是年春夏之交,照金苏区已成为纵横近百里、面积2500平方公里的革命武装割据区域。

1933年春,根据地党政领导机关迁驻距照金镇约5公里的薛家寨。这里处于桥山山脉南端,海拔1600多米,重峦叠嶂,密林如海,中心地带壁立千仞,地势十分险峻,相传为薛刚反唐时的驻兵之地,因此得名。山寨形似葫芦,东南西三面为悬崖绝壁,山坡灌木丛生,仰视不见寨形,细看仅见草丛小道。整座山寨走势雄奇,军事上易守难攻。红军上寨后,在5个岩洞中分别设立了军医院、修械厂、被服厂、仓库等后勤单位,建了寨楼、堞墙、战壕、哨卡、碉堡、吊桥等。

1933年,这里曾发生一起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历史上有名的薛家寨保卫战。当时,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王泰吉的耀县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和封建军阀在陕甘宁一带的反动统治。是年9月,国民党陕西当局向照金苏区发动猛烈进攻。以刘文伯为首的上千敌人,分兵几路向薛家寨逼近,企图占领薛家寨,消灭红军。在这危急关头,留寨的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工人和妇女挺身而出,奋勇抗击,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在战斗到第六天时,由于宁老八等叛徒的出卖,红军战斗失利,薛家寨陷落,游击队总指挥李妙斋在这次保卫战中不幸壮烈牺牲。

1934年秋,红军和游击队主力返回照金,全面恢复并巩固了照金革命根据地,直到新中国诞生。 由于天险难越及年久失修,薛家寨原有的5个岩洞现仅能到达

一、

二、

三、四号寨子。一号寨为当年陕甘边游击队

一、三支队驻地,其他分别为红军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后勤单位和领导机关驻地。五号寨子应该在四号寨子对面,不过现在遥不可及,据说这里正是薛刚反唐屯兵之地。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红军用过的麻辫手榴弹、枪支残件、刀具、军号以及生活用具等。其中麻辫手榴弹等是全国仅有的。这批文物现存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1935年2月5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陕北特委在陕西省赤源县的周家碱召开联席会议,会议成立了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惠子俊任工委书记,刘志丹任军委主席(一说谢子长),周家碱会议以后,刘志丹领导陕甘边的红二十六军和陕北的红二十七军,经过5个月的浴血奋战,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塞、安定、保安、靖边等六座县城,将陕甘边苏区和陕北苏区连接成一片,形成了面积三万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巩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将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甘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陕甘宁边区的重要意义在于:“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危害,革命遭受严重损失,白区党组织几乎损失殆尽,革命根据地除陕甘边根据地外,均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红军被迫先后撤出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东方不亮西方亮”,南方革命根据地虽然先后丧失了,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却成燎原之势。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领导陕甘边地区人民,开展游击战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具体运用于本地的革命实践,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长征途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党中央立足陕甘革命根据地,在此基础上巩固发展为陕甘宁边区,成为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的出发点。

在这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10多年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在中国革命史上作出了特殊的贡献,陕甘革命根据地功不可没,光耀千秋”。

我老家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县,我对于照金革命根据地的一切都很熟悉,那里已经成为了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所以我经常去那里,照金有很浓厚的红色气息,处身于照金镇的丹霞地貌中,随处可见当年红军用过的物品,驻扎过的山洞,崖壁上被大炮炸出的弹坑,甚至不用想象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真切的感受到当年战斗的激烈,突围的艰辛,以及战争的罪恶,习仲勋同志的巨大雕像静静的矗立在纪念馆前面的空旷广场上,虽然时光已经淡去了多年,我们还是难以忘怀老一辈革命家为国家解放,民族自由所付出的代价。从地图上看照金镇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而且许多人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地方,其实在中国这样的地方应该有很多,革命是一个民族的大事,在一个时代中,各地革命风起云涌,他们可能不著名,规模不是很大,参与人数不是很多,可是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起义,反抗,都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伟大行为,会给我们带来感动,带来反思,带来心灵的深深触动,红色革命已经远去,红色精神还会走近。2004年照金革命根据地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我很庆幸照金有这个机会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我希望散落在祖国各地的红色遗迹也能被好好的保护,他们是我们国家的灵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徽政法干警面试真题下一篇:暗恋是一份美丽的寂寞